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技术 > 门窗钥匙> 一种锁止机构、锁芯及锁具独创技术37669字

一种锁止机构、锁芯及锁具

2021-02-02 20:07:40

一种锁止机构、锁芯及锁具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锁具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锁止机构、锁芯及锁具。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锁具中的锁止机构,一般采用电机通过扭簧带动凸轮转动来实现开锁和闭锁,在开锁或闭锁过程中若凸轮被锁止,扭簧储能,待凸轮被解锁后,凸轮在扭簧的作用下继续转动。这种结构的锁止机构通过电机带动凸轮转动的方式实现开锁或闭锁,零件的加工精度要求较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锁止机构、锁芯及锁具,以改善现有的锁止机构中的零件的加工精度要求较高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锁止机构,包括基体、锁止顶件、移动件、蓄能件和驱动组件;

  锁止顶件可往返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基体;

  移动件可往返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基体;

  蓄能件作用于所述锁止顶件与所述移动件之间;

  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移动件相对所述基体往返移动,以使所述蓄能件带动所述锁止顶件在闭锁位置与开锁位置之间切换;

  当所述锁止顶件在所述开锁位置被锁止时,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移动件正向移动能够使所述蓄能件蓄积第一弹性力,所述第一弹性力用于驱动所述锁止顶件被释放后移动至闭锁位置;

  当所述锁止顶件在闭锁位置被锁止时,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移动件反向移动能够使所述蓄能件蓄积第二弹性力,所述第二弹性力用于驱动所述锁止顶件被释放后移动至开锁位置。

  上述技术方案中,蓄能件作用于锁止顶件和移动件之间,蓄能件在开锁、闭锁过程中可起到蓄能、传递动力的作用。在正常开锁或闭锁时,驱动组件工作驱动移动件相对基体移动,蓄能件可将动力传递给锁止顶件,以使锁止顶件移动。若锁止顶件在蓄能件的作用下从闭锁位置移动到开锁位置,则实现正常开锁,若锁止顶件从开锁位置移动到闭锁位置,则实现正常闭锁。在非正常闭锁时,即锁止顶件在开锁位置被锁止,驱动组件工作驱动移动件正向移动,蓄能件将蓄积第一弹性力。在将锁止顶件释放后,锁止顶件在第一弹性力的作用下最终移动到闭锁位置,以实现非正常闭锁。在非正常开锁时,即锁止顶件在闭锁位置被锁止,驱动组件工作驱动移动件反向移动,蓄能件将蓄积第二弹性力。在将锁止顶件释放后,锁止顶件在第二弹性力的作用下最终移动到开锁位置,以实现非正常开锁。这种锁止机构通过移动件移动并通过蓄能件带动锁止顶件移动来实现开锁或闭锁,这种结构形式对各零件加工精度要求降低。此外,在非正常开锁和非正常闭锁过程中,移动件正向移动和反向移动蓄能件均可蓄积弹性力,驱动组件仅需要工作一次就可完成开锁或闭锁。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锁止机构还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移动件具有间隔布置的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

  所述锁止顶件间隔布置的第三限位部和第四限位部;

  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移动件正向移动能够使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三限位部配合压缩所述蓄能件,以使所述蓄能件蓄积所述第一弹性力;

  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移动件反向移动能够使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第四限位部配合压缩所述蓄能件,以使所述蓄能件蓄积所述第二弹性力。

  上述技术方案中,驱动组件驱动移动件正向移动将使移动件的第一限位部与锁止顶件的第三限位部配合压缩蓄能件,而驱动组件驱动移动件反向转动将使移动件的第二限位部与锁止顶件的第四限位部配合压缩蓄能件,即在非正常开锁和非正常闭锁时,蓄能件均被移动件与锁止顶件共同压缩蓄能,可有效提高蓄能件的使用寿命。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蓄能件包括弹性件、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

  所述弹性件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延伸部连接于所述第一端,所述第二延伸部连接于所述第二端;

  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分别用于与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相抵;

  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延伸部分别用于与第四限位部与所述第三限位部相抵。

  上述技术方案中,弹性件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用于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相抵,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分别用于与第四限位部与第三限位部相抵。在正常闭锁时,驱动组件驱动移动件正向移动,移动件的第一限位部将与弹性件的第一端相抵,第二延伸部将与第三限位部相抵,从而驱动锁止顶件正向移动,以实现正常闭锁;在正常开锁时,驱动组件驱动移动件反向移动,锁定件的第二限位部将与弹性件的第二端相抵,第一延伸部将与第四限位部相抵,从而驱动锁止顶件反向移动,以实现正常开锁。在非正常闭锁时,驱动组件驱动移动件正向移动,移动件的第一限位部将与弹性件的第一端相抵,第二延伸部将与第三限位部相抵,蓄能件将被逐渐压缩,以蓄积第一弹性力;在非正常开锁时,驱动组件驱动移动件反向移动,锁定件的第二限位部将与弹性件的第二端相抵,第一延伸部将与第四限位部相抵,蓄能件将被逐渐压缩,以蓄积第二弹性力。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移动件上设有U形容纳槽,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分别为所述U形容纳槽相对的两侧壁;

  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U形容纳槽内。

  上述技术方案中,弹性件位于移动件的U形容纳槽内,可减小弹性件和移动件整体所占用的空间,便于移动件在移动过程中弹性件与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部相抵。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锁止顶件上设有沿所述移动件的移动方向延伸的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

  所述第一延伸部延伸至所述第一限位槽内,所述第四限位部为所述第一限位槽的一端壁;

  所述第二延伸部延伸至所述第二限位槽内,所述第三限位部为所述第二限位槽的一端壁。

  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延伸部延伸至第一限位槽内,第一限位槽可对第一延伸部起到限制作用,第二延伸部延伸至第二限位槽内,第二限位槽可对第二延伸部起到限制作用,提高蓄能件压缩过程中的平稳性。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锁止顶件上设有供移动件移动的滑槽;

  滑槽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槽壁和第二槽壁,所述第一限位槽贯通所述第一槽壁,所述第二限位槽贯通所述第二槽壁。

  上述技术方案中,锁止顶件上设有供移动件移动的滑槽,滑槽的设置可保证移动件的定向移动,保证移动件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此外,由于蓄能件的第一延伸部延伸至第一限位槽内,蓄能件的第二延伸部延伸至第二限位槽内,可有效防止蓄能件的弹性件脱离滑槽。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锁止顶件的移动方向与所述移动件的移动方向一致。

  上述技术方案中,锁止顶件的移动方向与移动件的移动方向一致,便于移动件与锁止顶件之间的力的传递,蓄能件在移动件与锁止顶件之间更容易变形蓄积弹性力。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锁止机构还包括锁止组件;

  所述锁止组件连接于所述基体,所述锁止组件用于阻止所述移动件在所述蓄能件蓄积所述第一弹性力或所述第二弹性力后回退。

  上述技术方案中,锁止组件可阻止移动件在蓄能件蓄积第一弹性力后回退,也可阻止移动件在蓄能件蓄积第二弹性力后回退,避免在蓄能件蓄积第一弹性力或第二弹性力后驱动组件停止为移动件提供动力的情况下移动件回退,从而将蓄能件保持在蓄积弹性力的状态下,以为锁止顶件被释放后提供移动的动力。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单元和齿轮;

  所述驱动单元连接于所述基体,所述驱动单元用于驱动所述齿轮转动;

  所述移动件具有条形齿部,所述齿轮与所述条形齿部啮合;

  所述锁止组件作用于所述齿轮;

  所述锁止组件可摆动地设置于所述基体,所述锁止组件具有第一限制位置和第二限制位置;

  当所述锁止组件位于第一限制位置时,所述锁止组件能够允许所述齿轮正向转动,所述锁止组件能够阻止所述齿轮在蓄积第一弹性力后的蓄能件的作用下反转;

  当所述锁止组件位于第二限制位置时,所述锁止组件允许所述齿轮反向转动,所述锁止组件能够阻止所述齿轮在蓄积所述第二弹性力后的蓄能件的作用下正转。

  上述技术方案中,锁止组件作用于齿轮,通过限制齿轮转动的方式来阻止移动件回退。锁止组件可摆动地设置于基体,通过摆动方式可使锁止组件在第一限制位置和第二限制位置之间切换。在非正常闭锁时,可使锁止组件位于第一限制位置,驱动单元工作并驱动齿轮正向转动,锁止组件不会限制齿轮的正向转动,移动件在齿轮的作用下正向移动,蓄能件发生弹性形变并蓄积第一弹性力;当驱动单元停止工作时,蓄能件具有恢复原状的趋势,齿轮在蓄能件的作用下具有反转的趋势,此时,锁止组件具有阻止齿轮在蓄能件的作用下反转的能力,齿轮和移动件均静止;在将锁止顶件释放后,锁止顶件在蓄能件蓄积的第一弹性力的作用下最终移动至闭锁位置。在非正常开锁时,可使锁止组件位于第二限制位置,驱动单元工作并驱动齿轮反向转动,锁止组件不会限制齿轮反向转动,移动件在齿轮的作用下反向移动,蓄能件发生弹性变形并蓄积第二弹性力;当驱动单元停止工作时,蓄能件具有恢复原状的趋势,齿轮在蓄能件的作用下具有正转的趋势,此时,锁止组件具有阻止齿轮在蓄能件的作用下正转的能力,齿轮和移动件均静止;在将锁止顶件释放后,锁止顶件在蓄能件蓄积的第二弹性力的作用下最终移动至开锁位置。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锁止组件为弹性伸缩件;

  当所述弹性伸缩件位于第一限制位置时,所述驱动单元驱动所述齿轮反转能够使所述弹性伸缩件摆动至第二限制位置;

  当所述弹性伸缩件位于第二限制位置时,所述驱动单元驱动所述齿轮正转能够使所述弹性伸缩件摆动至第一限制位置。

  上述技术方案中,锁止组件为弹性伸缩件,通过驱动单元驱动齿轮转动则可实现弹性伸缩件在第一限制位置与第二限制位置之间切换,无需外加动力元件来驱动弹性伸缩件,简化了整体结构。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锁芯,包括锁舌和上述的锁止机构;

  所述锁舌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基体;

  当所述锁止顶件位于所述闭锁位置时,所述锁止顶件能够阻止所述锁舌的锁止端回缩至基体内;

  当所述锁止顶件位于开锁位置时,所述锁止顶件能够允许所述锁舌的锁止端回缩至基体内。

  上述技术方案中,锁止顶件位于闭锁位置时,锁止顶件起到阻止锁舌的锁止端回缩至基体内的作用,锁芯处于闭锁状态;锁止顶件位于开锁位置时,锁舌则不再受到锁止顶件的限制,锁芯处于开锁状态。若锁芯处于闭锁状态,将锁止顶件从闭锁位置移动至开锁位置,则实现开锁;若锁芯处于开锁状态,将锁止顶件从开锁位置移动至闭锁位置,则实现闭锁。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锁具,包括锁体、锁梁和上述的锁芯;

  所述锁芯安装于所述锁体内,所述锁体上设有供所述锁梁插入的插孔;

  所述锁舌用于将插入插孔内的锁梁锁定或解锁。

  上述技术方案中,锁舌用于对锁梁进行锁定或解锁。当锁止顶件位于闭锁位置时,锁舌的锁止端无法回退至基体内,锁舌则将插入锁体的插孔内的锁梁锁定,锁梁无法拔出;当锁止顶件位于开锁位置,锁止顶件不再对锁舌起到限制作用,锁舌将锁梁解锁,此时则可将锁梁拔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锁芯(锁止顶件位于闭锁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锁芯(锁止顶件位于开锁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锁舌、锁止件(位于开锁位置)、蓄能件和移动件四者的位置关系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锁舌、锁止件(位于闭锁位置)、蓄能件和移动件四者的位置关系图;

  图5为本申请其他实施例提供的锁止件、蓄能件和移动件三者的第一种可能的位置关系图;

  图6为本申请其他实施例提供的锁止件、蓄能件和移动件三者的第二种可能的位置关系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锁芯(锁止顶件位于初级闭锁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锁芯(锁止组件位于第一限制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锁芯(锁止组件位于第二限制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其他实施例提供的锁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其他实施例提供的锁止件、蓄能件和移动件三者的连接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锁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基体;20-锁止顶件;21-第三限位部;22-第四限位部;23-第一限位槽;24-第二限位槽;25-滑槽;251-第一槽壁;252-第二槽壁;26-凸台;30-移动件;31-第一限位部;32-第二限位部;33-U形容纳槽;34-条形齿部;40-蓄能件;41-弹性件;411-第一端;412-第二端;42-第一延伸部;43-第二延伸部;50-驱动组件;51-驱动单元;52-齿轮;60-锁止组件;61-作用杆;62-复位弹簧;63-套筒;64-摆杆;65-驱动电机;100-锁止机构;110-锁舌;111-锁止端;200-锁芯;300-锁具;310-锁体;311-插孔;320-锁梁;321-锁梁缺;A-第一预设方向;B-第二预设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实施例

  如图1、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锁芯200,包括锁止机构100和锁舌110。

  其中,锁止机构100包括基体10、锁止顶件20、移动件30、蓄能件40和驱动组件50。锁止顶件20可往返移动地设置于基体10。移动件30可往返移动地设置于基体10。蓄能件40作用于锁止顶件20与移动件30之间。驱动组件50用于驱动移动件30相对基体10往返移动,以使蓄能件40带动锁止顶件20在闭锁位置与开锁位置之间切换。当锁止顶件20在开锁位置被锁止时,驱动组件50驱动移动件30正向移动能够使蓄能件40蓄积第一弹性力,第一弹性力用于驱动锁止顶件20被释放后移动至闭锁位置;当锁止顶件20在闭锁位置被锁止时,驱动组件50驱动移动件30反向移动能够使蓄能件40蓄积第二弹性力,第二弹性力用于驱动锁止顶件20被释放后移动至开锁位置。

  锁舌110可移动地设置于基体10。当锁止顶件20位于闭锁位置时,锁止顶件20能够阻止锁舌110的锁止端111回缩至基体10内。当锁止顶件20位于开锁位置时,锁止顶件20能够允许锁舌110的锁止端111回缩至基体10内。

  示例性地,锁舌110为两个,两个锁舌110的锁止端111可分别从基体10的两侧伸出。锁舌110与基体10之间设有弹簧,在弹簧的作用下锁舌110的锁止端111伸出基体10。

  如图1所示,锁止顶件20位于闭锁位置时,锁止顶件20位于锁舌110回缩的路径上,锁止顶件20起到阻止锁舌110的锁止端111回缩至基体10内的作用,此时,锁芯200处于闭锁状态。如图2所示,锁止顶件20位于开锁位置时,锁止顶件20让出了锁舌110的回缩空间,锁舌110则不再受到锁止顶件20的限制,锁舌110受力可回缩,锁芯200处于开锁状态。若锁芯200处于闭锁状态,将锁止顶件20从闭锁位置移动至开锁位置,则实现开锁;若锁芯200处于开锁状态,将锁止顶件20从开锁位置移动至闭锁位置,则实现闭锁。

  蓄能件40在开锁、闭锁过程中可起到传递动力和蓄能的作用。

  在正常开锁或闭锁时,驱动组件50工作驱动移动件30相对基体10移动,蓄能件40可将动力传递给锁止顶件20,以使锁止顶件20移动,以使锁止顶件20在开锁位置与闭锁位置之间切换。若锁止顶件20在蓄能件40的作用下从闭锁位置移动到开锁位置,则实现正常开锁,若锁止顶件20从开锁位置移动到闭锁位置,则实现正常闭锁。

  在闭锁过程中,如图3所示,若锁舌110受到外力回缩,使锁止顶件20在开锁位置抵靠于锁舌110上时,锁止顶件20则无法从开锁位置移动至闭锁位置,此时,锁止顶件20在开锁位置被锁止,驱动组件50工作驱动移动件30正向移动,蓄能件40将蓄积第一弹性力。在撤去锁舌110所受到的外力,使锁舌110伸出后,锁舌110不再阻挡锁止顶件20,从而将锁止顶件20释放,锁止顶件20在第一弹性力的作用下最终移动到闭锁位置,实现非正常闭锁。

  在开锁过程中,如图4所示,若锁舌110受到外力回缩,使锁舌110紧紧抵靠在位于闭锁位置的锁止顶件20上时,锁止顶件20无法从闭锁位置移动到开锁位置,此时,锁止顶件20在闭锁位置被锁止,驱动组件50工作驱动移动件30反向移动,蓄能件40将蓄积第二弹性力。在撤去锁舌110所受到的外力,使锁舌110伸出后,锁舌110对锁止顶件20不再施加压紧力,锁止顶件20在第二弹性力的作用下最终移动到开锁位置,实现非正常开锁。

  上述锁芯200的锁止机构100通过移动件30移动并通过蓄能件40带动锁止顶件20移动来实现开锁或闭锁,这种结构形式对各零件加工精度要求降低。在非正常开锁和非正常闭锁过程中,移动件30正向移动和反向移动均可使蓄能件40蓄积弹性力。在开锁时,驱动组件50仅需要工作一次就可完成开锁;在闭锁时,驱动组件50仅需要工作一次就可完成闭锁。

  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锁止顶件20相对基体10移动的移动方向与移动件30相对基体10移动的移动方向一致。以便于移动件30与锁止顶件20之间的力的传递,蓄能件40在移动件30与锁止顶件20之间更容易变形蓄积弹性力。

  其中,锁止顶件20和移动件30相对基体10移动的移动方向均为第一预设方向A,锁舌110相对基体10移动的移动方向为第二预设方向B。示例性的,第一预设方向A垂直于第二预设方向B。

  在其他实施例中,锁止顶件20的移动方向与移动件30的移动方向也可以呈夹角设置,比如,两者呈小于10度的小角度设置。当然,第一预设方向A与第二预设方向B也可呈锐角或钝角设置。

  继续参照图3、图4所示,移动件30具有间隔布置的第一限位部31和第二限位部32。锁止顶件20间隔布置的第三限位部21和第四限位部22。其中,第二限位部32和第三限位部21在锁止顶件20正向移动的方向上位于前侧,第一限位部31和第四限位部22在锁止顶件20正向移动的方向上位于后侧。

  如图3所示,驱动组件50(图3未示出)驱动移动件30正向移动能够使第一限位部31与第三限位部21配合压缩蓄能件40,以使蓄能件40蓄积第一弹性力。

  如图4所示,驱动组件50(图4未示出)驱动移动件30反向移动能够使第二限位部32与第四限位部22配合压缩蓄能件40,以使蓄能件40蓄积第二弹性力。

  由上述内容可知,驱动组件50驱动移动件30正向移动将使移动件30的第一限位部31与锁止顶件20的第三限位部21配合压缩蓄能件40,而驱动组件50驱动移动件30反向转动将使移动件30的第二限位部32与锁止顶件20的第四限位部22配合压缩蓄能件40,即在非正常开锁和非正常闭锁时,蓄能件40均被移动件30与锁止顶件20共同压缩蓄能,可有效提高蓄能件40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蓄能件40包括弹性件41、第一延伸部42和第二延伸部43,弹性件41具有相对的第一端411和第二端412,第一延伸部42连接于第一端411,第二延伸部43连接于第二端412。第一端411和第二端412分别用于与第一限位部31和第二限位部32相抵。第一延伸部42和第二延伸部43分别用于与第四限位部22与第三限位部21相抵。

  在正常闭锁时,驱动组件50驱动移动件30正向移动,移动件30的第一限位部31将与弹性件41的第一端411相抵,第二延伸部43将与第三限位部21相抵,从而驱动锁止顶件20正向移动,以实现正常闭锁;在正常开锁时,驱动组件50驱动移动件30反向移动,锁定件的第二限位部32将与弹性件41的第二端412相抵,第一延伸部42将与第四限位部22相抵,从而驱动锁止顶件20反向移动,以实现正常开锁。如图3所示,在非正常闭锁时,驱动组件50驱动移动件30正向移动,移动件30的第一限位部31将与弹性件41的第一端411相抵,第二延伸部43将与第三限位部21相抵,蓄能件40将被逐渐压缩,以蓄积第一弹性力;如图4所示,在非正常开锁时,驱动组件50驱动移动件30反向移动,锁定件的第二限位部32将与弹性件41的第二端412相抵,第一延伸部42将与第四限位部22相抵,蓄能件40将被逐渐压缩,以蓄积第二弹性力。

  示例性的,弹性件41为弹簧,第一延伸部42和第二延伸部43为弹簧两端的支脚。第一延伸部42和第二延伸部43的延伸方向与弹簧的轴向垂直。第一延伸部42、第二延伸部43和弹簧可由一根弹性钢丝弯折而成。

  其中,移动件30上设有U形容纳槽33,第一限位部31和第二限位部32分别为U形容纳槽33相对的两槽壁,第一限位部31和第二限位部32在移动件30的移动方向上间隔布置,弹性件41位于U形容纳槽33内,第一限位部31与第二限位部32的距离略大于移动件30的长度。

  上述结构中,弹性件41位于U形容纳槽33内,可减小弹性件41和移动件30整体所占用的空间,便于移动件30在移动过程中弹性件41与第一限位部31、第二限位部32相抵。

  锁止顶件20上设有沿移动件30的移动方向延伸的第一限位槽23和第二限位槽24。第一延伸部42延伸至第一限位槽23内,第四限位部22为第一限位槽23的一端壁。第二延伸部43延伸至第二限位槽24内,第三限位部21为第二限位槽24的一端壁。第一限位槽23可对第一延伸部42起到限制作用,第二限位槽24可对第二延伸部43起到限制作用,提高蓄能件40压缩过程中的平稳性。

  其中,第一限位槽23和第二限位槽24在垂直于移动件30的移动方向上分别位于移动件30的两侧。锁止顶件20上设有供移动件30移动的滑槽25,滑槽25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槽壁251和第二槽壁252,第一限位槽23贯通第一槽壁251,第二限位槽24贯通第二槽壁252。锁止顶件20上的滑槽25的设置可保证移动件30的定向移动,保证移动件30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此外,由于蓄能件40的第一延伸部42延伸至第一限位槽23内,蓄能件40的第二延伸部43延伸至第二限位槽24内,可有效防止蓄能件40的弹性件41脱离滑槽25。

  由上述内容可知,移动件30可移动地设置于锁止顶件20上的滑槽25内,即移动件30嵌入至锁止顶件20内。在其他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锁止顶件20上也可不设置滑槽25,移动件30与锁止顶件两者并排设置。弹性件41位于移动件30上的U形容纳槽33内,第一延伸部42和第二延伸部43均延伸至U形容纳槽33外。第三限位部21和第四限位部22均为设置在锁止顶件20上的限位凸起。示例性的,限位凸起为杆状件。图5中,U形容纳槽33设于移动件30背向锁止顶件20的一侧。当然,如图6所示,U形容纳槽33也可设置于移动件30面向锁止顶件20的一侧,弹性件41位于U形容纳槽33内,使得弹性件41位于移动件30与锁止顶件20之间。

  本实施例中,锁止顶件20为块状结构,锁止顶件20的前端设有凸台26。锁止顶件20还具有初级闭锁位置,锁止顶件20从开锁位置向闭锁位置移动的过程中,锁止顶件20将经过初级闭锁位置。如图7所示,在闭锁过程中,即锁止顶件20在从开锁位置向闭锁位置移动的过程中,若此时锁舌110受到外力回缩,锁止顶件20达到初级闭锁位置后,锁止顶件20的凸台26则可阻止锁舌110继续回退,防止锁舌110的锁止端111完全进入至基体10内,实现初阶段闭锁。当锁舌110受到的外力被消除,锁舌110则会向外弹出,锁止顶件20最终将移动到闭锁位置,实现最终闭锁。

  此外,如图8、图9所示,锁止机构100还包括锁止组件60,锁止组件60连接于基体10,锁止组件60用于阻止移动件30在蓄能件40蓄积第一弹性力或第二弹性力后回退。也就是说,锁止组件60可阻止移动件30在蓄能件40蓄积第一弹性力后回退,避免移动件30在蓄能件40蓄积第一弹性力且驱动组件50停止为移动件30提供动力的情况下回退,锁止组件60也可阻止移动件30在蓄能件40蓄积第二弹性力后回退,避免移动件30在蓄能件40蓄积第二弹性力且驱动组件50停止为移动件30提供动力的情况下回退,从而将蓄能件40保持在蓄积弹性力的状态下,以为锁止顶件20被释放后提供移动的动力。

  本实施例中,驱动组件50包括驱动单元51和齿轮52,驱动单元51连接于基体10,驱动单元51用于驱动齿轮52转动,移动件30具有条形齿部34,齿轮52与条形齿部34啮合。如图8所示,驱动单元51驱动齿轮52正转(逆时针转动),齿轮52则可带动移动件30正向移动;如图9所示,驱动单元51驱动齿轮52反转(顺时针转动),齿轮52则可带动移动件30反向移动。

  示例性的,驱动单元51为电机,电机与基体10固定连接,齿轮52固定于电机的输出轴上。移动件30为齿条结构。

  本实施例中,锁止组件60作用于齿轮52,通过锁止组件60限制齿轮52的转动来达到限制移动件30移动的目的。

  其中,锁止组件60可摆动地设置于基体10,锁止组件60具有第一限制位置和第二限制位置,锁止组件60相对基体10摆动能够在第一限制位置与第二限制位置之间摆动。当锁止组件60位于第一限制位置时,锁止组件60能够允许齿轮52正向转动,锁止组件60能够阻止齿轮52在蓄积第一弹性力后的蓄能件40的作用下反转。当锁止组件60位于第二限制位置时,锁止组件60允许齿轮52反向转动,锁止组件60能够阻止齿轮52在蓄积第二弹性力后的蓄能件40的作用下正转。

  如图8所示,在非正常闭锁时,可使锁止组件60位于第一限制位置,驱动单元51工作并驱动齿轮52正向转动,锁止组件60不会限制齿轮52的正向转动,移动件30在齿轮52的作用下正向移动,蓄能件40发生弹性形变并蓄积第一弹性力;当驱动单元51停止工作时,蓄能件40具有恢复原状的趋势,齿轮52在蓄能件40的作用下具有反转的趋势,此时,锁止组件60具有阻止齿轮52在蓄能件40的作用下反转的能力,齿轮52和移动件30均静止;在将锁止顶件20释放后,锁止顶件20在蓄能件40蓄积的第一弹性力的作用下最终移动至闭锁位置。

  如图9所示,在非正常开锁时,可使锁止组件60位于第二限制位置,驱动单元51工作并驱动齿轮52反向转动,锁止组件60不会限制齿轮52反向转动,移动件30在齿轮52的作用下反向移动,蓄能件40发生弹性变形并蓄积第二弹性力;当驱动单元51停止工作时,蓄能件40具有恢复原状的趋势,齿轮52在蓄能件40的作用下具有正转的趋势,此时,锁止组件60具有阻止齿轮52在蓄能件40的作用下正转的能力,齿轮52和移动件30均静止;在将锁止顶件20释放后,锁止顶件20在蓄能件40蓄积的第二弹性力的作用下最终移动至开锁位置。

  其中,锁止组件60为弹性伸缩件。当弹性伸缩件位于第一限制位置时,驱动单元51驱动齿轮52反转能够使弹性伸缩件摆动至第二限制位置;当弹性伸缩件位于第二限制位置时,驱动单元51驱动齿轮52正转能够使弹性伸缩件摆动至第一限制位置。也就是说,通过驱动单元51驱动齿轮52转动则可实现弹性伸缩件在第一限制位置与第二限制位置之间切换,无需外加动力元件来驱动弹性伸缩件,简化了整体结构。此外,在蓄能件40蓄积第一弹性力或第二弹性力后,弹性伸缩件与齿轮52将共同作用于齿轮52,可以达到控制齿轮52的转动角度的目的,从而控制移动件30的移动距离。

  锁止组件60依靠重力抵靠于齿轮52的上侧,锁止组件60位于第一限制位置和第二限位置时均处于倾斜状态。锁止组件60包括作用杆61、复位弹簧62和套筒63,作用杆61的一端抵靠于齿轮52的齿形部上,作用杆61的另一端可移动地插设于套筒63内,套筒63通过转轴与基体10转动连接,复位弹簧62位于套筒63内,复位弹簧62作用于套筒63与作用杆61之间。

  在非正常闭锁后,锁止组件60位于第一限制位置,锁止顶件20在蓄能件40的作用下最终移动至闭锁位置,在这种情况下,若要开锁,可使驱动单元51工作带动齿轮52反向转动,在此过程中,作用杆61压缩复位弹簧62向套筒63内回缩,使得锁止组件60越过齿轮52的最高点到达第二限制位置。

  在非正常开锁后,锁止组件60位于第二限制位置,锁止顶件20在蓄能件40的作用下最终移动到开锁位置,在这种情况下,若要闭锁,可使驱动单元51工作带动驱动轮正向转动,在此过程中,作用杆61压缩复位弹簧62向套筒63内回缩,使得锁止组件60越过齿轮52的最高点到达第一限制位置。

  由上述内容可知,本实施例中,锁止组件60在第一限制位置和第二限制位置的切换是由驱动单元51驱动齿轮52实现的。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实现锁止组件60位置的切换。比如,如图10所示,锁止组件60为摆杆64,摆杆64作用于齿轮52,摆杆64外接有驱动电机65,驱动电机65连接于基体10,摆杆64连接于驱动电机65的输出轴,驱动电机65用于带动摆杆64正反摆动。若摆杆64位于第一限制位置,驱动电机65驱动摆杆64向上摆动可使摆杆64到达第二限制位置;若摆杆64位于第二限制位置,驱动电机65驱动摆杆64向上摆动可使摆杆64达到第一限制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在驱动组件50具有自锁功能的情况下,也可不设置锁止组件60,比如,驱动组件50为槽轮机构、丝杆螺母机构、蜗轮蜗杆机构等,这些机构均具有自锁功能,即只能是驱动组件50驱动移动件30移动,移动件30受力则无法驱动驱动组件50动作,从而达到避免蓄能件40蓄能后移动件30回退的情况。

  此外,由前文可知,本实施例提供的锁芯200在非正常开锁和非正常闭锁过程中,蓄能件40均为移动件30与锁止顶件20共同压缩蓄能。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拉伸蓄能件40的方式使蓄能件40蓄能,比如,如图11所示,蓄能件40为弹簧,蓄能件40的一端与移动件30固定连接,蓄能件40的另一端与锁止顶件20固定连接。在非正常闭锁时,移动件30在驱动组件50的作用下正向移动逐渐靠近锁止顶件20,在此过程中,蓄能件40逐渐被压缩并蓄积第一弹性力;在非正常开锁时,移动件30在驱动组件50的作用下反向移动逐渐远离锁止顶件20,在此过程中,蓄能件40逐渐被拉伸并蓄积第二弹性力。

  此外,如图1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锁具300,包括锁体310、锁梁320和上述实施例的锁芯200。锁芯200安装于锁体310内,锁体310上设有供锁梁320插入的插孔311。锁舌110用于将插入插孔311内的锁梁320锁定或解锁。

  其中,锁梁320为U形结构,锁体上设有两个插孔311。

  当锁止顶件20位于闭锁位置时,锁舌110的锁止端111无法回退至基体10内,锁舌110则将插入锁体310的插孔311内的锁梁320锁定,锁舌110卡于锁梁320的锁梁缺321内,锁梁320无法拔出;当锁止顶件20位于开锁位置,锁止顶件20不再对锁舌110起到限制作用,锁舌110将锁梁320解锁,此时则可将锁梁320拔出。

  在锁舌110卡于锁梁320的锁梁缺321内且锁止顶件20位于闭锁位置的情况下,若拔动锁梁320,锁梁320将向锁舌110施加推力,使锁舌110紧紧抵靠于锁止顶件20,从而将锁止顶件20锁止,在这种情况下进行开锁则为非正常开锁。

  在锁止顶件20位于开锁位置时,若锁梁320插入锁体310的插孔311内,但锁舌110并未卡入锁梁缺321内,而是锁舌110的锁止端111抵靠在锁梁320的周壁上,此时,锁舌110对锁止顶件20起到阻挡作用,锁止顶件20则无法从开锁位置达到闭锁位置,在这种情况下进行闭锁则为非正常闭锁。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一种锁止机构、锁芯及锁具.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