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纺织技术 > 编织制作> 织物加工装置独创技术29398字

织物加工装置

2021-02-02 12:11:02

织物加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织机以及一种对应的织物加工方法,其中对一个或多个处于张力下的纱线进行加工。本实用新型尤其涉及诸如床垫针织机的织机,其中以变化的消耗的方式对处于张力下的纱线进行加工。

  背景技术

  在纱线加工织机中,线张力波动能够造成加工中的不准确性或错误,其又导致经加工的织物制品中的错误。减小纱线在机器中的送入速度和由此产生的加工速度能够缓解这个问题;但这种减小通常是非期望的,因为其最终会降低机器的产量。

  线张力波动的主要原因能够在于,纱线在加工侧上的减少会变化。这里的典型示例是以提花技术工作的织机、尤其是采用提花技术的圆织机或平形针织机。在这种针织机中,纱线消耗随针织的提花图样变化:如果消耗降低,则(由于纱线或提供纱线的送纱器的惯性)短暂地后续射出更多纱线。由此,线张力减小。在某些情况下,多余的纱线能够形成毛圈,所述毛圈能够在振动条件下以一定程度上呈鞭子状地高速到达针织位置(所谓的鞭子效应)。之后在那里织针可能不再捕获纱线,从而在生产的针织产品的编结物中造成错误。机器工作越快,所述问题便越严重。

  圆织机(优选为床垫针织机)具有多个针织系统,所述针织系统借助针筒针(Zylindernadeln)和针盘针(Rippnadeln)对床垫包覆材料的正侧和背侧进行针织。此外,能够在针织系统上将纬纱引入和包入产生的编结物中。在此,床垫包覆材料的正侧通常配设有变化的并/或复杂的图样,这能够借助针筒针的电子提花控制装置实现。背侧通常更为简单地附图样或者完全不附图样,从而针盘针能够分别在两个针织系统中的一个中用于支撑,而在各自随后的针织系统中则对所述针盘针机械式地进行预设或以提花控制的方式进行选择。在提花控制装置所单独选择的针筒针和针盘针(所谓的EE选择)的相互配合不规则的情况下,考虑到鞭子效应的出现,自约 450起的速度系数(在示例性的圆筒直径为38英寸的情况下对应每分钟约 12转)已为临界值。在仅涉及针筒针的单针选择(所谓的E选择)时,临界速度系数约为750(在示例情形中对应每分钟约20转)。在完全以机械方式选针的机器(例如所谓的迷你提花机)中,临界速度系数为约1000或更高。

  在传统的针织机中,尝试通过以下方式缓和这些问题:为送纱器配设纱线制动器和纱线传感器,所述纱线制动器和纱线传感器应该(可能在机械或电子控制下)在纱线消耗可变的情况下也尽可能保持线张力恒定。然而,这样配设的送纱器也只能以存在一定延时的方式对突然的应力损失进行补偿,然而所述延时在高的加工速度和送入速度下仍能够是有问题的,因为之后仍能够出现鞭子效应。

  其他已知的解决方案采用改善的导纱装置,借助所述导纱装置应该防止纱线在线张力减弱时从纱线导辊跳出;例如见公开案EP 1 939 340 A1。例如由公开案DE 297 03011 U也已知纱线延伸部中的机械减振器。但这些解决方案也在高的加工速度和送入速度下到达其极限。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高速下也确保尽可能恒定的线张力的解决方案。这种解决方案尤其应该实现:尽管在纱线消耗可变的情况下(例如在采用受提花控制的针织机时)仍如此实现高速的织物加工,使得在高速下仍能够避免生产的针织产品中出现不良品,从而得到机器的高产率。

  在本发明中定义的织物加工装置和同样在本发明中定义的对应的织物加工方法通过以下方法解决上述问题,在纱线延伸部中将空气在一个方向上吹到纱线上,所述方向与纱线延伸方向完全或部分相反或者垂直于这个纱线延伸方向延伸。下面的说明书和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

  在此,气流能够尤其由空气喷嘴产生。这种空气喷嘴例如能够如此布置在织机中,使得纱线沿纵长方向穿过所述空气喷嘴延伸。在这种情形下,纱线和空气在这个空气喷嘴内在相互相反的方向上延伸。但所述空气喷嘴或其他的产生气流的装置也能够如此布置,使得气流方向某种意义上仅部分地与所述纱线延伸方向相反,从而所述气流的方向分量与所述纱线延伸方向相反。所述气流方向也能够垂直于所述纱线延伸方向延伸。

  与纱线相反的气流使得所述纱线在纱线加工侧上在纱线延伸方向上相对气流装置向下地绷紧。可能通过多余的纱线而产生的纱线毛圈或纱线套圈在纱线延伸方向上相对气流装置向上地留在纱线送入侧上,而对于纱线加工而言即便在高速下也能够确保均匀的线张力。

  相应的具有空气喷嘴的气流装置也能够以某种方式实施为允许将气流方向反转。这个方案的优点在于,借助产生的抽吸效应,在启动或重新启动织机的运行前能够更加轻松地将纱线导入到空气喷嘴中。

  在纱线延伸方向与气流方向相互平行或反向平行地延伸时,所述气流装置必须调整成穿过所述空气喷嘴输送纱线,以便在其中暴露于逆向的气流。由于压缩空气接头在所述喷嘴后,在此,在空气喷嘴和针织位置或通向针织位置的导纱器孔之间可能需要另一个纱线偏转装置。因此,为了设置所述压缩空气接头、必要的共享的纱线和气流通道以及另一个纱线偏转装置,需要到针织位置具有一定间隔。

  因此有利的是,在基本上垂直于纱线延伸方向的方向上将空气吹到纱线上。在这种情况下,在针织位置附近能够防止非期望的鞭子效应;也就是说,尤其对于受提花控制的针织机而言,上述效应通常由针织位置上突然减小的纱线需求造成并且从那里与纱线延伸方向相反地蔓延。

  相对于逆向气流,垂直气流也能够具有对纱线更好的力传递的优点。当纱线具有光滑表面时,在由气流将摩擦力切向地传递到迎面而来的纱线上时需要更大量的压缩空气,以便在张力下降时保持纱线均匀地绷紧。

  因此,作用于纱线上的、至少部分地垂直于纱线输送方向延伸的横向气流能够在高的加工速度下、并且尽可能与纱线的表面和材料特性无关地确保恒定的线张力以及有效地减小针织位置上的鞭子效应,而不使得机器元件沿纱线延伸部的布置过度复杂化。能够直接在针织位置上或者至少在这个针织位置附近防止鞭子效应的产生或蔓延。因此,特别在高速的并且纱线消耗可变的织物加工中(例如在受提花控制的针织机中),尽管在高的加工速度下仍能够避免生产的针织产品中出现不良品并且确保机器的高产率。

  能够借助设置在纱线的输送路径的一侧上的空气喷嘴产生所述横向气流。在与所述喷嘴对置的一侧上能够设置用于接收纱线张力减小时产生的纱线套圈的套圈接收部。这个套圈接收部能够构造为相对于纱线的输送路径与空气喷嘴相对布置的侧壁中的缝状开口(其中,这种开口也能够具有其他的形状并且能够例如是圆形、椭圆形、矩形或正方形的)。其中,所述喷嘴和所述套圈接收部能够构造为相互分离的机器组件;所述喷嘴和所述套圈接收部也能够是一体式地构成的气流装置的两个部分。

  有利的是将所述空气喷嘴设置成尽可能靠近所述织物加工位置、尤其是在(相对于纱线延伸方向的)所述织物加工位置前不远处。因此,所述空气喷嘴能够布置在导向至所述织物加工位置的导纱器孔前或者至少在纱线的输送路径上布置在导纱器孔前的最后的导纱元件或纱线偏转元件前。同样地,能够考虑将所述空气喷嘴直接设置在所述织物加工位置前,使得纱线不再经偏转延伸至加工位置。在气流方向与纱线延伸方向相反时,特别有利的是,将所述空气喷嘴设置在最后的导纱装置前20mm或以内,特别是15mm或以内处,因为事实证明,以这种方式能够特别好地将所述空气喷嘴后的张力(在加工侧上)保持在均匀水平。事实证明约10mm的间隔尤其适合。

  在气流方向横向于纱线延伸方向延伸时,能够无障碍地为所述空气喷嘴供应压缩空气,而不由此失去空气喷嘴和加工位置之间的延伸部中的宝贵空间。特别有利的是,使所述喷嘴或套圈接收部的中点至织物加工位置的间隔小于针筒直径的5%。在此,在针筒直径为38英寸(96.5cm)时,事实证明约3cm的间隔尤其适合。横流喷嘴在稳定并且可靠地维持线张力同时还消耗更少的压缩空气。

  所述空气喷嘴的位置也能够构造为能够沿纱线的输送路径移动,其方式为,所述空气喷嘴例如固定在轨道上并且能够在这个轨道上运动。所述空气喷嘴也能够设置成能够偏转,尤其是考虑到改善操作或者为了实现对导纱器或针织区域的访问。然后,能够对所述空气喷嘴的移动(和/或偏转) 进行手动或自动控制。因为鞭子效应和毛圈的形成至少部分地是振动引起的现象,所述现象能够随纱线的速度、特性和基本张力以及随导纱元件的间隔变化,所以借助能够设定位置的空气喷嘴能够特别好地视具体条件而定得到关于空气喷嘴后的线张力均匀性的最佳结果。

  对于纱线喷嘴的可定位性能够设置另外的自由度,使得空气喷嘴不仅能够沿纱线的输送路径移动而且能够在垂直于所述纱线的输送路径的平面中定位并且在所述空气喷嘴的定向过程中偏转。为此,能够考虑不同种类的空气喷嘴保持部实现这种移动和偏转可能性。在此,也能够对精确的空气喷出方向进行设定或控制:从垂直于纱线延伸方向的方向直至在纱线延伸方向上的方向或与其相反的方向。

  当所述空气喷嘴从纱线的输送路径移出地定位或偏转时,所述空气喷嘴能够附加地在一定程度上作用为另一个导纱元件,其方式是,所述空气喷嘴构造为使得纱线在空气喷嘴内偏转。

  所述空气喷嘴的空气喷出能够恒定;但所述空气喷出也能够是能够手动设定的或自动控制的。在此,既能够用静态控制系统也能够用动态控制系统。例如所述空气喷出的控制装置能够与提花图样加工的控制装置配合。当在织机内设有多个空气喷嘴时,能够分别为空气喷嘴共享地或单独地控制空气喷出。

  气流也能够与纱线反向地穿过具有恒定直径或变化的直径的管件,而不是穿过空气喷嘴。原则上也能够将另一种非空气的流体(例如另一种气体或气体混合物)吹到纱线上,在所述气体或气体混合物中将用于纱线的表面处理、染色或浸渍的试剂雾化。

  最后,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喷嘴能够应用于各种类型的、对处于一定张力下的纱线进行加工的织机。所述织机例如为针织机、编织机、织网机 (Webmachine)或缝纫机或也为用于重绕或进一步输送纱线的机器。

  事实证明,具有高的速度系数(即高的针筒的周向速度)的床垫针织机适合作为特别有利的应用例。这种机器具有多个具有对应的针织位置的针织系统,所述针织系统分别成对地借助其针筒针和针盘针对床垫包覆材料的正侧和背侧进行针织。在此,在所述床垫包覆材料的正侧上通常期望复杂的或变化的针织图样,因此在这里使用针筒针和针盘针的图样相关的相互作用。其中(在E选择和EE选择时),借助提花控制系统电子式地单独选择针筒针。对于床垫包覆材料的通常更简单或完全不设图样的背侧,更简单的针织技术便已足够,因此所述机械式地(E选择)或电子式地单独 (EE选择)选择的针盘针能够在每两个针织系统中的一个上最大程度地保持回转。此外,附加地还能够考虑在每个对应的针织系统对上将纬纱引入床垫包覆材料的编结物中。

  在这种床垫针织机中、尤其在针筒针和针盘针都主动参与针织过程的针织系统中,针筒针和针盘针的不规则的、图样相关的相互作用能够在高的速度系数时导致鞭子效应的出现增多。所产生的大的线张力波动能够对针织过程造成显著的负面影响,最终只能通过减小所述速度系数克服所述负面影响。因此,对于采用38英寸针筒的并且仅在针筒上作电子提花选择的床垫针织机,760的速度系数(对应每分钟20转)就已是临界值。在针筒和针盘(Rippscheibe)上作提花选择时,456就已是临界速度系数(对应每分钟12转)。

  借助本实用新型,即便在高的速度系数下(高于上述临界值)也能维持这种床垫针织机的针织质量。为此,在每两个针织系统中的一个上(即在纱线消耗由于针筒针和针盘针的图样相关的相互配合而大幅变化的针织系统上)设置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喷嘴就已足够。在针盘针主要处于回转中的针织系统上,纱线消耗更均匀,因此这里并不一定需要所述空气喷嘴。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其中:

  图1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针织机的侧视图;

  图2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针织机的空气喷嘴、导纱器和织针的区域的透视图;

  图3示出所述针织机的相同区域的另一透视图;

  图4示出所述针织机的空气喷嘴和导纱器的区域的透视图;

  图5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空气喷嘴的剖视图;

  图6示出所述空气喷嘴的透视图;

  图7示出连同空气喷嘴保持部在内的空气喷嘴的透视图;

  图8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连同空气喷嘴保持部在内的空气喷嘴的另一透视图;

  图9示出本实用新型的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空气喷嘴的透视图;

  图10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空气喷嘴的侧视图;

  图11示出运行中的、具有空气喷嘴和针筒针及针盘针的针织系统的透视图;

  图12示出在针织位置上的针位置的瞬间状态,其中针筒针和针盘针进行针织;

  图13示出在针织位置上的针位置的瞬间状态,其中针筒针和针盘针进行针织,并且针盘针保持回转;和

  图14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具有纬纱送入装置的床垫针织机的一对针织系统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提花圆织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织物加工装置和方法的示例,参照附图对其进行说明。

  在圆织机中,将纱线从供纱装置送入旋转的针织工具架,所述针织工具架的针织工具作为针脚形成元件在与纱线对应的针织位置上对纱线进行加工。在此,在张力下对纱线进行加工,因此尤其对于纱线消耗可变的提花针织机在加工时使用正供纱装置或送纱器,所述正供纱装置或送纱器无滑动地供应纱线。

  图1示出纱线F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提花圆织机中从送纱器3出发通过一个或多个导纱元件5并且最后通过导纱器的纱线送入孔到达针织位置的输送路径,所述送纱器将纱线从纱线筒管取下并暂存在所述送纱器的纱线储存轮3d上。然后在所述针织位置上,布置在旋转的支架上的针织工具为了形成针脚对纱线进行加工。在本实施例中,涉及水平布置在针盘上的和垂直布置在针筒上的织针。

  为了在针织位置上对纱线进行加工,一方面需要尽可能均匀的张力;然而另一方面对于提花针织机,针织位置上的纱线消耗会随选择的提花图样而变化。尤其在变化的纱线消耗下实现恒定的或至少均匀的线张力是苛刻的任务,在本实施例中借助送纱器3和空气喷嘴1实现此目的。

  所述送纱器3配设有纱线制动器3a和走纱传感器3b、3c,以便能够调节线张力并保证在纱线消耗突然降低时也不后续射出过多纱线。然而在高的送入速度和加工速度下,所述送纱器会到达其极限;由于送纱器的惯性、尤其是其旋转的纱线储存轮的惯性,突然降低的纱线消耗可能会导致后续射出过多纱线。其后果是瞬间的线张力损失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形成延伸至针织位置的或鞭打式的毛圈,其最终导致针织错误。

  为了在这种情况下也仍保持均匀的线张力并且因此在高速下也确保可靠的加工,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中设有空气喷嘴1,所述空气喷嘴在纱线延伸方向上进一步向下地布置在针织位置前。如图2至4中所示,这个空气喷嘴1安装在为此设置的保持部2上。

  在图5和图6中更精确地示出第一实施例的空气喷嘴1。所述空气喷嘴具有空气入口1c以及同时用作纱线导入口的空气出口1a。纱线F通过直线型纱线通道穿过所述空气喷嘴,所述纱线通道从纱线导入口1a起到同样设有的纱线导出口1b为止。空气在空气喷嘴1中从空气入口1c导入到气流通道中,所述气流通道然后弯入所述纱线通道,因此所述纱线通道的从这个弯入部起直到空气出口和纱线导入口为止的部分同时用作气流通道和纱线通道。在这个共享的通道部分的中心上,(如图5中借助对应箭头所示) 在与气流相反的方向上对纱线F进行导向。所述气流借助在与其相遇的纱线的表面上的摩擦对所述纱线施加与纱线输送方向相反的力。

  如果出现突然的、不能由送纱器的纱线制动器足够快地补偿的线张力损失(例如由于针织位置上的纱线消耗减小),则所述空气喷嘴负责使多余的纱线留在空气喷嘴1的纱线送入侧(即纱线导入口1a的一侧)上。在空气喷嘴1的纱线加工侧(即纱线导出口1b的一侧)上,借助所述空气喷嘴的气流所施加到纱线上的摩擦力维持足以实现可靠的针织加工的线张力。在此,能够借助气流强度以及借助空气喷嘴的构型和定位如此调整所维持的线张力水平,使其尽可能均匀并且足以用于相应加工。

  如图5中所示,纱线和气流共享的通道部分的直径朝纱线导入口和空气出口1a逐渐变细,以便因此增大气流速度并且进而增大开口处纱线上的摩擦力。但在此,在空气喷嘴能够保持期望程度的线张力的情况下,也能够使得空气喷嘴中的气流通道的直径恒定(或者甚至加宽)。此外,在本实施例中也能够考虑其他喷嘴形式或者甚至考虑开放式的鼓风机,其中所述喷嘴或鼓风机使得空气如此吹到或到达所述纱线上,从而对纱线表面施加与走纱相反的摩擦力(具有与纱线延伸方向相反的正向分量)。

  图7和图8示出空气喷嘴1在空气喷嘴保持部2上的安装。如在那里所示,所述空气喷嘴借助能够旋转的并且能够以螺钉固定的杆部以及两个板片支承,所述板片配设有长形孔并且同样以螺钉固定,这不仅沿纱线延伸方向而且在垂直于所述方向的平面中允许所述空气喷嘴的自由并且灵活的偏转可能性和定位。图7和图8中示出的保持部仅示例性地去理解:也能够考虑保持部其他的构型,所述保持部选择性地允许完全或有限(例如仅沿纱线延伸方向)的可定位性,也能够采用下述保持部,在该保持部中将所述空气喷嘴保持在固定并且不变的位置中。

  在进入导纱器的纱线送入孔6前,纱线能够在它的从所述送纱器3起朝向所述针织位置的路径上穿过一或多个改变纱线延伸方向的导纱元件或偏转元件5。在本实施例中,这种导纱元件5布置在空气喷嘴1和通向针织位置的纱线送入孔6之间。这种导纱元件能够是所述导纱器的部分或也能够独立于所述导纱器安装。有利的是,空气喷嘴1和最后一个这种导纱元件5在纱线延伸方向上相互间隔小的距离(例如10mm)。但例如在空气喷嘴从最初的纱线延伸路径移出时,和纱线在横穿空气喷嘴时改变其走向时,所述空气喷嘴本身也能够用作唯一的或附加的导纱元件。

  在本实施例中,能够相应控制的空气喷嘴的另一个功能也能够是气流的可逆性。这个方案的优点在于,在纱线导入口上形成抽吸作用,所述抽吸作用在启动或重新启动针织机的运行时简化纱线的手动导入。

  下面结合图9至14对第二实施例进行说明,在所述实施例中,与空气喷嘴1一同配设有套圈接收部,所述套圈接收部分别在纱线延伸方向上布置在针织位置前,同样也用于维持均匀的线张力并且因此在高速下也确保可靠的加工。

  图9和图10示出空气喷嘴1的透视图和侧视图。纱线通过从纱线导入口1a起到同样设有的纱线导出口1b为止的直线型纱线通道穿过所述空气喷嘴(见图10)。垂直于所述纱线通道,空气喷嘴1具有空气入口1c(见图10)以及与此对置的同时用作空气出口的缝状套圈接收部1d。借助在旁边经过的纱线的表面上的摩擦,气流对所述纱线施加垂直于纱线输送方向的力。

  如果(例如由于针织位置上的纱线消耗减小)出现突然的、不能由送纱器的纱线制动器足够快地补偿的线张力损失,则所述空气喷嘴负责多余的纱线在套圈接收部1d中形成与所述空气喷嘴对置的套圈。在空气喷嘴1 的纱线加工侧(即纱线导出口1b的一侧),借助所述空气喷嘴的气流所施加到纱线上的摩擦力维持足以实现可靠针织加工的线张力。在此,能够借助气流强度以及借助空气喷嘴和套圈接收部的构型和定位如此调整维持的线张力的水平,使得其尽可能均匀并足以用于相应加工。由于气流垂直地到达纱线,所以与气流与纱线延伸方向相反的情况相比,最终由气流传递到纱线上的作用力与纱线的材料和表面特性的关联有所减小。

  在本实施例中,在进入导纱器的纱线送入孔前,纱线也能够在所述纱线的自送纱器3起朝向针织位置的路径上穿过一个或多个改变纱线延伸方向的导纱元件或偏转元件5。然而有利的是,对空气喷嘴1设置到针织位置尽可能小的间隔(例如小于针筒直径的5%,例如在采用38英寸(96.5cm) 的直径时为3cm)。

  在本实施例中,关于纱线延伸方向的气流方向也能够变化。例如能够将所述延伸方向设为相对纱线延伸方向错开90°的角度。

  在第一以及第二实施例中,空气喷嘴的供气能够实施为能够控制的,从而能够根据相应需求对气流进行调整,所述需求例如能够取决于纱线的特性、送入速度和基本张力以及针织机内的纱线导向。也能够配合针织机的提花控制系统对空气喷嘴的供气进行控制,其方式是,例如在能够根据提花控制系统预见到纱线消耗的减少时自动增大气流。以这种方式,所述空气喷嘴能够随时提供根据当前需求调整的张力补偿。

  圆织机通常具有多个具有各自的纱线送入系统的针织位置(这里图中仅示例性示出其中之一)。在此,所有或仅个别针织位置能够配设有在上述两个实施例中描述的空气喷嘴。在此,能够为不同针织位置单独或共享地设置空气喷嘴的空气供应、气流量的控制以及空气喷嘴的定位。

  本实用新型在这里尤其关注除旋转式针筒以外具有旋转式针盘的、适用于双面针织(Double-Jersey-Stricken)的圆织机。图11示出在这种机器的针织位置上的针织系统(这里具有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空气喷嘴)。垂直布置的针筒针7和水平针盘针8的相互作用决定瞬时的纱线消耗。如果为了在采用提花技术的编结物中产生图样电子式地单独选择针(例如仅选择针筒针(E选择),或者既选择针筒针也选择针盘针(EE选择)),则当前纱线消耗会显著变化。在纱线消耗突然减小时,来自空气喷嘴1的气流负责使多余的纱线在套圈接收部1d中形成套圈,同时针织位置上的线张力的过度减小得以避免或至少有所缓和。

  在对床垫包覆材料进行针织时,常对该材料的正侧附图样,同时保持在其背侧上的编织物的结构简单。因此,在相应的用于床垫包覆材料的针织机中,考虑到对正侧的附图样,至少选择采用提花技术的针筒针(例如借助电子式的单针选择),同时电子式或机械式选择的针盘针在每两个针织位置中的一个上大体保持回转。图12示出针筒针7和针盘针8在这种针织位置上的位置的瞬间状态:针筒针被单独选择并且针盘针也参与针织过程 (或者通过电子式单针选择,或者通过机械式预选控制)。由于针筒针和针盘针的图样相关的相互作用,这些系统上的纱线消耗显著变化。在这里,设置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例如来自第一或第二实施例的)空气喷嘴,这显著改善线张力的维持。

  另一方面,在针盘针主要处于回转中的针织系统上,针织过程更加简单并且更加均匀。图13示出这种系统上的针位置的瞬间状态:针筒针在此单独进行针织,而针盘针保持回转。在这里,纱线消耗波动有所减小。不再必须为这些针织系统配设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喷嘴(和相应供气装置)。

  图14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床垫针织机的一对针织系统,其中右侧的针织系统(这里根据第二实施例)配设有空气喷嘴1,而左侧的针织系统不具有这种空气喷嘴。此外,将纬纱S送入所述两个针织系统之间,将所述纬纱(如在床垫包覆材料常见地)在针织位置上或在针织位置之间置入到形成的编结物中。

  上述在床垫针织机中实施本实用新型时的优点也适用于其他具有多个针织系统的针织机,其中,正侧及背侧的加工对线张力波动的补偿提出不同要求。

  上述实施例描述提花圆织机。然而明显的,上述喷嘴也能够应用于其他的织机,在所述织机中对处于张力下的一个纱线(或多个纱线)进行加工或也仅进行输送。在纱线消耗恒定的织机中,借助空气喷嘴确保的线张力的维持和改善的均匀性也是优点;然而这些优点的特殊之处在于,能够借助空气喷嘴对因纱线消耗可变而造成的线张力损失加以补偿。本实用新型能够应用于的织机的示例为针织机、编织机、织网机或缝纫机以及用于重绕或进一步输送纱线的机器。

  本实用新型的特别优选的实施例涉及具有电子送纱器和60个针织系统 (针织位置)的床垫针织机,根据第二实施例,所述针织系统中的每两个中的一个配设有空气喷嘴和套圈接收部。在针筒直径为38英寸(96.5cm) 并且周向速度为30rpm时,速度系数为1140。在所有系统上,电子式地单独选择针筒针并且机械式地预设选择针盘针(E选择)。每个无空气喷嘴的系统将针盘针仅用于支撑并且具有纬纱送入装置,而在各自相邻的系统上,受提花控制的针筒针以及针盘针均参与针织过程。因此,这些系统配设有空气喷嘴和套圈接收部。在此,由于高速能够在纱线上观测到高的加速度。在此经证实,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喷嘴和套圈接收部对于避免鞭子效应并确保机器可靠并且高效地运行尤其有效。

  附图标记列表

  F 纱线

  1 空气喷嘴

  1a 纱线导入口

  1b 纱线导出口

  1c 空气入口

  1d 套圈接收部

  2 空气喷嘴接收部

  3 送纱器

  3a 纱线制动器

  3b 纱线导入传感器

  3c 纱线导出传感器

  3d 纱线储存轮

  4 针织工具

  5 导纱元件

  6 纱线送入孔

  7 针筒针

  8 针盘针

  S 纬纱

《织物加工装置.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