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技术 > 测时学> 钟表用外装部件以及钟表独创技术53592字

钟表用外装部件以及钟表

2021-03-19 15:19:00

钟表用外装部件以及钟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钟表用外装部件以及钟表。

  背景技术

  钟表用外装部件被要求具有出色的美学外观。为了实现该目的,已知有一种在钟表用外装部件的表面上形成金属皮膜的技术。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如下的装饰品、以及具有该装饰品的钟表,所述装饰品的特征在于,具有:基材,其至少表面附近的一部分主要由Ti和/或不锈钢构成;第一被膜,其被设置于所述基材上,且主要由TiCN构成;第二被膜,其被设置于所述第一被膜的与所述基材相对置的面相反的面侧,且主要由M(其中,M选自Ti、Pt、Pd以及In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构成,所述第一被膜中C的含有率与N的含有率之和为5~30wt%。此外,还公开了如下内容,即,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装饰品能够适用于钟表用外装部件中。

  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具有主要由M构成的第二被膜的钟表用外装部件中,由于将与第一被膜相比为软质的第二被膜设置为最外层,因此具有由伴随使用而产生的损伤等造成的外观品质降低的问题。在钟表用外装部件中,从美学外观等的观点出发,期望在表面上不易发生损伤。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264191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钟表用外装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钟表用外装部件依次具有基材、基底膜、以及金属被膜,其中,所述基材为金属制,所述基底膜由Ti、TiCN、TiC、TiN、TiO2、Si、以及SiO2中的任意一种构成,所述金属被膜主要由Ru构成、或者由Ru-Ti合金构成并成为最外表膜。

  在本发明的钟表用外装部件中,优选为,所述基材由不锈钢、Ti、以及Ti合金中的任意一种构成。

  在本发明的钟表用外装部件中,优选为,所述Ru相对于所述Ru-Ti合金整体的含有量为质量百分比25%以上且质量百分比75%以下,所述Ti相对于所述Ru-Ti合金整体的含有量为质量百分比25%以上且质量百分比75%以下。

  在本发明的钟表用外装部件中,优选为,所述Ru相对于所述Ru-Ti合金整体的含有量为质量百分比50%以上且质量百分比75%以下,所述Ti相对于所述Ru-Ti合金整体的含有量为质量百分比25%以上且质量百分比50%以下。

  在本发明的钟表用外装部件中,优选为,所述金属被膜的平均厚度为0.1μm以上且2.0μm以下。

  在本发明的钟表用外装部件中,优选为,所述基底膜的平均厚度为0.01μm以上且0.50μm以下。

  在本发明的钟表用外装部件中,优选为,在所述基底膜与所述金属被膜之间具有中间被膜。

  在本发明的钟表用外装部件中,优选为,所述中间被膜为由TiCN构成的膜。

  在本发明的钟表用外装部件中,优选为,所述中间被膜的平均厚度为0.1μm以上且2.0μm以下。

  在本发明的钟表用外装部件中,优选为,在设置有所述金属被膜一侧的面上,以1.000mN的负荷测定的纳米压入硬度为1000以上且1500以下。

  本发明的钟表,其特征在于,具备所述钟表用外装部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钟表用外装部件的局部剖视图。

  图2为表示图1所示的钟表用外装部件的制造方法的优选的实施方式的剖视图,且图2的(A)为表示基材的图、图2的(B)为利用基底膜形成工序形成了基底膜的图、图2的(C)为利用金属被膜工序形成了金属被膜的图。

  图3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钟表用外装部件的局部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钟表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钟表用外装部件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钟表用外装部件是指,从外部能够目视确认的部件。钟表用外装部件并不限于以露出于钟表的外部的方式被使用的部件,其是包括被内置于钟表的内部的部件的概念。

  作为钟表用外装部件,可列举出例如:表壳、表带、表盘、表用针、表圈、转柄、按钮、盖玻璃、玻璃框、表盘环(dial ring)、表盘盖(dial cover)、以及垫圈等。作为表壳,可列举出例如:主体、背盖、以及主体与背盖一体化而成的一体壳等。在表带中,包括带扣、被用于带的附接与拆卸的部件、以及被用于手环的附接与拆卸的部件。作为表圈,可列举出例如旋转表圈等。作为转柄,可列举出例如螺纹锁紧式转柄等。

  关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参照附图来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图1为第一实施方式的钟表用外装部件10的局部剖视图。

  图1所示的钟表用外装部件10按顺序具有金属制的基材2、基底膜4、成为最外表膜的金属被膜6。

  基底膜4由Ti、TiCN、TiC、TiN、TiO2、Si、以及SiO2中的任一种构成。

  金属被膜6主要由Ru构成、或者由Ru-Ti合金构成。

  所谓“主要由Ru构成”的含义是指,Ru相对于金属被膜6整体的含有量为质量百分比90%以上。该Ru的含有量优选为质量百分比95%以上,更优选为质量百分比98%以上。

  所谓“由Ru-Ti合金构成”的含义是指,Ru-Ti合金相对于金属被膜6整体的含有量为质量百分比90%以上。该Ru-Ti合金的含有量优选为质量百分比95%以上,更优选为质量百分比98%以上。

  在以下说明中,有时会将主要由Ru构成的膜称为“Ru膜”、将由Ru-Ti合金构成的膜称为“Ru-Ti膜”。

  本实施方式的钟表用外装部件10将与以往被用作为钟表用外装部件的金属被膜的Pt膜或Ti膜相比提高了金属被膜自身的硬度的Ru膜或Ru-Ti膜设置为最外表膜。

  而且,本实施方式的钟表用外装部件10成为如下结构,即,由于将该提高了金属被膜自身的硬度的金属被膜6设置于由Ti、TiCN、TiC、TiN、TiO2、Si以及SiO2中的任一种构成的基底膜4之上,因此提高了钟表用外装部件10的金属被膜6的表面侧的整体硬度的结构。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钟表用外装部件10,在表面上不易发生损伤。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有时会将在表面上不易发生损伤的情况称为耐损伤性优异。

  本实施方式的钟表用外装部件10除了耐损伤性优异这一效果之外,还具有以下的效果。

  由于本实施方式的钟表用外装部件10成为提高了金属被膜6的表面侧的整体硬度的结构,因此耐凹痕性也较为优异。即,本实施方式的钟表用外装部件10不易产生因损伤以及凹痕而引起的凹陷。

  在本实施方式的钟表用外装部件10中,由于成为最外表膜的Ru膜或者Ru-Ti膜的黄色少、且具有更接近白色的亮度,因此明亮且呈现新银色。此外,本实施方式的钟表用外装部件10由于明亮,从而指纹不易显眼。

  而且,对于本实施方式的钟表用外装部件10而言,由于成为最外表膜的Ru膜以及Ru-Ti膜具有耐金属过敏性,因此具有金属过敏的人也能够佩戴。

  本说明书中,作为在表面不易发生损伤,也就是,耐损伤性优异的指标,而使用纳米压入硬度,所述纳米压入硬度是利用超微小压痕硬度试验机(Elionix公司制、型号:ENT-1100a)来实施测定的。

  例如在图1中,在从金属被膜6的表面侧测定纳米压入硬度的情况下,可认为是,测定了不受基底膜4的影响的硬度。在后述的图3中,可认为是,测定了不受中间被膜5的影响的硬度。

  因此,在本说明书中,将纳米压入硬度视为金属被膜6自身的表面硬度,并且判定为,纳米压入硬度的值越大,就越是表面越不易发生损伤的钟表用外装部件。

  关于纳米压入硬度的测定方法,将在后文叙述。

  在本说明书中,作为耐凹痕性的指标,而使用维氏硬度,所述维氏硬度是利用显微维氏硬度试验机(Mitutoyo公司制、型号:HM-200)来实施测定的。

  例如,在图1中,在从金属被膜6的表面侧测定维氏硬度的情况下,存在测定到受到基底膜4的硬度影响的硬度的可能性。在后述的图3中,存在测定到受到中间被膜5的硬度影响的硬度的可能性。

  因此,在本说明书中,将维氏硬度视为作为钟表用外装部件的表面硬度,并且判定为,维氏硬度的值越大,就越是耐凹痕性优异的钟表用外装部件。

  关于维氏硬度的测定方法,将在后文叙述。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钟表用外装部件10的构成进行说明。

  基材

  基材2为金属制。即,基材2由金属材料构成。所谓“基材2由金属材料构成”的含义是指,金属材料相对于基材2整体的含有量为质量百分比90%以上。该金属材料的含有量优选为质量百分比95%以上,更优选为质量百分比98%以上。

  作为金属材料,可列举出例如:Fe、Cu、Zn、Ni、Ti、Mg、Cr、Mn、Mo、Nb、Al、V、Zr、Sn、Au、Pd、Pt、Ag、In、或者包含它们中的至少一种的合金等。

  在这些材料之中,作为金属材料,从加工性以及与基底膜4之间的紧贴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Fe、Cu、Zn、Ni、Ti、Al、或者包含它们中的至少一种的合金,更优选为不锈钢、Ti、或者Ti合金。

  即,优选为,基材2由不锈钢、Ti、以及Ti合金中的任一种构成。由此,最终所获得的钟表用外装部件10的耐久性变得容易提高。

  作为不锈钢,可列举出例如Fe-Cr类合金以及Fe-Cr-Ni类合金等,具体而言,可列举出:SUS405、SUS430、SUS434、SUS444、SUS429、SUS430F、SUS304、SUS303、SUS316、SUS316L、SUS316J1、以及SUS316J1L等。

  作为Ti合金,可列举出例如α合金、α-β合金、以及β合金等。

  基材2的形状并没有被特别限定。作为基材2,能够使用形成基底膜4之前的各种形状的钟表用外装部件。

  基底膜

  从提高与基材2之间的紧贴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基底膜4被设置于基材2的表面上。在该情况下,基底膜4只要被设置于基材2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上即可。

  基底膜4由Ti、TiCN、TiC、TiN、TiO2、Si、以及SiO2中的任一种构成。对于基底膜4而言,优选为由Ti或TiCN构成,更优选为由Ti构成。由此,将更进一步提高与基材2之间的紧贴性,从而钟表用外装部件10的耐久性也变得容易提高。

  在此,所谓“基底膜4由Ti构成”的含义是指,Ti相对于基底膜4整体的含有量为质量百分比90%以上。对于该Ti的含有量而言,优选为质量百分比95%以上,更优选为质量百分比98%以上。基底膜4由TiCN、TiC、TiN、TiO2、Si、或SiO2构成的情况也是同样的。

  对于基底膜4的平均厚度而言,优选为0.01μm以上0.50μm以下,更优选为0.03μm以上0.4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05μm以上0.30μm以下。当为0.01μm以上时,则不易受到金属被膜6的应力的影响。此外,当基底膜4的平均厚度为0.01μm以上时,则容易确保与基材2之间的紧贴性。

  当基底膜4的平均厚度为0.50μm以下时,则由于抑制了基底膜4的膜应力变高的情况,因此与基材2之间的紧贴性较为良好。此外,当基底膜4的平均厚度为0.50μm以下时,则基底膜4的平滑性较为良好。

  基底膜4的平均厚度的测定方法,被记载于实施例的事项中。

  金属被膜

  从提高与基底膜4之间的紧贴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金属被膜6被设置于基底膜4的表面上。在该情况下,从发挥耐损伤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金属被膜6被设置于基底膜4的表面中的、至少是易于受到来自外部的冲击的位置处。

  金属被膜6为Ru膜或Ru-Ti膜。金属被膜6成为钟表用外装部件10的最外表膜。

  优选为,金属被膜6为Ru-Ti膜。

  在金属被膜6为Ru-Ti膜的情况下,

  优选为,Ru相对于Ru-Ti合金整体的含有量为质量百分比25%以上且质量百分比75%以下,Ti相对于Ru-Ti合金整体的含有量为质量百分比25%以上且质量百分比75%以下;

  更优选为,Ru相对于Ru-Ti合金整体的含有量为质量百分比40%以上且质量百分比75%以下,Ti相对于Ru-Ti合金整体的含有量为质量百分比25%以上且质量百分比60%以下;

  进一步优选为,Ru相对于Ru-Ti合金整体的含有量为质量百分比50%以上且质量百分比75%以下,Ti相对于Ru-Ti合金整体的含有量为质量百分比25%以上且质量百分比50%以下。

  即,在将Ru与Ti相对于Ru-Ti合金整体的含有比率以“Ru/Ti”来表示时,“Ru/Ti”在质量比上,优选为25/75以上且75/25以下,更优选为40/60以上且75/25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0/50以上且75/25以下。

  当Ru/Ti在质量比上为25/75以上且75/25以下时,由于外观不易变暗,因此容易确保美学外观。

  当Ru/Ti在质量比上为40/60以上且75/25以下时,亮度提高。当Ru/Ti在质量比上为50/50以上且75/25以下时,易于获得兼具亮度与硬度的钟表用外用部件。即,容易获得美观以及耐损伤性优异的钟表用外用部件。

  对于金属被膜6的平均厚度而言,优选为0.1μm以上且2.0μm以下,更优选为0.15μm以上且2.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2μm以上且2.0μm以下。

  当金属被膜6的平均厚度为0.1μm以上时,由于基底膜4的颜色不易透过,因此容易保持美观。此外,当金属被膜6的平均厚度为0.1μm以上时,金属被膜6的硬度容易被保持。

  当金属被膜6的平均厚度为2.0μm以下时,由于内部应力的上升受到抑制,因此容易确保与基底膜4之间的紧贴性。

  金属被膜6的平均厚度的测定方法,被记载于实施例的事项中。

  在将金属被膜6的平均厚度相对于基底膜4的平均厚度的比以“金属被膜6的平均厚度/基底膜4的平均厚度”来表示时,对于“金属被膜6的平均厚度/基底膜4的平均厚度”而言,优选为0.2以上且200以下,更优选为0.4以上且7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7以上且40以下。

  当“金属被膜6的平均厚度/基底膜4的平均厚度”为0.2以上且200以下时,耐损伤性更容易提高。

  第一实施方式的钟表用外装部件的特性

  ·纳米压入硬度

  在第一实施方式的钟表用外装部件10中,从金属被膜6的表面侧以1.000mN的负荷而测定的纳米压入硬度优选为1000以上,更优选为120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400以上。

  虽然纳米压入硬度的上限值没有被特别限制,但从材料选择的观点出发,优选为1500以下。

  当纳米压入硬度为1000以上时,钟表用外装部件10的耐损伤性提高。其结果为,能够将钟表用外装部件10长期维持不易有小损伤的状态而进行使用。

  纳米压入硬度能够通过对构成金属被膜6的金属种类以及金属的含有比率进行变更,从而进行调节。例如,在通过干式镀敷法且使用Ru-Ti合金靶材来形成金属被膜6的情况下,能够通过对Ru与Ti相对于Ru-Ti合金靶材整体的含有比率进行变更,从对纳米压入硬度进行调节。

  在本说明书中,纳米压入硬度能够利用基于ISO 14577的方法,使用超微小压痕硬度试验机(Elionix公司制、型号:ENT-1100a),并在以下的条件下进行测定。

  从钟表用外装部件中切出20mm×40mm的大小的试验片。接下来,针对试验片而在随机地选择的10个位置处对纳米压入硬度进行测定,将其平均值作为纳米压入硬度。

  条件

  ·试验负荷[mN]:1.000

  ·分割数:500

  ·步距[msec]:20

  ·保持时间[msec]:10000

  ·维氏硬度

  在第一实施方式的钟表用外装部件10中,从金属被膜6的表面侧以25gf的负荷测定的维氏硬度优选为150以上,更优选为20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30以上。

  虽然维氏硬度的上限值没有被特别限制,但是从材料选择的观点出发,优选为1500以下。

  当维氏硬度为150以上时,钟表用外装部件10的耐凹痕性提高。其结果为,能够将钟表用外装部件10长期维持不易有凹痕的状态而进行使用。

  维氏硬度能够通过例如对基底膜4或金属被膜6的种类以及厚度进行变更,从而进行调节。

  在本说明书中,维氏硬度能够利用基于JIS B 7725(2010)的方法,使用显微维氏硬度试验机(Mitutoyo公司制、型号:HM-200),并在以下条件下进行测定。

  从钟表用外装部件中切出20mm×40mm的大小的试验片。接下来,针对试验片而在随机地选择的5个位置处对维氏硬度进行测定,将其平均值作为维氏硬度。

  条件

  ·负荷:25gf

  第一实施方式的钟表用外装部件的制造方法

  图2为表示图1所示的钟表用外装部件10的制造方法的优选的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本实施方式的钟表用外装部件10的制造方法具有在基材2之上形成基底膜4的基底膜形成工序、和在基底膜4之上形成金属被膜6的金属被膜工序。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能够获得耐损伤性优异的钟表用外装部件10。

  图2的(A)为表示基材2的图。

  基材2例如由在前述的基材的项中所例示的金属材料构成。

  基材2可以是通过任意方法而成形的基材。作为基材2的成形方法,可列举出例如冲压加工、切削加工、锻造加工、铸造加工、粉末冶金烧结、金属粉末注塑成形(MIM)、以及脱蜡法等。

  对于基材2的表面,也可以实施例如镜面加工、条纹加工(graining)、以及磨褪加工(satinizing)等的表面加工。由此,能够使所得到的钟表用外装部件10的表面的光泽情况富有变化,从而能够提高所得到的钟表用外装部件10的美观。镜面加工例如能够使用公知的研磨方法,例如能够采用抛光轮(buff)研磨、滚筒研磨、以及其他的机械研磨等。

  此外,通过对基材2进行表面处理,从而在基底膜4上不易产生碎裂等的缺陷。其结果为,能够提高成品率。

  基底膜形成工序

  图2的(B)为,利用基底膜形成工序形成了基底膜4的图。

  在图2的(B)中,在基材2的表面上形成基底膜4。

  作为基底膜4的形成方法,并未被特别限定,例如可列举出旋涂、浸涂、刷涂、涂装、湿式镀敷法、化学蒸镀法(CVD)、干式镀敷法(气相成膜法)、以及喷镀等。

  作为涂装,可列举出喷雾涂装、静电涂装、以及电镀涂装等。作为湿式镀敷法,可列举出电解镀敷、浸渍镀敷、以及化学镀敷等。作为化学蒸镀法,可列举出热CVD法、等离子体CVD法、以及激光CVD法等。作为干式镀敷法,可列举出真空蒸镀法、溅射法、以及离子镀法等。

  作为基底膜4的形成方法,优选为,干式镀敷法。针对基底膜4而言,例如能够在所期望的气体氛围中,使用由构成基底膜4的材料制成的靶材并通过干式镀敷法而形成。

  通过利用干式镀敷法来形成基底膜4,从而容易得到具有均匀的厚度、均质的、且与基材2的紧贴性优异的基底膜4。其结果为,能够提高最终获得的钟表用外装部件10的耐久性。

  即使在干式镀敷法之中,从获得与基材2的紧贴性更优异的基底膜4的观点出发,也优选离子镀法。

  另外,基底膜4的平均厚度可通过对成膜时间进行变更从而实施调节。

  金属被膜工序

  图2的(C)为,利用金属被膜工序形成了金属被膜6的图。

  在图2的(C)中,在基底膜4的表面上形成金属被膜6。

  作为金属被膜6的形成方法,并未被特别限定,例如可列举出与基底膜4的形成方法相同的方法。

  作为金属被膜6的形成方法,优选干式镀敷法。对于金属被膜6而言,例如能够在所期望的气体氛围中,使用Ru靶材或Ru-Ti合金靶材并通过干式镀敷法而形成。

  在将Ru与Ti相对于Ru-Ti合金靶材整体的含有比率以“RuM/TiM”来表示时,“RuM/TiM”在质量比上,优选为25/75以上且75/25以下,更优选为40/60以上且75/25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0/50以上且75/25以下。

  当“RuM/TiM”在质量比上为25/75以上且75/25以下时,容易获得由于外观不易变暗而确保了美学外观的钟表用外用部件。

  当“RuM/TiM”在质量比上为40/60以上且75/25以下时,容易获得提高了亮度的钟表用外用部件。

  当“RuM/TiM”在质量比上为50/50以上且75/25以下时,容易获得兼具了亮度和硬度的钟表用外用部件。即,容易获得美观以及耐损伤性优异的钟表用外用部件。

  通过利用干式镀敷法来形成金属被膜6,从而容易获得具有均匀的厚度、且均质的金属被膜6。其结果为,能够提高最终获得的钟表用外装部件10的耐久性。

  即使在干式镀敷法之中,从获得与基底膜4的紧贴性更优异的金属被膜6的观点出发,也优选离子镀法。

  另外,金属被膜6的平均厚度可通过对成膜时间进行变更从而实施调节。

  在利用干式镀敷法来进行基底膜形成工序以及金属被膜工序的情况下,例如,能够通过对靶材的种类以及气相成膜装置内的气体组成进行变更,从而在同一装置内,在不从装置内取出基材2的条件下,连续地进行基底膜形成工序以及金属被膜工序。由此,容易获得基材2与基底膜4的紧贴性、以及基底膜4与金属被膜6的紧贴性优异且提高了耐久性的钟表用外装部件10。此外,还能够提高钟表用外装部件10的生产率。

  例如,在基底膜4以及金属被膜6均为含Ti的膜的情况下,通过使用同样的Ti靶材并适当地对装置内的气体组成进行变更,从而能够连续地进行基底膜4以及金属被膜6的形成。

  第二实施方式

  关于第二实施方式,以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来进行说明,并且关于相同的事项的说明,将省略该说明。

  图3为,第二实施方式的钟表用外装部件10A的局部剖视图。

  图3所示的钟表用外装部件10A按顺序具有金属制的基材2、基底膜4、中间被膜5、以及金属被膜6。即,钟表用外装部件10A在基底膜4与金属被膜6之间具有中间被膜5,除了这一点以外,其余均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钟表用外装部件10相同。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对于中间被膜5而言,从提高与基底膜4的紧贴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被设置于基底膜4的表面上。在该情况下,中间被膜5只要被设置于基底膜4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上即可。

  此外,对于金属被膜6而言,从提高与中间被膜5的紧贴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被设置于中间被膜5的表面上。在该情况下,对于金属被膜6而言,从发挥耐损伤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被设置于中间被膜5的表面中的、至少是容易受到来自外部的冲击的位置上。

  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钟表用外装部件10A,由于在基底膜4与金属被膜6之间具有中间被膜5,因此成为进一步提高了金属被膜6的表面侧的硬度的结构。其结果为,能够实现耐损伤性以及耐凹痕性更优异的钟表用外装部件10A。

  此外,第二实施方式的钟表用外装部件10A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钟表用外装部件10同样地,也起到了以下效果。

  对于钟表用外装部件10A而言,由于成为最外表膜的Ru膜或者Ru-Ti膜黄色较少、且具有更接近白色的亮度,因此明亮且呈现出新银色。此外,对于钟表用外装部件10A而言,由于明亮,因此指纹不易显眼。

  而且,对于钟表用外装部件10A而言,由于成为最外表膜的Ru膜以及Ru-Ti膜具有耐金属过敏性,因此具有金属过敏的人也能够佩戴。

  以下,对于中间被膜5进行说明。

  中间被膜

  虽然作为中间被膜5,并未被特别限定,但优选为,由TiCN构成的膜。所谓“中间被膜5由TiCN构成”的含义是指,TiCN相对于中间被膜5整体的含有量为质量百分比90%以上。该TiCN的含有量优选为质量百分比95%以上,更优选为质量百分比98%以上。

  在以下的说明中,有时会将由TiCN构成的膜称为TiCN膜。

  当中间被膜5为TiCN膜时,能够进一步提高金属被膜6的表面侧的整体的硬度,从而容易获得不易产生因损伤以及凹痕而引起的凹陷的钟表用外装部件10A。此外,可认为是,当中间被膜5为TiCN膜时,即使金属被膜6的厚度比较薄,给钟表用外装部件10A的美观带来的影响也较小。其理由是因为,TiCN膜的色调与作为金属被膜6的Ru膜或者Ru-Ti膜的色调比较类似。因此,当中间被膜5为TiCN膜时,即使在Ru膜或者Ru-Ti膜发生了摩耗或剥离的情况下,给钟表用外装部件10A的美观带来的影响也较小,因此,能够在保持美观的同时,长期使用钟表用外装部件10A。

  另外,中间被膜5可以为在TiCN膜中含氧的组成。即,优选为,中间被膜5为TiCNO膜。

  在中间被膜5为TiCN膜的情况下,TiCN膜中的“TiCN膜中的C含有率与N含有率之和”、“TiCN膜中的C含有率”以及“TiCN膜中的N含有率”优选为以下范围。

  ·TiCN膜中C含有率与N含有率之和

  在中间被膜5为TiCN膜的情况下,TiCN膜中的C含有率与N含有率之和,优选为质量百分比19.5%以上且质量百分比30%以下。此外,TiCN膜中的剩余部分优选为Ti。

  当TiCN膜中的C含有率与N含有率之和为质量百分比19.5%以上时,金属被膜6的表面侧的整体的硬度容易变高,从而在金属被膜6上不易产生因损伤以及凹痕所引起的凹陷。

  当TiCN膜中的C含有率与N含有率之和为质量百分比30.0%以下时,TiCN膜的内部应力过大这样的情况受到抑制。其结果为,在TiCN膜上不易产生裂纹。

  ·TiCN膜中的C含有率

  TiCN膜中的C含有率优选为质量百分比3.0%以上且质量百分比12%以下,更优选为质量百分比5.0%以上且质量百分比9%以下。

  当TiCN膜中的C含有率为质量百分比3.0%以上时,钟表用外装部件10A的硬度容易变高。

  当TiCN膜中的C含有率为质量百分比12%以下时,TiCN膜的色调变得过浓这样的情况受到抑制,给美观带来的影响较小。

  ·TiCN膜中的N含有率

  TiCN膜中的N含有率优选为质量百分比2.0%以上且质量百分比18%以下、更优选为质量百分比8.0%以上且质量百分比16%以下。

  当TiCN膜中的N含有率为质量百分比2.0%以上时,钟表用外装部件10A的硬度容易变高。

  当TiCN膜中的N含有率为质量百分比18%以下时,TiCN膜的色调变得过浓这样的情况受到抑制,给美观带来的影响变小。

  另外,对于TiCN膜中的C含有率而言,从减小给美观带来的影响的观点出发,优选为,低于TiCN膜中的N含有率。

  对于TiCN膜中的N含有率以及C含有率而言,例如,在利用干式镀敷法来形成TiCN膜的情况下,能够通过对气相成膜中所使用的气体种类以及气体流量进行变更,从而进行调节。

  TiCN膜中的N含有率及C含有率,能够通过能量分散型X射线光谱法并利用以下方法来进行测定。

  从钟表用外装部件切出20mm×40mm的大小的试验片,并将试验片切断成两个。接下来,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Hitachi High-Technologies公司制、S-4800)来观察所切断的截面,使用能量分散型X射线分析装置(HORIBA制作所社制、EMAX)并在加速电压15kV的条件下,对TiCN膜中的N含有率以及C含有率进行测定。

  中间被膜5的平均厚度优选为0.1μm以上且2.0μm以下,更优选为0.5μm以上且2.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μm以上且2.0μm以下。

  当中间被膜5的平均厚度为0.1μm以上时,提高了金属被膜6的表面侧的硬度。其结果为,容易提高耐凹痕性。

  当中间被膜5的平均厚度为2.0μm以下时,容易确保与基底膜4之间的紧贴性。

  中间被膜5的平均厚度的测定方法被记载于实施例的项中。

  在将金属被膜6的平均厚度相对于中间被膜5的平均厚度之比以“金属被膜6的平均厚度/中间被膜5的平均厚度”来表示时,“金属被膜6的平均厚度/中间被膜5的平均厚度”优选为0.05以上且20以下,更优选为0.08以上且4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1以上且2以下。

  当“金属被膜6的平均厚度/中间被膜5的平均厚度”为0.05以上且20以下,容易提高耐凹痕性。

  第二实施方式的钟表用外装部件的特性

  ·纳米压入硬度

  在第二实施方式的钟表用外装部件10A中,从金属被膜6的表面侧以1.000mN的负荷所测定的纳米压入硬度优选为,与前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钟表用外装部件10相同的范围。

  纳米压入硬度能够以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方法来进行测定。

  ·维氏硬度

  在第二实施方式的钟表用外装部件10A中,从金属被膜6的表面侧以25gf的负荷所测定的维氏硬度优选为300以上,更优选为80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100以上。

  虽然维氏硬度的上限值并未被特别限定,但从材料选择的观点出发,优选为2000以下。

  当维氏硬度为300以上时,钟表用外装部件10A的耐凹痕性提高。其结果为,能够将钟表用外装部件10A长期地维持为不易附着有凹痕的状态而使用。

  维氏硬度能够通过例如对基底膜4、中间被膜5、或者金属被膜6的种类以及厚度进行变更,从而进行调节。

  维氏硬度能够以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方法来进行测定。

  第二实施方式的钟表用外装部件的制造方法

  第二实施方式的钟表用外装部件10A的制造方法具有以下工序,即:在基材2之上形成基底膜4的基底膜形成工序;在基底膜4之上形成中间被膜5的中间被膜形成工序;以及在中间被膜5之上形成金属被膜6的金属被膜工序。

  即,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中,除了在金属被膜6的形成之前,先形成中间被膜5以外,其余均与前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相同。

  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能够获得耐损伤性以及耐凹痕性进一步优异的钟表用外装部件10A。

  对于第二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而言,从获得提高了耐久性的钟表用外装部件10A的观点出发,优选为,具有以下工序,即:在基材2的表面上形成基底膜4的基底膜形成工序;在基底膜4的表面上形成中间被膜5的中间被膜形成工序;以及在中间被膜5的表面上形成金属被膜6的金属被膜工序。

  以下,对于中间被膜形成工序进行说明。

  中间被膜形成工序

  作为中间被膜5的形成方法,并未被特别限定,可列举出例如与前述基底膜4的形成方法相同的方法。

  其中,作为中间被膜5的形成方法,优选干式镀敷法。对于中间被膜5而言,例如能够在所期望的气体氛围中,使用由构成中间被膜5的材料制成的靶材并利用干式镀敷法来形成中间被膜5。

  通过利用干式镀敷法来形成中间被膜5,从而容易获得具有均匀的厚度、均质的、且与基底膜4之间的紧贴性优异的中间被膜5。其结果为,能够提高最终获得的钟表用外装部件10A的耐久性。

  即使在干式镀敷法之中,从获得与基底膜4之间的紧贴性更优异的中间被膜5的观点出发,优选离子镀法。

  例如,在利用干式镀敷法作为中间被膜5而形成TiCN膜的情况下,能够通过使用Ti靶材并在含碳以及氮的气体氛围中进行处理,从而形成TiCN膜。作为气体氛围中的气体,能够使用例如氮气气体与乙炔等的碳氢气体的混合气体。在气体氛围中,可以包含氩气等惰性气体。此外,通过使气体氛围中包含氧气气体,从而作为中间被膜5也能够形成TiCNO膜。

  通过对氮气气体与所述碳氢气体的配合比进行调节,从而能够对TiCN膜中的C含有率及N含有率、以及TiCNO膜中的C含有率及N含有率进行调节。

  此外,中间被膜5的平均厚度,可通过对成膜时间进行变更从而被调节。

  在利用干式镀敷法来进行基底膜形成工序、中间被膜工序、以及金属被膜工序的情况下,能够通过例如对靶材的种类以及气相成膜装置内的气体组成进行变更,从而在同一装置内,在不从装置内取出基材2的条件下,连续地进行基底膜形成工序、中间被膜工序、以及金属被膜工序。由此,可容易获得基材2与基底膜4的紧贴性、基底膜4与中间被膜5的紧贴性、以及中间被膜5与金属被膜6的紧贴性优异、且提高了耐久性的钟表用外装部件10A。此外,还能够提高钟表用外装部件10A的生产率。

  例如,在基底膜4、中间被膜5、以及金属被膜6均为包含Ti的膜的情况下,通过使用相同的Ti靶材并适当地对气相成膜装置内的气体组成进行变更,从而能够连续地进行各膜的形成。

  其他实施方式

  本发明并非被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可以进行能够实现本发明的目的的范围内的变形、改良等。

  例如,在前述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钟表用外装部件中,基底膜、中间被膜、以及金属被膜中的至少一个也可以由多个膜构成。在该情况下,多个膜相互间可以由相同的材料构成,也可以由不同的材料构成。

  此外,前述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钟表用外装部件也可以在基材与基底膜之间、以及基底膜与金属被膜之间中的至少一个之间,具有其他膜。

  此外,前述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钟表用外装部件也可以在基材与基底膜之间、基底膜与中间被膜之间、以及中间被膜与金属被膜之间中的至少一个之间,具有其他膜。

  此外,在前述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钟表用外装部件的制造方法中,也能够根据需要而追加任意目的的工序。例如,在各个工序之间,也可以实施清洗等的中间处理。此外,还可以对基材实施切削、研削、研磨、以及珩磨等的前处理。

  钟表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钟表具备前述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钟表用外装部件中的至少任意一个以上。前述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钟表用外装部件不易在表面发生损伤。此外,还明亮且呈现出新银色。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钟表,由于耐损伤性优异、在美观上也优异,因此能够长期维持美观并使用。

  钟表的种类并未被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为石英钟表、机械式钟表、以及电子控制式机械式钟表中的任意钟表。

  图4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钟表的局部剖视图。

  图4所示的手表100具备外壳21。外壳21具备:圆筒状的壳体22、被固定于壳体22的背面侧的背盖23、被固定于壳体22表面侧的环状表圈24、和被保持在表圈24上的玻璃板25。此外,在壳体22内,收纳有未图示的机芯。作为机芯,可列举出例如表盘以及带针部件等。

  在壳体22中嵌入及固定有上条柄轴管26,在该上条柄轴管26内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插入有表冠27的轴部271。

  壳体22和表圈24通过塑料垫圈28而被固定,表圈24和玻璃板25通过塑料垫圈29而被固定。

  此外,背盖23被嵌合或螺合在壳体22上,在密封部50中,以压缩状态而插入有环状的橡胶垫圈或背盖垫圈40。通过该结构,从而使密封部50被液密密封,由此获得防水功能。

  在表冠27的轴部271的中途的外周上形成槽272,在该槽272内嵌合有环状的橡胶垫圈30。橡胶垫圈30贴紧在上条柄轴管26的内周面上,并在该内周面与槽272的内表面之间被压缩。通过该结构,从而表冠27与上条柄轴管26之间被液密密封,由此获得防水功能。另外,在对表冠27进行旋转操作时,橡胶垫圈30与轴部271一起旋转,并在贴紧于上条柄轴管26的内周面上的同时在圆周方向上进行滑动。

  在本实施方式的手表100中,壳体22、背盖23、表圈24、以及表冠27中的至少一个由前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或者其他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钟表用外装部件构成。

  实施例

  虽然以下将通过实施例更进一步地对本发明进行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只要不超出其主旨,则并不被限定于以下实施例。

  钟表用外装部件的制造1

  实施例1-1

  作为钟表用外装部件,而制造了手表表壳的背盖。

  首先,使用不锈钢(SUS316),通过铸造,而制作出具有手表表壳的背盖的形状的基材,之后,对必要位置进行切削并研磨。基材的中央部分的厚度为2mm。

  接下来,通过以下方法来清洗基材。

  首先,进行30秒钟碱性电解脱脂,接下来,进行30秒钟碱性浸渍脱脂。之后,进行10秒钟中和、10秒钟水洗、10秒钟纯水清洗。

  ·基底膜形成工序

  接下来,通过以下方法,在进行了清洗的基材的表面上,使用离子镀装置而形成由Ti构成的基底膜。

  首先,在对离子镀装置的处理室内进行预热的同时,对处理室内进行排气直至2×10-3Pa为止。之后,作为靶材而使用Ti靶材,并设定为离子化电压:50V、离子化电流:40A,并且在该状态下进行10分钟气相成膜(离子镀)。其结果为,在基材的表面上,形成了由Ti构成、且平均厚度为0.3μm的基底膜。

  ·金属被膜形成工序

  之后,使用上述的离子镀装置,从而在基底膜的表面上形成主要由Ru构成的金属被膜。金属被膜的形成,是按照以下方法进行的。

  首先,在对离子镀装置的处理室内进行预热的同时,对处理室内进行排气直至2×10-3Pa为止。之后,将氩气气体以100mL/分钟的流量导入至处理室内,并将处理室内的环境气压设为5.0×10-3Pa。在持续导入氩气气体的状态下,作为靶材而使用Ru靶材,并设定为离子化电压:30V、离子化电流:25A,并且在该状态下进行15分钟气相成膜(离子镀)。其结果为,在基底膜的表面上,形成了由Ru构成、且平均厚度为0.5μm的金属被膜。

  采用以上方式,从而制造出了实施例1-1的手表表壳的背盖。以下,有时将该手表表壳的背盖称为“钟表用外装部件”。

  实施例1-2

  在金属被膜的形成中,除了使用Ru质量百分比75%-Ti质量百分比25%的合金靶材以外,其余均以与实施例1-1同样的方式而制造出钟表用外装部件。

  实施例1-3

  在金属被膜的形成中,除了使用Ru质量百分比50%-Ti质量百分比50%的合金靶材以外,其余均以与实施例1-1同样的方式而制造出钟表用外装部件。

  实施例1-4

  在金属被膜的形成中,除了使用Ru质量百分比25%-Ti质量百分比75%的合金靶材以外,其余库以与实施例1-1同样的方式而制造出钟表用外装部件。

  比较例1-1

  在金属被膜的形成中,除了使用Pt靶材以外,其余均以与实施例1-1同样的方式而制造出钟表用外装部件。

  从在各示例中所制造出的钟表用外装部件上,切出20mm×40mm的试验片,并使用该试验片来进行以下测定以及评价。

  基底膜的平均厚度以及金属被膜的平均厚度

  通过使用SEM(扫描电子显微镜)来观察试验片的截面,从而测定基底膜的平均厚度以及金属被膜的平均厚度。

  具体而言,在试验片的截面中,以任意10点来测定基底膜的厚度,并将该平均值设为“基底膜的平均厚度”。此外,在试验片的截面中,以任意的10点来测定金属被膜的厚度,并将该平均值设为“金属被膜的平均厚度”。

  后述的“中间被膜的平均厚度”也以相同的方法而进行了测定。另外,基底膜、金属被膜以及中间被膜的平均厚度可分别通过对气相成膜时间进行变更从而进行调节。

  耐损伤性的评价1

  ·纳米压入硬度

  利用已述的方法来测定纳米压入硬度,并对钟表用外装部件的耐损伤性进行评价。

  耐损伤性的评价2

  ·落砂试验

  在直径3cm、高度8cm的容器中填充51.6g的砂(砂径0.3mm)。

  在相对于地面而倾斜45°的板上,贴附试验片。从距地面90cm的高度起,朝向试验片而落下被填充于容器中的砂,之后,从试验片上筛掉砂。将该操作进行5次,按照以下基准,来评价钟表用外装部件的耐损伤性。

  基准

  A:在金属被膜的表面上几乎确认不到损伤的发生

  B:在金属被膜的表面上确认有损伤的发生

  C:在金属被膜的表面上显著地确认出损伤

  耐凹痕性的评价

  利用已述的方法来测定维氏硬度,并对钟表用外装部件的耐凹痕性进行了评价。

  亮度的评价

  测定L*a*b*表色系统的L*值,并对钟表用外装部件的亮度进行了评价。

  对于L*值而言,利用依照JIS Z 8722(2009)的方法,使用分光测色计(konicaminolta公司制、型号:CM-5),并在以下条件下进行测定。L*值越大,则表示越明亮。

  条件

  ·光源:在JIS Z 8720(2012)中规定的D65

  ·正反射光处理:SCI(包括正反射光)

  ·视野角:2°

  ·测定径:8mm

  ·自动平均测定次数:3次

  将实施例1-1~1-4以及比较例1-1的评价结果示出于表1。

  表1

  

  ·表1以及后述的表2~5的说明

  “金属被膜的金属种类”的括号内的数字表示金属相对于成膜所用的靶材整体的含有量(单位:质量百分比%)。

  “金属被膜/基底膜”或者“金属被膜/中间被膜/基底膜”的括号内的数字表示各膜的平均厚度(单位:nm)。

  根据表1,在按顺序具有基材、基底膜、和金属被膜的钟表用外装部件中,金属被膜为Ru膜或者Ru-Ti膜的实施例1-1~1-4与金属被膜为Pt膜的比较例1-1相比,纳米压入硬度较大、且落砂试验良好。因此,根据实施例1-1~1-4,可获得表面不易有损伤的钟表用外装部件。

  此外,从维氏硬度的值出发,实施例1-1~1-4与比较例1-1相比,耐凹痕性也更优异。而且,实施例1-1~1-4也确保了亮度。

  钟表用外装部件的制造2

  实施例2-1

  在金属被膜的形成中,除了对气相成膜时间进行了变更以外,其余均以与实施例1-1同样的方式而制造出钟表用外装部件。

  实施例2-2

  在金属被膜的形成中,除了使用Ru质量百分比75%-Ti质量百分比25%的合金靶材以外,其余均以与实施例2-1同样的方式而制造出钟表用外装部件。

  实施例2-3

  在金属被膜的形成中,除了使用Ru质量百分比50%-Ti质量百分比50%的合金靶材以外,其余均以与实施例2-1同样的方式而制造出钟表用外装部件。

  实施例2-4

  在金属被膜的形成中,除了使用Ru质量百分比25%-Ti质量百分比75%的合金靶材以外,其余均以与实施例2-1同样的方式而制造出钟表用外装部件。

  比较例2-1

  在金属被膜的形成中,除了使用Pt靶材以外,其余均以与实施例2-1同样的方式而制造出钟表用外装部件。

  对于实施例2-1~2-4以及比较例2-1的钟表用外装部件,进行了与实施例1-1相同的测定以及评价。将结果示出于表2。

  表2

  

  根据与实施例1-1~1-4同样的理由,实施例2-1~2-4与比较例2-1相比,可获得在表面上不易带有损伤的钟表用外装部件。

  此外,实施例2-1~2-4与比较例2-1相比,在耐凹痕性上也优异。而且,实施例2-1~2-4也确保了亮度。

  钟表用外装部件的制造3

  实施例3-1

  在金属被膜的形成中,除了对气相成膜时间进行了变更以外,其余均以与实施例1-1同样的方式而制造出钟表用外装部件。

  实施例3-2

  在金属被膜的形成中,除了使用Ru质量百分比75%-Ti质量百分比25%的合金靶材以外,其余均以与实施例3-1同样的方式而制造出钟表用外装部件。

  实施例3-3

  在金属被膜的形成中,除了使用Ru质量百分比50%-Ti质量百分比50%的合金靶材以外,其余均以与实施例3-1同样的方式而制造出钟表用外装部件。

  实施例3-4

  在金属被膜的形成中,除了使用Ru质量百分比25%-Ti质量百分比75%的合金靶材以外,其余均以与实施例3-1同样的方式而制造出钟表用外装部件。

  比较例3-1

  在金属被膜的形成中,除了使用Pt靶材以外,其余均以与实施例3-1同样的方式而制造出钟表用外装部件。

  对于实施例3-1~3-4以及比较例3-1的钟表用外装部件,进行了与实施例1-1同样的测定以及评价。结果示出于表3。

  表3

  

  根据与实施例1-1~1-4相同的理由,实施例3-1~3-4与比较例3-1相比,可获得在表面上不易带有损伤的钟表用外装部件。

  此外,实施例3-1~3-4与比较例3-1相比,在耐凹痕性上也更优异。而且,实施例3-1~3-4也确保了亮度。

  钟表用外装部件的制造4

  实施例4-1

  作为钟表用外装部件,而制造了手表表壳的背盖。

  首先,使用不锈钢(SUS316),通过铸造,从而制作出具有手表表壳的背盖的形状的基材,之后,对必要位置进行切削并研磨。基材的中央部分的厚度为2mm。

  接下来,通过以下方法来清洗基材。

  首先,进行30秒钟碱性电解脱脂,接下来,进行30秒钟碱性浸渍脱脂。之后,进行10秒钟中和、10秒钟水洗、10秒钟纯水清洗。

  ·基底膜形成工序

  接下来,通过以下方法,在进行了清洗的基材的表面上,使用离子镀装置,从而形成由Ti构成的基底膜。

  首先,在对离子镀装置的处理室内进行预热的同时,对处理室内进行排气直至2×10-3Pa为止。之后,作为靶材而使用Ti靶材,并设定为离子化电压:50V、离子化电流:40A,并且在该状态下进行10分钟气相成膜(离子镀)。其结果为,在基材的表面上,形成有由Ti构成、且平均厚度为0.3μm的基底膜。

  ·中间被膜形成工序

  接下来,使用上述的离子镀装置,在基底膜的表面上形成由TiCN构成的中间被膜。中间被膜的形成,是按照以下方法进行的。

  首先,在对离子镀装置的处理室内进行预热的同时,对处理室内进行排气直至2×10-3Pa为止。之后,将氮气气体以及乙炔分别以10mL/分钟的流量导入到处理室内,将处理室内的环境气压(总压)设为2.6×10-3Pa。在持续导入氮气气体以及乙炔气体的状态下,作为靶材而使用Ti靶材,并设定为离子化电压:50V、离子化电流:40A,并且在该状态下进行30分钟气相成膜(离子镀)。其结果为,在基底膜的表面上,形成由TiCN构成、且平均厚度为1.0μm的中间被膜。

  ·金属被膜形成工序

  之后,使用上述的离子镀装置,在中间被膜的表面上形成由Ru-Ti合金构成的金属被膜。金属被膜的形成,是按照以下方法进行的。

  首先,在对离子镀装置的处理室内进行预热的同时,对处理室内进行排气直至2×10-3Pa为止。之后,将氩气气体以100mL/分钟的流量导入处理室内,将处理室内的环境气压设为5.0×10-3Pa。在持续导入氩气气体的状态下,作为靶材而使用Ru质量百分比50%-Ti质量百分比50%的合金靶材,并设定为离子化电压:30V、离子化电流:25A,并且在该状态下进行10分钟气相成膜(离子镀)。其结果为,在中间被膜的表面上,形成由Ru-Ti合金构成、且平均厚度为0.3μm的金属被膜。

  采用以上方式,从而制造出了实施例4-1的钟表用外装部件。

  另外,利用已述的方法,测定了中间被膜中的C的含有率以及N的含有率。其结果为,中间被膜中的C的含有率为质量百分比15%、N的含有率为质量百分比10%。

  比较例4-1

  除了在基底膜的形成中对气相成膜时间进行了变更、在中间被膜的形成中对气相成膜时间进行了变更、以及在金属被膜的形成中使用Ti靶材并对气相成膜时间进行了变更以外,其余均以与实施例4-1同样的方式而制造出钟表用外装部件。

  比较例4-2

  在中间被膜的形成中,除了对气相成膜时间进行了变更以外,其余均以与比较例4-1同样的方式而制造出钟表用外装部件。

  比较例4-3

  除了在中间被膜的形成中对气相成膜时间进行了变更、以及在金属被膜的形成中使用了Pt靶材以外,其余均以与比较例4-1同样的方式而制造出钟表用外装部件。

  对于实施例4-1以及比较例4-1~4-3的钟表用外装部件,进行了与实施例1-1相同的测定以及评价。将结果示出于表4。

  表4

  

  根据表4,在按顺序具有基材、基底膜、中间被膜和金属被膜的钟表用外装部件中,金属被膜为Ru-Ti膜的实施例4-1与金属被膜为Ti膜的比较例4-1~4-2、以及金属被膜为Pt膜的比较例4-3相比,纳米压入硬度更大、且落砂试验良好。因此,根据实施例4-1,可获得在表面上不易带有损伤的钟表用外装部件。

  此外,根据维氏硬度的值,实施例4-1与比较例4-1~4-3相比,在耐凹痕性上也更优异。而且,实施例4-1也确保了亮度。

  耐损伤性的评价3

  ·算术平均高度Sa、最大高度Sz、以及界面的展开面积比Sdr

  对于实施例1-1、实施例1-2、以及比较例4-2的钟表用外装部件,使用试验片(20mm×40mm),并利用按照ISO 25178-2(2012)的方法而测定了算术平均高度Sa、最大高度Sz、以及界面的展开面积比Sdr。具体而言,使用形状解析激光显微镜(KEYENCE公司制:VK-X250)在倍率10倍下测定了试验片的表面轮廓。

  将结果示出于表5。

  表5

  

  根据表5,金属被膜为Ru膜或Ru-Ti膜的实施例1-1以及实施例1-2与金属被膜为Ti膜的比较例4-2相比,算术平均高度Sa、最大高度Sz以及界面的展开面积比Sdr中的任意一个均显示出了较小的值。

  符号说明

  2…基材;4…基底膜;5…中间被膜;6…金属被膜;10、10A…钟表用外装部件;21…外壳;22…壳体;23…背盖;24…表圈;25…玻璃板;26…上条柄轴管;27…表冠;271…轴部;272…槽;28、29…塑料垫圈;30…橡胶垫圈;40…背盖垫圈;50…密封部;100…手表。

《钟表用外装部件以及钟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