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技术 > 土层钻进> 用于综放工作面的巷道单元式超前支架和布置分布单元独创技术37879字

用于综放工作面的巷道单元式超前支架和布置分布单元

2021-02-03 00:52:18

用于综放工作面的巷道单元式超前支架和布置分布单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巷道单元式超前支架、布置分布单元和移动方法,尤其是一种用于综放工作面的巷道单元式超前支架和布置分布单元。

  背景技术

  在综放工作面中,为了保证采掘工作面的安全,需要在综放工作面中放置巷道单元式超前支架,因此用于综放工作面的巷道单元式超前支架和布置分布单元是一种重要的煤矿装置,在现有的用于综放工作面的巷道单元式超前支架和布置分布单元中,矿井沿空侧巷道超前原有支护形式采用ZTC30000/25/50迈步式超前支架支护,超前支护距离50m,支架单次行程800mm,沿空侧上安全出口两帮总移近量最大达到2700mm,顶底板总移近量最大达到2600mm,在牵移的过程中,需要反复卸载支撑,加剧了顶煤碎胀破坏,致使巷道围岩破坏与断面收敛加大,直接影响巷道使用的安全性能。

  基于申请人于2019年1月25日的技术交底书和背景技术中现有的技术问题、技术特征和技术效果,做出本实用新型的申请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客体是一种用于综放工作面的巷道单元式超前支架,

  本实用新型的客体是一种用于综放工作面的巷道单元式超前支架布置分布单元。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综放工作面的巷道单元式超前支架和布置分布单元,因此防止顶煤被碎胀破坏和致使巷道围岩破坏与断面收敛加大的现象发生,提高了巷道使用的安全性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综放工作面的巷道单元式超前支架,包含有作用在采掘工作面顶煤的顶梁、放置在采掘工作面的地基面上的底座、设置在顶梁和底座之间并且用于顶升顶梁的立柱组、设置在底座上并且用于对底座产生侧向移动作用力的侧伸缩缸组、设置为与立柱组和侧伸缩缸组分别连通的液压装置。

  由于设计了顶梁、底座、液压装置、立柱组和侧伸缩缸组,通过液压装置和立柱组,实现顶梁的升降,通过液压装置和侧伸缩缸组,实现了对底座的位置调整,不再在牵移的过程中需要反复卸载支撑,因此防止顶煤被碎胀破坏和致使巷道围岩破坏与断面收敛加大的现象发生,提高了巷道使用的安全性能。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按照对采掘工作面的支护位置进行调整的方式把顶梁、底座、液压装置、立柱组和侧伸缩缸组相互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立柱组设置为包含有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侧伸缩缸组设置为包含有第一侧伸缩缸和第二侧伸缩缸。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还包含有第一附件装置并且第一附件装置设置在立柱组上,第一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筒箍和支撑板。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还包含有第二附件装置并且第二附件装置设置在立柱组上,第二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还包含有第三附件装置并且第三附件装置设置在第一附件装置上,第三附件装置设置为吊环。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在顶梁和底座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并且在底座上分别设置有第一侧伸缩缸、第二侧伸缩缸和支撑板,在第一立柱与顶梁之间和第二立柱与顶梁之间分别设置为第一压板并且在第一立柱与底座之间和第二立柱与底座之间分别设置为第二压板,在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上分别设置有筒箍并且筒箍设置在支撑板上,在筒箍上设置有吊环并且第一立柱、第二立柱、第一侧伸缩缸和第二侧伸缩缸分别设置为与液压装置连通。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在顶梁的梁部的下端端面部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池部和第二连接池部并且第一连接池部设置为通过销轴与第二立柱联接,第二连接池部设置为通过销轴与第一立柱联接并且在梁部的周边侧面部设置有吊环,第一压板分别设置为与第一连接池部的侧壁和第二连接池部的侧壁接触式联接并且梁部设置为矩形条状体,第一连接池部和第二连接池部分别设置为侧壁具有销轴孔的矩形孔状体并且第一连接池部和第二连接池部分别设置为沿梁部的竖向中心线左右排列分布。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底座设置为包含有座部、第一支撑板部、第二支撑板部、第三支撑板部、第四支撑板部、翼板部和挂孔板部并且在座部的上端端面部分别设置有第三连接池部和第四连接池部,第一支撑板部的下端端面部、第二支撑板部的下端端面部、第三支撑板部的下端端面部、第四支撑板部的下端端面部和支撑板的下端端面部分别设置为与座部的上端端面部联接并且座部的前后侧面部分别设置为与翼板部联接,座部的左右侧面部分别设置为与挂孔板部联接并且第一支撑板部和第二支撑板部分别设置为与第一侧伸缩缸转动式联接,第三支撑板部和第四支撑板部分别设置为与第二侧伸缩缸转动式联接并且第三连接池部设置为通过销轴与第二立柱联接,第四连接池部设置为通过销轴与第一立柱联接并且第二压板分别设置为通过螺栓与第三连接池部和第四连接池部的侧壁联接,座部设置为船状体并且第一支撑板部、第二支撑板部、第三支撑板部和第四支撑板部分别设置有具有转动孔的矩形片状体,第三连接池部和第四连接池部分别设置为侧壁具有销轴孔的矩形孔状体并且第三连接池部和第四连接池部分别设置为沿梁部的竖向中心线左右排列分布,翼板部设置为∠字形片状体并且翼板部的敞口部设置为与座部联接,挂孔板部设置为具有挂孔的梯形片状体并且挂孔板部的内端端面部设置为与座部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液压装置设置为包含有安全阀A1、安全阀A2、换向阀K1、换向阀K2、换向阀K3、换向阀K4、过滤器G、球形截止阀Q1、球形截止阀Q2、球形截止阀Q3和球形截止阀Q4并且球形截止阀Q4的其中一个接口设置为与其它支架的液压接口,球形截止阀Q4的其中另一个接口和球形截止阀Q3的其中一个接口分别设置为与高压液体泵的输出端口连接,球形截止阀Q3的其中另一个接口设置为与球形截止阀Q2的其中一个接口连接,球形截止阀Q2的其中另一个接口设置为与球形截止阀Q1的其中一个接口连接,球形截止阀Q1的其中另一个接口分别设置为通过过滤器G与换向阀K1的其中一个接口、换向阀K2其中一个接口、换向阀K3其中一个接口和换向阀K4其中一个接口连接,换向阀K1的其中另一个接口分别设置为与第一立柱的液压回路和第二立柱的液压回路连接,换向阀K2其中另一个接口设置为与第二侧伸缩缸的液压回路连接,换向阀K3其中另一个接口设置为与第一侧伸缩缸的液压回路连接,换向阀K4其中另一个接口设置为备用液压接口,在第一立柱的液压回路中设置有安全阀A2,在第二立柱的液压回路中设置有安全阀A1,换向阀K1、换向阀K2、换向阀K3和换向阀K4分别设置为二位三通换向阀,安全阀A1、安全阀A2、换向阀K1、换向阀K2、换向阀K3、换向阀K4、过滤器G、球形截止阀Q1、球形截止阀Q2、球形截止阀Q3和球形截止阀Q4设置在液压支架上并且液压装置的液压支架设置为与底座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分别设置为液压伸缩缸并且第一立柱的上端头和第二立柱的上端头分别设置为通过销轴与顶梁联接,第一立柱的下端头和第二立柱的下端头分别设置为通过销轴与底座联接并且第一立柱的液压回路和第二立柱的液压回路分别设置为与液压装置连通,第一立柱的侧面部和第二立柱的侧面部分别设置为与筒箍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第一压板设置为U字形片状体并且第一压板的内侧面部设置为与顶梁接触式联接,第一压板的卡扣部分别设置为与设置在第一立柱和顶梁之间的销轴的端头、第二立柱和顶梁之间的销轴的端头嵌入式联接并且第一压板的卡扣的爪体设置为通过螺栓相互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第二压板设置为三爪式片状体并且第二压板的爪部设置为通过螺栓与底座联接,第二压板的内侧面部分别设置为与底座、设置在第一立柱和底座之间的销轴的端头、第二立柱和底座之间的销轴的端头接触式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第一侧伸缩缸和第二侧伸缩缸分别设置为包含有缸部、挂钩部和固定轴部并且缸部的伸缩杆的外端头设置为通过销轴与挂钩部联接,在缸部的外壳的中间部设置有固定轴部并且固定轴部设置为与底座转动式联接,第一侧伸缩缸和第二侧伸缩缸设置为沿底座的竖向中心线左右排列分布并且第一侧伸缩缸的液压回路和第二侧伸缩缸的液压回路分别设置为与液压装置连通。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筒箍设置为圆形环状体并且筒箍的内侧面部分别设置为与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联接,筒箍的内侧面部分别设置为与支撑板和吊环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支撑板设置为甲子形片状体并且支撑板的下端头设置为与底座联接,支撑板的左侧面部设置为与设置在第二立柱上的筒箍联接并且支撑板的右侧面部设置为与设置在第一立柱上的筒箍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吊环的吊环座设置为与筒箍联接并且吊环的圈环设置为与吊环的吊环座串接式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顶梁和底座与液压装置、第一立柱、第二立柱、第一侧伸缩缸和第二侧伸缩缸设置为按照双支撑缸和双拖拽缸的方式分布并且顶梁、底座、液压装置、第一立柱、第二立柱、第一侧伸缩缸和第二侧伸缩缸与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设置为按照端面固定的方式分布,顶梁、底座、液压装置、第一立柱、第二立柱、第一侧伸缩缸和第二侧伸缩缸与筒箍、支撑板和吊环设置为按照中间支撑的方式分布并且两个筒箍、一个支撑板和两个吊环设置为组成一组中间支撑部件,第一侧伸缩缸的固定轴部分别设置为与第一支撑板部和第二支撑板部转动式联接,第二侧伸缩缸的固定轴部分别设置为与第三支撑板部和第四支撑板部转动式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用于综放工作面的巷道单元式超前支架布置分布单元,包含有超前支架Ⅰ、超前支架Ⅱ、超前支架Ⅲ、超前支架Ⅳ、超前支架Ⅴ和超前支架Ⅵ并且超前支架Ⅰ、超前支架Ⅱ和超前支架Ⅲ设置在综放工作面巷道的左侧面,超前支架Ⅳ、超前支架Ⅴ和超前支架Ⅵ设置在综放工作面巷道的右侧面并且超前支架Ⅰ的中心线、超前支架Ⅱ的中心线、超前支架Ⅲ的中心线、超前支架Ⅳ的中心线、超前支架Ⅴ的中心线和超前支架Ⅵ的中心线设置为沿综放工作面巷道的横向中心线延伸分布,超前支架Ⅰ和超前支架Ⅳ设置在综放工作面巷道的前端端面部并且超前支架Ⅰ和超前支架Ⅳ设置为呈间隔排列分布,超前支架Ⅱ和超前支架Ⅴ设置在综放工作面巷道的中间部并且超前支架Ⅱ和超前支架Ⅴ设置为呈间隔排列分布,超前支架Ⅲ和超前支架Ⅵ设置在综放工作面巷道的后端端面部并且超前支架Ⅲ和超前支架Ⅵ设置为呈间隔排列分布。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在于:支护强度高。超前支架按双立柱2000KN额定工作阻力设计,支护强度不小于0.5MPa,大于现场实测支护强度,能够抵抗工作面超前扰动,协同原有支护控制围岩变形,接顶破坏性小,支架设计为一次支撑,杜绝了支架的反复卸载破坏,保证巷道顶板完整性,提高承载拱自承能力,稳定性高,适应性强,支架立柱双伸缩设计,行程大;配双流量安全阀,冲击载荷瞬时加载时,卸压迅速能够抵抗冲击地压的破坏,适应围岩变形,便于迁移牵移机动性好,对于大埋深巷道支护使用传统支护方式不能很好的满足巷道支护要求,ZQ4000/20.6/45型单元型超前支架所具有的支护强度大、一次支护、良好稳定性等特点可以很好的满足大埋深巷道的支护要求,在大埋深矿井回采工作面沿空侧巷道支护应用上具有广阔的前景,经现场试用,巷道在使用墩柱式超前支架后围岩控制效果明显,安全出口处两帮移近量2000mm左右,剩余巷道宽度达2700mm以上;顶底板移近量1000左右,剩余巷道高度2800mm。与其它三种支护形式对比,两帮最大变形量减少1500mm,顶底板移近量减少1500mm,现场支护效果良好。

  在本技术方案中,对采掘工作面的支护位置进行调整的顶梁、底座、液压装置、立柱组和侧伸缩缸为重要技术特征,在用于综放工作面的巷道单元式超前支架和布置分布单元的技术领域中,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在本技术方案中的术语都是可以用本技术领域中的专利文献进行解释和理解。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综放工作面的巷道单元式超前支架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右视图,

  图3为图1的俯视图,

  图4为液压装置3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综放工作面的巷道单元式超前支架布置分布单元的示意图,

  顶梁-1、底座-2、液压装置-3、第一立柱-4、第二立柱-5、第一侧伸缩缸-6、第二侧伸缩缸-7、筒箍-8、支撑板-9、吊环-91、第一压板-92、第二压板-93、梁部-11、第一连接池部-12、第二连接池部-13、座部-21、第一支撑板部-22、第二支撑板部-23、第三支撑板部-24、第四支撑板部-25、第三连接池部-26、第四连接池部-27、翼板部-28、挂孔板部-29、缸部-71、挂钩部-72、固定轴部-73、超前支架Ⅰ-81、超前支架Ⅱ-82、超前支架Ⅲ-83、超前支架Ⅳ-84、超前支架Ⅴ-85、超前支架Ⅵ-86、第一挂环、第二挂环、牵引伸缩缸、牵引绳。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审查指南,对本实用新型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应当理解为不配出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另外,除非特别说明,在下面的实施例中所采用的设备和材料均是市售可得的,如没有明确说明处理条件,请参考购买的产品说明书或者按照本领域常规方法进。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一种用于综放工作面的巷道单元式超前支架,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实施例,包含有顶梁1、底座2、液压装置3、第一立柱4、第二立柱5、第一侧伸缩缸6、第二侧伸缩缸7、筒箍8、支撑板9、吊环91、第一压板92和第二压板93,

  在顶梁1和底座2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一立柱4和第二立柱5并且在底座2上分别设置有第一侧伸缩缸6、第二侧伸缩缸7和支撑板9,在第一立柱4与顶梁1之间和第二立柱5与顶梁1之间分别设置为第一压板92并且在第一立柱4与底座2之间和第二立柱5与底座2之间分别设置为第二压板93,在第一立柱4和第二立柱5上分别设置有筒箍8并且筒箍8设置在支撑板9上,在筒箍8上设置有吊环91并且第一立柱4、第二立柱5、第一侧伸缩缸6和第二侧伸缩缸7分别设置为与液压装置3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在顶梁1的梁部11的下端端面部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池部12和第二连接池部13并且第一连接池部12设置为通过销轴与第二立柱5联接,第二连接池部13设置为通过销轴与第一立柱4联接并且在梁部11的周边侧面部设置有吊环91,第一压板92分别设置为与第一连接池部12的侧壁和第二连接池部13的侧壁接触式联接并且梁部11设置为矩形条状体,第一连接池部12和第二连接池部13分别设置为侧壁具有销轴孔的矩形孔状体并且第一连接池部12和第二连接池部13分别设置为沿梁部11的竖向中心线左右排列分布。

  通过顶梁1,形成了对第一立柱4、第二立柱5、吊环91和第一压板92的支撑连接点,由梁部11,实现了与吊环91的连接,由第一连接池部12和第二连接池部13,实现了与第一压板92的连接,由第一连接池部12,实现了与第二立柱5的连接,由第二连接池部13,实现了与第一立柱4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对巷道顶煤的支撑。

  在本实施例中,底座2设置为包含有座部21、第一支撑板部22、第二支撑板部23、第三支撑板部24、第四支撑板部25、翼板部28和挂孔板部29并且在座部21的上端端面部分别设置有第三连接池部26和第四连接池部27,第一支撑板部22的下端端面部、第二支撑板部23的下端端面部、第三支撑板部24的下端端面部、第四支撑板部25的下端端面部和支撑板9的下端端面部分别设置为与座部21的上端端面部联接并且座部21的前后侧面部分别设置为与翼板部28联接,座部21的左右侧面部分别设置为与挂孔板部29联接并且第一支撑板部22和第二支撑板部23分别设置为与第一侧伸缩缸6转动式联接,第三支撑板部24和第四支撑板部25分别设置为与第二侧伸缩缸7转动式联接并且第三连接池部26设置为通过销轴与第二立柱5联接,第四连接池部27设置为通过销轴与第一立柱4联接并且第二压板93分别设置为通过螺栓与第三连接池部26和第四连接池部27的侧壁联接,座部21设置为船状体并且第一支撑板部22、第二支撑板部23、第三支撑板部24和第四支撑板部25分别设置有具有转动孔的矩形片状体,第三连接池部26和第四连接池部27分别设置为侧壁具有销轴孔的矩形孔状体并且第三连接池部26和第四连接池部27分别设置为沿梁部11的竖向中心线左右排列分布,翼板部28设置为∠字形片状体并且翼板部28的敞口部设置为与座部21联接,挂孔板部29设置为具有挂孔的梯形片状体并且挂孔板部29的内端端面部设置为与座部21联接。

  通过底座2,形成了对第一立柱4、第二立柱5、第一侧伸缩缸6、第二侧伸缩缸7、支撑板9和第二压板93的支撑连接点,由座部21,实现了与支撑板9的连接,由第三连接池部26和第四连接池部27,实现了与第二压板93的连接,由第三连接池部26,实现了与第二立柱5的连接,由第四连接池部27,实现了与第一立柱4的连接,由第一支撑板部22和第二支撑板部23,实现了与第一侧伸缩缸6的连接,由第三支撑板部24和第四支撑板部25,实现了与第二侧伸缩缸7的连接,由翼板部28,实现了对座部21增大体积处理,由挂孔板部29,实现了对座部21的拖拽处理,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放置在巷道地面和作为其它部件的支撑载体。

  在本实施例中,液压装置3设置为包含有安全阀A1、安全阀A2、换向阀K1、换向阀K2、换向阀K3、换向阀K4、过滤器G、球形截止阀Q1、球形截止阀Q2、球形截止阀Q3和球形截止阀Q4并且球形截止阀Q4的其中一个接口设置为与其它支架的液压接口,球形截止阀Q4的其中另一个接口和球形截止阀Q3的其中一个接口分别设置为与高压液体泵的输出端口连接,球形截止阀Q3的其中另一个接口设置为与球形截止阀Q2的其中一个接口连接,球形截止阀Q2的其中另一个接口设置为与球形截止阀Q1的其中一个接口连接,球形截止阀Q1的其中另一个接口分别设置为通过过滤器G与换向阀K1的其中一个接口、换向阀K2其中一个接口、换向阀K3其中一个接口和换向阀K4其中一个接口连接,换向阀K1的其中另一个接口分别设置为与第一立柱4的液压回路和第二立柱5的液压回路连接,换向阀K2其中另一个接口设置为与第二侧伸缩缸7的液压回路连接,换向阀K3其中另一个接口设置为与第一侧伸缩缸6的液压回路连接,换向阀K4其中另一个接口设置为备用液压接口,在第一立柱4的液压回路中设置有安全阀A2,在第二立柱5的液压回路中设置有安全阀A1,换向阀K1、换向阀K2、换向阀K3和换向阀K4分别设置为二位三通换向阀,安全阀A1、安全阀A2、换向阀K1、换向阀K2、换向阀K3、换向阀K4、过滤器G、球形截止阀Q1、球形截止阀Q2、球形截止阀Q3和球形截止阀Q4设置在液压支架上并且液压装置3的液压支架设置为与底座2联接。

  通过液压装置3,形成了对底座2、第一立柱4、第二立柱5、第一侧伸缩缸6和第二侧伸缩缸7的支撑连接点,由液压装置3的液压支架,实现了与底座2的连接,由换向阀K1,实现了与第二立柱5的连接,实现了与第一立柱4的连接,由换向阀K3,实现了与第一侧伸缩缸6的连接,由换向阀K2,实现了与第二侧伸缩缸7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第一立柱4、第二立柱5、第一侧伸缩缸6和第二侧伸缩缸7的伸缩的液压控制。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立柱4和第二立柱5分别设置为液压伸缩缸并且第一立柱4的上端头和第二立柱5的上端头分别设置为通过销轴与顶梁1联接,第一立柱4的下端头和第二立柱5的下端头分别设置为通过销轴与底座2联接并且第一立柱4的液压回路和第二立柱5的液压回路分别设置为与液压装置3连通,第一立柱4的侧面部和第二立柱5的侧面部分别设置为与筒箍8联接。

  通过第一立柱4和第二立柱5,形成了对顶梁1、底座2和液压装置3的支撑连接点,由第一立柱4和第二立柱5,实现了与顶梁1的连接,实现了与底座2的连接,实现了与液压装置3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对顶梁1实现顶升。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压板92设置为U字形片状体并且第一压板92的内侧面部设置为与顶梁1接触式联接,第一压板92的卡扣部分别设置为与设置在第一立柱4和顶梁1之间的销轴的端头、第二立柱5和顶梁1之间的销轴的端头嵌入式联接并且第一压板92的卡扣的爪体设置为通过螺栓相互联接。

  通过第一压板92,形成了对顶梁1、第一立柱4和第二立柱5的支撑连接点,由第一压板92,实现了与顶梁1的连接,实现了与第一立柱4的连接,实现了与第二立柱5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把第一立柱4和第二立柱5与顶梁1实现防止窜动处理。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压板93设置为三爪式片状体并且第二压板93的爪部设置为通过螺栓与底座2联接,第二压板93的内侧面部分别设置为与底座2、设置在第一立柱4和底座2之间的销轴的端头、第二立柱5和底座2之间的销轴的端头接触式联接。

  通过第二压板93,形成了对底座2、第一立柱4和第二立柱5的支撑连接点,由第二压板93,实现了与底座2的连接,实现了与第一立柱4的连接,实现了与第二立柱5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把第一立柱4和第二立柱5与底座2实现防止窜动处理。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侧伸缩缸6和第二侧伸缩缸7分别设置为包含有缸部71、挂钩部72和固定轴部73并且缸部71的伸缩杆的外端头设置为通过销轴与挂钩部72联接,在缸部71的外壳的中间部设置有固定轴部73并且固定轴部73设置为与底座2转动式联接,第一侧伸缩缸6和第二侧伸缩缸7设置为沿底座2的竖向中心线左右排列分布并且第一侧伸缩缸6的液压回路和第二侧伸缩缸7的液压回路分别设置为与液压装置3连通。

  通过第一侧伸缩缸6和第二侧伸缩缸7,形成了对底座2和液压装置3的支撑连接点,由第一侧伸缩缸6和第二侧伸缩缸7,实现了与底座2的连接,实现了与液压装置3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带动底座2进行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筒箍8设置为圆形环状体并且筒箍8的内侧面部分别设置为与第一立柱4和第二立柱5联接,筒箍8的内侧面部分别设置为与支撑板9和吊环91联接。

  通过筒箍8,形成了对第一立柱4、第二立柱5、支撑板9和吊环91的支撑连接点,由筒箍8,实现了与第一立柱4的连接,实现了与第二立柱5的连接,实现了与支撑板9的连接,实现了与吊环91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对第一立柱4和第二立柱5加固处理和作为吊环91的支撑载体。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板9设置为甲子形片状体并且支撑板9的下端头设置为与底座2联接,支撑板9的左侧面部设置为与设置在第二立柱5上的筒箍8联接并且支撑板9的右侧面部设置为与设置在第一立柱4上的筒箍8联接。

  通过支撑板9,形成了对底座2和筒箍8的支撑连接点,由支撑板9,实现了与底座2的连接,实现了与筒箍8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对第一立柱4和第二立柱5加固处理。

  在本实施例中,吊环91的吊环座设置为与筒箍8联接并且吊环91的圈环设置为与吊环91的吊环座串接式联接。

  通过吊环91,形成了对筒箍8的支撑连接点,由吊环91,实现了与筒箍8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对第一立柱4和第二立柱5进行吊装。

  在本实施例中,顶梁1和底座2与液压装置3、第一立柱4、第二立柱5、第一侧伸缩缸6和第二侧伸缩缸7设置为按照双支撑缸和双拖拽缸的方式分布并且顶梁1、底座2、液压装置3、第一立柱4、第二立柱5、第一侧伸缩缸6和第二侧伸缩缸7与第一压板92和第二压板93设置为按照端面固定的方式分布,顶梁1、底座2、液压装置3、第一立柱4、第二立柱5、第一侧伸缩缸6和第二侧伸缩缸7与筒箍8、支撑板9和吊环91设置为按照中间支撑的方式分布并且两个筒箍8、一个支撑板9和两个吊环91设置为组成一组中间支撑部件,第一侧伸缩缸6的固定轴部73分别设置为与第一支撑板部22和第二支撑板部23转动式联接,第二侧伸缩缸7的固定轴部73分别设置为与第三支撑板部24和第四支撑板部25转动式联接。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按照对采掘工作面的支护位置进行调整的方式把顶梁1、底座2、液压装置3、立柱组和侧伸缩缸组相互联接。

  在本实施例中,立柱组设置为包含有第一立柱4和第二立柱5。

  在本实施例中,侧伸缩缸组设置为包含有第一侧伸缩缸6和第二侧伸缩缸7。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含有第一附件装置并且第一附件装置设置在立柱组上,第一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筒箍8和支撑板9。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含有第二附件装置并且第二附件装置设置在立柱组上,第二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第一压板92和第二压板93。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含有第三附件装置并且第三附件装置设置在第一附件装置上,第三附件装置设置为吊环91。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是以第一个实施例为基础。

  一种用于综放工作面的巷道单元式超前支架布置分布单元,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实施例,包含有超前支架Ⅰ81、超前支架Ⅱ82、超前支架Ⅲ83、超前支架Ⅳ84、超前支架Ⅴ85和超前支架Ⅵ86并且超前支架Ⅰ81、超前支架Ⅱ82和超前支架Ⅲ83设置在综放工作面巷道的左侧面,超前支架Ⅳ84、超前支架Ⅴ85和超前支架Ⅵ86设置在综放工作面巷道的右侧面并且超前支架Ⅰ81的中心线、超前支架Ⅱ82的中心线、超前支架Ⅲ83的中心线、超前支架Ⅳ84的中心线、超前支架Ⅴ85的中心线和超前支架Ⅵ86的中心线设置为沿综放工作面巷道的横向中心线延伸分布,超前支架Ⅰ81和超前支架Ⅳ84设置在综放工作面巷道的前端端面部并且超前支架Ⅰ81和超前支架Ⅳ84设置为呈间隔排列分布,超前支架Ⅱ82和超前支架Ⅴ85设置在综放工作面巷道的中间部并且超前支架Ⅱ82和超前支架Ⅴ85设置为呈间隔排列分布,超前支架Ⅲ83和超前支架Ⅵ86设置在综放工作面巷道的后端端面部并且超前支架Ⅲ83和超前支架Ⅵ86设置为呈间隔排列分布。

  在综放工作面巷道中,需要对综放工作面进行向前支护时,再通过换向阀K1,把第一立柱4和第二立柱5处于收缩状态,使超前支架Ⅲ83的梁部11和超前支架Ⅵ86的梁部11与综放工作面的巷道顶煤分离,

  把第一挂环安装在超前支架Ⅲ83的前端的挂孔板部29上,把第二挂环安装在超前支架Ⅴ85的后端的挂孔板部29上,把牵引绳串在第二挂环上,再把牵引绳的其中一个端头与第一挂环连接在一起,把牵引绳的其中另一个端头与牵引伸缩缸的伸缩杆连接,使牵引伸缩缸的伸缩杆收缩,带动超前支架Ⅲ83向综放工作面巷道的中间部移动,使超前支架Ⅲ83放置在综放工作面巷道的中间部上,再把牵引绳与第二挂环分离,再通过牵引伸缩缸的伸缩杆收缩,带动超前支架Ⅲ83沿综放工作面巷道的中间部向前移动到超前支架Ⅰ81的前端,把第一挂环安装在超前支架Ⅲ83的后端的挂孔板部29上,把第二挂环安装在超前支架Ⅰ81的前端的挂孔板部29上,把牵引绳串在第二挂环上,再把牵引绳的其中一个端头与第一挂环连接在一起,把牵引绳的其中另一个端头与牵引伸缩缸的伸缩杆连接,使牵引伸缩缸的伸缩杆收缩,带动超前支架Ⅲ83向综放工作面巷道的左侧面移动,使超前支架Ⅲ83放置在综放工作面巷道的左侧面上,

  把第一挂环安装在超前支架Ⅵ86的前端的挂孔板部29上,把第二挂环安装在超前支架Ⅱ82的后端的挂孔板部29上,把牵引绳串在第二挂环上,再把牵引绳的其中一个端头与第一挂环连接在一起,把牵引绳的其中另一个端头与牵引伸缩缸的伸缩杆连接,使牵引伸缩缸的伸缩杆收缩,带动超前支架Ⅵ86向综放工作面巷道的中间部移动,使超前支架Ⅵ86放置在综放工作面巷道的中间部上,再把牵引绳与第二挂环分离,再通过牵引伸缩缸的伸缩杆收缩,带动超前支架Ⅵ86沿综放工作面巷道的中间部向前移动到超前支架Ⅳ84的前端,把第一挂环安装在超前支架Ⅵ86的后端的挂孔板部29上,把第二挂环安装在超前支架Ⅳ84的前端的挂孔板部29上,把牵引绳串在第二挂环上,再把牵引绳的其中一个端头与第一挂环连接在一起,把牵引绳的其中另一个端头与牵引伸缩缸的伸缩杆连接,使牵引伸缩缸的伸缩杆收缩,带动超前支架Ⅵ86向综放工作面巷道的右侧面移动,使超前支架Ⅵ86放置在综放工作面巷道的由侧面上,

  把超前支架Ⅲ83的第一侧伸缩缸6与超前支架Ⅵ86的第一侧伸缩缸6连接,把超前支架Ⅲ83的第二侧伸缩缸7与超前支架Ⅵ86的第二侧伸缩缸7连接,通过换向阀K3使超前支架Ⅲ83的第一侧伸缩缸6、超前支架Ⅵ86的第一侧伸缩缸6处于伸长状态,使换向阀K2使超前支架Ⅲ83的第二侧伸缩缸7和超前支架Ⅵ86的第二侧伸缩缸7处于伸长状态,推动超前支架Ⅲ83的底座2和超前支架Ⅵ86的底座2沿综放工作面巷道的横向截面的横向中心线运动,从而把超前支架Ⅲ83和超前支架Ⅵ86综放工作面巷道的前端端面部,把超前支架Ⅲ83的第一侧伸缩缸6与超前支架Ⅵ86的第一侧伸缩缸6分离,把超前支架Ⅲ83的第二侧伸缩缸7与超前支架Ⅵ86的第二侧伸缩缸7分离,通过换向阀K3使超前支架Ⅲ83的第一侧伸缩缸6、超前支架Ⅵ86的第一侧伸缩缸6处于收缩状态,使换向阀K2使超前支架Ⅲ83的第二侧伸缩缸7和超前支架Ⅵ86的第二侧伸缩缸7处于收缩状态,再通过换向阀K1,把第一立柱4和第二立柱5处于伸长状态,使超前支架Ⅲ83的梁部11和超前支架Ⅵ86的梁部11作用在综放工作面的巷道顶煤上。

  本实用新型具有下特点:

  1、由于设计了顶梁1、底座2、液压装置3、立柱组和侧伸缩缸组,通过液压装置3和立柱组,实现顶梁1的升降,通过液压装置3和侧伸缩缸组,实现了对底座2的位置调整,不再在牵移的过程中需要反复卸载支撑,因此防止顶煤被碎胀破坏和致使巷道围岩破坏与断面收敛加大的现象发生,提高了巷道使用的安全性能。

  2、由于设计了筒箍8和支撑板9,形成了支撑部件,提高了对第一立柱4和第二立柱5的固定强度。

  3、由于设计了第一压板92和第二压板93,形成挡板部件,提高了对第一立柱4和第二立柱5的连接强度。

  4、由于设计了吊环91,方便了对第一立柱4和第二立柱5的吊装。

  5、由于设计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在技术特征的单独和相互之间的集合的作用,通过试验表明,本实用新型的各项性能指标为现有的各项性能指标的至少为1.7倍,通过评估具有很好的市场价值。

  还有其它的与对采掘工作面的支护位置进行调整的顶梁1、底座2、液压装置3、立柱组和侧伸缩缸组联接的技术特征都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之一,并且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满足专利法、专利实施细则和审查指南的要求,不再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的实施例都进行描述。

  上述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用于综放工作面的巷道单元式超前支架和布置分布单元的一种实现形式,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方案的其他变形,增加或者减少其中的成份或步骤,或者将本实用新型用于其他的与本实用新型接近的技术领域,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用于综放工作面的巷道单元式超前支架和布置分布单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