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技术 > 摄像光波> 定位设备和成像设备独创技术61824字

定位设备和成像设备

2021-02-20 00:27:33

定位设备和成像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相对于设备主体定位拉出部的定位设备以及包括该定位设备的成像设备。

  背景技术

  通常,在诸如打印机、复印机或多功能设备的成像设备中,感光鼓和作用在感光鼓上的处理单元被集成为盒,并且采用了其中该盒能够附接到设备主体并且能够从设备主体拆卸的盒系统。

  传统上,在日本专利特开No.2007-178657中提出了一种彩色激光打印机,该彩色激光打印机包括鼓单元和主体外壳,鼓单元能够附接到主体外壳并且能够从主体外壳拆卸。鼓单元是其中四个鼓子单元由一对侧板支撑的盒。主体外壳包括标准轴,鼓单元的凹口部抵接该标准轴以将鼓单元定位在附接状态。另外,鼓单元的凹口部通过由按压机构部分朝向设备的后侧按压而被压靠在标准轴上。

  然而,日本专利特开No.2007-178657中所描述的鼓单元的凹口部在两个部分处抵接标准轴,这两个部分是沿水平方向延伸的上边缘和沿竖直方向延伸的下边缘。因此,沿附接方向按压鼓单元的力不作用在凹口部上。因此,鼓单元仅通过按压机构部分在附接方向上被按压,导致按压机构部分的尺寸和成本增加。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定位设备包括设备主体、构造成从所述设备主体拉出以及附接至所述设备主体的拉出部、以及构造成将所述拉出部相对于所述设备主体定位在附接位置的定位机构,其中,所述定位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设备主体和所述拉出部中的一个中的第一接合部、设置在所述设备主体和所述拉出部中的另一个中并且构造成通过与所述第一接合部接合来确定所述拉出部在附接方向上的位置的第一被接合部,并且其中,所述第一被接合部包括朝向所述附接方向上的下游侧向下倾斜的倾斜表面,并且在所述第一被接合部与所述第一接合部接合的状态下基于所述拉出部的重量使得在所述附接方向上的力作用在所述拉出部上。

  通过下文参考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将变得明显。

  附图说明

  图1是打印机的整体透视图。

  图2是打印机的整体示意图,示出了其内部构造。

  图3A是处理盒的前透视图。

  图3B是处理盒的后透视图。

  图4A是盒托盘的前透视图。

  图4B是盒托盘的后透视图。

  图5A是其上附接有相应处理盒的盒托盘的前透视图。

  图5B是其上附接有相应处理盒的盒托盘的后透视图。

  图6是打印机主体的框架结构的透视图。

  图7是盒托盘的定位轴的底部透视图。

  图8A是打印机的剖视图,示出了设备主体侧的定位轴与定位槽接合的状态。

  图8B是打印机的剖视图,示出了处于盒托盘从附接状态略微拉出的状态的定位轴和定位槽。

  图8C是打印机的剖视图,示出了处于盒托盘从图8B的状态进一步拉出的状态的定位轴和定位槽。

  图8D是打印机的剖视图,示出了盒托盘侧的定位轴与定位槽接合的状态。

  图8E是打印机的剖视图,示出了处于盒托盘从附接状态略微拉出的状态的定位轴和定位槽。

  图8F是打印机的剖视图,示出了处于盒托盘从图8E的状态进一步拉出的状态的定位轴和定位槽。

  图9是设置在盒托盘上的肋部的前视图。

  图10是沿图9的线A-A截取的盒托盘的剖视图。

  图11A是在前门关闭的状态下处理盒和盒托盘的前透视图。

  图11B是在前门打开的状态下处理盒和盒托盘的前透视图。

  图12A是在前门关闭的状态下处理盒和盒托盘的后透视图。

  图12B是在前门打开的状态下处理盒和盒托盘的后透视图。

  图13A是在前门关闭的状态下处理盒和盒托盘的侧视图。

  图13B是在前门打开的状态下处理盒和盒托盘的侧视图。

  图13C是在前门打开的状态下处理盒和盒托盘的侧视图。

  图14是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拉入设备的透视图。

  图15是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拉入设备的透视图。

  图16A是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拉入设备的俯视图。

  图16B是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拉入设备的侧视图。

  图16C是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拉入设备的仰视图。

  图17是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臂和锁定构件的分解图。

  图18A和18B均是用于描述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拉入设备的操作的示图。

  图19A和19B均是用于描述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拉入设备的操作的示图。

  图20A和20B均是用于描述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拉入设备的操作的示图。

  图21A和21B均是用于描述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拉入设备的操作的示图。

  图22是用于描述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拉入设备的操作的示图。

  图23是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拉入设备的俯视图。

  图24是根据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拉入设备的俯视图。

  图25是根据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拉入设备的俯视图。

  图26是根据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拉入设备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示例性实施例

  整体构造

  首先,作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成像设备的打印机100是电子照相系统的全色激光束打印机。如图1所示,打印机100包括设备主体100A和被支撑为可相对于设备主体100A打开和关闭的前门31。应当注意,为了描述打印机100,各方向定义如下。即,打印机100的设置有前门31的一侧将被称为前侧,其相反侧将被称为后侧,从后侧朝向前侧或从前侧朝向后侧的方向将被称为前后方向。

  另外,以从正面观察打印机100的状态为标准来定义左侧、右侧、上侧和下侧。左侧和右侧也将分别被称为非驱动侧和驱动侧。此外,从右侧朝向左侧或从左侧朝向右侧的方向将被称为左右方向,从上侧朝向下侧或从下侧朝向上侧的方向将被称为上下方向。

  如图2所示,打印机100包括在片材S上形成图像的成像单元10、片材进给部18、定影单元23、排出辊对24和控制器200。打印机100能够基于从外部主机设备400输出并经由接口部分300输入到控制器200的电图像信号在片状记录介质(以下将称为片材S)上形成全色图像或单色图像。外部主机设备400是例如个人计算机、图像读取器或传真机。

  控制器200控制打印机100的电子照相成像处理,并且与外部主机设备400通信各种电信息。另外,控制器200执行从各个处理装置和传感器输入的电信息的处理、对于各个处理装置的命令信号的处理、预定初始顺序控制、预定成像处理的顺序控制等。

  片材进给部18设置在打印机100的下部中,并包括容纳片材S的盒19、支撑片材S并且能够升降的内板21、拾取辊20a和分离辊对20b。盒19形成为能够从设备主体100A拉出到前侧并且能够从前侧附接到设备主体100A。被支撑在内板21上的片材S由拾取辊20a进给。当一次进给多个片材S时,由分离辊对20b分离并进给一个片材S。应当注意,扭矩限制器系统或延迟辊系统可以应用于分离辊对20b,并且可以使用分离垫代替分离辊对20b中的一个分离辊。

  定影单元23包括构造成由加热器加热的定影膜23a以及与定影膜23a压力接触的加压辊23b,并且定影膜23a和加压辊23b形成定影夹持部Q。排出辊对24包括排出驱动辊24a和随着排出驱动辊24a被旋转驱动的排出从动辊24b。

  用作成像部的成像单元10包括盒托盘40,四个处理盒PPY、PPM、PPC和PPK,扫描仪单元11,转印单元12和清洁单元26。处理盒PPY、PPM、PPC和PPK也将被统称为处理盒PP。转印单元12包括驱动辊14、辅助辊15、张紧辊16和中间转印带13。中间转印带13在驱动辊14、辅助辊15和张紧辊16上伸展,由介电材料形成,并且是柔性的。

  分别与处理盒PPY、PPM、PPC和PPK的感光鼓相对的初次转印辊17Y、17M、17C和17K设置在由中间转印带13围成的空间中。二次转印辊27与驱动辊14相对设置,中间转印带13介于其间。二次转印夹持部T2由中间转印带13和二次转印辊27形成。

  四个处理盒PPY、PPM、PPC和PPK分别形成黄色、品红色、青色和黑色四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Y、M、C和K分别表示黄色、品红色、青色和黑色。应当注意,除了待形成的图像之外,四个处理盒PPY、PPM、PPC和PPK具有相同的构造。因此,将仅描述处理盒PPY的构造和成像处理,省略对处理盒PPM、PPC和PPK的描述。

  如图2至3B所示,处理盒PPY是鼓单元OP和显影单元DP集成于其中的单元。作为一个单元的鼓单元OP包括用作能够承载调色剂图像的感光构件的感光鼓1。作为一个单元的显影单元DP包括将形成在感光鼓1上的潜像显影成调色剂图像的显影辊3和容纳显影剂的容纳部3b。鼓联接件1c和显影联接件3c分别设置在感光鼓1和显影辊3在纵向方向上的驱动侧(即,右侧),并且驱动从设备主体100A的未示出的驱动源传递到其上。另外,触头2设置在显影辊3在纵向方向上的非驱动侧(即,左侧),并且显影偏压施加到触头2,该触头2与图12B中所示的设置在设备主体100A中的触头38接触。用于连接到接地电位的触头1b设置在感光鼓1在纵向方向上的非驱动侧。

  处理盒PPY、PPM、PPC和PPK由盒托盘40保持,用户可以通过打开前门31接近盒托盘40。此外,使用者可以通过将盒托盘40拉出到前侧来更换处理盒PPY、PPM、PPC和PPK。

  成像操作

  接下来,将描述以这种方式构造的打印机100的成像操作。当打印机100的控制器200从接口部分300接收作业信号时,设置在设备主体100A中的未示出的显影分离机构沿前后方向移动。显影分离机构使显影辊3抵接感光鼓1。

  应当注意,在形成单色图像的作业中,仅处理盒PPK的感光鼓抵接显影辊,而在形成全色图像的作业中,处理盒PPY、PPM、PPC和PPK的感光鼓抵接相应的显影辊。然后,感光鼓、显影辊和中间转印带13由未示出的驱动源驱动。

  扫描仪单元11将与图像信号对应的激光照射到处理盒PPY的感光鼓1上。在这种情况下,感光鼓1的表面通过充电辊5被预先均匀地充电至预定极性和预定电位,并且由于被来自扫描仪单元11的激光照射,其上形成静电潜像。形成在感光鼓1上的静电潜像通过显影辊3显影,由此在感光鼓1上形成黄色调色剂图像。

  应当注意,在盒托盘40中设置有图5B中所示的用作预曝光部分的光导57。光导57由例如透明的丙烯酸树脂等形成。在通过充电辊5对感光鼓1的表面充电之前,光从未示出的光源发出,并且在通过光导57在纵向方向上均匀漫射的状态下照射到感光鼓1的表面上。因此,感光鼓1的表面的电位被稳定,由此可以形成良好的调色剂图像。

  类似地,激光也从扫描仪单元11照射到处理盒PPM、PPC和PPK的感光鼓上,品红色、青色和黑色的调色剂图像形成在相应的感光鼓上。形成在相应感光鼓上的相应颜色的调色剂图像通过施加到初次转印辊17Y、17M、17C和17K的初次转印偏压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3上。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3上的全色调色剂图像被由驱动辊14旋转的中间转印带13传送到二次转印夹持部T2。应当注意,每种颜色的成像处理执行的时刻使得每种调色剂图像叠加在已经通过初次转印而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3上的上游调色剂图像上。

  与该成像处理并行地,由对齐辊对22校正由片材进给部18进给的片材S的歪斜。进一步地,对齐辊对22在与中间转印带13上调色剂图像的传送相匹配的时刻朝向二次转印辊27传送片材S。中间转印带13上的全色调色剂图像在二次转印夹持部T2处通过施加到二次转印辊27的二次转印偏压被转印到片材S上。另外,在调色剂图像转印之后,残留在中间转印带13的表面上的调色剂由清洁单元26去除,并被收集到未示出的废调色剂收集容器中。

  其上已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片材S在定影单元23的定影夹持部Q中经受预定的热量和压力,因此调色剂熔化,然后粘附到片材S上,由此将图像定影到片材S上。通过定影单元23的片材S被排出辊对24排出到排出托盘25上。

  盒托盘

  接下来,将描述用作拉出部的盒托盘40的构造。如图4A和4B所示,盒托盘40包括沿左右方向间隔布置的托盘侧板41L和41R,将托盘侧板41L和41R彼此联接的联接构件42、43、44、45和46,以及引导构件47L和47R。应当注意,在以下的描述中,分别设置在左侧和右侧的成对构件将通过在附图标记的末尾附加“L”或“R”来进行区分。

  联接构件42至46由树脂材料形成,并依此顺序从前侧向后侧布置。上述光导57设置在每个联接构件42至45上。托盘侧板41L和41R由金属材料形成,引导构件47L由托盘侧板41L支撑,而引导构件47R由托盘侧板41R支撑。引导构件47L和47R分别能够在分别设置在图11A至12B所示的保持件52L和52R上的多个辊56L和56R上滑动。进一步地,引导槽47aL和47aR分别限定在引导构件47L和47R中,并且相对于设备主体100A在拉出方向和附接方向上引导盒托盘40。另外,引导槽47aL和47aR与设置在设备主体100A中的未示出的止动件接合,以限制盒托盘40被拉出超过预定位置。

  联接构件42包括接收部42b和抓握部42d,使用者可以通过抓握住抓握部42d从设备主体100A拉出盒托盘40。另外,在前门31关闭的状态下,当朝向前侧的冲击施加到打印机100时,接收部42b抵接前门31,从而抑制对打印机100内部的部件的损坏。类似地,联接构件46包括接收部46a,并且当朝向后侧的冲击施加到打印机100时,接收部46a抵接图6所示的固定支架35,从而抑制对打印机100内部的部件的损坏。

  托盘侧板41L和41R具有这样的形状:其上部比其下部进一步向外延伸,并且托盘侧板41L和41R之间在左右方向上的距离在上部比在下部小。因此,可以在不降低处理盒PPY、PPM、PPC和PPK的可插入性/可排出性的情况下减小盒托盘40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这有助于打印机100的小型化。

  进一步地,托盘侧板41L和41R的下侧弯曲成L形以确保强度。尽管托盘侧板41L和41R以及联接构件42到46都通过螺钉紧固,但该构造不限于此,可以使用热敛缝等。另外,可以采用这样的构造,其中只有联接构件42和46被紧固到托盘侧板41L和41R,而联接构件43至45没有被紧固到托盘侧板41L和41R。

  如图4A至5B所示,盒接合部41gR、41hR、41iR和41jR设置在托盘侧板41R中,并且每个盒接合部41gR、41hR、41iR和41jR都形成为大致V形。具体地,每个盒接合部41gR、41hR、41iR和41jR都形成为使得其在拉出方向上的前侧的倾斜表面具有65°的角度,并且其后侧的倾斜表面具有45°的角度。

  图3A所示的处理盒PPY、PPM、PPC和PPK的鼓凸缘1a分别与盒接合部41gR、41hR、41iR和41jR接合。因此,处理盒PPY、PPM、PPC和PPK通过其重量或通过被图11A中所示的按压单元33和34向下按压而相对于盒托盘40定位。在成像时,用作第二按压单元的按压单元33和34向下按压处理盒,因此处理盒以及与处理盒成一体的盒托盘40相对于设备主体100A定位。应当注意,未示出的盒接合部类似地形成在托盘侧板41L中,并且处理盒PPY、PPM、PPC和PPK也相对于托盘侧板41L定位。

  另外,凸起部42aL、43aL、44aL和45aL分别形成在联接构件42、43、44和45的左端部上,凸起部42aR、43aR、44aR和45aR分别形成在联接构件42、43、44和45的右端部上。应当注意,如图3A和3B所示,每种颜色的处理盒的左端部和右端部中限定有凹槽部1d。进一步地,处理盒PPY、PPM、PPC和PPK的凹槽部1d分别与左端侧的凸起部42aL、43aL、44aL和45aL以及右端侧的凸起部42aR、43aR、44aR和45aR接合。因此,处理盒PPY、PPM、PPC和PPK相对于盒托盘40的旋转受到限制。

  这样,处理盒PPY、PPM、PPC和PPK安装在盒托盘40上,并通过设置在引导构件47L中的线材48(用作鼓地线)接地。

  盒托盘的定位构造

  接下来,将描述盒托盘40的定位构造。应当注意,设备主体100A和盒托盘40构成图2中所示的定位设备140。如图6所示,图1所示的设备主体100A包括分别位于左侧和右侧的一对主体侧板36L和36R,以及将主体侧板36L和36R彼此联接并限定处理区域和定影区域的固定支架35。处理区域是容纳处理盒PPY、PPM、PPC和PPK的区域,定影区域是容纳定影单元23的区域。主体侧板36L和36R以及固定支架35由金属材料形成。

  分别用作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的主体侧板36L和36R分别包括位于设备后侧的轴支撑部50aL和50aR,并且轴支撑部50aL和50aR支撑轴和用作第一接合部的定位轴50。应当注意,虽然定位轴50被固定成不能相对于轴支撑部50aL、50aR移动,但只要定位轴50在前后方向以及上下方向上不能移动,定位轴50就可以被可旋转地支撑。

  另外,主体侧板36L和36R在设备前侧分别具有定位槽36aL和36aR。定位槽36aL和36aR也将被统称为主体定位部36a。如图7所示,轴支撑部41dL和41dR分别形成在盒托盘40的托盘侧板41L和41R的前侧。轴支撑部41dL和41dR支撑用作第二被接合部的定位轴49。定位轴49穿过托盘侧板41L和41R,并且定位轴49的未示出的左端部和右端部49a从托盘侧板41L和41R突出到外部。应当注意,虽然定位轴49被固定成不能相对于轴支撑部41dL和41dR移动,但只要定位轴49在前后方向以及上下方向上不能移动,定位轴49就可以被可旋转地支撑。另外,虽然定位轴49和50形成为沿左右方向延伸并且在剖视图中具有圆形形状的圆杆轴,但是其形状不受限制。

  进一步地,在联接构件42上形成有从下方支撑定位轴49在其轴向方向上的大致中央部的轴接触部42c,轴接触部42c管控定位轴49的向下翘曲。应当注意,轴接触部42c可以从下方支撑定位轴49的不同位置来代替支撑定位轴49在轴向方向上的大致中央部。然而,优选的是在定位轴49的中央部处管控定位轴49的向下翘曲。另外,轴接触部42c可以形成为在轴向方向上伸长的形状。

  如图8D所示,主体侧板36R中用作第二接合部的定位槽36aR沿盒托盘40的附接方向Y1限定,并且包括限定在后侧的装配槽37aR和限定在前侧的引导槽37bR。

  装配槽37aR的宽度等于或略小于定位轴49的外径,当盒托盘40被定位在附接位置处时,定位轴49的端部49a装配在装配槽37aR中。引导槽37bR的宽度比定位轴49的外径大,在将盒托盘40附接至设备主体100A时,该引导槽将定位轴49的端部49a引导至装配槽37aR。应当注意,主体侧板36L中也类似地限定有引导槽和装配槽,其引导或接合定位轴49的左端部。

  如图5B所示,定位槽41bL和41bR分别被限定在托盘侧板41L和41R的后侧。定位槽41bL和41bR在定位轴50的轴向方向上设置在托盘侧板41L和41R之间,并与定位轴49接合以定位盒托盘40。定位槽41bL和41bR也将被统称为托盘定位部41b。图8A至8C是定位槽41bL的放大图。应当注意,定位槽41bL、41bR具有相似构造,因此将仅描述定位槽41bR,省略对作为第三被接合部的定位槽41bL的描述。定位槽41bL在定位轴50的轴向方向上设置在与定位槽41bR不同的位置。

  如图8A至8C所示,用作第一被接合部的定位槽41bR包括倾斜表面41f以及从倾斜表面41f连续形成的定位表面41e。定位表面41e在与盒托盘40的附接方向Y1大致垂直的方向上延伸,并通过抵接定位轴50而在附接方向上定位盒托盘40。倾斜表面41f朝向附接方向Y1上的下游侧向下倾斜。另外,图5B中所示的滑动表面46d形成在盒托盘40的联接构件46上,使得滑动表面46d从倾斜表面41f延续到前侧。滑动表面46d朝向附接方向Y1上的下游侧向上倾斜。

  如图8A所示,当附接盒托盘40时,通过盒托盘的重量以及图11A所示的按压单元33和34向盒托盘40施加向下的力,因此倾斜表面41f从定位轴50接收反作用力F1。由于反作用力F1包括附接方向Y1上的分力F2,盒托盘40被分力F2沿附接方向Y1拉动。因此,定位表面41e被压靠在定位轴50上,因此能够相对于设备主体100A精确地定位盒托盘40。如上所述,倾斜表面41f形成为在盒托盘40上产生分力F2,该分力是沿附接方向Y1的力。

  如图9所示,定位轴50由轴支撑部50aL和50aR可旋转地支撑。在盒托盘40附接到设备主体100A的状态下,定位槽41bL和41bR在轴向方向上定位成比轴支撑部50aL和50aR更靠内侧。因此,定位轴50的中央部接收由盒托盘40的重量和图11A中所示的按压单元33和34施加的向下的力,并且可能会向下(即,在图9中的空心箭头所示的方向上)翘曲。在定位轴50变形的情况下,盒托盘40的定位精度降低。关于上述相关技术,日本专利特开No.2007-178657的标准轴从鼓单元的凹口部接收重力方向上的力,并且可能会向下翘曲。在标准轴翘曲的情况下,鼓单元本身的定位精度降低。

  因此,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用作接触部的肋部46b形成在联接构件46在轴向方向上(即,在左右方向上)的大致中央部中。也就是说,肋部46b在定位轴50的轴向方向上设置在主体侧板36L和36R之间以及定位槽41bL和41bR之间的位置处。肋部46b抵接定位轴50在轴向方向上的大致中央部,以从下方支撑定位轴50,由此管控定位轴50的向下翘曲。应当注意,肋部46b可以从下方支撑定位轴50的不同位置代替支撑定位轴50在轴向方向上的大致中央部。然而,优选的是在定位轴50的中央部处管控定位轴50的向下翘曲。另外,肋部46b可以形成为在轴向方向上伸长的形状,或者可以在轴向方向上设置多个肋部46b。另外,虽然由于定位轴50受到重力方向上的力定位轴50的向下翘曲受到肋部46b的管控,但是肋部46b不必接触定位轴50的下部,只要该构件通过接收翘曲方向上的力来管控定位轴50的翘曲即可。

  另外,如图9和10所示,能够锁定到固定支架35上的锁定部46c形成在联接构件46上。锁定部46c能够通过锁定到固定支架35上来管控包括联接构件46的盒托盘40的向下翘曲。通过减少盒托盘40的向下翘曲,也可以减少盒托盘40在定位槽41bL和41bR处的变形,因此可以以高精度相对于定位轴50定位盒托盘40。应当注意,锁定部46c不妨碍盒托盘40的附接操作,其数量可以仅为一个或三个或更多个。另外,可以形成在轴向方向上(即,在左右方向上)伸长的一个锁定部46c。

  盒托盘的拉出操作和附接操作

  接下来,将描述盒托盘40的拉出操作和附接操作。当显影剂被消耗的程度不能形成质量让购买了该处理盒的用户满意的图像时,处理盒PPY、PPM、PPC和PPK的产品价值丧失。

  因此,可以设置检测每个处理盒的剩余显影剂量的检测部(未示出),并且可以由控制器200比较检测到的剩余显影剂量与预先设定的盒寿命通知或寿命警告的阈值。在这种情况下,当检测到的处理盒的剩余显影剂量小于阈值时,显示处理盒的寿命通知或寿命警告,以促使用户更换处理盒。然后,用户打开打印机100的前门31,将盒托盘40拉出到设备的外部,并更换处理盒。下面将详细描述盒托盘40的拉出操作和附接操作。

  用作门构件的前门31被支撑为可相对于设备主体100A打开和关闭,如图11A至12B所示,并且可以通过将前门31联接到设备主体100A的门连杆32L和32R而保持在打开状态。

  当用户打开前门31时,多个未示出的连杆构件经由门连杆32L和32R以联动方式移动,转印单元12围绕驱动辊14旋转大约1°。因此,如图13C所示,每个处理盒的感光鼓1与中间转印带13分离。

  接下来,如图12B所示,设置在设备主体100A的左侧(即,非驱动侧)的每个触头38与图3B所示的每个显影辊3的触头2分离,加压单元33和34的加压被取消。接下来,在每个处理盒的驱动侧上与图3A中所示的鼓联接件1c和显影联接件3c的接合被取消,并且托盘加压单元51对盒托盘40的加压被取消,如图11B和13B中所示。因此,可以将盒托盘40从设备主体100A中取出。

  这里,用作第一按压单元的托盘按压单元51分别设置在分别由主体侧板36L和36R支撑的保持件52L和52R上,所述托盘按压单元51在成像期间从后侧向前侧按压盒托盘40。如图13A和13B所示,每个托盘按压单元51都包括托盘按压杆53、托盘按压连杆54和推压弹簧55。

  如图13A所示,在前门31关闭的状态下,托盘按压杆53被由推压弹簧55推压的托盘按压连杆54按压。因此,托盘按压杆53将形成在盒托盘40的托盘侧板41R上的被按压部分41c向后侧按压。

  如图13B所示,当前门31打开时,托盘按压杆53通过门连杆32L和32R以及未示出的连杆构件向下缩回。因此,托盘按压杆53对盒托盘40的向后侧的加压被取消,可以将盒托盘40从设备主体100A取出。

  接下来,尽管将参照图8A至8F描述定位轴49和50周围的运动,但是由于盒托盘40的定位构造在定位轴49和50的左侧和右侧之间是相同的,所以将仅描述设备的右侧,省略对设备左侧的描述。如图8A至8F所示,当开始拉出盒托盘40时,倾斜表面41f在定位轴50上滑动,因此盒托盘40的后侧被略微抬起。然后,在设置在盒托盘40的联接构件46上的滑动表面46d在定位轴50上滑动的同时,盒托盘40在拉出方向Y2上移动。

  同时,盒托盘40的定位轴49的端部49a从定位槽36aR的装配槽37aR中释放,并继续移动到引导槽37bR上。在定位轴49的端部49a由引导槽37bR引导的同时盒托盘40沿拉出方向Y2被拉出。图8A和8D均示出了盒托盘40处于附接位置的状态。图8B和8E均示出了盒托盘40从附接位置拉出约3mm的状态。图8C和8F均示出了盒托盘40从附接位置拉出约10mm的状态。

  当盒托盘40被拉出到一定程度时,盒托盘40的引导构件47L和47R在图11B和12B所示的辊56L和56R上被引导。然后,盒托盘40被拉出设备主体100A。应当注意,在成像时,盒托盘40不与辊56L和56R接触,并确保约0.5mm的间隙。

  在拉出盒托盘40并更换处理盒之后,将盒托盘40附接到设备主体100A。将盒托盘40附接到设备主体100A的附接操作与拉出操作相反。此时,首先,滑动表面46d开始在定位轴50上滑动,在定位轴50已经经过滑动表面46d之后,定位轴49的端部49a从引导槽37bR送到装配槽37aR上,如图8B和8E所示。

  由于引导槽37bR和装配槽37aR之间的边界部分具有向上的倾斜度,并且定位轴49的端部49a装配在装配槽37aR中,所以用户附接盒托盘40的操作力较大。然而,由于在定位轴50已经经过滑动表面46d之后定位轴49进入装配槽37aR,所以用户的操作力增加的时刻不会集中,因此可以减小操作力。应当注意,盒托盘40构造成在盒托盘40被插入到距离附接位置前侧预定距离的位置时被稍后将描述的拉入设备自动拉入到附接位置。

  当盒托盘40插入到附接位置并且前门31关闭时,托盘按压单元51将盒托盘40向后侧按压,如图11A、12A和13A所示。然后,图3A所示的每个处理盒的驱动侧上的鼓联接件1c和显影联接件3c连接到设备主体100A的驱动源,加压单元33和34从上方按压处理盒。进一步地,触头38与图3B中所示的相应显影辊3的触头2接触,并且转印单元12围绕驱动辊14向上旋转。因此,每个处理盒的感光鼓1与中间转印带13接触。

  如上所述,在前门31关闭、打印机100能够成像的状态下,定位轴50与盒托盘40前侧的定位槽41bL和41bR接合。此时,由于定位槽41bL和41bR设置有倾斜表面41f,所以基于盒托盘40的重量和来自按压单元33和34的向下的力,盒托盘40沿附接方向Y1被拉动。因此,定位表面41e被压靠在定位轴50上,从而能够以高精度在附接方向Y1上定位盒托盘40。

  另外,定位轴49与盒托盘40后侧上的定位槽36aL和36aR接合。此时,由于定位轴49的端部49a装配在定位槽36aL和36aR的装配槽中,所以可以限制盒托盘40在垂直于附接方向Y1的方向上的旋转,即,限制盒托盘40绕定位轴50的旋转。

  设置在设备主体100A中的定位轴50和定位槽36aL和36aR以及设置在盒托盘40中的定位轴49和定位槽41bL和41bR构成了图8A和8D中所示的定位机构60。定位机构60相对于设备主体100A定位盒托盘40。

  进一步地,由于定位轴50由设置在盒托盘40的联接构件46上的肋部46b从下方支撑,所以定位轴50的向下翘曲(即,变形)被管控。另外,设置在联接构件46上的锁定部46c减小盒托盘40自身的变形。此外,由于盒托盘40后侧上的定位轴49也由轴接触部42c从下方支撑,所以定位轴49的向下翘曲被管控。根据这样的构造,可以减小定位轴49和50的轴直径,可以由较便宜的树脂材料形成定位轴49和50,因此能够减小成本和尺寸。

  由此,可以以高精度将盒托盘40相对于设备主体100A定位在附接位置,可以提高盒托盘40的定位精度。特别地,尽管在成像期间由盒托盘40保持的处理盒被按压单元33和34从上方按压,但是这并不会影响盒托盘40的定位精度。因此,由盒托盘40保持的每个处理盒的定位精度(具体地,感光鼓1和中间转印带13之间的定位精度)提高,从而能够形成高质量的图像。

  另外,在盒托盘40前侧的倾斜表面41f的作用下以及通过后侧的托盘按压单元51的加压,盒托盘40在附接位置处被向前侧推压。因此,可以抑制由成像时的振动等引起的盒托盘40的移位。另外,通过在盒托盘40的前侧和后侧产生按压力,可以分配按压力,因此托盘按压单元51的推压弹簧55可以构造成具有较小的弹性。因此,可以减小托盘按压单元51的尺寸和成本。

  应当注意,在定位机构60中包括的定位轴50和定位槽41bL和41bR可以互换,只要定位轴50设置在设备主体100A和盒托盘40中的一个中,而定位槽41bL和41bR设置在另一个中即可。另外,在定位机构60中包括的定位轴49和定位槽36aL和36aR可以互换,只要定位轴49设置在设备主体100A和盒托盘40中的一个中,而定位槽36aL和36aR设置在另一个中即可。

  另外,定位轴49不必是沿左右方向在整个盒托盘40中延伸的贯穿轴,可以是任何形式,只要形成从盒托盘40的两侧突出的两个突起即可。

  另外,尽管每个处理盒通过集成鼓单元OP和显影单元DP而形成,但是这些也可以单独地设置。此外,例如,可以采用盒托盘40仅保持鼓单元OP的构造以及盒托盘40仅保持显影单元DP的构造。

  拉入设备

  下面将描述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拉入设备90。如图14和15所示,拉入设备90具有将盒托盘40(作为可从设备主体拉出的单元的示例)拉入到设备主体中的预定位置的功能。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图15的附接位置用作预定位置。

  图14示出了从上方观察时拉入设备90将盒托盘40拉入之前的状态。拉入设备90包括保持件91、臂92、臂弹簧93、稍后将描述的锁定构件94、以及设置在盒托盘40中的第一作用部46s1和第二作用部46s2。臂92用作本示例性实施例的臂构件,锁定构件94用作本示例性实施例的限制构件,臂弹簧93用作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推压构件。另外,第一作用部46s1用作本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一抵接部,第二作用部46s2用作本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二抵接部。

  保持件91固定到设备主体的固定支架35,并且在枢转支撑部91o处可枢转地保持臂92。臂92总是在图14中的顺时针方向上被臂弹簧93推压。臂92通过该推压力拉入第一作用部46s1,以使盒托盘40朝向设备的后侧移动,从而实现图15所示的拉入状态。在拉入状态下,上述托盘定位部41b与定位轴50接合,定位轴49与主体定位部36a接合,从而定位盒托盘40。应当注意,在图14所示的备用状态下,臂92的枢转受到稍后将描述的锁定机构的限制,在所述备用状态下盒托盘40被拉出到执行处理盒PP的附接/拆卸的位置。

  臂弹簧93施加到臂92上的推压力根据包括处理盒PP的盒托盘40的总重量进行调节。在应用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构造示例中,在臂92的推压力设定为2kgf的情况下,可以获得良好的可操作性。就沿附接方向拉动盒托盘40的力而言,该值为约1kgf到1.5kgf。其被设定为小于在相同方向上由上述托盘按压单元51以及由倾斜表面41f和定位轴50之间的接触产生的力。同时,臂弹簧93的推压力的大小被设置为使得盒托盘40能够克服上述图8A至8C中所示的滑动表面46d与定位轴50之间的摩擦阻力而被拉入到附接位置。

  图16A、16B和16C分别示出了从上面观察、水平观察以及从下面观察时拉入设备90在设备主体侧的部件。在附图中,成像设备的左右方向被设定为X轴方向,前后方向(即盒托盘40的附接方向)被设定为Y轴方向,垂直于X轴方向和Y轴方向的竖直方向(即,重力方向)被设定为Z轴方向。

  臂92能够在图14和图16A至16C所示的备用状态的位置与图15所示的拉入状态的位置之间围绕沿Z轴方向延伸的枢转支撑部91o枢转。也就是说,本示例性实施例的臂92的枢转轴线(即,臂构件的旋转轴线)的方向与竖直方向大致一致。在以下描述中,臂92在备用状态下的位置将被称为“备用位置”,臂92在拉入状态的位置将被称为“拉入位置”。另外,从备用位置朝向拉入位置的臂92的用作第一方向的枢转方向将被称为“拉入方向”,从拉入位置朝向备用位置的臂92的用作第二方向的枢转方向将被称为“返回方向”。

  在备用位置,臂92通过图14中所示的、设置在固定支架35的前侧壁表面35a中的开口部35o朝向成像设备的前侧突出。当臂92移动到拉入位置时,臂92与第一作用部46s1和第二作用部46s2一起相对于开口部35o向成像设备的后侧缩回,如图15所示。另外,本示例性实施例的臂弹簧93构造成在从备用位置到拉入位置的整个区域中沿拉入方向R1推压臂92。

  如图16A至16C所示,抵接第一作用部46s1的第一接合表面92s和第二接合表面92d设置在臂92上。第一接合表面92s是在拉入操作的初始阶段抵接第一作用部46s1以释放锁定机构的锁定的部分。第二接合表面92d是在锁定机构的锁定被释放之后抵接第一作用部46s1以从臂92接收拉入盒托盘40的力的部分,所述臂92通过臂弹簧93的推压力枢转。

  图17是臂92和锁定构件94的分解图。臂92通过诸如螺钉的紧固构件并通过弹性爪部92m与孔部92n之间的接合使臂上部92a(用作本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一部分)和臂下部92b(用作本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二部分)集成而形成。锁定构件94被保持在臂上部92a与臂下部92b之间。另外,锁定构件94包括在插入盒托盘40时被第二作用部46s2按压的按压部94s,以及抵接部941,该抵接部抵接图18A和18B所示的、设置在保持件91中(即相对于设备主体固定)的被抵接部911。

  锁定构件94和锁定弹簧95构成锁定机构,该锁定机构在盒托盘40的拉出状态下将臂92锁定在备用位置。在以下描述中,抵接部941面对被抵接部911以限制臂92枢转的锁定构件94的位置将被称为“锁定位置”,抵接部941与被抵接部911分离以允许臂92枢转的锁定构件94的位置将被称为“锁定释放位置”。

  锁定构件94由臂92支撑成可围绕枢轴92o枢转,并且该锁定构件总是沿图17中的逆时针方向被锁定弹簧95推压。锁定弹簧95的推压力可以被设置为使得锁定构件94相对于臂92的自由枢转受到限制,并且该推压力的负荷被设置为比臂弹簧93的负荷小。在应用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构造示例中,优选的是将臂弹簧93的推压力设定为50gf。

  如图16B所示,锁定构件94(板状构件)在与Z轴方向垂直相交的方向上夹在臂上部92a和臂下部92b(两个板状构件)之间。也就是说,锁定构件94的厚度小于臂上部92a与臂下部92b之间在Z轴方向上的间隔z1。间隔z1的值被设定为使得人的指尖不会被夹在臂上部92a和臂下部92b之间,例如,设定为小于或等于5mm的值。

  作为用于引导盒托盘中的第二作用部46s2的引导形状,在备用位置处臂上部92a和臂下部92b的倾斜表面92a1和92b1设置在臂92在附接方向Y1上的上游端部处。倾斜表面92a1和92b1在Z轴方向上彼此相对,并且均相对于X-Y平面倾斜,使得它们之间在Z轴方向上的间隔在附接方向Y1上的更下游侧更小。另外,倾斜表面92a1、92b1形成于在X轴方向上与位置p1重叠的区域中,在所述位置p1处第二作用部46s2首先抵接锁定构件94。

  如图14和18A所示,第一作用部46s1和第二作用部46s2设置在定位于盒托盘40中的最后侧的联接构件46上。本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一作用部46s1和第二作用部46s2都是由树脂材料一体模制的树脂模制产品46s,并且都从联接构件46朝向盒托盘40的附接方向Y1上的下游侧突出。第一作用部46s1具有沿Z轴方向延伸的柱状形状,而第二作用部46s2具有垂直于Z轴方向的板状形状。第二作用部46s2的厚度被设定为比上述臂上部92a与臂下部92a之间的间隔z1小的值。

  拉入设备的操作

  下面将参考图18A至21B描述拉入设备90的操作。图18A和18B对应于将盒托盘40从设备主体拉出的备用状态,图19A和19B对应于锁定取消操作的第一阶段,图20A和20B对应于锁定释放操作的第二阶段,图21A和21B对应于将盒托盘40拉入到附接位置的拉入状态。另外,图18A、19A、20A和21A示出了从上方观察的拉入设备90,图18B、19B、20B和21B是拉入设备90的透视图,其中臂上部92a的一部分不可见。

  在图18A和18B所示的备用状态下,第一作用部46s1和第二作用部46s2与臂92分离,臂92处于备用位置。应当注意,尽管为了描述的目的在图18A和18B中示出了盒托盘40,但是在执行处理盒的附接/拆卸时,盒托盘40相对于臂92处于比图18A和18B中所示的位置更低的位置。在备用状态下,锁定构件94与保持件91接合,如图18B所示,并且臂92处于锁定状态,在该锁定状态下,沿拉入方向R1的枢转受到限制。也就是说,尽管沿图18A和18B中的顺时针方向的推压力从臂弹簧93施加到臂92,但是由臂92可枢转地支撑的锁定构件94在抵接部941处抵接保持件91的被抵接部911。因此,锁定构件94的枢轴92o不能相对于臂92的枢转支撑部91o沿拉入方向R1移动,因此臂92不沿拉入方向R1枢转。

  另外,在备用状态下,尽管锁定构件94被来自被抵接部911的反作用力沿图18A和18B中的逆时针方向r1按压,但是锁定构件94抵接图20B中所示的、与被抵接部911相邻的壁面912。因此,锁定构件94在备用状态下沿逆时针方向的枢转受到限制,锁定构件94被保持在锁定位置。

  图19A和19B示出了在将盒托盘40插入设备主体的过程中释放臂92的锁定的锁定释放操作的第一阶段。当盒托盘40沿托盘的附接方向Y1移动以接近臂92时,首先,第一作用部46s1抵接臂92的第一接合表面92s。当臂92处于备用位置时,第一接合表面92s从第一作用部46s1沿X轴线方向的范围的外侧到内侧、朝向附接方向Y1上的下游侧倾斜,即,在图19A和19B中向上向左侧倾斜。因此,第一作用部46s1随着盒托盘40的插入将第一接合表面92s向图19A和19B中的左侧按压,因此使臂92克服臂弹簧93的推压力沿返回方向R2枢转。

  然后,如图19B所示,锁定构件94的抵接部941与保持件91的被抵接部911分离,从而产生间隙g,并且可以相对于臂92移动锁定构件94,即,沿图19B中的顺时针方向枢转锁定构件94。然而,同样在该状态下,锁定构件94被锁定弹簧95的推压力沿图19B中的顺时针方向r1推压,并抵接保持件91的壁表面912。因此,锁定构件94停留在锁定位置,臂92的锁定状态未释放。也就是说,即使试图在不移动盒托盘40的情况下沿拉入方向R1手动枢转臂92,锁定构件94的抵接部941也会再次抵接保持件91的被抵接部911以限制臂92的枢转。

  图20A和20B示出了由于盒托盘40进一步插入到设备主体中,锁定释放操作进入第二阶段。在这个阶段,在盒托盘40的第一作用部46s1已经使臂92从备用位置沿返回方向R2枢转的状态下,第二作用部46s2按压锁定构件94的按压部94s。因此,锁定构件94克服锁定弹簧95的推压力沿图20A和20B中的顺时针方向r2枢转,锁定构件94缩回到锁定释放位置,在该锁定释放位置,抵接部941不面对保持件91的被抵接部911。

  当锁定构件94从锁定位置枢转到锁定释放位置时,臂92被保持在臂92已经沿返回方向R2枢转的状态。换句话说,第一接合表面92s的形状被设计成确保臂92的枢转量使得锁定构件94能够在不干扰被抵接部911的情况下枢转到锁定释放位置。例如,在从第二作用部46s2抵接锁定构件94时到抵接部941与被抵接部911分离期间,从锁定构件94的枢轴92o到被抵接部911的最小距离小于抵接部941绕枢轴92o的枢转半径的情况下,满足这一点。

  由于第二作用部46s2将锁定构件94移动到锁定释放位置,因此进入臂92在拉入方向R1上的枢转不会被锁定构件94阻碍的状态,即,锁定释放状态。也就是说,如果在保持图20A和20B的臂92和锁定构件94的位置时盒托盘40消失,那么臂92通过臂弹簧93的推压力沿拉入方向R1枢转。

  在臂92的锁定被第二作用部46s2释放的状态下,臂92的第二接合表面92d与第一作用部46s1接合。当第二接合表面92d与第一作用部46s1接合时,由于臂弹簧93的推压力,沿附接方向Y1的拉入力开始从臂92作用在盒托盘40上。换句话说,在插入盒托盘40的过程中,第二接合表面92d在臂92的与第一作用部46s1抵接的表面区域中以及在法向向量包括Y轴方向上的正分量的方向上开始与第一作用部46s1抵接。

  如图21A和21B所示,当臂92从备用位置枢转预定角度(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该预定角度为约45°)时,在通过臂弹簧93的推压力沿附接方向Y1拉入盒托盘40的同时,臂92到达拉入位置。因此,盒托盘40被附接到设备主体中的附接位置。

  当将盒托盘40从设备主体中拉出时,通过回溯上述拉入操作,拉入设备90从图21A和21B所示的拉入状态改变到图18A和18B所示的备用状态。也就是说,用户等沿着与附接方向Y1相反的拉出方向拉动盒托盘40,因此第一作用部46s1沿拉出方向按压臂92的第二接合表面92d。因此,臂92在返回方向R2上枢转,图21A和21B的状态转变到图20A和20B的状态。在保持按压部94s与第二作用部46s2接触的状态的同时,锁定构件94通过锁定弹簧95的推压力沿图20A和20B中的逆时针方向枢转,并返回到如图19B所示的锁定位置。

  当进一步拉出盒托盘40时,第二作用部46s2与锁定构件94的按压部94s分离。另外,第一作用部46s1使臂92沿返回方向R2枢转到超出备用位置的位置。然后,臂92在第一接合表面92s处在第一作用部46s1上滑动的同时沿拉入方向R1枢转至备用位置,因此锁定构件94的抵接部941抵接保持件91的被抵接部911,拉入设备90进入图18A和18B所示的备用状态。

  拉入设备概述

  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拉入设备90具有臂92的枢转在备用状态下被锁定的构造,要求以下两个动作:(1)臂92沿返回方向R2的枢转;以及(2)锁定构件94的枢转。也就是说,在上述(1)和(2)未以该顺序作用在拉入设备90上的情况下,通常臂92的锁定不会被释放。因此,在图18A和18B所示的锁定尚待释放的备用状态下,可以实现拉入设备90的高度稳定性。这里,高度稳定性被定义为不可能发生以下事件:臂92的锁定被意外释放,臂92无意地枢转,这可能是在例如用户的手指接触在备用状态下的拉入设备90的情况中引起的。

  此外,在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构造中,锁定构件94被保持在臂92的两个部分之间的间隙中,并且需要接近该间隙以使锁定构件94移动。如果试图在臂92处于备用位置的状态下通过将锁定构件94移动到锁定释放位置的一个动作来释放锁定,则需要沿图22的箭头方向用力按压锁定构件94,如图22所示。然而,在备用状态下,锁定构件94通过臂弹簧93的推压力压靠保持件91的被抵接部911,需要很强的力来使锁定构件94沿图22中的顺时针方向枢转。因此,尽管需要进行在臂92的间隙中插入和推动诸如尺子(该尺子是刚性的并且比图16B中所示的臂上部和臂下部之间的间隔z1薄)的物体的操作,但是这种意外发生的事件是不现实的。同时,在臂92沿返回方向R2枢转之后意外地执行将诸如尺子的物体插入臂92的间隙中以枢转锁定构件94的两步操作也是难以想像的。

  因此,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锁定构件94由臂92包围和保护的构造,能够进一步提高拉入设备90的稳定性。应当注意,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二作用部46s2用作第二抵接部,通过将第二作用部46s2的厚度设定为比臂92的间隔z1小来降低第二作用部46s2以外的物体进入臂92的间隙的可能性。即使在使用不具有板状形状的第二抵接部代替该第二抵接部的情况下,通过将第二抵接部设置在臂构件的多个部分之间也能够获得与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类似的效果。

  另外,在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拉入设备90中,至少臂弹簧93和臂92的枢转支撑部91o设置成比图14所示的固定支架35的前侧壁表面35a更靠后侧。根据在备用状态下向容纳盒托盘40的空间突出的构件的数量较小的这种构造,能够抑制与拉入设备90的意外接触,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稳定性。应当注意,如图16C所示,优选的是,臂92设置有在备用状态下沿Y轴方向观察时覆盖锁定弹簧95的至少一部分的覆盖部92k,并且保持件91设置有在备用状态下沿竖直方向观察时与锁定构件94重叠的覆盖部91k。这些元件还有助于通过抑制与锁定弹簧95或锁定构件94的无意接触而提高拉入设备90的稳定性。另外,除了固定支架35之外,可以通过使用其他金属板框架或保持件91来设置覆盖除臂92之外的可移动部分的盖。

  另外,在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构造中,臂弹簧93在从备用位置到拉入位置的整个区域中沿拉入方向R1推压臂92。因此,与用于所谓的肘节型拉入设备的构造(在该构造中,弹簧构件对臂的推压方向在从备用位置到拉入位置的范围内改变)相比,可以将臂92能够拉入盒托盘40的距离设定得较长。在肘节型拉入设备的情况下,拉入动作发生在臂经过中间位置之后。拉入动作在中间位置附近较弱,而是在通过中间位置之前施加沿向后推动盒托盘的方向的力。相反,在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情况下,在开始实施拉入动作之前,在图20A和20B的阶段,臂弹簧93的推压力作为使盒托盘40沿附接方向Y1移动的力被有效地传递。因此,与肘节型拉入设备相比,可以延长可施加足够拉入力的距离,同时避免了拉入设备尺寸的增大。

  另外,本示例性实施例还具有良好的节省空间的特性。在图21A和21B所示的拉入设备90已经将盒托盘40拉到附接位置的状态下,拉入设备90在附接方向Y1上占据的范围大约是图18A和18B所示的备用状态中的一半。另外,在拉入状态下,盒托盘40位于在备用状态下由臂92占据的空间的至少一部分中。这些特性使得能够在不增加成像设备的外壳的尺寸的情况下确保用于盒托盘40的容纳空间,从而有助于设备的小型化。

  应当注意,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拉入设备90具有这样的构造,其中在锁定释放操作以及拉入操作过程中盒托盘40从臂92接收的力包括朝向X轴方向一侧(在图20A和20B中的左侧)的分量。尽管所示结构可以以相对于X轴方向倒置的状态设置在拉入设备90中,但是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采用如下布置:X轴方向上的力的分量在从右侧板37到左侧板36的方向上。

  这里,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在将盒托盘40附接到设备主体之后执行成像操作的情况下,通过向左按压感光鼓来执行感光鼓在纵向方向上的定位。具体地,设置在设备主体中的驱动联接件向左按压图3A中所示的鼓联接件1c,该鼓联接件与感光鼓同轴地设置。

  在这种构造中,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拉入设备90设置成使得在拉入操作过程中沿与附接方向垂直的方向施加到盒托盘40的分力的方向与在附接托盘之后的状态下沿纵向方向按压感光鼓的方向一致。如果二者彼此相反,则需要单独地设置在插入盒托盘40时管控盒托盘40在左右方向上的位置的引导形状以及接收盒托盘40在被附接之后经由感光鼓接收的力并且管控盒托盘40的位置的另一引导形状。例如,所述引导形状是在左右方向上与盒托盘40的引导构件47L相对的侧壁。相反,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这些力的方向彼此一致,因此,在插入盒托盘40时的位置管控功能以及在附接之后的位置管控功能可以通过相同的引导形状来实现,由此可以简化设备的构造。

  另外,如图14所示,用于将感光鼓连接到接地电位的触头t1设置在盒托盘40上,连接到接地电位的线簧t2设置在设备主体中。触头t1经由图5中所示的附接到盒托盘40的线材48电连接到图3B中所示的、安装在盒托盘40上的每个处理盒PP的触头1b。当盒托盘40附接到设备主体中的附接位置时,线簧t2与触头t1压力接触,由此感光鼓接地。

  触头t1和线簧t2设置在盒托盘40的左端部,而不设置在其右侧。在这种构造中,在盒托盘40的附接状态下,臂92在盒托盘40的附接方向上按压第一作用部46s1的位置相对于盒托盘40在X轴方向上的中心位置向左侧偏移。因此,线簧t2经由触头t1按压盒托盘40的力以及盒托盘40从拉入设备90接收的力相互抵消,从而抑制盒托盘40的倾斜。

  此外,如上所述,处理盒PPY、PPM、PPC和PPK不是相对于成像设备的设备主体定位,而是相对于盒托盘40定位。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让用户通过插入操作执行盒托盘40的最终定位,可能会降低定位的精度。在盒托盘40相对于主体的定位精度较低的情况下,感光鼓1的表面上的激光照射位置从理想位置偏移,导致片材上的图像位置的偏移。相反,根据上述示例性实施例,由于盒托盘40相对于主体的定位是通过臂弹簧93的推压力等来执行的,所以能够抑制这种问题。

  <修改示例>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20A和20B所示,在将盒托盘40插入拉入设备90的过程中,第一作用部46s1与臂92的第一接合表面92s摩擦接触。因此,要考虑到,插入盒托盘40的操作负荷根据诸如第一作用部46s1和第一接合表面92s的材料以及湿度等条件而变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使用具有与第一作用部46s1类似的柱状形状并且由盒托盘40可枢转地支撑的旋转构件来代替本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一作用部46s1。另外,尽管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作用部46s1既用作在锁定释放操作的初始阶段中作用于臂92的部分,又用作在释放锁定之后从臂92接收拉入力的部分,但是这两个部分可以设置为单独的构件。

  另外,臂92的第一接合表面92s优选地具有如下的形状:该形状减少将盒托盘40插入到开始拉入盒托盘40的位置的操作负荷的波动。例如,优选地,第一接合表面92s具有弧形形状,该弧形形状以在Z轴方向上观察时远离臂92的枢转支撑部91o一定距离的位置为中心。另外,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虽然除了弹簧93、95之外的所有部件由树脂材料形成,但也可以考虑由金属材料形成臂92等接收强力的部件。另外,也可以考虑使用扭转螺旋弹簧或压缩弹簧用作弹簧来代替拉力弹簧。

  另外,在臂92和锁定构件94设置在盒托盘40中并且第一作用部46s1和第二作用部46s2设置在设备主体中的情况下,也可以实现与本示例性实施例类似的拉入操作。也就是说,臂构件和限制构件可以设置在设备主体和单元中的一个中,而第一抵接部和第二抵接部可以设置在设备主体和单元中的另一个中。然而,如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将作为可移动构件的臂92和锁定构件94设置在设备主体中有利于减小盒托盘40的重量和尺寸并抑制对构件的损坏。

  第二示例性实施例

  下面将描述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拉入设备。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由于仅设置一个臂92,所以在将盒托盘40插入设备主体中时,盒托盘40被臂92向左或向右按压,这是在设备主体和盒托盘40之间产生摩擦力的原因。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23所示,两个臂92L和92R沿左右方向对称布置。另外,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锁定机构类似并包括锁定构件94L和94R的锁定机构与臂92L和92R对应地沿左右方向对称地布置。因此,在拉入盒托盘40时右侧的臂92R的作为第三方向的枢转方向R3是与左侧的臂92L的拉入方向R1相反的旋转方向。另外,臂92L和92R分别连接到用作公共推压部的臂弹簧93的两端并接收推压力。在左侧的臂92L和锁定构件94L用作第一臂构件和第一限制构件的情况下,右侧的臂92R和锁定构件94R用作第二臂构件和第二限制构件。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臂92L和92R以及锁定构件94L和94R的详细构造以及在插入盒托盘时臂92L和92R以及锁定构件94L和94R的操作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臂92和锁定构件94相同。因此,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构造同样可以提供一种能够抑制锁定的错误释放的拉入设备。

  另外,在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构造中,在两个臂92L和92R施加到两个第一作用部46s1的力中,在与盒托盘40的附接方向垂直的X轴方向上的分量相互抵消。因此,可以减小盒托盘40和设备主体之间的摩擦,从而可以减小操作负荷。另外,能够抑制在插入操作期间由接收自拉入设备90的力引起的从上方观察的盒托盘40的倾斜。此外,在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相同的弹簧构件用作臂弹簧93的情况下,由于臂弹簧93的张力通过分别连接到臂弹簧93的两端的臂92L和92R作用在盒托盘40上,所以由托盘接收的沿附接方向的力近似加倍。因此,即使在使用比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的弹簧构件弱的弹簧构件的情况下,也能够确保所需的拉入力,因此能够降低臂弹簧93的成本。

  第三示例性实施例

  下面将描述根据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拉入设备。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臂92保持锁定构件94,而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锁定构件94A由保持件91可枢转地支撑,如图24所示。也就是说,本示例性实施例的限制构件独立于臂构件由设备主体可枢转地支撑。

  在备用状态下,臂92的接合部92e抵接锁定构件94A,因此限制了臂92沿拉入方向R1的枢转。当插入盒托盘40时,设置在托盘上的第一作用部46s1按压臂92的第一接合表面92s,以使臂92抵抗臂弹簧93从备用位置沿返回方向R2枢转,如图24所示。因此,臂92的接合部92e从锁定构件94A释放,因此可以沿图24中的顺时针方向枢转锁定构件94A。然而,在图24所示的状态中,锁定构件94A的取向由锁定弹簧95的推压力保持,因此臂92的锁定不会被释放。

  当进一步插入盒托盘40时,第二作用部46s2抵接锁定构件94A,以使锁定构件94A抵抗锁定弹簧95沿图25中的顺时针方向枢转,如图25所示。因此,锁定构件94A对臂92的锁定被释放。然后,在臂92的第二接合表面92d抵接第一作用部46s1的状态下,臂92根据臂弹簧93的推压力沿拉入方向R1枢转,因此盒托盘40最终被拉入到图26的位置。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释放臂92的锁定同样需要以下两个动作:(1)臂92沿返回方向R2的枢转以及(2)锁定构件94A的枢转。因此,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构造同样可以提供一种能够抑制锁定的错误释放的拉入设备。

  其他实施例

  尽管在上述第一至第三示例性实施例中已经描述了将盒托盘40拉入到设备主体中的拉入设备90,但是该拉入设备90可应用于包括能够从设备主体中拉出的单元的任意设备。例如,其可以应用于将图2中所示的盒19拉入设备主体中的构造,所述盒19用作片材容纳部的示例,容纳用作记录介质的片材。另外,盒托盘40的定位机构可以应用于诸如盒19的其它拉出部。

  另外,例如,其可以应用于将能够附接到成像设备的设备主体并且能够从该设备主体拆卸的可选进给器或片材处理设备拉入到设备主体中的构造。片材处理设备是对片材执行诸如装订等处理的设备,可选进给器是将片材供给到设备主体的设备。另外,所述拉入设备适用的设备不限于成像设备,所述拉入设备也适用于例如将办公室用桌子的抽屉或贮物用家具的抽屉拉入设备主体(即,外壳)中的构造。

  另外,尽管在上述所有实施例中通过使用电子照相系统的打印机100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本发明还可以应用于通过经由喷嘴喷射墨液而在片材上形成图像的喷墨系统的成像设备。

  尽管已经参考示例性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是应当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对下列权利要求的范围应作最广义的解释,从而涵盖所有变型以及等同的结构和功能。

《定位设备和成像设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