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技术 > 发动机装置> 节气门和阻风门控制联动机构及其膜片式化油器独创技术25398字

节气门和阻风门控制联动机构及其膜片式化油器

2021-02-04 19:03:04

节气门和阻风门控制联动机构及其膜片式化油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油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节气门和阻风门控制联动机构及其膜片式化油器。

  背景技术

  化油器是在发动机工作产生的真空作用下,将一定比例的汽油与空气混合的机械装置。目前市场上出现的化油器的种类很多,其结构各异,化油器的作用和原理基本相同,主要是控制进入引擎的空气和燃油的混合气,其中混合气流量的多少是由节气门的开度大小决定的,扳动发动机的油门扳机,使化油器节气门的开度产生变化,从而控制进入引擎的混合气的量。

  目前,化油器上设置联动机构,并通过联动机构来控制节气门和阻风门的运动,以实现节气门的开度的调节。联动机构至少包括阻风门手柄、快怠速手柄以及节气门手柄,阻风门手柄、快怠速手柄以及节气门手柄之间互相联动,以达到控制节气门和阻风门的运动目的。而,现有,为使节气门手柄能够参与联动,节气门手柄上会设置多个面以及弯折结构,不仅结构比较复杂、加工成本比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的节气门和阻风门控制联动机构及膜片式化油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

  一种膜片式化油器的节气门和阻风门控制联动机构,包括所述节气门和阻风门控制联动机构包括阻风门组件及节气门组件,所述阻风门组件能够与所述节气门组件联动;

  所述阻风门组件包括阻风门、阻风轴、阻风门手柄、快怠速手柄以及扭簧,所述阻风门安装于所述阻风轴的一端,所述阻风门手柄安装于所述阻风轴的另一端,所述快怠速手柄安装于所述阻风轴上,并能够在所述阻风轴上转动;

  所述节气门组件包括节气门、节气轴以及节气门手柄,所述节气门安装于节气轴的一端,所述节气门手柄安装于所述节气轴的另一端,用于与所述阻风门手柄及快怠速手柄联动,所述扭簧套设在阻风轴上,且扭簧的一端固定在快怠速手柄上,另一端固定在节气轴,以为所述快怠速手柄的复位提供作用力;

  所述阻风门手柄上设置有多个能够与节气门手柄联动的联动面,所述快怠速手柄包括卡槽、第一顶点和多个联动边;所述节气门手柄上设有第一联动轴,当快怠速手柄转到所述第一顶点顶住所述第一联动轴的外表面时,所述节气门手柄带动所述节气门旋转到联动过程中的最大开度位置;同时,在阻风门手柄与所述节气门手柄联动时,能够确保阻风门在全闭的情况下使所述节气门打开一个角度,并在该状态下,所述节气门手柄与所述卡槽不处于联动状态,且第一联动轴与所述快怠速手柄之间具有间隙。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通过在节气门手柄上设置第一联动轴,从而通过第一联动轴实现与快怠速手柄之间的联动,不仅方便且结构简单,避免在节气门手柄上加工复杂的联动面,有效地降低了成本。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所述联动面包括第一联动面,多个所述联动边包括第一联动边,所述节气门手柄上还设有第二联动轴,当阻风门手柄转动到第一联动面与所述第二联动轴外表面接触时,所述第一联动轴进入快怠速手柄的第一联动边,且不与卡槽接触。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联动轴进入快怠速手柄的第一联动边,且不与卡槽接触,即当第一联动面与所述第二联动轴外表面接触时,第一联动轴与快怠速手柄不接触,从而第一联动轴不会影响阻风门运动,使得在该状态下,阻风门的一致性更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联动面上内凹形成有凹槽,当阻风门手柄转动至第二联动轴完全进入所述凹槽内时,所述阻风门处于全闭状态,且所述节气门打开一个角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联动轴和所述第二联动轴间隔地设置所述节气门手柄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联动轴和所述第二联动轴均竖直设置,且所述第一联动轴和第二联动轴互相平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节气门手柄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孔以及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联动轴及第二联动轴的一端分别安装于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内,另一端分别突出于所述节气门手柄的表面。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开设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从而将第一联动轴及第二联动轴分别安装在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不仅组装方便、简单且加工也更加容易,有效地节约了生产成本。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联动轴及第二联动轴与分别与所述节气门手柄设置为一体式。

  可以理解的是,一体式结构的设置,可便于节气门手柄的生产和加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阻风门手柄为分体式的手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阻风门手柄包括操作柄及联动柄,所述操作柄及联动柄均固定在所述阻风轴上,所述操作柄带动所述阻风轴转动,所述联动柄随所述阻风轴转动并与所述第二联动轴联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膜片式化油器,包括本体以及节气门和阻风门控制联动机构,所述节气门和阻风门控制联动机构安装于所述本体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所述膜片式化油器的节气门和阻风门控制联动机构通过在节气门手柄上设置第一联动轴,从而通过第一联动轴实现与快怠速手柄之间的联动,不仅方便且结构简单,避免在节气门手柄上加工复杂的联动面,有效地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膜片式化油器的节气门和阻风门控制联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膜片式化油器的节气门和阻风门控制联动机构的图1所示优选实施例的拆分图。

  图3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膜片式化油器的节气门和阻风门控制联动机构的图1所示优选实施例中节气门组件拆分图。

  图4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膜片式化油器的节气门和阻风门控制联动机构的图1所示优选实施例中阻风门轴组件拆分图。

  图5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膜片式化油器的节气门和阻风门控制联动机构的图1所示优选实施例中节气门手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膜片式化油器的节气门和阻风门控制联动机构的图1所示优选实施例中快怠速手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膜片式化油器的节气门和阻风门控制联动机构的图1所示优选实施例中阻风门手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膜片式化油器的节气门和阻风门控制联动机构的图1所示优选实施例中阻风门手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9a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膜片式化油器的节气门和阻风门控制联动机构的图1所示优选实施例中阻风门全开、节气门全闭时示意图。

  图9b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膜片式化油器的节气门和阻风门控制联动机构的图1所示优选实施例中阻风门全开、节气门全闭时示意图。

  图10a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膜片式化油器的节气门和阻风门控制联动机构的图1中所示优选实施例中阻风门手柄与快怠速手柄联动过程图。

  图10b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膜片式化油器的节气门和阻风门控制联动机构的图10a所示优选实施例中快怠速手柄与节气门手柄接触状态图。

  图11a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膜片式化油器的节气门和阻风门控制联动机构的图1所示优选实施例中节气门旋转到联动时的最大开度状态图(临界状态)。

  图11b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膜片式化油器的节气门和阻风门控制联动机构的图11a所示优选实施例中快怠速手柄、节气门手柄的联动时临界状态图。

  图12a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膜片式化油器的节气门和阻风门控制联动机构的图1所示优选实施例中节气门手柄与阻风门手柄刚接触时状态图。

  图12b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膜片式化油器的节气门和阻风门控制联动机构的图12a所示优选实施例中节气门手柄与阻风门手柄联动状态图。

  图12c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膜片式化油器的节气门和阻风门控制联动机构的图12a所示优选实施例中节气门手柄与快怠速手柄联动状态图。

  图13a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膜片式化油器的节气门和阻风门控制联动机构的图1所示优选实施例中阻风门完全关闭状态图。

  图13b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膜片式化油器的节气门和阻风门控制联动机构的图13a所示优选实施例中节气门手柄与阻风门手柄联动状态图。

  图13c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膜片式化油器的节气门和阻风门控制联动机构的图13c所示优选实施例中节气门手柄与快怠速手柄联动状态图。

  图14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膜片式化油器的节气门和阻风门控制联动机构的图1所示优选实施例中顺时针转动阻风门手柄,节气门手柄与快怠速手柄、阻风门手柄接触的状态。

  图15a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膜片式化油器的节气门和阻风门控制联动机构的图1所示优选实施例中节气手柄停止转动的状态图。

  图15b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膜片式化油器的节气门和阻风门控制联动机构的图15a所示优选实施例中节气门手柄与阻风门手柄联动状态图。

  图15c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膜片式化油器的节气门和阻风门控制联动机构的图15a所示优选实施例中节气门手柄与快怠速手柄联动状态图。

  图16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膜片式化油器的节气门和阻风门控制联动机构的图1所示优选实施例中阻风门全开时快怠速手柄与节气门手柄联动时状态图。

  图17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膜片式化油器的节气门和阻风门控制联动机构的图1所示优选实施例中的节气门手柄由快怠速状态向全开状态旋转,节气门手柄和快怠速手柄处于临界时的状态图。

  图18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膜片式化油器的节气门和阻风门控制联动机构的图1所示优选实施例中的阻风门和节气门均处理全开时的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装设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固定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或/及”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所示,图1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化油器100的外形结构图。该化油器100包括本体14以及节气门和阻风门控制联动机构20,所述本体14上开始有进风口141以及节气口(图未示),所述节气门和阻风门控制联动机构20安装于所述本体14上,用以控制所述进风口141以及节气口的开度。可选地,所述化油器可以为膜片式化油器或者其他类型的化油器。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化油器为膜片式化油器,所述联动机构20为膜片式化油器的节气门和阻风门控制联动机构,并且以膜片式化油器的节气门和阻风门控制联动机构20为阐述对象,具体地阐述所述联动机构20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所述节气门和阻风门控制联动机构20包括阻风门组件21及节气门组件22,阻风门组件21用于控制进风口141开度,节气门组件22用于控制节气口的开度,所述阻风门组件21能够与所述节气门组件22联动,以共同控制进风口141以及节气口的开度。

  进一步地,如图2-图4所示,所述阻风门组件21包括阻风门9、阻风轴7、阻风门手柄13、快怠速手柄11以及扭簧12,所述阻风轴7转动地安装于本体14上,所述阻风门9安装于所述阻风轴7的一端,并位于所述进风口141,阻风门9随阻风轴7转动,以控制进风口141开度,所述阻风门手柄13安装于所述阻风轴7的另一端,所述快怠速手柄11安装于所述阻风轴7上,并能够在所述阻风轴7上转动。

  所述节气门组件22包括节气门3、节气轴1以及节气门手柄5,节气轴1转动地安装于本体14上,所述节气门3安装于节气轴1的一端并位于节气口处,节气门3随节气轴1转动,以控制节气口开度,所述节气门手柄5安装于所述节气轴1的另一端,用于与所述阻风门手柄13及快怠速手柄11联动,所述扭簧12套设在阻风轴7上,且扭簧12的一端固定在快怠速手柄11上,另一端固定在节气轴1,以为所述快怠速手柄11的复位提供作用力。

  进一步地,如图5-图7所述阻风门手柄13上设置有多个能够与节气门手柄5联动的联动面131,所述快怠速手柄11包括卡槽11-3、第一顶点11-5和多个联动边111;所述节气门手柄5上设有第一联动轴5-3,当快怠速手柄11转到所述第一顶点11-5顶住所述第一联动轴5-3的外表面时,所述节气门手柄5带动所述节气门3旋转到联动过程中的最大开度位置;同时,在阻风门手柄13与所述节气门手柄5联动时,能够确保阻风门9在全闭的情况下使所述节气门3打开一个角度,并在该状态下,所述节气门手柄5与所述卡槽11-3不处于联动状态,且第一联动轴5-3与所述快怠速手柄11之间具有间隙,即在此时,快怠速手柄11不会影响节气门手柄5,从而使节气门3能够保持此开度。在起动时,听到发动机发出“POP”声后再将阻风门9打开时,阻风门手柄13脱离节气门手柄5,此时节气门手柄5又与快怠速手柄11在卡槽11-3处耦合,因此节气门3油门开度一致性好,极大的改善发动机的起动性能和快怠速转速的一致性。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在节气门手柄5上设置第一联动轴5-3,从而通过第一联动轴5-3实现与快怠速手柄11之间的联动,不仅方便且结构简单,且避免了在节气门手柄5上加工复杂的联动面,有效地降低了成本。

  当阻风门9从打开位置旋转到全闭位置时,节气门和阻风门控制联动机构20可自动地将节气门3打开一个比快怠速位置还要大的位置,使发动机的起动更加容易。

  进一步地,所述节气门3通过螺钉2固定在节气轴1上,阻风门9通过通过螺钉8固定在阻风轴7上。

  所述节气轴1设有非圆形面1-1、非圆形面1-2,所述节气门手柄5上设有非圆形面5-1、非圆形面5-2,所述非圆形面1-1、非圆形面1-2与非圆形面5-1、非圆形面5-2配合并由上螺钉6紧固,以实现节气轴1与节气门手柄5的连接。

  优选地,如图3所示,所述节气轴1上有垫片4,所述垫片4与所述螺钉6配合以使所述节气门手柄5的安装更加稳定。

  阻风门手柄13用于转动阻风门9从全开到全闭或从全闭到全开位置的并固定在阻风门轴7上。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阻风门手柄13上的非圆形面13-1、非圆形面13-2分别与阻风门轴7上的非圆形面7-1、非圆形面7-2配合,带动阻风门轴7一起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快怠速手柄11与阻风门轴7的连接处设有阻风门轴套10。所述快怠速手柄11插在被扭簧12偏斜的阻风门轴7上,并且有一个自由端在行程路径中可以摇摆,行程路径与节气门手柄5的自由端的行程路径为同平面的并且相互交叉。

  所述阻风门手柄13和快怠速手柄11中的其中一个或两个带有凸台,该凸台可操作性的通过连接阻风门手柄13和快怠速手柄11中的其中一个手柄,阻风门手柄13使阻风门9关闭旋转授予了快怠速手柄11朝着结合位置共同转动。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6及图7所示,阻风门手柄13上设有凸台13-5,快怠速手柄11上设有凸台11-6。

  进一步地,多个所述联动面131包括第一联动面13-4,多个所述联动边111包括第一联动边11-4,所述节气门手柄5上还设有第二联动轴5-4,当阻风门手柄13转动到第一联动面13-4与所述第二联动轴5-4外表面接触时,所述第一联动轴5-3进入快怠速手柄11的第一联动边11-4,且不与卡槽11-3接触。

  所述第一联动面13-4上内凹形成有凹槽13-3,当阻风门手柄13转动至第二联动轴5-4完全进入所述凹槽13-3内时,所述阻风门9处于全闭状态,且所述节气门3打开一个角度。可以理解的是,设置凹槽13-3可以对第二联动轴5-4进行定位,从而使节气门3所打开的角度保持一致。可以理解的,本实施例中的“打开角度”,是指节气门3的开度。

  进一步地,所述联动边111还包括第二联动边11-1以及第三联动边11-2,所述第二联动边11-1位于凸台11-6的一侧,所述第三联动边11-2与第二联动轴5-4联动。所述联动面131还包括第二联动面13-6、第三联动面13-7;所述第二联动面13-6位于所述凸台13-5的一侧,用于与第二联动边11-1配合用,所述第三联动边13-7与所述第二联动轴5-4联动。

  优选地,所述第一联动轴5-3和所述第二联动轴5-4间隔地设置所述节气门手柄5上。所述第一联动轴5-3和所述第二联动轴5-4均竖直设置,且所述第一联动轴5-3和第二联动轴5-4互相平行。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联动轴5-3的轴线与所述第二联动轴5-4的轴线也可以不平行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节气门手柄5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孔5-5以及第二安装孔5-6,所述第一联动轴5-3及第二联动轴5-4的一端分别安装于第一安装孔5-5、第二安装孔5-6内,另一端分别突出于所述节气门手柄5的表面。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联动轴5-3及第二联动轴5-4也可以通过焊接等方式连接与节气门手柄5上。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联动轴5-3及第二联动轴5-4与分别与所述节气门手柄5设置为一体式。可以理解的是,一体式的设置,可便于节气门手柄5的整体加工。优选地,所述第一联动轴5-3及第二联动轴5-4与所述节气门手柄5之间可以通过浇铸或冲压等方式一体加工。

  进一步地,如图8所示,所述阻风门手柄13可以为分体式的手柄。

  具体地,所述阻风门手柄13包括操作柄13a及联动柄(13b),凹槽13-3位于联动柄(13b)上,所述操作柄13a及联动柄(13b)均固定在所述阻风轴7上,所述操作柄13a带动所述阻风轴7转动,所述联动柄13b随所述阻风轴7转动并与所述第二联动轴5-4联动。

  下面阐述所述节气门和阻风门控制联动机构20的工作过程

  参阅图9a及图9b所示,显示阻风门9从全开到全闭的过程图。

  在阻风门9全开位置时,快怠速手柄11在扭簧12的扭力作用下,第一联动边11-1和第三联动面13-6贴紧。当阻风门9由全开向全闭位置旋转时;即逆时针拨动阻风门手柄13旋转时,阻风门手柄13带动快怠速手柄11逆时针旋转。

  如图10a至图10b所述,显示节气门3从怠速位置到打开位置的过程图。

  当快怠速手柄11的第三联动边11-2转至与节气门手柄5上的第一联动轴5-3接触时,带动节气门手柄5和节气门3相对应的做顺时针运动,节气门3逐渐由怠速向打开位置方向旋转。

  如图11a至图11b所述联动过程中的节气门3开度最大位置状态图。

  当快怠速手柄11的第三联动边11-2推动节气门手柄5旋转,快怠速手柄11的顶点11-5转至与节气门手柄5的第一联动轴5-3接触时,节气门3逐渐由怠速向全开方向旋转,并且在此时,快怠速手柄11的顶点11-5顶住所述第一联动轴5-3,节气门3开度处于最大位置。

  如图12a至图12c所示,当继续拉动阻风门手柄13时,快怠速手柄11继续逆时针旋转,节气门手柄5在扭簧12扭力的作用下,第一联动轴5-3进入快怠速手柄11的第一联动面11-4,但不与卡槽11-3接触;同时,节气门手柄5上第二联动轴5-4落在阻风门手柄13的第一联动面13-4,即阻风门手柄13的第一联动面13-4与第二联动轴5-4接触。

  如图13a至图13b所示,当阻风门手柄13继续旋转,从而推动快怠速手柄11也继续旋转至阻风门9完全关闭。此时,节气门手柄5上的第二联动轴5-4进入第一联动面13-4上的凹槽132,且第一联动轴5-3与所述第一联动边11-4、联动轴5-3与卡槽11-3不接触,即它们之间存在间隙。

  如图14所示,当推动阻风门手柄13带动阻风门9顺时针旋转时,同时,阻风门手柄13的第三联动面13-7推动节气门手柄5顺时针旋转;由于扭簧12扭力作用下快怠速手柄11也一起顺时针旋转,直至第一联动边11-4和节气门手柄5的第一联动轴5-3接触并卡住。此时快怠速手柄11不再顺时针旋转。

  如图15a至图15c所示,继续推动阻风门手柄13顺时针旋转,阻风门手柄13的第三联动面13-7不在与所述第一联动轴5-3接触,此时,节气门手柄5在扭簧12扭力的作用下逆时针旋转,直到第一联动轴5-3卡在快怠速手柄11的卡槽11-3内。此时节气门手柄5停止逆时针旋转。

  如图16所示,继续推动阻风门手柄13顺时针旋转,阻风门手柄13的第三联动面13-7完全脱离第一联动轴5-3,直至阻风门9顺时针旋转至全开位置,此时阻风门9和本体14上的挡块14-1接触。节气门手柄5的第一联动轴5-3完全卡在快怠速手柄11的卡槽11-3内,此时,凸台11-6与凸台13-5之间具有间隙,即第二联动边11-1第二联动面13-6之间具有间隙。

  如图17所示,当操作油门从快怠速向全开位置旋转时,即顺时针拨动节气门手柄5,使节气门手柄5的第一联动轴5-3在快怠速手柄11的顶点11-5时,此时节气门手柄5处于临界状态。

  最后参阅图18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联动机构运动结束状态图。

  继续操作油门,节气门手柄5继续顺时针旋转,快怠速手柄的顶点11-5脱离节气门手柄的第一联动轴5-3,快怠速手柄11在扭簧12的作用下顺时针旋转,直至快怠速手柄11的第二联动边11-1与阻风门手柄13的第二联动面13-6接触,即凸台11-6与凸台13-6之间不再具有间隙,联动机构的运动结束。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节气门和阻风门控制联动机构及其膜片式化油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