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技术 > 工程原件> 地热热泵系统独创技术30409字

地热热泵系统

2021-02-02 02:05:47

地热热泵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制冷剂回路的地热热泵系统,特别涉及防振构造。

  背景技术

  以往,地热热泵系统以地壳或者湖为热源,使一次侧热介质在埋设于地下的地下热交换器循环来通过热泵进行集热,并将该热向在负载中循环的二次侧热介质供给。由于地下的温度与外部空气温相比全年变化较小,所以利用地下热的地热热泵系统近年来在能效以及CO2排出量减少的观点上被关注。地热热泵系统具备制冷剂回路,该制冷剂回路具有压缩制冷剂的压缩机、使液状的一次侧热介质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的一次侧热交换器、以及使液状的二次侧热介质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的二次侧热交换器。

  由于地热热泵系统从地下热交换器进行集散热,所以一般与负载连接的配管和与地下热交换器连接的配管之间的回路部件被搭载于同一壳体。在地热热泵系统中,由于壳体设置于建筑物的屋内,所以与和外部空气进行热交换的室外设置型的空调机不同,在屋内设置成为噪声源的压缩机。因此,在地热热泵系统中需要减少噪声以及振动的构造。

  另外,在空调机中,公开了抑制来自压缩机的振动的传递的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的空调机中,具备防振件的压缩机、具有防振件的空气热交换器、以及水热交换器被配置于由防振件支承的同一支承部件上。并且,为了不阻碍外部空气向空气热交换器供给地减少来自压缩机的噪声,在支承部件上还以密闭压缩机的方式设置有隔音箱。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241197号公报

  对于地热热泵系统而言,由于壳体设置于屋内,所以期望振动及噪声的减少与小型化。然而,在专利文献1中,支承部件除了需要具有压缩机、一次侧热交换器以及二次侧热交换器的设置面积之外还需要具有包围压缩机的隔音壁的设置面积。因此,在设置包围压缩机的隔音箱的情况下,壳体的宽度以及进深变大。另一方面,在不设置隔音箱的情况下,来自压缩机的噪声会通过空气热交换器泄漏。另外,若为了抑制压缩机的振动的传递而想要增加支承部件的厚度来确保质量,则壳体的高度变高。因此,在地热热泵系统中,难以既将壳体小型化又减少噪声以及振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那样的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既将壳体小型化又减少来自压缩机的噪声以及振动的地热热泵系统。

  本发明所涉及的地热热泵系统具备:制冷剂回路,具有设置有防振件的压缩机、对以地壳为热源的液状的一次侧热介质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的一次侧热交换器、以及对液状的二次侧热介质与上述制冷剂进行热交换的二次侧热交换器;和防振支承座,具有防振部件,借助上述防振部件来支承上述压缩机、上述一次侧热交换器以及上述二次侧热交换器。

  根据本发明的地热热泵系统,由于在防振支承座配置设置了防振件的压缩机和使液状的热介质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的2个热交换器,所以能够减少噪声。其结果是,能够将在防振支承座中设置隔音部件的面积减少一部分而减小防振支承座的面积。并且,通过将制冷剂回路的部件中的重量比较大的2个热交换器配置于防振支承座,来使2个热交换器作为防振支承座的质量发挥作用,能够不增加防振支承座的厚度地确保防振性能。因此,能够既将壳体小型化、又减少来自压缩机的噪声以及振动。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2所涉及的地热热泵系统的结构的简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地热热泵系统的防振构造的侧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地热热泵系统的防振构造的俯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地热热泵系统的防振构造的其他一个例子的俯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地热热泵系统的防振构造的其他一个例子的侧视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地热热泵系统的防振构造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是示意性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地热热泵系统的结构的简图。地热热泵系统30设置于建筑物的屋内。如图1所示,地热热泵系统30与埋设于地下的地下热交换器18和设置于屋内的负载连接。地热热泵系统30通过热泵来经由具有地下热交换器18的一次侧回路C1集热地下的热,并向与二次侧回路C2连接的负载供给。

  这里,负载例如是向浴池等供给温水的热水供给负载B1、以及具备散热器等的空调负载B2等。另外,设在一次侧回路C1中循环有盐水,在二次侧回路C2中循环有水。在一次侧回路C1中流动的一次侧热介质以及在二次侧回路C2中流动的二次侧热介质只要分别是液状的流体即可。以下,以一次侧热介质是盐水、二次侧热介质是水的情况为例来进行说明。

  地下热交换器18被设置于地下,使盐水与作为热源的地壳G进行热交换。例如,在地下的温度比外部空气温度高时,盐水吸收地下的热而被加热。地下热交换器18具有供盐水流通的集热管组18a,集热管组18a例如由树脂等形成为U字形并被垂直地埋设于地下。在埋设相同大小的集热管组18a的情况下,地下热交换器18的热交换性能也会根据埋设的区域以及深度而不同。

  此外,在用地面积充裕的情况下,集热管也可以水平埋设。该情况下,为了将地壳G与集热管的接触面积确保为一定以上,集热管成为被弯折多次而曲折的形状。另外,为了使气温、日照、降水以及降雪引起的地表面的温度变化的影响为最小限度,集热管被埋设为一定的深度以上。

  地热热泵系统30具备进行热泵循环的运转的热泵装置31、向负载供给温水的温水制热装置32、控制装置20、以及供利用者操作的遥控器21。热泵装置31搭载有制冷剂回路CR的各种部件和一次侧回路C1的一部分部件。制冷剂回路CR通过制冷剂配管依次将一次侧热交换器4、使制冷剂在制冷剂回路CR循环的压缩机1、二次侧热交换器2、以及对制冷剂进行减压的减压装置3连接而形成。另外,一次侧回路C1的盐水流入至一次侧热交换器4,二次侧回路C2的水流入至二次侧热交换器2。作为制冷剂,例如可使用作为HFC类混合制冷剂的R410A或者R32等。

  压缩机1用于对制冷剂进行压缩,由被逆变器控制转速的容量可变的压缩机构成。一次侧热交换器4使一次侧回路C1的盐水与制冷剂回路CR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在进行制热时,一次侧热交换器4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通过被盐水吸收的地热来加热制冷剂而使之蒸发。一次侧热交换器4例如由层叠了多个板的板式热交换器构成。此外,一次侧热交换器4也可以由具有供制冷剂流动的导热管和供水流动的导热管的双层管式的热交换器构成。

  减压装置3例如由开度被可变控制的电子膨胀阀等构成。二次侧热交换器2使二次侧回路C2的水与制冷剂回路CR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在进行制热时,二次侧热交换器2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通过被地热加热过的制冷剂加热水来生成温水。二次侧热交换器2例如由板式热交换器构成。此外,二次侧热交换器2也可以由双层管式的热交换器构成。

  一次侧回路C1通过配管将使盐水在一次侧回路C1循环的一次侧泵5、一次侧热交换器4以及地下热交换器18连接而形成。一次侧泵5与上述的一次侧热交换器4一同被搭载于热泵装置31。

  另外,在热泵装置31搭载有第1流量传感器6、入口温度传感器7以及出口温度传感器8等检测一次侧回路C1的动作状态的多个传感器。第1流量传感器6测量在一次侧回路C1中循环的盐水的流量。入口温度传感器7设置于一次侧热交换器4的盐水的入口,测量流入至一次侧热交换器4的盐水的温度(入口温度)。即,入口温度传感器7对在地下热交换器18中与地下之间进行热交换并被一次侧泵5汲取的盐水的温度进行测量。出口温度传感器8设置于一次侧热交换器4的盐水的出口,测量从一次侧热交换器4流出的盐水的温度(出口温度)。入口温度传感器7以及出口温度传感器8分别由热敏电阻等构成。

  温水制热装置32搭载有二次侧回路C2的各种设备。二次侧回路C2通过配管将二次侧泵9、二次侧热交换器2、电加热器10、流路切换装置11以及储热水罐12连接而形成。二次侧泵9使水在二次侧回路C2循环。电加热器10用于在制热时对在二次侧热交换器2中被加热而生成的温水进一步进行加热。流路切换装置11例如由三通阀等构成,在热水供给负载B1与空调负载B2切换温水的循环目的地。

  储热水罐12在二次侧回路C2中设置于流路切换装置11与热水供给负载B1之间。储热水罐12具有大致圆筒形状,至少外廓例如由不锈钢等金属材料构成。另外,储热水罐12为了抑制所存积的存积水的散热而被隔热材料覆盖。

  在储热水罐12的下部连接有与外部的水管等相连的供水配管12a,经由供水配管12a从外部的水源向储热水罐12内供给水并存积。若进行加热运转,则储热水罐12内的存积水被在二次侧回路C2中循环的温水加热。在储热水罐12内,以上侧为高温、下侧为低温的方式形成存积水的温度分层。在储热水罐12的上部连接有与热水供给负载B1相连的出热水配管12b,储热水罐12内的存积水经由出热水配管12b向热水供给负载B1送出。

  另外,在温水制热装置32搭载有第2流量传感器13、去程温度传感器14、回程温度传感器15以及罐温度传感器16等检测二次侧回路C2的动作状态的多个传感器。第2流量传感器13测量在二次侧回路C2中循环的水的流量。去程温度传感器14测量流入至二次侧热交换器2的水的温度(去程温度)。回程温度传感器15测量所生成的温水的温度(回程温度)。罐温度传感器16检测储热水罐12内的存积水的温度。入口温度传感器7、出口温度传感器8以及罐温度传感器16分别例如由热敏电阻等构成。

  另外,在温水制热装置32搭载上述的控制装置20。控制装置20例如由微型计算机等构成,控制地热热泵系统30整体的运转。控制装置20与遥控器21通过有线或者无线连接,利用者的运转指令经由遥控器21被输入至控制装置20。另外,对控制装置20输入由检测一次侧回路C1的动作状态的多个传感器以及检测二次侧回路C2的动作状态的多个传感器测量到的测量信息。控制装置20基于被输入的运转指令以及测量信息等来控制制冷剂回路CR、一次侧回路C1以及二次侧回路C2。

  具体而言,控制装置20基于测量信息等来控制压缩机1的运转频率、减压装置3的开度、一次侧泵5的转速、二次侧泵9的转速、以及向电加热器10的通电,以便供给负载所要求的温水。另外,控制装置20基于运转指令来控制流路切换装置11的切换。

  接下来,基于图1对地热热泵系统30的动作进行说明。在图1中,箭头F1的朝向表示盐水流动的方向,箭头FR的朝向表示制冷剂流动的方向,箭头F2的朝向表示水流动的方向。在加热储热水罐12内的存积水的加热运转时,或在被空调负载B2要求制热时,在地热热泵系统30中进行制热运转。

  在制热运转时,从压缩机1排出的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向箭头FR方向流动,流入至二次侧热交换器2。流入至二次侧热交换器2的制冷剂在二次侧热交换器2中散热并冷凝液化成为高压低温的液态制冷剂。此时,利用从制冷剂散热出的热来加热在二次侧回路C2中流动的水而成为温水。从二次侧热交换器2流出的高压低温的制冷剂被减压装置3减压并流入至一次侧热交换器4。流入至一次侧热交换器4的制冷剂在一次侧热交换器4中从一次侧回路C1的热介质吸热并蒸发气化,从一次侧热交换器4流出而被吸入至压缩机1。在地热热泵系统30进行制热运转的期间,持续制冷剂回路CR的上述循环。

  在二次侧热交换器2中被加热而生成的温水经由电加热器10到达流路切换装置11。在被空调负载B2要求制热时,流路切换装置11被切换为使温水的循环目的地成为空调负载B2。由此,温水在设置于室内的散热器循环,进行室内的制热。另一方面,在被要求储热水罐12内的存积水的加热运转时,流路切换装置11被切换为使温水的循环目的地成为储热水罐12。由此,温水在储热水罐12循环,加热储热水罐12内的储藏热水。经过室内的散热器或者储热水罐12而温度降低后的水通过二次侧泵9流入至二次侧热交换器2,在二次侧热交换器2再次被加热而成为温水。在地热热泵系统30进行制热运转的期间,持续二次侧回路C2的上述循环。

  这样,地热热泵系统30通过使制冷剂回路CR内的制冷剂与一次侧回路C1内的盐水进行热交换,并使制冷剂回路CR内的制冷剂与二次侧回路C2内的水进行热交换,来采集地下的热并供给至负载。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地热热泵系统的防振构造的侧视图。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地热热泵系统的防振构造的俯视图。箭头X方向表示地热热泵系统30的宽度方向,箭头Y方向表示地热热泵系统30的进深方向,箭头Z方向表示地热热泵系统30的高度方向。基于图2以及图3对地热热泵系统30中的压缩机1周边的构造进行说明。

  地热热泵系统30具备壳体33和防振支承座34,该防振支承座34设置于壳体33的底面33a,并支承压缩机1等。另外,对压缩机1设置有防振件37,压缩机1经由防振件37被设置于防振支承座34。

  防振支承座34具有防振部件35和载置有压缩机1等的基座部件36,对载置于基座部件36的多个部件进行支承。基座部件36例如由金属板等板状的部件构成。在基座部件36至少载置有压缩机1、一次侧热交换器4以及二次侧热交换器2。防振部件35例如由多个弹性体35a构成,支承基座部件36。

  设置于压缩机1的防振件37例如由多个弹性件37a构成,配置于压缩机1的底面的下方。防振部件35的各弹性体35a以及防振件37的各弹性件37a例如由防振橡胶等形成。

  这样,通过利用具有防振部件35的防振支承座34对压缩机1、一次侧热交换器4以及二次侧热交换器2进行防振支承,来抑制压缩机1的振动经由防振支承座34向壳体33传递。另外,通过压缩机1经由防振件37设置于防振支承座34,来抑制压缩机1的振动向基座部件36传递。这样,由于从压缩机1向壳体33的振动传递路径被分开为双重,所以可减少振动以及振动引起的噪声。另外,通过构成地热热泵系统30的各种回路的多个部件中的质量比较大的一次侧热交换器4以及二次侧热交换器2载置于防振支承座34,来抑制防振支承座34的振动。

  接下来,对防振支承座34中的各部件的配置进行说明。在壳体33的进深方向(箭头Y方向)上,在中央设置压缩机1,在压缩机1的前方配置一次侧热交换器4,在压缩机1的后方配置二次侧热交换器2。一次侧热交换器4以及二次侧热交换器2分别具有大致长方体形状,被配置为面积最大的面与压缩机1对置。通过这样配置压缩机1、一次侧热交换器4以及二次侧热交换器2,使得一次侧热交换器4以及二次侧热交换器2还作为压缩机1的隔音件发挥功能。

  如上所述,由于一次侧热交换器4以及二次侧热交换器2分别由使液状的热介质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的例如板式热交换器构成,所以与使空气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的空气热交换器相比间隙少,具有良好的隔音性能。

  另外,地热热泵系统30具备防止由压缩机1产生的噪声的隔音壁38。隔音壁38例如由3个板状的部件构成,被配置为对压缩机1的侧面以及上表面中的从一次侧热交换器4以及二次侧热交换器2露出的部分进行覆盖。由此,设置于防振支承座34的压缩机1被一次侧热交换器4、二次侧热交换器2以及隔音壁38覆盖,能够抑制由压缩机1产生的声音经由空气向壳体33外泄漏。

  此外,在一次侧热交换器4和二次侧热交换器2的高度方向(箭头Z方向)以及宽度方向(箭头X方向)的尺寸与压缩机1相比足够大而能够通过一次侧热交换器4、二次侧热交换器2以及壳体33等实现隔音的情况下,也可以省略隔音壁38。

  接下来,对构成防振部件35的多个弹性体35a的配置以及构成进行说明。一般,在对防振部件施加不均匀的载荷的情况下防振效果降低。因此,多个弹性体35a根据基座部件36上的部件的配置而被配置为对防振部件35的载荷均匀。如图3所示,在压缩机1的下方配置有4个弹性体35a,在一次侧热交换器4的下方与二次侧热交换器2的下方分别以相同距离间隔配置有3个弹性体35a。在一次侧热交换器4的重量与二次侧热交换器2的重量为相同程度的情况下,通过这样利用相同数目的弹性体35a进行支承,能够在载置一次侧热交换器4的位置与载置二次侧热交换器2的位置使对防振部件35的载荷均匀。这里,载荷均匀不需要是在防振部件35的整个区域严格为相同的载荷,包括载荷大致相同程度的情况,能够获得与上述说明同样的防振效果。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地热热泵系统的防振构造的其他一个例子的俯视图。图4是一次侧热交换器4的重量大于二次侧热交换器2的重量的情况,表示在一次侧热交换器4的下方配置有6个弹性体35a、在二次侧热交换器2的下方配置有3个弹性体35a的配置例。在一次侧热交换器4的重量与二次侧热交换器2的重量存在差异的情况下,通过这样配置与各热交换器的重量对应的数目的弹性体35a,能够在一次侧热交换器4侧与二次侧热交换器2使施加于防振部件35的载荷大致均匀。

  另外,在一次侧热交换器4的重量与二次侧热交换器2的重量存在差异的情况下,也可以组合弹簧以及橡胶等多种弹性体35a来形成防振部件35。或者,即便为相同种类,也可以将多个具有与所支承的部件的重量对应的弹性模量的弹性体35a组合来形成防振部件35。例如,在一次侧热交换器4的下方配置具有第1弹性模量E1的弹性体35a,在二次侧热交换器2的下方配置具有与第1弹性模量E1不同的第2弹性模量E2的弹性体35a。具体而言,在一次侧热交换器4的重量大于二次侧热交换器2的重量的情况下,设定为第1弹性模量E1大于第2弹性模量E2。根据这样的结构,即便在重量存在偏差的情况下,也能够在一次侧热交换器4侧与二次侧热交换器2侧配置相同数目的不同弹性模量的弹性体35a来使施加于防振部件35的载荷大致均匀。

  如上述那样,为了抑制压缩机1的振动以及噪声,防振支承座34的基座部件36只要具有至少能够设置压缩机1、一次侧热交换器4以及二次侧热交换器2的面积即可。另一方面,通过扩展基座部件36而除了压缩机1、一次侧热交换器4以及二次侧热交换器2之外还将各种回路的部件的一部分设置于基座部件36,能够减少基座部件36本身的质量。

  一般,为了防止振动而需要使基座部件36的质量增加,但在仅加厚基座部件36的情况下,壳体33的重量或者尺寸会变大。另一方面,在防振支承座34中,通过增加载置于基座部件36的部件,能够减小传递至基座部件36的振动的振幅,能够不增加基座部件36的质量地抑制振动,能够获得高的防振效果。

  该情况下,可以在防振支承座34除了设置压缩机1、一次侧热交换器4以及二次侧热交换器2之外,例如还设置有减压装置3、二次侧泵9以及一次侧泵5等成为振动源的部件。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利用部件本身的质量来提高防振部件35的防振效果、抑制部件的振动的传递,能够简化防振构造。

  此外,上述的防振支承座34的防振部件35以及设置于压缩机1的防振件37例如也可以分别由1张防振橡胶等形成。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地热热泵系统的防振构造的其他一个例子的侧视图。在防振支承座134例如由橡胶片材那样的板状的弹性体构成的情况下,防振支承座134作为上述的防振部件35以及上述的基座部件36发挥功能。即,能够利用板状的弹性体来对压缩机1、一次侧热交换器4以及二次侧热交换器2等部件进行防振支承。

  如以上那样,实施方式1的地热热泵系统30具备具有防振部件35的防振支承座34,设置有防振件37的压缩机1和使液状的热介质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的2个热交换器被配置在防振支承座34。由此,由于能够利用2个热交换器来遮挡由压缩机1产生的声音的一部分,所以能够将设置隔音部件的面积减少一部分而减小防振支承座34。并且,通过在防振支承座34设置2个热交换器,来使2个热交换器作为防振支承座34的质量发挥作用,能够不增大防振支承座34的厚度地确保防振性能。因此,能够既将壳体33小型化又减少来自压缩机1的噪声以及振动。

  另外,压缩机1被配置于一次侧热交换器4与二次侧热交换器2之间。由此,通过配置于压缩机1的两侧的一次侧热交换器4与二次侧热交换器2可减少压缩机1的直接声音引起的噪声。其结果是,由于可减少隔音部件,所以能够减小基座部件36的面积,能够将地热热泵系统30小型化。

  另外,防振支承座34由板状的弹性体构成。由此,能够利用1张弹性体构成防振与部件的支承。因此,不需利用多个部件形成防振支承座34,防振支承座34的制作变容易。

  另外,防振支承座34具有载置了压缩机1、一次侧热交换器4以及二次侧热交换器2的基座部件36,基座部件36被由多个弹性体35a构成的防振部件35支承。由此,能够根据部件的配置以及重量等来自由地设定多个弹性体35a的配置以及数目,来提高防振效果。

  另外,多个弹性体35a被配置为施加于防振部件35的载荷均匀。由此,能够调整多个弹性体35a的配置以及数目来防止因对防振部件35的载荷不均匀引起的防振性能的降低,能够使伴随着部件的配置的变更的防振构造的变更变得容易。

  另外,配置于一次侧热交换器4的下方的弹性体35a的第1弹性模量E1与配置于二次侧热交换器2的下方的弹性体35a的第2弹性模量E2基于一次侧热交换器4的重量与二次侧热交换器2的重量来设定。由此,即便在各热交换器的重量存在偏差的情况下,也能够在一次侧热交换器4侧与二次侧热交换器2侧配置相同数目的不同弹性模量的弹性体35a来使施加于防振部件35的载荷均匀。因此,能够不增加弹性体35a的数目地抑制防振效果的降低,能够抑制弹性体35a的部件数目增加引起的成本的增加。

  另外,地热热泵系统30还具备隔音壁38,该隔音壁38被配置为对在压缩机1中从防振支承座34、一次侧热交换器4以及二次侧热交换器2露出的部分进行覆盖。由此,能够利用一次侧热交换器4、二次侧热交换器2以及隔音壁38来覆盖压缩机1,在设置于屋内的地热热泵系统30中,能够遮挡压缩机1的直接声音来进一步减少噪声。

  以往,由于以密闭压缩机1的方式设置隔音壁等来减少压缩机1的噪声,所以成为在压缩机1的4个方向的侧面以及上表面配置隔音壁的结构。另一方面,在上述的地热热泵系统30中,由于能够利用一次侧热交换器4以及二次侧热交换器2来代替隔音壁的一部分,所以不需要在压缩机1的前方以及后方的2个面设置隔音壁38。因此,能够减小地热热泵系统30的壳体33进深方向(箭头Y方向)的尺寸。

  实施方式2.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地热热泵系统的防振构造的侧视图。在实施方式2中,地热热泵系统30还具备吸音件39这一点与实施方式1的情况不同。此外,在实施方式2中,不特别记述的项目与实施方式1同样,针对相同的功能以及结构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描述。

  如图6所示,吸音件39被设置于一次侧热交换器4的压缩机1侧的面、二次侧热交换器2的压缩机1侧的面、与以及隔音壁38的压缩机1侧的面。吸音件39的设置面积可根据来自压缩机1的声音的辐射特性来适当设定。此外,吸音件39可以由毛毡以及海绵等连续气泡体单体构成,或者也可以由将金属板以及橡胶等那样质量比连续气泡体高的部件与连续气泡体层叠来调节吸音性能的构件构成。对于吸音件39的原料中的毛毡而言,由于形状的自由度高,且具有高的吸音性能,所以即便在设置空间存在制约的情况下也适合作为吸音件39。

  如上所述,一次侧热交换器4以及二次侧热交换器2例如分别由板式热交换器等构成。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在一次侧热交换器4与二次侧热交换器2配置吸音件39。假如在一次侧热交换器4以及二次侧热交换器2中的一方或两方为空气热交换器的情况下,由于需要使外部空气通过空气热交换器,所以无法设置吸音件39。

  特别在板式热交换器中,由于与空气热交换器相比,能更可靠地进行隔热,所以难以在表面附有结露,在设置吸音件39的情况下,能够抑制因结露水引起的吸音件39的劣化。另外,由于板式热交换器在壳体33内作为具备厚度与强度的刚性壁发挥作用,并进行隔音,所以隔音效果因使用板式热交换器与吸音件39而进一步提高。

  此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进行各种变更。例如,在实施方式2中,对在一次侧热交换器4、二次侧热交换器2以及隔音壁38设置吸音件39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在不设置隔音壁38的结构中,吸音件39可以配置于一次侧热交换器4以及二次侧热交换器2。或者,可以除了一次侧热交换器4与二次侧热交换器2之外,还在壳体33的内表面中面对压缩机1的区域设置吸音件39。

  另外,对一次侧热交换器4与二次侧热交换器2对置配置为夹着压缩机1的情况进行了例示,但一次侧热交换器4以及二次侧热交换器2相对于压缩机1的配置只要根据壳体33内的各部件的设置位置适当地设定即可。例如,可以在压缩机1的右侧配置一次侧热交换器4,并在压缩机1的后方配置二次侧热交换器2,而配置为一次侧热交换器4与二次侧热交换器2形成大致L字形。在这种情况下,也通过利用一次侧热交换器4与二次侧热交换器2覆盖压缩机1的2个面,能够既减少隔音部件、又利用制冷剂回路CR的部件减少压缩机1的噪声。

  另外,防振部件35的各弹性体35a以及防振件37的各弹性件37a可以为任何形状,例如可以为以沿着配置于上方的部件的方式在宽度方向(箭头X方向)延伸为柱状的形状。

  另外,对一次侧热交换器4以及二次侧热交换器2为长方体形状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一次侧热交换器4与二次侧热交换器2分别可以具有任意的形状。

  附图标记说明:

  1…压缩机;2…二次侧热交换器;3…减压装置;4…一次侧热交换器;5…一次侧泵;6…第1流量传感器;7…入口温度传感器;8…出口温度传感器;9…二次侧泵;10…电加热器;11…流路切换装置;12…储热水罐;12a…供水配管;12b…出热水配管;13…第2流量传感器;14…温度传感器;15…回程温度传感器;16…罐温度传感器;18…地下热交换器;18a…集热管组;20…控制装置;21…遥控器;30…地热热泵系统;31…热泵装置;32…温水制热装置;33…壳体;33a…底面;34…防振支承座;35…防振部件;35a…弹性体;36…基座部件;37…防振件;37a…弹性件;38…隔音壁;39…吸音件;134…防振支承座;B1…热水供给负载;B2…空调负载;C1…一次侧回路;C2…二次侧回路;CR…制冷剂回路;E1…第1弹性模量;E2…第2弹性模量;G…地壳。

《地热热泵系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