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技术 > 土层钻进> 一种应用于隧道安全防护台车的防护舱独创技术17126字

一种应用于隧道安全防护台车的防护舱

2021-02-05 01:27:08

一种应用于隧道安全防护台车的防护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安全防护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应用于隧道安全防护台车的防护舱。

  背景技术

  岩爆是岩体受开挖卸荷的影响,使得围岩应力重新分布,在洞壁附近产生应力集中和应变能的聚集进而引起围岩在空间上随机性破裂、弹射、抛出的现象,尤其是在深埋隧道的掌子面、隧道拱顶、隧道拱肩,这种现象显得十分突出。岩爆作为一种地质灾害,不仅能够造成设备损失、工程失效、工期延误,而且更会极大程度的威胁施工技术人员的生命安全,由于具有突发性、随机性和猛烈性等特点。因此,为了减轻岩爆突发时对施工人员及施工设备的威胁,设计出一种防护设备是十分必要的。

  如图6所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隧道安全防护台车,主要由龙门架、模板和连接梁组成,模板沿隧道拱面布设,龙门架主要起支撑的作用,支撑骨架位于模板内,连接梁设置在模板与支撑骨架之间,该隧道安全防护台车主要用于防止隧道内落石或发生岩爆时供作业人员避险用,该隧道安全防护台车还具有行走的功能,提高了隧道的修建效率。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当发生落石或岩爆时,作业人员需要跑进隧道安全防护台车内躲避危险,但是,现有的隧道安全防护台车内并没有专门供作业人员躲避的防护场所,都是设备和人一起躲避在防护台车内,在距离摇晃、落石和岩爆等情况下,隧道防护台车内的设备容易歪倒,使得隧道安全防护台车内的环境比较混乱,影响作业人员躲避危险,严重的情况下,设备在歪倒过程中还可能会砸伤作业人员,不利于保护作业人员的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于隧道安全防护台车的防护舱,其具有在隧道安全防护台车内专门为作业人员提供一个安全的防护的场所、从而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应用于隧道安全防护台车的防护舱,包括相互垂直的水平舱板和竖直舱板,所述水平舱板的一端连接在支撑骨架上,另一端与竖直舱板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竖直舱板底部与隧道安全防护台车的底面位于同一水平面内,所述竖直舱板朝向水平舱板的一侧设置有身体固定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护舱设置在隧道台车内,支撑骨架和模板等能遮挡住飞溅的碎石和坍塌的泥土等,为保护舱提供第一层保护屏障,很大程度上减少甚至避免保护舱受到撞击,提高保护舱的安全性。保护舱设置在隧道台车内,不占用额外的地方,节省空间,且保护舱能随着台车移动,离作业人员比较近,便于作业人员进入保护舱内,减少逃跑时间,提高作业人员的生存概率。当有落石或岩爆发生时,作业人员有目的地直接迅速进入保护舱内,背靠竖直舱板,并使用身体固定装置稳定自身,即使隧道防护台车内的设备歪倒,此时,水平舱板和竖直舱板也会将设备阻隔在外,不影响保护舱内的环境,不会威胁到作业人员的安全,从而有利于作业人员的安全。水平舱板和竖直舱板形成倒L型,而不是全封闭的,在落石或岩爆发生的瞬间,有足够的进口和空间供作业人员进入保护舱内,避免在保护舱的进出口发生拥堵或踩踏事件,从而有利于保护作业人员的安全;竖直舱板底部与隧道安全防护台车的底面位于同一水平面内,保护舱没有设置台阶或其它障碍,作业人员进入保护舱的过程中不会因为台阶等障碍物而绊倒,有利于作业人员安全的进入保护舱内,提高逃生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身体固定装置包括固定设置在竖直舱板上的多组扶手,每组扶手包括两个扶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作业人员进入到保护舱内时,可立即抓住扶手以稳定自身,在紧急情况下,不需要复杂的操作,就能在第一时间直接抓稳扶手而稳定自身,迅速而有效。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每组相邻的两个扶手之间设置有软体靠垫,所述软体靠垫安装在竖直舱板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作业人员为更好的稳定的自身,通常情况下会双手抓稳扶手并背靠在竖直舱板上,此时,软体靠垫能为人体重要部位提供必要的缓冲,减小背部、头部等与竖直舱板之间的撞击强度,很大程度上可减少人体背部或脊柱受伤的概率,从而便于保护作业人员的安全。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软体靠垫表面为符合人体工学的曲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作业人员靠在具有符合人体工学曲面的软体靠垫上时,软体靠垫与人体背部能更好的贴合,可更好的保护作业人员的脖颈、脊椎等不受伤。而且,作业人员背靠在具有曲面的软体靠垫上,比靠在竖直的软体靠垫上更舒服、更有利于放松,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能舒缓作业人员紧绷的神经和情绪,有利于作业人员的身心健康。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竖直舱板上固定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两侧边缘设置有安装块,所述扶手固定设置在安装块上,所述软体靠垫设置在两个安装块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板的设置便于安装扶手和软体靠垫等,从而可减少对竖直舱板的破坏,有利于竖直舱板的长期使用。软体靠垫设置在两安装块之间,两安装块上的扶手与其相对应,软体靠垫两侧设置两扶手,便于作业人员固定自身,安全有效。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软体靠垫的顶侧设置有滑轮,所述安装板上位于软体靠垫的顶部设置有用于供滑轮滑动的滑轨,所述滑轨包括水平滑轨和弧形滑轨,所述弧形滑轨的两端分别与水平滑轨相连,所述弧形滑轨的中心位置上固设有用于固定软体靠垫的固定块,软体靠垫两侧铺设在两安装块上但不遮挡扶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作业人员靠在软底靠垫上时,软体靠垫两端的滑轮向固定块靠拢,此时,软体靠垫中间凹陷,且两侧的垫子翻折,从而将作业人员包裹在软体靠垫内,从而可更好的保护作业人员。固定块的设置有利于固定软体靠垫,同时两侧的安装块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软体靠垫的位置,便于软体靠垫的稳定。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水平舱板的下方设置有与水平舱板平行的置物板,所述置物板上放置有便携式供氧设备,所述便携式供氧设备的出气口通过管路连接有氧气面罩。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置物板的设置便于放置急救或生存所必须的设备,有利于保护舱内物品的有序和整洁;置物板放置在相对比较高的位置,利于有限空间的合理利用,且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保护便携式供氧设备。当保护舱被埋,处于比较危险的密闭环境中时,便携式供氧设备可为作业人员提供生存必须的氧气,增大生存的概率;便携式供氧上连接有防护面罩,在吸氧时不需要双手时刻提着便携式供氧设备,比较省力,且在进行正常呼吸时,防护面罩能在一定程度上隔绝掉空气中的灰尘等小颗粒物质,有利于保护呼吸道和鼻腔。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置物板上设置有用于放置便携式供氧设备的放置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放置盒的设置有利于存放便携式的供氧设备,而且放置盒还能充当便携式供氧设备的保护壳,从而有利于保护便携式供氧设备不受损害。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隧道安全防护台车内设置有保护舱,当有落石或岩爆发生时,作业人员会有目的地直接迅速的跑入保护舱内,此时,即使隧道防护台车内的设备歪倒,也会被水平舱板和竖直舱板阻隔在外,不会威胁到作业人员的安全,从而有利于作业人员的安全;

  2.每组相邻的两个扶手之间设置有软体靠垫,软体靠垫能为人体重要部位提供必要的缓冲,减小背部、头部等与竖直舱板之间的撞击强度,从而减少人体背部或脊柱受伤的概率;

  3.当保护舱被埋,处于比较危险的密闭环境中时,便携式供氧设备可为作业人员提供生存必须的氧气,增大生存的概率,且防护面罩能在一定程度上隔绝掉空气中的灰尘等小颗粒物质,有利于保护呼吸道和鼻腔。

  附图说明

  图1是防护舱安装在安全防护台车上的前视图。

  图2是防护舱舱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部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滑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便携式供养设备和放置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现有技术中安全防护台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隧道安全防护台车;11、龙门架;12、模板;13、连接梁;2、水平舱板;3、竖直舱板;4、扶手;5、软体靠垫;51、曲面;52、滑轮;6、安装板;61、安装块;7、滑轨;71、水平滑轨;72、弧形滑轨;8、固定块;9、置物板;91、便携式供氧设备;911、氧气面罩;10、放置盒。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和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应用于隧道安全防护台车的防护舱,包括相互垂直的水平舱板2和竖直舱板3,水平舱板2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支撑骨架上,另一端与竖直舱板3的顶端一体固定连接,水平舱板2和竖直舱板3形成倒L型,竖直舱板3朝向水平舱板2的一侧设置有身体固定装置。当有落石或岩爆发生时,作业人员有目的地直接迅速进入保护舱内,背靠竖直舱板3,并使用身体固定装置稳定自身,即使隧道防护台车内的设备歪倒,此时,水平舱板2和竖直舱板3也会将设备阻隔在外,不影响保护舱内的环境,不会威胁到作业人员的安全,从而有利于作业人员的安全。本实施例中,一个隧道安全防护台车1内对称设置有两个防护舱,在有限空间内尽可能的为作业人员提供防护场所,在其它实施例中,保护舱也可以只设置一个。竖直舱板3底部与隧道安全防护台车1的底面位于同一水平面内,保护舱没有台阶或其它障碍,作业人员进入保护舱的过程中不会因为台阶等障碍物而绊倒,有利于作业人员安全的进入保护舱内,提高逃生的安全性。

  参照图2和图3,身体固定装置包括固定设置在竖直舱板3上的多组扶手,每组扶手包括两个扶手4,本实施例中,为方便展示,设置有三组扶手,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以设置成两组或四组等。当作业人员进入到保护舱内时,可立即抓住扶手4以稳定自身,在紧急情况下,不需要复杂的操作,就能在第一时间直接抓稳扶手4而稳定自身,迅速而有效。

  参照图2和图3,每组相邻的两个扶手4之间设置有软体靠垫5,软体靠垫5能为人体重要部位提供必要的缓冲,减小背部、头部等与竖直舱板3之间的撞击强度,很大程度上可减少人体背部或脊柱受伤的概率,从而便于保护作业人员的安全。软体靠垫5表面为符合人体工学的曲面51,当作业人员靠在具有符合人体工学曲面51的软体靠垫5上时,软体靠垫5与人体背部能更好的贴合,可更好的保护作业人员的脖颈、脊椎等。而且,作业人员背靠在具有曲面51的软体靠垫5上,比靠在竖直的软体靠垫5上更舒服、更有利于放松,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能舒缓作业人员紧绷的神经和情绪,有利于作业人员的身心健康。

  参照图2和图3,竖直舱板3上固定设置有安装板6,安装板6上两侧边缘固定连接有安装块61,安装块61的棱角处设置有倒圆,扶手4固定设置在安装块61上,软体靠垫5设置在两个安装块61之间,两安装块61上的扶手4与其相对应,软体靠垫5两侧设置两扶手4,便于作业人员固定自身,安全有效。本实施例中,为节约材料和空间,相邻软体靠垫5之间设置一个安装块61,一个安装块61上设置一个扶手4,相邻作业人员可共用一个扶手4,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以在一个安装块61上固定连接两个扶手4,或是在相邻软体靠垫5之间设置两个安装块61,每个作业人员单独使用两个扶手4。

  参照图3和图4,软体靠垫5的顶侧设置有滑轮52,滑轮52与软体靠垫5之间通过连接条连接,安装板6上位于软体靠垫5的顶部设置有用于供滑轮52滑动的滑轨7,滑轨7包括水平滑轨71和弧形滑轨72,弧形滑轨72的两端分别与水平滑轨71连通,水平滑轨71与弧形滑轨72的连接处设置有倒圆,水平滑轨71的端部封口设置,弧形滑轨72的中心位置上固设有用于固定软体靠垫5的固定块8,软体靠垫5两侧铺设在两安装块61上但不遮挡扶手4,本实施例中,可以在软体靠垫5的两侧固定连接有遮挡垫。当作业人员靠在软底靠垫上时,软体靠垫5两端的滑轮52向固定块8靠拢,此时,软体靠垫5向中间靠拢并凹陷,且两侧的遮挡垫向中间翻折,从而将作业人员包裹在软体靠垫5内,从而可更好的保护作业人员。固定块8的设置有利于固定软体靠垫5,同时两侧的安装块61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软体靠垫5的位置,便于软体靠垫5的稳定。

  参照图2和图5,水平舱板2的下方设置有与水平舱板2平行的置物板9,置物板9的设置便于放置急救或生存所必须的设备,有利于保护舱内物品的有序和整洁;置物板9距离的底面的高度至少为2米,利于有限空间的合理利用,且可避免作业人员撞到置物板9上。当保护舱被埋,处于比较危险的密闭环境中时,作业人员需要生存必须的氧气,因此,在置物板9上放置有便携式供氧设备91,且便携式供氧设备91的出气口通过管路连接有氧气面罩911。便携式供氧上连接有防护面罩,在吸氧时不需要双手时刻提着便携式供氧设备91,比较省力,且在进行正常呼吸时,防护面罩能在一定程度上隔绝掉空气中的灰尘等小颗粒物质,有利于保护呼吸道和鼻腔。

  参照图2和图5,置物板9上设置有用于放置便携式供氧设备91的放置盒10,放置盒10还能充当便携式供氧设备91的保护壳,从而有利于保护便携式供氧设备91不受损害。放置盒10上铰接有端盖,端盖上设置有卡勾,放置盒10的盒体上设置有与卡勾相卡合的卡扣,通过卡勾与卡扣的方式锁住放置盒10的端盖,而不用锁的方式,在不需要钥匙等辅助工具下就能启闭端盖,基本没有限制条件,简单方便。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当有落石或岩爆发生时,作业人员有目的地直接迅速进入保护舱内,背靠软体靠垫5,并抓紧两侧的扶手4,此时,作业人员的背部、后脑勺等于软体靠垫5贴合,软体靠垫5中间凹陷,作业人员被包裹在软体靠垫5内,稳定自身,即使隧道防护台车内的设备歪倒,也会被水平舱板2和竖直舱板3阻隔在外,不影响保护舱内的环境,不会威胁到作业人员的安全,更好的保护了作业人员的安全。当处于保护舱被掩埋,呼吸困难的危急情况下,打开放置盒10,带上氧气面罩911,用便携式供氧设备91中氧气维持呼吸,等待救援。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一种应用于隧道安全防护台车的防护舱.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