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技术 > 燃烧设备> 炉箅组件独创技术16724字

炉箅组件

2021-02-02 04:58:16

炉箅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煤气炉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炉箅组件。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煤气炉炉箅层叠构成一锥体,从上到下逐渐增大,最大层为圆形或六边形,最下层为底座,各层锥面上均布排灰渣筋,在排灰渣的过程中,排灰渣筋将灰渣推向炉膛壁,灰渣如不能及时推入灰斗,它就会被炉膛壁的反作用力推向炉箅,炉箅风道外头大,里头小,灰渣容易堵死,造成风送不出去,影响生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之一,提供了一种炉箅组件,该炉箅组件不会发生煤渣阻塞的现象,而且通风均匀,使得炉况稳定,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炉箅组件,包括炉箅,所述炉箅套设在桶壁内,且所述炉箅可转动地设在所述桶壁内,所述炉箅的侧壁设有进料口,所述炉箅的下端设有出料口,还包括:筒体,配置为上下贯通,并与炉箅固定连接,包括相对的上端口和下端口,且所述上端口与炉箅内部相连通;水槽,配置为内部充满水,所述筒体的下端口适于插接至所述水槽的水面以下,且所述炉箅的出料口设置在水面上端;风机,配置为用于为所述炉箅提供风源;和连接管,包括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与风机相连,用于接收风机产生的风源,所述第二连接端适于与筒体的下端口相连通,使得所述风源进入所述炉箅内。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炉箅正常工作时,煤在炉箅上燃烧,风机产生的风源由第一连接端向第二连接端流动,并进入炉箅内,使得位于炉箅上的煤充分燃烧,待炉箅上的煤燃烧一段时间后,炉箅在桶壁内转动,燃烧完的煤渣会由炉箅的上端向下滑动,并落至炉箅与桶壁之间的空间内,由于炉箅转动使得煤渣具有较强的冲击力,在冲击桶壁后会由进料口进入炉箅内,并由出料口落入水槽内;这种炉箅组件不会发生煤渣阻塞的现象,而且通风均匀,使得炉况稳定,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炉箅,还可以具有如下技术特征:

  优选地,包括:炉箅帽;多个炉箅本体部,其由上至下依次布置,所述炉箅帽盖设于靠近上端的炉箅本体部,底座,其设置于靠近所述炉箅本体部的下端;以及排灰渣筋和支筋,所述排灰渣筋固定设于相邻两个炉箅本体部之间以及炉箅本体部与炉箅帽之间,所述支筋固定设于靠近下端炉箅本体部与底座之间,以将各个所述炉箅本体部之间以及靠近下端炉箅本体部与底座之间隔离并限定出排风道,所述排风道呈喇叭状结构,且其靠近外部的尺寸小于其靠近内部的尺寸;其中,所述炉箅本体部上均设置第一连通孔,所述底座上设置第二连通孔,所述第一连通孔之间以及第一连通孔与第二连通孔之间相互连通以形成内腔。

  进一步地,沿着所述炉箅本体部的周向设置锥形部,且其向下倾斜。

  进一步地,所述锥形部所形成的锥形面与水平面之间的锥形夹角为α,且所述锥形夹角为α由上至下依次升高。

  优选地,所述炉箅本体部还包括一下延部,其一体形成于所述炉箅本体部的外周壁上且向下延伸,其与相邻的炉箅本体部共同限定出排风道。

  优选地,所述筒体包括圆台筒部和一体形成在所述圆台筒部下端的圆柱筒部,且所述圆台筒部与靠近底座的炉箅本体部的第一连接通孔相连接,其中,所述圆台筒部上端的内径大于其下端的内径。

  优选地,所述圆台筒部位于所述底座与靠近底座的炉箅本体部之间的部分设有导引孔,且其与所述排风道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进料口为多个,且沿着所述炉箅的周向间隔设置。

  优选地,还包括: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底座相连,用以驱动所述炉箅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炉箅,其附加技术特征还具有如下技术效果:通过设置锥形部可以减小各个炉箅本体部之间限定的排风道的尺寸,以保证外部灰渣不会将排风道堵塞,而且由于锥形部其向下倾斜,这样所形成的排风口外部灰渣不容易进入;设置下延部可以减小排风口的尺寸,从而有效减少外部灰渣进入排风道。

  附图说明

  图1为炉箅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炉箅组件200;筒体1;圆台筒部11;导引孔111;圆柱筒部12;连接管2;第二连接端22;水槽3;水面31;灰盘4;贯通孔4A;小齿轮5;驱动装置6;炉箅100;炉箅帽10;炉箅本体部20;第一连通孔201;锥形部202;锥形面2021;下延部203;凹槽204;排风道20A;排风口20A1;底座30;第二连通孔301;进料口302;出料口303;排灰渣筋 40;紧固件50;横梁60;支筋70;锥形夹角α;内腔A;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炉箅组件200,如图1所示,包括炉箅,所述炉箅套设在桶壁内,且所述炉箅可转动地设在所述桶壁内,所述炉箅的侧壁设有进料口302,所述炉箅的下端设有出料口303,还包括:筒体1、水槽3、风机和连接管2。

  筒体1,配置为上下贯通,并与炉箅固定连接,包括相对的上端口和下端口,且所述上端口与炉箅内部相连通;

  水槽3,配置为内部充满水,所述筒体1的下端口适于插接至所述水槽3的水面31以下,且所述炉箅的出料口303设置在水面31上端;

  风机,配置为用于为所述炉箅提供风源;

  连接管2,包括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22,所述第一连接端与风机相连,用于接收风机产生的风源,所述第二连接端22适于与筒体1的下端口相连通,使得所述风源进入所述炉箅内;具体地,连接管2的外径小于筒体1下端的内径,这样在炉箅转动时,不会影响连接管2与筒体1之间的连接,且第二连接端22在水槽3内水面31以上,连接管2主要起到导引风源的作用。

  可以理解的是,在炉箅正常工作时,煤在炉箅上燃烧,风机产生的风源由第一连接端向第二连接端22流动,并进入炉箅内,使得位于炉箅上的煤充分燃烧,待炉箅上的煤燃烧一段时间后,炉箅在桶壁内转动,燃烧完的煤渣会由炉箅的上端向下滑动,并落至炉箅与桶壁之间的空间内,由于炉箅转动使得煤渣具有较强的冲击力,在冲击桶壁后会由进料口302进入炉箅内,并由出料口303落入水槽3内;这种炉箅组件200不会发生煤渣阻塞的现象,而且通风均匀,使得炉况稳定,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炉箅100包括:炉箅帽10、多个炉箅本体部20、底座30和排灰渣筋40。

  多个炉箅本体部20,其由上至下依次布置,所述炉箅帽10盖设于靠近上端的炉箅本体部20,具体地,炉箅帽10盖设在多个炉箅本体部20的上端,可以将靠近上端的炉箅本体部20的第一连通孔201(详见下文)遮盖住。

  底座30,其设置于靠近所述炉箅本体部20的下端;底座30主要作用可以用于对多个炉箅本体部20进行支撑。

  排灰渣筋40和支筋70,所述排灰渣筋40固定设于相邻两个炉箅本体部20之间以及炉箅本体部20与炉箅帽10之间,所述支筋70固定设于靠近下端炉箅本体部20与底座30之间,以将各个所述炉箅本体部20之间以及靠近下端炉箅本体部20与底座(30) 之间隔离并限定出排风道20A,所述排风道20A呈喇叭状结构,且其靠近外部的尺寸小于其靠近内部的尺寸;其中,所述炉箅本体部20上均设置第一连通孔201,所述底座 30上设置第二连通孔301,所述第一连通孔201之间以及第一连通孔201与第二连通孔 301之间相互连通以形成内腔A。这样外部灰渣进入排风道20A不会发生堵塞,多余灰渣可以沿着第一连通孔201、第二连通孔301而落入设置于底座30下端的灰渣箱内,从而实现了通风均匀,确保炉况稳定,提高了生产效率。值得说明的是,炉箅本体部20、排灰渣筋40可以为铸钢件,排灰渣筋40可以通过铸造的方式固定连接在相邻两个炉箅本体 20中的一个上,例如,本实用新型中可以铸造连接在下端的炉箅本体部20上;当然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于此,排灰渣筋40也可以通过紧固件固定的方式连接。支筋70与底座30之间的连接方式与之类似,这里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该炉箅为由多个炉箅本体部20构成的层叠结构,各个炉箅本体的第一连通孔201相连形成内腔A,且各个炉箅本体部20之间通过排灰渣筋40隔开形成排风道20A,且各个排风道20A的风道口尺寸由上至下依次增大,这样外部灰渣进入排风道20A不会发生堵塞,多余的灰渣可以进入炉箅内部,沿着第一连通孔201、第二连通孔301而下落,从而实现了通风均匀,确保炉况稳定,提高生产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沿着所述炉箅本体部20的周向设置锥形部202,且其向下倾斜;具体地,炉箅本体部20的外周设置向下倾斜的锥形部202,可以减小各个炉箅本体部20之间限定的排风道20A的尺寸,即减小排风口20A1处的尺寸,从而可以保证外部灰渣不会将排风道20A堵塞,而且各个炉箅本体部20的锥形部202形成的排风口20A1,由于锥形部202其向下倾斜,这样所形成的排风口20A1外部灰渣不容易进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锥形部202所形成的锥形面2021与水平面之间的锥形夹角为α,且所述锥形夹角为α由上至下依次升高,具体地,锥形面2021为锥形部202的上端面,炉箅本体部20的上端面为水平面,锥形面2021与水平面所形成的锥形夹角为α,且所述锥形夹角为α由上至下依次升高,这样所形成的排风道20A的排风口20A1由上至下依次增大,从而更加有效地避免排风道20A发生堵塞。优选地,所述锥形夹角为α由上至下依次升高1度。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排灰渣筋40 设置在锥形面2021上,由于其与炉箅本体部20之间固定连接,可以防止其在连接过程中滑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炉箅本体部20还包括一下延部203,其一体形成于所述炉箅本体部20的外周壁上且向下延伸,其与相邻的炉箅本体部20共同限定出排风道20A,设置下延部203可以减小排风口20A1的尺寸,从而有效减少外部灰渣进入排风道20A。

  优选地,所述多个炉箅本体部20的周向尺寸由上至下依次增大,以使所述炉箅呈锥体结构,这种结构可以使炉箅的通风效果极佳,提高生产效率。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多个炉箅本体部20上限定的多个第一连通孔201的尺寸由上至下依次增大,即多个炉箅本体部20所形成的内腔A结构为内径尺寸由上至下逐渐增大,从而通风均匀,使得炉况稳定,大大提高生产效率。优选地,所述炉箅本体部20的数量可以为7个,当然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于此,炉箅本体部20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使用环境进行灵活选择和设计。

  进一步地,所述排灰渣筋40沿着所述炉箅本体部20的周向间隔设置;也就是说,在相邻的两个炉箅本体部20之间设置多个排灰渣筋40,且多个排灰渣筋40沿着所述炉箅本体的周向间隔设置,这样可以将相邻的两个炉箅本体部20进行有效支撑,使炉箅整体结构更加稳定可靠。进一步地,在排灰渣筋40上设置一连接支撑台,位于上端的炉箅本体部20的下延部203抵止在连接支撑台上,这样有助于各个炉箅本体部20之间的稳固连接。而支筋70设置在炉箅本体部20与底座30之间,由于支筋70所顶撑的为锥形部202的下端面,故而作为优选地,支筋70的上端支撑面为与锥形部202相平行的倾斜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炉箅帽10与靠近上端的炉箅本体部20之间通过紧固件50连接,靠近上端的炉箅本体部20上的第一连通孔201的下端设置一横梁60,所述炉箅帽10上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横梁60上设置第二连接孔,所述紧固件50依次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例如,所述紧固件50可以为螺栓。

  优选地,所述横梁60部分遮挡靠近上端的炉箅本体部20的第一连通孔201,横梁60部分遮挡靠近上端的炉箅本体部20的第一连通孔201,一方面可以避免横梁60挡住靠近上端的炉箅本体部20的第一连通孔201,影响其通风性;另一方面,通过设置横梁 60可以方便炉箅帽10与靠近上端的炉箅本体部20的连接。

  优选地,靠近上端的炉箅本体部20下端设置一凹槽204,所述凹槽204与所述横梁60相配合,这样可以将横梁60限定在凹槽204内,防止横梁60发生晃动,影响炉箅帽10与炉箅本体部20之间连接的可靠性。

  优选地,所述筒体1包括圆台筒部11和一体形成在所述圆台筒部11下端的圆柱筒部12,且所述圆台筒部11与靠近底座的炉箅本体部的第一连接通孔相连接,其中,所述圆台筒部11上端的内径大于其下端的内径;具体地,圆台筒部11与所述圆柱筒部12 之间可以通过锻压或铸压的方式一体成型,也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成型,所述圆台筒部11的上端与靠近底座的炉箅本体部的第一通孔相连接,例如,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进行连接,其中,所述圆台筒部11上端的面积要大于第一通孔的面积,从而将第一通孔完全覆盖。

  优选地,所述圆台筒部11位于所述底座与靠近底座的炉箅本体部之间的部分设有导引孔111,且其与所述排风道相连通,从而桶体与炉箅之间的连接不会影响底座与炉箅本体部之间所形成的排风通道的正常排风。

  优选地,所述进料口302为多个,且沿着所述炉箅的周向间隔设置;也就是说,在炉箅底座的周向设置多个进料口302,使得炉箅能够充分的排渣。

  优选地,还包括:驱动装置6,所述驱动装置6与所述底座30相连,用以驱动所述炉箅100转动;具体地,还包括灰盘4和与所述灰盘4相啮合的小齿轮5,底座30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在灰盘4上,且位于灰盘4靠近中心的位置设置贯通孔4A,该贯通孔4A便于筒体1的穿过和出料口303与水槽的连通;驱动装置6可以为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电机本体与地面固定连接或者通过支架固定在地面上,电机轴与小齿轮固定连接,这样可以由驱动装置6带动小齿轮5转动,从而带动与之相啮合的灰盘4转动,继而带动炉箅100转动。值得说明的是,桶体套设在炉箅外侧,在保证炉箅转动使得煤渣具有较强的冲击力,在冲击桶壁后会由进料口302进入炉箅内的同时不会影响炉箅与灰盘 4以及灰盘与驱动装置6之间的连接。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示范性实施方式,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确定。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上文中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例中的各个特征可以相应地省去、添加或者以任意方式组合。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想到的简单变换方式以及对现有技术做出适应性和功能性的结构变换的方案,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虽然已经参考各种实施例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可以在其中做出形式和细节上的各种改变,而不背离由随附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炉箅组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