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纺织技术 > 天然纤维> 一种莱赛尔纤维纺丝设备及其侧吹风装置独创技术10727字

一种莱赛尔纤维纺丝设备及其侧吹风装置

2021-01-23 03:34:04

一种莱赛尔纤维纺丝设备及其侧吹风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丝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莱赛尔纤维纺丝设备及其侧吹风装置。

  背景技术

  在纤维素纤维纺丝工序中,胶液从喷丝板喷出后,经过气隙侧吹风后,再进入纺丝浴进行固化,然后进入下一个工序进行处理,如进行切断和整理作业等。

  专利CN205077177U公开了一种lyocell(莱赛尔)纤维纺丝机设备侧吹风机构,如图1所示,该lyocell纤维纺丝机设备侧吹风机构包括风道01、由若干风管02横向排列形成的吹风面,各风管02的吹风端与丝束03之间的距离相同,但由于喷丝板边缘处易产生冷风侧漏,导致冷风不能有效穿透丝束03,使丝束03的边缘处冷却不均,增加了断丝的风险,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会发现丝束03的边缘处易产生一些明显的胶粒,影响了丝束03边缘处的冷却效果。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侧吹风装置,能够使得丝束冷却均匀,避免丝束的边缘处产生断丝的情况,保证丝束的整体冷却效果,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莱赛尔纤维纺丝设备及其侧吹风装置,能够使得丝束冷却均匀,避免丝束的边缘处产生断丝的情况,保证丝束的整体冷却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莱赛尔纤维纺丝设备的侧吹+风装置,其包括风道及与所述风道连通的吹风部,所述吹风部包括至少一层由若干风管横向排列而成的吹风层,所述吹风层包括两组侧吹部和设于两组所述侧吹部之间的内吹部,所述风管远离所述风道的一端为吹风端,所述侧吹部的所述风管的吹风端凸出于所述内吹部的所述风管的吹风端。

  侧吹部的各风管的吹风端凸出于内吹部的风管的吹风端,如此设置,使得侧吹部的各风管的吹风端与丝束之间的距离小于内吹部的各风管的吹风端与丝束之间的距离。

  也就是说,侧吹部的风管的吹风端距离丝束较近,如此设置,侧吹部的风管吹出的冷风在经过较短的距离即可到达丝束,从而有使侧吹部吹出的冷风到达丝束时的速度大于内吹部的冷风到达丝束时的速度,这样即使部分冷风从喷丝板边缘侧漏,仍可保证侧吹部的风管所吹出的冷风能够有效穿透丝束以对丝束进行冷却,内吹部的风管的吹风端与中部丝束的距离相对较远,使得从内吹部的风管的吹风端吹出的冷风对中部丝束的冷却效果更为缓和,也就是说,在保证中部风管的冷风对丝束的冷却效果适中的情况下,强化侧部风管的冷风对侧部丝束的冷却能力,以保证丝束的整体冷却更均匀、缓和。

  可选地,所述侧吹部的各所述风管的吹风端的凸出长度由内向外依次增大。

  可选地,所述侧吹部的各所述风管中,相邻两个所述风管的凸出长度的差值由内向外逐渐增大。

  可选地,所述风管朝向所述风道的一端为进风端,所述进风端与所述风道连通,且各所述风管的进风端对齐设置。

  可选地,所述内吹部的各所述风管的长度相同。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莱赛尔纤维纺丝设备,其包括喷丝板和如上所述的侧吹风装置,所述侧吹风装置的各所述风管的吹风端朝向所述喷丝板设置,用于冷却所述喷丝板喷出的丝束。

  具有如上所述的侧吹风装置的莱赛尔纤维纺丝设备,其技术效果与上述侧吹风装置的技术效果类似,为节约篇幅,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所述侧吹部的宽度小于所述喷丝板的宽度的/8。

  可选地,所述吹风部的宽度大于所述喷丝板的宽度。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莱赛尔纤维纺丝机设备侧吹风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1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1-风道;02-分管;03-丝束;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莱赛尔纤维纺丝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侧吹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侧吹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4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风道,11-进风口;

  2-吹风部,21-风管,22-侧吹部,23-内吹部;

  3-喷丝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2-4,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莱赛尔纤维纺丝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侧吹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侧吹部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莱赛尔纤维纺丝设备及其侧吹风装置,如图2所示,莱赛尔纤维纺丝设备包括喷丝板3和侧吹风装置,其中,喷丝板3能够喷出丝束,侧吹风装置能够对丝束进行吹风冷却。

  具体的,如图3所示,该侧吹风装置包括风道1和吹风部2,其中,吹风部2与风道1连通设置,具体的,吹风部2包括至少一层由若干风管21排列而成的吹风层,吹风层包括两组侧吹部22和一组设于两组侧吹部22之间的内吹部23,各风管21远离风道1的一端(即朝向喷丝板3的一端)为吹风端,风管21通过吹风端向丝束吹风。

  侧吹部22的各风管21的吹风端凸出于内吹部23的风管21的吹风端(如图3所示),如此设置,使得侧吹部22的各风管21的吹风端与丝束之间的距离L1小于内吹部23的各风管21的吹风端与丝束之间的距离L2。

  也就是说,侧吹部22的风管21的吹风端距离丝束较近,如此设置,侧吹部22的风管21吹出的冷风在经过较短的距离即可到达丝束,从而有使侧吹部22吹出的冷风到达丝束时的速度大于内吹部23的冷风到达丝束时的速度,这样即使部分冷风从喷丝板边缘侧漏,仍可保证侧吹部22的风管21所吹出的冷风能够有效穿透丝束以对丝束进行冷却,内吹部23的风管21的吹风端与中部丝束的距离相对较远,使得从内吹部23的风管21的吹风端吹出的冷风对中部丝束的冷却效果更为缓和,也就是说,在保证中部风管21的冷风对丝束的冷却效果适中的情况下,强化侧部风管21的冷风对侧部丝束的冷却能力,以保证丝束的整体冷却更均匀、缓和。

  当然,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侧吹风装置不仅能够适用于莱赛尔纤维纺丝设备,也可以适用于其他纺丝设备均可,在此不做具体限制,均应理解为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在上述实施例中,侧吹部22的各风管21的吹风端的凸出长度由内向外依次增大,其中,凸出长度是指侧吹部22的风管21的吹风端凸出于内吹部23的风管21的吹风端的长度,“内”是指朝向内吹部23的一侧,“外”是远离内吹部23的一侧,外吹部的各风管21的凸出长度由内向外依次增大,如此一来,使得侧吹部22的各风管21的吹风端与丝束之间的距离由内向外依次减小,这样的好处是在保证侧吹部22保持足够的吹力下,降低由于侧吹部22的风速过大导致丝束产生的不必要的扰动,采用本技术方案使得各风管21的吹风端与丝束之间的距离变化更缓和,保证丝束中部和侧部的冷却均匀性。

  本实施例中,可以将侧吹部22的风管21的凸出长度按等差增加,即侧吹部22的各风管21中,相邻两个风管21之间的长度差相同。

  还可以采用另外一种优选的实时方式,即:侧吹部22的各风管21中,相邻两个风管21的凸出长度的差值由内向外逐渐增大,如图4所示,△L1<△L2<△L3,使得侧吹部22的风管21在吹风层的两侧形成向内凹的弧形结构,这样的好处是进一步降低侧吹部22冷风对中部丝束的过度扰动。风管21朝向风道1的一端为进风端,风道1通过进风端向风管21内通入冷风,本实施例中,各风管21的进风端对齐设置,也就是说,侧吹部22的风管21的长度大于内吹部23的风管21的长度,或者,本实施例中,还可以将侧吹部22的各风管21的长度和内吹部23的各风管21的长度设置为一致,通过更改风道1的结构,使得侧吹部22的风管21的吹风端凸出于内吹部23的风管21的吹风端,并且侧吹部22的各风管21的凸出长度由内向外依次增大即可。而将各风管21的进风端对齐设置时,无需对现有技术中的风道1的结构做改动,适用性好。

  在上述实施例中,内吹部23的各风管21的长度相同,以从中部对丝束进行冷却,保证中部丝束冷却的均匀性。

  在上述实施例中,安装状态下,各风管21的吹风端均朝向喷丝板3设置,以对喷丝板3所吹出的丝束进行吹风冷却,通常吹风部2的宽度与喷丝板3的宽度相等,这样一组侧吹部22的宽度b1最好小于喷丝板3的宽度b2的1/8,如此设置,可避免由于侧吹部22的宽度b1较大,增加了侧吹部22对中部丝束不必要的扰动,影响中部丝束的冷却效果。当然,若侧吹部22的宽度b1过小,会影响丝束的侧部的冷却效果,因此可将该侧吹部22的宽度b1设置为大于喷丝板3的宽度b2的1/10,从而保证丝束的整体冷却效果。

  另外,吹风部2(吹风层)的宽度也可以大于喷丝板3的宽度,也就是说,位于最外侧的风管21的吹风端的延长线在丝束外,如此一来,最外侧的风管21所吹出的冷风能够对位于其内侧的风管21所吹出的冷风的气流起到收拢作用,保证该吹风部2对丝束的冷却均匀性,进而保证冷却效果。

  在上述实施例中,风道1包括进风口11和出风口,其中通过进风口11向风道1内通风,并由出风口将冷风送入各风管21内,具体的,进风口11呈向外渐扩的结构,如此设置,便于外部送风。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一种莱赛尔纤维纺丝设备及其侧吹风装置.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