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技术 > 铁路建筑> 用于斜拉桥的塔脚结合段端面装置独创技术21521字

用于斜拉桥的塔脚结合段端面装置

2021-04-25 13:51:48

用于斜拉桥的塔脚结合段端面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塔脚结合段端面装置,尤其是一种用于斜拉桥的塔脚结合段端面装置。

  背景技术

  在进行斜拉桥施工时,需要把钢绞线与箱梁体连接在一起,因此用于斜拉桥的塔脚结合段端面装置是一种重要的桥梁构件,在现有的用于斜拉桥的塔脚结合段端面装置中,由于塔脚钢混结合段垂直高度7.27米,其中埋入混凝土梁内1.2米,斜长12.74米,从钢混结合段顶部下返斜长4.5米及以下位置,塔内充满混凝土,从钢混结合段顶部下返4.5米范围内中间呈镂空形式,四周隔仓内布满混凝土,钢混结合段内构造复杂,钢板内侧均布加劲肋、剪力钉、钢筋及钢绞线,且从钢混结合段顶部下返3.5米范围内加劲板内侧又均布封板,将塔内该部位分割为小隔仓,施工时常规浇筑方法很难保证混凝土浇筑成功,还没有一种用于斜拉桥的塔脚结合段端面装置,从而把钢绞线与箱梁体连接在一起。

  基于申请人的技术交底书和背景技术中现有的技术问题、技术特征和技术效果,做出本发明的申请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客体是一种用于斜拉桥的塔脚结合段端面装置。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斜拉桥的塔脚结合段端面装置,因此提高了钢绞线与混凝土箱梁的连接强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包含有设置在混凝土箱梁上并且作为基础段的混凝土实芯段部、设置在混凝土实芯段部上并且作为尾末段的钢混过渡段部、设置在钢混过渡段部和混凝土实芯段部中的钢绞线。

  由于设计了钢混过渡段部、混凝土实芯段部和钢绞线,通过混凝土实芯段部,实现了平铺涌动水泥砂浆体浇筑,通过钢混过渡段部,实现了筒孔涌动水泥砂浆体浇筑,通过钢绞线,实现了与钢混过渡段部、混凝土实芯段部的连接,因此提高了钢绞线与混凝土箱梁的连接强度。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按照平铺涌动水泥砂浆体浇筑结合筒孔涌动水泥砂浆体浇筑的方式把钢混过渡段部、混凝土实芯段部和钢绞线相互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还包含有第一附件装置并且第一附件装置设置在钢混过渡段部和混凝土实芯段部之间,第一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注入管、阀门和输入管。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混凝土实芯段部设置在混凝土箱梁中,钢混过渡段部设置在混凝土实芯段部上并且钢绞线设置在钢混过渡段部和混凝土实芯段部中。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混凝土实芯段部设置为包含有筒壳、第一筋条、肋条和第一剪力钉并且筒壳的内壁分别设置为肋条和第一剪力钉联接,第一筋条设置为与筒壳贯串式联接并且筒壳分别设置为与水泥砂浆体和钢绞线容纳式联接,混凝土实芯段部的上端头设置为与钢混过渡段部贯串式联接并且混凝土实芯段部的下端头设置为与混凝土箱梁镶嵌式联接,筒壳设置为L字形管状体并且肋条设置为矩形片状体,第一剪力钉设置为T字形杆状体并且肋条和第一剪力钉设置为沿筒壳的内壁间隔排列分布,第一筋条设置为钢筋并且第一筋条分别设置在相邻的两个第一剪力钉之间、肋条和第一剪力钉之间,混凝土实芯段部的上端头设置为锥形体并且混凝土实芯段部的下端头设置为矩形体。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钢混过渡段部设置为包含有外管部、内管部、加肋板部、第二筋条、承压板部和第二剪力钉并且内管部设置在外管部中,外管部的上端口部和内管部的上端口部分别设置为与承压板部联接并且肋板部的其中一个端头设置为与外管部的内壁联接,肋板部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设置为与内管部的外侧面部联接并且第二剪力钉的内端头分别设置为与外管部的内壁、内管部的外侧面部和肋板部的侧面部联接,在外管部和内管部之间设置有水泥砂浆体、第二筋条和钢绞线并且承压板部设置为凹字形片状体,第二筋条设置为钢筋并且第二剪力钉设置为T字形杆状体,外管部和内管部分别设置为矩形筒状体并且加肋板部设置为矩形片状体,加肋板部设置为沿内管部的周边间隔排列分布并且加肋板部与外管部和内管部设置为呈组成矩形通腔体分布,矩形通腔体分别设置为与水泥砂浆体、第二筋条和钢绞线容纳式联接,外管部的下端头和内管部的下端头分别设置为与混凝土实芯段部包容式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钢绞线分别设置为与钢混过渡段部和混凝土实芯段部植入式联接并且钢绞线分别设置为沿钢混过渡段部的周边和混凝土实芯段部的周边间隔排列分布。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钢混过渡段部与混凝土实芯段部和钢绞线设置为按照分段成形的方式分布,筒壳分别设置为与外管部和内管部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阀门设置在注入管和输入管之间。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注入管设置为圆形筒状体并且注入管的下端头设置在钢混过渡段部和混凝土实芯段部的连接部位,注入管的上端头设置为与阀门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输入管设置为圆形筒状体并且输入管的下端头设置为与阀门联接,输入管的上端头设置为与地泵布料管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阀门设置为包含有上管头部、下管头部和阀板并且上管头部设置为通过螺杆螺母与下管头部联接,在上管头部和下管头部之间设置有插接窗口并且阀板设置为与插接窗口插接式联接,在阀板上设置有透漏孔体并且上管头部设置为与注入管联接,下管头部设置为与输入管联接并且上管头部和下管头部分别设置为T字形筒状体,阀板设置为矩形片状体并且透漏孔体设置为圆形孔状体,插接窗口设置为矩形孔状体。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在于:塔脚结合段混凝土分两次浇筑,第一节塔脚安放就位后,与混凝土箱梁顶板一块浇筑,浇筑高度应高出箱梁顶板面0.5m以上,混凝土浇筑采用汽车泵,浇筑时要加强振捣,防止漏振,第二次混凝土浇筑待第二节塔安装就位、钢筋及钢绞线施工完成后方可,第二阶段混凝土浇筑采用地泵即压力18Mpa和搅拌站自有,从塔脚上侧灌入,塔脚上侧开孔φ130,孔口套入φ125无缝钢管,长度0.5m,外露0.3米,钢管上接成品阀门,阀门上接地泵管,待混凝土从塔脚上侧承压板处出气孔内压出时,停止灌注,拧死阀门,待混凝土初凝后,阀门即可拆除。

  在本技术方案中,平铺涌动水泥砂浆体浇筑结合筒孔涌动水泥砂浆体浇筑的钢混过渡段部、混凝土实芯段部和钢绞线为重要技术特征,在用于斜拉桥的塔脚结合段端面装置的技术领域中,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在本技术方案中的术语都是可以用本技术领域中的专利文献进行解释和理解。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为钢混过渡段部1和钢绞线9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3为混凝土实芯段部2和钢绞线9的连接关系结构示意图,

  图4为钢混过渡段部1、混凝土实芯段部2、混凝土箱梁3、注入管6、阀门7和输入管8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5为阀门7的结构示意图,

  钢混过渡段部-1、混凝土实芯段部-2、钢绞线-9、混凝土箱梁-3、筒壳-21、第一筋条-22、肋条-23、第一剪力钉-24、外管部-11、内管部-12、加肋板部-13、第二筋条-14、承压板部-15、第二剪力钉-16、矩形通腔体-10、注入管-6、阀门-7、输入管-8、上管头部-71、下管头部-72、阀板-73、透漏孔体-74、插接窗口-75。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审查指南,对本实用新型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应当理解为不配出一个或多 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另外,除非特别说明,在下 面的实施例中所采用的设备和材料均是市售可得的,如没有明确说明处理条件,请参考购 买的产品说明书或者按照本领域常规方法进。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之一,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实施例,包含有钢混过渡段部1、混凝土实芯段部2和钢绞线9并且混凝土实芯段部2设置在混凝土箱梁3中,钢混过渡段部1设置在混凝土实芯段部2上并且钢绞线9设置在钢混过渡段部1和混凝土实芯段部2中。

  在本实施例中,混凝土实芯段部2设置为包含有筒壳21、第一筋条22、肋条23和第一剪力钉24并且筒壳21的内壁分别设置为肋条23和第一剪力钉24联接,第一筋条22设置为与筒壳21贯串式联接并且筒壳21分别设置为与水泥砂浆体和钢绞线9容纳式联接,混凝土实芯段部2的上端头27设置为与钢混过渡段部1贯串式联接并且混凝土实芯段部2的下端头29设置为与混凝土箱梁3镶嵌式联接,筒壳21设置为L字形管状体并且肋条23设置为矩形片状体,第一剪力钉24设置为T字形杆状体并且肋条23和第一剪力钉24设置为沿筒壳21的内壁间隔排列分布,第一筋条22设置为钢筋并且第一筋条22分别设置在相邻的两个第一剪力钉24之间、肋条23和第一剪力钉24之间,混凝土实芯段部2的上端头27设置为锥形体并且混凝土实芯段部2的下端头29设置为矩形体。

  通过混凝土实芯段部2,形成了对钢混过渡段部1和钢绞线9的支撑连接点,由筒壳21,实现了与钢混过渡段部1的连接,实现了与钢绞线9的连接,由第一筋条22、肋条23和第一剪力钉24,实现了对水泥砂浆体的加固处理,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第一节塔体。

  在本实施例中,钢混过渡段部1设置为包含有外管部11、内管部12、加肋板部13、第二筋条14、承压板部15和第二剪力钉16并且内管部12设置在外管部11中,外管部11的上端口部和内管部12的上端口部分别设置为与承压板部15联接并且肋板部13的其中一个端头设置为与外管部11的内壁联接,肋板部13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设置为与内管部12的外侧面部联接并且第二剪力钉16的内端头分别设置为与外管部11的内壁、内管部12的外侧面部和肋板部13的侧面部联接,在外管部11和内管部12之间设置有水泥砂浆体、第二筋条14和钢绞线9并且承压板部15设置为凹字形片状体,第二筋条14设置为钢筋并且第二剪力钉16设置为T字形杆状体,外管部11和内管部12分别设置为矩形筒状体并且加肋板部13设置为矩形片状体,加肋板部13设置为沿内管部12的周边间隔排列分布并且加肋板部13与外管部11和内管部12设置为呈组成矩形通腔体10分布,矩形通腔体10分别设置为与水泥砂浆体、第二筋条14和钢绞线9容纳式联接,外管部11的下端头和内管部12的下端头分别设置为与混凝土实芯段部2包容式联接。

  通过钢混过渡段部1,形成了对混凝土实芯段部2和钢绞线9的支撑连接点,由外管部11和内管部12,实现了与混凝土实芯段部2的连接,实现了与钢绞线9的连接,由加肋板部13、第二筋条14、承压板部15和第二剪力钉16,实现了对水泥砂浆体的加固处理,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第二节塔体。

  在本实施例中,钢绞线9分别设置为与钢混过渡段部1和混凝土实芯段部2植入式联接并且钢绞线9分别设置为沿钢混过渡段部1的周边和混凝土实芯段部2的周边间隔排列分布。

  通过钢绞线9,形成了对钢混过渡段部1和混凝土实芯段部2的支撑连接点,由钢绞线9,实现了与钢混过渡段部1的连接,实现了与混凝土实芯段部2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斜拉桥的部件。

  在本实施例中,钢混过渡段部1与混凝土实芯段部2和钢绞线9设置为按照分段成形的方式分布,筒壳21分别设置为与外管部11和内管部12联接。

  把筒壳21安装在混凝土箱梁3上,通过与混凝土箱梁3的同期浇筑水泥砂浆体,形成混凝土实芯段部2的下端头29,把钢绞线9和第一筋条22分别安装在混凝土实芯段部2的下端头29和肋条23之间,对筒壳21进行浇筑水泥砂浆体,待筒壳21的水泥砂浆体进行凝固后,得到混凝土实芯段部2的上端头27,把外管部11和内管部12安装在混凝土实芯段部2的上端头27上,把钢绞线9和第二筋条14安装在矩形通腔体10中,把承压板部15安装在外管部11的上端头和内管部12的上端头上,通过外管部11和内管部12与筒壳21的连接部位的浇筑口,把水泥砂浆体注入到矩形通腔体10中,等矩形通腔体10中的水泥砂浆体凝固。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之一,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实施例,包含有注入管6、阀门7和输入管8并且阀门7设置在注入管6和输入管8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注入管6设置为圆形筒状体并且注入管6的下端头设置在钢混过渡段部1和混凝土实芯段部2的连接部位,注入管6的上端头设置为与阀门7联接。

  通过注入管6,形成了对钢混过渡段部1、混凝土实芯段部2和阀门7的支撑连接点,由注入管6,实现了与钢混过渡段部1的连接,实现了与混凝土实芯段部2的连接,实现了与阀门7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对钢混过渡段部1和混凝土实芯段部2的水泥砂浆体的浇筑管。

  在本实施例中,输入管8设置为圆形筒状体并且输入管8的下端头设置为与阀门7联接,输入管8的上端头设置为与地泵布料管联接。

  通过输入管8,形成了对阀门7的支撑连接点,由输入管8,实现了与阀门7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对钢混过渡段部1和混凝土实芯段部2的浇筑水泥砂浆体的输料管。

  在本实施例中,阀门7设置为包含有上管头部71、下管头部72和阀板73并且上管头部71设置为通过螺杆螺母与下管头部72联接,在上管头部71和下管头部72之间设置有插接窗口75并且阀板73设置为与插接窗口75插接式联接,在阀板73上设置有透漏孔体74并且上管头部71设置为与注入管6联接,下管头部72设置为与输入管8联接并且上管头部71和下管头部72分别设置为T字形筒状体,阀板73设置为矩形片状体并且透漏孔体74设置为圆形孔状体,插接窗口75设置为矩形孔状体。

  通过阀门7,形成了对注入管6和输入管8的支撑连接点,由输入管8,实现了与注入管6的连接,实现了与输入管8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对钢混过渡段部1和混凝土实芯段部2的浇筑水泥砂浆体的关闭阀门。

  把注入管6安装在筒壳21与外管部11和内管部12的连接部位,把输入管8与地泵布料管连接,启动地泵,使透漏孔体74与上管头部71和下管头部72的通道孔体相对应,水泥砂浆体通过输入管8、上管头部71、下管头部72和注入管6进入到筒壳21中,待在筒壳21中水泥砂浆体浇筑完毕后,把阀板73抽出后,使具有透漏孔体74的端头放到外端,把阀板73插入到插接窗口75中,使上管头部71和下管头部72处于断开状态,待筒壳21中水泥砂浆体进行凝固成形后,再使具有透漏孔体74的端头放到内端,把阀板73插入到插接窗口75中,使上管头部71和下管头部72处于开通状态,水泥砂浆体通过输入管8、上管头部71、下管头部72和注入管6进入到矩形通腔体10中,待在矩形通腔体10中水泥砂浆体浇筑完毕后,把阀板73抽出后,使具有透漏孔体74的端头放到外端,把阀板73插入到插接窗口75中,使上管头部71和下管头部72处于断开状态,使矩形通腔体10中水泥砂浆体进行凝固成形。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按照平铺涌动水泥砂浆体浇筑结合筒孔涌动水泥砂浆体浇筑的方式把钢混过渡段部1、混凝土实芯段部2和钢绞线9相互联接。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含有第一附件装置并且第一附件装置设置在钢混过渡段部1和混凝土实芯段部2之间,第一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注入管6、阀门7和输入管8。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是以第一个实施例为基础,

  本实用新型具有下特点:

  1、由于设计了钢混过渡段部1、混凝土实芯段部2和钢绞线9,通过混凝土实芯段部2,实现了平铺涌动水泥砂浆体浇筑,通过钢混过渡段部1,实现了筒孔涌动水泥砂浆体浇筑,通过钢绞线9,实现了与钢混过渡段部1、混凝土实芯段部2的连接,因此提高了钢绞线9与混凝土箱梁3的连接强度。

  2、由于设计了注入管6、阀门7和输入管8,实现了对钢混过渡段部1和混凝土实芯段部2的水泥砂浆体浇筑。

  3、由于设计了上管头部71、下管头部72和阀板73,实现了对钢混过渡段部1和混凝土实芯段部2的水泥砂浆体两次间隔浇筑。

  4、由于设计了钢混过渡段部1和混凝土实芯段部2,增加了钢混过渡段部1的水泥砂浆体和混凝土实芯段部2的水泥砂浆体与钢绞线9的连接强度。

  5、由于设计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在技术特征的单独和相互之间的集合的作用,通过试验表明,本实用新型的各项性能指标为现有的各项性能指标的至少为1.7倍,通过评估具有很好的市场价值。

  还有其它的与平铺涌动水泥砂浆体浇筑结合筒孔涌动水泥砂浆体浇筑的钢混过渡段部1、混凝土实芯段部2和钢绞线9联接的技术特征都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之一,并且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满足专利法、专利实施细则和审查指南的要求,不再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的实施例都进行描述。

  因此在用于斜拉桥的塔脚结合段端面装置技术领域内,凡是包含有设置在混凝土箱梁3上并且作为基础段的混凝土实芯段部2、设置在混凝土实芯段部2上并且作为尾末段的钢混过渡段部1、设置在钢混过渡段部1和混凝土实芯段部2中的钢绞线9的技术内容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用于斜拉桥的塔脚结合段端面装置.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