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技术 > 土层钻进> 一种钢滑模及其组成的竖井施工模板独创技术19417字

一种钢滑模及其组成的竖井施工模板

2021-02-07 14:45:19

一种钢滑模及其组成的竖井施工模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盾构施工领域中的一种钢滑模,以及一种竖井施工模板。

  背景技术

  建筑模板是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的重要工具,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建筑行业的辅助材料。在现浇混凝土结构工程中,模板(包括支架)工程一般占混凝土结构工程造价的20~30%,占工程用工量的30~40%,占工期的50%左右。模板技术直接影响工程建设的质量、造价和效益。目前市面上广泛应用大都为木质模板和实心塑料模板。在使用过程中通常把几块模板进行拼接使用,目前的建筑模板拼接不方便,在搭架时工作较为繁琐,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且容易出现漏浆现象,拆卸时会留有裂痕,影响美观。

  建筑工程中常采用传统的胶合木模板,由于其是用木质加工而成,周转使用几次后很难保证其表面平整度。另外当对竖井进行施工时,由于需要圆形的模板,所以往往时使用时由现场人工按照图纸加工制作,把每块模板拼接而成。因每个工人的技术参差不齐,每块模板制作、安装的尺寸不可能都控制非常精确规范,故使用木模浇筑的混凝土整体在观感和质量难以保证。木模板在施工时,首先需要将材料木板按规定尺寸进行加工制作,然后按规定尺寸进行安装,其配模、加工、制作及安装是一个较为复杂和耗费时间的过程。另外木模板技术还是采用传统的“满堂架支撑体系”,混凝土浇筑完后其强度需达到规范要求后才能进行拆除,故增多需要配模的模板数及增加施工需要的时间。其次,木模“满堂架支撑体系”在拆除的过程中必定会增加一些难度,耗费大量时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钢滑模,其能缩短工期,且施工质量好;以及一种竖井施工模板,其易于拼接安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钢滑模,其包括底模,所述底模上设有多个纵向肋板和多个横向肋板,各所述纵向肋板分别与各横向肋板相交,所述底模上设有至少一组用于安装支撑管的管通孔组,所述管通孔组包括多个管通孔,所述管通孔沿底模的横向间隔分布的。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进一步地,所述管通孔组的数量为三组以上,各组管通孔组沿底模的纵向间隔分布。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进一步地,所述底模顶部的内侧设有顶板,所述底模上设有多个浇筑口,所述浇筑口上均设有浇筑门闸,所述浇筑门闸位于底模的内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进一步地,所述顶板上设有多个加厚板,所述加厚板上设有多个加厚板通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进一步地,还包括多块与各加厚板一一对应的纵向支撑板,所述纵向支撑板的一端与顶板的底面相接,所述纵向支撑板的另一端与最靠近顶板的横向肋板的端面相接,所述纵向支撑板位于相应的加厚板的下方。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进一步地,所述顶板上设有多个顶靴,所述顶靴的一端均伸出底模的外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进一步地,所述底模上设有多个纵向加强板和多个横向加强板,所述纵向加强板分别位于各纵向肋板的两侧,所述横向加强板分别位于各横向肋板的两侧,各所述纵向加强板分别与各横向加强板相交。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竖井施工模板,其包括多个钢滑模,所述钢滑模的底模均为弧形,所述钢滑模的两端通过连接结构相互连接成环形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结构包括端板和多个螺栓,所述端板上设有多个连接通孔,所述螺栓贯穿两个钢滑模端板上的连接通孔后通过螺母固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进一步地,所述钢滑模的数量为四个以上,所述钢滑模分为:一个第一钢滑模,所述第一钢滑模两端的端板上部均向外倾斜;两个第二钢滑模,所述第二钢滑模的第一端端板沿纵向设置,所述第二钢滑模的第二端端板上部向内倾斜;所述第一钢滑模的两端端板分别与两个第二钢滑模的第二端端板贴合;至少一个第三钢滑模,所述第三钢滑模的两端端板均沿纵向设置,所述第二钢滑模的纵向的端板与第三钢滑模的端板贴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坑体中将第二钢滑模和第三钢滑模依次拼接好后,再将第一钢滑模插入缺口中连接形成环形的模板,然后向浇筑空间浇筑砼浆;通过在管通孔插入预留管,砼体上形成定位插孔,以便于后续顶升或下压模板,进行下一层的施工。应用本实用新型,施工过程中无需重复搭设拆除模板,有效缩短工期,亦能避免模板在移动的过程中偏移,保证了竖井内衬墙的施工质量,使其表面光滑、平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钢滑模的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钢滑模的正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三钢滑模的正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钢滑模的正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模板拼接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层浇筑后准备顶升脱模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层浇筑后顶升脱模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下压模板到第二层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模板下压到位(第二层)后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层浇筑后准备顶升脱模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层浇筑后顶升脱模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下压模板到第三层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模板下压到位(第三层)后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钢滑模,其包括底模,底模上设有多个纵向肋板 21和多个横向肋板22,各纵向肋板21分别与各横向肋板22相交,以加强底模的强度和刚度。进一步地,底模上设有多个纵向加强板31和多个横向加强板32,各纵向加强板31分别与各横向加强板32相交。纵向加强板31分别位于各纵向肋板21的两侧,即相邻的两个纵向肋板 21之间分别设有一纵向加强板31;同样地,横向加强板32分别位于各横向肋板22的两侧,即相邻的横向肋板22之间分别设有一横向加强板32。纵向加强板31和横向加强板32的设置同样加强了底模的强度和刚度,是底模不易受力变形,影响竖井内衬墙的成型。

  底模上设有至少一组用于安装支撑管的管通孔组,管通孔组包括多个管通孔40,管通孔 40沿底模的横向间隔分布的。管通孔40沿底模的横向等距间隔,由于在使用的过程中,预留管通过管通孔40会伸入浇筑空间中,使砼体上形成定位插孔,而千斤顶会通过支撑装置(第一支承件、第二支承件)固定在定位插孔上,因此所有千斤顶能共同对模板均匀施力,使模板在顶升或下压的过程中不会偏移。优选地,管通孔组的数量为三组以上,各组管通孔组沿底模的纵向间隔分布。

  底模顶部的内侧设有顶板,底模上设有多个浇筑口,浇筑口上均设有浇筑门闸50,浇筑门闸50位于底模的内侧。优选地,浇筑门闸50位于底模的上部,将砼浆管固定在浇筑门闸 50上,砼浆从浇筑门闸50中进入浇筑空间。

  由于在模板的下压过程中,千斤顶会直接作用在钢滑模的顶板上,因此在顶板上设有多个加厚板60。进一步,加厚板60上设有多个加厚板通孔,以便于安装提升支架。另外,为保证模板受力处的结构稳定,还包括多块与各加厚板60一一对应的纵向支撑板,纵向支撑板的一端与顶板的底面相接,纵向支撑板的另一端与最靠近顶板的横向肋板22的端面相接,纵向支撑板位于相应的加厚板60的下方。纵向支撑板保证了与顶板的受力处不会变形。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顶板上设有多个顶靴70,顶靴70的一端均伸出底模的外侧,便于地面上的千斤顶通过顶靴70将模板10整体提升。顶靴70为可拆卸的,不影响模板后续压入坑体中。

  参照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竖井施工模板,其包括多个钢滑模,钢滑模的底模均为弧形,钢滑模的两端通过连接结构相互连接成环形结构。连接结构包括端板和多个螺栓,端板上设有多个连接通孔,螺栓贯穿两个钢滑模端板上的连接通孔后通过螺母固定。通过螺栓连接两个钢滑模的端板,从而使钢滑模拼接形成环形的模板10。

  优选地,钢滑模的数量为四个以上,钢滑模分为:一个第一钢滑模11,第一钢滑模11 两端的端板上部均向外倾斜;两个第二钢滑模12,第二钢滑模12的第一端端板沿纵向设置,第二钢滑模12的第二端端板上部向内倾斜;第一钢滑模11的两端端板分别与两个第二钢滑模12的第二端端板贴合;至少一个第三钢滑模13,第三钢滑模13的两端端板均沿纵向设置,第二钢滑模12的纵向的端板与第三钢滑模的端板贴合。在本实施例中,第三钢滑模13的数量为12块,第三钢滑模13的底模顶部两端与圆心连接所呈的夹角为25°,第二钢滑模12的底模顶部两端与圆心连接所呈的夹角为20°,第一钢滑模11的底模顶部两端与圆心连接所呈的夹角为20°。

  参照图6~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中的竖井内衬墙施工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在坑体内放入环形的模板10,模板10的外侧与坑体的内壁之间形成环形的浇筑空间。在坑体中将各钢滑模拼装成环形的模板10。具体地,先通过螺栓将各第三钢滑模13依次拼好连接,所有的第三钢滑模拼接好,留出一个60°的缺口。此时,将两个第二钢滑模12的直端板分别与缺口两侧的第三钢滑模连接,第二钢滑模12安装后,留出一个20°的缺口,该缺口上宽下窄,因此能在保证钢滑模连接紧密的同时,易于插入。此时将第一钢滑模11插入该缺口中,由于第一钢滑模11的两端的端板上部均向外倾斜,即第一钢滑模上宽下窄,因此能适应该缺口。

  模板10拼装后,由于模板10上设有至少一组管通孔组,所述管通孔组包括多个沿模板 10周向间隔分布的管通孔40,因此在每一次浇筑前,先向管通孔40中插入预留管,预留管均伸入浇筑空间中,以使浇筑厚的砼体上形成定位插孔。预留管可以为PVC管。

  2)在浇筑空间中安装环形的钢筋网,然后再向浇筑空间浇筑砼浆,完成第一层浇筑。将砼浆输送管的出口分别固定到各浇筑门闸50上,由于各浇筑门闸50沿模板10的轴向均匀间隔分别,因此浇筑空间中的砼浆进料均匀,避免形成空洞。

  优选地,由于模板10与砼浆紧密贴合,因此为避免砼浆凝固后模板10与砼体难以分离,在浇筑的砼浆达到预定龄期后,先提升模板10以脱模,再进行下一层的施工。

  具体地,参照图6~图7,第一层浇筑的砼浆达到预定龄期后,脱模的步骤包括:

  A拔除所有预留管,砼体上形成定位插孔。拔除预留管,以接触模板10与砼体的相对固定,使模板10可脱离砼体活动。

  B模板10的顶板上周向设有多个顶靴70。在坑体的边缘上沿周向间隔设置多个千斤顶,各千斤顶分别通过顶靴70向上顶起模板10,可选地,千斤顶向上顶起模板10约100mm以脱模。千斤顶与顶靴70均沿轴向等距间隔分布,因此模板10受到的提升力均匀,保证了模板10在提升的过程中不会产生便宜,便于后续的下压。

  3)挖掘下一层土体,在上层浇筑空间的下方安装钢筋网。此时,坑体边缘的千斤顶通过顶靴70顶起模板10,保证了在挖掘下一层土体的过程中,模板10不会向下滑落。钢筋网安装好后,拆除模板10上的所有顶靴70,模板10与砼体紧贴产生静摩擦,不会立即大幅滑落。

  4)参照图8,坑体的边缘上沿周向间隔设有多个支撑座71,将多个千斤顶分别固定在各支撑座71上,第二层浇筑空间中的钢筋网安装好后,启动千斤顶使其下压模板10到位,即使模板10的底面与坑体的底面接触。可选地,可在模板10的高于地面的管通孔40上插入插销,千斤顶的输出端与插销抵接,从而下压模板10,当插销下降到与地面接触时,拔除插销,使千斤顶的输出端与模板10顶面的加厚板60抵接,继续将模板10下压到位。作为同等的替代,也可使千斤顶的输出端由始至终与模板10顶面的加厚板60抵接,将模板10一步下压到位。

  参照图9,模板10下压到位后,模板10的外侧与坑体的内壁之间形成新的浇筑空间。优选地,模板10上设有至少两组管通孔组。此时,模板10的上部与第一层砼体的下部贴合,模板10上部的管通孔40与位于上层砼体下部的定位插孔一一对应,将保护插销依次插入管通孔40及定位插孔中固定模板10,以固定模板10的位置,保证内衬墙的内表面平整,各层之间不会出现明显的界线。然后将砼浆输送管连通到各浇筑门闸50上,向浇筑空间内浇筑砼浆。

  同样地,为避免砼浆凝固后模板10与砼体难以分离,在第二层浇筑的砼浆达到预定龄期后,进行脱模,参照图10~图11,脱模步骤包括:

  a拔除所有预留管,砼体上形成定位插孔。

  b在模板10上安装多个提升支架80,提升支架80可沿周向等距间隔分布。优选地,提升支架80为直角连接件,提升支架80的一端固定在模板10的顶板上,进一步地,提升支架80的一端通过螺栓固定在模板10上的加厚板60上。在上层的位于同一水平高度的多个定位插孔中插入第一支承件91,在各第一支承件91上分别安装千斤顶。千斤顶安装在第一支承件91的顶面上,千斤顶的输出端与提升支架80另一端的底面相抵接,千斤顶向上伸长顶起提升支架80,从而顶升整个模板10,同样地,约顶升100mm以脱模。

  5)挖掘下一层土体,在上层浇筑空间的下方安装钢筋网。此时第一支承件91上的千斤顶通过提升支架80顶起模板10,保证了在挖掘下一层土体的过程中,模板10不会向下滑落。钢筋网安装好后,拆除模板10上的所有提升支架80,模板10与砼体紧贴产生静摩擦,不会立即大幅滑落。

  6)参照图12,下层浇筑空间的钢筋网安装好后,拆除模板10上的所有提升支架80,在上层的位于同一水平高度的多个定位插孔中插入第二支承件92,将多个千斤顶分别固定在各第二支承件92的底面上,千斤顶的输出端与模板10上的加厚板60抵接,启动千斤顶使其下压模板10到位。

  参照图13,模板10下压到位后,模板10的外侧与坑体的内壁之间形成新的浇筑空间。此时,模板10的上部与第二层砼体的下部贴合,模板10上部的管通孔40与位于上层砼体下部的定位插孔一一对应,将保护插销依次插入管通孔40及定位插孔中固定模板10,以固定模板10的位置,保证内衬墙的内表面平整,各层之间不会出现明显的界线。然后将砼浆输送管连通到各浇筑门闸50上,向浇筑空间内浇筑砼浆。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管通孔组的数量为三组以上,各组管通孔组沿模板10的纵向等距间隔分布。第二支承件92的顶面上设有斜撑,以加强第二支承件92的可承受载荷。斜撑的一端可固定在第二支承件92上方的定位插孔中。另外,当管通孔组的数量为大于三组时,可根据实际施工情况,调整第二支承件92的安装位置,保证千斤顶能下压模板10到位。

  7)依次重复步骤4)中的脱模步骤以及步骤5)~6),逐层浇筑至设计深度。

  以上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创造并不限于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一种钢滑模及其组成的竖井施工模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