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技术 > 供暖通风> 一种散热片和发热体及电暖气独创技术15382字

一种散热片和发热体及电暖气

2021-03-21 12:38:59

一种散热片和发热体及电暖气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散热片和发热体及电暖气。

  背景技术

  电热油汀是近年来流行的一种安全可靠的空间加热器,这种取暖器通常是将加热棒安装在散热片的腔体内部,在腔体周围油路中注有导热油。当接通电源后,加热棒周围的导热油被加热,升到腔体上部,沿油路对流循环,通过散热片表面将热量辐射出去,从而加热空间环境。被空气冷却的导热油沿油路下降到加热棒周围又被加热,开始新的循环。

  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对加热器表面温升限值有规定要求,防止加热器表面过热存在烫伤用户的风险,现有技术中对于电热油汀,主要通过扩大汀体散热表面积等方式来降低汀体棱边的表面温升,以满足安全标准要求,避免烫伤用户,但是这样设置会增大电热油汀的占用面积和重量,对电热油汀应用环境存在限制,降低了通用性。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通过增大电热油汀散热表面积以防止热油汀表面温度过高,导致电热油汀占用面积和重量增加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散热片和发热体及电暖气。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散热片,包括:油包结构,包括成型在所述散热片顶部的上油包以及成型在所述散热片底部的下油包;

  导热油路,连通所述上油包和所述下油包,通孔设置在所述上油包与所述散热片的边缘位置之间的区域。

  散热片呈矩形片状设置,所述通孔与所述散热片的侧边缘相邻设置。

  通孔设置在所述上油包的两侧位置,且所述通孔的上端与所述上油包的顶部平齐设置,所述通孔的下端延伸至所述上油包底部的下方位置。

  通孔为矩形条状长孔。

  通孔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导热油路和所述散热片的侧边缘之间。

  所述通孔呈线性排列设置。

  所述通孔为多列设置,相邻两列所述通孔彼此交错设置。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发热体,包括:

  若干个上述的散热片,若干所述散热片彼此并排设置;

  加热棒,同时穿设在所述每个所述散热片的所述下油包位置处。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暖气,包括:上述的发热体;

  控温元件,设置于所述发热体上;

  指示灯,设置于所述发热体并与所述控温元件电连接。

  电暖气还包括辅助装置,设置在所述发热体上。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散热片,包括:油包结构,包括成型在所述散热片顶部的上油包以及成型在所述散热片底部的下油包;导热油路,连通所述上油包和所述下油包,通孔设置在所述上油包与所述散热片的边缘位置之间的区域。

  电热油汀在工作过程中,一方面散热片发热,带动散热片附近的空气做自然对流运动,导致下方空气温度相对较低,上方空气温度较高,上下两部分环境温度差异较大,上部分散热片温度相对较高,另一方面导热油在被位于电热油汀底侧的加热棒加热后会运动至上油包,导致上油包的高温导热油较为集中,温度较高。此外油包结构和导热油路中的导热油并不是完全充满的,通常上油包是具有一部分空气和一部分导热油。使用过程中,导热油受到加热体加热而沸腾,热气泡由下至上传递,因此在导热油与空气相接的部位沸腾的油泡较多,导致导热油液面部位的温度较高,因此,散热片的边缘温度最高位置通常集中在上油包区域。而通过在上油包与散热片的边缘位置间设置有通孔,以改变上油包位置的中心高温区域到散热片边缘的导热系数,使得部分温度传递介质由金属变为空气,降低热导率,达到隔热的目的,降低散热片边缘的温度,防止散热片烫伤用户,同时,通过设置通孔,可以避免现有技术中通过增大电热油汀散热表面积、导致油汀整体质量和占用面积增加的问题出现。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散热片,通孔设置在所述上油包的两侧位置,且所述通孔的上端与所述上油包的顶部平齐设置,所述通孔的下端延伸至所述上油包底部的下方位置。

  出于对支撑强度和安全性等方面的考虑,上油包的顶侧与散热片的上边缘的间距通常远大于上油包与散热片侧边缘的距离,这样使得散热片的高温区域集中在上油包对应散热片两侧边缘位置处,同时上油包与下油包间连通有导热油路,上油包连通油路的过渡位置处也属于高温区域,所以,在上油包的两侧位置对应设置通孔,可以集中降低温度较高的散热片边缘区域的热量,有效防止散热片烫伤用户。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散热片,若干所述通孔呈线性排列设置。

  呈线性排列的通孔,使得通孔在保证实现隔热功能的前提下,通过通孔间的散热片间隔作为辅助支撑,避免设置单一长孔而降低散热片的部分边缘强度,避免变形等情况的发生,提高了散热片的使用寿命。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散热片,若干所述通孔为多列设置,相邻两列所述通孔彼此交错设置。

  通孔呈多列设置,可以进一步改变油路位置的中心高温区域到散热片边缘的导热系数,隔热效果更明显,同时,通孔呈交错设置,使得散热片上自上油包到散热片边缘的金属传热路径由单向改为弯折,增加了导热路径的距离,实现了辅助隔热。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提供的散热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散热片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腔孔;2-油包结构;3-导热油路;4-通孔;11-上腔部;12-下腔部;21-上油包;22-下油包。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1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散热片,包括油包结构2和连通油包结构2的导热油路3,还包括通孔4。

  散热片呈矩形片状,各角倒圆角设置,包括腔孔1,腔孔1沿高度方向分别设置有的上腔部11和下腔部12,下腔部12与加热棒连接,为散热片提供热量。沿上腔部11周侧设置有上油包21,沿下腔部12周侧设置有的下油包22,导热油路3连通上油包21和下油包22,上油包21、下油包22以及导热油路3中设置有导热油。

  在本实施例中,导热油路3呈三路,沿竖直方向设置,三路导热油路3中部连通。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导热油路3可以呈弯曲交叉状设置或中部不连通设置。作为其他可变换的实施方式,油包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导热油路3可根据油包的设置数量和设置位置调整导热油路3的设置位置。

  沿上油包21与散热片的边缘位置间设置有通孔4。在本实施例中,通孔4的结构相同,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通孔4的结构可以不相同。

  电热油汀在工作过程中,一方面散热片发热,带动散热片附近的空气做自然对流运动,导致下方空气温度相对较低,上方空气温度较高,上下两部分环境温度差异较大,上部分散热片温度相对较高,另一方面导热油在被位于电热油汀底侧的加热棒加热后会运动至上油包21,导致上油包21的高温导热油较为集中,温度较高。此外油包结构2和导热油路3中的导热油并不是完全充满的,通常上油包21是具有一部分空气和一部分导热油。使用过程中,导热油受到加热体加热而沸腾,热气泡由下至上传递,因此在导热油与空气相接的部位沸腾的油泡较多,导致导热油液面部位的温度较高,因此,散热片的边缘温度最高位置通常集中在上油包21区域。而通过在上油包21与散热片的边缘位置间设置有通孔4,以改变上油包21位置的中心高温区域到散热片边缘的导热系数,使得部分温度传递介质由金属变为空气,降低热导率,达到隔热的目的,降低散热片边缘的温度,防止散热片烫伤用户,同时,通过设置通孔4,可以避免现有技术中通过增大电热油汀散热表面积、导致油汀整体质量和占用面积增加的问题出现。

  在本实施例中,散热片呈矩形片状设置,通孔4与散热片的侧边缘相邻设置。在本实施例中,通孔4设置在上油包21的两侧位置,且通孔4的上端与上油包21的顶部平齐设置,通孔4的下端延伸至上油包21底部的下方预设长度位置,预设长度通常在5-20cm,在本实施例中,预设长度为10cm。

  出于对支撑强度和安全性等方面的考虑,上油包21的顶侧与散热片的上边缘的间距通常远大于上油包21与散热片侧边缘的距离,这样使得散热片的高温区域集中在上油包21对应散热片两侧边缘位置处,同时上油包21与下油包22间连通有导热油路3,上油包21连通油路的过渡位置处也属于高温区域,所以,在上油包21的两侧位置对应设置通孔4,可以集中降低温度较高的散热片边缘区域的热量,有效防止散热片烫伤用户。

  通孔4的设置形式不做要求,可以为连续结构,呈长孔状设置,也可以为非连续结构,由多个孔间隔设置构成,在本实施例中,通孔4为连续结构,呈矩形条状长孔,沿竖直方向设置。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通孔4可以呈半腰形长孔状设置,部分设置在上油包21上侧。在本实施例中,通孔4可以延伸至导热油路3和散热片的侧边缘位置之间的区域,这样设置可以进一步增加隔热效果,提高散热片的安全性。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如图所示,通孔4为非连续结构,由多个孔排成多列,且各列呈平行且同向延伸的线性设置。呈线性排列的通孔4,在保证实现隔热功能的前提下,通过通孔4间的散热片间隔作为辅助支撑,避免设置单一长孔而降低散热片的边缘强度,进而出现变形等情况,提高了散热片的使用寿命。通孔4为多列设置,相邻两列通孔4彼此交错设置。多列设置可以进一步改变油路位置的中心高温区域到散热片边缘的导热系数,隔热效果更明显,同时,通孔4呈交错设置,使得散热片上自油路到散热片边缘的金属传热路径由单向改为弯折,增加了导热路径的距离,实现了辅助隔热。

  具体的,通孔4的形状不做具体要求,在本实施例中,通孔4呈矩形设置,沿竖直方向相邻通孔4的短边相对且平行。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通孔4可以为圆形,沿圆心连线呈单列或多列设置;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通孔4呈矩形设置,且与水平方向呈相同的倾斜角度。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发热体,包括实施例1中提供的散热片和加热棒。若干上述的散热片彼此并排设置,加热棒同时穿设在每个散热片的呈孔状的下腔部12位置处。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暖气,包括实施例2中提供的发热体、控温元件、指示灯和辅助装置等结构。控温元件以及指示灯均设置在发热体上,指示灯与控温元件电连接。

  所述辅助装置包括但不限于:晾衣架,设置在发热体的上方位置,适于对衣物等进行烘干操作;还可以是移动支架,设置在发热体的底部,使用支撑发热体或者带动发热体进行移动。移动支架本身可以是折叠结构,也可以是一体成型结构,当采用折叠结构时,方便在闲置时减少空间占用量,提高对电暖气的收纳效率。

  电暖气上设置有对流装置。由于散热片间的空气呈自然对流状态,热空气沿散热片往上浮升,在散热片顶端向上排入空间,冷空气从散热片底部进行补充。通过设置对流装置可以增强油汀外侧空气自然对流强度,加快热空气沿散热片向上排入空间的速度,加强了散热片之间的空气流动性,减小了电暖气的上下温差,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一种散热片和发热体及电暖气.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