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技术 > 动物脂肪> 立式茶油榨油机独创技术17977字

立式茶油榨油机

2021-03-03 19:13:23

立式茶油榨油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茶油制备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立式茶油榨油机。

  背景技术

  立式榨油机常被用于仿古法生产茶油中,其结构如附图1所示,通过液压顶升机构300顶起底部的压板110挤压压圈120内的茶油籽原料进行出油,虽然该操作方法相对于新型压榨工艺,生产效率要低一些,但是其获取的茶油口感更好,更受消费者的喜爱,因此一直被沿用。

  然而,这种立式榨油机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存在一些缺陷:由于接油槽200位于压榨机构100的下侧,而压榨机构100底部的压板110与接油槽200的间距会随着压榨的进行而增大,且压榨后的油液是从压板110的边缘淋下,当出油量较大、压板110与接油槽200间距较大时,油滴就会从接油槽200内溅出。另外,接油槽200的中部开设供顶升杆进行顶升的空缺部,溅出的茶油就会落入该空缺部内,难以清理,同时,在顶升杆往复运动的过程中,会将这些溅在空缺部内的、被污染的油带回接油槽200内,从而导致接油槽内200的油被污染,影响出油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立式茶油榨油机,其能够防止接油槽内的油液外溅。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一种立式茶油榨油机,包括机架,机架的上部设置有压榨机构,压榨机构的下侧设置有接油槽和顶升压榨机构进行榨油的顶升机构,接油槽内设置有防止油液外溅的防溅油机构,防溅油机构沿压榨机构上油液的下落区域布置。

  优选地,防溅油机构包括沿油液的下落区域布置的用于接油的槽形部,槽形部上设置有防止溅油的防溅油组件,槽形部的槽壁和/或槽腔上设置有用于与槽形部外侧的接油槽槽腔相连通的连通部。

  优选地,防溅油组件与槽形部的槽底间隔布置,连通部设置在槽形部的槽壁上。

  优选地,槽形部的槽口设置成收口状。

  优选地,防溅油组件包括网料层,网料层由丝网、丝线、丝瓤中的一者或几者构成。

  优选地,防溅油组件还包括针钉层,针钉层由立式阵列状布置的针钉组成,针钉的针尖位于上端,针钉的上部钉身穿过网料层延伸至网料层的上方。

  优选地,网料层由丝瓜瓤材料构成。

  优选地,槽形部呈圆形,由各首尾相连接的槽形单元组成,槽形单元包括相对布置的内环槽壁和外环槽壁,内环槽壁、外环槽壁的内侧壁面上分别设置用于安装防溅油组件的装配件。

  优选地,装配件由各个安装脚构成,安装脚沿着内环槽壁和外环槽壁间隔设置,安装脚包括与槽形部的槽壁相固连的连接组成部以及用于支撑防溅油组件的支撑组成部,连接组成部和支撑组成部的交接处形成对防溅油组件沿槽形件槽宽方向移动进行限位的限位台阶。

  优选地,外环槽壁包括上外环槽壁和下外环槽壁,上外环槽壁和下外环槽壁可拆卸式装配连接,下外环槽壁的底部设置有水平布置的外槽底板,外槽底板贴合接油槽的槽底布置,内环槽壁的内壁面上有水平布置的内槽底板,内槽底板叠码在外槽底板上,下外环槽壁上设置装配件,外环槽壁上与内槽底板高度相匹配的位置处设置连通部,连通部为间隔设置的各出油孔构成,内槽底板和外槽底板的板宽与槽形部槽底处的槽腔宽度保持一致,防溅油组件还包括用于安装针钉的支撑板,支撑板上均匀开设漏油孔。

  优选地,下外环槽壁的外槽壁上间隔设置立状布置的插接管,上外环槽壁上间隔设置立状布置的插杆,上外环槽壁和下外环槽壁通过插接管、插杆构成可拆卸式装配连接,相邻两槽形单元单元之间设置有将两者连接为一体的扣接件。

  本发明取得的技术效果为:

  本发明提供的立式茶油榨油机,其通过在压榨机构下侧的接油槽内设置防溅油机构,并且防溅油机构沿压榨机构上油液的下落区域布置,从而能够有效解决压榨机构上油液在下落至接油槽时,所产生的油液外溅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立式茶油榨油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立式茶油榨油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防溅油机构在接油槽中的装配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个槽形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槽形单元的拆解示意图,图中未装配下网板、网料层和上网板;

  图7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槽形单元中外环槽壁与内环槽壁的爆炸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槽形部、针钉层和安装脚的装配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装配有安装脚的针钉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下网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网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安装脚的结构示意图。

  各附图标号对应关系如下:

  100-压榨机构,110-压板,120-压圈,200-接油槽,300-顶升机构,400-防溅油机构,410-槽形部,411-内环槽壁,412-外环槽壁,412a-上外环槽壁,412a1-插杆,412b-下外环槽壁,412b1-插接管,412b2-连通部,413-内槽底板,413a-加强部,414-外槽底板,414a-加强部,415-安装脚,415a-连接组成部,415a1-水平板部,415a2-竖直板部,415b-支撑组成部,415c-限位台阶,420-防溅油组件,421-网料层,422-针钉层,422a-针钉,422b-支撑板,422b1-漏油孔,423-上网板,423a-钉孔,424-下网板,424a-钉孔,424b-过渡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说明。应当理解,以下文字仅仅用以描述本发明的一种或几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并不对本发明具体请求的保护范围进行严格限定。

  参阅图2至图12,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立式茶油榨油机,其旨在解决现有的立式茶油榨油机在使用过程中,当出油量较大、压板100与接油槽200间距较大时,油滴就会从接油槽200内溅出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技术方案为:立式茶油榨油机包括机架,机架的上部设置有压榨机构100,压榨机构100的下侧设置有接油槽200和顶升压榨机构100进行榨油的顶升机构300,接油槽200内设置有防止油液外溅的防溅油机构400,防溅油机构400沿压榨机构100上油液的下落区域布置。

  其中,压榨机构100包括压板100和沿竖直方向叠放在压板100上的压圈120,通过顶升机构300顶起底部的压板100挤压压圈120内的茶油籽原料进行榨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立式茶油榨油机,其通过在压榨机构100下侧的接油槽200内设置防溅油机构400,并且防溅油机构400沿压榨机构100上油液的下落区域布置,从而能够有效解决压榨机构100上油液在下落至接油槽200时,所产生的油液外溅的问题;而且,本申请实施例在应用时,不需要改变现有的茶油榨油机的结构,只需要在接油槽200内加装防溅油机构400即可,因此有利于节约成本。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防溅油机构400包括沿油液的下落区域布置的用于接油的槽形部410,槽形部410上设置有防止溅油的防溅油组件420,槽形部410的槽壁和/或槽腔上设置有用于与槽形部410外侧的接油槽200槽腔相连通的连通部412b2。本方案的实施原理为:在防溅油机构400中,通过设置槽形部410并将槽形部410沿油液的下落区域布置,能够对下落的油液准确接收,防止油液直接落入接油槽200内引起油液外溅;通过在槽形部410上设置防溅油组件420,能够防止油液在落至槽形部410内后向外飞溅;通过在槽形部410的槽壁和/或槽腔上设置有用于与槽形部410外侧的接油槽200槽腔相连通的连通部412b2,以实现将槽形部410内接收的油液向接油槽200内导流的目的,从而便于油液的最终收集。

  参阅图4,防溅油组件420与槽形部410的槽底间隔布置,这样能够为槽形部410的槽深预留足够的空间,以便在出油量较大时,槽形部410能够暂存较多的油液,以防因槽形部410的槽深较浅使得槽形部410内的油液液面接近防溅油组件420,最终使得防溅油效果下降。另外,在防溅油组件420与槽形部410的槽底间隔布置的基础上,将连通部412b2设置在槽形部410的槽壁上,而不是设置在防溅油组件420上,这样一方面能够保证槽形部410内暂存的油液能够及时从槽壁上的连通部412b2排至外部的接油槽200中,以便收集,另一方面还有利于防溅油组件420最大化发挥防溅油的效果。

  优选地,如图3至图8所示,槽形部410的槽口设置成收口状。通过将槽形部410的槽口设置为收口状,这样使得油液在落至槽形部410内以后,不易从槽口处向外飞溅,并有利于防止外界异物落入槽形部410内造成油液的污染。

  具体的,参阅图4,防溅油组件420包括网料层421,网料层421由丝网、丝线、丝瓜瓤中的一者或几者构成。通过设置网料层421,不仅能够对油液下落的势能进行缓冲,并且当油液落入网料层421后,随着网料层421与油液的接触面积增大了,就会逐渐减小向外飞溅的势能,由此降低油液飞溅的几率,达到防止油液飞溅的目的。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防溅油组件420还包括针钉422a层422,针钉422a层422由立式阵列状布置的针钉422a组成,针钉422a的针尖位于上端,针钉422a的上部钉身穿过网料层421延伸至网料层421的上方。本方案的实施原理在于:在设置网料层421的基础上,如果没有针钉422a层422,油液在落至网料层421时,难免还会有油液飞溅,而油液飞溅的方向可能是竖直方向的,更多可能是呈辐射状外溅,如果油液是沿竖直方向飞溅,最终还能落至槽形部410内,但是对于呈辐射状外溅的,有可能飞溅到槽形部410的槽口外而无法最终落回槽形部410内,对于这种情况,本方案采取的措施是增设针钉422a层422,通过阵列状布置的针钉422a对飞溅的油液形成阻碍,使得飞溅的油液溅在针钉422a的外表面,并最终会沿针钉422a的钉身向下流,从而进一步降低油液外溅的概率,提高防止油液外溅的效果。

  在前述方案中,通过设置网料层421能够降低油液外溅可能性,但是网料层421所采用的材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油液的品质,因此,更为优选地,网料层421由丝瓜瓤材料构成。本优选方案的实施原理在于:丝瓜瓤首先是一种天然植物性材料,因此不会对油液的品质产生不好的影响;其次,丝瓜瓤还具有中药药用价值,丝瓜瓤与油液接触后,还会提高油液的保健作用,进而提高油液的最终品质。

  在采用丝瓜瓤制作网料层421时,先将丝瓜瓤切碎,然后将切碎的丝瓜瓤压制成所述网料层421并铺设在针钉422a之间的空缺区域中。丝瓜瓤制作的网料层421为一次性用料,当年榨油完毕后即可弃用,来年再次榨油前换上新的即可。当然在每年的使用过程中,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时更换网料层421。

  参阅图4、图9至图11,安装网料层421时需要用到上网板423和下网板424,具体操作为:在下网板424上铺设一层由丝瓜丝瓤构成的网料层421,然后盖上上网板423夹紧,上、下网板424的形状尺寸均匀与支撑板422b保持一致,上、下网板424上均匀开设有用于针钉422a穿过的钉孔(423a,424a),下网板424上与漏油孔422b1对应布置的地方还设置有过渡通孔424b,将针钉422a与下网板424上的钉孔(423a,424a)对应布置,推动支撑板422b将针钉422a穿过上网板423,使得下网板424和支撑板422b相贴合,然后卸除上网板423完成防溅油组件420的装配操作。其中,上网板423作为装配辅助用具,而下网板424作为网料层421的载具使用,便于网料层421的拆装以及保持网料层421的形态。

  根据现有榨油机的结构可知,其接油槽200是沿着压板100的轮廓布置,为了便于槽形部410的拆装,以便能够在不使用防溅油机构400时能够拆下清洁,或者在需要时更换零部件,本申请实施例优选的方案是:如图如图3至图5所示,槽形部410呈圆形,由各首尾相连接的槽形单元组成,槽形单元包括相对布置的内环槽壁411和外环槽壁412,内环槽壁411、外环槽壁412的内侧壁面上分别设置用于安装防溅油组件420的装配件。在安装时,为了方便操作,可以先安装内环槽壁411,然后将防溅油组件420通过装配件安装在内环槽壁411上,再将防溅油组件420通过装配件安装在外环槽壁412上,而在拆卸时按照逆序操作即可,这样能够在拆装各零部件时都有较多的操作空间,进而提高拆装效率。

  具体的,如图7、图8和图12所示,装配件由各个安装脚415构成,安装脚415沿着内环槽壁411和外环槽壁412间隔设置,安装脚415包括与槽形部410的槽壁相固连的连接组成部415a以及用于支撑防溅油组件420的支撑组成部415b,连接组成部415a和支撑组成部415b的交接处形成对防溅油组件420沿槽形件槽宽方向移动进行限位的限位台阶415c。连接组成部415a呈L型,包括水平布置的水平板部415a1和竖直布置的竖直板部415a2,竖直板部415a2与槽形部410的槽壁贴靠固定连接。

  为了进一步提高拆装效率,本申请实施例优选的方案为:如图4至图8所示,外环槽壁412包括上外环槽壁412a和下外环槽壁412b,上外环槽壁412a和下外环槽壁412b可拆卸式装配连接,下外环槽壁412b的底部设置有水平布置的外槽底板414,外槽底板414贴合接油槽200的槽底布置,内环槽壁411的内壁面上有水平布置的内槽底板413,内槽底板413叠码在外槽底板414上,下外环槽壁412b上设置装配件,外环槽壁412上与内槽底板413高度相匹配的位置处设置连通部412b2,连通部412b2为间隔设置的各出油孔构成,内槽底板413和外槽底板414的板宽与槽形部410槽底处的槽腔宽度保持一致,防溅油组件420还包括用于安装针钉422a的支撑板422b,支撑板422b上均匀开设漏油孔422b1。本方案的实施原理为:由于槽形部410的槽口是收口状的,在将防溅油组件420通过安装脚415与外环槽壁412装配连接时,尤其是安装脚415两端的装配操作,由于空间受限,操作十分不便,因此,本方案通过将外环槽壁412分为上环槽壁和下外环槽壁412b两部分,并且两者是可拆卸连接形式,而装配件是在下外环槽壁412b上装配,因此,可以先将下外环槽壁412b与防溅油组件420通过装配件安装完毕之后,再安装上外环槽壁412a,从而提高装配效率;通过分别在下外环槽壁412b的底部、内环槽壁411上设置外槽底板414、内槽壁板,能够对下外环槽壁412b、内环槽壁411起到支撑的作用;通过在下外环槽壁412b上设置出油孔,并且出油孔的位置与内槽底板413高度相匹配,能够有利于槽形部410槽底的油液完全排出至外环槽壁412外的接油槽200中;通过在支撑板422b上开设漏油孔422b1,能够提高支撑板422b上油液落入槽形部410的槽底的效率。

  参阅图7,内槽底板413、外槽底板414上分别设置有凸出于上表面的加强部(413a,414a),内槽底板413、外槽底板414上的加强部(413a,414a)叠合布置,加强部(413a,414a)能够起到对内槽底板413、外槽底板414进行定位的作用,便于提高装配效率。

  优选地,如图6所示,并参阅图2至图5、图7和图8,下外环槽壁412b的外槽壁上间隔设置立状布置的插接管412b1,上外环槽壁412a上间隔设置立状布置的插杆412a1,上外环槽壁412a和下外环槽壁412b通过插接管412b1、插杆412a1构成可拆卸式装配连接,通过采用这种连接形式实现上外环槽壁412a和下外环槽壁412b的可拆卸装配,能够大大提高装配效率。相邻两槽形单元之间设置有将两者连接为一体的扣接件,由于各槽形单元之间也是可拆卸连接的,通过采用扣接件将相邻两槽形单元连接为一体,不仅拆装都很方便,而且在装配完毕后还有利于相邻两槽形单元之间连接结构的稳固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中未具体描述和解释说明的结构、装置以及操作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和限定,均按照本领域的常规手段进行实施。

《立式茶油榨油机.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