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技术 > 发动机机器> 基于尾气处理液加注装故障智能处理系统监控装置独创技术14082字

基于尾气处理液加注装故障智能处理系统监控装置

2021-03-11 04:32:19

基于尾气处理液加注装故障智能处理系统监控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故障智能处理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是基于尾气处理液加注装故障智能处理系统监控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制造工业的进步,汽车数量每年都在大量的增加,汽车尾气带来的危害日益严重,并且随着国家对汽车尾气排放的规定日益严格,对汽车的尾气处理是必须采用的措施。常用的尾气处理方法一般为,将尿素水溶液作为处理液,将处理液通过尿素泵雾化后喷入排气管中与汽车尾气混合并发生反应,尿素经过热解和水解生成氨气,氨气将尾气中的氮氧化物转化为无害的氮气和水。现有的处理装置由于架构的问题,雾化的处理液不能够和尾气充分的混合,影响尾气的转化效果,而且现有的处理装置没有添加监控和故障智能处理系统,一旦尾气处理装置在行驶过程中出现故障,驾驶员不能直观的接收到故障信息,需要人工对处理装置进行排查和修复,影响用户对汽车的使用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基于尾气处理液加注装故障智能处理系统监控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基于尾气处理液加注装故障智能处理系统监控装置,包括进气管、处理液进管、尾气处理腔、排气管、尾气处理管束和处理液雾化管束,所述进气管的右端与尾气处理腔的左端固定连接,尾气处理腔的右端与排气管的左端固定连接;所述尾气处理腔的上方设有膨胀罩,膨胀罩的顶端与处理液进管的底端固定连接,处理液进管的管道上设有尿素泵;所述尾气处理腔内设有第一汇流端盖,第一汇流端盖竖直设置于尾气处理腔与进气管的连接处,第一汇流端盖上设有多个通孔;所述第一汇流端盖的右侧面上连接有尾气处理管束,尾气处理管束穿插设置于第一汇流端盖上的通孔内;所述尾气处理腔的顶端设有第二汇流端盖,第二汇流端盖水平设置于尾气处理腔与膨胀罩的连接处,第二汇流端盖上设有多个通孔;所述第二汇流端盖的下方连接有处理液雾化管束,处理液雾化管束穿插设置于第二汇流端盖上的通孔内;所述尾气处理腔的右侧腔体内设有反应室,反应室内设有催化剂;所述排气管内设有消音棉;所述进气管内设有排量监测模块,反应室的左侧设有积水监测模块,第二汇流端盖的上方设有雾化监测模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膨胀罩为空心圆台形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尾气处理管束包括第一密封盖、第一管束、第二管束和第三管束,第一管束由多根呈上下等间距排列的管道组成,且第一管束的管道为半包围结构,第一管束的管道朝向前方的一侧设置为开口,第二管束由多根呈上下等间距排列的管道组成,且第二管束的管道为半包围结构,第二管束的管道朝向后方的一侧设置为开口,第三管束由多根呈上下等间距排列的管道组成,且第三管束的管道为半包围结构,第三管束的管道朝向前方和后方的一侧均设置为开口,尾气处理管束的右端设置第一密封盖。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处理液雾化管束包括第二密封盖、第四管束和第五管束,第四管束设置于第一管束和第二管束之间,第四管束由多根呈左右等间距排列的管道组成,且第四管束的管道为半包围结构,第四管束的管道朝向第一管束和第二管束的一侧均设置为开口,第五管束设置于第二管束和第三管束之间,第五管束由多根呈左右等间距排列的管道组成,且第五管束的管道为半包围结构,第五管束的管道朝向第二管束和第三管束的一侧均设置为开口,处理液雾化管束的底端设有第二密封盖。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方案:所述排量监测模块与第一指示灯连接,雾化监测模块与第二指示灯连接,积水监测模块与第三指示灯连接,积水监测模块和雾化监测模块共同与尿素泵连接;所述排量监测模块与第一寄存模块连接,雾化监测模块与第二寄存模块连接,第一寄存模块和第二寄存模块共同与运算模块连接,运算模块与第四指示灯连接,运算模块与尿素泵连接,第一指示灯、第二指示灯、第三指示灯和第四指示灯均设置在驾驶室的显示面板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设置了尾气处理管束和处理液雾化管束,使得尾气和处理液混合的更加充分,使得随后进行的反应对尾气的转化率更高;本实用新型设置了排量监测模块、雾化监测模块和积水监测模块,分别对尾气排量、处理液雾化程度和尾气处理腔内的积水情况进行监测,并通过第一指示灯、第二指示灯和第三指示灯直观的反应给驾驶员;本实用新型设置了第一寄存模块、第二寄存模块和运算模块,对本实用新型内出现的故障进行监测和及时排除。

  附图说明

  图1为基于尾气处理液加注装故障智能处理系统监控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基于尾气处理液加注装故障智能处理系统监控装置的正剖视图。

  图3为基于尾气处理液加注装故障智能处理系统监控装置的侧剖视图。

  图4为基于尾气处理液加注装故障智能处理系统监控装置中第一汇流端盖的侧视图。

  图5为基于尾气处理液加注装故障智能处理系统监控装置中处理管内部结构半剖仰视图。

  图6为基于尾气处理液加注装故障智能处理系统监控装置中处理管内部结构半剖正视图。

  图7为基于尾气处理液加注装故障智能处理系统监控装置的控制流程图。

  图中:1、进气管;2、处理液进管;3、尿素泵;4、膨胀罩;5、尾气处理腔;6、排气管;7、第一汇流端盖;8、尾气处理管束;81、第一密封盖;82、第一管束;83、第二管束;84、第三管束;9、第二汇流端盖;10、处理液雾化管束;101、第二密封盖;102、第四管束;103、第五管束;11、反应室;12、消音棉;13、排量监测模块;14、雾化监测模块;15、积水监测模块;16、第一指示灯;17、第二指示灯;18、第一寄存模块;19、第三指示灯;20、第二寄存模块;21、运算模块;22、第四指示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请参阅图1-7,基于尾气处理液加注装故障智能处理系统监控装置,包括进气管1、处理液进管2、尾气处理腔5、排气管6、尾气处理管束8和处理液雾化管束10,所述进气管1的右端与尾气处理腔5的左端固定连接,进气管1的左端用来连接在汽车的尾气管道上,尾气处理腔5的右端与排气管6的左端固定连接;所述尾气处理腔5的上方设有膨胀罩4,膨胀罩4为空心圆台形结构,膨胀罩4的顶端与处理液进管2的底端固定连接,处理液进管2的顶端用来和车载处理液箱连通,处理液进管2的管道上设有尿素泵3,通过处理液进管2和尿素泵3将处理液通向尾气处理腔5内。

  所述尾气处理腔5内设有第一汇流端盖7,第一汇流端盖7竖直设置于尾气处理腔5与进气管1的连接处,第一汇流端盖7上设有多个通孔;所述第一汇流端盖7的右侧面上连接有尾气处理管束8,尾气处理管束8穿插设置于第一汇流端盖7上的通孔内,尾气处理管束8包括第一密封盖81、第一管束82、第二管束83和第三管束84,第一管束82由多根呈上下等间距排列的管道组成,且第一管束82的管道为半包围结构,第一管束82的管道朝向前方的一侧设置为开口,第二管束83由多根呈上下等间距排列的管道组成,且第二管束83的管道为半包围结构,第二管束83的管道朝向后方的一侧设置为开口,第三管束84由多根呈上下等间距排列的管道组成,且第三管束84的管道为半包围结构,第三管束84的管道朝向前方和后方的一侧均设置为开口,尾气处理管束8的右端设置第一密封盖81,第一密封盖81使得尾气不会直接由尾气处理管束8排入排气管6内,而是使得尾气通过第一管束82、第二管束83和第三管束84的开口逸散。

  所述尾气处理腔5的顶端设有第二汇流端盖9,第二汇流端盖9水平设置于尾气处理腔5与膨胀罩4的连接处,第二汇流端盖9上设有多个通孔;所述第二汇流端盖9的下方连接有处理液雾化管束10,处理液雾化管束10穿插设置于第二汇流端盖9上的通孔内,处理液雾化管束10包括第二密封盖101、第四管束102和第五管束103,第四管束102设置于第一管束82和第二管束83之间,第四管束102由多根呈左右等间距排列的管道组成,且第四管束102的管道为半包围结构,第四管束102的管道朝向第一管束82和第二管束83的一侧均设置为开口,第五管束103设置于第二管束83和第三管束84之间,第五管束103由多根呈左右等间距排列的管道组成,且第五管束103的管道为半包围结构,第五管束103的管道朝向第二管束83和第三管束84的一侧均设置为开口,处理液雾化管束10的底端设有第二密封盖101,使得雾化处理液通过第四管束102、第五管束103的开口逸散,与由尾气处理管束8逸散的尾气充分混合。

  所述尾气处理腔5的右侧腔体内设有反应室11,反应室11内设有催化剂,尾气和雾化的处理液混合后由反应室11的左端进入反应室11并反应室11的右端排出;所述排气管6内设有消音棉12,消音棉12使得尾气处理过程的排气过程中产生的噪音被部分吸收屏蔽;所述进气管1内设有排量监测模块13,排量监测模块13能够监测出汽车的排气量,反应室11的左侧设有积水监测模块15,积水监测模块15能够监测出尾气处理腔5内是否有积水,第二汇流端盖9的上方设有雾化监测模块14,雾化监测模块14能够监测处理液雾化程度和流量。

  所述排量监测模块13与第一指示灯16连接,雾化监测模块14与第二指示灯17连接,积水监测模块15与第三指示灯19连接,积水监测模块15和雾化监测模块14共同与尿素泵3连接,积水监测模块15和雾化监测模块14能够共同控制尿素泵3;所述排量监测模块13与第一寄存模块18连接,雾化监测模块14与第二寄存模块20连接,第一寄存模块18和第二寄存模块20共同与运算模块21连接,运算模块21与第四指示灯22连接,运算模块21与尿素泵3连接,第一指示灯16、第二指示灯17、第三指示灯19和第四指示灯22均设置在驾驶室的显示面板上。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汽车尾气通过进气管1和第一汇流端盖7进入尾气处理管束8中,尾气通过尾气处理管束8逸散,尾气处理液由处理液进管2进入,通过尿素泵3和膨胀罩4而雾化,随后进入处理液雾化管束10中,处理液通过处理液雾化管束10逸散并与尾气混合;随后混合气体进入反应室11中经催化剂作用快速发生反应,将尾气中的氮氧化物转化成氮气和水,完成对尾气的处理。

  尾气处理过程中,当排量监测模块13监测出排气异常时,第一指示灯16亮起,当雾化监测模块14监测出处理液雾化不充分或是流量异常时,第二指示灯17亮起,当积水监测模块15监测到尾气处理腔5内有积水时,第三指示灯19亮起;同时,积水监测模块15和雾化监测模块14能够共同控制尿素泵3,通过改变尿素泵3的排量和功率,以改变处理液的雾化程度和排量,第一寄存模块18记录尾气排量,第二寄存模块20记录处理液的排量,并一起将信息传递到运算模块21,运算模块21通过计算来得出处理液的使用是否足够与尾气发生反应,若不足和过量,则第四指示灯22亮起,同时运算模块21控制尿素泵3改变功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 “下”、“前”、“后”、 “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基于尾气处理液加注装故障智能处理系统监控装置.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