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技术 > 门窗钥匙> 一种电控门锁独创技术9671字

一种电控门锁

2021-02-01 08:37:49

一种电控门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门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控门锁。

  背景技术

  门锁是人们生活中常用的安全器件。在现有的门锁中,有在门内外皆设置有把手的门锁。例如大门或是卧室门等,便需要在门内外皆设置有把手。但在现有技术中,使用把手开门或锁门时,需要带动一类似于杠杆结构的传动装置,以使其带动锁舌运动。并且,杠杆结构的短杆在把手侧,长杆在锁舌侧,因此开门或锁门时比较费力。并且,杠杆结构比较复杂,且易损坏。

  中国公开专利号:CN103061599A公开了一种门锁,其包括:锁舌;第一转轴;第二转轴,与第一转轴同轴设置;第一传动装置,形成有一通腔,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与通腔旋转式配合,第一传动装置包括第一定位部;第二传动装置,同轴套设于第一传动装置外,且包括第二定位部,第一定位部与第二定位部配合,使得第一传动装置与第二传动装置在预定角度内相对转动。该结构的门锁能够实现开门或锁门时省力,但目前无法适用于目前市场上最常见的电控门锁,同时没有锁舌进行加固,容易被他人强行打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门锁结构较复杂、容易损坏的缺点,提供了一种电控门锁。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一种电控门锁,包括锁壳,锁壳内安装有联动机构、沿锁壳左右运动的斜舌机构和锁舌,锁壳内还转动安装有转动底座,转动底座通过联动机构驱动斜舌机构与锁舌相对锁壳收缩或伸出,联动机构包括转动设置在锁壳内的第一联动块、第二联动块、传动块和锁舌转座,转动底座的侧壁上设有传动凸块,第一联动块和第二联动块的一端与传动凸块接触,传动块的一端与第一联动块接触,其另一端与斜舌机构相连,锁舌转座的一端与第二联动块接触,其另一端与锁舌相连。本实用新型产品的结构简单、合理,通过使用简单的连杆机构,实现了电控门锁的开锁与闭锁运动,该机构结构简单,运动可靠,因为减少了内外操纵机构,使整锁的可靠性大大增强。

  作为优选,斜舌机构包括斜舌和斜舌滑块,斜舌的一端固定有斜舌导向杆,斜舌导向杆上套装有复位弹簧,斜舌导向杆的另一端固定有斜舌固定件,斜舌滑块滑动安装在锁壳内,斜舌滑块上设有导向孔,斜舌固定件设置在导向孔内并沿导向孔来回滑动,传动块与斜舌固定件接触。通过传动块的杠杆结构,带动固定件在导向孔内来回滑动,从而实现内侧门锁顺时针转动时斜舌的收缩。

  作为优选,斜舌滑块的一端设有斜舌凹槽,传动凸块的凸头位于斜舌凹槽内且贴合斜舌凹槽的右侧内壁。传动凸块的凸头带动斜舌滑块收缩,从而实现外侧门锁逆时针转动时斜舌的收缩。

  作为优选,锁壳内还设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有第一齿轮,锁舌转座上固定有与第一齿轮相配合的第二齿轮,驱动电机通过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带动锁舌转座转动。通过驱动电机可以快速、省力的实现门锁的伸出与收缩。

  作为优选,锁舌上设有锁舌凹槽,锁舌转座上设有第一连接块与第二连接块,第一连接块设置于锁舌凹槽内,第二连接块与第二联动块的一端相贴合。门锁在内侧顺时针开门时,第二联动块能够带动第二连接块转动,从而带动锁舌转座与第一连接块的转动,最终实现锁舌的收缩。

  作为优选,转动底座上设有供门锁手柄插入的门锁孔,锁舌转座上设有供钥匙插入并带动锁舌转座转动的钥匙孔。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产品的结构简单、合理,通过使用简单的连杆机构,实现了电控门锁的开锁与闭锁运动,该机构结构简单,运动可靠,因为减少了内外操纵机构,使整锁的可靠性大大增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的正视图。

  图2是联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的后视图。

  图4是图1中A的结构放大图。

  以上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其中,10—锁壳、11—凸头、12—斜舌机构、13—锁舌、14—转动底座、15—第一联动块、16—第二联动块、17—传动块、18—锁舌转座、19—传动凸块、20—斜舌、21—斜舌滑块、22—斜舌导向杆、23—复位弹簧、24—斜舌固定件、25—导向孔、26—斜舌凹槽、27—驱动电机、28—第一齿轮、29—第二齿轮、30—锁舌凹槽、31—第一连接块、32—第二连接块、33—门锁孔、34—钥匙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一种电控门锁,如图1-4所示,包括锁壳10,锁壳10内安装有联动机构、沿锁壳10左右运动的斜舌机构12和锁舌13,锁壳10内还转动安装有转动底座14,转动底座14通过联动机构驱动斜舌机构12与锁舌13相对锁壳10收缩或伸出,其特征在于,联动机构包括转动设置在锁壳10内的第一联动块15、第二联动块16、传动块17和锁舌转座18,转动底座14的侧壁上设有传动凸块19,第一联动块15与第二联动块16都设置在转动底座14的外壁处,第一联动块15位于第二联动块16的下方,第一联动块15和第二联动块16的一端与传动凸块19接触,传动凸块19顺时针转动时会带动第一联动块15与第二联动块16一同转动,传动块17的一端与第一联动块15接触,其另一端与斜舌机构12相连,锁舌转座18的一端与第二联动块16接触,其另一端与锁舌13相连。传动块17通过固定轴固定在锁壳内,并绕着固定轴转动,当第一联动块15转动传动块17的一端时,其另一端会相应的跟随转动(杠杆原理)。

  斜舌机构12包括斜舌20和斜舌滑块21,斜舌20的一端固定有斜舌导向杆22,斜舌导向杆22上套装有复位弹簧23,斜舌导向杆22的另一端固定有斜舌固定件24,斜舌滑块21滑动安装在锁壳10内,斜舌滑块21上设有导向孔25,斜舌固定件24设置在导向孔25内并沿导向孔25来回滑动,传动块17与斜舌固定件24接触。

  斜舌滑块21的一端设有斜舌凹槽26,传动凸块19的凸头11位于斜舌凹槽26内且贴合斜舌凹槽26的右侧内壁。

  锁壳10内还设有驱动电机27,驱动电机27的输出轴上固定有第一齿轮28,锁舌转座18上固定有与第一齿轮28相配合的第二齿轮29,驱动电机27通过第一齿轮28与第二齿轮29带动锁舌转座18转动。

  锁舌13上设有锁舌凹槽30,锁舌转座18上设有第一连接块31与第二连接块32,第一连接块31设置于锁舌凹槽30,第二连接块32与第二联动块16的一端相贴合。

  从内测开门时(图1),门把手带动转动底座14顺时针转动,转动底座14带动其侧壁上的传动凸块19顺时针转动,而传动凸块19则会带动第一联动块15与第二联动块16顺时针转动;第一联动块15带动传动块17逆时针转动,而传动块17带动门锁固定件24沿导向孔25向右移动,从而带动斜舌导向杆与斜舌向内收缩;与此同时第二联动块16带动第二连接块32逆时针转动,从而带动锁舌转座18与第一连接块31逆时针转动,若此时锁舌13位于伸出状态(第一连接块31与锁舌凹槽30的右侧内壁相贴合),则会带动锁舌13收缩,完成内侧开门。

  从内侧关门时,触舌机构(图中未示出)在关门时会被门框压缩回锁壳10内,此时它会发出一个电信号给驱动电机27,驱动电机27通过第一齿轮28与第二齿轮29带动锁舌转座18顺时针转动,将锁舌13顶出锁壳10,完整自动锁门。

  从外侧开门时,门把手带动转动底座14逆时针转动,转动底座14带动其侧壁上的传动凸块19逆时针转动,而传动凸块19的凸头11因贴合斜舌凹槽26的右侧内壁,会带动斜舌滑块21向右运动,从而带动斜舌固定件24、斜舌导向杆22和斜舌20一同向内收缩,而因为传动凸块19逆时针转动时并不与第二联动块16接触,所以不会带动锁舌13运动。

  外侧关门时与内侧关门同理。

  实施例2

  实施例2与实施例1特征基本相同,不同的是转动底座14上设有供门锁手柄插入的门锁孔33,锁舌转座18上设有供钥匙插入并带动锁舌转座18转动的钥匙孔34。

  实施例3

  实施例3与实施例1特征基本相同,不同的是锁壳10内还设有用于检测门锁开关门的触舌机构,该触舌机构为常见的门锁用触舌机构,其原理为触舌在开关门时被顶进锁壳10内,其下端的行程板离开接触开关,从而发出电信号给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带动锁舌移动。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涵盖范围。

《一种电控门锁.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