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技术 > 铁路建筑> 穿束工具独创技术18115字

穿束工具

2021-02-04 10:09:57

穿束工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穿束工具。

  背景技术

  桥梁一般指架设在江河湖海上,使车辆行人等能顺利通行的构筑物。桥墩是桥梁的主要支撑物,桥梁的上部建筑设置在桥墩之上。

  在进行先简支后连续桥梁墩顶负弯矩施工时,通常需要人工穿束钢绞线3'。具体地,如图1至图2所示,第一T梁1'和第二T梁2'中均预留波纹管,且第一T梁1'中的波纹管与第二T梁2'中的波纹管间隔设置。工人先将钢绞线3'推入第一T梁1'中的波纹管内,直至钢绞线3'的一端能够伸入第二T梁2'中的波纹管时,利用撬棍4'套住钢绞线3'并向下弯压撬棍4'使撬棍4'夹紧钢绞线3',带动撬棍4'朝向第二T梁2'移动以拉拽钢绞线3'穿入第二T梁2'中的波纹管内,在撬棍4'移动至与第二T梁2'接触后,取下撬棍4'并重新将撬棍4'套在钢绞线3'靠近第一T梁1'的一端的位置再次进行拉拽,不断往复上述过程,直至第一T梁1'和第二T梁2'中钢绞线3'的预留长度均符合要求。

  撬棍4'上间隔设置有两个卡齿5',钢绞线3'设置在两个卡齿5'间,向下弯压撬棍4'时两个卡齿5'能够夹紧钢绞线3'。然而钢绞线3'与卡齿5'接触位置的表面比较光滑,且钢绞线3'的上半部分处于悬吊状态,拉拽过程中钢绞线3'容易滑动,常常出现拉拽两三次撬棍4'钢绞线3'都不移动的现象;并且需要不断进行取出撬棍4'和利用撬棍4'夹住钢绞线3'的操作,穿束工具穿束钢绞线3'的工作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穿束工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穿束工具穿束钢绞线的工作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穿束工具,包括筒体、夹持组件和推拉件;

  沿所述筒体的轴向,所述筒体的内壁渐缩;

  所述夹持组件包括至少两个夹持件,多个所述夹持件均设置在所述筒体的内部,且多个所述夹持件均能够沿所述筒体的内壁的延伸方向滑动,以配合夹紧或放松钢绞线;

  所述推拉件设置在所述筒体上,所述推拉件用于推拉所述筒体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夹持件的外壁能够与所述筒体的内壁贴合。

  进一步地,所述夹持件的用于与钢绞线接触的面上设有凹凸结构。

  进一步地,沿所述筒体的轴向,所述筒体的两端分别具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的周向尺寸大于所述第二开口的周向尺寸;

  所述第一开口上设有第一挡件,所述第一挡件用于阻挡所述夹持件滑出所述筒体,且所述第一挡件上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用于插入钢绞线。

  进一步地,所述夹持件朝向所述第一挡件的端部设有限位件,所述第一挡件上设有限位孔,所述限位件穿出所述限位孔,且所述限位件能够相对于所述限位孔滑动。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件远离所述夹持件的端部设有第二挡件,所述第二挡件用于阻挡所述限位件远离所述夹持件的端部滑出所述第一挡件。

  进一步地,所述夹持件上设有连接件;

  所述筒体的内壁上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筒体的内壁的延伸方向平行设置,所述连接件伸入所述凹槽,且所述连接件能够沿所述凹槽的延伸方向滑动。

  进一步地,所述筒体包括第一半筒体和第二半筒体;

  所述第一半筒体盖合在所述第二半筒体上以形成筒状;且所述第一半筒体与所述第二半筒体可拆卸地连接。

  进一步地,沿所述第一半筒体的周向,所述第一半筒体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

  沿所述第二半筒体的周向,所述第二半筒体具有第三端和第四端;

  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三端铰接,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第四端可拆卸地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三端通过销轴铰接,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第四端通过插销、卡具或夹具可拆卸地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穿束工具,包括筒体、夹持组件和推拉件;沿所述筒体的轴向,所述筒体的内壁渐缩;所述夹持组件包括至少两个夹持件,多个所述夹持件均设置在所述筒体的内部,且多个所述夹持件均能够沿所述筒体的内壁的延伸方向滑动,以配合夹紧或放松钢绞线;所述推拉件设置在所述筒体上,所述推拉件用于推拉所述筒体移动。将钢绞线穿过筒体,并使多个夹持件位于钢绞线的周围,当使用者握持推拉件带动筒体沿筒体的轴向的第一方向移动时,筒体与夹持件产生相对运动,多个夹持件由筒体的内壁的周向尺寸较大的一端移动至筒体的内壁的周向尺寸较小的一端,使多个夹持件彼此之间的距离缩小,从而使多个夹持件能够配合夹持钢绞线,继续带动筒体沿筒体的轴向的第一方向移动,即可拉动钢绞线移动;直至筒体沿筒体的轴向的第一方向移动至第一极限位置后,使用者握持推拉件带动筒体沿筒体的轴向的第二方向(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反向)移动,筒体与夹持件产生相对运动,多个夹持件由筒体的内壁的周向尺寸较小的一端移动至筒体的内壁的周向尺寸较大的一端,使多个夹持件彼此之间的距离扩大,从而使多个夹持件能够配合松开钢绞线,继续带动筒体沿筒体的轴向的第二方向移动,钢绞线不会被拉动,筒体能够沿筒体的轴向的第二方向移动至第二极限位置;随后再重复带动筒体沿筒体的轴向沿第一方向移动的动作即可继续拉动钢绞线移动,依此不断重复,以拉动钢绞线至适合的位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穿束工具,多个夹持件位于钢绞线的周围由多个位置夹紧钢绞线,并且筒体会给与夹持件较为适合的力,以使钢绞线较为稳固地被夹持件夹持,在拉拽过程中钢绞线不容易滑动,防止筒体移动不能带动钢绞线移动的现象发生,并且施工过程中不需要重复拆卸筒体和安装筒体,仅需要往复拉动筒体即可,能够提高穿束工具穿束钢绞线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现有技术中第一T梁和第二T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撬棍的使用状态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穿束工具的剖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穿束工具的使用状态图(夹持件夹紧钢绞线时);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穿束工具的使用状态图(夹持件松开钢绞线时);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穿束工具的侧视图(第一半筒体和第二半筒体松开时);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穿束工具的侧视图(第一半筒体和第二半筒体扣合时);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穿束工具的第一挡件的主视图。

  图标:1-筒体;11-第一半筒体;12-第二半筒体;13-第一开口;14-第二开口;111-第一端;112-第二端;121-第三端;122-第四端;2-夹持件;21-限位件;3-推拉件;4-第一挡件;41-限位孔;42-第一半环状挡件;43-第二半环状挡件;5-第二挡件;6-钢绞线;1’-第一T梁;2’-第二T梁;3’-钢绞线;4’-撬棍;5’-卡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初始状态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穿束工具,下面给出多个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穿束工具进行详细描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穿束工具,如图1至图8所示,包括筒体1、夹持组件和推拉件3;沿所述筒体1的轴向,筒体1的内壁渐缩;夹持组件包括至少两个夹持件2,多个夹持件2均设置在筒体1的内部,且多个夹持件2均能够沿筒体1的内壁的延伸方向滑动,以配合夹紧或放松钢绞线6;推拉件3设置在筒体1上,推拉件3用于推拉筒体1移动。

  其中,筒体1的内壁可以为圆锥状,也可以为方锥状等任意适合的形式。

  夹持组件可以包括两个夹持件2,也可以包括四个、五个或六个等任意数量的夹持件2。

  将钢绞线6穿过筒体1,并使多个夹持件2位于钢绞线6的周围,当使用者握持推拉件3带动筒体1沿筒体1的轴向的第一方向移动时,筒体1与夹持件2产生相对运动,多个夹持件2由筒体1的内壁的周向尺寸较大的一端移动至筒体1的内壁的周向尺寸较小的一端,使多个夹持件2彼此之间的距离缩小,从而使多个夹持件2能够配合夹持钢绞线6,继续带动筒体1沿筒体1的轴向的第一方向移动,即可拉动钢绞线6移动;直至筒体1沿筒体1的轴向的第一方向移动至第一极限位置后,使用者握持推拉件3带动筒体1沿筒体1的轴向的第二方向(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反向)移动,筒体1与夹持件2产生相对运动,多个夹持件2由筒体1的内壁的周向尺寸较小的一端移动至筒体1的内壁的周向尺寸较大的一端,使多个夹持件2彼此之间的距离扩大,从而使多个夹持件2能够配合松开钢绞线6,继续带动筒体1沿筒体1的轴向的第二方向移动,钢绞线6不会被拉动,筒体1能够沿筒体1的轴向的第二方向移动至第二极限位置;随后再重复带动筒体1沿筒体1的轴向的第一方向移动的动作即可继续拉动钢绞线6移动,依此不断重复,以拉动钢绞线6至适合的位置。

  本实施例提供的穿束工具,多个夹持件2位于钢绞线6的周围由多个位置夹紧钢绞线6,并且筒体1会给与夹持件2较为适合的力,以使钢绞线6较为稳固地被夹持件2夹持,在拉拽过程中钢绞线6不容易滑动,防止筒体1移动不能带动钢绞线6移动的现象发生,并且施工过程中不需要重复拆卸筒体1和安装筒体1,仅需要往复拉动筒体1即可,能够提高穿束工具穿束钢绞线的工作效率。

  其中,筒体1的内壁的延伸方向相对于筒体1的轴向的倾斜度为第一倾斜度,夹持件2的外壁的延伸方向相对于筒体1的轴向的倾斜度为第二倾斜度,第一倾斜度和第二倾斜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只要多个夹持件2均能够沿筒体1的内壁的延伸方向滑动,以配合夹紧或放松钢绞线6即可。

  优选地,夹持件2的外壁能够与筒体1的内壁贴合。即第一倾斜度和第二倾斜度相同,可以使夹持件2的外壁与筒体1的内壁更加贴合,夹持件2相对于筒体1移动时更加顺滑,并且夹持件2移动至能够夹紧钢绞线6的位置时,夹持件2的外壁能够与筒体1的内壁贴合,能够使夹持件2更加稳定地夹持钢绞线6,防止钢绞线6滑落。

  其中,夹持件2朝向钢绞线6的面用于与钢绞线6接触,在多个夹持件2的用于与钢绞线6接触的面均与钢绞线6抵接时,多个夹持件2配合夹紧钢绞线6。

  其中,夹持件2的用于与钢绞线6接触的面可以为平面,也可以为弧面等任意适合的形式。

  优选地,夹持件2的用于与钢绞线6接触的面为弧面,该弧面与钢绞线6的外表面能够贴合,能够使夹持件2较好地包裹在钢绞线6的外表面上,提高夹紧效果。

  进一步地,夹持件2的用于与钢绞线6接触的面上设有凹凸结构。凹凸结构能够增大夹持件2与钢绞线6之间的摩擦力,以防止钢绞线6与夹持件2之间打滑,从而难以拉动钢绞线6。

  其中,凹凸结构可以为螺纹状,也可以为矩阵状等任意适合的形式。

  进一步地,沿筒体1的轴向,筒体1的两端分别具有第一开口13和第二开口14,第一开口13的周向尺寸大于第二开口14的周向尺寸;第一开口13上设有第一挡件4,第一挡件4用于阻挡夹持件2滑出筒体1,且第一挡件4上设有通孔,通孔用于插入钢绞线6。

  其中,第一挡件4可以为挡板,也可以为挡架等任意适合的形式,只要第一挡件4能够阻挡夹持件2滑出筒体1即可,从而对夹持件2沿筒体1的轴向移动进行了限制,以防止夹持件2由第一开口13滑出筒体1。

  为了对夹紧件进行筒体1的内壁的周向的限位,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夹持件2朝向第一挡件4的端部设有限位件21,第一挡件4上设有限位孔41,限位件21穿出所述限位孔41,且限位件21能够相对于限位孔41滑动。

  其中,限位件21可以为限位杆,也可以为限位块等任意适合的形式。

  在夹持件2沿筒体1的内壁的延伸方向移动时,限位件21也相对于限位孔41滑动,从而防止夹紧件沿筒体1的内壁的周向移动,并且可以提高多个夹持件2滑动的同步性,防止夹持件2卡死。

  进一步地,限位件21远离夹持件2的端部设有第二挡件5,第二挡件5用于阻挡限位件21远离夹持件2的端部滑出第一挡件4。

  其中,第二挡件5可以为挡板,也可以为挡块等任意适合的形式。

  在夹持件2朝向第二开口14滑动至极限位置时,第二挡件5与第一挡件4抵接,从而防止限位件21滑出第一挡件4,进而防止夹持件2由第二开口14滑出筒体1。并且可以避免多个夹持件2移动不同步造成卡死现象。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夹持件2上设有连接件;筒体1的内壁上设有凹槽,凹槽的延伸方向与筒体1的内壁的延伸方向平行设置,连接件伸入凹槽,且连接件能够沿凹槽的延伸方向滑动。

  具体地,夹持件2通过连接件与筒体1的内壁滑动连接,在滑动时,夹持件2沿凹槽的延伸方向滑动,从而防止夹紧件沿筒体1的内壁的周向移动,并且可以提高多个夹持件2滑动的同步性,防止夹持件2卡死。

  其中,筒体1可以为一体式结构,也可以为分体式结构。

  较佳地,筒体1包括第一半筒体11和第二半筒体12;第一半筒体11盖合在第二半筒体12上以形成筒状;且第一半筒体11与第二半筒体12可拆卸地连接。

  第一筒体1与第二筒体1的连接方式可以为螺纹连接,也可以问卡接等任意适合的方式。

  筒体1由第一半筒体11和第二半筒体12组成,可以在第一半筒体11和第二半筒体12内分别设置一个夹持件2,能够便于夹持件2的安装,并且在装入钢绞线6时,可以将钢绞线6放入第二半筒体12中的夹持件2上并穿过第二半筒体12,随后将第一半筒体11盖合在第二半筒体12上,并使第一半筒体11和第二半筒体12可拆卸地连接起来,便携性较高。

  筒体1由第一半筒体11和第二半筒体12组成时,如果第一开口13上设有第一挡件4,第一挡件4也可以分为第一半环状挡件42和第二半环状挡件43,第一半环状挡件42设置在第一半筒体11的第一开口13上,第二半环状挡件43设置在第二半筒体12的第二开口14上,在第一半筒体11和第二半筒体12盖合后,第一半环状挡件42和第二半环状挡件43形成完整的第一挡件4。

  进一步地,沿第一半筒体11的周向,第一半筒体11具有第一端111和第二端112;沿第二半筒体12的周向,第二半筒体12具有第三端121和第四端122;第一端111与第三端121铰接,第二端112与第四端122可拆卸地连接。

  第一端111与第三端121铰接能够增强第一半筒体11与第二半筒体12盖合的便捷性,便于施工操作。

  其中,第一端111与第三端121可以通过铰链铰接,也可以通过销轴铰接。

  本实施例中,第一端111与第三端121通过销轴铰接,第二端112与第四端122通过插销、卡具或夹具可拆卸地连接。

  本实施例提供的穿束工具,多个夹持件2位于钢绞线6的周围由多个位置夹紧钢绞线6,并且筒体1会给与夹持件2较为适合的力,以使钢绞线6较为稳固地被夹持件2夹持,在拉拽过程中钢绞线6不容易滑动,防止筒体1移动不能带动钢绞线6移动的现象发生,并且施工过程中不需要重复拆卸筒体1和安装筒体1,仅需要往复拉动筒体1即可,能够提高穿束工具穿束钢绞线的工作效率。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穿束工具.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