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技术 > 土层钻进> 一种套管井下悬挂器独创技术10548字

一种套管井下悬挂器

2021-03-30 10:59:47

一种套管井下悬挂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开采附属装置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套管井下悬挂器。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采油工程的任务是通过一系列可作用于油藏的工程技术措施,使油、气畅流入井,井高效率地将其举升到地面进行分离和计量;其目标是经济有效地提高油井和原油采收率,而在采油的过程中往往需要用到套管悬挂器,以此来辅助采油,套管悬挂器分为卡瓦式和芯轴式两种,卡瓦式套管悬挂器又分为:WD型卡瓦悬挂器、CG-21 型卡瓦悬挂器、CG-22型卡瓦悬挂器、CG-29型卡瓦悬挂器,也可根据客户要求和实际工况灵活设计。

  但是现有的悬挂器没有专门的防护装置,导致其在运输或者拆下后不能对其进行有效的防护,容易造成悬挂器损坏,使用可靠性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套管井下悬挂器,其结构简单,可对悬挂器进行保护,并且拆装迅速。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套管井下悬挂器,包括悬挂器本体、左护罩和右护罩,所述左护罩和右护罩均呈半圆状,左护罩和右护罩内部均中空,左护罩右侧壁连通设置有左开口,右护罩左侧壁连通设置有右开口,悬挂器本体左半区域和右半区域分别处于左护罩和右护罩内部,左护罩和右护罩底端轴连接,还包括前弹簧、前扇形板、前连接杆、后弹簧、后扇形板、后连接杆和挡板,左护罩顶部前侧设置有前连接块,右护罩顶部前侧设置有前L型杆,前连接块右侧壁设置有前插入槽,前插入槽内顶部设置有前滑槽,前滑槽内顶部中央区域设置有与前连接块顶部连通的前连接槽,前L型杆顶部设置有前卡槽,所述前扇形板两端分别插入到前滑槽和前卡槽内部,所述前连接杆底端穿过前连接槽和前弹簧然后与前扇形板连接,前弹簧两端分别与前滑槽内顶部和前扇形板顶部紧密接触,左护罩顶部后侧设置有后连接块,右护罩顶部后侧设置有后L型杆,后连接块右侧壁设置有后插入槽,后插入槽内顶部设置有后滑槽,后滑槽内顶部中央区域设置有与后连接块顶部连通的后连接槽,后L型杆顶部设置有后卡槽,所述后扇形板两端分别插入到后滑槽和后卡槽内部,所述后连接杆底端穿过后连接槽和后弹簧然后与后扇形板连接,后弹簧两端分别与后滑槽内顶部和后扇形板顶部紧密接触,前连接杆和后连接杆顶端分别与所述挡板底部前端和后端连接,并且挡板与前连接块和后连接块接触。

  优选的,前连接杆与前连接槽内壁滑动配合,后连接杆与后连接槽内壁滑动配合。

  优选的,所述挡板上设置有两组弧形通道,每组所述弧形通道两端分别与挡板顶部和右侧连通,两组弧形通道均可转动设置有拉环。

  优选的,所述左护罩和右护罩均为橡胶材质。

  优选的,左护罩和右护罩顶部均设置有防滑凸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第一、左护罩和右护罩将悬挂器本体保护起来,减小外界环境以及碰撞对悬挂器本体产生的损伤;第二、左护罩和右护罩可快速进行锁死固定,提高便捷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悬挂器本体、左护罩和右护罩的连接示意图;

  图4是左护罩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1、悬挂器本体;2、左护罩;3、右护罩;4、前弹簧;5、前扇形板;6、前连接杆;7、挡板;8、前连接块;9、前L 型杆;10、前滑槽;11、前卡槽;12、弧形通道;13、拉环;14、防滑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套管井下悬挂器,包括悬挂器本体1、左护罩2和右护罩3,左护罩2和右护罩3均为橡胶材质,减小对悬挂器本体1的伤害,保证左护罩2和右护罩3均与悬挂器本体1紧密接触的同时不妨碍左护罩2和右护罩3开合,左护罩2 和右护罩3顶部均设置有防滑凸起14,左护罩2和右护罩3需扒开时,使用者可对防滑凸起14处进行用力,提高便捷性,左护罩2和右护罩3均呈半圆状,左护罩2和右护罩3内部均中空,左护罩2右侧壁连通设置有左开口,右护罩3左侧壁连通设置有右开口,悬挂器本体1左半区域和右半区域分别处于左护罩2和右护罩3内部,左护罩2和右护罩3底端轴连接,还包括前弹簧4、前扇形板5、前连接杆6、后弹簧、后扇形板、后连接杆和挡板7,左护罩2顶部前侧设置有前连接块8,右护罩3顶部前侧设置有前L型杆9,前连接块8 右侧壁设置有前插入槽,前插入槽内顶部设置有前滑槽10,前滑槽 10内顶部中央区域设置有与前连接块8顶部连通的前连接槽,前L 型杆9顶部设置有前卡槽11,前扇形板5两端分别插入到前滑槽10 和前卡槽11内部,前连接杆6底端穿过前连接槽和前弹簧4然后与前扇形板5连接,前连接杆6与前连接槽内壁滑动配合,前弹簧4两端分别与前滑槽10内顶部和前扇形板5顶部紧密接触,左护罩2顶部后侧设置有后连接块,右护罩3顶部后侧设置有后L型杆,后连接块右侧壁设置有后插入槽,后插入槽内顶部设置有后滑槽,后滑槽内顶部中央区域设置有与后连接块顶部连通的后连接槽,后L型杆顶部设置有后卡槽,后扇形板两端分别插入到后滑槽和后卡槽内部,后连接杆底端穿过后连接槽和后弹簧然后与后扇形板连接,后连接杆与后连接槽内壁滑动配合,防止前扇形板5和后扇形板发生角度变化,后弹簧两端分别与后滑槽内顶部和后扇形板顶部紧密接触,前连接杆6 和后连接杆顶端分别与挡板7底部前端和后端连接,并且挡板7与前连接块8和后连接块接触,挡板7上设置有两组弧形通道12,每组弧形通道12两端分别与挡板7顶部和右侧连通,两组弧形通道12均可转动设置有拉环13,需移动挡板7时,使用者用两根手指分别勾住两组拉环13,然后向上移动即可使挡板7向上移动,提高便捷性,左护罩2和右护罩3底端轴连接,当需要将悬挂器本体1保护起来时,首先打开左护罩2和右护罩3,然后将悬挂器本体1塞入到左护罩2 和右护罩3内部,闭合左护罩2和右护罩3,并且使前L型杆9和后 L型杆分别插入到前连接块8和后连接块内部,插入过程中,由于前扇形板5和后扇形板纵向截面形状均呈扇形,从而前扇形板5和后扇形板等均向上移动,前L型杆9左端和后L型杆左端分别与前插入槽内左端和后插入槽内左端接触时,在前弹簧4和后弹簧弹力作用下,前扇形板5和后扇形板分别插入到前卡槽11和后卡槽内部,左护罩 2和右护罩3被锁死,从而将悬挂器本体1保护起来,需拆开时,向上移动挡板7使前扇形板5和后扇形板分别脱离前卡槽11和后卡槽,然后扒开左护罩2和右护罩3即可。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套管井下悬挂器,其在工作时,需移动挡板7 时,使用者用两根手指分别勾住两组拉环13,然后向上移动即可使挡板7向上移动,左护罩2和右护罩3底端轴连接,当需要将悬挂器本体1保护起来时,首先打开左护罩2和右护罩3,然后将悬挂器本体1塞入到左护罩2和右护罩3内部,闭合左护罩2和右护罩3,并且使前L型杆9和后L型杆分别插入到前连接块8和后连接块内部,插入过程中,由于前扇形板5和后扇形板纵向截面形状均呈扇形,从而前扇形板5和后扇形板等均向上移动,前L型杆9左端和后L型杆左端分别与前插入槽内左端和后插入槽内左端接触时,在前弹簧4和后弹簧弹力作用下,前扇形板5和后扇形板分别插入到前卡槽11和后卡槽内部,左护罩2和右护罩3被锁死,从而将悬挂器本体1保护起来,需拆开时,向上移动挡板7使前扇形板5和后扇形板分别脱离前卡槽11和后卡槽,然后扒开左护罩2和右护罩3即可。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套管井下悬挂器,以上所述所有部件的安装方式、连接方式或设置方式均为焊接、铆接或其他常见机械方式,其中可滑动/转动固定即为滑动/转动状态下不脱落,密封连通即两连接件连通的同时进行密封,并且其所有部件的具体结构、型号和系数指标均为其自带技术,只要能够达成其有益效果的均可进行实施,上述所有用电模块及用电器均为市面常见电器件,买回使用时仅需按照一同购回的使用说明书相互电连接即可进行使用,且控制模块为其常见自带模块,故均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套管井下悬挂器,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上下左右、前后内外以及垂直水平”等包含在术语中的方位词仅代表该术语在常规使用状态下的方位,或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的俗称,而不应视为对该术语的限制,与此同时,“第一”、“第二”和“第三”等数列名词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一种套管井下悬挂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