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技术 > 气体分配> 一种用于管道内检测器的智能线缆独创技术11876字

一种用于管道内检测器的智能线缆

2021-02-19 02:04:48

一种用于管道内检测器的智能线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公开涉及线缆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管道内检测器的智能线缆。

  背景技术

  管道内检测器主要是通过管输介质驱动,使其在管道内运行并实时检测和记录管道的变形、腐蚀等损伤情况以及准确定位等,因此,在管道内检测器中设置有多个检测探头,每个检测探头分别用于管道内部不同参数的检测,而每个检测探头的检测数据均需通过线缆发送到检测器的舱体存储器中进行存储,并由舱体存储器将检测数据整体上传到上位机,完成检测作业。

  通常而言,由于管道的内部空间有限,因此,管道内检测器本身的体积较小,现有检测器中一个检测探头对应一根线缆和一个接头,因此,为了实现检测器中舱体存储器能够接收到每个检测探头发送来的检测数据,每个检测探头对应的接头都需要连接到舱体上,受舱体存储器以及检测器的体积限制,经常会存在接线困难的问题。

  因此,如何研发一种新的线缆结构,以解决上述问题,成为人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管道内检测器的智能线缆,以至少解决现有线缆存在的接线困难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管道内检测器的智能线缆,该线缆包括:智能汇线部1、输出线缆2以及多个探头输入线缆3;

  所述汇线部1由壳体11以及设置于所述壳体11内的汇线电路板12构成;

  所述壳体11上设置有输出接口、多个输入接口以及三个螺纹孔111,每个所述输入接口的轴线均与所述输出接口的轴线垂直,三个所述螺纹孔111均位于所述壳体11的同一侧面外部;

  所述汇线电路板12包括:数据采集单元121、控制单元122、传输单元123以及供电单元124;

  所述控制单元122的输出端与所述数据采集单元121的控制端连接,用于控制所述数据采集单元121的检测数据发送;

  所述传输单元123的输入端与所述数据采集单元121的输出端连接;

  所述供电单元124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数据采集单元121的供电端、控制单元122的供电端以及传输单元123的供电端连接;

  所述输出线缆2具有固定端和自由端,所述固定端的绝缘外皮与所述壳体11中的输出接口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端的缆芯与所述传输单元13的输出端信号连接,所述输出线缆2的自由端设置有接线头;

  多个所述探头输入线缆3均具有连接端,每个所述探头输入线缆3连接端的绝缘外皮均分别与所述汇线部1中的输入接口一一对应固定连接,每个所述探头输入线缆3连接端的缆芯均与所述数据采集单元121的输入端信号连接。

  优选,所述输出线缆2为8芯电缆。

  进一步优选,所述探头输入线缆3的个数为3个,每个所述探头输入线缆3均为8 芯电缆。

  进一步优选,所述接线头包括接线公头21以及接线母头22,所述接线公头21与所述输出线缆2的自由端固定连接,所述接线母头22安装于管道内检测器中舱体存储器的法兰上,所述接线母头22包括:外壳221、锁紧螺母222、绝缘体223、接触件224以及O型圈225;

  所述外壳221内设置有贯通两端的腔体,在所述外壳221的一端外部设置有螺纹;

  所述锁紧螺母222套装于所述外壳221中设置有螺纹的一端外部;

  所述绝缘体223固定安装于所述外壳221的腔体内;

  所述接触件224位于所述绝缘体223内,且所述接触件224的两端分别穿过所述绝缘体223的两端端面,暴露于所述绝缘体223的外部;

  所述O型圈225套装于所述绝缘体223的外部,位于所述绝缘体223与所述外壳221的外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管道内检测器的智能线缆,通过在线缆中增设了智能汇线部,并在智能汇线部中设置了汇线电路板,完成其一拖多的结构设计,即一个输出线缆对应多个探头输入线缆,进而有效解决管道内检测器由于体积有限导致的接线困难等问题。具体而言,该智能线缆使用时,每个探头输入线缆均连接有检测探头,而输出线缆中自由端的接线头与管道内检测器中的舱体存储器的接入口连接,管道内检测器在行进过程中,每个检测探头均进行实时检测,而汇线电路板中的数据采集单元根据设定进行各检测探头中检测数据的间隔同时采集,每当数据采集单元采集到检测数据后,控制单元均控制数据采集单元将采集的检测数据按次序依次发送到传输单元中,由传输单元逐个发送,并通过输出线缆传输到舱体存储器中,完成检测数据的传输。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线缆,通过汇线部的设置可实现多个探头输入线缆中数据的同时采集和按次序逐个发送,进而在减少输出接头的同时,确保检测数据正确无误的传输。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管道内检测器的智能线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管道内检测器的智能线缆中电路板的组成模块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管道内检测器的智能线缆中接线公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管道内检测器的智能线缆中接线公头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实用新型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实用新型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的例子。

  为解决现有管道内检测器中由于检测探头的数量较多,如果使用传统的一个输入端对应一个输出端的传统线缆,导致连接到舱体存储器中的接头过多,受体积限制,存在接线困难的问题。本实施方案提供了一种一拖多的智能线缆,参见图1,该智能线缆主要由智能汇线部1、输出线缆2以及多个探头输入线缆3构成,其中,汇线部1由壳体 11以及设置于壳体11内的汇线电路板12构成,在壳体11上设置有输出接口、多个输入接口以及三个螺纹孔111,每个输入接口的轴线均与输出接口的轴线垂直,三个螺纹孔111均位于壳体11的同一侧面外部,参见图2,汇线电路板12主要由数据采集单元121、控制单元122、传输单元123以及供电单元124构成,其中,控制单元122的输出端与数据采集单元121的控制端连接,用于控制数据采集单元121的检测数据发送,传输单元123的输入端与数据采集单元121的输出端连接,供电单元124的输出端分别与数据采集单元121的供电端、控制单元122的供电端以及传输单元123的供电端连接,参见图1,输出线缆2具有固定端和自由端,其中,输出线缆2固定端的绝缘外皮与壳体11 中的输出接口固定连接,输出线缆2固定端的缆芯与传输单元13的输出端信号连接,输出线缆2的自由端设置有接线头,多个探头输入线缆3均具有连接端,每个探头输入线缆3连接端的绝缘外皮均分别与汇线部1中的输入接口一一对应固定连接,每个探头输入线缆3连接端的缆芯均与数据采集单元121的输入端信号连接。

  上述实施方案中智能线缆的使用方法如下:使用时,该智能线缆中多个探头输入线缆分别连接有一个检测探头,而输出线缆中自由端的接线头与管道内检测器中的舱体存储器的接入口连接,当管道内检测器在行进过程中,每个检测探头均进行实时检测,而汇线电路板中的数据采集单元根据设定进行各检测探头中检测数据的间隔同时采集,每当数据采集单元采集到检测数据后,控制单元均控制数据采集单元将采集的检测数据按次序依次发送到传输单元中,由传输单元逐个发送,并通过输出线缆传输到舱体存储器中,由传输单元逐个发送,通过输出线缆传输到舱体存储器中,,实现多线缆输入,单线缆输出,以方便接线。

  其中,为了降低该智能线缆的占用空间,设计时,壳体上每个输入接口的轴线均与输出接口的轴线垂直,即探头输入线缆与输出线缆垂直,而且便于该智能线缆的位置固定,在壳体的同一侧面外部设置有三个螺纹孔,通过该三个螺纹孔可与管道内检测器中的漏磁节固定。

  考虑到管道内检测器的实际工作环境和工作要求,将输出线缆2选用8芯电缆,并将探头输入线缆3的个数设计为3个,且每个探头输入线缆3均为8芯电缆。

  参见图1、图3、图4,接线头主要由接线公头21以及接线母头22,接线公头21 与输出线缆2的自由端固定连接,接线母头22安装于管道内检测器中舱体存储器的法兰上,接线母头22主要由外壳221、锁紧螺母222、绝缘体223、接触件224以及O型圈 225构成,其中,外壳221内设置有贯通两端的腔体,在外壳221的一端外部设置有螺纹,锁紧螺母222套装于外壳221中设置有螺纹的一端外部,绝缘体223固定安装于外壳221的腔体内,接触件224位于绝缘体223内,且接触件224的两端分别穿过绝缘体 223的两端端面,暴露于绝缘体223的外部,O型圈225套装于绝缘体223的外部,位于绝缘体223与外壳221的外部。

  为了实现对锁紧螺母的限位,作为技术方案的改进,参见图3,在外壳221的外侧沿周向设置有向外延伸的垫片2211,垫片2211位于壳体221的端部螺纹内侧。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实用新型后,将容易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实用新型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实用新型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实用新型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实用新型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一种用于管道内检测器的智能线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