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技术 > 工程原件> 一种立式泵轴承润滑冷却装置独创技术16133字

一种立式泵轴承润滑冷却装置

2021-04-23 18:06:47

一种立式泵轴承润滑冷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立式泵轴承润滑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立式泵轴承润滑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立式泵如液下泵、长轴距等应用比较广泛,但是立式泵由于结构特点,轴承体的冷却润滑一直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现有技术专利号为“CN201020165890.9”,专利名称为“新型风冷结构高温熔盐泵”的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新型风冷结构高温熔盐泵,主要利用风冷散热原理对轴承进行散热,但该现有技术主要还是对轴承体的外壳进行冷却,轴承的润滑还需要依靠外部补油器。

  现有技术专利号为“CN200810238757.9”,专利名称为“立式泵轴承自动润滑装置”的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立式泵轴承自动润滑装置,该现有技术是利用提油泵送环通过轴套内腔进行润滑,但是这种润滑方式对于变频工况不适用,高转速较高时,可能出现漏油现象;低转速时,自动润滑装置不能把油抽吸送入上方,轴承得不到润滑,这是现有技术立式泵自润滑结构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立式泵轴承润滑冷却装置,解决立式泵油润滑轴承中上轴承难以润滑的问题以及立式泵轴承处冷却问题,使轴承运行有一个良好的环境,保证立式泵的安全运行。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一种立式泵轴承润滑冷却装置包括有轴、轴承架、外套、轴承压盖、上轴承、轴套、下轴承和螺旋套,螺旋套连接在轴上,上轴承、轴套和下轴承连接在螺旋套上,轴承架连接在下轴承下端,轴承压盖连接在上轴承上端,外套连接在轴承架与轴承压盖之间,上轴承和下轴承设在外套内,螺旋套上设有上轴承安装段、螺纹段、下轴承安装段和旋油段,上轴承安装段设在螺纹段上方,螺纹段设在下轴承安装段上方,下轴承安装段设在旋油段上方,上轴承连接在上轴承安装段上,下轴承连接在下轴承安装段上,轴套设在上轴承和下轴承之间,轴套螺纹连接在螺纹段上,旋油段上设有梯形螺纹Ⅰ和梯形螺纹Ⅱ,梯形螺纹Ⅰ和梯形螺纹Ⅱ中间设有集油槽,集油槽设有一周,梯形螺纹Ⅰ的螺纹旋向与梯形螺纹Ⅱ的螺纹旋向相反,轴承架上连接有出油筒,出油筒为接管法兰结构,出油筒插接在轴承架上,出油筒法兰连接在轴承架法兰上,旋油段插接在出油筒接管内,旋油段与出油筒接管内径存在间隙,出油筒接管上设有集油腔,集油腔设有一周,集油腔与集油槽连通,出油筒接管上设有出油孔,轴承压盖包括有压盖法兰和压盖接管,压盖接管上设有进油孔,进油孔设在上轴承上方,出油孔与进油孔之间连接有出油管,出油管两端分别连接在出油孔和进油孔内,集油槽、集油腔、出油管与进油孔连通,压盖接管上设有溢流槽,溢流槽设有多个,多个溢流槽圆周均布。当轴转动转动时螺旋套跟随轴一起转动,由于梯形螺纹Ⅰ的螺纹旋向与梯形螺纹Ⅱ的螺纹旋向相反,梯形螺纹Ⅰ与梯形螺纹Ⅱ在转动的过程中将外套内的润滑油输送到集油槽内,需要注意是,梯形螺纹Ⅰ与梯形螺纹Ⅱ的螺纹旋向设置与轴的转动方向有关,如轴逆时针转动时,梯形螺纹Ⅰ为左旋,梯形螺纹Ⅱ为右旋,若设置错误,润滑油会被甩向梯形螺纹Ⅰ与梯形螺纹Ⅱ外侧而不会进入集油槽;随着轴的不断转动,集油槽内的润滑油通过集油腔进入出油管,从出油管为输送到高处的进油孔,润滑油从进油孔流出后进入上轴承上方,实现对上轴承的润滑,结构设计巧妙,利用两段螺纹旋向相反的梯形螺纹和轴的转动,使用润滑油从低处向高出的输送,溢流槽的设置使润滑油不会在上轴承上方堆积,多余的润滑油可从溢流槽内流出。

  进一步的,所述的出油筒上还连接有挡油套,挡油套为法兰接管结构,挡油套插接在出油筒上,挡油套法兰连接在出油管法兰上,挡油套接管连接在螺旋套下部与轴之间,挡油套接管与轴之间形成间隙,挡油套接管插入高度>外套内润滑油的液位,挡油套法兰上还设有排油管。挡油套与轴形成静密封,隔绝润滑油溢出。

  进一步的,所述的螺旋套上连接集油盘,集油盘设在上轴承上方,集油盘包括有底圈和侧挡,侧挡设在底圈外侧一周,底圈上设有漏油孔。集油盘可以将轴正常高速转动时出油管输送的润滑油收集起来,当泵的工况发生变化轴处在低转速时,螺旋套不足以将润滑油输送到上轴承上方,此时就通过集油盘上收集的润滑油进行短时间的润滑,漏油孔的设置为了使集油盘上收集的润滑油滴落。

  进一步的,所述的漏油孔设有多个,多个漏油孔以底圈中心为轴圆周均布。多个漏油孔的设置使集油盘上收集的润滑油更加顺畅的滴落,也防止由于润滑油表面张力使某个漏油孔无法漏油而影响上轴承的正常运转。

  进一步的,所述的螺旋套上连接有挡油板,挡油板设在集油盘上方,挡油板直径≥集油盘直径。挡油板的设置有效的阻挡高转速下出油管输送出的润滑油溢出轴承压盖。

  进一步的,还包括有风扇罩和风扇,风扇设在外套上方,风扇底座连接在螺旋套顶端,风扇罩形状为开口向下的圆筒,风扇与外套连接在风扇罩内部。风扇转动实现对外套、外套内部零部件和外套内部润滑油进行风冷散热,风扇罩确保了风扇产生的风流过外套,提高冷却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的风扇罩与外套之间设有支撑座,支撑座一端连接在外套外壁上,支撑座另一端设有螺孔,风扇罩上设有通孔,风扇罩通过螺钉连接在支撑座上,螺钉穿过通孔螺纹连接在螺孔内,所述的支撑座设有多个,多个支撑座以外套中心为轴圆周均布,所述的通孔设有多个,多个通孔以风扇罩中心为轴圆周均布。支撑座主要用于风扇罩的安装,使风扇罩装卸方便。

  进一步的,所述的外套外壁上设有散热片,散热片径向设置,散热片设有多个,多个散热片以外套中心为轴圆周均布,两两散热片之间形成风冷流道。散热片的设置及风冷流道使外套内部热量与外界进行更好的热交换,进一步提高了散热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的出油管由两个侧管和一个底管组成为U形,出油管两侧管分别穿透外套,出油管底管置于风冷流道中。出油管底管置于风冷流道中,在进行润滑油输送的过程中,有效对出油管内的润滑油进行风冷散热。

  进一步的,所述的外套上连接有油杯、通气帽和油标。油杯9的设置方便添加润滑油,油标19的设置为了查看润滑油油位,通气帽16防止补油及温差产生的憋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包括有轴、轴承架、外套、轴承压盖、上轴承、轴套、下轴承和螺旋套,螺旋套连接在轴上,上轴承、轴套和下轴承连接在螺旋套上,螺旋套上设有旋油段,旋油段上设有梯形螺纹Ⅰ和梯形螺纹Ⅱ,梯形螺纹Ⅰ和梯形螺纹Ⅱ中间设有集油槽,集油槽设有一周,梯形螺纹Ⅰ的螺纹旋向与梯形螺纹Ⅱ的螺纹旋向相反,轴承架上连接有出油筒,出油筒接管上设有集油腔,集油腔与集油槽连通,出油筒接管上设有出油孔,压盖接管上设有进油孔,出油孔与进油孔之间连接有出油管。本发明利用两端螺纹旋向相反的梯形螺纹实现润滑油由低向高的输送,解决立式泵上轴承很难得到润滑的问题,同时能够满足低转速下轴承的润滑,另外还具有风冷散热功能,有效减低外套及轴承的温度,为轴承运行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保证立式泵的安全运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螺旋套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轴承压盖的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图1的局部放大视图Ⅰ;

  图5为本发明图1的局部放大视图Ⅱ;

  图6为本发明通风散热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图6的A-A剖视图;

  图8为本发明图7的局部放大视图Ⅲ;

  图9为本发明润滑油路循环示意图。

  图中:1.螺旋套;101.上轴承安装段;102.螺纹段;103.下轴承安装段;104.旋油段;1041.梯形螺纹Ⅰ;1042.梯形螺纹Ⅱ;1043.集油槽;2.排油管;3.挡油套;4.出油筒;401.出油孔;5.轴承架;6.出油管;7.外套;8.散热片;9.油杯;10.风扇罩;1001.通孔;11.风扇;12.轴承压盖;1201.压盖法兰;1202.压盖接管;1203.进油孔;1204.溢流槽;13.集油盘;1301.底圈;1302.侧挡;1303.漏油孔;14.挡油板;15.上轴承;16.通气帽;17.轴套;18.下轴承;19.油标;20.轴;21.集油腔;22.支撑座;2201.螺孔。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5所示,本发明一种立式泵轴承润滑冷却装置包括有轴20、轴承架5、外套7、轴承压盖12、上轴承15、轴套17、下轴承18和螺旋套1,螺旋套1连接在轴20上,上轴承15、轴套17和下轴承18连接在螺旋套1上,轴承架5连接在下轴承18下端,轴承压盖12连接在上轴承15上端,外套7连接在轴承架5与轴承压盖12之间,上轴承15和下轴承18设在外套7内,螺旋套1上设有上轴承安装段101、螺纹段102、下轴承安装段103和旋油段104,上轴承安装段101设在螺纹段102上方,螺纹段102设在下轴承安装段103上方,下轴承安装段103设在旋油段104上方,上轴承15连接在上轴承安装段101上,下轴承18连接在下轴承安装段103上,轴套17设在上轴承15和下轴承18之间,轴套17螺纹连接在螺纹段102上,旋油段104上设有梯形螺纹Ⅰ1041和梯形螺纹Ⅱ1042,梯形螺纹Ⅰ1041和梯形螺纹Ⅱ1042中间设有集油槽1043,集油槽1043设有一周,梯形螺纹Ⅰ1041的螺纹旋向与梯形螺纹Ⅱ1042的螺纹旋向相反,轴承架5上连接有出油筒4,出油筒4为接管法兰结构,出油筒4插接在轴承架5上,出油筒4法兰连接在轴承架5法兰上,旋油段104插接在出油筒4接管内,旋油段104与出油筒4接管内径存在间隙,出油筒4接管上设有集油腔21,集油腔21设有一周,集油腔21与集油槽1043连通,出油筒4接管上设有出油孔401,轴承压盖12包括有压盖法兰1201和压盖接管1202,压盖接管1202上设有进油孔1203,进油孔1203设在上轴承15上方,出油孔401与进油孔1203之间连接有出油管6,出油管6两端分别连接在出油孔401和进油孔1203内,集油槽1043、集油腔21、出油管6与进油孔1203连通,压盖接管1202上设有溢流槽1204,溢流槽1204设有多个,多个溢流槽1204圆周均布。

  进一步的,所述的出油筒4上还连接有挡油套3,挡油套3为法兰接管结构,挡油套3插接在出油筒4上,挡油套3法兰连接在出油筒4法兰上,挡油套3接管连接在螺旋套1下部与轴20之间,挡油套3接管与轴20之间形成间隙,挡油套3接管插入高度>外套7内润滑油的液位,挡油套3法兰上还设有排油管2。

  进一步的,所述的螺旋套1上连接集油盘13,集油盘13设在上轴承15上方,集油盘13包括有底圈1301和侧挡1302,侧挡1302设在底圈1301外侧一周,底圈1301上设有漏油孔1303。

  进一步的,所述的漏油孔1303设有多个,多个漏油孔1303以底圈1301中心为轴圆周均布。

  进一步的,所述的螺旋套1上连接有挡油板14,挡油板14设在集油盘13上方,挡油板14直径≥集油盘13直径。

  如图6-8所示,本发明还包括有风扇罩10和风扇11,风扇11设在外套7上方,风扇11底座连接在螺旋套1顶端,风扇罩10形状为开口向下的圆筒,风扇11与外套7连接在风扇罩10内部。

  进一步的,所述的风扇罩10与外套7之间设有支撑座22,支撑座22一端连接在外套7外壁上,支撑座22另一端设有螺孔2201,风扇罩10上设有通孔1001,风扇罩10通过螺钉连接在支撑座22上,螺钉穿过通孔1001螺纹连接在螺孔2201内,所述的支撑座22设有多个,多个支撑座22以外套7中心为轴圆周均布,所述的通孔1001设有多个,多个通孔1001以风扇罩10中心为轴圆周均布。

  进一步的,所述的外套7外壁上设有散热片8,散热片8径向设置,散热片8设有多个,多个散热片8以外套7中心为轴圆周均布,两两散热片8之间形成风冷流道。

  进一步的,所述的出油管6由两个侧管和一个底管组成为U形,出油管6两侧管分别穿透外套7,出油管6底管置于风冷流道中。

  进一步的,所述的外套7上连接有油杯9、通气帽16和油标19。

  当轴20转动转动时螺旋套1跟随轴20一起转动,由于梯形螺纹Ⅰ1041的螺纹旋向与梯形螺纹Ⅱ1042的螺纹旋向相反,梯形螺纹Ⅰ1041与梯形螺纹Ⅱ1042在转动的过程中将外套7内的润滑油输送到集油槽1043内,需要注意是,梯形螺纹Ⅰ1041与梯形螺纹Ⅱ1042的螺纹旋向设置与轴20的转动方向有关,如轴20逆时针转动时,梯形螺纹Ⅰ1041为左旋,梯形螺纹Ⅱ1042为右旋,若设置错误,润滑油会被甩向梯形螺纹Ⅰ1041与梯形螺纹Ⅱ1042外侧而不会进入集油槽1043;随着轴20的不断转动,集油槽1043内的润滑油通过集油腔21进入出油管6,从出油管6为输送到高处的进油孔1203,润滑油从进油孔1203流出后进入上轴承15上方,实现对上轴承15的润滑,结构设计巧妙,利用两段螺纹旋向相反的梯形螺纹和轴20的转动,使用润滑油从低处向高出的输送,溢流槽1204的设置使润滑油不会在上轴承15上方堆积,多余的润滑油可从溢流槽1204内流出。如图9所示,图中箭头表示了润滑油的流动方向。

  挡油套3与轴20形成静密封,隔绝润滑油溢出。

  集油盘13可以将轴20正常高速转动时出油管6输送的润滑油收集起来,当泵的工况发生变化轴20处在低转速时,螺旋套1不足以将润滑油输送到上轴承15上方,此时就通过集油盘13上收集的润滑油进行短时间的润滑,漏油孔1303的设置为了使集油盘13上收集的润滑油滴落。

  多个漏油孔1303的设置使集油盘13上收集的润滑油更加顺畅的滴落,也防止由于润滑油表面张力使某个漏油孔1303无法漏油而影响上轴承15的正常运转。

  挡油板14的设置有效的阻挡高转速下出油管6输送出的润滑油溢出轴承压盖12。

  风扇11转动实现对外套7、外套7内部零部件和外套7内部润滑油进行风冷散热,风扇罩10确保了风扇11产生的风流过外套7,提高冷却效率。图6中箭头所示为风的流动方向。

  支撑座22主要用于风扇罩10的安装,使风扇罩10装卸方便。

  散热片8的设置及风冷流道使外套7内部热量与外界进行更好的热交换,进一步提高了散热效果。

  出油管6底管置于风冷流道中,在进行润滑油输送的过程中,有效对出油管6内的润滑油进行风冷散热。

  油杯9的设置方便添加润滑油,油标19的设置为了查看润滑油油位,通气帽16防止补油及温差产生的憋气。

《一种立式泵轴承润滑冷却装置.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