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技术 > 门窗钥匙> 锁机构、锁具及开锁方法独创技术35553字

锁机构、锁具及开锁方法

2021-02-17 11:04:42

锁机构、锁具及开锁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锁具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锁机构、锁具及开锁方法。

背景技术

  在众多需要进行现场管控的场合,小型的机械锁具因其体积小、安装方便、价格便宜等因素,应用较多。此类小型机械锁具具有共同点,也即在钥匙将锁闭合时(锁死),其后端连接的转舌将无法转动,也即通过此功能实现闭合作用。

  此类机械锁具产品的应用场景非常多,几乎只要留意身边,都能够遇到。工业各领域、民用各类场合等,都有此类型产品的应用。现有将该类型机械锁具改造升级到电子锁的方案也有多种。

  发明人在研究中发现,传统的锁具至少存在以下缺点:

  锁具自身的安全性较低。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包括,例如,提供了一种锁机构,改善现有技术的不足,其能够提高锁具自身的安全性。

  本公开的目的还包括,提供了一种锁具,能提高自身的安全性。

  本公开的目的还包括,提供了一种开锁方法,通过该方法可以实现锁体的正常开锁,并且可以提高锁具自身的安全性。

  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这样实现: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锁机构,其包括:

  壳体;

  旋钮,所述旋钮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壳体,所述旋钮配置成与锁体连接;

  锁定结构,所述锁定结构包括锁定件,所述锁定件活动连接于所述壳体,所述锁定件配置成对所述旋钮进行锁定或解锁;

  驱动件,所述驱动件活动设置于所述壳体,所述驱动件设置有推动部和锁定部,所述推动部配置成推动所述锁定件活动,以使所述锁定件对所述旋钮进行解锁,所述锁定部配置成对所述旋钮进行锁定或解锁;

  锁芯,所述锁芯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壳体且配置成带动所述驱动件活动;

  所述锁机构具有所述锁芯转动第一预设角度,所述锁定件对所述旋钮进行解锁,且所述锁定部对所述旋钮进行锁定的第一状态;以及所述锁芯转动第二预设角度,所述锁定件保持对所述旋钮解锁,且所述锁定部对所述旋钮进行解锁的第二状态。

  可选的,所述锁定结构还包括驱动器,所述驱动器与所述壳体连接且配置成驱动所述锁定件,以使所述锁定件对所述旋钮进行锁定或解锁。

  可选的,所述锁定件可滑动的连接于所述壳体,所述驱动器包括电磁机构,所述电磁机构配置成驱动所述锁定件滑动,以使所述锁定件对所述旋钮进行锁定或解锁。

  可选的,所述锁机构还包括复位件,所述复位件活动连接于所述壳体,所述复位件设置有带动部和驱动部,所述旋钮配置成驱动所述带动部活动,以使所述驱动部驱动所述锁定件活动,从而使所述锁定件对所述旋钮进行锁定。

  可选的,所述锁机构还包括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两个弹性端分别与所述复位件和所述壳体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令所述驱动部具有脱离所述锁定件的运动趋势。

  可选的,所述旋钮的外壁开设有带动槽,所述带动部位于所述带动槽内,使得所述旋钮转动时,所述旋钮带动所述复位件活动。

  可选的,所述旋钮的外壁开设有第一容置槽,所述复位件可滑动的连接于所述壳体,所述复位件相 对于所述壳体滑动的方向为第一滑动方向,所述带动部具有与所述第一滑动方向倾斜的第一接触面,所述第一接触面与所述第一容置槽的槽壁接触,使得所述旋钮转动时,所述第一容置槽的槽壁推动所述带动部活动,从而使所述复位件相对于所述壳体滑动。

  可选的,所述旋钮的外壁还开设有第二容置槽,所述驱动件可滑动的连接于所述壳体,所述锁芯连接有凸轮,所述凸轮与所述驱动件接触并形成凸轮机构,使得所述锁芯转动时,所述凸轮能够推动所述驱动件,以使所述锁定部卡入所述第二容置槽内对所述旋钮进行锁定。

  可选的,所述锁机构还包括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两个弹性端分别与所述壳体和所述驱动件连接,所述第二弹性件令所述锁定部具有卡入或退出所述第二容置槽的运动趋势。

  可选的,所述锁定件可滑动的连接于所述壳体,所述旋钮设置有锁定孔,所述锁定件的一端配置成伸入所述锁定孔内以对所述旋钮进行锁定。

  可选的,所述旋钮设置有与所述锁定孔连通的容置腔,所述锁芯容置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锁芯相对于所述壳体转动的转动轴心线与所述旋钮相对于所述壳体转动的转动轴心线共线,所述驱动件沿第二滑动方向可滑动的容置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第二滑动方向与所述转动轴心线垂直,所述推动部和所述锁定部均位于所述驱动件的一端,所述推动部通过所述锁定孔能够伸出或缩回所述容置腔,所述驱动件设置有滑槽,所述锁芯连接有偏心轴,所述偏心轴位于所述滑槽内,使得当所述锁芯转动时,所述偏心轴带动所述驱动件滑动以使所述推动部伸出或缩回所述容置腔,以及当所述锁定部伸出所述锁定孔时,所述锁定部对所述旋钮进行锁定。

  可选的,所述锁机构还包括第三弹性件,所述第三弹性件容置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第三弹性件的两个弹性端分别与所述旋钮和所述驱动件连接,所述第三弹性件令所述推动部具有缩回所述容置腔的运动趋势。

  可选的,所述锁机构还包括辅助件,所述辅助件可滑动的连接于所述壳体,所述辅助件设置有卡入部,所述旋钮的外壁设置有与所述容置腔连通的第三容置槽,所述卡入部通过所述第三容置槽且与所述驱动件抵接,使得当所述锁机构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卡入部卡入所述第三容置槽内且对所述旋钮进行锁定,以及当所述锁机构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驱动件将所述卡入部推出所述第三容置槽。

  可选的,所述锁机构还包括第四弹性件,所述第四弹性件的两个弹性端分别与所述辅助件和所述壳体连接,所述第四弹性件令所述卡入部具有抵接所述驱动件的运动趋势。

  可选的,所述复位件可滑动的连接于所述壳体,所述复位件相对于所述壳体滑动的方向为第一滑动方向,所述驱动件还设置有凸出部,所述凸出部通过所述锁定孔能够凸出于所述旋钮的外壁,所述凸出部具有与所述第一滑动方向倾斜的第二接触面,所述第二接触面配置成与所述带动部接触,使得所述旋钮转动时,所述凸出部能够推动所述带动部活动,从而使所述复位件相对于所述壳体滑动。

  可选的,所述旋钮的内壁设置有卡槽,所述锁芯的外壁设置有卡块,所述卡块容置于所述卡槽内,所述卡块能够在所述卡槽内滑动以使所述锁芯在预设的转动角度内相对于所述旋钮转动。

  可选的,所述锁定结构还包括第五弹性件,所述第五弹性件的两个弹性端分别与所述锁定件和所述壳体连接,所述第五弹性件令所述锁定件具有对所述旋钮进行锁定的运动趋势。

  本公开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锁具,其包括上述提到的锁机构,其具有该锁机构的全部功能。

  可选的,所述锁具还包括第一检测开关和/或第二检测开关,所述第一检测开关配置成检测所述锁芯的位置,所述第二检测开关配置成检测所述旋钮的位置。

  本公开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开锁方法,其使用上述的锁具,所述开锁方法包括:

  向所述锁芯插入与所述锁芯适配的钥匙,转动钥匙,使所述锁芯转动所述第一预设角度,所述锁芯带动所述驱动件活动,所述锁机构处于第一状态;

  再次转动钥匙,使所述锁芯转动第二预设角度,所述锁机构处于第二状态,转动所述旋钮,所述旋钮带动所述锁体解锁。

  可选的,所述锁定结构还包括电磁机构,所述锁定件可滑动的连接于所述壳体,所述锁定件具有磁性,所述电磁机构与所述壳体连接且配置成驱动所述锁定件滑动,以使所述锁定件对所述旋钮进行锁定或解锁;

  所述锁机构处于第二状态包括:对所述电磁机构通反向电流,使所述电磁机构吸引所述锁定件,使所述锁定件保持对所述旋钮解锁。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公开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包括,例如:

  旋钮与锁体连接在一起,使得只有转动旋钮才能使锁体解锁,实现开锁功能,而该锁定结构和驱动 件均可以对旋钮进行锁定或解锁,锁芯带动驱动件活动,驱动件又能推动锁定件活动,这样只有钥匙与锁芯适配时,才能通过转动锁芯带动驱动件活动,从而实现锁定结构对旋钮进行解锁,由于在锁芯转动第一预设角度后,旋钮仍处于锁定状态,不能进行正常的开锁,只有再次转动钥匙,锁芯转动第二预设角度后,才能实现锁定结构和锁定件均对旋钮解锁,此时才能通过转动旋钮对锁体解锁。本实施例的锁机构相当于提供了双重锁定功能,可以有效提高锁具自身的安全性。

  该锁具包括锁机构,具有该锁机构的全部功能。

  该开锁方法使用上述的锁具,可以实现锁体正常的开锁,并且提高了锁具自身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公开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锁机构的第一视角下的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锁机构的第二视角下的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锁机构的第三视角下的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锁机构的第四视角下的示意图;

  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锁机构的第五视角下的示意图;

  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锁机构的第一视角下的示意图;

  图7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锁机构的第二视角下的示意图;

  图8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锁机构的第三视角下的示意图;

  图9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锁机构的第四视角下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锁机构的第五视角下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锁机构的第一视角下的示意图;

  图12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锁机构的第二视角下的示意图;

  图13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锁机构的第三视角下的示意图;

  图14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锁机构的第四视角下的示意图;

  图15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锁机构的第五视角下的示意图;

  图16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种锁机构的第一视角下的示意图;

  图17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种锁机构的第二视角下的示意图;

  图18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种锁机构的第三视角下的示意图;

  图19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种锁机构的第四视角下的示意图;

  图20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种锁机构的第五视角下的示意图。

  图标:100-锁机构;10-壳体;12-旋钮;121-带动槽;122-第一容置槽;123-第二容置槽;124-锁定孔;125-容置腔;126-第三容置槽;127-卡槽;14-锁定结构;141-驱动器;142-锁定件;16-驱动件;161-推动部;162-锁定部;163-滑槽;164-凸出部;165-第二接触面;18-锁芯;181-卡块;20-复位件;201-带动部;202-驱动部;203-第一接触面;26-第一弹性件;28-凸轮;30-第二弹性件;32-偏心轴;34-第三弹性件;36-辅助件;361-卡入部;38-第四弹性件;40-第五弹性件;42-第一检测开关;44-第二检测开关;50-钥匙。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公开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公开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公开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公开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 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公开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

  此外,若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若出现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公开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图1-图5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锁机构100不同视角下的示意图;

  图6-图10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锁机构100不同视角下的示意图;

  图11-图15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锁机构100不同视角下的示意图;

  图16-图20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种锁机构100不同视角下的示意图。

  结合图1-图20,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锁机构100,其包括:

  壳体10;

  旋钮12,旋钮12可转动的连接于壳体10,旋钮12配置成与锁体连接;

  锁定结构14,锁定结构14包括锁定件142,锁定件142活动连接于壳体10,锁定件142配置成对旋钮12进行锁定或解锁;

  驱动件16,驱动件16活动设置于壳体10,驱动件16设置有推动部161和锁定部162,推动部161配置成推动锁定件142活动,以使锁定件142对旋钮12进行解锁,锁定部162配置成对旋钮12进行锁定或解锁;

  锁芯18,锁芯18可转动的连接于壳体10且配置成带动驱动件16活动;

  锁机构100具有锁芯18转动第一预设角度,锁定件142对旋钮12进行解锁,且锁定部162对旋钮12进行锁定的第一状态;以及锁芯18转动第二预设角度,锁定件142保持对旋钮12解锁,且锁定部162对旋钮12进行解锁的第二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锁机构100一般安装在门、柜等需要锁定的结构上,锁定结构14、驱动件16以及下面将会描述的复位件20、以及各种弹性件等均位于壳体10的内部,壳体10对这些结构进行保护。

  旋钮12凸出于壳体10的外表面,通过转动旋钮12可以实现锁体的锁定或解锁,锁体为实际实现锁门或柜等的机构。旋钮12也可以是执手、把手等形式,旋钮12可以直接与实际实现锁门的机构连接,也可以是通过齿轮、卡杆等结构实现与锁体的间接连接,从而转动旋钮12时可以实现开启、关闭的功能。

  锁定件142可以对旋钮12进行锁定或解锁,锁定件142与壳体10的连接可以是滑动连接,也可以是转动连接,即可以通过滑动或转动实现对旋钮12的锁定或解锁。

  驱动件16能够通过锁定部162实现对旋钮12进行锁定或解锁,同时,驱动件16可以通过推动部161对锁定件142进行推动,以实现锁定件142对旋钮12进行解锁。

  锁芯18与对应的钥匙50适配时,转动钥匙50,锁芯18可以带动驱动件16活动,从而实现锁定部162对旋钮12进行锁定或解锁。这种锁芯18是传统的锁芯形式,其他实施例中,锁芯18也可以是另一种旋钮形式,或者是可带动驱动件16运动的开锁工具等。

  以图1-图5中的锁机构100为例,插入与锁芯18适配的钥匙50后,可以顺时针转动钥匙50 90°,驱动件16向上移动,推动部161推动锁定件142向上移动,锁定件142对旋钮12进行解锁,同时驱动件16的锁定部162对旋钮12进行了锁定,此时旋钮12不能转动,即不能通过转动旋钮12实现锁体的开锁。

  此时,可以再逆时针转动钥匙50 90°(或继续顺时针转动钥匙50 90°),驱动件16向下移动,推动部161向下移动,锁定件142保持对旋钮12的解锁状态,锁定部162向下移动,实现对旋钮12的 解锁,此时可以转动旋钮12,实现锁体的开锁。

  这里的第一预设角度可以理解为顺时针转动90°,第二预设角度可以理解为逆时针转动90°,或继续顺时针转动90°(即相当于初始状态下顺时针转动180°)。

  本实施例中,锁定结构14还包括驱动器141,驱动器141与壳体10连接且配置成驱动锁定件142,以使锁定件142对旋钮12进行锁定或解锁。

  驱动器141可以采用电磁驱动方式、电动驱动方式等,通过驱动锁定件142,实现锁定件142对旋钮12进行锁定或解锁,可以在壳体10内安装微电脑,微电脑与驱动器141通信,通过在手机端安装APP的方式,与壳体10内的微电脑通信,实现手机远程遥控驱动器141对旋钮12进行锁定或解锁;或者通过安装检测开关,当检测开关检测到门或柜需要锁定时,微电脑自动控制驱动器141对旋钮12进行锁定;或者壳体10内安装刷卡感应装置,对应的卡靠近该感应装置时,微电脑可以根据该卡是否是授权的卡而控制驱动器141对旋钮12进行对应的锁定或解锁。

  一般的,安装了驱动器141、微电脑、检测开关或感应装置等结构后,该锁机构100可以改造成电子锁。这种改造方式可以直接采用现有技术的电子锁中较为成熟的技术方案来实现,在此不做赘述。

  结合图2-图5,本实施例中,锁定件142可滑动的连接于壳体10,驱动器141包括电磁机构,电磁机构配置成驱动锁定件142滑动,以使锁定件142对旋钮12进行锁定或解锁。

  该锁定件142呈杆状,其可以具有磁性,或整体为磁铁,电磁机构通正向电流可以使锁定件142沿正方向移动,电磁机构通反向电流可以使锁定件142沿反方向移动。这样,可以通过改变电流的方向,实现锁定件142的伸出或缩回,在锁定件142相对于电磁机构伸出时,对旋钮12进行锁定,在锁定件142相对于电磁机构缩回时,对旋钮12进行解锁。(也可以是锁定件142伸出时,对旋钮12进行解锁,锁定件142缩回时,对旋钮12进行锁定)

  一种实现方式下,锁定件142不具有磁性,其端部连接有一永磁体。可选的,电磁机构内也安装有永磁体,在电磁机构断电后,该永磁体也可以吸引锁定件142。

  一般的,在锁机构100处于第二状态下时,可以对电磁机构通反向电流,使得锁定件142保持缩回状态,避免锁定件142下落对旋钮12进行了锁定。当然了,也可以是锁定件142与壳体10的摩擦效果明显,使得锁定件142在重力的作用下也不能向下移动,或者将图2中的锁机构100倒置,在第二状态下,锁定件142保持缩回状态。或者该端部的一永磁体与电磁机构外的铁质框架吸引而使锁定件142保持缩回状态。

  结合图2-图5,本实施例中,锁机构100还包括复位件20,复位件20活动连接于壳体10,复位件20设置有带动部201和驱动部202,旋钮12配置成驱动带动部201活动,以使驱动部202驱动锁定件142活动,从而使锁定件142对旋钮12进行锁定。

  复位件20的存在,在锁体开锁后需要锁体锁定时,可以转动旋钮12,旋钮12带动带动部201活动,使得驱动部202驱动锁定件142对旋钮12进行重新锁定。

  本实施例中,锁机构100还包括第一弹性件26,第一弹性件26的两个弹性端分别与复位件20和壳体10连接,第一弹性件26令驱动部202具有脱离锁定件142的运动趋势。

  第一弹性件26选用弹簧,第一弹性件26的存在,使得当旋钮12不再对复位件20产生驱动力时,并且对复位件20的移动不产生限位时,复位件20在第一弹性件26的作用下,驱动部202脱离锁定件142,驱动部202不再对锁定件142产生驱动力,锁定件142可以进行自身正常的动作。

  结合图6-图10,本实施例中,旋钮12的外壁开设有带动槽121,带动部201位于带动槽121内,使得旋钮12转动时,旋钮12带动复位件20活动。

  当旋钮12转动时,带动槽121的槽壁会抵住带动部201,使得带动带动部201产生位移,从而实现复位件20产生位移。这种方式,可以将旋钮12的转动转化为复位件20的平动。

  也可以是在旋钮12的外壁设置凸起,在旋钮12转动的过程中,凸起带动复位件20运动,类似于凸轮机构,将旋钮12的转动转化为复位件20的平动。

  结合图3-图5,本实施例中,旋钮12的外壁开设有第一容置槽122,复位件20可滑动的连接于壳体10,复位件20相对于壳体10滑动的方向为第一滑动方向,带动部201具有与第一滑动方向倾斜的第一接触面203,第一接触面203与第一容置槽122的槽壁接触,使得旋钮12转动时,第一容置槽122的槽壁推动带动部201活动,从而使复位件20相对于壳体10滑动。

  以图3-图5中的相对位置介绍,第一容置槽122开设于旋钮12的底壁,带动部201可以伸入第一容置槽122内,当旋钮12转动时,第一容置槽122的槽壁可以推动带动部201产生位移,实现复位件20的移动。这种方式,可以实现将旋钮12的转动转化为复位件20的平动。

  以图3-图5中的相对位置介绍,本实施例中,旋钮12的外壁还开设有第二容置槽123,驱动件16可滑动的连接于壳体10,锁芯18连接有凸轮28,凸轮28与驱动件16接触并形成凸轮机构,使得锁芯 18转动时,凸轮28能够推动驱动件16,以使锁定部162卡入第二容置槽123内对旋钮12进行锁定。

  第二容置槽123开设于旋钮12的底壁,其可以与第一容置槽122连通,也可以理解为第一容置槽122和第二容置槽123就是同一个槽,通过凸轮机构,可以实现将锁芯18的转动转化为驱动件16的平动,驱动件16的锁定部162向上移动可以卡入第二容置槽123内,向下移动可以脱离第二容置槽123。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凸轮28的转动轴心线与驱动件16滑动的方向垂直,通过凸轮机构可以实现转动转平动。当然了实现转动转平动的方式有很多,当锁芯18的位置改变,还可以采用曲柄滑块、曲柄摇杆、传动杆等方式来实现。

  本实施例中,锁机构100还包括第二弹性件30,第二弹性件30的两个弹性端分别与壳体10和驱动件16连接,第二弹性件30令锁定部162具有卡入或退出第二容置槽123的运动趋势。

  图3-图5中的第二弹性件30可以选用弹簧,在正常状态下,锁定部162始终具有退出第二容置槽123的运动趋势,这样在凸轮28的带动下可以实现驱动件16的锁定部162卡入第二容置槽123内。

  其他实施例中,或其他附图中,第二弹性件30也可以选用弹簧,通过第二弹性件30,在正常状态下,锁定部162始终具有卡入第二容置槽123的运动趋势,这样可以提高锁机构100的安全性。

  本实施例中,锁定件142可滑动的连接于壳体10,旋钮12设置有锁定孔124,锁定件142的一端配置成伸入锁定孔124内以对旋钮12进行锁定。

  以图3-图5中的相对位置介绍,可以理解的,锁定孔124位于旋钮12的顶壁,当锁定件142的一端伸入锁定孔124后,即实现了对旋钮12的锁定功能,当锁定件142的一端退出锁定孔124后,即实现了对旋钮12的解锁功能。

  图1-图5中示出的第一种锁机构100,锁芯18和旋钮12是两个分开的结构。

  图6-图20中示出的第二、第三、第四种锁机构100,锁芯18集成到旋钮12的内部。

  具体的,结合图6-图20,旋钮12设置有与锁定孔124连通的容置腔125,锁芯18容置于容置腔125内,锁芯18相对于壳体10转动的转动轴心线与旋钮12相对于壳体10转动的转动轴心线共线,驱动件16沿第二滑动方向可滑动的容置于容置腔125内,第二滑动方向与转动轴心线垂直,推动部161和锁定部162均位于驱动件16的一端,推动部161通过锁定孔124能够伸出或缩回容置腔125,驱动件16设置有滑槽163,锁芯18连接有偏心轴32,偏心轴32位于滑槽163内,使得当锁芯18转动时,偏心轴32带动驱动件16滑动以使推动部161伸出或缩回容置腔125,以及当锁定部162伸出锁定孔124时,锁定部162对旋钮12进行锁定。

  以图8-图10中的相对位置介绍,锁芯18转动的过程中,会带动偏心轴32绕锁芯18的中心线转动,由于偏心轴32位于驱动件16的滑槽163内,在偏心轴32移动的过程中,将推动驱动件16产生位移,由于该驱动件16滑动设置在旋钮12的容置腔125内,从而将锁芯18的转动转化为驱动件16的平动,驱动件16上下移动的过程中,当驱动件16的锁定部162伸出容置腔125时,锁定部162会卡住旋钮12,使得旋钮12不能转动,当锁定部162缩回容置腔125内时,旋钮12可以正常的转动。该锁定部162和推动部161均位于驱动件16的一个端部,当这个端部伸出容置腔125时,不仅实现了对旋钮12的锁定,还实现了推动锁定件142移动。

  同时,具体的,第二滑动方向与锁定件142的运动方向一致。

  本实施例中,锁芯18相对于壳体10转动的转动轴心线与旋钮12相对于壳体10转动的转动轴心线共线,可以理解为同轴设置,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锁芯18是偏心设置的,也就是说两个转动轴心线可以允许不共线。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推动部161和锁定部162均位于驱动件16的一端,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为驱动件16的其他部分,或者说,推动部161和锁定部162为两个单独的结构,均由凸轮28带动。

  本实施例中,锁机构100还包括第三弹性件34,第三弹性件34容置于容置腔125内,第三弹性件34的两个弹性端分别与旋钮12和驱动件16连接,第三弹性件34令推动部161具有缩回容置腔125的运动趋势。

  第三弹性件34可以选用弹簧,在正常状态下,第三弹性件34会驱使驱动件16缩回容置腔125内,使得带动锁芯18转动,以便锁定件142的一端可以通过锁定孔124卡入旋钮12内。

  结合图11-图15,本实施例中,锁机构100还包括辅助件36,辅助件36可滑动的连接于壳体10,辅助件36设置有卡入部361,旋钮12的外壁设置有与容置腔125连通的第三容置槽126,卡入部361通过第三容置槽126且与驱动件16抵接,使得当锁机构100处于第一状态时,卡入部361卡入第三容 置槽126内且对旋钮12进行锁定,以及当锁机构100处于第二状态时,驱动件16将卡入部361推出第三容置槽126。

  辅助件36和图1-图5中的驱动件16的工作原理类似,第三容置槽126位于旋钮12的底壁,可以和第一容置槽122、第二容置槽123连通,或者可以理解为第一容置槽122、第二容置槽123和第三容置槽126为同一个槽。卡入部361通过伸入第三容置槽126内与驱动件16抵接,当驱动件16向上移动时,卡入部361伸入第三容置槽126内,可以实现对旋钮12进行锁定。当驱动件16向下移动时,卡入部361退出第三容置槽126,卡入部361不对旋钮12进行锁定,旋钮12转动时,卡入部361可抵着驱动件16的底部移动。

  本实施例中,锁机构100还包括第四弹性件38,第四弹性件38的两个弹性端分别与辅助件36和壳体10连接,第四弹性件38令卡入部361具有抵接驱动件16的运动趋势。

  第四弹性件38可以选用弹簧,第四弹性件38的存在,可以使得在正常状态下,卡入部361始终具有卡入第三容置槽126内的运动趋势,可以对旋钮12进行有效的锁定。

  结合图16-图20,本实施例中,复位件20可滑动的连接于壳体10,复位件20相对于壳体10滑动的方向为第一滑动方向,驱动件16还设置有凸出部164,凸出部164通过锁定孔124能够凸出于旋钮12的外壁,凸出部164具有与第一滑动方向倾斜的第二接触面165,第二接触面165配置成与带动部201接触,使得旋钮12转动时,凸出部164能够推动带动部201活动,从而使复位件20相对于壳体10滑动。

  凸出部164正常状态下并没有凸出于旋钮12的外壁,而是与旋钮12的外壁齐平,在旋钮12旋转时随之共同转动,但凸出部164可以随锁芯18的旋转而伸出旋钮12的外壁。

  结合图17-图20,以图17中的相对位置作介绍,凸出部164的第二接触面165可以与带动部201接触,旋钮12转动时,带动部201可以在第二接触面165的抵接作用下实现上下运动,当推动部161将锁定件142推出锁定孔124,此时凸出部164和锁定部162同时伸出锁定孔124,并对旋钮12进行锁定,使得旋钮12不能转动,当推动部161缩回容置腔125时,凸出部164与旋钮12的外壁齐平,此时凸出部164并不对旋钮12进行锁定,旋钮12转动时,带动部201在第一弹性件26的作用下,始终与旋钮12的外壁接触或与凸出部164接触。

  结合图10,本实施例中,旋钮12的内壁设置有卡槽127,锁芯18的外壁设置有卡块181,卡块181容置于卡槽127内,卡块181能够在卡槽127内滑动以使锁芯18在预设的转动角度内相对于旋钮12转动。

  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不设置卡槽127和卡块181,这样锁芯18可以实现360°的转动,通过设置卡槽127和卡块181,使得锁芯18只能在预设的转动角度内转动,例如允许锁芯18进行顺时针极限转动90°、逆时针极限旋转90°等。

  本实施例中,锁定结构14还包括第五弹性件40,第五弹性件40的两个弹性端分别与锁定件142和壳体10连接,第五弹性件40令锁定件142具有对旋钮12进行锁定的运动趋势。

  第五弹性件40可以选用弹簧,通过第五弹性件40,可以使得在正常状态下,锁定件142的一端始终具有伸入锁定孔124的运动趋势。一般的,当安装了第五弹性件40后,锁机构100处于第二状态时,需要对电磁机构通反向电流,使得锁定件142不能伸入锁定孔124内,以使锁定件142保持对旋钮12解锁。或者另一种方式下,锁定件142端部的永磁体与电磁机构的铁质框架相吸引而使锁定件142保持对旋钮12解锁。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锁具,其包括上述提到的锁机构100,其具有该锁机构100的全部功能。

  该锁具还可以包括锁体,旋钮12与锁体连接,当锁具安装到门上后,锁体实现门与门框的锁定与解锁。

  本实施例中,锁具还包括第一检测开关42和/或第二检测开关44,第一检测开关42配置成检测锁芯18的位置,第二检测开关44配置成检测旋钮12的位置。

  检测开关包括但不限于触发开关、磁敏开关、光敏开关等,数量也不限定,可以是几个开关同时检测锁芯18或旋钮12的位置。

  第一检测开关42也可以检测锁芯18的状态,比如锁芯18外侧的防护盖开启、关闭,有钥匙50插入锁芯18,或者在钥匙50的带动下锁芯18旋转等。

  本实施例中,第一检测开关42通过与驱动件16接触,从而实现检测锁芯18的位置,第二检测开关44通过与复位件20接触,从而实现检测旋钮12的位置。

  一种实现方式下,旋钮12内安装一永磁体,第二检测开关44选用磁敏开关,从而第二检测开关44 可以感应永磁体的磁场强度或磁极位置变化而检测出旋钮12的位置。

  当插入的钥匙50与锁芯18不适配,或需要刷的卡被感应装置检测到不适配时,或者其他途径判断是非法开启锁的方式时,第一检测开关42和第二检测开关44检测到驱动件16发生了位移,可以将这一信号反馈至微电脑,微电脑可以控制电磁机构,使得电磁机构一直通正向电流,使得锁定件142始终卡入锁定孔124内,对旋钮12进行锁死。

  另一种实现方式下,检测到驱动件16发生了位移,完成第一状态后,在接下来的由第一状态向第二状态转变的过程中(锁定件142对旋钮12保持解锁,而锁定部162对旋钮12保持锁定,可以认为此时推动部161与锁定件142已经分离并不会影响锁定件142的运动),电磁机构处于断电或反向电流;在锁定部162对旋钮12解锁前,电磁机构通正向电流(可瞬间供电,也可持续),而使锁定件142卡入锁定孔124内;从而仍然保持对旋钮12进行锁死。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开锁方法,其使用上述的锁具,开锁方法包括:

  向锁芯18插入与锁芯18适配的钥匙50,转动钥匙50,使锁芯18转动第一预设角度,锁芯18带动驱动件16活动,锁机构100处于第一状态;

  再次转动钥匙50,使锁芯18转动第二预设角度,锁机构100处于第二状态,转动旋钮12,旋钮12带动锁体解锁。

  一种实现方式下,锁定结构14还包括电磁机构,锁定件142可滑动的连接于壳体10,锁定件142具有磁性,电磁机构与壳体10连接且配置成驱动锁定件142滑动,以使锁定件142对旋钮12进行锁定或解锁;

  锁机构100处于第二状态包括:对电磁机构通反向电流,使电磁机构吸引锁定件142,使锁定件142保持对旋钮12解锁。

  对电磁机构通正向电流时,锁定件142伸出电磁机构。

  另一种实现方式下,电磁机构内安装有永磁体,在电磁机构断电的情况下,该永磁体可以吸引锁定件142。

  综上所述,本公开提供了一种锁机构100、锁具及开锁方法,旋钮12与锁体连接在一起,使得只有转动旋钮12才能使锁体解锁,实现开锁功能,而该锁定结构14和驱动件16均可以对旋钮12进行锁定或解锁,锁芯18带动驱动件16活动,驱动件16又能推动锁定件142活动,这样只有钥匙50与锁芯18适配时,才能通过转动锁芯18带动驱动件16活动,从而实现锁定结构14对旋钮12进行解锁,由于在锁芯18转动第一预设角度后,旋钮12仍处于锁定状态,不能进行正常的开锁,只有再次转动钥匙50,锁芯18转动第二预设角度后,才能实现锁定结构14和锁定件142均对旋钮12解锁,此时才能通过转动旋钮12对锁体解锁。本实施例的锁机构100相当于提供了双重锁定功能,可以有效提高锁具自身的安全性。

  该锁具包括锁机构100,具有该锁机构100的全部功能。

  该开锁方法使用上述的锁具,可以实现锁体正常的开锁,并且提高了锁具自身的安全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公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工业实用性:

  综上所述,本公开提供了一种锁机构、锁具及开锁方法,锁机构及锁具结构简单,造价低,能够有效提高锁具自身的安全性。

《锁机构、锁具及开锁方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