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技术 > 摄像光波> 转印单元和图像形成装置独创技术37308字

转印单元和图像形成装置

2021-02-12 08:41:34

转印单元和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转印单元和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诸如复印机或打印机。

  背景技术

  作为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已知的串联型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在诸如传送带或中间转印带的带的移动方向上布置的图像形成单元。用于相应的颜色的图像形成单元中的每一个包括用作图像承载构件的鼓形感光构件(以下称为感光鼓)。由用于每种颜色的感光鼓承载的该颜色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由转印材料传送带传送的诸如纸或OHP片的转印材料上,或者在被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并且随后被转印到转印材料之后由定影单元定影到转印材料。

  在一些情况下,调色剂的一部分在另一部分被转印到转印材料之后,没有被转印并且残留在诸如传送带或中间转印带的带上。这样的残余的调色剂通过使用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收集单元被收集在存储残余的调色剂的容器中。这抑制了由于在下一图像形成处理中将残余的调色剂转印到转印材料而产生缺陷图像。

  日本专利申请特开No.2007-286371公开了在第一方向上传送调色剂的第一传送构件以及在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传送调色剂的第二和第三传送构件设置在存储收集的残余的调色剂的容器中。利用这种结构,第一传送构件首先沿着容器的一侧在第一方向上传送残余的调色剂。随后,在第一方向上不同位置处布置的第二和第三传送构件在第二方向上传送残余的调色剂。这使得调色剂能够被高效地填充在容器中。

  利用日本专利申请特开No.2007-286371中的结构,可以相对于容器的体积高效地填充残余的调色剂。然而,由于传送构件设置在容器中,因此可以填充在容器中的调色剂的体积减小了传送构件所占据的区域的体积。近年来,已存在减小图像形成装置的大小的需要,并且已存在增加填充的调色剂的体积与容器的体积的比率的需要。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在存储残余的调色剂的容器中,设置传送调色剂的传送构件,并且填充的调色剂的体积与容器的体积的比率增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中的转印单元,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包括承载调色剂图像的图像承载构件,所述转印单元包括:与所述图像承载构件接触的可移动的环形带;收集构件,所述收集构件与所述带接触,并且所述收集构件收集残留在所述带上的调色剂;容器,所述容器设置在由所述带的内周表面限定的区域中,所述容器具有入口,由所述收集构件收集的调色剂通过所述入口进入所述容器,并且所述容器具有底表面和与所述底表面相对的上表面,通过所述入口进入的调色剂要被支撑在所述底表面上;以及单个传送构件,所述单个传送构件包括在旋转轴线方向上螺旋地延伸的传送部,并且所述单个传送构件旋转以在所述容器中从所述入口传送调色剂,其中,在与移动方向和宽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水平平面上的所述容器的投影图中,所述容器的中央区域位于所述容器在所述移动方向上的三等分区域中的中间区域与所述容器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三等分区域中的中间区域重叠的区域中,并且所述传送构件从所述入口朝着所述中央区域传送调色剂。

  从下面参考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将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2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内部结构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3A和图3B图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转印单元的结构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4A和图4B图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转印单元的结构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5示意性地图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转印单元和容器。

  图6A、图6B、图6C和图6D示意性地图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容器中的残余的转印调色剂的填充。

  图7示意性地图示了针对第一实施例的比较示例中的结构。

  图8示意性地图示了根据第一修改的结构。

  图9示意性地图示了根据第二修改的结构。

  图10A和图10B示意性地图示了根据第三修改的结构。

  图11示意性地图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通过示例的方式详细描述实施例。根据实施例描述的部件的尺寸、材料、形状和相对位置可以取决于本发明被用于的装置的结构或各种条件而适当地改变。因此,除非存在特定的描述,否则本发明的范围不限于这些。

  第一实施例

  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

  图1是根据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结构的示意性透视图。图2是图像形成装置1的内部结构的示意性截面图。根据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是包括图像形成单元PY、PM、PC和PK的所谓的串联型图像形成装置。第一图像形成单元PY使用黄色(Y)调色剂、第二图像形成单元PM使用品红色(M)调色剂、第三图像形成单元PC使用青色(C)调色剂并且第四图像形成单元PK使用黑色(Bk)调色剂以形成图像。

  图像形成装置1以处理盒方法操作。图像形成单元PY、PM、PC和PK被提供为处理盒,并且可以被附接到装置主体2和从装置主体2拆卸。在打开图像形成装置1的门3的状态下拆卸或附接处理盒。如图2中所示,四个图像形成单元以规则的间隔排成一行。除了存储在其中的调色剂的颜色以外,每个图像形成单元的结构的许多部分基本上是彼此共用的。因此,假如不必区分这些部件,那么在下面的描述中省略表示部件被用于的颜色的最后的参考符号Y、M、C和K,并且将统一描述这些部件。

  在下面的描述中,图像形成装置1的沿着其设置门3的表面被称为前表面,并且与前表面相对的表面被称为后表面。当在前表面的前方观看图像形成装置1时,右手侧被称为驱动侧,并且左手侧被称为非驱动侧。在附图中,从装置主体2的后表面朝着其前表面的方向被称为X轴方向,从装置主体的非驱动侧朝着其驱动侧的方向被称为Y轴方向,并且从装置主体2的底表面朝着其上表面的方向被称为Z轴方向。

  如图2中所示,图像形成单元P与装置主体2的底表面平行地布置。每个图像形成单元P包括电子照相处理机构。旋转驱动力从设置在装置主体2中的未示出的盒驱动力传输器传输。图像形成单元P包括用作承载调色剂图像的图像承载构件的相应的感光鼓40、相应的带电单元(未示出)和相应的显影单元(未示出)。

  曝光单元LS在Z轴方向上设置在图像形成单元P的上方。曝光单元LS基于未示出的控制器接收的图像信息发射激光束。从曝光单元LS发射的激光束通过每个图像形成单元P的曝光窗口并到达每个感光鼓40的表面以用于扫描曝光。

  转印单元11在Z轴方向上设置在图像形成单元P的下方。转印单元11包括可移动的环形中间转印带12、一次转印辊16、驱动辊13、拉伸辊17、拉伸辊15、收集单元19和容器18。驱动辊13在向其施加驱动力时旋转,使中间转印带12在图中的箭头B的方向上移动,并且与拉伸辊17和拉伸辊15一起拉伸中间转印带12。收集单元19收集残留在中间转印带12上的调色剂。由收集单元19收集的调色剂存储在容器18中,该容器18设置在由中间转印带12的内周表面限定的区域中。

  一次转印辊16用作将由感光鼓40承载的调色剂图像从感光鼓40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2的转印单元并与中间转印带12的内周表面接触。一次转印辊16Y、16M、16C和16K分别面对感光鼓40Y、40M、40C和40K,其中中间转印带12介于其间。一次转印辊16在垂直于图中的箭头B的方向的方向上(即,在Y轴方向上)延伸,将中间转印带12推靠在感光鼓40上,并限定感光鼓40和中间转印带12彼此接触的一次转印部。

  根据本实施例,每个一次转印辊16是不具有弹性层的金属辊。作为金属辊的一次转印辊的成本低,但是由于其硬度而带有一次转印辊使面对的部件磨损的风险。鉴于此,根据本实施例,如图2中所示,一次转印辊16从感光鼓40和中间转印带12彼此接触的一次转印部的位置移位。更具体地,一次转印辊16在中间转印带12的移动方向上移位到一次转印部的下游的位置。一次转印辊16可以移位到一次转印部的上游的位置。

  收集单元19包括框体19a和设置在框体19a中并在Y轴方向上延伸的清洁刮板19b(收集构件)。清洁刮板19b在与中间转印带12的移动方向相对的方向上延伸并与中间转印带12的外周表面接触以将残留在中间转印带12上的调色剂收集在框体19a中。

  二次转印辊14面对驱动辊13(驱动旋转构件),其中中间转印带12介于其间。在二次转印辊14和中间转印带12彼此接触的位置处限定二次转印部。馈送单元50包括存储转印材料S的片材馈送盒51和从片材馈送盒51朝着二次转印部馈送转印材料S的片材馈送辊52,并在传送转印材料S的方向上设置在二次转印部的上游。

  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到转印材料S的定影单元21和从装置主体2排出调色剂图像定影到的转印材料S的一对排出辊22在转印材料S的移动方向上设置在二次转印部的下游。通过使用一对排出辊22从装置主体2排出的转印材料S被装载在排出托盘23上。

  图像形成操作

  现在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图像形成操作。当诸如控制器的控制单元(未示出)接收到图像信号时,图像形成操作开始,并且例如感光鼓40和驱动辊13由于来自未示出的驱动源的驱动力而开始以预定的圆周速度(处理速度)旋转。

  未示出的带电单元使感光鼓40的表面均匀地带电,以具有与调色剂的正常带电极性(根据本实施例为负极性)相同的极性。随后,从曝光单元LS发射激光束以形成基于图像信息的静电潜像。通过使用未示出的显影单元存储的调色剂来显影在感光鼓40上形成的静电潜像。基于图像信息的调色剂图像被承载在感光鼓40的表面上。此时,取决于黄颜色、品红颜色、青颜色和黑颜色的图像成分的调色剂图像由感光鼓40Y、40M、40C和40K承载。

  随后,随着感光鼓40的旋转,由感光鼓40承载的颜色调色剂图像到达相应的一次转印部。从未示出的电源向一次转印辊16施加电压,并且由感光鼓40承载的颜色调色剂图像在一次转印部处依次被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2。因此,在中间转印带12上形成与目标颜色图像对应的四个调色剂图像。

  随后,随着中间转印带12的旋转,由中间转印带12承载的四个调色剂图像到达二次转印部,并且在通过二次转印部时被统一二次转印到转印材料S(诸如纸或OHP片)的表面。此时,从未示出的二次转印电源向二次转印辊14施加与调色剂的正常带电极性相反的极性的电压。

  存储在片材馈送盒51中的转印材料S通过使用片材馈送辊52以预定的定时从片材馈送盒51馈送,并朝着二次转印部传送。四个调色剂图像在二次转印部处转印到的转印材料S被定影单元21加热和加压并因此定影到转印材料S,其中四种颜色的调色剂熔融并混合。随后,转印材料S通过使用一对排出辊22从装置主体2排出,并装载在用作装载器的排出托盘23上。

  在二次转印之后,通过使用面对驱动辊13的收集单元19(其中中间转印带12介于其间),从中间转印带12的表面移除残留在中间转印带12上的调色剂(以下称为残余的转印调色剂)。通过以上操作,根据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形成全色打印图像。

  根据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包括控制图像形成装置的每个部件的操作的未示出的控制器和用作存储各种控制信息的存储单元的存储器(未示出)。控制器控制转印材料S的传送,控制中间转印带12和作为处理盒的图像形成单元P的驱动,控制图像形成,并控制故障检测。

  利用收集单元的残余的转印调色剂的收集

  在二次转印之后,中间转印带12上的残余的转印调色剂通过使用清洁刮板19b从中间转印带12物理地刮除,并暂时存储在收集单元19的框体19a中。现在将描述通过使用收集单元19收集残余的转印调色剂的处理。

  图3A是其中中间转印带12被移除的转印单元11的结构的示意性透视图。图3A中的箭头表示由清洁刮板19b收集的残余的转印调色剂的传送路径。在图3A和图3B中,省略了框体19a的图示以图示收集单元19的内部结构。在框体19a中,收集单元19包括清洁刮板19b和传送构件19c,该传送构件19c传送通过使用清洁刮板19b从中间转印带12刮除的残余的转印调色剂。传送构件19c包括在其旋转轴线方向上螺旋地延伸的传送部C1,并且在向其施加来自未示出的驱动源的驱动力时旋转以在图中的箭头Sa的方向(Y轴方向)上传送残余的转印调色剂。

  随后,框体19a中在图中的箭头Sa的方向上被传送的残余的转印调色剂沿着传送构件19c传送调色剂的方向上的下游端部附近(换句话说,与转印单元11的驱动侧附近的端部相邻)的传送路径184在图中的箭头Sb的方向上被传送。传送路径184连接到容器18的入口18a。一端位于入口18a附近的传送构件18b设置在容器18中。传送构件18b包括在旋转轴线方向上螺旋地延伸的传送部b1,并且旋转以在图中的箭头Sc的方向上传送到达入口18a的残余的转印调色剂。

  图3B示意性地图示了设置在转印单元11的驱动侧附近的端部处的用于将驱动力传输到传送构件18b和驱动辊13的机构。根据本实施例,如图3B中所示,通过使用包括齿轮201和齿轮202的驱动连接构件200将传送构件18b的驱动和驱动辊13的驱动彼此连接。更具体地,驱动辊13在驱动侧附近的端部处包括齿轮131。传送构件18b在驱动侧附近的端部处包括齿轮186。齿轮131与齿轮201啮合。齿轮186与齿轮202啮合。驱动辊13包括轴132。当来自未示出的驱动源的驱动力被施加到轴132并且轴132旋转时,齿轮131旋转。作为齿轮131的旋转的结果,驱动辊13的旋转力经由驱动连接构件200被传输到齿轮186,并且传送构件18b旋转。

  转印单元和容器的结构

  图4A是从侧表面(XZ平面)观看的转印单元11的示意性截面图。图4B是从驱动侧的前方观看的转印单元11的结构的示意性侧(XZ平面)视图。在图4B中,省略了中间转印带12的图示。如图4A和图4B中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容器18设置在由中间转印带12的内周表面限定的转印单元11的区域中。转印单元11的底表面和容器18的底表面基本上平行于图像形成装置1的底表面。

  根据本实施例,容器18在重力方向上包括形成容器18的上表面的上部构件18c和形成容器18的底表面的下部构件18d。上部构件18c和下部构件18d构成框体。更具体地,上部构件18c设置在一次转印辊16附近,并且下部构件18d设置在转印单元11中图像形成装置1的底表面附近。在XY平面上具有基本上矩形形状的上部构件18c与下部构件18d的四个端部通过超声焊接彼此接合,并且上部构件18c和下部构件18d因此构成容器18的框体。上部构件18c和下部构件18d可以不通过超声焊接彼此固定,而是可以通过诸如热焊接的另一种焊接方法、紧固或利用粘合剂的接合方法彼此固定,条件是残余的转印调色剂不从容器18泄漏。

  如图4A中所示,上部构件18c的面对一次转印辊16Y、16M和16C的部分在远离一次转印辊16的位置的方向上(即,在朝着下部构件18d的方向上)凹陷。更具体地,上部构件18c具有带凹槽部181Y、181M和181C,该带凹槽部181Y、181M和181C在一次转印辊16下方的位置处形成并且在一次转印辊16的延伸方向上延伸。利用这种结构,容器18不限制一次转印辊16的旋转,并且可以确保容器18的足够的调色剂存储容量。上部构件18c的带凹槽部181Y、181M和181C增加了容器18的强度并且抑制框体变形。

  如图4B中所示,一次转印辊16Y、16M、16C和16K在一次转印辊16的延伸方向上的端部由相应的一次转印轴承162Y、162M、162C和162K可旋转地支撑。通过使用弹簧163Y、163M、163C和163K在+Z方向上推动一次转印轴承162Y、162M、162C和162K,该弹簧163Y、163M、163C和163K中的每一个在其一端处固定到上部构件18c并由上部构件18c支撑以便在Z轴方向上可移动。

  根据本实施例,一次转印辊16不包括用于与中间转印带12分离的机构。即,一次转印辊16被弹簧163(推动构件)推动,并且中间转印带12和感光鼓40总是彼此接触。由于转印单元11不包括用于将一次转印辊16与中间转印带12分离的机构,因此可以尽可能地扩大转印单元11中用于容器18的容量的区域。

  拉伸辊17被张力弹簧173在+X方向上推动,其中轴承17a介于其间,以拉伸中间转印带12。张力弹簧173的一端推动轴承17a,并且另一端由上部构件18c支撑。根据本实施例,可以通过抵抗张力弹簧173的推动力而移动轴承17a来释放被拉伸辊17拉伸的中间转印带12。

  容器中的残余的转印调色剂的填充

  图5以垂直于中间转印带12的移动方向和一次转印辊16的延伸方向的方向上的水平平面(XY平面)上的投影图示意性地图示了转印单元11和容器18。在图5中,省略了转印单元11的中间转印带12的图示以图示容器18的结构。通过传送路径184并且经由入口18a进入容器18的残余的转印调色剂通过使用传送构件18b被传送到XY平面上的容器18的基本上中央部。

  如图5中所示,传送构件18b在传送构件18b的旋转轴线方向上的第一端部位于入口18a附近,并且其第二端部由轴承183a(支撑部)支撑。轴承183a包括在容器18的下部构件18d中并且可旋转地支撑传送构件18b。传送构件18b相对于旋转轴线方向具有其中设置有传送部b1的区域Sb和其中没有设置传送部b1且仅存在轴的区域Sr。传送部b1的在旋转轴线方向上与入口18a相对的端部Eb(端)位于区域Sb与区域Sr之间的边界处。如图5中所示,传送构件18b的旋转轴线方向不垂直于与中间转印带12的移动方向一致的X轴方向或与一次转印辊16的延伸方向一致的Y轴方向,但是与X轴方向和Y轴方向相交。

  在XY平面上的容器18的投影图中,端部Eb在与中间转印带12的移动方向一致的X轴方向上位于一次转印辊16Y的下游和一次转印辊16K的上游。换句话说,端部Eb在X轴方向上位于一次转印辊16Y与一次转印辊16K之间,更具体地,根据本实施例,在一次转印辊16Y与一次转印辊16M之间的容器18的中央区域Rc中。稍后将详细描述中央区域Rc。利用根据本实施例的这种结构,经由入口18a进入的残余的转印调色剂通过使用传送部b1在容器18中从入口18a朝着端部Eb传送,并在区域Sb的一端累积在容器18的基本上中央部上。

  如果轴承183a在传送构件18b的旋转轴线方向上端部Eb附近设置以支撑传送构件18b的第二端部,那么在传送构件18b的强调色剂传送力被施加到的区域附近在轴承183a与传送构件18b之间发生旋转滑动。利用这种结构,即,在不存在区域Sr的情况下,存在调色剂被固定在发生旋转滑动的位置并且通过使用传送构件18b传送残余的转印调色剂因此不那么稳定的可能性。

  根据本实施例,在绕端部Eb同心地扩散的同时,由传送构件18b传送的残余的转印调色剂填充在容器18中,但是这将稍后详细描述。然而,如果轴承183a设置在端部Eb附近,那么存在残余的转印调色剂不同心地扩散的可能性。因此,如图5中所示,其中不存在螺旋的传送部b1的区域Sr优选地位于区域Sb与轴承183a之间。自由地设定旋转轴线方向上区域Sr的长度。如图5中所示,在容器18的XY平面上,传送构件18b的一端可以不位于一次转印辊16M附近。例如,区域Sr的长度可以比图5中的长度长,并且传送构件18b的一端可以位于XY平面上在传送构件18b的旋转轴线方向上延伸的假想线与容器18相交的壁表面18e附近。

  现在将参考图6A至图6D描述根据本实施例的容器18中的残余的转印调色剂的填充。图6A以XY平面上的投影图示意性地图示了在残余的转印调色剂到达容器18的入口18a之前的容器18。图6B、图6C和图6D示意性地图示了通过使用旋转的传送构件18b从入口18a朝着端部Eb传送并且被填充在容器18中的残余的转印调色剂。

  根据本实施例,在如图6A中所示容器18中没有残余的转印调色剂被存储的状态下,残余的转印调色剂开始被填充。当残余的转印调色剂到达入口18a时,通过使用旋转的传送构件18b将残余的转印调色剂朝着端部Eb传送,与图6B中所示的状态一样。如图6B中所示,通过使用旋转的传送构件18b朝着容器18的中央区域Rc中的端部Eb传送的残余的转印调色剂以端部Eb为中心被累积并且在同心地散开的同时被填充在容器18中。

  图6A和图6B中的单点链线在与中间转印带12的移动方向一致的X轴方向上和在与中间转印带12的宽度方向一致的Y轴方向上将容器18三等分。以这种方式,如图6A和图6B中所示,容器18可以在XY平面上被基本上均等地划分成九个区域。根据本实施例,传送构件18b的端部Eb位于九个划分区域中的中央区域Rc中。中央区域Rc与容器18在X轴方向上的三等分区域中的中间区域与容器18在Y轴方向上的三等分区域中的中间区域重叠的区域对应。端部Eb的位置将稍后详细描述。

  如图6C中所示,残余的转印调色剂通过使用旋转的传送构件18b被继续地朝着端部Eb传送,继续同心地散开,并被填充。在图6C中的状态之后,残余的转印调色剂被进一步填充,并且如图6D中所示,同心地散开的残余的转印调色剂到达具有基本上矩形形状的上部构件18c的四个壁表面,并且容器18充满残余的转印调色剂。根据本实施例,容器18的底表面基本上平行于图像形成装置1的底表面。换句话说,下部构件18d基本上平行于图像形成装置1的安装表面。利用这种结构,在容器18中同心地扩散的残余的转印调色剂几乎同时到达容器18的四个壁表面,这对于填充效率是优选的。

  图7图示了针对本实施例的比较示例中的结构,其中传送构件18bx的区域Sbx的端部Ebx比根据本实施例的端部Eb的位置在旋转轴线方向上更靠近入口18a。换句话说,在比较示例中,端部Ebx不位于中央区域Rc中。在比较示例中的结构中,端部Ebx在与中间转印带12的移动方向一致的X轴方向上位于一次转印辊16Y的上游,并且比一次转印辊16K更靠近驱动辊13,但是这没有被示出。在下面的描述中,与根据本实施例的部件基本上相同的比较示例中的部件由与根据本实施例的参考符号同样的参考符号标出。

  在比较示例中的结构中,如图7中所示,残余的转印调色剂以区域Sbx的一端为中心(即,以传送构件18bx的端部Ebx为中心)在容器18中同心地扩散,如本实施例中那样。然而,在比较示例中的结构中,端部Ebx位于一次转印辊16Y的上游,即,比容器18的基本上中央部更靠近入口18a,并且扩散的残余的转印调色剂首先到达上部构件18c的在入口18a附近的两个壁表面。在图7中的状态之后继续地传送残余的转印调色剂的情况下,因为同心的残余的转印调色剂已部分到达壁表面,所以残余的转印调色剂难以进一步同心地散开,并且存在传送构件18b的扭矩增加或容器18变形的可能性。

  利用比较示例中的结构,残余的转印调色剂通过使用单个传送构件18b由此可以同心地扩散。然而,在图7中的状态之后即使通过使用旋转的传送构件18bx继续地传送残余的转印调色剂时,残余的转印调色剂也不能进一步同心地扩散。因此,比较示例中的残余的转印调色剂的填充效率低于根据本实施例的填充效率。在端部Eb在传送构件18b的旋转轴线方向上与入口18a相对的区域中位于中央区域Rc外侧的情况下,由于相同的原因,填充效率降低。由于这个原因,根据本实施例,端部Eb位于容器18的中央区域Rc中,以在容器18中高效地填充残余的转印调色剂。

  在根据本实施例的转印单元11与容器18之间的位置关系中,如图5和图6A中所示,容器18的中央区域Rc在中间转印带12的移动方向上位于一次转印辊16Y的下游和一次转印辊16C的上游。如上所述,将端部Eb定位在中央区域Rc中使得填充的残余的转印调色剂的比率能够被增加。将端部Eb尽可能定位在中央区域Rc的中心附近使得填充的残余的转印调色剂的比率能够被进一步增加。即,关于根据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一次转印辊16的布置,端部Eb在中间转印带12的移动方向上位于一次转印辊16Y与一次转印辊16M之间的中央区域Rc中,并且这使得填充效率能够被进一步提高。

  根据本实施例,设置在由转印单元11的中间转印带12的内周表面限定的区域中的容器18的中央区域Rc位于一次转印辊16Y与16M之间。中间转印带12的移动方向(X轴方向)上的一次转印辊16的布置取决于感光鼓40的位置而适当地确定。X轴方向上的感光鼓40的布置基于图像形成装置1的部件的布置而适当地确定。即,在一些情况下,X轴方向上的一次转印辊16的位置与根据本实施例的图中所示的位置不同。

  在这种情况下,如图7中所示,中央区域Rc位于将入口18a和壁表面18e彼此连接的直线(在传送构件18b的旋转轴线方向上延伸的假想线)的中间点AE附近,并且这样的情况比中央区域Rc位于入口18a附近的情况更常见。因此,将端部Eb定位在中间点AE附近使得与根据本实施例的效果相同的效果能够被实现。类似地,关于在传送构件18b的旋转轴线方向上与入口18a相对的区域,将端部Eb定位为比壁表面18e更靠近中间点AE使得与根据本实施例的效果相同的效果能够被实现。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单个传送构件18b设置在容器18中,并且由传送构件18b传送的残余的转印调色剂同心地填充在容器18中。利用这种结构,即使在仅存在单个传送构件18b时,也可以高效地填充残余的转印调色剂。因此,不必在容器18中设置多个传送构件,并且可以增加填充的调色剂与容器的体积的比率。此外,由于不必设置多个传送构件,因此可以降低图像形成装置的成本。

  其中在容器中设置多个传送构件的现有结构需要存储残余的转印调色剂的容器的内部空间中的多个传送构件的旋转的连接件。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提供措施以解决当残余的转印调色剂附着到旋转的连接件时由于奇怪噪声或振动而发生的故障、以及由于旋转的连接件处的摩擦热熔化的调色剂引起的对部件的损坏。然而,根据本实施例,不必在容器中的部件之间提供驱动连接件,并且不必考虑以上问题。因此,可以利用比现有结构简单的结构在容器18中稳定地填充残余的转印调色剂。

  在如本实施例中那样在转印单元11中设置容器18的情况下,当转印单元11由于其寿命而被更换时,通过转印单元11的更换操作,可以将容器18一起更换。因此,减少了用户或维修人员更换所需的时间,并且可以提高可用性。根据本实施例,由于容器18设置在转印单元11中,因此消除了设置现有容器的空间,并且可以减小图像形成装置1的大小。

  根据本实施例,每个一次转印辊16是低成本的金属辊,但是不限于此。可以将具有导电弹性层的辊构件、导电片构件或导电刷构件用作转印构件。在使用诸如具有导电弹性层的辊的转印构件的情况下,转印构件可以如本实施例中那样相对于对应的一次转印部被移位,或者可以被设置在一次转印构件的正下方。

  第一修改

  图8示意性地图示了对本实施例的第一修改,其中下部构件18d包括容器18中从两侧覆盖传送构件18b的传送引导件183b(引导部)。图8如图6A和图6B中那样以XY平面上的投影图示意性地图示了容器18。在下面的描述中,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部件基本上共用的根据第一修改的部件由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参考符号同样的参考符号标出,并且省略其描述。

  根据第一修改,如图8中所示,传送引导件183b使得残余的转印调色剂能够被从入口18a朝着容器18的中央区域Rc传送,同时阻止残余的转印调色剂从传送引导件183b的外侧泄漏。因此,直到残余的转印调色剂到达容器18的基本上中央部为止的调色剂传送损失减小,并且可以更高效地填充残余的转印调色剂。这里,传送引导件183b的内侧意指传送引导件183b的面对传送构件18b的表面,并且传送引导件183b的外侧意指与内侧相对的表面。

  传送引导件183b的形状不限于图8中所示的形状。例如,形状可以是覆盖传送构件18b的在Z方向上的上表面的隧道形状,条件是残余的转印调色剂不从传送引导件183b的外侧泄漏。根据本修改,为了使从传送引导件183b的外侧泄漏的残余的转印调色剂的量最小,传送引导件183b在传送构件18b的旋转轴线方向上在整个区域Sb上从入口18a到端部Eb延伸,但是不限于此。传送引导件183b可以设置在区域Sb的在入口18a附近的一部分中。传送引导件183b可以不在旋转轴线方向上连续地延伸,而是可以在分开的区域中被划分为片段。

  第二修改

  图9示意性地图示了对本实施例的第二修改,其中容器18的下部构件18d包括放射状的肋条183c。图9如图6A和图6B中那样以XY平面上的投影图示意性地图示了容器18。在下面的描述中,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部件基本上共用的根据第二修改的部件由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参考符号同样的参考符号标出,并且省略其描述。

  根据第二修改,如图9中所示,下部构件18d包括从容器18的中央区域Rc中的端部Eb的邻近放射状地延伸的肋条183c。肋条183c增加了容器18的强度,并抑制下部构件18d在残余的转印调色剂被填充时由于重量的增加而变形。对于设置在转印单元11中的容器18,这使得能够抑制容器18在残余的转印调色剂被填充时在-Z方向上变形,并且可以抑制下部构件18d的一部分与中间转印带12接触。

  根据本修改,同心地填充的残余的转印调色剂在包括放射状的肋条183c的纵向方向的方向上散开,并且放射状的肋条183c不阻止残余的转印调色剂被填充。放射状的肋条183c用作残余的转印调色剂同心地散开时的引导件,使得残余的转印调色剂在每个方向上均匀地散开,并且提高残余的转印调色剂填充在容器18中的效率。肋条183c的长度、高度和数量不限于根据本修改的图9中所示的那些,而是可以适当地确定。从下部构件18d的强度的增加的角度来看,肋条183c优选地延伸到容器18的对应壁表面。

  第三修改

  图10A示意性地图示了对本实施例的第三修改,其中在容器18中在下部构件18d与上部构件18c之间设置柱状构件182a。图10B如图6A至图6D中那样以XY平面上的投影图示意性地图示了容器18。在下面的描述中,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部件基本上共用的根据第三修改的部件由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参考符号同样的参考符号标出,并且省略其描述。

  根据本修改,如图10A中所示,柱状构件182a设置在中央区域Rc附近。更具体地,柱状构件182a设置在上部构件18c的基本上中央部附近,并且将上部构件18c和下部构件18d彼此连接。利用这种结构,抑制容器18在残余的转印调色剂被填充时在Z轴方向上变形,并且可以抑制上部构件18c和下部构件18d与中间转印带12接触。

  根据本修改,如图10B中所示,柱状构件182a位于端部Eb附近,但是与端部Eb隔开。因此,柱状构件182a不阻止残余的转印调色剂被填充,可以支撑容器18中残余的转印调色剂开始被累积的区域,并且可以高效地抑制下部构件18d变形。每个柱状构件182a优选地具有不阻止同心地扩散的残余的转印调色剂散开的形状。如图10B中所示,这样的形状的示例使得每个柱状构件182a的截面具有在与残余的转印调色剂放射状地散开的方向基本上一致的方向上延伸的流线形状。

  根据本修改,如图10B中所示,四个柱状构件182a设置在端部Eb附近。然而,柱状构件182a的数量不限于此。根据本修改,柱状构件182a和下部构件18d利用螺钉彼此固定,但是不限于此。包括在上部构件18c中的柱状构件182a可以通过诸如热焊接或超声焊接的焊接方法或利用粘合剂的接合方法固定到下部构件18d。根据本修改,上部构件18c包括柱状构件182a,但是不限于此。下部构件18d可以包括柱状构件182a,并且柱状构件182a可以通过以上固定方法固定到上部构件18c。

  第二实施例

  在根据第一实施例描述的示例中,存储残余的转印调色剂的容器18设置在转印单元11中,更具体地,在由中间转印带12的内周表面限定的区域中。然而,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在于,存储残余的转印调色剂的容器118没有设置在中间转印带12的内周表面内侧,而是设置在转印单元11外部。根据第二实施例,图像形成装置的除了容器118的位置以外的其它结构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基本上相同。因此,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部件共用的部件由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参考符号同样的参考符号标出,并且省略其描述。

  图11示意性地图示了根据本实施例的容器118的位置。如图11中所示,容器118在Z轴方向上设置在转印单元11的底表面下方。将容器118设置在转印单元11外部使得仅容器118能够被从图像形成装置1拆卸,同时维持如根据第一实施例所述的填充残余的转印调色剂的能力。即,根据本实施例,不管传送单元11的寿命如何,都可以更换容器118。

  根据以上实施例,图像形成装置1使用利用中间转印带12的中间转印方法,但是不限于此。根据实施例所述的用于收集残余的转印调色剂的结构的使用使得包括传送转印材料P的传送带并且使用直接转印方法的图像形成装置能够实现与根据实施例的效果相同的效果。

  虽然已参考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要理解的是,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下面的权利要求的范围要被赋予最宽泛的解释,以便涵盖所有这样的修改以及等同的结构和功能。

《转印单元和图像形成装置.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