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技术 > 摄像光波> 镜筒和镜头组件独创技术20450字

镜筒和镜头组件

2021-02-01 02:06:06

镜筒和镜头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镜头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镜筒和镜头组件。

  背景技术

  现有的摄像头中,对于塑胶镜头,由于塑胶原料和成型条件存在相当多的误差,以至于镜头本体和镜头座的实际成品尺寸误差较大,难以搭配。而对于金属镜头,无论是挤压成型或是冶金射出成型,在金属件成型后外观需做一些处理,导致在装配时存在扭力适配的问题。因此,镜头与镜头座始终出现松配合时导致对焦问题,而过盈配合时加工尺寸又会导致适配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镜筒,旨在解决镜筒与镜头座的适配问题和对焦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镜筒包括本体和设于所述本体一端的第一连接端,所述本体形成有贯通的通孔,所述通孔贯穿所述第一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于其端面开设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沿所述通孔的轴向方向延伸。

  可选的实施例中,在所述本体至所述第一连接端的端面的方向上,所述环形凹槽的开口环宽逐渐增大。

  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端的外周面开设有连通所述环形凹槽的切口,所述切口沿所述通孔的轴线方向延伸,并贯穿所述第一连接端的端面。

  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切口设有多个,多个所述切口沿所述第一连接端的周向均匀设置。

  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切口远离所述第一连接端端面的侧壁面与所述环形凹槽的底壁面相平齐。

  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端的外周面设有外螺纹。

  可选的实施例中,在所述通孔的轴线方向上,所述凹槽的深度大于所述外螺纹的长度。

  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端的周面凸设有抵持部,所述抵持部远离所述本体设置,且所述抵持部沿所述第一连接端的周向均匀分布。

  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抵持部背离所述本体的一端设有导向斜面。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镜头组件,包括镜头和镜头座,所述镜头座形成有安装腔,所述镜头包括如上所述的镜筒,所述镜筒的第一连接端安装于所述安装腔内。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镜筒通过在第一连接端的端面开设有环形凹槽,该环形凹槽沿通孔的轴向方向延伸,从而使得第一连接端的外周面与通孔的内壁面之间存在环形空隙,能够使得第一连接端的外周壁具备朝向通孔的弹性变形空间,一方面当第一连接端与镜头座的尺寸过盈时,通过第一连接端的变形可便于镜筒与镜头座的组装拆卸,解决镜头座与镜筒适配问题,同时能达到稳定固定的效果。另一方面,第一连接端与镜头座的非过盈连接时,当镜筒因受到外力作用发生偏移时,也可以通过第二连接部的弹力作用复位,不会造成对焦错位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镜筒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镜筒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镜筒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镜筒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所示镜筒又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镜头组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所示镜头组件的爆炸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镜头组件另一实施例的爆炸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现有安防监视器、手机摄像头、笔记本摄像头或者平板电脑中的镜头与镜头座之间普遍存在扭力适配问题。例如,无论是镜头与镜头座螺纹连接;还是直接将镜头与镜头座内侧壁过盈配合,都存在镜头与镜头座之间连接过紧或者松动的问题,对产品良率造成影响。

  基于上述问题,实用新型人进行思考,要形成镜头与镜头座之间的扭力适配,关键在于形成镜头与镜头座之间连接“不紧不松”的适宜效果。只要将镜头座与镜头连接处设置具有一定限度的弹性,这样,一方面镜头座与镜头在过盈配合时可以通过弹性变形从而方便组装拆卸,解决镜头与镜头座连接“过紧”的问题,并同时能够提高连接稳定性。另一方面,当镜头因受到外力作用发生偏移时,由于镜头座或者镜头的连接处具备一定的弹性,镜头因为弹力作用也会复位,不会造成镜头对焦错位的问题。

  在上述思考的引导之下,实用新型人设想在镜头的镜筒上的第一连接端端面形成有环形凹槽,从而使得第一连接端的外周壁与通孔内壁之间产生空隙,进而使第一连接端能够产生弹性变形。这样,当第一连接端与镜头座连接时,能够解决镜头与镜头座之间连接过紧或者松配合的对焦问题。

  以下各实施例都是基于上述思考所得。

  请参照图1至图2,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镜筒10,用于安装摄像镜片,且连接于镜头座30上,镜筒10包括本体11和设于所述本体11一端的第一连接端13,所述本体11形成有贯通的通孔111,所述通孔111贯穿所述第一连接端13;所述第一连接端13于其端面开设有环形凹槽131,所述环形凹槽131沿所述通孔111的轴向方向延伸。

  本实施例中,镜筒10安装好摄像镜片之后即形成用于摄像的镜头,将镜头固定于镜头座30后安装于某一设备上,即作为该设备的摄像头。此处,镜筒10的材质可以是金属,也可以是塑胶,镜筒10的本体11开设有贯通的通孔111,该通孔111用于安装镜片,从而实现光线的传输。可以理解的,本体11的形状为圆柱体,通孔111的开口形状为圆形,从而使得本体11呈圆筒状,方便加工制备。镜筒10还包括第一连接端13,该第一连接端13用于与镜头座30连接,从而固定该镜头。此处,第一连接端13与本体11为一体成型结构,可以加强镜筒10自身结构强度,即第一连接端13由本体11的一端延伸形成,通孔111贯通该第一连接端13,则该第一连接端13与本体11合起来为一个圆筒状结构,第一连接端13的外直径可以与本体11的外直径相同,或者本体11的外直径稍大于第一连接端13的外直径,从而方便手持装配。当然,镜筒10还包括第二连接端15,第二连接端15设于本体11远离第一连接端13的另一端,该第二连接端15的外周缘设有外螺纹135,可以用于连接镜头盖,从而对镜头的镜片进行保护。当然,该第二连接端15还可以不设置外螺纹135,通过与镜头盖插接、卡接等方式连接。

  第一连接端13于其端面开设有环形凹槽131,该端面为远离本体11的端面,且形状为圆形,环形凹槽131由该端面朝向本体11的方向凹陷形成,环形凹槽131的一侧壁为内侧壁,另一侧壁为外侧壁,内侧壁围合形成通孔111,外侧壁与第一连接端13的外周壁配合形成的环形结构可发生弹性形变。该环形凹槽131的内侧壁的直径和外侧壁的直径可根据第一连接端13的外直径和通孔111的直径进行设置,且环形凹槽131在通孔111的轴线方向上的深度也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保证第一连接端13可发生弹性形变即可。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镜筒10通过在第一连接端13的端面开设有环形凹槽131,该环形凹槽131沿通孔111的轴向方向延伸,从而使得第一连接端13的外周面与通孔111的内壁面之间存在间距,能够使得第一连接端13的外周壁具备朝向通孔111的弹性变形空间,一方面当第一连接端13与镜头座30的尺寸过盈时,通过第一连接端13的变形可便于镜筒10与镜头座30的组装拆卸,解决镜头座30与镜筒10适配问题,同时能达到稳定固定的效果。另一方面,第一连接端13与镜头座30的非过盈连接时,当镜筒10因受到外力作用发生偏移时,也可以通过第二连接部33的弹力作用复位,不会造成对焦错位的问题。

  请结合图2和图3,可选的实施例中,在所述本体11至所述第一连接端13的端面的方向上,所述环形凹槽131的开口环宽B逐渐增大。

  本实施例中,在第一连接端13的端面上做径向线,该径向线在环形凹槽131的内侧壁与外侧壁之间的宽度即为环形凹槽131的开口环宽B,当环宽B的尺寸在本体11至第一连接端13的端面的方向上逐渐增大时,可以增大第一连接端13靠近端面处的空隙,进而可以使得第一连接端13靠近端面处的外周壁有更多的变形空间,进而增大弹性形变量,即使加工中出现加工误差,也可以通过弹性变形进行弥补,进一步解决适配问题,同时也更加方便镜筒10与镜头座30的组装。

  请结合图3和图4,为了使第一连接端13的弹性效果进一步加强,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端13的外周面开设有连通所述环形凹槽131的切口133,所述切口133沿所述通孔111的轴线方向延伸,并贯穿所述第一连接端13的端面。

  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端13的外周面开设有切口133,即第一连接端13在周向方向上不连贯,当切口133连通环形凹槽131,并贯穿第一连接端13的端面时,可以将第一连接端13的外周壁分割开,即,对环形凹槽131的外侧壁进行分割,从而可以使得环形凹槽131的外侧壁与第一连接端13的外周壁形成的结构自由度进一步增加,能进一步提高弹性变形量。此处,切口133在第一连接端13的周向方向的宽度和在通孔111的轴线方向上的长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保证第一连接端13的外周壁和环形凹槽131的外侧壁形成的弧形板的弹性变形,从而避免出现扭力适配问题。

  请结合图3至图5,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切口133设有多个,多个所述切口133沿所述第一连接端13的周向均匀设置。

  本实施例中,切口133可以设置多个,多个切口133沿第一连接端13的周向均匀设置,例如,图中的切口133设有三个,三个切口133在第一连接端13的周向均匀分布,从而使得环形凹槽131的外侧壁与第一连接端13的外周壁形成多个弹性臂,进一步增大第一连接端13的弹性变化量,同时第一连接端13与镜头座30的连接位置处在通孔111的周向方向上的弹力均匀分布,使得镜筒10受力均匀,进一步加强镜筒10与镜头座30的稳定连接效果。

  请再次参照图3,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切口133远离所述第一连接端13端面的侧壁面与所述环形凹槽131的底壁面相平齐。

  本实施例中,切口133远离第一连接端13端面的侧壁面与第一连接端13端面的距离即为切口133在通孔111的轴线方向的长度,环形凹槽131的底壁面至第一连接端13端面的距离即为环形凹槽131的深度,故而将切口133远离第一连接端13端面的侧壁面与环形凹槽131的底壁面相平齐,即是使得切口133和环形凹槽131在通孔111轴线方向的尺寸相同,该结构可以使得形成的弹性臂的弹性形变性能更加明显,更进一步增大镜筒10与镜头座30配合时的误差调节量,同时也更进一步增加了组装便利性,避免出现适配问题。

  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端13的外周面设有外螺纹135。

  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端13的外周面设有外螺纹135,也即可以发生弹性形变的结构外周缘设有外螺纹135,例如上述实施例中的环形凹槽131的外侧壁与第一连接端13的外周壁形成的环状结构,或是两者形成的弹性臂等,该第一连接端13与镜头座30通过螺纹配合连接,该连接结构方便装配,能够在需要进行更换或维修时方便拆卸,同时螺纹连接结构稳定性好,此结构形成的松配合也可以通过第一连接端13的弹性变形而有效避免镜头对焦错位的问题。

  当然,第一连接端13与镜头座30还可以通过粘接、焊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固定连接。或是通过其他可拆卸连接方式连接,例如卡扣等。

  可选的实施例中,在所述通孔111的轴线方向上,所述外螺纹135的长度小于所述凹槽的深度。

  本实施例中,在通孔111的轴线方向上,设置外螺纹135的长度小于凹槽的深度,则是将第一连接端13的弹性变形的长度大于第一连接端13与镜头座30连接的长度,从而可以保证第一连接端13在螺纹连接的过程中,每一处的外周面都可以有微小的变形空间,使得第一连接端13与镜头座30之间的配合均为“不松不紧”状态,有效提高适配率,并能够提高对焦准确性。

  请参照图1,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端13的周面凸设有抵持部137,所述抵持部137远离所述本体11设置,且所述抵持部137沿所述第一连接端13的周向均匀分布。

  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端13的外周面不设置螺纹,而是与镜头座30通过插接方式连接。为了实现连接稳定性,在第一连接端13的外周面设置有抵持部137,抵持部137可以是一个,该抵持部137均匀分布在第一连接端13的周向,即为一个抵持圈;或者抵持部137设置有多个,多个抵持部137在第一连接端13的周向均匀分布,在此不作限定。该抵持部137与第一连接端13一体成型,并凸出于第一连接端13的外周面,方便加工且结构强度高,此时,第一连接端13用于配合连接的直径增大,使得第一连接端13与镜头座30实现过盈配合,以此实现镜筒10与镜头座30的稳固连接,不容易出现晃动,且结合第一连接端13的弹性变形,也可以使得两者的装配不至于过紧导致适配问题,提高组装效率。

  可选的,该抵持部137设于第一连接端13靠近端面的外周面,且抵持部137为抵持圈时也可以在通孔111的轴线方向上间隔设置多个,在保证不出现适配问题和对焦问题的同时,能够实现进一步稳定连接,使得镜头的良率提高。

  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抵持部137背离所述本体11的一端设有导向斜面1371。

  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镜筒10插入镜头座30内,在抵持部137背离本体11的一端设有导向斜面1371,该导向斜面1371在第一连接端13至本体11的方向上逐渐远离通孔111,是得第一连接端13靠近端面的直径较小,方便插入镜头座30的孔洞,且在镜筒10插向镜头座30时,可以沿着该导向斜面1371的倾斜方向滑入,提高插接效率,并节省力气。

  需要说明的是,当所述镜筒10设置外螺纹135时,第一连接端13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而当镜筒10未设置外螺纹135,通过过盈配合时,第一连接端13的横截面可以是圆形,正方形,长方形,正五边形,三角形或形状不规则的异形等。相应地,抵持部137为抵持圈时,也设置与第一连接端13的横截面相同的形状,从而更加方便装配。

  请参照图6至图8,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镜头组件100,包括镜头和镜头座30,所述镜头座30形成有安装腔30a,所述镜头包括镜筒10,镜筒1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所述镜筒10的第一连接端13安装于所述安装腔30a内。由于本实用新型镜头组件100的镜筒10包括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具体地,镜头还包括镜片,镜片装设于镜筒10的通孔111内,镜筒10可与镜头座30通过螺纹连接或过盈配合连接,也可以通过焊接、粘接等固定连接方式连接,或是卡接等可拆卸连接方式。在本实施例中,镜头座30包括有底座31和连接部33,连接部33凸出于底座31设置,并与底座31围合形成安装腔30a,安装腔30a用于连接镜筒10的第一连接端13。底座31与连接部33连接的表面与第一连接端13的延伸方向呈垂直设置,可确保镜筒10的竖直连接,使得镜头对焦更加准确。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第一连接端13的端面设置环形凹槽131,从而使得第一连接端13的外周壁于环形凹槽131的外侧壁配合形成的结构能发生弹性变形,从而使得镜筒10与镜头座30的配合具有一定的弹性,一方面便于镜筒10与镜头座30的组装拆卸,解决“过紧”的问题,另一方面,当镜筒10因受到外力作用发生偏移时,镜筒10可通过第一连接端13的弹力作用复位,不会造成镜头对焦错位的问题,从而解决“过松”的问题,使得镜筒10与镜头扭力适配,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此外,镜头组件100还包括滤光片切换器(未图示),滤光片切换器可设于镜头座30内,并与镜头的镜片垂直设置,更有利于镜头的准确对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镜筒和镜头组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