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技术 > 发动机机器> 气动发电机独创技术22616字

气动发电机

2021-02-07 02:33:51

气动发电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发电机,尤其是一种气动发电机。

  背景技术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所指出的:任何一部机器只能使能量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要对外界做功必须消耗能量,不消耗能量便无法对外界做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可以对外界发电,又不消耗能量的气动发电机。本发明的特征是:它由驱动系统、储气系统、杠杆系统、供气发电系统和底板组成。

  其中:

  一、驱动系统主要包括:左驱动气缸(15)、右驱动气缸(8)、左驱动活塞(88)、右驱动活塞(6)、驱动带齿连杆(7)、左驱动气缸座(17)、右驱动气缸座(5)、左驱动气缸抱箍(10)、右驱动气缸抱箍(2)、左驱动气缸抱箍螺丝(13)和右驱动气缸抱箍螺丝(4)。

  二、储气系统主要包括:左储气罐(21)、右储气罐(56)、左储气罐装配脚(23)、右储气罐装配脚(54)、左储气罐输气管(19)、右储气罐输气管(58)、左储气罐输气管开关(20)和右储气罐输气管开关(57)。

  三、杠杆系统主要包括:杠杆L1(12)、杠杆L2(61)、杠杆L1扇形齿轮(11)、杠杆L2扇形齿轮(36)、杠杆L1导板(10)、杠杆L2导板(111)、杠杆支柱(28)、杠杆轴(60)和杠杆轴螺帽(56)。

  四、供气发电系统主要包括:左供气气缸(112)、右供气气缸(42)、左供气活塞(119)、右供气活塞(103)、左供气活塞永磁体(128)、右供气活塞永磁体(40)、左定子(31)、右定子(47)、左定子引线(37)、右定子引线(38)、左供气气缸座(29)、右供气气缸座(39)、左供气气缸抱箍(34)、右供气气缸抱箍(48)、左供气气缸输气管(26)、右供气气缸输气管(51)、左供气气缸输气管开关(27)、右供气气缸输气管开关(50)、左空气滤清器(33)、右空气滤清器(43)和供气带齿连杆(46)。

  本发明的做功原理是:在左右两个储气罐输气管开关(20、57)都关闭的状态下,用人工拨动杠杆L1(12),驱动左右两个供气活塞(119、103),分别给左右两个储气罐(21、56)加满气体,然后,打开左右两个储气罐输气管开关(20、59),将左右两个储气罐(21、56)的气体,分别输入左右两个驱动气缸(15、8)内,分别驱动左右两个驱动活塞(88、6),于是,左右两个驱动活塞(88、6)便通过驱动带齿连杆(7)、杠杆L1扇形齿轮(11)、杠杆L1(12)、杠杆L2(61)、杠杆L2扇形齿轮(36)和供气带齿连杆(46),驱动左右两个供气活塞(119、103)和左右两个活塞永磁体(128、40)开始运动起来。此时,左右两个供气活塞(119、103)和左右两个活塞永磁体(128、40),便一面分别给左右两个储气罐(21、56)补充气体,一面同时切割自身的磁力线,使左右两个定子产生感应电流。如此循环运转,便可实现既可以对外界输出电源,又不消耗能量的目的。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一、本发明所用的能源是大气,无消耗,无污染,而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二、本发明采用的是省力杠杆,它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三、本发明的驱动气缸的容量比供气气缸的容量小,回供的气体大于驱动的气体,完全可以克服相对的阻力,有效地维持自身运转。

  四、本发明结构简单,材料普通,使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原理图。

  图2是本发明的驱动系统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供气发电系统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杠杆L1导板左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杠杆L2导板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参照图1和图2:在驱动系统中,左驱动气缸(15)和右驱动气缸(8),是分别利用各自的左驱动气缸座(17)和右驱动气缸座(5),并排相对地平装在底板(3)后部的平面上的;在左驱动气缸(15)和右驱动气缸(8)上,分别设有左驱动气缸抱箍(14)和右驱气缸抱箍(2);在左驱动气缸抱箍(14)和右驱气缸抱箍(2)上,分别设有左驱动气缸抱箍螺孔(79)和右驱气缸抱箍螺孔(69);左驱动气缸抱箍(14)和右驱气缸抱箍(2),用左驱动气缸抱箍螺丝(13)和右驱气缸抱箍螺丝(4),分别固定于左驱动气缸座(17)和右驱动气缸座(5)上。

  在左驱动气缸(15)的左端,设有左驱动气缸盖(16)。

  在左驱动气缸盖(16)上,设有左驱动气缸盖排气口(18)和左驱动气缸盖进气口(86)。

  在左驱动气缸盖(16)内,还设有左驱动气缸进排气门构件(82)。

  在左驱动气缸进排气门构件(82)上,设有左驱动气缸排气门(83)、左驱动气缸进排气门构件轴(84)和左驱动气缸进气门(85)。

  在左驱动气缸(15)内,设有左驱动气缸室(87)和左驱动活塞(88)。

  在左驱动活塞(88)上,设有左驱动活塞渗油路(77)、左驱动活塞双油环槽(78)、左驱动活塞气环槽(80)、左驱动活塞气环(89)和左驱动活塞双油环(94)。

  在左驱动活塞(88)内,设有左驱动活塞机油室(93)。

  在左驱动活塞机油室(93)内,装有左驱动活塞机油(91)和左驱动活塞海绵(92)。

  在左驱动活塞(88)的左端,设有左驱动伸缩拉杆(81)。

  左驱动伸缩拉杆(81)的另一头与左驱动气缸进排气门构件(82)连接。

  在左驱动活塞(88)的右端,设有与右驱动活塞(6)的左端连接的驱动带齿连杆(7)。

  在驱动带齿连杆(7)内,设有驱动带齿连杆机油路(75),该机油路(75)与右驱动活塞机油室(71)相通。

  在驱动带齿连杆(7)上,设有驱动带齿连杆加油孔(76)和驱动带齿连杆加油孔盖子(9)。

  参照图1和图2:在驱动系统中,右驱动气缸(8)的右端,设有右驱动气缸盖(1)。

  在右驱动气缸盖(1)上,设有右驱动气缸进气口(62)和右驱动气缸排气口(66)。

  在右驱动气缸盖(1)内,设有右驱动气缸进排气门构件(64)。

  在右驱动气缸进排气门构件(64)上,设有右驱动气缸进气门(63)、右驱动气缸进排气门(65)和右驱动气缸进排气门构件轴(67)。

  在右驱动气缸(8)内,设有右驱动气缸室(97)和右驱动活塞(6)。

  在右驱动活塞(6)上,设有右驱动活塞气环槽(96)、右驱动活塞双油环槽(70)、右驱动活塞渗油路(74)、右驱动活塞双油环(94)和右驱动活塞气环(95)。

  在右驱动活塞(6)内,设有右驱动活塞机油室(71)。

  在右驱动活塞机油室(71)内,装有右驱动活塞海绵(72)和右驱动活塞机油(73)。

  在右驱动活塞(6)的右端,设有右驱动伸缩拉杆(68)。

  右驱动伸缩拉杆(68)的另一头与右驱动气缸进排气门构件(64)连接。

  下面说明驱动系统及构件的作用。

  参照图1和图2:本系统的作用是,将来自储气罐的气体转化为动力。

  本系统中的左驱动气缸(15)和右驱动气缸(8)均为圆筒形状,其容量均比供气气缸的容量小,其作用是,分别承载各自的驱动活塞(88、6)和气缸盖(16、1)。

  本系统中的左驱动气缸盖(16)和右驱动气缸盖(1)的作用是,分别盖住各自的气缸室(87、97)、承载各自的进排气门构件(82、64)、排气口(18、66)和进气口(86、62)。

  本系统中的左驱动气缸室(87)和右驱动气缸室(97)的作用是,分别容纳各自的驱动活塞(88、6)和气体。

  本系统中的左驱动活塞(88)和右驱动活塞(6)的行程均为二行程,即:作功与排气,其作用是,分别轮流驱动杠杆L1扇形齿轮(11)。

  本系统中的左驱动气缸进排气门构件(82)和右驱动气缸进排气门构件(64)的作用是,分别承载各自的进气门(85、63)、出气门(83、65)和控制各自的气缸室(87、97)内的气体。同时,还可以在各自的进排气门构件轴(84、67)上转动。

  本系统中的左驱动气缸进排气门构件轴(84)和右驱动气缸进排气门构件轴(67)的作用是,分别承载各自的进排气门构件(82、64)。

  本系统中的左驱动活塞双油环槽(78)和右驱动活塞双油环槽(70)的作用是,分别安装各自的双油环(90、94)。

  本系统中的左驱动活塞气环槽(80)和右驱动活塞气环槽(96)的作用是,分别安装各自的驱动活塞气环(89、95)。

  本系统中的左驱动活塞气环(89)和右驱动活塞气环(95)的作用是,分别防止各自的气缸室(87、47)漏气。

  本系统中的左驱动活塞双油环(90)和右驱动活塞双油环(94)的作用是,分别随着各自的驱动活塞(88、6)一起运动,刮匀各自的气缸室(87、97)内的机油。

  本系统中的左驱动活塞渗油路(77)和右驱动活塞渗油路(74)的作用是,分别在各自的驱动活塞(88、6)运动中能渗出机油。

  本系统中的左驱动活塞机油室(93)和右驱动活塞机油室(71)的作用是,分别为各自的驱动活塞(88、6)存储机油。

  本系统中的左驱动活塞机油(91)和右驱动活塞机油(73)的作用是,分别润滑各自的驱动活塞(88、6)和驱动气缸(15、8)的内壁。

  本系统中的左驱动活塞海绵(92)和右驱动活塞海绵(72)的作用是,分别吸含各自驱动活塞机油室(93、71)内的机油,避免机油过多渗出。

  本系统中的左驱动伸缩拉杆(81)和右驱动伸缩拉杆(68)的作用是,分别控制各自连接的进排气门构(82、64)。

  本系统中的驱动带齿连杆(7)的作用是,分头连接左驱动活塞(88)和右驱动活塞(6),同时,其直齿还能与杠杆L1扇形齿轮(11)啮合。

  本系统中的驱动带齿连杆加油孔(76)的作用是,方便添加机油。

  本系统中的驱动带齿连杆加油孔盖子(9)的作用是,盖住机油不外流。

  参照图1:在储气系统中,左储气罐(21)和右储气罐(56),分别利用左储气罐装配脚(23)、左储气罐装配脚螺丝(24)、右储气罐装配脚(54)和右储气罐装配脚螺丝(53),分别安装在底板(3)中部的两边。

  在左储气罐(21)上,设有左储气罐输气管(19)、左储气罐气压表(22)和左储气罐自动排气口(25)。

  在左储气罐输气管(19)上,设有左储气罐输气管开关(20),左储气罐输气管(19)的一头与左动驱动气缸盖(16)连通。

  在右储气罐(56)上,设有右储气罐输气管((58)、右储气罐气压表(55)和右储气罐自动排气口(52)。

  在右储气罐输气管((58)上,设有右储气罐输气管开关(57),右储气罐输气管(58)的一头与右驱动气缸盖(1)连通。

  下面说明储气系统及构件的作用。参照图1:本系统的作用是,为本发明存储气体。

  本系统的中的左储气罐(21)和右储气罐(56)的作用是,一面分别存储来自各自的供气气缸(112、42)的气体,一面分别向各自的驱动气缸(15、8)输出气体。

  本系统中的左储气罐输气管(19)和右储气罐输气管((58)的作用是,分别为各自的驱动气缸(15、8)输送气体。

  本系统中的左储气罐气压表(22)和右储气罐气压表(55)的作用是,分别指示各自的储气罐(21、56)内的气压数值。

  本系统中的左储气罐装配脚(23)和右储气罐装配脚(54)的作用是,分别安装各自的储气罐(21、56)。

  本系统中的左储气罐装配脚螺丝(24)和右储气罐装配脚螺丝(53)的作用是,分别固定各自的储气罐(21、56)。

  本系统的中的左储气罐自动排气口(25)和右储气罐自动排气口(52)的作用是,必要时能分别自动排放各自的储气罐(21、56)内的气体,避免发帖事故。

  本系统中的左储气罐输气管开关(20)和右储气罐输气管开关(57)的作用是,分别打开或关闭各自的储气罐(21、56)内的气体。

  参照图1、图2、图3、图4和图5:在杠杆系统中,杠杆L1(12)和杠杆L2(61)是一个整体,在这个整体上向前偏离中心位置处,设有杠杆轴(60)。

  在杠杆轴(60)的上端,设有杠杆轴螺帽(59)。

  在杠杆轴(60)的下端,设有杠杆支柱(28)。

  杠杆支柱(28)装在两个储气罐(21、56)之间的底板(3)上。

  在杠杆L1的后端,设有杠杆L1导板(10)和杠杆L1扇形齿轮(11),杠杆L1扇形齿轮(11)与驱动带齿连杆(7)上的直齿啮合,杠杆L1导板(10)导在驱动带齿连杆(7)上。

  在杠杆L2(61)的前端,设有杠杆L2扇形齿轮(36)和杠杆L2导板(111),杠杆L2扇形齿轮(36)与供气带齿连杆(46)上的直齿啮合,杠杆L2导板(111)导在供气带齿连杆(46)上。

  下面说明杠杆系统及构件的作用。

  参照图1、图2、图3、图4和图5:本系统的作用是:将驱动系统的动力传递给供气发电系统。

  本系统中的由杠杆L1(12)和杠杆L2(61)构成的杠杆是一个省力杠杆,它可以绕杠杆轴(60)来拨动,并且还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本系统中的杠杆轴(60)的作用是,可以使杠杆灵活轻松拨动。

  本系统中的杠杆L1导板(10)的作用是,能引导驱动带齿连杆(7)与杠杆L1扇形齿轮(11)平稳顺畅地运动。

  本系统中的杠杆L1扇形齿轮(11)的作用是,与驱动带齿连杆(7)上的直齿啮合,并将驱动带齿连杆(7)的直线运动变为杠杆L1的弧线运动。

  本系统中的杠杆L2导板(111)的作用是,能引导供气带齿连杆(46)与杠杆L2扇形齿轮(36)平稳顺畅地运动。

  本系统中的杠杆L2扇形齿(36)的作用是,与供气带齿连杆(46)上的直齿啮合,并将杠杆L2(61)的弧线运动变为供气带齿连杆(46)的直线运动。

  参照图1、图3和图5:在供气发电系统中,在左供气气缸(112)和右供气气缸(42)的外面,分别套有左定子(31)和右定子(47);左定子(31)留有左定子引线(37),右定子(47)留有右定子引线(38);左定子引线(37)的B端与右定子引线(38)的A端连接,构成定子回路;左定子引线(37)的A端与右定子引线(38)的B端,构成对外负载输出电源导线。

  在左定子(31)和右定子(47)的下面,分别设有左供气气缸座(29)和右供气气缸座(39);左供气气缸座(29)和右供气气缸座(39),并排相对分别安装在底板(3)的前面平面上。

  在左定子(31)和右定子(47)的上面,分别设有左供气气缸抱箍(34)和右供气气缸抱箍(48)。

  在左供气气缸抱箍(34)和右供气气缸抱箍(48)上,分别设有左供气气缸抱箍螺孔(113)和右供气气缸抱箍螺孔(105)。并且还为左供气气缸抱箍螺孔(113)和右供气气缸抱箍螺孔(105),分别设有左供气气缸抱箍螺丝(35)和右供气气缸抱箍螺丝(41)。

  在左供气气缸(112)的左端,设有左供气气缸盖(30)。

  在左供气气缸盖(30)的左端外面,分别设有左供气气缸输气管(26)和左供气气缸进气管(32)。

  在左供气气缸输气管(26)上,设有左供气气缸输气管开关(27)。

  在左供气气缸进气管(32)的一头,设有左空气滤清器(33)。

  在左供气气缸盖(30)内,分别设有左供气气缸出气口(120)、左供气气缸出气门(121)、左供气气缸进气口(123)和左供气气缸进气门(124)。

  在左供气气缸(112)内,设有左供气气缸室(122)和左供气活塞(119)。

  在左供气活塞(119)的圆柱面上,设有左供气活塞气环槽(115)和左供气活塞双油环槽(114)。

  在左供气活塞气环槽(115)内,装有左供气活塞气环(126)。

  在左供气活塞双油环槽(114)内,装有左供气活塞双油环(127)。

  在左供气活塞(119)内,设有左供气活塞机油室(116)和左供气活塞渗油路(125)。

  在左供气活塞机油室(116)内,放有左供气海绵(117)和左供气活塞机油(118)。

  在左供气活塞(119)的右端,设有左供气活塞永磁体(128),其极性为右N左S。

  在左供气活塞永磁体(128)上,设有与右供气活塞永磁体(40)连接的供气带齿连杆(46)。

  供气带齿连杆(46)的右端与右供气活塞永磁体(40)连接。

  在供气带齿连杆(46)内,设有供气带齿连杆机油路(131),供气带齿连杆机油路(131)与左供气活塞机油室(116)和右供气活塞机油室(108)相通。

  在供气带齿连杆(46)的上面,设有供气带齿连杆加油孔(132)和与之配套的供气带齿连杆加油孔盖子(45)。

  参照图1、图3和图5:在供气发电系统中,在右供气气缸(42)的右端,设有右供气气缸盖(49)。

  在右供气气缸盖(49)的右端外面,分别设有右供气气缸输气管(51)和右供气气缸进气管(44)。

  在右供气气缸输气管(51)上,设有右供气气缸输气管开关(50)。

  在右供气气缸进气管(44)的一头,设有右空气滤清器(43)。

  在右供气气缸盖(49)内,分别设有右供气气缸出气口(101)、右供气气缸出气门(100)、右供气气缸进气口(99)和右供气气缸进气门(98)。

  在右供气气缸(42)内,设有右供气气缸室(102)和右供气活塞(103)。

  在右供气活塞(103)的圆柱面上,设有右供气活塞气环槽(104)和右供气活塞双油环槽(106)。

  在右供气活塞气环槽(104)内,装有右供气活塞气环(130)。

  在右供气活塞双油环槽(106)内,装有右供气活塞双油环(129)。

  下面说明供气发电系统及构件的作用。

  参照图1、图3和图5:本系统的作用是,一方面分别给各自的储气罐(21、56)补充气体,一方面向外界输出电源。

  本系统中的左供气气缸(112)和右供气气缸(42)均为圆筒形状,其容量均比驱动气缸(15、8)的容量大,其作用是,分别承载各自的供气活塞(119、103)、气缸盖(30、49)和定子(31、47)。

  本系统中的左定子(31)和右定子(47)的作用是,分别包裹各自的供气气缸(112、42)和产生电动势。

  本系统中左定子引线(37)和右定子引线(38)的作用是,向外负载输出单相交流电源。

  本系统中的左定子引线(37)的B端与右定子引线(38)的A端连接的作用是,与待接的外负载构成回路。

  本系统中的左供气气缸座(29)和右供气气缸座(39)的作用是,分别承载各自的供气气缸(112、42)和有关的构件。

  本系统中的左供气气缸抱箍(34)和右供气气缸抱箍(48)的作用是,分别箍紧各自的定子(31、47)。

  本系统中的左供气气缸抱箍螺孔(113)和右供气气缸抱箍螺孔(105)的作用是,便于插入各自的抱箍螺丝(35、41)。

  本系统中的左供气气缸抱箍螺丝(35)和右供气气缸抱箍螺丝(41)的作用是,分别固紧各自的抱箍(34、48)。

  本系统中的左供气气缸盖(30)和右供气气缸盖(49)的作用是,分别盖住各自的气缸室(122、103),分别承载各自的出气口(120、101)、出气门(121、100)、输气管(26、51)、进气管(32、44)、进气口(123、99)和进气门(124、98)。

  本系统中的左供气气缸输气管开关(27)和右供气气缸输气管开关(50)的作用是,分别打开或关闭输入各自的储气罐(21、56)的气体。

  本系统中的左空气滤清器(33)和右空气滤清器(43)的作用是,分别过滤进入各自的供气气缸(112、42)内的气体。

  本系统中的左供气气缸出气口(120)和右供气气缸出气口(101)的作用是,分别连通各的输气管(26、51)。

  本系统中的左供气气缸出气门(121)和右供气气缸出气门(100)的作用是,可分别交替打开或关闭输入各自的储气罐(21、56)的气体。

  本系统中的左供气活塞(119)和右供气活塞(103)的行程均为二行程,即:吸气与注气,其作用是,分别交替将各自吸入的气体注入各自的储气罐(21、56)内。

  本系统中的左供气活塞气环槽(115)和右供气活塞气环槽(114)的作用是,分别安装各自的供气活塞气环(126、130)。

  本系统中的左供气活塞气环(126)和右供气活塞气环(130)的作用是,分别防止各自的气缸室(122、102)漏气。

  本系统中的左供气活塞双油环槽(114)和右供气活塞双油环槽(106)的作用是,分别安装各自的供气活塞双油环(127、129)。

  本系统中的左供气活塞双油环(127)和右供气活塞双油环(129)的作用是,分别随着各自的供气活塞(119、103)一起运动,刮匀各自的气缸室(122、102内的机油。

  本系统中的左供气活塞机油室(116)和右供气活塞机油室(108)的作用是,分别为各自的供气活塞(119、103)存储机油。

  本系统中的左供气活塞机油(118)和右供气活塞机油(110)的作用是,分别润滑各自的供气活塞(119、103)和供气气缸(112、42)的内壁。

  本系统中的左供气活塞渗油路(125)和右供气活塞渗油路(107)的作用是,分别在各自的供气活塞(119、103)运动中,渗出机油。

  本系统中的左供气活塞海绵(117)和右供气活塞海绵(109)的作用是,分别吸含各自的供气活塞机油(118、110),避免过多渗出。

  本系统中的左供气活塞永磁体(128)和右供气活塞永磁体(40)的作用是,分别为各自的定子(31、47)建立磁场。

  本系统中的供气带齿连杆(46)的作用是,分头连接供气活塞永磁体(128、40),同时,其直齿还与杠杆L2扇形齿轮(36)啮合。

  本系统中的供气带齿连杆机油路(131)的作用是,分别连通两头的供气活塞机油室(116、108)。

  本系统中的供气带齿连杆加油孔(132)的作用是,方便添加机油。

  本系统中的供气带齿连杆加油孔盖子(45)的作用是,盖住机油不外流。

  本发明设置了一块底板(3),其作用是,承载本发明的全部构件。

《气动发电机.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