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技术 > 水利工程> 一种水利水电工程边坡的防护结构独创技术15645字

一种水利水电工程边坡的防护结构

2021-02-14 16:47:26

一种水利水电工程边坡的防护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边坡的防护结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水利水电工程边坡的防护结构。

  背景技术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今天,政府及人们越来越重视基础设施的建设,意在满足人们生产生活需求的同时,推动祖国的良好发展,水利水电工程作为一项公益性极强的工程,与国家的发展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开挖支护施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影响着整个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是优质水利工程必不可少的技术保障,因此水利水电工程边坡的防护结构异常重要,但传统的水利水电工程边坡的防护结构存在诸多不足,各结构铺设架构不便,连接不够牢靠,稳定性不佳,不能够多层次对坡体提供高强度的加固支撑,从而无法全方位强有力地对坡体进行护边防护,结构设计不够合理,无法满足水利水电工程边坡的防护需求,因此能够解决此类问题的一种水利水电工程边坡的防护结构的实现势在必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水利水电工程边坡的防护结构,各结构铺设架构方便,连接牢靠,稳定性较好,多层次对坡体提供高强度的加固支撑,满足了水利水电工程边坡的防护需求,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利水电工程边坡的防护结构,包括防护底板、第一防护结构、第二防护结构和第三防护结构;

  防护底板:所述防护底板为钢混防护底板;

  第一防护结构:所述第一防护结构设置于防护底板的上端左侧,第一防护结构为直角梯形结构,第一防护结构的底面与防护底板的上端固定连接;

  第二防护结构:所述第二防护结构设置于第一防护结构的右侧斜面上,第二防护结构的底面与防护底板的上端固定连接;

  第三防护结构:所述第三防护结构设置于第二防护结构的侧面上,第三防护结构的底面与防护底板的上端固定连接;

  其中:还包括植被,所述植被均匀设置于第三防护结构的右侧面上,各结构铺设架构方便,连接牢靠,稳定性较好,多层次对坡体提供高强度的加固支撑,全方位强有力地对坡体进行护边防护,结构设计合理,满足了水利水电工程边坡的防护需求。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防护结构包括夯实基土、钢混板和加固钢筋,所述夯实基土为直角梯形结构,夯实基土设置于防护底板的上端左侧,钢混板均匀对应设置于夯实基土的内部,均匀分布的加固钢筋均自上而下垂直贯穿对应的钢混板,加固钢筋均位于夯实基土的内部,底层的钢混板底面与防护底板的上端固定连接,起到强有力的最内层对坡体支撑加固。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防护结构包括钢混插柱、钢筋槽架、碎石和第二钢混板,所述钢筋槽架的左侧面与夯实基土的右侧斜面对齐,钢混插柱均匀设置于钢筋槽架的左侧面上,且均插接于夯实基土的内部,钢筋槽架的底面与防护底板的上端固定连接,碎石填充夯实于钢筋槽架的内部左侧,第二钢混板设置于钢筋槽架的内部右侧,且分别与钢筋槽架的内壁和碎石的上端固定连接,第二钢混板的右侧面与钢筋槽架的右侧面持平,便于结构间牢靠连接,起到加固支撑坡体的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防护结构包括钢混龙骨框、斜撑钢混架、营养基土和透水孔,所述钢混龙骨框设置于第二钢混板的右侧面上,钢混龙骨框的底面与防护底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斜撑钢混架均匀设置于钢混龙骨框内部对应的分割框中,营养基土填充于钢混龙骨框内部对应的分割框中,透水孔均匀设置于钢混龙骨框的壁体上,植被设置于对应的营养基土的上端,起到最外侧的坡体加固。

  进一步的,还包括导流水槽和排水通孔,所述导流水槽纵向设置于防护底板的上端右侧,排水通孔均匀设置于防护底板的右壁面上,且均与导流水槽相通,排水通孔的出水口与导流水槽的槽底持平,保证多余水分及时彻底排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水利水电工程边坡的防护结构,具有以下好处:

  1、先清理坡面表面的浮土,实现削坡作业,保证相邻坡面格构之间的高低变化不要太大,达到大致平整,将坡面底部前端的平面及时清理整平出来,之后通过架设钢筋龙骨,浇筑混凝土后形成平整的防护底板,将均匀分布的加固钢筋均自上而下垂直贯穿对应的钢混板,形成基本支撑框架,底层的钢混板底面与防护底板的上端固定浇筑连接,在防护底板的上端左侧堆积夯实形成直角梯形结构的夯实基土,夯实基土完全覆盖加固钢筋和钢混板形成的基本支撑框架,在夯实基土的逐层堆起夯实过程中,让夯实基土的左侧与坡面充分融合连接,结构便于铺设架构,稳定性较强,能够提供对坡体稳定的支撑加固,从而起到第一层加固支撑护坡的作用。

  2、将均匀分布的钢混插柱均牢固插接于夯实基土的内部,直至钢筋槽架的左侧面与夯实基土的右侧斜面对齐,将钢筋槽架的底面与防护底板的上端固定连接,将碎石填充夯实于钢筋槽架的内部左侧,第二钢混板浇筑于钢筋槽架的内部右侧,直至第二钢混板的右侧面与钢筋槽架的右侧面持平,钢混插柱保证与左侧结构的牢靠连接,结构便于铺设架构,保证结构间连接的紧密性,钢筋槽架、碎石和第二钢混板构成的整体起到第二层加固护坡的作用。

  3、钢混板完成凝结后,将钢混龙骨框固定设置于第二钢混板的右侧面上,钢混龙骨框的底面与防护底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斜撑钢混架均匀浇筑于钢混龙骨框内部对应的分割框中,营养基土填充于钢混龙骨框内部对应的分割框中,植被栽培于对应的营养基土的上端,钢混龙骨框和斜撑钢混架起到限位固定营养基土和植被的作用,同时起到最外侧的坡体加固支撑,雨水冲刷及植被上多余水分可以通过透水孔彼此流通或技术排出,防止水淹情况的发生,植被既保证护坡结构的良好生态,也通过更强的抓土能力保证土层的牢固性,结构便于铺设架构,钢混龙骨框、斜撑钢混架和植被起到第三层加固护坡的作用,排出的水分可以及时通过导流水槽和排水通孔排出至外部,避免雨水填充过大松土滑落情况的发生,满足了水利水电工程边坡的防护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内部剖视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防护结构内部剖视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三防护结构内部剖视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钢混板、营养基土和植被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1防护底板、2第一防护结构、21夯实基土、22钢混板、23加固钢筋、3第二防护结构、31钢混插柱、32钢筋槽架、33碎石、34第二钢混板、4第三防护结构、41钢混龙骨框、42斜撑钢混架、43营养基土、44透水孔、5植被、6导流水槽、7排水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水利水电工程边坡的防护结构,包括防护底板1、第一防护结构2、第二防护结构3和第三防护结构4;

  防护底板1:防护底板1为钢混防护底板,防护底板1提供底层支撑及安放场所;

  第一防护结构2:第一防护结构2设置于防护底板1的上端左侧,第一防护结构2为直角梯形结构,第一防护结构2的底面与防护底板1的上端固定连接,第一防护结构2包括夯实基土21、钢混板22和加固钢筋23,夯实基土21为直角梯形结构,夯实基土21设置于防护底板1的上端左侧,钢混板22均匀对应设置于夯实基土21的内部,均匀分布的加固钢筋23均自上而下垂直贯穿对应的钢混板22,加固钢筋23均位于夯实基土21的内部,底层的钢混板22底面与防护底板1的上端固定连接,将均匀分布的加固钢筋23均自上而下垂直贯穿对应的钢混板22,形成基本支撑框架,底层的钢混板22底面与防护底板1的上端固定浇筑连接,在防护底板1的上端左侧堆积夯实形成直角梯形结构的夯实基土21,夯实基土21完全覆盖加固钢筋23和钢混板22形成的基本支撑框架,在夯实基土21的逐层堆起夯实过程中,让夯实基土21的左侧与坡面充分融合连接,从而起到第一层加固支撑护坡的作用;

  第二防护结构3:第二防护结构3设置于第一防护结构2的右侧斜面上,第二防护结构3的底面与防护底板1的上端固定连接,第二防护结构3包括钢混插柱31、钢筋槽架32、碎石33和第二钢混板34,钢筋槽架32的左侧面与夯实基土21的右侧斜面对齐,钢混插柱31均匀设置于钢筋槽架32的左侧面上,且均插接于夯实基土21的内部,钢筋槽架32的底面与防护底板1的上端固定连接,碎石33填充夯实于钢筋槽架32的内部左侧,第二钢混板34设置于钢筋槽架32的内部右侧,且分别与钢筋槽架32的内壁和碎石33的上端固定连接,第二钢混板34的右侧面与钢筋槽架32的右侧面持平,将均匀分布的钢混插柱31均牢固插接于夯实基土21的内部,直至钢筋槽架32的左侧面与夯实基土21的右侧斜面对齐,将钢筋槽架32的底面与防护底板1的上端固定连接,将碎石33填充夯实于钢筋槽架32的内部左侧,第二钢混板34浇筑于钢筋槽架32的内部右侧,直至第二钢混板34的右侧面与钢筋槽架32的右侧面持平,钢混插柱31保证与左侧结构的牢靠连接,保证结构间连接的紧密性,钢筋槽架32、碎石33和第二钢混板34构成的整体起到第二层加固护坡的作用;

  第三防护结构4:第三防护结构4设置于第二防护结构3的侧面上,第三防护结构4的底面与防护底板1的上端固定连接,第三防护结构4包括钢混龙骨框41、斜撑钢混架42、营养基土43和透水孔44,钢混龙骨框41设置于第二钢混板34的右侧面上,钢混龙骨框41的底面与防护底板1的上端固定连接,斜撑钢混架42均匀设置于钢混龙骨框41内部对应的分割框中,营养基土43填充于钢混龙骨框41内部对应的分割框中,透水孔44均匀设置于钢混龙骨框41的壁体上,植被5设置于对应的营养基土43的上端,将钢混龙骨框41固定设置于第二钢混板34的右侧面上,钢混龙骨框41的底面与防护底板1的上端固定连接,斜撑钢混架42均匀浇筑于钢混龙骨框41内部对应的分割框中,营养基土43填充于钢混龙骨框41内部对应的分割框中,植被5栽培于对应的营养基土43的上端,钢混龙骨框41和斜撑钢混架42起到限位固定营养基土43和植被5的作用,同时起到最外侧的坡体加固支撑,雨水冲刷及植被5上多余水分可以通过透水孔44彼此流通或技术排出,防止水淹情况的发生;

  其中:还包括植被5,植被5均匀设置于第三防护结构4的右侧面上,植被5既保证护坡结构的良好生态,也通过更强的抓土能力保证土层的牢固性。

  其中:还包括导流水槽6和排水通孔7,导流水槽6纵向设置于防护底板1的上端右侧,排水通孔7均匀设置于防护底板1的右壁面上,且均与导流水槽6相通,排水通孔7的出水口与导流水槽6的槽底持平,保证水分及时彻底排出,排出的水分可以及时通过导流水槽6和排水通孔7排出至外部,避免雨水填充过大松土滑落情况的发生。

  在使用时:先清理坡面表面的浮土,实现削坡作业,保证相邻坡面格构之间的高低变化不要太大,达到大致平整,将坡面底部前端的平面及时清理整平出来,之后通过架设钢筋龙骨,浇筑混凝土后形成平整的防护底板1,将均匀分布的加固钢筋23均自上而下垂直贯穿对应的钢混板22,形成基本支撑框架,底层的钢混板22底面与防护底板1的上端固定浇筑连接,在防护底板1的上端左侧堆积夯实形成直角梯形结构的夯实基土21,夯实基土21完全覆盖加固钢筋23和钢混板22形成的基本支撑框架,在夯实基土21的逐层堆起夯实过程中,让夯实基土21的左侧与坡面充分融合连接,从而起到第一层加固支撑护坡的作用,将均匀分布的钢混插柱31均牢固插接于夯实基土21的内部,直至钢筋槽架32的左侧面与夯实基土21的右侧斜面对齐,将钢筋槽架32的底面与防护底板1的上端固定连接,将碎石33填充夯实于钢筋槽架32的内部左侧,第二钢混板34浇筑于钢筋槽架32的内部右侧,直至第二钢混板34的右侧面与钢筋槽架32的右侧面持平,钢混插柱31保证与左侧结构的牢靠连接,保证结构间连接的紧密性,钢筋槽架32、碎石33和第二钢混板34构成的整体起到第二层加固护坡的作用,第二钢混板34完成凝结后,将钢混龙骨框41固定设置于第二钢混板34的右侧面上,钢混龙骨框41的底面与防护底板1的上端固定连接,斜撑钢混架42均匀浇筑于钢混龙骨框41内部对应的分割框中,营养基土43填充于钢混龙骨框41内部对应的分割框中,植被5栽培于对应的营养基土43的上端,钢混龙骨框41和斜撑钢混架42起到限位固定营养基土43和植被5的作用,同时起到最外侧的坡体加固支撑,雨水冲刷及植被5上多余水分可以通过透水孔44彼此流通或技术排出,防止水淹情况的发生,植被5既保证护坡结构的良好生态,也通过更强的抓土能力保证土层的牢固性,钢混龙骨框41、斜撑钢混架42和植被5起到第三层加固护坡的作用,排出的水分可以及时通过导流水槽6和排水通孔7排出至外部,避免雨水填充过大松土滑落情况的发生。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一种水利水电工程边坡的防护结构.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