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技术 > 肥料制造> 一种红壤旱地控氮培肥降酸增氧方法独创技术10890字

一种红壤旱地控氮培肥降酸增氧方法

2021-01-31 21:28:11

一种红壤旱地控氮培肥降酸增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红壤旱地改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红壤旱地控氮培肥降酸增氧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业内常用的现有技术是这样的:我国微生物肥料的研究应用和国际上一样,也是从豆科植物上应用根瘤菌接种剂开始的,根瘤菌剂成为应用最为广泛的微生物肥料产品。豆科根瘤菌固定的氮素大部分可为植物吸收利用。在保证作物产量稳步增长的同时,产品品质亦相应提高,环境效益更是不可估量。令人遗憾的是,由于根瘤菌菌剂质量与应用效果、生产成本等问题未能很好的解决,目前我国花生、大豆等作物的根瘤菌接种面积尚不足其播种面积的1.0%。后来发现自生固氮菌、磷细菌和硅酸盐细菌剂,在改善植物磷素营养条件和提高水分利用率方面,效果显著。农业生产中又相继应用联合固氮菌和复合菌剂作为拌种剂。经历了从根瘤菌剂—细菌肥料—微生物肥料的演变。微生物肥料是以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使作物得到特定肥料效应的一种制品,具有较高的绿色环保性。微生物肥料在现代生态农业中应用前景广阔,其非养分效应作为潜在生物农药和生物促生剂得到广泛研究,提高微生物肥料的比例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因此,微生物肥料具有十分良好的发展前景,是未来肥料的主要应用种类。据专家分析,到2015年,微生物肥料将占有10%左右的份额。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需求的变化和科技的进步,微生物肥料的市场需求量也会越来越大。一直以来,国内外改良酸性土壤的传统和有效的办法是施用石灰,石灰和石灰粉在酸性土壤的改良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施用石灰可以中和土壤的活性酸和潜性酸,生成氢氧化物沉淀,消除铝毒,迅速有效地降低酸性土壤的酸度,还能增加土壤交换性钙的含量。在江西红壤上的试验结果表明,每亩施用石灰石粉200kg,三年后表层土壤酸度显著降低。但是施用石灰需要消耗大量的矿产资源,而且由于石灰在土壤剖面中的移动性差,对治理底层土壤的酸化无能为力。除石灰外,白云石粉也被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白云石粉不仅可以中和土壤酸度、增加土壤的交换性钙,还可以增加土壤的交换性镁,显著提高作物产量。利用碱性的工业废弃物改良酸化土壤,在国外已有大量研究,而且已经得到推广和实际应用,常用的工业废弃物有磷石膏、粉煤灰及碱渣等,但国内研究和应用较少,如利用碱性造纸废浆制造酸性土壤改良剂。此外,近年来一些研究发现植物物料及畜禽粪便等有机废弃物对土壤酸度有一定的中和作用。国内改良酸性土壤的技术专利(中国专利数据库的检索共6件)主要涉及将无机非金属矿物如沸石、硅酸钙、蛇纹石、孔雀石等与矿质营养元素配合制成改良剂,最近公开的专利是江西省红壤研究所的利用过氧化钙和过氧化镁与一些营养元素配合达到改良酸性土壤。国际上改良酸性土壤的技术专利(美国专利数据库1976年以来共7件)主要包括珊瑚虫化石细分、合成聚丙烯乙酯、燃气脱硫产生的副产物、有机废弃物与石灰或白玉石的混合物等。总体上,针对酸性土壤改良,发展趋势是利用废弃的有机物和碱性无机物复合发展“营养性酸性土壤改良剂”,尤其是在酸化愈加严重的红壤区耕层及以下土壤中显得尤为重要。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

  对红壤旱地化肥投入量大且利用率低、养分贫瘠、酸化加剧,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及除草剂的普及使得中耕环节缺失或缺位,导致土壤季节性“水多气少”,严重制约了根系的生长及其对土壤养分的吸收,降低了红壤的生产率,影响了农民的生产收入。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难度和意义:

  我国南方红壤地区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下游,面积为218万km2,占全国土地面积的22.7%,丰富的水热资源使得该区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以占全国28%的耕地,养育全国43%人口,在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由于红壤的成土作用,形成“酸、瘠、粘、蚀”四大障碍因子,又是我国著名的低产土壤。一是90%以上的红壤旱地土壤pH低于4.6,常导致较低的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EC)和盐基饱和度(BS),加强对P的固定,有毒元素铝和锰容易释放和活化,降低土壤养分有效性,对农作物的生长和微生物的活动产生不利影响,限制了作物产量的提高;二是80%以上的红壤旱地土壤有机质低于1.2%,导致土壤养分供应强度和供应容量差;三是红壤旱地粘粒含量超过35%,形成“雨天一沱泥,晴天一块铜”,特别是中耕环节在现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缺失或缺位,加剧了土壤水、气不协调,严重制约了作物根系生长以及微生物活性。化肥工业为确保我国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化肥的大量和低效施用,不仅导致了资源的大量浪费、增加能源消耗,过量施肥使农业生产效益下降,也影响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导致撂荒和粗放管理,影响农产品的数量安全,而且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对农业生态安全已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减氮增效已成为农业生产的热点和难点。本发明的目的是缓解红壤旱地自身障碍因素限制农业生产发展、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氮肥利用率和作物产量,在提升区域综合生产能力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上均具有重大意义。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红壤旱地控氮培肥降酸增氧方法。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红壤旱地控氮培肥降酸增氧方法,包括:

  步骤一:将质量分数为20%~40%的尿素、10%~20%的枯草芽孢杆菌、 5%~15%的有机物料及40%~60%水加入到发酵容器中,搅拌均匀后进行发酵;

  步骤二:发酵15~25天,发现容器内有大量气体产生,检测物料中铵态氮重量百分浓度小于2%后,即认为发酵已经完成;

  步骤三:向发酵完成的物料中加入磷酸二氢钾和碱性降酸调湿复合改良剂混合均匀后,撒施于红壤旱地;

  步骤四:再将红旱地用稻草覆盖。

  进一步,所述有机物料为鱼粉10wt%、黄豆粉25wt%、玉米粉30wt%、泥炭35wt%。

  进一步,所述碱性降酸调湿复合改良剂为过氧化钙和过氧化镁中的一种。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优点及积极效果为:本发明有效缓解了红壤旱地因自身障碍因素限制农业生产发展,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提高了氮肥利用率和作物产量,缓解了红壤的酸化程度,促进了植物根系的生长及其对土壤养分的吸收,提高了红壤的生产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红壤旱地控氮培肥降酸增氧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应用原理做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红壤旱地控氮培肥降酸增氧方法为:

  S101:将质量分数为20%~40%的尿素、10%~20%的枯草芽孢杆菌、5%~15%的有机物料及40%~60%水加入到发酵容器中,搅拌均匀后进行发酵;

  S102:发酵15~25天,发现容器内有大量气体产生,检测物料中铵态氮重量百分浓度小于2%后,即认为发酵已经完成;

  S103:向发酵完成的物料中加入磷酸二氢钾和碱性降酸调湿复合改良剂混合均匀后,撒施于红壤旱地;

  S104:再将红壤旱地用稻草覆盖。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有机物料为鱼粉10wt%、黄豆粉25wt%、玉米粉 30wt%、泥炭35w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碱性降酸调湿复合改良剂为过氧化钙和过氧化镁中的一种。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红壤旱地控氮培肥降酸增氧方法为:

  步骤一:将质量分数为20%的尿素、10%的枯草芽孢杆菌、5%的有机物料及40%水加入到发酵容器中,搅拌均匀后进行发酵;

  步骤二:发酵15~25天,发现容器内有大量气体产生,检测物料中铵态氮重量百分浓度小于2%后,即认为发酵已经完成;

  步骤三:向发酵完成的物料中加入磷酸二氢钾和碱性降酸调湿复合改良剂混合均匀后,撒施于红壤旱地;

  步骤四:再将红壤旱地用稻草覆盖。

  实施例2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红壤旱地控氮培肥降酸增氧方法为:

  步骤一:将质量分数为30%的尿素、15%的枯草芽孢杆菌、10%的有机物料及50%水加入到发酵容器中,搅拌均匀后进行发酵;

  步骤二:发酵15~25天,发现容器内有大量气体产生,检测物料中铵态氮重量百分浓度小于2%后,即认为发酵已经完成;

  步骤三:向发酵完成的物料中加入磷酸二氢钾和碱性降酸调湿复合改良剂混合均匀后,撒施于红壤旱地;

  步骤四:再将红壤旱地用稻草覆盖。

  实施例3

  步骤一:将质量分数为40%的尿素、20%的枯草芽孢杆菌、15%的有机物料及60%水加入到发酵容器中,搅拌均匀后进行发酵;

  步骤二:发酵15~25天,发现容器内有大量气体产生,检测物料中铵态氮重量百分浓度小于2%后,即认为发酵已经完成;

  步骤三:向发酵完成的物料中加入磷酸二氢钾和碱性降酸调湿复合改良剂混合均匀后,撒施于红壤旱地;

  步骤四:再将红壤旱地用稻草覆盖。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一种红壤旱地控氮培肥降酸增氧方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