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技术 > 门窗钥匙> 一种防病毒传播的门把手独创技术14269字

一种防病毒传播的门把手

2021-01-02 09:44:16

一种防病毒传播的门把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公共卫生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防病毒传播的门把手。

  背景技术

  目前,由于新冠病毒肆虐,对于公众应该做出相应的防护,尤其是医院及人流密集的公众场所。门把手是人们每天都要接触的物体,导致把手上会附着细菌、汗渍、油污等,人们在经过时存在交叉感染的风险,若这种现象发生在医院,就会发生医患交叉感染,后果非常严重。现有技术中,免接触把手大致分为两种防止交叉感染的方式,一种是采用消毒水进行消毒,一种是采用更换塑料薄膜对接触部位进行物理隔绝。

  采用塑料薄膜隔绝的方式在使用时,一部分是靠使用者手动更换,但是在更换时使用者需要手动转动手轮,使用者们共同使用手轮,存在交叉感染的风险;一部分采用两扇门的开合挤压对塑料薄膜的更换,但是对于这种门的结构大多数是不带门锁,如商店大门,有推力就能打开门,所以在使用中,使用者不一定使用把手,也可能推动其他部位进行开门动作,显然存在交叉感染的风险;还有少部分采用感应器控制电机对薄膜的更换,也存在较大问题,首先,其与门锁上的弹簧销栓连接,若电机出现故障或者薄膜用完,这时门还是会正常锁住,人员通过时必须要拧动把手,把手上的薄膜并未更换,这些人员大概率会出现交叉感染,其次,这种装置在使用中若出现塑料薄膜的破损或者打卷,则这些人员大概率还会出现交叉感染。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病毒传播的门把手,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门把手在防感染时存在较大的感染风险、使用者易出现交叉感染的问题。

  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门上的L形把手主体,主体是由垂直于门的纵轴及平行于门的转杆组成,所述的主体能以纵轴为中心进行转动,主体的 拐角处有矩形盒,其中纵轴贯穿矩形盒后侧板,转杆贯穿矩形盒右侧板;纵轴上套装有第一圆筒,第一圆筒与纵轴之间安装有第一单向离合器,纵轴前端固定有与其同轴的第一锥齿轮,第一圆筒上套装有第二圆筒,第二圆筒固定不转,第一圆筒与第二圆筒之间安装有第二单向离合器,矩形盒能绕着第二圆筒转动并且不脱离;转杆上套装有能转动的第三圆筒,第三圆筒上套装有能转动的第四圆筒,第四圆筒上固定有与第一锥齿轮啮合的第二锥齿轮,第三圆筒左侧有行星齿轮机构,其中太阳轮与第三圆筒固定在一起,齿圈与第四圆筒固定在一起,行星架套装在转杆上,正常情况下,行星架固定不转;

  所述的第四圆筒右端贯穿矩形盒右侧板且置于矩形盒外侧,第四圆筒右端固定有大齿轮,第三圆筒右端伸出第四圆筒,第四圆筒右端固定有圆板,圆板左端面上有与大齿轮啮合的小齿轮,圆板上右侧有与小齿轮一一对应且与转杆平行的转轴,转轴可拆卸,转轴上缠绕有塑料薄膜,圆板右端固定有套装在转杆上的转筒,小齿轮绕着大齿轮转动能带动转轴绕着大齿轮公转的同时自转,与此同时,转筒将转轴上的塑料薄膜缠卷起来。

  本发明结构巧妙,有效的把手上的接触点更换,能有效防止交叉感染,避免接触上一位的残留物,彻底隔绝把手上的病菌,能够实现免接触,适用于多种场合,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主视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俯视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中的传动关系示意图。

  图4为图1中A-A剖视图。

  图5为图1中B向视图。

  图6为图1中C-C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出进一步详细说明。

  由图1至图6给出,本发明包括门上的L形把手主体,主体是由垂直于门的纵轴1及平行于门的转杆2组成,所述的主体能以纵轴1为中心进行转动,主体的 拐角处有矩形盒3,其中纵轴1贯穿矩形盒3后侧板,转杆2贯穿矩形盒3右侧板;纵轴1上套装有第一圆筒4,第一圆筒4与纵轴1之间安装有第一单向离合器5,纵轴1前端固定有与其同轴的第一锥齿轮6,第一圆筒4上套装有第二圆筒7,第二圆筒7固定不转,第一圆筒4与第二圆筒7之间安装有第二单向离合器8,矩形盒3能绕着第二圆筒7转动并且不脱离;转杆2上套装有能转动的第三圆筒9,第三圆筒9上套装有能转动的第四圆筒10,第四圆筒10上固定有与第一锥齿轮6啮合的第二锥齿轮11,第三圆筒9左侧有行星齿轮机构,其中太阳轮12与第三圆筒9固定在一起,齿圈13与第四圆筒10固定在一起,行星架14套装在转杆2上,正常情况下,行星架14固定不转;

  所述的第四圆筒10右端贯穿矩形盒3右侧板且置于矩形盒3外侧,第四圆筒10右端固定有大齿轮15,第三圆筒9右端伸出第四圆筒10,第四圆筒10右端固定有圆板16,圆板16左端面上有与大齿轮15啮合的小齿轮18,圆板16上右侧有与小齿轮18一一对应且与转杆2平行的转轴17,转轴17可拆卸,转轴17上缠绕有塑料薄膜,圆板16右端固定有套装在转杆2上的转筒19,小齿轮18绕着大齿轮15转动能带动转轴17绕着大齿轮15公转的同时自转,与此同时,转筒19将转轴17上的塑料薄膜缠卷起来。

  为了实现矩形盒3能绕着第二圆筒7转动并且不脱离,所述的第二圆筒7贯穿矩形盒3后侧板,第二圆筒7与矩形盒3后侧板之间安装有轴承。

  为了安装第二圆筒7,所述的第二圆筒7后端伸出矩形盒3并置于矩形盒3外侧,第二圆筒7后端固定有底座20,底座20经多个螺钉固定在门上。

  为了能确保下一位使用者不触碰上一位使用者的残留部位,所述的小齿轮18有多个且呈圆周均布,转轴17也有多个,多个小齿轮18与多个转轴17一一对应。

  为了安装小齿轮18及转轴17,且使小齿轮18能带动转轴17转动,所述的圆板16上贯穿有多个与小齿轮18一一对应的花键筒21,花键筒21与其对应的小齿轮18同轴固定在一起,转轴17左端有与花键筒21一一对应的花键轴22,花键轴22插在花键筒21内。

  为了使得转轴17在使用中花键轴22与花键筒21不脱离,且防止转轴17损坏,所述的转筒19右端也有一个圆板16,圆板16上有与转轴17一一对应的花键筒21,转轴17右端有与花键筒21一一对应的花键轴22,花键轴22插装在花键筒21内,处于右侧的圆板16与转筒19之间安装有卡簧,使圆板16与转筒19不分离。

  为了快速更换所有转轴17上的塑料薄膜,处于右侧的花键轴22的右端伸出圆板16且置于圆板16右侧,处于右侧的花键轴22右端置于圆板16右侧的部分上有螺纹,花键轴22有螺纹的部分上旋拧有螺母,螺母使其对应的花键轴22与花键筒21牢靠的固定在一起,拉动右侧有的圆板16能使得所有的转轴17向右移动。

  为了使行星架14在正常情况下固定不转,在更换塑料薄膜之后,能将松弛的塑料薄膜快速张紧,方便使用,所述的行星架14左端固定有与其同轴的蜗轮23,蜗轮23一侧啮合有竖直的蜗杆24,蜗杆24两端贯穿矩形盒3侧壁且置于矩形盒3外侧,蜗杆24两端有环形凸起,蜗杆24端部与矩形盒3侧壁之间安装有轴承。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减小摩擦损耗,延长零件的使用寿命,第三圆筒9、第四圆筒10之间安装有轴承,第四轴承与矩形盒3右侧板之间安装有轴承,花键筒21与圆板16之间安装有轴承。为了更方便快速更换塑料薄膜,所述的塑料薄膜都缠绕在纸筒上,然后将相应大小的纸筒套装在转轴17、转筒19上,更换时只需将纸筒从转筒19上拆下并更换新的纸筒即可;本发明中的塑料薄膜可以用其他抗菌材料代替,例如油性纸、无纺布等,具有防水功能的效果更佳。纸筒与转轴17、纸筒与转筒19之间具有一定的摩擦力,摩擦力要适中,摩擦力过大会造成塑料薄膜被拉断或者把手不能正常恢复原位,过小会造成转筒19不能顺利拉扯转轴17上的塑料薄膜,上一位使用者所接触的部位可能被下一位使用者触碰到,存在感染的风险;转筒19右端为封口的,能将门把手完全包裹。

  使用前,预先将带有塑料薄膜的纸筒套装在转轴17及转筒19上,并将转轴17上的塑料薄膜的一端盘卷在转筒19上。使用时,使用者手握多个转筒19向下按压,使得转杆2绕着纵轴1转动,纵轴1经第一单向离合器5带动第一圆筒4一起转动,与此同时,第二单向离合器8空转,在此过程中,第一锥齿轮6、第二锥齿轮11相对位置并没有发生变化,造成第二锥齿轮11不会发生自转;当松手之后,把手回弹,此时第一单向离合器5空转,第二圆筒7经第二单向离合器8使得第一锥齿轮6固定且不能转动回转,主体上的转杆2回转中使得第二锥齿轮11沿着第一锥齿轮6滚动,第二锥齿轮11带动第四圆筒10转动,第四圆筒10带动齿圈13转动,齿圈13经行星轮使太阳轮12反向转动,此时第三圆筒9与第四圆筒10同轴反向转动,第四圆筒10带动右端的大齿轮15转动,第三圆筒9带动其右端的圆板16反向转动,圆板16带动多个小齿轮18沿着大齿轮15的外缘滚动,以此实现了彻底将刚刚人手所接触的塑料薄膜全部盘卷在转筒19上,等待下一个工作循环。

  多次使用后,转轴17上塑料薄膜即将用尽时,此时应及时更换塑料薄膜,此时用卡钳将扣动卡簧,并向右拉动右侧的圆板16使得右侧的圆板16与转筒19脱离,此时右侧的圆板16经花键轴22及其上的螺母将所有的转轴17同时向右抽出,此时可以轻松更换转轴17上的纸筒及转筒19上的纸筒,然后将新的带有塑料薄膜的纸筒套在转轴17上,空纸筒套装在转筒19上,并将各个转轴17上的塑料薄膜一端缠绕在转筒19上,随后再将圆板16按原位置套装在转筒19上,最后安装卡簧。

  在上述更换中,由于塑料薄膜与转筒19更换后会出现余量,此时可以先将转轴17、圆板16安装完成,此时旋拧蜗杆24,蜗杆24转动行星架14转动最终使太阳轮12带动转筒19转动,使得多余的塑料薄膜被缠绕在转筒19上。

  本发明的突出优点及显著进步:

  1.本发明中通过盘卷塑料薄膜使得上一位的接触到的塑料薄膜被完全盘卷在转筒19上,由于个人习惯不同,有的开门时并不会使转轴17转动很大的角度,造成每个转轴17转动的角度不是很大,不能将接触过的塑料薄膜盘卷到位,本发明中使用多个转轴17并且使第三圆筒9与第四圆筒10之间进行同轴反转,使得转轴17能转动一个较大的角度,保证塑料薄膜盘卷到位,尽可能杜绝相互感染。

  2.本发明中利用多个转轴17 环绕着转筒19,使用者在使用时接触的部位集中在转轴17的最外缘,所以对于单个的转轴17而言,只需更转过与人手接触部位的角度即可,转轴17越多,转轴17每次需要转动的角度就越小。

  3.基于多个转轴17,由于每次使用后,转轴17随着小齿轮18绕着大齿轮15自转的同时进行公转,这样就造成每个人在使用中接触到的转轴17部位不同,这种情况下,即使是塑料薄膜发生打卷或者破损,在随后使用者也只有其中一小部分会接触,大大降低了感染的风险。

  4.本发明中用塑料薄膜进行隔绝,多个转轴17与转筒19之间保持平行,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强拉硬拽,转轴17放出塑料薄膜,转筒19收集塑料薄膜,有效的避免了薄膜边缘打卷现象,保证人手接触的转轴17外缘部分上的薄膜能被完全覆盖,也能在每次使用之后被完全更新,也不会使得下一位使用者接触到上一位手上的残留物。

  5.更换转筒19上的纸筒及转轴17上的塑料薄膜时,通过拆卸右端的圆板16能使所有的转轴17拆卸下来进行更换或者安装新的塑料薄膜,安装时也只需要将圆板16按原位卡装在转筒19上即可,方便且高效。

  6.相对于喷洒消毒水消毒,使用者使用时,不用担心手部被消毒水弄湿,与正常门把手使用体验一致,不会影响心情。

  7.本发明尤其适合应用在重症病房、手术室、感染科等地方,在保证不会感染的情况下,医务人员手部在开门时保持洁净,有效防止医生与医生、医生与患者之间的感染,有效防止传染性疾病的传播。

  8.相对于现有技术,本装置将开门的动作与更换塑料薄膜的动作直接联系起来,把手在开门后回弹直接使得转筒19及转轴17的转动,响应快而且准确;本装置在出现故障时,即,小齿轮18、大齿轮15、第一锥齿轮6、行星齿轮系,其中有一处出现卡死,这时整个门把手就不能正常转动,此时若门处于打开状态,人员在经过时也没必要去触碰把手,此时若门锁处于锁止状态,即这个门是被关闭的,对于公众场合关闭的门,一般情况下人员会绕道而行,也不会去触碰把手,可以有效防止交叉感染。

  本发明结构巧妙,有效的把手上的接触点更换,能有效防止交叉感染,避免接触上一位的残留物,彻底隔绝把手上的病菌,能够实现免接触,适用于多种场合,实用性强。

《一种防病毒传播的门把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