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技术 > 土层钻进> 一种煤矿井下回风巷道用含尘气流净化系统独创技术13721字

一种煤矿井下回风巷道用含尘气流净化系统

2021-02-05 00:44:11

一种煤矿井下回风巷道用含尘气流净化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煤矿井下回风巷道用含尘气流净化系统。

  背景技术

  在煤矿井下开采煤炭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粉尘。针对煤矿井下采掘工作面粉尘污染问题,一般采取通风稀释、煤层注水、湿式喷雾、工作面冲洗以及破碎机密闭等降尘措施,起到了较好的粉尘治理效果。但仍有部分粉尘会进入到回风巷道内,在巷道风流的作用下,粉尘四处扩散,严重影响巷道作业人员身心健康。

  针对回风巷道的粉尘污染问题,目前广泛采用净化水幕治理技术,从净化控制方式来看,包括手动控制和自动控制两种方式。手动控制方式是通过在进水管路上设置阀门控制净化水幕的开启,这种方式不能实现行人经过净化水幕前停止喷雾、行人经过净化水幕后重启喷雾的功能。

  而自动控制方式通过红外感应开关和电磁阀能够实现行人经过净化水幕前停止喷雾、行人经过净化水幕后重启喷雾的功能。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8793031U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自动风流净化水幕装置,包括捕尘网和喷雾杆体,喷雾杆体通过连接软管连接有水管,连接软管上设有电磁阀,喷雾杆体用于向捕尘网喷雾除尘,捕尘网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人体红外感应开关,两个人体红外感应开关与电磁阀电连接,通过两个人体红外感应开关控制电磁阀启闭。

  由于上述的人体红外感应开关在煤矿井下,而煤矿井下的空气比较潮湿,人体红外感应开关容易失效,进而导致自动净化水幕不能正常工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煤矿井下回风巷道用含尘气流净化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手动控制净化水幕开启的方式,不能实现行人经过净化水幕前停止喷雾、行人经过净化水幕后重启喷雾功能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煤矿井下回风巷道用含尘气流净化系统的技术方案是:

  煤矿井下回风巷道用含尘气流净化系统,包括:

  喷雾装置,用于喷出水雾;

  水管,与所述喷雾装置连接,以向喷雾装置供水,水管上设有阀门;

  还包括驱动转盘;

  所述驱动转盘设置有两个,两个驱动转盘用于沿回风巷道的气流方向分别设置在喷雾装置的两侧;

  所述阀门为转动式阀门,该转动式阀门上设有操作手柄,操作手柄用于在转动时带动开启和关闭;

  两个驱动转盘之间设有牵拉缆,牵拉缆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相应侧的驱动转盘上;

  所述操作手柄连接在牵拉缆的两端之间,用于在牵拉缆的牵拉下带动阀门开启和关闭。

  有益效果是:在喷雾装置正常喷雾除尘期间,有人经过喷雾装置时,通过转动相应驱动转盘卷绕牵拉缆以驱动操作手柄转动,进而控制阀门启停,避免喷雾打湿路过的工作人员的衣服;而且,由于传动方式为机械传动,因此能够有效解决以往人体红外感应开关长期处于潮湿环境中的失效现象。此外,驱动转盘为盘状结构,如果工作人员因意外撞上驱动转盘,也不容易对工作人员造成伤害。

  进一步的,在阀门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牵拉缆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相应侧的驱动转盘与牵拉缆相切位置。

  有益效果是:在驱动转盘由相切位置转动90°时,即可知道阀门打开到位,无需设置限位结构,简化了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牵拉缆包括第一牵拉缆和第二牵拉缆,第一牵拉缆和第二牵拉缆相对于两驱动转盘的中心连线的中点对称。

  有益效果是:保证两个驱动转盘受力平衡,易于实现两个转盘的同步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操作手柄为杆状结构。

  有益效果是:杆状结构较为简单,便于操作。

  进一步的,所述牵拉缆为钢丝绳。

  有益效果是:钢丝绳强度较高,且耐腐蚀。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转盘上设有驱动手柄。

  有益效果是:通过驱动手柄便于操作驱动转盘转动,且较为省力。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转盘的转动轴线沿水平方向延伸。

  有益效果是:避免占用回风巷道过多的水平方向上的空间,有利于工作人员在回风巷道中行走。

  进一步的,所述水管上设有过滤器,以过滤水管中的杂质。

  有益效果是:过滤器用于过滤水管中的杂质,避免杂质堵塞喷雾装置而影响正常喷雾。

  进一步的,所述含尘气流净化系统还包括捕尘网;所述捕尘网为抗静电阻燃捕尘网;所述喷雾装置用于向捕尘网喷雾。

  有益效果是:捕尘网能够有效除尘,而且将捕尘网设计为抗静电阻燃捕尘网,以保证在煤矿井下使用时的安全。

  进一步的,所述喷雾装置包括横管和喷嘴;横管用于设置在回风巷道的顶部,且沿回风巷道的宽度方向延伸;

  喷嘴,设置有多个,各喷嘴沿横管的延伸方向间隔布置,各喷嘴的喷口朝向捕尘网。

  有益效果是:将横管设置在顶部,使喷在捕尘网上的水向下流,以形成完整水膜,保证含尘气流的净化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煤矿井下回风巷道用含尘气流净化系统的实施例1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中:1-回风巷道;2-左驱动手柄;3-左驱动转盘;4-上钢丝绳;5-下钢丝绳;6-捕尘网;7-喷嘴;8-横管;9-水管;10-操作手柄;11-转动式阀门;12-过滤器;13-右驱动手柄;14-右驱动转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即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和性能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煤矿井下回风巷道用含尘气流净化系统的实施例1:

  回风巷道1内的气流流动方向如图1中的箭头所示,定义气流由左向右流动,回风巷道1内设有捕尘网6,捕尘网6的右侧设有喷雾装置,喷雾装置用于向捕尘网6喷雾,以在捕尘网6上形成水膜。其中,捕尘网6上设有门,以供工作人员通过。

  如图1和图2所示,喷雾装置包括横管8和喷嘴7,横管8设置在回风巷道1的顶部,且沿回风巷道的宽度方向延伸;喷嘴7设置有多个,喷嘴7沿横管8的延伸方向间隔布置且与横管8连通,各喷嘴7的喷口朝向捕尘网6,以向捕尘网6喷雾。

  如图1所示,横管8连接有水管9,水管9上设有过滤器12,过滤器12用于过滤水管9中的杂质,避免杂质堵塞喷嘴7而影响正常喷雾。水管9上还设有转动式阀门11,转动式阀门11上设有操作手柄10,通过旋转操作手柄10实现转动式阀门11的启闭。其中,水管9连接回风巷道1中的供水管。

  本实施例中,操作手柄10为杆状结构。捕尘网6的左侧设有左驱动转盘3,捕尘网的右侧设有右驱动转盘14,左驱动转盘3的转动轴线和右驱动转盘14的转动轴线平行且沿水平方向延伸;左驱动转盘3和右驱动转盘14之间设有上钢丝绳4和下钢丝绳5,上钢丝绳4和下钢丝绳5平行设置。其中,上钢丝绳4构成第一牵拉缆,下钢丝绳5构成第二牵拉缆。应当说明的是,上钢丝绳4和下钢丝绳5相对于两驱动转盘的中心连线的中点对称。

  本实施例中,操作手柄10处于竖直状态时,转动式阀门11关闭,上钢丝绳4固定连接在左驱动转盘3和右驱动转盘14的最上端,上钢丝绳4的两端之间的位置连接在操作手柄10的上端;下钢丝绳5固定连接在左驱动转盘3和右驱动转盘14的最下端,下钢丝绳5的两端之间的位置连接在操作手柄10的下端。其中,左驱动转盘3距离喷雾装置的距离应以工作人员操作做驱动转盘3时,不打湿工作人员的衣服为准。应当说明的是,驱动转盘上加工有孔或焊接有柱状结构,以供钢丝绳连接固定。

  本实施例中,在左驱动转盘3上设有左驱动手柄2,在右驱动转盘14上设有右驱动手柄13,以便于工作人员转动驱动转盘。

  本实施例中,捕尘网6为抗静电阻燃捕尘网,捕尘网6覆盖整个回风巷道1的横截面,网格大小应保证喷嘴7喷雾期间能够在捕尘网6上形成完整水膜,以保证在煤矿井下使用时的安全。

  应当说明的是,左驱动转盘3、右驱动转盘14、转动式阀门11、捕尘网6以及横管8均固定在回风巷道1的巷帮上。

  在正常使用时,转动式阀门11开启,操作手柄10接近水平状态,水管9内的水通过横管8、喷嘴7喷向捕尘网6,由于喷出的水是从上向下流动,因此能够在捕尘网6上形成完整的水膜,以覆盖整个回风巷道1的横截面,而从捕尘网6上流下的带有灰尘的水,经回风巷道1内的排水沟排出。以工作人员由右向左通过捕尘网6为例,如果工作人员想通过捕尘网6而不被淋湿,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正向转动右驱动手柄13来带动右驱动转盘14转动,在右驱动转盘14的驱动下,两个钢丝绳移动以带动操作手柄10关闭转动式阀门11,此时喷嘴7不再向捕尘网6喷水,工作人员从捕尘网6的门处通过,此时操作手柄10处于竖直状态。通过捕尘网6后,工作人员反向转动左驱动手柄2来带动左驱动转盘3转动,在左驱动转盘3的驱动下,两个钢丝绳移动以带动操作手柄10打开转动式阀门11,喷嘴7再次向捕尘网6喷水,以进行含尘气流净化作业,此时操作手柄10重新接近水平状态。

  本实施例中的煤矿井下回风巷道用含尘气流净化系统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动作准确,能够有效解决以往人体红外感应开关长期处于潮湿环境中的失效现象;而且迎着风流方向并对准喷雾网喷射微细雾粒,在喷雾网上形成水膜能够有效治理回风流中粉尘。此外,在喷雾装置正常喷雾除尘期间,有人经过捕尘网时通过转动相应驱动手柄以控制转动式阀门启停,避免喷雾打湿路过的工作人员的衣服。

  本实用新型的煤矿井下回风巷道用含尘气流净化系统的实施例2: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操作手柄为转向盘式结构,上钢丝绳与操作手柄的连接位置、下钢丝绳与操作手柄的连接位置对称设置在操作手柄转动轴线的两侧。

  本实用新型的煤矿井下回风巷道用含尘气流净化系统的实施例3: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只设置上钢丝绳或下钢丝绳,此时该煤矿井下回风巷道用含尘气流净化系统只适用于工作人员单向通过。

  本实用新型的煤矿井下回风巷道用含尘气流净化系统的实施例4: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左驱动转盘和右驱动转盘的转动轴线均沿竖直方向延伸,此时上钢丝绳和下钢丝绳在水平方向上平行间隔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煤矿井下回风巷道用含尘气流净化系统的实施例5: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不设置捕尘网,此时,喷雾装置的喷嘴朝下喷雾。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凡是运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结构变化,同理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一种煤矿井下回风巷道用含尘气流净化系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