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技术 > 铁路建筑> 一种建筑桥梁支撑柱的水下防侵蚀结构独创技术11182字

一种建筑桥梁支撑柱的水下防侵蚀结构

2021-02-01 03:51:54

一种建筑桥梁支撑柱的水下防侵蚀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防护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桥梁支撑柱的水下防侵蚀结构。

  背景技术

  桥梁,一般指架设在江河湖海上,使车辆行人等能顺利通行的构筑物,为适应现代高速发展的交通行业,桥梁亦引申为跨越山涧、不良地质或满足其他交通需要而架设的使通行更加便捷的建筑物,桥梁的支撑柱长期位于水面之下,当水中的腐蚀性物质含量增大,或水流增大时,均会造成桥梁的严重腐蚀。

  目前对于桥梁支撑柱的保护,主要采用加厚保护层厚度,外包钢板等措施,加厚保护层虽然能减缓水流对支撑柱的侵蚀,但时间一长,支撑柱外部的保护层也会被水流侵蚀,因为支撑柱位于水面之下,人们不能直观的了解保护层的实时状况,只能借助其他工具对水下保护层进行定期维护,该方式需要消耗大量资源。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建筑桥梁支撑柱的水下防侵蚀结构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建筑桥梁支撑柱的水下防侵蚀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人们不能直观了解支撑柱外部保护层实时状况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建筑桥梁支撑柱的水下防侵蚀结构,包括平台和支撑柱,所述平台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钢板,所述钢板的前侧、后侧和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管道,所述管道的顶部连通有壳体,所述壳体的顶部螺纹连接有顶盖,所述顶盖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警报器。

  优选的,所述顶盖底部的两侧固定连接有触板,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浮漂,所述浮漂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与触板相适配的触头。

  优选的,所述浮漂的顶部贯穿有连接绳,所述连接绳的底端依次贯穿壳体和管道且延伸至管道的外部。

  优选的,所述平台的顶部设置有防护网,所述防护网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板,所述防护网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网盖。

  优选的,所述钢板的顶端依次贯穿网盖、防护网和底板,所述支撑柱的底端依次依次贯穿钢板和底板且延伸至底板的外部与平台的顶部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底板顶部的前侧、后侧和两侧均设置有浮板,所述浮板的一侧与连接绳的底端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网盖的底部和浮板的顶部之间设置有砂石,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液体。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建筑桥梁支撑柱的水下防侵蚀结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建筑桥梁支撑柱的水下防侵蚀结构,当防护网被损坏时,砂石顺着缺口流出,减轻了对浮板的压力,水中的浮力使浮板上升,浮板上升即向下拉扯连接绳,浮漂受连接绳的拉力没入液体中,触头与触板分离,警报器响起,通知人们防护网已损坏,需进行更换,这样人们在岸上即可了解水下防护装置的是否受损,无需人们定时下水查看,降低了使用成本,钢板与防护网配合使用,加强了对支撑柱的防护力度,砂石一方面可以减缓经过支撑柱的水流速度,一方面可以减少流向支撑柱的沙子石块等易对支撑柱造成损害的物质,提高了支撑柱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建筑桥梁支撑柱的水下防侵蚀结构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浮板的结构示意俯视图;

  图3为图2所示A处局部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网盖的结构示意俯视图;

  图5为图1所示防护网的结构示意主视图。

  图中标号:1、平台,2、支撑柱,3、钢板,4、管道,5、壳体,6、警报器,7、顶盖,8、触板,9、浮漂,10、连接绳,11、防护网,12、底板,13、网盖,14、浮板,15、砂石,16、液体,17、触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结合参阅图1、图2、图3、图4和图5,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建筑桥梁支撑柱的水下防侵蚀结构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浮板的结构示意俯视图;图3为图2所示A处局部放大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网盖的结构示意俯视图;图5为图1所示防护网的结构示意主视图。建筑桥梁支撑柱的水下防侵蚀结构包括平台1和支撑柱2,所述平台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钢板3,钢板3紧密贴合支撑柱,位于支撑柱的表面,对支撑柱进行保护,所述钢板3的前侧、后侧和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管道4,管道4的数量为四个,管道4为空心,便于放置连接绳10,所述管道4的顶部连通有壳体5,所述壳体5的顶部螺纹连接有顶盖7,顶盖7便于随时对壳体5内的零件进行维护,所述顶盖7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警报器6,当防护网11被损坏时,警报器6响起,通知人们及时更换防护网11。

  所述顶盖7底部的两侧固定连接有触板8,所述壳体5的内部设置有浮漂9,所述浮漂9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与触板8相适配的触头17,当触头17与触板8分离时,警报器6通电响起发出警报。

  所述浮漂9的顶部贯穿有连接绳10,连接绳10贯穿浮漂9且在浮漂9的顶部打结,防止连接绳10从浮漂9上脱落,所述连接绳10的底端依次贯穿壳体5和管道4且延伸至管道4的外部。

  所述平台1的顶部设置有防护网11,防护网11分为内外两层,内外两层防护网11构成一个环状防护网,内层防护网紧贴钢板3,防护网11为钢筋编制成的网状物,每一行与每一列的钢筋之间均留有空隙,所述防护网1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板12,所述防护网1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网盖13。

  所述钢板3的顶端依次贯穿网盖13、防护网11和底板12,所述支撑柱2的底端依次依次贯穿钢板3和底板12且延伸至底板12的外部与平台1的顶部固定连接,防护网11和钢板3配合使用保护支撑柱2。

  所述底板12顶部的前侧、后侧和两侧均设置有浮板14,浮板14的数量为四个,所述浮板14的一侧与连接绳10的底端固定连接,需要更换防护网11时,解开连接绳10位于浮漂9顶部的固定结,将新绳子的一端与连接绳10位于浮漂9顶部的一端连接,将浮板14连同破损的防护网11一起取出,随着浮板14逐渐上升,连接绳10带着新绳子顺着管道4滑动,若浮板14无需更换时,将其置于新的防护网11底部底板12的顶部,且位于外层防护网与内层防护网之间即可,新防护网11在下沉的过程中,向上抽拉新绳子,直至连接浮板14的连接绳10被拉至浮漂9的顶部停止。

  所述网盖13的底部和浮板14的顶部之间设置有砂石15,砂石15位于外层防护网与内层防护网之间,可以减缓经过钢板3的水速,所述壳体5的内部设置有液体16,液体16的浮力小于支撑柱2所在水域中的水的浮力,液体16的浮力使浮漂9浮于水面之上,当防护网11被损坏时,砂石15顺着缺口流出,减轻了对浮板14的压力,水中的浮力使浮板14上升,浮板14上升即向下拉扯连接绳10,浮漂9受连接绳10的拉力没入液体16中,触头17与触板8分离,警报器6响起。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建筑桥梁支撑柱的水下防侵蚀结构的工作原理如下:

  第一次使用前,防护网延支撑柱2下滑,置于平台1的顶部,将连接绳10的底端依次贯穿壳体5、浮漂9和管道4,与浮板14的一侧固定连接,将连接绳10位于浮漂9顶部的一端打结,防止连接绳10从浮漂9上脱落,将浮板14置于底板12的顶部,向防护网11内填充砂石15,填充完毕后将网盖13置于防护网11的顶部,避免水中浮力过大和水速过快将砂石15冲走,将壳体5固定在管道4的顶端,向壳体5内灌入液体16至触头17可以与触板8接触的高度,液体16的浮力小于支撑柱2所在水域中的水的浮力,合上顶盖7,将警报器6固定在顶盖7的顶部,当防护网11被损坏时,砂石15顺着缺口流出,减轻了对浮板14的压力,水中的浮力使浮板14上升,浮板14上升即向下拉扯连接绳10,浮漂9受连接绳10的拉力没入水中,触头17与触板8分离,警报器6响起,当防护网11被损坏时,砂石15顺着缺口流出,减轻了对浮板14的压力,水中的浮力使浮板14上升,浮板14上升即向下拉扯连接绳10,浮漂9受连接绳10的拉力没入液体16中,触头17与触板8分离,警报器6响起,通知人们防护网11已损坏,需进行更换,更换防护网11时,解开连接绳10位于浮漂9顶部的固定结,将新连接绳10的一端与旧连接绳10位于浮漂9顶部的一端连接,将浮板14连同破损的防护网11一起取出,随着浮板14逐渐上升,连接绳10带着新绳子顺着管道4滑动,若浮板14无需更换,将其置于新的防护网11底部底板12的顶部,且位于外层防护网与内层防护网之间即可,新防护网11在下沉的过程中,向上抽拉新绳子,直至连接浮板14的连接绳10被拉至浮漂9的顶部停止,分离新连接绳10与旧连接绳10,将旧连接绳10位于浮漂9顶部的一端打结,若浮板14需要更换,待旧浮板14与旧连接绳10被完全取出时,将新连接绳10与新浮板14的一侧固定连接,将新连接绳10位于浮漂9顶部的一端打结,完成更换。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建筑桥梁支撑柱的水下防侵蚀结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当防护网11被损坏时,砂石15顺着缺口流出,减轻了对浮板14的压力,水中的浮力使浮板14上升,浮板14上升即向下拉扯连接绳10,浮漂9受连接绳10的拉力没入液体16中,触头17与触板8分离,警报器6响起,通知人们防护网11已损坏,需进行更换,这样人们在岸上即可了解水下防护装置的是否受损,无需人们定时下水查看,降低了使用成本,钢板3与防护网11配合使用,加强了对支撑柱2的防护力度,砂石15一方面可以减缓经过支撑柱2的水流速度,一方面可以减少流向支撑柱2的沙子石块等易对支撑柱2造成损害的物质,提高了支撑柱2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一种建筑桥梁支撑柱的水下防侵蚀结构.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