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纺织技术 > 织造> 一种织机的共轭凸轮开口装置及其纺织方法独创技术18168字

一种织机的共轭凸轮开口装置及其纺织方法

2021-03-16 09:19:59

一种织机的共轭凸轮开口装置及其纺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织机的共轭凸轮开口装置及其纺织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条件下,纺织的开口都是把经纱分成上下两层,形成梭口后,再将纬纱引过梭口与经纱交织,再将纬纱经钢筘打进织口完成织造,形成一层布。其原理为:现有织机包含六个1/1+1/1共轭凸轮,1/1+1/1共轭凸轮特点是呈椭圆形,各有两个高点,两个低点。织造时第三凸轮和第五凸轮转动由低点到达高点控制第三综框和第五综框向上运动,第四凸轮和第六凸轮转动由高点到达低点控制第四综框和第六综框向下运动,从而形成一个织口,引纬机构引入纬纱完成一次织造。而后第四凸轮和第六凸轮继续转动到达高点控制第四综框和第六综框向上运动,第三凸轮和第五凸轮继续转动到达低点控制第三综框和第五综框向下运动,从而形成一个织口,引纬机构引入纬纱完成一次织造。如此循环,实现织造。此织造方法只能实现单层布的纺织,如若织造双层布,则需要两台设备同时进行,也需另一台设备将两层布连接,生产效率低下、耗费时间、人力和物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能够纺织双层布的织机的共轭凸轮开口装置及其纺织方法。

  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织机的共轭凸轮,设有主凸轮和副凸轮,主凸轮和副凸轮为一体式结构,共同控制一个综框,共轭凸轮根据主凸轮和副凸轮在织机内安装面的不同分为3/1共轭凸轮和1/3共轭凸轮,3/1共轭凸轮带动综框转动时有三个高点和一个低点,每相邻两个点之间转动的角度为90°,1/3共轭凸轮带动综框转动时有三个低点和一个高点,每相邻两个点之间转动的角度为90°。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共轭凸轮开口装置,其设有共轭凸轮,上升共轭凸轮连接摆臂部件,摆臂部件设有第一摆臂、第二摆臂、夹持块、连接块和连接杆,第一摆臂上设有两个转子,分别为第一转子和第二转子,第一转子和第二转子均与共轭凸轮接触,第一摆臂上端设有夹持块,夹持块依次通过连接块和连接杆连接第二摆臂,第二摆臂的下端依次连接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第二连杆轴连接两个对称的升降部件,分别第一升降部件和第二升降部件,第一升降部件和第二升降部件均设有摆动角臂、第三连杆和升降杆,第二连杆轴连接摆动角臂,摆动角臂通过销轴与第三连杆铰链连接,第三连杆设于升降杆内部,且与升降杆铰链连接。

  优选地,每个升降杆上端设有钩头,连接固定装于综框内的方形块,综框固定在导架上。

  优选地,所述的共轭凸轮为6个,分别为第一共轭凸轮、第二共轭凸轮、第三共轭凸轮、第四共轭凸轮、第五共轭凸轮和第六共轭凸轮,所述第一共轭凸轮和所述第二共轭凸轮为1+1/1+1共轭凸轮,所述第三共轭凸轮和所述第四共轭凸轮为1/3共轭凸轮,所述第五共轭凸轮和所述第六共轭凸轮为3/1共轭凸轮。

  优选地,6个所述共轭凸轮控制综框组织,综框组织设有边组织和地组织,边组织对应的综框为第一综框和第二综框,地组织对应的综框为第三综框、第四综框、第五综框和第六综框。

  同时,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织机共轭凸轮开口装置的纺织方法,第一共轭凸轮带动第一综框和第二共轭凸轮带动第二综框上下运动,形成边组织织口,第五共轭凸轮和第六共轭凸轮分别带动第五综框和第六综框上下运动,形成上层地组织织口,第三共轭凸轮和第四共轭凸轮分别带动第三综框和第四综框上下运动,形成下层地组织织口,第二综框、第五综框和第六综框穿第一经纱,引第一纬纱,第一综框、第三综框和第四综框穿第二经纱,引第二纬纱,引纬方式为第一纬纱和第二纬纱交替进行。

  优选地,具体步骤如下:

  (1)将第三综框的一根棕丝手动接到第一综框上,然后共轭凸轮带动对应综框上下运动,共轭凸轮转动四次织四纬;

  (2)a纬:第二共轭凸轮和第六共轭凸轮转动到高点控制第二综框和第六综框在上,而第一共轭凸轮、第三共轭凸轮、第四共轭凸轮和第五共轭凸轮转到低点分别控制第一综框、第三综框、第四综框和第五综框在下,第五综框的第一经纱与第六综框的第一经纱形成地组织织口,第一综框的第二经纱和第二综框的第一经纱形成边组织织口,引第一纬纱依次穿过边组织织口和地组织织口;

  (3)b纬:第一共轭凸轮、第四共轭凸轮、第五共轭凸轮和第六共轭凸轮转到高点控制第一综框、第四综框、第五综框和第六综框在上,而第二共轭凸轮和第三共轭凸轮转到低点控制第二综框和第三综框向下,故第三综框的第二经纱和第四综框第二经纱形成地组织织口,第一综框的第二经纱和第二综框的第一经纱形成边组织织口,引第二纬纱依次穿过边组织织口和地组织织口;

  (4)c纬:第二共轭凸轮和第五共轭凸轮转到高点控制第五综框在上,而第一共轭凸轮、第三共轭凸轮、第四共轭凸轮和第六共轭凸轮转到低点控制是第一综框、第三综框、第四综框和第六综框在下,第五综框的第一经纱与第六综框的第一经纱形成地组织织口,第一综框的第二经纱和第二综框的第一经纱形成边组织织口,引第一纬纱依次穿过边组织织口和地组织织口;

  (5)d纬:第一共轭凸轮、第三共轭凸轮、第五共轭凸轮和第六共轭凸轮转到高点控制第一综框、第三综框、第五综框和第六综框在上,而第二共轭凸轮和第四共轭凸轮转到低点控制第二综框和第四综框在下,第三综框的第二经纱和第四综框第二经纱形成地组织织口,第一综框的第二经纱和第二综框的第一经纱形成边组织织口,引第二引纬依次穿过边组织织口和地组织织口;

  (6)以上述四纬为一周期,反复循环即可织造双层布。

  优选地,织机设有投梭侧和接梭侧,投梭侧为靠近投梭箱的一侧,接梭侧为靠近接梭箱的一侧,每个综框上的穿综顺序均为从投梭侧穿向接梭侧。

  优选地,第一综框和第二综框上的经纱数设有14根,平均分布于投梭侧和接梭侧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共轭凸轮,为3/1共轭凸轮和1/3共轭凸轮3/1共轭凸轮有三个高点和一个低点,1/3共轭凸轮有三个低点和一个高点。

  (2)本发明同时还提供了一种纺织方法,主要利用了6个共轭凸轮,其中2个为3/1共轭凸轮,2个1/3为共轭凸轮,每个共轭凸轮对应一个综框,第二共轭凸轮带动第二综框、第五共轭凸轮和第六共轭凸轮分别第五综框和第六综框穿第一经纱,引第一纬纱,第一共轭凸轮带动第一综框、第四共轭凸轮和第三共轭凸轮分别带动第四综框和第三综框穿第二经纱,引第二纬纱,引纬方式为所述第一纬纱和所述第二纬纱交替进行,并将第三综框的一根棕丝手动接到第一综框上,实现双层布每间隔一定距离就会交织在一起,实现一台装置上不同颜色、不同密度、不同克重的双层布的织造,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省了人力、物力,满足不同行业对于织造底布和地布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3/1共轭凸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1/3共轭凸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共轭凸轮开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纺织运行组织图。

  附图标记:

  1.主凸轮;2.副凸轮;101.第一高点;102.第二高点;103.第三高点;104.第四低点;201.第一低点;202.第二低点;203.第三低点;204.第四高点;

  3.共轭凸轮;4.摆臂部件;41.第一摆臂;42.第二摆臂;43.夹持块;44.连接块;45.连接杆;46.第一转子;47.第二转子;5.第一连杆;6.第二连杆;7.第一升降部件;8.第二升降部件;9.摆动角臂;10.第三连杆;11.升降杆;12.钩头;13.方形块;14.综框;15.导架;

  Ⅰ.a纬;Ⅱ.b纬;Ⅲ.c纬;Ⅳ.d纬;

  A.第一综框;B.第二综框;C.第三综框;D.第四综框;E.第五综框;F.第六综框。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下述实施例,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实施例所描述的内容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当也不会限制权利要求书中所描述的本发明。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纺织机的共轭凸轮,如图1所示,共轭凸轮由主凸轮1和副凸轮2组成,主凸轮1和副凸轮2为一体式结构,共同控制一个综框。对于3/1共轭凸轮,如图1所示,转动一个循环过程为:当转动角度为0°时,共轭凸轮带动综框在第一高点101;当转动角度为90°时,共轭凸轮带动综框在第二高点102;当转动角度到180°时,共轭凸轮带动综框在第三高点103;当转动角度为270°时,共轭凸轮带动综框在第四低点104,当转动到360°时,共轭凸轮带动综框又回到第一高点101,如此循环反复。

  如图2所示,对于1/3共轭凸轮,当转动角度为0°时,共轭凸轮带动综框在第一低点201;当转动角度为90°时,共轭凸轮带动综框在第二低点202;当转动角度为180°时,共轭凸轮带动综框在第三低点203;当转动角度为270°时,共轭凸轮带动综框在第四高点204,当转动角度到360°时,共轭凸轮带动综框又回到第一低点201,如此循环反复。

  进一步地,共轭凸轮为6个,分别为第一共轭凸轮、第二共轭凸轮、第三共轭凸轮、第四共轭凸轮、第五共轭凸轮和第六共轭凸轮,第一共轭凸轮和第二共轭凸轮为1+1/1+1共轭凸轮,第三共轭凸轮和第四共轭凸轮为1/3共轭凸轮,第五共轭凸轮和第六共轭凸轮为3/1共轭凸轮。

  进一步地,每个共轭凸轮对应控制一个综框,6个共轭凸轮控制综框组织,综框组织设有边组织和地组织,边组织对应的综框为第一综框和第二综框,地组织对应的综框为第三综框、第四综框、第五综框和第六综框。

  利用上述的6个共轭凸轮,本织机的具体纺织方法为:第一共轭凸轮带动第一综框和第二共轭凸轮带动第二综框上下运动,形成边组织织口,第五共轭凸轮和第六共轭凸轮分别带动第五综框和第六综框上下运动,形成上层地组织织口,第三共轭凸轮和第四共轭凸轮分别带动第三综框和第四综框上下运动,形成下层地组织织口,第二综框、第五综框和第六综框穿第一经纱,引第一纬纱,第一综框、第三综框和第四综框穿第二经纱,引第二纬纱,引纬方式为第一纬纱和第二纬纱交替进行。

  进一步地,每个综框均设有投梭侧和接梭侧,每个综框从所述投梭侧向所述接梭侧穿经纱。第一综框和第二综框上的经纱数设有14根,平均分布于投梭侧和接梭侧上。地组织的经纱数按经纱的总根数减去28根计算,并在第三综框、第四综框、第五综框和第六综框上均匀分布。

  进一步地,织机设有投梭侧和接梭侧,投梭侧为靠近投梭箱的一侧,接梭侧为靠近接梭箱的一侧,每个综框的经纱穿综顺序为从投梭侧穿向接梭侧。

  具体的顺序为:开始由第二综框的投梭侧向第一综框投梭侧循环穿经纱,然后依次按第六综框、第五综框、第四综框和第三综框的顺序循环穿经纱,最后以第二综框的接梭侧向第一综框的接梭侧循环穿经纱结束。

  进一步地,第一综框上第二经纱和所述第二综框上的第一经纱根数均设有14根,平均分布于投梭侧和接梭侧上。

  织造双层布的运行组织图如图4所示,纵向Ⅰ、Ⅱ、Ⅲ、Ⅳ依次对应a纬、b纬、c纬、d纬,横向A.、B.、C、D.、E.、F依次对应第一综框、第二综框、第三综框、第四综框、第五综框和第六综框,阴影部分为共轭凸轮转到高点,对应在上的综框。

  以黑白两色为例,故第一经纱为白色经纱,第一纬纱为白色纬纱,白色经纱和白色纬纱织成上层白布;第二经纱为黑色经纱,第二纬纱为黑色纬纱,黑色经纱和黑色纬纱织成下层黑布。

  进一步地,第二综框、第五综框和第六综框上穿白色经纱,引白色纬纱,第一综框、第三综框和第四综框片综框上穿黑色经纱,引黑色纬纱,具体的纺织过程如下:

  (1)将第三综框的一根棕丝手动接到第一综框上,可以根据需要设定每隔40cm挪动一根棕丝,实现双层布每间隔40cm交织在一起,然后共轭凸轮带动对应综框上下运动,共轭凸轮转动360°,共四次织四纬。

  (2)a纬:第二共轭凸轮和第六共轭凸轮转动到高点控制第二综框和第六综框在上,而第一共轭凸轮、第三共轭凸轮、第四共轭凸轮和第五共轭凸轮转到低点分别控制第一综框、第三综框、第四综框和第五综框在下,第五综框的白色经纱与第六综框的白色经纱形成地组织织口,第一综框的黑色经纱和第二综框的白色经纱形成边组织织口,引白色纬纱分别穿过边组织织口和地组织织口。

  (3)b纬:第一共轭凸轮、第四共轭凸轮、第五共轭凸轮和第六共轭凸轮转到高点控制第一综框、第四综框、第五综框和第六综框在上,而第二共轭凸轮和第三共轭凸轮转到低点控制第二综框和第三综框向下,第三综框的黑色经纱和第四综框的黑色经纱形成地组织织口,第一综框的黑色经纱和第二综框的白色经纱形成边组织织口,引黑色纬纱穿过边组织织口和地组织织口。

  (4)c纬:第二共轭凸轮和第五共轭凸轮转到高点控制第五综框在上,而凸轮第一共轭凸轮、第三共轭凸轮、第四共轭凸轮和第六共轭凸轮转到低点控制第一综框、第三综框、第四综框和第六综框在下,第五综框的白色经纱与第六综框的白色经纱形成地组织织口,第一综框的黑色经纱和第二综框的白色经纱形成边组织织口,引白色纬纱穿过边组织织口和地组织织口。

  (5)d纬:第一共轭凸轮、第三共轭凸轮、第五共轭凸轮和第六共轭凸轮转到高点控制第一综框、第三综框、第五综框和第六综框在上,而第二共轭凸轮和第四共轭凸轮转到低点控制第二综框和第四综框在下,第三综框的黑色经纱和第四综框的黑色经纱形成地组织织口,第一综框的黑色经纱和第二综框的白色经纱形成边组织织口,引黑色纬纱穿过边组织织口和地组织织口。

  (6)以上述四纬为一周期,反复循环即可织造黑白双层布。

  本发明同时提供了一种共轭凸轮开口装置,如图3所示,其设有共轭凸轮3,共轭凸轮3为3/1共轭凸轮或1/3共轭凸轮,共轭凸轮3连接摆臂部件4,摆臂部件4设有第一摆臂41、第二摆臂42、夹持块43、连接块44和连接杆45,第一摆臂41上设有两个转子,分别为第一转子46和第二转子47,第一转子46和第二转子47均与共轭凸轮3接触,通过共轭凸轮3转动,带动第一转子46和第二转子47转动,从而带动第一摆臂41左右摆动。第一摆臂41上端设有夹持块43,夹持块43依次通过连接块44和连接杆45连接第二摆臂42,第一摆臂41和连接块44为铰链连接,第二摆臂42和连接杆45也为铰链连接,连接块44和连接杆45之间通过螺钉连接。

  第二摆臂42的下端依次连接第一连杆5和第二连杆6,第二连杆6轴连接两个对称的升降部件,分别第一升降部件7和第二升降部件8,第一升降部件7和第二升降部件8的结构相同,均设有摆动角臂9、第三连杆10和升降杆11。第二连杆6轴连接摆动角臂9,摆动角臂9通过销轴与第三连杆10铰链连接,第三连杆6设于升降杆11内部,且与升降杆11铰链连接。

  进一步地,每个升降杆11上端设有钩头12,用于连接设于综框14内的方形块13,综框14固定在导架15上。

  工作原理为:当共轭凸轮3由低点转动到高点过程中,带动第一转子46和第二转子47转动,连带第一摆臂41和第二摆臂42转动,通过第一连杆5和第二连杆6带动两个升降部件同时上升,从而控制综框14上升。反之,当共轭凸轮3由高点转动低点的过程,控制综框14下降。

  另外,本发明中上下两层布的颜色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可以由任意两种颜色或者同种颜色的经轴织造,且纺织方法中提到的勾边装置为织机的常规装置,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过多累述。

  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做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一种织机的共轭凸轮开口装置及其纺织方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