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技术 > 土层钻进> 一种防冻隧道独创技术10784字

一种防冻隧道

2021-03-25 06:12:21

一种防冻隧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施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冻隧道。

  背景技术

  寒冷地段的隧道常因冰冻而发生各种病害,是目前建成的隧道中问题较多的一类隧道。在寒段,隧道的渗水与冰冻互为因果,长期以往导致隧道结构出现非常严重的冻害现象,隧道的使用功能由于衬砌开裂、剥落以及冻融等病害而大为降低,更有甚者,会发生隧道主体结构整体报废以及在其营运期间发生重大交通安全事故等现象。

  同时传统隧道内排水通常采用纵向排水沟进行排水,但由于隧道不同路段的排水需求不同,若仅采用纵向排水沟进行排水,难以引排隧道路面中间段的积水,难以满足隧道各路段的排水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技术缺陷和应用需求,本申请提出一种防冻隧道,旨在解决隧道冻害问题的同时满足隧道各路段的排水需求。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冻隧道,包括:从内到外依次层叠设置的衬砌层、回填层和隔水层;所述衬砌层内设有隧道路面结构,所述隧道路面结构包括:第一排水沟、第二排水沟和排水沟槽;所述第一排水沟和所述第二排水沟分别设置在隧道路面的两侧,所述排水沟槽横跨并设置在所述隧道路面上,所述排水沟槽将所述第一排水沟和所述第二排水沟连通;其中,所述第一排水沟水平高度大于所述第二排水沟的水平高度。

  进一步地,所述衬砌层沿环形设置在所述回填层内,所述隔水层呈倒梯形设置在所述回填层外。

  进一步地,所述隔水层包括:第一隔水层、第二隔水层和第三隔水层;所述第一隔水层在所述回填层外的第一端向下倾斜设置,所述第二隔水层在所述回填层外的第二端向下倾斜设置;所述第三隔水层水平设置在所述回填层外,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隔水层和所述第二隔水层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排水沟槽由U型钢板嵌入所述隧道路面形成,所述U型钢板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排水沟连接,所述U型钢板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排水沟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防冻隧道还包括:第一电缆沟和第二电缆沟;所述第一电缆沟和所述第二电缆沟对应设置在所述第一排水沟和所述第二排水沟的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防冻隧道还包括:多个排水盲管和第三排水沟;所述第三排水沟设置在所述隧道路面的底部,各所述排水盲管均环设在所述隧道路面中,所述第三排水沟通过所述排水盲管收集所述隧道路面的积水。

  进一步地,所述防冻隧道还包括:导水管和连接管;所述导水管和连接管均设置在所述隧道路面的底部,所述连接管将所述第一排水沟及所述第二排水沟与所述导水管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管包括: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一排水沟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管与所述导水管连通,所述第二排水沟通过所述第二连接管与所述导水管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排水沟槽的数量为多个,各所述排水沟槽依次间隔并排设置在所述隧道路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隔水层、所述第二隔水层和所述第三隔水层均为40-60cm厚的粘土隔水层。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冻隧道,通过在隧道内从内到外依次层叠设置的衬砌层、回填层和隔水层,同时在衬砌层内设置隧道路面结构,使得该隧道能够在隔绝明洞结构与水的接触,并满足隧道不同路段的排水需求,杜绝了隧道积水冻害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冻隧道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衬砌层;2、回填层;3、隔水层;4、第一排水沟;5、第二排水沟;6、排水沟槽;7、第一电缆沟;8、第二电缆沟;9、第三排水沟;10、导水管;11、连接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防冻隧道,如图1所示,该防冻隧道包括:从内到外依次层叠设置的衬砌层1、回填层2和隔水层3。衬砌层1内设有隧道路面结构,隧道路面结构包括:第一排水沟4、第二排水沟5和排水沟槽6。第一排水沟4和第二排水沟5分别设置在隧道路面的两侧,排水沟槽6横跨并设置在隧道路面上,排水沟槽6将第一排水沟4和第二排水沟5连通。

  其中,第一排水沟4水平高度大于第二排水沟5的水平高度,使得隧道路面积水能够有效排出。本实施例中,为便于积水的排出,隧道路面的坡度应大于2%。

  衬砌层1沿环形设置在回填层2内,隔水层3呈倒梯形设置在回填层2外。隔水层3能够有效防止回填层2及衬砌层1的积水,适应高海拔地区隧道明洞修建。隧道路面两端的积水,可通过第一排水沟4和第二排水沟5直接排出。隧道路面中间段的积水,可直接通过排水沟槽6导入至第二排水沟5中,使该隧道路面结构同时引排隧道路面两侧和中间段的积水。

  其中,隔水层3包括:第一隔水层、第二隔水层和第三隔水层。第一隔水层在回填层2外的第一端向下倾斜设置,第二隔水层在回填层2外的第二端向下倾斜设置;第三隔水层水平设置在回填层2外,第三隔水层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隔水层和第二隔水层连接。第一隔水层、所述第二隔水层和所述第三隔水层均为40-60cm厚的粘土隔水层。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具体的排水需求,排水沟槽6的数量可增设为多个,各排水沟槽6依次间隔并排设置在隧道路面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冻隧道,通过在隧道内从内到外依次层叠设置的衬砌层、回填层和隔水层,同时在衬砌层内设置隧道路面结构,使得该隧道能够在隔绝明洞结构与水的接触,并满足隧道不同路段的排水需求,杜绝了隧道积水冻害的问题。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排水沟槽6由U型钢板嵌入隧道路面形成,U型钢板的第一端与第一排水沟4连接,U型钢板的第二端与第二排水沟5连接。

  其中,该防冻隧道还包括:第一电缆沟7和第二电缆沟8。第一电缆沟7和第二电缆沟8对应设置在第一排水沟4和第二排水沟5的一侧。本实施例中,第一电缆沟7设置在第一排水沟4旁,第二电缆沟8设置在第二排水沟5旁。

  其中,防冻隧道还包括:多个排水盲管和第三排水沟9。排水盲管主要以合成纤维、塑料以及合成橡胶等为原料,经不同的工艺方法制成,用于收集隧道路面底部的积水。第三排水沟9设置在隧道路面的底部,各排水盲管均环设在隧道路面中,第三排水沟9通过排水盲管收集隧道路面的积水。

  其中,还可增设导水管10和连接管11。导水管10和连接管11均设置在隧道路面的底部,连接管11将第一排水沟4及第二排水沟5与导水管10连通。

  其中,连接管11包括: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第一排水沟4通过第一连接管与导水管10连通,第二排水沟5通过第二连接管与导水管10连通。

  本实施例中,隔水层3能够有效防止回填层2及衬砌层1的积水,防止冻害,适应高海拔地区隧道明洞修建。使用该隧道路面结构排水的过程中,隧道路面两端的积水,进入第一排水沟4和第二排水沟5。隧道路面中间段的积水,可直接通过排水沟槽6导入至第二排水沟5中,第一排水沟4和第二排水沟5再经过再连接管11进入导水管10,最终进入第三排水沟9直接排出,即该隧道路面结构能够同时引排隧道路面两侧和中间段的积水。隧道路面底部积水则可通过排水盲管导入导水管10,最终进入第三排水沟9直接排出。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冻隧道,通过在隧道内从内到外依次层叠设置的衬砌层、回填层和隔水层,同时在衬砌层内设置隧道路面结构,使得该隧道能够在隔绝明洞结构与水的接触,并满足隧道不同路段的排水需求,杜绝了隧道积水冻害的问题。此外,区别与上述实施例,本实施例提供的隧道路面结构,不仅能够排出隧道路面上积水,还可将隧道路面底部的积水有效排出,有效简化了隧道整体的排水结构。

  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的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一种防冻隧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