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技术 > 水泥材料> 一种水泥生料均化装置独创技术37228字

一种水泥生料均化装置

2021-01-26 10:18:04

一种水泥生料均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泥生产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水泥生料均化装置。

  背景技术

  水泥生产工艺要求对生料进行均化处理,生料的均化就是要使初磨生料在入窑前得到进一步均化,减小各种成分的波动,以保证入窑生料的质量,从而稳定质量和提高熟料产量。

  现有技术中国专利CN209456322U针对因为生料均化不彻底而影响烧成稳定性的问题,公开了一种水泥生料均化器,其通过锥形筒均匀的分流,再通过进入柱形筒再次进行均化分流,当生料堆积在柱形筒底部堆积到一定程度后,生料就会从柱形筒的均料出口溢出,由于均料进口和均料出口在空间上交错,这使得生料在柱形筒溢出时又进一步完成一次均化,克服了因为生料均化不彻底而影响烧成稳定性的问题,但由于均化机构单一并且没有控制入料的比例,从而会导致均化程度达不到高标准要求。

  中国专利CN209138506U针对现有的生料均化处理是在生料均化库中完成,现有的生料均化库多是一体式结构,而这种结构不仅不利于生料均化库使用时的组装,同时也不利于对生料均化库内部结构的检修和维护的问题,公开了一种生料均化装置,其通过中部均化库库体的下方设置有下部均化库库体,上部均化库库体的底部库体通过上部密封圈板和中部密封圈槽与中部均化库库体的顶部库体卡合密闭连接,中部均化库库体的底部库体通过中部密封圈板和下部密封圈槽与下部均化库库体的顶部库体卡合密闭连接,中部均化库库体设置在上部均化库库体与下部均化库库体之间,且中部均化库库体设置为多个,克服了不利于生料均化库使用时的组装,同时也不利于对生料均化库内部结构的检修和维护的问题,但由于其缺少生料均化程度检测机构,从而会导致生料均化程度得不到保证,不能生产高质量水泥。

  综上,目前需要研发一种能够控制入料比例,均化过程多库配合,均化完成后进行均化程度检测的装置,来克服现有技术不注意入料比例,均化过程单一,均化完成后不进行均化程度检测,导致生产的水泥达不到一般标准,从而制成的物体强度不够,如若用于砌墙架桥等方面极具安全隐患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注意入料比例,均化过程单一,均化完成后不进行均化程度检测,导致生产的水泥达不到一般标准,从而制成的物体强度不够,如若用于砌墙架桥等方面极具安全隐患的缺点,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水泥生料均化装置。

  本发明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水泥生料均化装置,包括底座,支撑架,均匀混合机构,旋转支持环,均化程度检测机构和显示控制屏;底座顶端左部与支撑架相连接;底座顶端中左部与均匀混合机构相连接,并且均匀混合机构顶端左部与支撑架相连接;底座顶端中左部与旋转支持环相连接,并且旋转支持环顶端中部与支撑架相连接,而且旋转支持环顶端内侧与均匀混合机构相连接;底座顶端中右部与均化程度检测机构相连接,并且均化程度检测机构底端左部与均匀混合机构相连接;均化程度检测机构底端右部设置有显示控制屏。

  进一步的,均匀混合机构包括伺服电机,第一传动轮,第一平齿轮,第二平齿轮,第一电动推杆,第三平齿轮,第二电动推杆,第二传动轮,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第三锥齿轮,第四锥齿轮,第四平齿轮,第五平齿轮,第三传动轮,第五锥齿轮,第六锥齿轮,第七锥齿轮,第八锥齿轮,第六平齿轮,第七平齿轮,第四传动轮,第五传动轮,第九锥齿轮,第十锥齿轮,第十一锥齿轮,第十二锥齿轮,换向板,第八平齿轮,第六传动轮,第七传动轮,第十三锥齿轮,第十四锥齿轮,第十五锥齿轮,第十六锥齿轮,第八传动轮,第十七锥齿轮,第十八锥齿轮,第十九锥齿轮,第二十锥齿轮,控制入料机构,鼓风机,步进电机传动机构,第九传动轮和圆辊;伺服电机前端中部与第一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传动轮前端中部与第一平齿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传动轮上侧通过皮带与第二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一平齿轮左端中部与第二平齿轮进行啮合;第一平齿轮右端中部与第三平齿轮进行啮合;第二平齿轮前端中部与第一电动推杆相连接;第二平齿轮左端顶部与第七平齿轮进行啮合;第三平齿轮前端中部与第二电动推杆相连接;第三平齿轮右端顶部与第八平齿轮进行啮合;第二传动轮前端中部与第一锥齿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二传动轮左上侧通过皮带与第三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一锥齿轮顶端中部与第二锥齿轮进行啮合;第二锥齿轮顶端中部通过转轴与第三锥齿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三锥齿轮顶端右部与第四锥齿轮进行啮合;第四锥齿轮右端中部通过转轴与第四平齿轮进行转动连接;第四平齿轮顶端中部与第五平齿轮进行啮合;第三传动轮前端中部与第五锥齿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三传动轮上侧通过皮带与第八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五锥齿轮前端右上侧与第六锥齿轮进行啮合;第六锥齿轮右上方通过转轴与第七锥齿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七锥齿轮右上侧与第八锥齿轮进行啮合;第八锥齿轮右下方通过转轴与第六平齿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七平齿轮后端中部与第四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第四传动轮左上侧通过皮带与第五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五传动轮前端中部与第九锥齿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九锥齿轮前端顶部与第十锥齿轮进行啮合;第十锥齿轮顶端中部通过转轴与第十一锥齿轮进行转动连接;第十一锥齿轮顶端右部与第十二锥齿轮进行啮合;第十二锥齿轮右端中部通过转轴与换向板进行转动连接;换向板底端下方设置有步进电机传动机构;第八平齿轮后端中部与第六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第六传动轮右上侧通过皮带与第七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七传动轮前端中部与第十三锥齿轮进行转动连接;第十三锥齿轮前端顶部与第十四锥齿轮进行啮合;第十四锥齿轮顶端中部通过转轴与第十五锥齿轮进行转动连接;第十五锥齿轮顶端右部与第十六锥齿轮进行啮合;第八传动轮前端中部与第十七锥齿轮进行转动连接;第十七锥齿轮前端顶部与第十八锥齿轮进行啮合;第十八锥齿轮顶端中部通过转轴与第十九锥齿轮进行转动连接;第十九锥齿轮顶端右部与第二十锥齿轮进行啮合;第二十锥齿轮右端中部通过转轴与控制入料机构进行转动连接;控制入料机构底端下方设置有鼓风机;步进电机传动机构后端中部与第九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九传动轮右端中部与圆辊相连接;伺服电机底端与底座相连接;第一电动推杆底端与底座相连接;第二电动推杆底端与底座相连接;第二传动轮右侧与均化程度检测机构相连接;第三传动轮后端中部与底座相连接;第四传动轮后端中部与底座相连接;第五传动轮后端中部与底座相连接;第六传动轮后端中部与支撑架相连接;第七传动轮后端中部与底座相连接;第八传动轮后端中部与支撑架相连接;步进电机传动机构底端中部与底座相连接;步进电机传动机构右上侧与均化程度检测机构相连接。

  进一步的,均化程度检测机构包括第十传动轮,第十一传动轮,链轮,链条,第三滑块,第一滑槽,传送带,第十二传动轮,第二滑槽,圆形滑块,三角形滑槽,重力测量夹,第三滑槽,第四滑块和第四滑轨;第十传动轮右侧通过皮带与第十一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十一传动轮前端中部与链轮进行转动连接;链轮外表面右侧与链条相连接;链条前端左下侧与第三滑块相连接;第三滑块外表面中部与第一滑槽进行滑动连接;第一滑槽顶端左部与传送带相连接;传送带左上侧通过皮带与第十二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十二传动轮前端中部与第二滑槽进行转动连接;第十二传动轮前端中部与三角形滑槽相连接,并且三角形滑槽前端中部与第二滑槽相连接;第二滑槽前端中部与圆形滑块进行滑动连接,并且圆形滑块后端与三角形滑槽相连接;圆形滑块底端中部与重力测量夹相连接;三角形滑槽底端中部与第四滑轨相连接;重力测量夹表面中上部与第三滑槽进行滑动连接;第三滑槽后端中部与第四滑块相连接,并且第四滑块表面后端与第四滑轨相连接;第十传动轮后端中部与底座相连接;第十传动轮左侧与第七传动轮相连接;第十一传动轮后端中部与底座相连接;传送带后端左部和右部均与底座相连接;第十二传动轮左下侧与均匀混合机构相连接;第四滑轨底端中部与底座相连接。

  进一步的,控制入料机构包括第一入料板,第二十一锥齿轮,第二十二锥齿轮,第十平齿轮,第十一平齿轮,第二十三锥齿轮,第二十四锥齿轮,第二入料板,第二十五锥齿轮,第二十六锥齿轮,第十二平齿轮,第十三平齿轮,第二十七锥齿轮,第二十八锥齿轮,第三入料板,第二十九锥齿轮,第三十锥齿轮,第十四平齿轮,第十五平齿轮,第三十一锥齿轮,第三十二锥齿轮和第四入料板;第一入料板右端中部通过转轴与第二十一锥齿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二十一锥齿轮右端底部与第二十二锥齿轮进行啮合;第二十二锥齿轮底端中部与第十平齿轮进行转动连接;第十平齿轮右端与第十一平齿轮进行啮合;第十一平齿轮顶端中部与第二十三锥齿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二十三锥齿轮顶端右侧与第二十四锥齿轮进行啮合;第二十四锥齿轮右端中部通过转轴与第二入料板进行转动连接;第二入料板右端中部通过转轴与第二十五锥齿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二十五锥齿轮右端底部与第二十六锥齿轮进行啮合;第二十六锥齿轮底端中部与第十二平齿轮进行转动连接;第十二平齿轮右端与第十三平齿轮进行啮合;第十三平齿轮顶端中部与第二十七锥齿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二十七锥齿轮顶端右侧与第二十八锥齿轮进行啮合;第二十八锥齿轮右端中部通过转轴与第三入料板进行转动连接;第三入料板右端中部通过转轴与第二十九锥齿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二十九锥齿轮右端底部与第三十锥齿轮进行啮合;第三十锥齿轮底端中部与第十四平齿轮进行转动连接;第十四平齿轮右端与第十五平齿轮进行啮合;第十五平齿轮顶端中部与第三十一锥齿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三十一锥齿轮顶端右侧与第三十二锥齿轮进行啮合;第三十二锥齿轮右端中部通过转轴与第四入料板进行转动连接;第一入料板左端中部与第二十锥齿轮相连接。

  进一步的,换向板包括限流阀门,挡板,导流板和套头;限流阀门左下方设置有挡板;挡板右侧设置有导流板;导流板底端中部与套头相连接;限流阀门后端中部与第十六锥齿轮相连接;导流板后端中部与第十二锥齿轮相连接。

  进一步的,步进电机传动机构包括载物框和传送履带;载物框底端与传送履带相连接;传送履带内顶端和底端均与第九传动轮相连接;传送履带内顶端和底端均与圆辊相连接。

  进一步的,重力测量夹爪子内侧设置有两个个压力传感器,呈对称安装。

  进一步的,搅拌滚筒内壁设置有长条形窄版。

  进一步的,控制入料机构设置有六个按十比八比八比五比五比一的比例平齿轮,安装在控制入料机构内中左部、中左部、中部、中部、中右部和中右部。

  进一步的,均化库内下部呈锥形,底部设置有倒锥形混合斜面并且与搅拌桶相连接,搅拌桶外表面设置有一组第五平齿轮,呈对称安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为解决现有技术不注意入料比例,均化过程单一,均化完成后不进行均化程度检测,导致生产的水泥达不到一般标准,从而制成的物品强度不够,如若用于砌墙架桥等方面极具安全隐患的缺点,设计了均匀混合机构和均化程度检测机构,使用时物料从均匀混合机构口按照规定比例进料,然后通过涡旋气流进行混合再通过自身重力进行径向混合,接着通过倒圆锥状物体混合,然后在搅拌滚筒搅拌后进入载物框,载物框运送至均化程度检测机构后,通过均化程度检测机构重力测量夹对载物框的夹持,进行均化程度分析,均化程度符合标准则可以出料,反之则运回均匀混合机构重新混合,达到了控制入料比例,多库配合进行生料均化,检测均化程度,实时通过均化程度进行反复均化,提高均化率,从而提高生产水泥质量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均匀混合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均化程度检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控制入料机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换向板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鼓风机的俯视图;

  图7为本发明X的放大图;

  图8为本发明Y的放大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底座,2-支撑架,3-均匀混合机构,4-旋转支持环,5-均化程度检测机构,6-显示控制屏,301-伺服电机,302-第一传动轮,303-第一平齿轮,304-第二平齿轮,305-第一电动推杆,306-第三平齿轮,307-第二电动推杆,308-第二传动轮,309-第一锥齿轮,3010-第二锥齿轮,3011-第三锥齿轮,3012-第四锥齿轮,3013-第四平齿轮,3014-第五平齿轮,3015-第三传动轮,3016-第五锥齿轮,3017-第六锥齿轮,3018-第七锥齿轮,3019-第八锥齿轮,3020-第六平齿轮,3021-第七平齿轮,3022-第四传动轮,3023-第五传动轮,3024-第九锥齿轮,3025-第十锥齿轮,3026-第十一锥齿轮,3027-第十二锥齿轮,3028-换向板,3029-第八平齿轮,3030-第六传动轮,3031-第七传动轮,3032-第十三锥齿轮,3033-第十四锥齿轮,3034-第十五锥齿轮,3035-第十六锥齿轮,3036-第八传动轮,3037-第十七锥齿轮,3038-第十八锥齿轮,3039-第十九锥齿轮,3040-第二十锥齿轮,3041-控制入料机构,3042-鼓风机,3043-步进电机传动机构,3044-第九传动轮,3045-圆辊,501-第十传动轮,502-第十一传动轮,503-链轮,504-链条,505-第三滑块,506-第一滑槽,507-传送带,508-第十二传动轮,509-第二滑槽,5010-圆形滑块,5011-三角形滑槽,5012-重力测量夹,5013-第三滑槽,5014-第四滑块,5015-第四滑轨,304101-第一入料板,304102-第二十一锥齿轮,304103-第二十二锥齿轮,304104-第十平齿轮,304105-第十一平齿轮,304106-第二十三锥齿轮,304107-第二十四锥齿轮,304108-第二入料板,304109-第二十五锥齿轮,304110-第二十六锥齿轮,304111-第十二平齿轮,304112-第十三平齿轮,304113-第二十七锥齿轮,304114-第二十八锥齿轮,304115-第三入料板,304116-第二十九锥齿轮,304117-第三十锥齿轮,304118-第十四平齿轮,304119-第十五平齿轮,304120-第三十一锥齿轮,304121-第三十二锥齿轮,304122-第四入料板,302801-限流阀门,302802-挡板,302803-导流板,302804-套头,304301-载物框,304302-传送履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

  一种水泥生料均化装置,包括底座1,支撑架2,均匀混合机构3,旋转支持环4,均化程度检测机构5和显示控制屏6;底座1顶端左部与支撑架2相连接;底座1顶端中左部与均匀混合机构3相连接,并且均匀混合机构3顶端左部与支撑架2相连接;底座1顶端中左部与旋转支持环4相连接,并且旋转支持环4顶端中部与支撑架2相连接,而且旋转支持环4顶端内侧与均匀混合机构3相连接;底座1顶端中右部与均化程度检测机构5相连接,并且均化程度检测机构5底端左部与均匀混合机构3相连接;均化程度检测机构5底端右部设置有显示控制屏6。

  在使用水泥生料均化装置时首先在水平地对装置进行安装固定,然后外接电源,再通过显示控制屏6调配该装置,调试完成后向均匀混合机构3加入生料,均匀混合机构3对加入的生料按照规定比例入料,然后在均化库内上部进行初步混合和径向混合,接着再通过倒圆锥形混合后在搅拌桶内再次混合,混合完成后运送至均化程度检测机构5,由均化程度检测机构5进行均化程度的检测,如果均化程度符合标准则可以出料,如若均化程度不符合标准则将其重新放回均匀混合机构3进行再次均化,该装置实现了控制入料比例,利用多库配合对生料进行均匀混合,混合完毕后再对其进行均化程度分析,达到了产出生料均化程度高的效果。

  均匀混合机构3包括伺服电机301,第一传动轮302,第一平齿轮303,第二平齿轮304,第一电动推杆305,第三平齿轮306,第二电动推杆307,第二传动轮308,第一锥齿轮309,第二锥齿轮3010,第三锥齿轮3011,第四锥齿轮3012,第四平齿轮3013,第五平齿轮3014,第三传动轮3015,第五锥齿轮3016,第六锥齿轮3017,第七锥齿轮3018,第八锥齿轮3019,第六平齿轮3020,第七平齿轮3021,第四传动轮3022,第五传动轮3023,第九锥齿轮3024,第十锥齿轮3025,第十一锥齿轮3026,第十二锥齿轮3027,换向板3028,第八平齿轮3029,第六传动轮3030,第七传动轮3031,第十三锥齿轮3032,第十四锥齿轮3033,第十五锥齿轮3034,第十六锥齿轮3035,第八传动轮3036,第十七锥齿轮3037,第十八锥齿轮3038,第十九锥齿轮3039,第二十锥齿轮3040,控制入料机构3041,鼓风机3042,步进电机传动机构3043,第九传动轮3044和圆辊3045;伺服电机301前端中部与第一传动轮302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传动轮302前端中部与第一平齿轮303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传动轮302上侧通过皮带与第二传动轮308进行传动连接;第一平齿轮303左端中部与第二平齿轮304进行啮合;第一平齿轮303右端中部与第三平齿轮306进行啮合;第二平齿轮304前端中部与第一电动推杆305相连接;第二平齿轮304左端顶部与第七平齿轮3021进行啮合;第三平齿轮306前端中部与第二电动推杆307相连接;第三平齿轮306右端顶部与第八平齿轮3029进行啮合;第二传动轮308前端中部与第一锥齿轮309进行转动连接;第二传动轮308左上侧通过皮带与第三传动轮3015进行传动连接;第一锥齿轮309顶端中部与第二锥齿轮3010进行啮合;第二锥齿轮3010顶端中部通过转轴与第三锥齿轮3011进行转动连接;第三锥齿轮3011顶端右部与第四锥齿轮3012进行啮合;第四锥齿轮3012右端中部通过转轴与第四平齿轮3013进行转动连接;第四平齿轮3013顶端中部与第五平齿轮3014进行啮合;第三传动轮3015前端中部与第五锥齿轮3016进行转动连接;第三传动轮3015上侧通过皮带与第八传动轮3036进行传动连接;第五锥齿轮3016前端右上侧与第六锥齿轮3017进行啮合;第六锥齿轮3017右上方通过转轴与第七锥齿轮3018进行转动连接;第七锥齿轮3018右上侧与第八锥齿轮3019进行啮合;第八锥齿轮3019右下方通过转轴与第六平齿轮3020进行转动连接;第七平齿轮3021后端中部与第四传动轮3022进行转动连接;第四传动轮3022左上侧通过皮带与第五传动轮3023进行传动连接;第五传动轮3023前端中部与第九锥齿轮3024进行转动连接;第九锥齿轮3024前端顶部与第十锥齿轮3025进行啮合;第十锥齿轮3025顶端中部通过转轴与第十一锥齿轮3026进行转动连接;第十一锥齿轮3026顶端右部与第十二锥齿轮3027进行啮合;第十二锥齿轮3027右端中部通过转轴与换向板3028进行转动连接;换向板3028底端下方设置有步进电机传动机构3043;第八平齿轮3029后端中部与第六传动轮3030进行转动连接;第六传动轮3030右上侧通过皮带与第七传动轮3031进行传动连接;第七传动轮3031前端中部与第十三锥齿轮3032进行转动连接;第十三锥齿轮3032前端顶部与第十四锥齿轮3033进行啮合;第十四锥齿轮3033顶端中部通过转轴与第十五锥齿轮3034进行转动连接;第十五锥齿轮3034顶端右部与第十六锥齿轮3035进行啮合;第八传动轮3036前端中部与第十七锥齿轮3037进行转动连接;第十七锥齿轮3037前端顶部与第十八锥齿轮3038进行啮合;第十八锥齿轮3038顶端中部通过转轴与第十九锥齿轮3039进行转动连接;第十九锥齿轮3039顶端右部与第二十锥齿轮3040进行啮合;第二十锥齿轮3040右端中部通过转轴与控制入料机构3041进行转动连接;控制入料机构3041底端下方设置有鼓风机3042;步进电机传动机构3043后端中部与第九传动轮3044进行转动连接;第九传动轮3044右端中部与圆辊3045相连接;伺服电机301底端与底座1相连接;第一电动推杆305底端与底座1相连接;第二电动推杆307底端与底座1相连接;第二传动轮308右侧与均化程度检测机构5相连接;第三传动轮3015后端中部与底座1相连接;第四传动轮3022后端中部与底座1相连接;第五传动轮3023后端中部与底座1相连接;第六传动轮3030后端中部与支撑架2相连接;第七传动轮3031后端中部与底座1相连接;第八传动轮3036后端中部与支撑架2相连接;步进电机传动机构3043底端中部与底座1相连接;步进电机传动机构3043右上侧与均化程度检测机构5相连接。

  当需要开始进行生料均化时,显示控制屏6控制伺服电机301开始转动带动第一传动轮302转动,进而第一传动轮302带动第二传动轮308转动,第二传动轮308带动第三传动轮3015转动,从而第三传动轮3015带动第八传动轮3036转动和第十七锥齿轮3037转动,进而第十七锥齿轮3037带动第十八锥齿轮3038转动,第十八锥齿轮3038带动第十九锥齿轮3039转动,进而第十九锥齿轮3039带动第二十锥齿轮3040转动,从而第二十锥齿轮3040转动控制控制入料机构3041,使生料入料比例达到标准要求,然后通过鼓风机3042在均化库内产生涡旋的气流使生料在均化库内进行初步混合,落到漏斗状库壁后因自身重力进行径向混合,再通过倒圆锥状混合机构再次混合进入搅拌桶,同时第三传动轮3015带动第五锥齿轮3016转动,进而第五锥齿轮3016带动第六锥齿轮3017转动,第六锥齿轮3017带动第七锥齿轮3018转动,从而第七锥齿轮3018带动第八锥齿轮3019和第六平齿轮3020转动,同时第二传动轮308带动第一锥齿轮309转动,进而第一锥齿轮309带动第二锥齿轮3010转动,从而第二锥齿轮3010带动第三锥齿轮3011转动,第三锥齿轮3011带动第四锥齿轮3012和第四平齿轮3013转动,第四平齿轮3013带动第五平齿轮3014转动与第六平齿轮3020配合转动,使搅拌桶翻滚生料继续混合,混合完成后进入到载物框304301中,同时步进电机传动机构3043带动第九传动轮3044转动,进而第九传动轮3044带动圆辊3045转动,使载物框304301向右移动,然后对载物框304301中物料进行均化程度检测,如若均化程度不符合要求,第一电动推杆305向上推动致使第二平齿轮304与第一平齿轮303和第七平齿轮3021相互啮合,从而第一平齿轮303带动第二平齿轮304转动,进而第二平齿轮304带动第七平齿轮3021和第四传动轮3022转动,第四传动轮3022带动第五传动轮3023和第九锥齿轮3024转动,进而第九锥齿轮3024带动第十锥齿轮3025转动,从而第十锥齿轮3025通过转轴带动第十一锥齿轮3026转动,第十一锥齿轮3026带动第十二锥齿轮3027转动,第十二锥齿轮3027带动换向板3028转动,使换向板3028换向将不合格的物料重新运入均匀混合机构3再次混合,同时第二电动推杆307向上推动,使第三平齿轮306与第一平齿轮303和第八平齿轮3029相互啮合,进而第一平齿轮303带动第三平齿轮306转动,第三平齿轮306带动第八平齿轮3029和第六传动轮3030转动,从而第六传动轮3030带动第七传动轮3031和第十三锥齿轮3032转动,第十三锥齿轮3032带动第十四锥齿轮3033转动,第十四锥齿轮3033通过转轴带动第十五锥齿轮3034转动,从而第十五锥齿轮3034带动第十六锥齿轮3035转动,使阀门关闭物料不再进入载物框304301,该装置完成了控制入料比例,多库配合进行生料均化,实时对反馈得到的均化程度信息做出回库或继续生产的工作。

  均化程度检测机构5包括第十传动轮501,第十一传动轮502,链轮503,链条504,第三滑块505,第一滑槽506,传送带507,第十二传动轮508,第二滑槽509,圆形滑块5010,三角形滑槽5011,重力测量夹5012,第三滑槽5013,第四滑块5014和第四滑轨5015;第十传动轮501右侧通过皮带与第十一传动轮502进行传动连接;第十一传动轮502前端中部与链轮503进行转动连接;链轮503外表面右侧与链条504相连接;链条504前端左下侧与第三滑块505相连接;第三滑块505外表面中部与第一滑槽506进行滑动连接;第一滑槽506顶端左部与传送带507相连接;传送带507顶部左上侧设置有第十二传动轮508;第十二传动轮508前端中部与第二滑槽509进行转动连接;第十二传动轮508前端中部与三角形滑槽5011相连接,并且三角形滑槽5011前端中部与第二滑槽509相连接;第二滑槽509前端中部与圆形滑块5010进行滑动连接,并且圆形滑块5010后端与三角形滑槽5011相连接;圆形滑块5010底端中部与重力测量夹5012相连接;三角形滑槽5011底端中部与第四滑轨5015相连接;重力测量夹5012表面中上部与第三滑槽5013进行滑动连接;第三滑槽5013后端中部与第四滑块5014相连接,并且第四滑块5014表面后端与第四滑轨5015相连接;第十传动轮501后端中部与底座1相连接;第十传动轮501左侧与第七传动轮3031相连接;第十一传动轮502后端中部与底座1相连接;传送带507后端左部和右部均与底座1相连接;传送带507左侧与第二传动轮308相连接;第十二传动轮508左下侧与均匀混合机构3相连接;第四滑轨5015底端中部与底座1相连接。

  均匀混合机构3对物料进行充分均匀搅拌混合后,由载物框304301运载物料到达重力测量夹5012下方,步进电机传动机构3043带动第十二传动轮508逆时针转动,进而第十二传动轮508带动第二滑槽509转动,从而使圆形滑块5010在第二滑槽509和三角形滑槽5011内滑动,当圆形滑块5010在三角形滑槽5011从上向下滑动时,同时圆形滑块5010带动重力测量夹5012在第三滑槽5013内从上向下滑动,重力测量夹5012底端收缩将载物框304301夹持住,然后圆形滑块5010在三角形滑槽5011内向右移动,从而带动重力测量夹5012、第三滑槽5013和第四滑块5014在第四滑轨5015内水平向右移动,在水平向右移动时载物框304301在竖直方向没有加速度,因此可以通过压力传感器得到重力测量夹5012对载物框304301的支持力,从而计算得到载物框304301整体的质量,进而分析出该批次生料均化程度是否达标,当载物框304301运送到传送带507上后,圆形滑块5010在三角形滑槽5011向左上方移动,从而使重力测量夹5012向左上方移动,重力测量夹5012底端伸展松开载物框304301,当重力测量夹5012运动到三角形滑槽5011左下方时,再次对新的载物框304301进行夹取测量循环往复,载物框304301运送到传送带507后,第二传动轮308带动传送带507转动,运送载物框304301至第一滑槽506,如果检测结果为生料均化程度不合格,则第二电动推杆307向上推动,在关闭限流阀门302801的同时带动第十传动轮501转动,进而带动第十一传动轮502和链轮503转动,从而带动链条504转动,使第三滑块505在第一滑槽506内滑动将第一滑槽506抬起,则不合格的物料通过二级传送带507进行回炉处理,如果检测生料均化程度符合标准,则物料直接经过第一滑槽506通过一级传送带507完成出料,该机构完成了对均化结束后的物料进行均化程度检测并对检测后结果进行处理的工作。

  控制入料机构3041包括第一入料板304101,第二十一锥齿轮304102,第二十二锥齿轮304103,第十平齿轮304104,第十一平齿轮304105,第二十三锥齿轮304106,第二十四锥齿轮304107,第二入料板304108,第二十五锥齿轮304109,第二十六锥齿轮304110,第十二平齿轮304111,第十三平齿轮304112,第二十七锥齿轮304113,第二十八锥齿轮304114,第三入料板304115,第二十九锥齿轮304116,第三十锥齿轮304117,第十四平齿轮304118,第十五平齿轮304119,第三十一锥齿轮304120,第三十二锥齿轮304121和第四入料板304122;第一入料板304101右端中部通过转轴与第二十一锥齿轮304102进行转动连接;第二十一锥齿轮304102右端底部与第二十二锥齿轮304103进行啮合;第二十二锥齿轮304103底端中部与第十平齿轮304104进行转动连接;第十平齿轮304104右端与第十一平齿轮304105进行啮合;第十一平齿轮304105顶端中部与第二十三锥齿轮304106进行转动连接;第二十三锥齿轮304106顶端右侧与第二十四锥齿轮304107进行啮合;第二十四锥齿轮304107右端中部通过转轴与第二入料板304108进行转动连接;第二入料板304108右端中部通过转轴与第二十五锥齿轮304109进行转动连接;第二十五锥齿轮304109右端底部与第二十六锥齿轮304110进行啮合;第二十六锥齿轮304110底端中部与第十二平齿轮304111进行转动连接;第十二平齿轮304111右端与第十三平齿轮304112进行啮合;第十三平齿轮304112顶端中部与第二十七锥齿轮304113进行转动连接;第二十七锥齿轮304113顶端右侧与第二十八锥齿轮304114进行啮合;第二十八锥齿轮304114右端中部通过转轴与第三入料板304115进行转动连接;第三入料板304115右端中部通过转轴与第二十九锥齿轮304116进行转动连接;第二十九锥齿轮304116右端底部与第三十锥齿轮304117进行啮合;第三十锥齿轮304117底端中部与第十四平齿轮304118进行转动连接;第十四平齿轮304118右端与第十五平齿轮304119进行啮合;第十五平齿轮304119顶端中部与第三十一锥齿轮304120进行转动连接;第三十一锥齿轮304120顶端右侧与第三十二锥齿轮304121进行啮合;第三十二锥齿轮304121右端中部通过转轴与第四入料板304122进行转动连接;第一入料板304101左端中部与第二十锥齿轮3040相连接。

  当需要将物料倒入均匀混合机构3时,第二十锥齿轮3040带动第一入料板304101转动控制第一入料口入料速率,进而带动第二十一锥齿轮304102转动,第二十一锥齿轮304102带动第二十二锥齿轮304103和第十平齿轮304104转动,从而第十平齿轮304104带动第十一平齿轮304105和第二十三锥齿轮304106转动,第二十三锥齿轮304106带动第二十四锥齿轮304107转动,进而第二十四锥齿轮304107带动第二入料板304108转动控制第二入料口入料速率与第一入料口入料速率为十比八,第二入料板304108带动第二十五锥齿轮304109转动,进而第二十五锥齿轮304109带动第二十六锥齿轮304110和第十二平齿轮304111转动,第十二平齿轮304111带动第十三平齿轮304112和第二十七锥齿轮304113转动,进而第二十七锥齿轮304113带动第二十八锥齿轮304114转动,从而第二十八锥齿轮304114带动第三入料板304115转动控制第三入料口入料速率与第二入料口入料速率比例为八比五,第三入料板304115带动第二十九锥齿轮304116转动,进而第二十九锥齿轮304116带动第三十锥齿轮304117和第十四平齿轮304118转动,从而第十四平齿轮304118带动第十五平齿轮304119和第三十一锥齿轮304120转动,第三十一锥齿轮304120带动第三十二锥齿轮304121转动,从而第三十二锥齿轮304121带动第四入料板304122转动控制第四入料口入料速度与第三入料口入料速率比例为五比一,完成了控制四种物料入料比例为十比八比五比一进入均化库的工作。

  换向板3028包括限流阀门302801,挡板302802,导流板302803和套头302804;限流阀门302801左下方设置有挡板302802;挡板302802右侧设置有导流板302803;导流板302803底端中部与套头302804相连接;限流阀门302801后端中部与第十六锥齿轮3035相连接;导流板302803后端中部与第十二锥齿轮3027相连接。

  当物料均化程度检测不合格时,第十六锥齿轮3035带动限流阀门302801转动至关闭不再下料,当重新混合搅拌完成后再次旋转至打开开始下料,挡板302802避免在下料过程中物料露出,当物料均化程度检测合格时第十五锥齿轮3034带动导流板302803转动至出料口,反之导流板302803则转向次品口,重新运回均匀混合机构3进行再度混合,完成了对分析得到的均化程度做出实时反馈,均化程度达到标准则可以完成出料,反之则重新均化的工作。

  步进电机传动机构3043包括载物框304301和传送履带304302;载物框304301底端与传送履带304302相连接;传送履带304302内顶端和底端均与第九传动轮3044相连接;传送履带304302内顶端和底端均与圆辊3045相连接。

  当物料进入载物框304301后,步进电机传动机构3043带动第九传动轮3044转动,进而第九传动轮3044带动圆辊3045转动,使载物框304301在传送履带304302循环往复转动,完成了能够源源不断的提供载物框304301装载物料的工作。

  重力测量夹5012爪子内侧设置有两个个压力传感器,呈对称安装,可以实现对载物框304301进行质量检测。

  搅拌滚筒内壁设置有长条形窄版,可以实现在搅拌时使搅拌更加均匀。

  控制入料机构3041共设置有六个直径按十比八比八比五比五比一的比例平齿轮,分别安装在控制入料机构3041内底端中左部、中左部、中部、中部、中右部和中右部,可以实现按比例入料,提高均化程度。

  均化库内下部呈锥形,底部设置有倒锥形混合斜面并且与搅拌桶相连接,搅拌桶外表面设置有一组第五平齿轮3014,呈对称安装,锥形下料使物料通过自身重力进行径向混合,倒锥形混合斜面使物料混合的更加均匀,第四平齿轮3013和第六平齿轮3020带动第五平齿轮3014转动,进而带动搅拌桶对物料再次搅拌。

  利用本发明所述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一种水泥生料均化装置.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