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技术 > 工程原件> 一种便于底部定位的千斤顶独创技术8630字

一种便于底部定位的千斤顶

2021-02-02 07:34:20

一种便于底部定位的千斤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千斤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于底部定位的千斤顶。

  背景技术

  千斤顶是是指用刚性顶举件作为工作装置,通过顶部托座或底部托爪的小行程内顶开重物的轻小起重设备。千斤顶主要用于厂矿、交通运输等部门作为车辆修理及其它起重、支撑等工作。其结构轻巧坚固、灵活可靠,一人即可携带和操作。

  现有千斤顶在使用过程中,一般需要要求操作区域较为平坦,当待顶起重物无法移动时,复杂的地势使得千斤顶的重心不稳,难以发挥千斤顶的作用,从而影响千斤顶的正常使用。

  为此,提出了一种便于底部定位的千斤顶,具备便于调整的优点,进而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便于底部定位的千斤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底部定位的千斤顶,包括千斤顶本体,所述千斤顶本体的底端设置有底座,且底座的多个侧面均焊接有两个侧耳,两个所述侧耳之间通过螺母安装有插柱,且插柱的表面穿插连接有扁圆管,两个所述侧耳的一端焊接有U型撑板,且U型撑板的顶面螺纹连接有丝杆,所述丝杆的一端贯穿U型撑板与扁圆管的顶面抵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底座侧面焊接有侧耳表面开设有插孔,且插孔与插柱相匹配。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丝杆、扁圆管、U型撑板、侧耳和插柱共设有多组,且多组丝杆、扁圆管、U型撑板、侧耳和插柱环绕分布在底座的侧面。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丝杆的顶端焊接有手轮,且丝杆的底端为半球型结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U型撑板的顶面对应丝杆开设有螺纹孔。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采用千斤顶本体、底座、丝杆、扁圆管、U型撑板、侧耳和插柱构成调节机构,通过转动U型撑板顶面的丝杆,促使丝杆的半球型端逐渐压迫两个侧耳之间的扁圆管,而扁圆管的一端通过插柱与侧耳转动连接,使得丝杆能够将扁圆管的另一端翘起,进而填补底座与地面凹凸不平区域的空缺,其中,底座的多个侧面均设置有一组丝杆、扁圆管、U型撑板、侧耳和插柱,便于进行多角度调节,在保障千斤顶本体平衡的同时实现千斤顶本体的定位,避免复杂的地势环境导致千斤顶重心不稳而无法使用的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于底部定位的千斤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于底部定位的千斤顶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于底部定位的千斤顶的U型撑板和侧耳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

  1、千斤顶本体;2、底座;3、丝杆;4、扁圆管;5、U型撑板;6、侧耳;7、插柱;8、插孔;9、螺纹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便于底部定位的千斤顶。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如图1-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便于底部定位的千斤顶,包括千斤顶本体1,千斤顶本体1的底端设置有底座2,且底座2的多个侧面均焊接有两个侧耳6,两个侧耳6之间通过螺母安装有插柱7,且插柱7的表面穿插连接有扁圆管4,两个侧耳6的一端焊接有U型撑板5,且U型撑板5的顶面螺纹连接有丝杆3,丝杆3的一端贯穿U型撑板5与扁圆管4的顶面抵接,通过转动U型撑板5顶面的丝杆3,促使丝杆3的半球型端逐渐压迫两个侧耳6之间的扁圆管4,而扁圆管4的一端通过插柱7与侧耳6转动连接(插柱7的两端分别贯穿侧耳6与螺母螺纹连接),使得丝杆3能够将扁圆管4的另一端翘起,进而填补底座2与地面凹凸不平区域的空缺,而通过调整底座2的多个侧面对应设置的一组丝杆3、扁圆管4、U型撑板5、侧耳6和插柱7,便于进行多角度调节,在保障千斤顶本体1平衡的同时实现千斤顶本体1的定位,避免复杂的地势环境导致千斤顶重心不稳而无法使用的情况发生;

  在一个实施例中,底座2侧面焊接有侧耳6表面开设有插孔8,且插孔8与插柱7相匹配,通过插柱7与侧耳6的插孔8插接,配合插柱7两端螺纹连接的螺母,能够实现扁圆管4的转动,其中,插柱7的两端对应螺母设置有螺纹。

  在一个实施例中,丝杆3、扁圆管4、U型撑板5、侧耳6和插柱7共设有多组,且多组丝杆3、扁圆管4、U型撑板5、侧耳6和插柱7环绕分布在底座2的侧面,通过调整底座2的多个侧面对应设置的一组丝杆3、扁圆管4、U型撑板5、侧耳6和插柱7,便于进行多角度调节,从而保障千斤顶本体1的稳定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丝杆3的顶端焊接有手轮,且丝杆3的底端为半球型结构,其中,丝杆3的半球型端与扁圆管4远离插柱7的一端抵接,通过转动丝杆3,便于调整扁圆管4的倾斜度,从而达到千斤顶本体1定位的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U型撑板5的顶面对应丝杆3开设有螺纹孔9,通过螺纹孔9便于丝杆3与扁圆管4的抵接,且能够对丝杆3进行固定。

  工作原理:

  使用时,将该装置移动至合适的位置,根据千斤顶本体1所在区域的地面环境,通过转动U型撑板5顶面的丝杆3,促使丝杆3的半球型端逐渐压迫两个侧耳6之间的扁圆管4,而扁圆管4的一端通过插柱7与侧耳6转动连接(插柱7的两端分别贯穿侧耳6与螺母螺纹连接),使得丝杆3能够将扁圆管4的另一端翘起,进而填补底座2与地面凹凸不平区域的空缺,而通过调整底座2的多个侧面对应设置的一组丝杆3、扁圆管4、U型撑板5、侧耳6和插柱7,便于进行多角度调节,在保障千斤顶本体1平衡的同时实现千斤顶本体1的定位,避免复杂的地势环境导致千斤顶重心不稳而无法使用的情况发生。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一种便于底部定位的千斤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