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技术 > 测时学> 一种抗震型智能闹钟独创技术9406字

一种抗震型智能闹钟

2021-04-25 03:28:40

一种抗震型智能闹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闹钟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抗震型智能闹钟。

  背景技术

  现有的闹钟一般都是通过震动发出响声叫醒起床者,闹钟底部一般都会设置一些抗震装置,减少闹钟自身的震动。但是这种发出响声的闹钟对于耳朵失聪的人们来说,是没有用的,所以急需一种能够叫醒耳朵失聪的人们的闹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抗震型智能闹钟,达到了将耳朵失聪的患者吹醒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抗震型智能闹钟,包括外壳体和出风机构,所述出风机构包括拉块、第一移动杆、卡槽、弹簧、空心套管、风扇、通风管、上连接板、正极片、下连接板、负极片和第二移动杆,所述外壳体内壁底部安装有闹钟本体,所述外壳体内部侧壁与空心套管一端连接,所述空心套管内壁一侧与弹簧一端连接,所述弹簧另一端与第二移动杆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移动杆另一端贯穿空心套管开口处延伸至空心套管外部,所述拉块位于外壳体上方,所述拉块底部与第一移动杆顶部连接,所述外壳体内部侧壁连接有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一移动杆底部依次贯穿外壳体顶部和第二限位板顶部延伸至第二限位板下方,且第一移动杆底部与第二移动杆顶部接触,所述卡槽位于第二移动杆顶部,且卡槽大小与第一移动杆底部相适配,所述外壳体内壁与下连接板一侧连接,所述下连接板顶部与负极片底部连接,所述第二移动杆靠近负极片的一侧与上连接板一侧连接,所述上连接板底部与正极片顶部连接,所述正极片底部与供电池顶部固定连接,且供电池与正极片电性连接,所述通风管位于外壳体内部,所述通风管一端贯穿外壳体内壁延伸至外壳体外部,所述风扇安装在通风管内壁,所述风扇电源线分别与正极片和负极片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外壳体底部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内部中空设置,所述底座内壁顶部粘接有吸盘,所述吸盘底部贯穿底座内壁底部延伸底座下方,所述底座底部两侧均粘接有防滑垫。

  优选的,所述防滑垫底部设置有波浪纹,所述吸盘底部和防滑垫底部位于同一水平线。

  优选的,所述外壳体内壁顶部连接有第一限位板,所述第二移动杆远离弹簧的一端贯穿第一限位板的侧壁延伸至第一限位板的一侧,位于第一限位板左侧的第二移动杆的长度大于第一移动杆右侧到卡槽右侧槽壁之间距离。

  优选的,所述供电池底部到负极片的距离小于卡槽的高度。

  优选的,所述外壳体正面安装有透视镜。

  优选的,所述外壳体背面开设有活动门和透气孔。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抗震型智能闹钟。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出风机构,利用闹钟本体到达时间后,顶部来回移动,击打第二移动杆,第二移动杆在移动的过程中,让卡槽向右移动,第一移动杆底部落到卡槽内部,然后将第一移动杆落进卡槽内部时发生下降运动,负极片与供电池接触,风扇启动,将风吹向人脸,达到了将耳朵失聪的患者吹醒的目的,解决了现有闹钟对失聪患者无法叫醒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通过底部设置吸盘和防滑垫,利用吸盘的吸力和防滑垫的防滑能力,确保了闹钟在震动的时候自身不会发生移动,达到了闹铃具有抗震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外壳体结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活动门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壳体、2出风机构、201拉块、202第一移动杆、203卡槽、204 弹簧、205空心套管、206风扇、207通风管、208上连接板、209正极片、210 下连接板、211负极片、212第二移动杆、213供电池、3第一限位板、4第二限位板、5闹钟本体、6底座、7防滑垫、8吸盘、9透视镜。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抗震型智能闹钟,包括外壳体1和出风机构2,出风机构2包括拉块201、第一移动杆202、卡槽203、弹簧204、空心套管205、风扇206、通风管207、上连接板208、正极片209、下连接板210、负极片211和第二移动杆212,外壳体1内壁底部安装有闹钟本体5,外壳体1内部侧壁与空心套管205一端固定连接,空心套管205内壁一侧与弹簧204一端固定连接,弹簧204另一端与第二移动杆212一端固定连接,第二移动杆212另一端贯穿空心套管205开口处延伸至空心套管205外部,拉块201位于外壳体1上方,拉块201底部与第一移动杆202顶部固定连接,外壳体1内部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板4,第一移动杆202底部依次贯穿外壳体 1顶部和第二限位板4顶部延伸至第二限位板4下方,且第一移动杆202底部与第二移动杆212顶部接触,卡槽203位于第二移动杆212顶部,且卡槽203大小与第一移动杆202底部相适配,外壳体1内壁与下连接板210一侧固定连接,下连接板210顶部与负极片211底部固定连接,第二移动杆212靠近负极片211 的一侧与上连接板208一侧固定连接,上连接板208底部与正极片209顶部固定连接,正极片209底部与供电池213顶部固定连接,且供电池213与正极片 209电性连接,正极片209和负极片211均为导电材质组成,外壳体1内壁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板3,第二移动杆212远离弹簧204的一端贯穿第一限位板 3的侧壁延伸至第一限位板3的一侧,位于第一限位板3左侧的第二移动杆212 的长度大于第一移动杆202右侧到卡槽203右侧槽壁之间距离,供电池213底部到负极片211的距离小于卡槽203的高度,通风管207位于外壳体1内部,通风管207一端贯穿外壳体1内壁延伸至外壳体1外部,风扇206固定安装在通风管207内壁,风扇206电源线分别与正极片209和负极片211电性连接,外壳体1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6,底座6内部中空设置,底座6内壁顶部粘接有吸盘8,吸盘8底部贯穿底座6内壁底部延伸底座6下方,底座6底部两侧均粘接有防滑垫7,防滑垫7底部设置有波浪纹,吸盘8底部和防滑垫7底部位于同一水平线,外壳体1正面固定安装有透视镜9,外壳体1背面开设有活动门和透气孔,通过设置出风机构2,利用闹钟本体5到达时间后,顶部来回移动,击打第二移动杆212,第二移动杆212在移动的过程中,让卡槽203向右移动,第一移动杆202底部落到卡槽203内部,然后将第一移动杆202落进卡槽203内部时发生下降运动,负极片211与供电池213接触,风扇206启动,将风吹向人脸,达到了将耳朵失聪的患者吹醒的目的,通过底部设置吸盘8和防滑垫7,利用吸盘8的吸力和防滑垫7的防滑能力,确保了闹钟在震动的时候自身不会发生移动,达到了闹铃具有抗震的目的。

  在使用时,首先打开外壳体1背面的活动门,设定时间,到达时间之后闹钟本体5顶部左右来回移动,闹钟本体5顶部第一次移动的时候,推动第二移动杆212移动,移动杆212向右移动,第一移动杆202底部接触到卡槽203,落到卡槽203内部,第一移动杆202在下降的过程中带动了上连接板208下降,上连接板208在下降的过程中将正极片209下降,正极片209下降的过程中供电池213底部与负极片211顶部接触,风扇206通电启动,将气流吹成风吹到人们的脸上,达到了将耳朵失聪的患者吹醒的目的,使用人员醒来后,拉动拉块201,第一移动杆202底部脱离卡槽203,在弹簧204的作用下,第二移动杆 212复位,第一移动杆202底部重新与第二移动杆212顶部接触,供电池213底部与负极片211顶部分离,风扇206停止转动,将外壳体1轻轻按压在桌面,利用吸盘8的吸力将外壳体1固定,当桌面不光滑时,可以利用防滑垫7提高整个装置防滑能力,达到了闹铃具有抗震的目的。

  综上可得,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出风机构2,利用闹钟本体5到达时间后,顶部来回移动,击打第二移动杆212,第二移动杆212在移动的过程中,让卡槽203 向右移动,第一移动杆202底部落到卡槽203内部,然后将第一移动杆202落进卡槽203内部时发生下降运动,负极片211与供电池213接触,风扇206启动,将风吹向人脸,达到了将耳朵失聪的患者吹醒的目的,解决了现有闹钟对失聪患者无法叫醒的问题,通过底部设置吸盘8和防滑垫7,利用吸盘8的吸力和防滑垫7的防滑能力,确保了闹钟在震动的时候自身不会发生移动,达到了闹铃具有抗震的目的。

《一种抗震型智能闹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