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技术 > 门窗帘> 室内玻璃隔断独创技术16454字

室内玻璃隔断

2021-03-02 21:06:44

室内玻璃隔断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隔断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室内玻璃隔断。

  背景技术

  隔断是常用的分割室内空间的方式,在如今的装修过程中,隔断已经广泛应用于办公室及家庭装修中,通过玻璃、石膏板、密度板等隔板固定在墙体上,以形成若干小的空间,这种设置不仅增大了空间利用率,而且也可保证隔断分隔空间的私密性。

  现有双层玻璃隔断墙包括支撑板、抵在支撑板上的双层玻璃以及将双层玻璃卡紧的木质线条,同时木质线条需要固定在支撑板上,由于木质线条在固定时,容易造成木质线条的表面被擦伤,若对木质线条表面进行修复,工艺上难以实现,安装繁杂,耗费大量的时间,成本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现有技术中,公开号为CN203515186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双层玻璃隔断墙,其技术要点时:包括支承部件、两块玻璃以及将两块玻璃安装在支承部件上的木质线条,支承部件的相对端均沿垂直向设有第一凹槽、第二凹槽,第二凹槽的一侧壁贯穿支承部件,玻璃的一端置入第二凹槽内,木质线条包括第一卡板、第二卡板以及连接第一卡板与第二卡板的中间板,第一卡板卡入第一凹槽内,第二卡板抵接在玻璃上。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在阳光相对较为强烈或者需要遮光做封闭处理时,便需要对玻璃做喷砂处理或者采用彩艺玻璃,其对玻璃隔断的采光效果的影响相对较大,若不采用遮光处理,则不能达到遮光的使用效果,使用效果相对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室内玻璃隔断,其能够根据需要做遮光或采光处理,并且采光效果相对较佳。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室内玻璃隔断,包括支撑框架和两个可拆卸连接于支撑框架内的隔断玻璃,两个所述隔断玻璃呈竖直设置,所述支撑框架内设置有卷帘机构,所述卷帘机构包括两个转轴一和外套于两个转轴一的卷帘,两个所述转轴一分别转动连接于支撑框架的上下框边内,所述转轴一呈水平设置,所述卷帘包括外套于两个转轴一的透明卷帘和连接于其中一转轴一的遮光卷帘,所述遮光卷帘的一侧边沿固定连接于透明卷帘,所述遮光卷帘的另一侧边沿缠绕于其中一转轴一,所述支撑框架内设置有用于控制缠绕有遮光卷帘的转轴一转动的控制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时,可通过控制件控制与其连接的转轴一转动,以带动透明卷帘转动,并通过透明卷帘带动其与遮光卷帘连接的一端边沿能够沿垂直于转轴一的方向滑移,以使得遮光卷帘能够遮住支撑框架内的开口或使得遮光卷帘能够缠绕于另一转轴一,从而能够达到遮光或采光的目的,并且遮光卷帘缠绕于某一个转轴一时,外界的光线能够通过透明卷帘照入至室内,其采光效果相较于百叶等相对较佳,同时两个隔断玻璃能够对卷帘机构做一定的保护,使得使用效果相对更佳。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控制件为小型减速马达,所述控制件的输出轴同中心轴固定连接于缠绕有遮光卷帘的转轴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控制件为小型减速马达,能够为转轴一提供相对足够的转矩的同时,不需要人工转动转轴一,使用效果相对更佳。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透明卷帘垂直于转轴一的两侧边沿分别固定连接有同步带,所述转轴一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啮合于同步带的同步带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同步带和同步带轮能够使得未连接于控制件的转轴一做相对较为同步的转动,以使得在带动透明卷帘转动时相对较为轻松,不需要通过透明卷帘拉动另一转轴一转动,以使得透明卷帘承受的拉力有效的减小,减小透明卷帘在使用过程中,被损伤的概率。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缠绕有遮光卷帘的所述转轴一上设置有用于将遮光卷帘夹持的夹持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控制件能够通过同步带和同步带轮,使得两个转轴一均能够做转动,不需要通过透明卷帘带动未连接于控制件的转轴一转动,将遮光卷帘通过夹持件连接于该转轴一,使得遮光卷帘与该转轴一为可拆卸连接,使得后期需要维护或更换时相对更加便捷。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缠绕有遮光卷帘的所述转轴一开设有弧槽,所述弧槽的中心轴线与其所在的转轴一的中心轴线重合,所述夹持件包括与其所在转轴一同中心轴线的夹持板和多个夹持弹簧,所述夹持板呈弧板状结构且其滑移连接于弧槽,所述夹持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夹持板,所述夹持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弧槽的槽壁,所述遮光卷帘缠绕于转轴一的一端边沿被夹持于夹持板和弧槽的槽壁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时,使得遮光卷帘的一侧边沿被夹持板和弧槽的槽壁之间,夹持板在夹持弹簧的作用下在其所在转轴一的周向做滑移,并将遮光卷帘的侧边沿卡接于夹持板和弧槽的槽壁之间。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弧槽垂直于转轴一中心轴线的两侧壁分别开设有导引槽,所述导引槽呈圆弧状且其与其所在的转轴一同中心轴线,所述夹持板沿转轴一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滑移连接于导引槽内,所述夹持弹簧设置于导引槽内,所述夹持弹簧远离夹持板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导引槽的槽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时,夹持板能够在导引槽对滑块做导引的情况下,夹持板沿其所在的转轴一的周向做滑移。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导引槽内设置有用于使得滑块沿导引槽滑移的导引杆,所述导引杆穿设于夹持弹簧和滑块,所述导引杆的中心轴线呈弧状且其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导引槽的槽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引杆能够对夹持弹簧做导引,减小使用过程中,夹持弹簧滑出导引槽或出现缺陷的情况,以优化使用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弧槽内开设有沿转轴一长度方向延伸的凹槽,所述遮光卷帘缠绕于转轴一一端的边沿固定连接有适配凹槽的凸条,所述凸条卡接于凹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时,凸条卡接于凹槽内,并且凸条位于弧槽的内壁和夹持板之间,能够使得遮光卷帘的边沿被夹持于夹持板和弧槽的槽壁之间时,遮光卷帘与夹持件之间的连接强度有效的提升,从而能够有效的减小使用时,遮光卷帘相对夹持件被拉出的概率。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支撑框架包括两个竖向设置的侧框边、上框边和下框边,所述上框边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侧框边的上端,所述下框边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侧框边的下端,所述隔断玻璃的四个边沿分别嵌设于上框边、下框边和两个侧框边相向一侧边沿,所述上框边和下框边分别设置有呈开口结构的转动腔,所述转动腔沿上框边的长度方向延伸,两个所述转动腔分别相向开口,所述卷帘自转动腔的开口穿出,两个所述转轴一转动连接于两个转动腔,所述控制件设置于位于下框边的转动腔内,所述夹持件设置于位于上框边内的转轴一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卷帘机构通过两个转轴一转动连接于两个转动腔以及卷帘子转动腔的开口穿出连接于支撑框架,并且上框边和下框边通过两个侧框边连接。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两个所述侧框边分别开设有竖向延伸的滑槽一和两个竖向延伸的滑槽二,所述隔断玻璃的两个竖向侧边沿分别两个侧框边某一滑槽二内,所述同步带自滑槽一穿过,所述下框边包括呈水平的下外框以及下内框,所述下外框转动腔包括分别开设于下外框和下内框相向一侧的转动槽一和转动槽二,所述下外框和下内框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所述上框边与下框边的结构相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隔断玻璃通过边沿卡接于滑槽二连接于两个侧框边,同时,滑槽一能够对同步带做导引,以使得同步带在使用时相对较为稳定,并且下外框和下内框通过螺栓连接,下框边和上框边结构相同,使得在需要对卷帘机构做维护时,只需使得下外框和下内框以及上框边的上外框和上内框分别拆开即可。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在使用时,可通过控制件控制与其连接的转轴一转动,以带动透明卷帘转动,并通过透明卷帘带动其与遮光卷帘连接的一端边沿能够沿垂直于转轴一的方向滑移,以使得遮光卷帘能够遮住支撑框架内的开口或使得遮光卷帘能够缠绕于另一转轴一,从而能够达到遮光或采光的目的,并且遮光卷帘缠绕于某一个转轴一时,外界的光线能够通过透明卷帘照入至室内,同时两个隔断玻璃能够对卷帘机构做一定的保护,使得使用效果相对更佳;

  2.在使用时,连接于遮光卷帘的凸条卡接于凹槽内,并且凸条位于弧槽的内壁和夹持板之间,能够使得遮光卷帘的边沿被夹持于夹持板和弧槽的槽壁之间时,遮光卷帘与夹持件之间的连接强度有效的提升,从而能够有效的减小使用时,遮光卷帘相对夹持件被拉出的概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主要用于展示卷帘机构的结构。

  图3是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主要用于展示夹持件以及其安装结构。

  图4是本实施例下框边的结构,主要用于展示转动腔的结构。

  图中,1、支撑框架;11、侧框边;111、滑槽一;112、滑槽二;12、上框边;13、下框边;131、下外框;132、下内框;14、转动腔;141、转动槽一;142、转动槽二;2、隔断玻璃;3、卷帘机构;31、转轴一;311、同步带轮;312、弧槽;313、导引槽;314、凹槽;32、卷帘;321、透明卷帘;322、遮光卷帘;323、同步带;324、凸条;4、控制件;5、夹持件;51、夹持板;511、滑块;512、导引杆;52、夹持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室内玻璃隔断,包括支撑框架1和两个可拆卸连接于支撑框架1内圈边沿的隔断玻璃2,隔断玻璃2呈竖直设置。

  支撑框架1内设置有用于做遮光或采光处理的卷帘机构3,卷帘机构3包括两个呈水平设置的转轴一31和外套于两个转轴一31的卷帘32。两个转轴一31分别转动连接于支撑框架1的上下框边内,并且转轴一31呈水平设置。

  位于支撑框架1下框边的转轴一31设置有控制其转动的控制件4。控制件4为小型减速马达,控制件4的输出轴同轴固定连接于该转轴一31。

  参照图2和图3,卷帘32包括遮光卷帘322和外套于两个转轴一31的透明卷帘321,遮光卷帘322的一水平侧边沿固定连接于透明卷帘321,遮光卷帘322的另一水平侧边沿可拆卸连接于位于支撑框架1下框边的转轴一31。其中遮光卷帘322沿支撑框架1竖向侧框边长度方向的长度与支撑框架1竖向侧框边的长度相等。

  透明卷帘321的两侧边沿分别固定连接有同步带323,两个同步带323相向一侧的边沿分别固定连接于透明卷帘321的两个侧边沿,转轴一31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啮合于同步带323的同步带轮311,同步带轮311与转轴一31同中心轴线,同步带323外套于两个与其位于卷帘32同侧的同步带轮311。以使得转动的转轴一31转动时,能够通过两个同步带323和同步带轮311相对较为稳定的将卷帘32带转动。

  遮光卷帘322缠绕于位于支撑框架1上框边的转轴一31,并且位于支撑框架1上框边的转轴一31上设置有用于将遮光卷帘322夹持相对较为紧密的夹持件5。

  位于支撑框架1上框边的转轴一31开设有弧槽312,弧槽312沿其所在转轴一31的长度方向延伸,弧槽312的槽腔呈弧板状结构,弧槽312与其所在的转轴一31同中心轴线。夹持件5设置于弧槽312内。

  夹持件5包括滑移连接于弧槽312内的夹持板51和两个夹持弹簧52,夹持板51呈弧板状结构且其与弧槽312同中心轴线。夹持板51可沿其中心轴线的周向在弧槽312内滑移。

  弧槽312的两个垂直于其所在转轴一31中心轴线的侧壁分别开设有导引槽313,导引槽313在其所在的转轴一31的周向延伸,两个导引槽313相向开口。夹持板51沿转轴一31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滑块511,滑块511滑移连接于导引槽313内。

  夹持弹簧52的一端抵接并固定连接于滑块511,夹持弹簧5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导引槽313沿其周向的端部侧壁。

  夹持弹簧52和滑块511穿设有导引杆512,导引杆512呈弧杆状结构且其沿导引槽313的延伸方向延伸,导引杆512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导引槽313的槽壁。导引杆512弧状的中心轴线与其所在的转轴一31同中心轴线。

  弧槽312朝向其所在的转轴一31的中心轴线一侧内壁开设有凹槽314,凹槽314沿转轴一31的长度方向延伸,遮光卷帘322缠绕于转轴一31一端的边沿固定连接有适配凹槽314的凸条324,凸条324卡接于凹槽314内,并且凸条324位于弧槽312的内壁和夹持板51之间。

  参照图1和图4,支撑框架1包括两个呈竖直设置的侧框边11、上框边12和下框边13。上框边12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侧框边11的上端,下框边13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侧框边11的下端,隔断玻璃2的四个边沿分别嵌设于上框边12、下框边13和两个侧框边11相向一侧边沿,上框边12和下框边13分别设置有呈开口结构的转动腔14,转动腔14沿上框边12的长度方向延伸,两个转动腔14分别相向开口,卷帘32自转动腔14的开口穿出,两个转轴一31分别转动连接于两个转动腔14内。其中控制件4设置于位于下框边13的转动腔14内。

  两个侧框边11分别开设有竖向延伸的滑槽一111和两个竖向延伸的滑槽二112,滑槽一111位于两个滑槽二112之间。隔断玻璃2的两个竖向侧边沿分别两个侧框边11某一滑槽二112内,同步带323自滑槽一111穿过,下框边13包括呈水平的下外框131以及下内框132,下外框转动腔14包括分别开设于下外框131和下内框132相向一侧的转动槽一141和转动槽二142,下外框131和下内框132通过螺栓连接,上框边12与下框边13的结构相同。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室内玻璃隔断.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