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纺织技术 > 编织制作> 一种输纱器制动缸独创技术14707字

一种输纱器制动缸

2021-02-01 07:51:15

一种输纱器制动缸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输纱器制动缸。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布料的要求也相对提高,具间色或图案效果的针织布料也相继推出,从业者研究发现,要让编织后的布面图案清晰、漂亮,必须配合输纱器使纱线的纱长一致、稳定、同步的积极供纱,才能达到目的。而现有的输纱器在使用时需要通过离合器与不同转速的同步皮带轮啮合,以控制导纱轮的转速。采用这种结构,在导纱过程中需要导纱轮停止后再进行离合器的操作,使导纱轮停止或运转的操作较麻烦,无法起到快速驱动和快速制动的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输纱器制动缸,采用气缸活塞杆与摩擦片组件之间通过推力轴承连接的方式,使气缸驱动摩擦片组件靠近或远离同步皮带轮以实现绕线盘的快速驱动或快速制动,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输纱器制动缸,包括有支架,支架上分别固定设置有气缸、活动设置有转轴,转轴下端固定设置有绕线盘,转轴上套设有摩擦片组件,摩擦片组件沿转轴的轴向与转轴滑移配合,且摩擦片组件沿转轴的周向与转轴相对固定,摩擦片组件上设置有推力轴承,推力轴承安装于转轴上,推力轴承的上端面与气缸的活塞杆相抵,推力轴承的下端面与摩擦片组件相抵;转轴的外部还活动套设有与摩擦片组件配合的同步皮带轮,摩擦片组件活动设置于气缸的缸体与同步皮带轮之间;转轴侧壁设置有第一向心轴承,第一向心轴承的内壁与转轴固定连接,第一向心轴承的外壁与同步皮带轮内壁固定连接,摩擦片组件与第一向心轴承之间设置有驱动弹簧,驱动弹簧用于使摩擦片组件始终具有向气缸的缸体方向运动的运动趋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绕线盘实现快速驱动时,同步皮带轮可在电机的驱动作用下快速转动,然后启动气缸,使气缸的活塞杆向下运动,活塞杆下端面抵于推力轴承上并沿转轴轴向推动摩擦片组件向下运动,当摩擦片组件的下端面与同步皮带轮的上端面相抵时,同步皮带轮可带动摩擦片组件旋转,当摩擦片组件旋转时可带动转轴旋转,且第一向心轴承可对转轴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避免转轴在转动过程中出现歪斜现象,如此即可实现快速驱动,可在绕线盘上绕线;当绕线结束时,驱动气缸的活塞杆向上运动,由于驱动弹簧的上端抵于摩擦片组件下端面,驱动弹簧的下端抵于第一向心轴承上,所以在驱动弹簧的弹性作用下,可使摩擦片组件向上运动,此时摩擦片组件的下端面远离同步皮带轮且两者之间产生间隙,摩擦片组件的上端面与气缸端面抵紧,气缸端面与摩擦片组件上端面间产生较大的摩擦力,可使摩擦片组件快速制动,从而使转轴迅速停止转动。如此,当气缸活塞杆下压时,摩擦片组件与同步皮带轮相抵实现转轴快速驱动,当活塞杆上行时在驱动弹簧的作用下,摩擦片组件与气缸端面相抵实现快速制动,不仅使用较方便而且结构较简单。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摩擦片组件包括固定套和摩擦片,摩擦片包括第一摩擦片和第二摩擦片,第一摩擦片设置于固定套的上端面,第一摩擦片可与气缸端面相抵,第二摩擦片设置于固定套的下端面,第二摩擦片可与同步皮带轮相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实现转轴快速转动时,第二摩擦片与同步皮带轮相抵紧,摩擦力较大,驱动效果较好,当实现转轴快速制动时,第一摩擦片与气缸端部相抵紧,摩擦力较大,制动效果较好。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第一摩擦片和第二摩擦片均与转轴同轴设置,第一摩擦片设置于固定套上端面的外边缘处,第二摩擦片设置于固定套下端面的外边缘处,且第一摩擦片相对固定套上端面凸起,第二摩擦片相对固定套下端面凸起。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一摩擦片和第二摩擦片设置于外边缘处相对设置于靠近中心处具有更大的摩擦阻力,且第一摩擦片相对固定套上端面凸起、第二摩擦片相对固定套下端面凸起设置,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小固定套的上下端面的磨损,从而可延长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转轴侧壁固定连接有导向套,摩擦片组件可沿导向套的轴向与导向套滑移配合,且摩擦片组件沿导向套的周向与导向套周向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导向套设置于转轴上,一方面可对摩擦片组件的轴向滑移起到导向作用,另一方面可减小摩擦片组件与转轴之间的摩擦损耗。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同步皮带轮的截面设置为“H”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同步皮带轮的截面设置为“H”型具有较好的抗形变能力。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支架上开设有容置腔,转轴侧壁还套设有第二向心轴承,第二向心轴承的内壁与转轴固定连接,第二向心轴承的外壁与容置腔的腔壁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向心轴承可对转轴在运动状态时起到支撑定位作用,提高转轴的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可避免转轴在转动过程中出现歪斜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气缸上开设有贯穿孔,气缸的活塞杆上远离转轴的一端设置有延伸杆,延伸杆穿出贯穿孔,贯穿孔侧壁开设有第一环形槽,第一环形槽内嵌设有第一Y型圈,第一Y型圈内壁与延伸杆的外侧壁相抵;气缸的活塞杆侧壁开设有第二环形槽,第二环形槽内嵌设有第二Y型圈,第二Y型圈的外壁与气缸的内壁相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第一Y型圈和第二Y型圈可使活塞杆与气缸之间的腔室具有较好的气密性,在一定程度上可避免能源的损耗。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气缸上设置有与贯穿孔同轴的导向垫,延伸杆可穿过导向垫,延伸杆伸出贯穿孔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定位螺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活塞杆向下运动时,带动定位螺母向下运动,且使定位螺母抵于导向垫上,定位螺母可对活塞杆运动的行程起到一定的限制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避免活塞杆的推力过大将同步皮带轮压坏。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采用气缸活塞杆推动摩擦片组件与同步皮带轮相抵,从而可使摩擦片组件随同步皮带轮快速旋转并带动转轴转动,即可实现快速驱动,当气缸活塞杆向上运动时在驱动弹簧的作用下,摩擦片组件与气缸端面相抵即可实现快速制动,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效果;

  2.采用相对固定套上端面凸起的第一摩擦片和相对固定套下端面凸起的第二摩擦片,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固定套的上下端面的磨损,从而可延长固定套的使用寿命;

  3.采用导向套可对摩擦片组件起到导向作用;采用第一向心轴承和第二向心轴承可提高转轴转动时的稳定性;定位螺母可起到限位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整体内部结构关系示意图。

  图中:1、支架;11、气缸安装架;12、容置腔;2、气缸;21、活塞杆;211、第二环形槽;212、第二Y型圈;22、贯穿孔;221、第一环形槽;222、第一Y型圈;23、导向垫;3、转轴;31、绕线盘;32、导向套;33、平垫圈;4、摩擦片组件;41、固定套;42、第一摩擦片;43、第二摩擦片;5、推力轴承;6、同步皮带轮;7、驱动弹簧;8、延伸杆;81、定位螺母;9、第一向心轴承;10、第二向心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为了便于说明,下述的“上”、“下”均与附图1所示方向一致。

  一种输纱器制动缸,如图1所示,包括有支架1,支架1上固定安装有气缸安装架11,气缸安装架11上通过螺栓反向安装有气缸2,支架1上还转动连接有转轴3,转轴3的下端固定设置有绕线盘31,绕线盘31与转轴3同轴设置;转轴3的侧壁设置有导向套32,导向套32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于转轴3上端,导向套32的外侧壁套设有摩擦片组件4,摩擦片组件4与导向套32之间通过花键连接,摩擦片组件4可沿导向套32的轴向与导向套32滑移配合,且摩擦片组件4相对导向套32的周向与导向套32相对固定,导向套32的设置一方面可对摩擦片组件4的轴向滑动起到导向作用,另一方面可减小摩擦片组件4与转轴3之间的摩擦损耗;摩擦片组件4包括有固定套41和摩擦片,固定套41套于导向套32外侧壁,且固定套41的上端面嵌设有推力轴承5,推力轴承5安装于转轴4上且与转轴3同轴设置,推力轴承5的上端面与气缸2的活塞杆21相抵,推力轴承5的下端面与固定套41相抵,摩擦片包括有与转轴3同轴设置的第一摩擦片42和第二摩擦片43,第一摩擦片42设置于固定套41上端面的外边缘处,且第一摩擦片42相对固定套41上端面凸起,第二摩擦片43设置于固定套41下端面的外边缘处,且第二摩擦片43相对固定套41下端面凸起,第一摩擦片42可与气缸2端面相抵,将第一摩擦片42和第二摩擦片43设置于外边缘处相对设置于靠近中心处具有更大的摩擦阻力,且第一摩擦片42相对固定套41上端面凸起、第二摩擦片43相对固定套41下端面凸起设置,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小固定套41的上下端面的磨损,从而可延长使用寿命。

  转轴3的外部还活动套设有与摩擦片组件4配合的同步皮带轮6,同步皮带轮6设置于摩擦片组件4的下方,摩擦片组件4位于气缸2的缸体与同步皮带轮6之间,第二摩擦片43可与同步皮带轮6上端面相抵,且同步皮带轮6的截面设置为“H”型,具有较好的抗形变能力,同步皮带轮6可与电机的输出轴相连,在工作状态时,电机输出轴带动同步皮带轮6转动;转轴3侧壁设置有第一向心轴承9,第一向心轴承9的内壁与转轴3固定连接,第一向心轴承9的外壁与同步皮带轮6内壁固定连接,转轴3的侧壁上还固定连接有平垫圈33,平垫圈33的下端面与第一向心轴承9相抵,转轴3上套设有驱动弹簧7,驱动弹簧7的上端抵于固定套41,驱动弹簧7的下端抵于平垫圈33,驱动弹簧7用于使摩擦片组件4始终具有向气缸2的缸体方向运动的运动趋势;当气缸2推动摩擦片组件4向同步皮带轮6运动时,摩擦片组件4下端面的第二摩擦片43与同步皮带轮6端面相抵,当驱动弹簧7驱动摩擦片组件4向上运动时,同步皮带轮6与摩擦片组件4间形成有间隙。

  支架1上开设有容置腔12,转轴3侧壁还套设有两个同轴设置的第二向心轴承10,第二向心轴承10的内壁与转轴3固定连接,第二向心轴承10的外壁与容置腔12的腔壁固定连接。第二向心轴承10可对转轴3在运动状态时起到支撑定位作用,提高转轴3的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可避免转轴3在转动过程中出现歪斜现象。

  气缸2上开设有贯穿孔22,气缸2的活塞杆21上远离转轴3的一端设置有延伸杆8,延伸杆8向上穿出贯穿孔22,贯穿孔22侧壁开设有第一环形槽221,第一环形槽221内设置有第一Y型圈222,第一Y型圈222的内壁与延伸杆8侧壁相抵;气缸2的活塞杆21侧壁开设有第二环形槽211,第二环形槽211内嵌设有第二Y型圈212,第二Y型圈212的外壁与气缸2的内壁相抵,设置第一Y型圈222和第二Y型圈212可使活塞杆21与气缸2内壁之间的腔室具有较好的气密性,在一定程度上可避免能源的损耗;气缸2顶壁设置有与贯穿孔22同轴的导向垫23,延伸杆8可穿过导向垫23,延伸杆8伸出贯穿孔22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定位螺母81,当活塞杆21向下运动时,带动定位螺母81向下运动,且使定位螺母81抵于导向垫23上,定位螺母81可对活塞杆21运动的行程起到一定的限制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避免活塞杆21的推力过大将同步皮带轮6压坏。

  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工作原理为:当绕线盘31需进行绕线时,同步皮带轮6可在电机的驱动作用下快速转动,然后启动气缸2,使气缸2的活塞杆21向下运动,活塞杆21下端面抵于推力轴承5上并沿转轴3的轴向推动摩擦片组件4向下运动,当摩擦片组件4的第二摩擦片43与同步皮带轮6的上端面相抵时,同步皮带轮6可带动摩擦片组件4旋转,当摩擦片组件4旋转时可带动转轴3旋转,如此即可实现快速驱动,可在绕线盘31上绕线,第二摩擦片43与同步皮带轮6相抵紧时,摩擦力较大,驱动效果较好;当绕线结束时,驱动气缸2的活塞杆21向上运动,在驱动弹簧7的弹性作用下,可使摩擦片组件4向上运动,此时第二摩擦片43远离同步皮带轮6且两者之间产生间隙,第一摩擦片42与气缸2端面抵紧,气缸2端面与第一摩擦片42之间产生较大的摩擦力,可使摩擦片组件4快速制动,从而使转轴3迅速停止转动,制动效果较好。如此,当活塞杆21下压时,摩擦片组件4与同步皮带轮6相抵实现转轴3快速驱动,当活塞杆21上行时在驱动弹簧7的作用下,摩擦片组件4与气缸2端面相抵实现快速制动,不仅使用较方便而且结构较简单。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一种输纱器制动缸.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