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技术 > 门窗钥匙> 电动侧滑门驱动机构独创技术14403字

电动侧滑门驱动机构

2023-03-04 22:14:07

电动侧滑门驱动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车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动侧滑门驱动机构,主要适用于汽车车门电动化的改装。

  背景技术

  汽车侧滑门因其易于泊车,良好的进出性和方便装卸货物而越来越受到客户的青睐,特别适用于大型乘用MPV和微型货车。

  目前,在绝大多数低配车型上,侧滑门的启闭完全通过人为拉动实现,但是侧滑门由于车门较重,开关门时需要施加较大的力才能拉动,非常不便,有时候也会因为开关门时用力不足,需要进行多次尝试,因此如何实现侧滑门电动化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电动侧滑门驱动机构,实现侧滑门电动化。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为:

  电动侧滑门驱动机构,包括壳体、绕线轮、涨紧轮组件、第一拉线、第二拉线,其中,

  壳体,分别设有第一导向槽和第二导向槽,即两导向槽的导向方向相同;

  绕线轮,可绕其轴线自由转动的安装于壳体内,并与动力机构(例如电机)相连;

  涨紧轮组件,包括安装于第一导向槽内且能够沿该第一导向槽做往复运动的第一涨紧轮,安装于第二导向槽内且能够沿该第二导向槽做往复运动的第二涨紧轮,连接第一涨紧轮和第二涨紧轮的拉簧;由于两导向槽导向方向相同,因此两个涨紧轮在同一方向上做往复运动;

  第一拉线,一端固定于绕线轮端面,另一端沿绕线轮上的线槽缠绕至中部拉出,并经第一涨紧轮导向后拉出,以便与侧滑门铰链连接;

  第二拉线,一端固定于绕线轮另一端面,另一端沿绕线轮上的线槽缠绕至中部拉出,并经第二涨紧轮导向后拉出,以便与侧滑门铰链连接;其缠绕方向与第一拉线的缠绕方向相反。所述第一拉线经第一涨紧轮导向后拉出的部分,与第二拉线经第二涨紧轮导向后拉出的部分分别位于绕线轮的两侧,用于从不同方向与侧滑门铰链相连,形成能够通过第一拉线和第二拉线移动带动侧滑门铰链移动的环形回路结构;由于第一拉线和第二拉线均从绕线轮中部拉出,绕线轮在动力机构带动下转动时受力更加均匀;

  所述第一拉线经第一涨紧轮导向后拉出的部分,第二拉线经第二涨紧轮导向后拉出的部分,分别从不同方向与侧滑门铰链相连后,所述拉簧呈拉伸状态,使得第一拉线和第二拉线始终处于拉紧状态,能够有效防止其从绕线轮上脱落,保证正常工作。

  作为优选,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位于壳体两侧的第一导向轮和第二导向轮;所述第一拉线从绕线轮中部拉出后,依次经第一涨紧轮、第一导向轮导向后拉出,以便与侧滑门铰链连接;所述第二拉线从绕线轮中部拉出后,依次经第二涨紧轮、第二导向轮导向后拉出,以便与侧滑门铰链连接;利用第一导向轮与第二导向轮处于同一直线上的导向作用,使得第一拉线和第二拉线的走线更加合理顺畅。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涨紧轮可绕其轴线自由转动的安装于第一导向槽内,第二涨紧轮可绕其轴线自由转动的安装于第二导向槽内;使得第一拉线移动过程中,第一涨紧轮可绕其轴线自由转动,第二拉线移动过程中,第二涨紧轮可绕其轴线自由转动,减小第一拉线与第一涨紧轮、第二拉线与第二涨紧轮之间的摩擦力,工作更加顺畅。

  作为优选,所述壳体包括相互配合的底壳和盖板;所述底壳上形成有位于同一直线上的第一槽和第二槽,盖板上对应于第一槽的位置设有第三槽,盖板上对应于第二槽的位置设有第四槽,所述第一槽和第三槽组成所述第一导向槽,所述第二槽和第四槽组成所述第二导向槽。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涨紧轮的轮轴两端分别承载于第一槽和第三槽内,第二涨紧轮的轮轴两端分别承载于第二槽和第四槽内。

  作为优选,所述拉簧一端连接于第一涨紧轮的轮轴上,另一端连接于第二涨紧轮的轮轴上;由于拉簧施加的力作用于两个涨紧轮的轮轴上,配合两导向槽(第一导向槽和第二导向槽)的导向作用,使得涨紧轮的往复运动更加顺畅。

  作为优选,所述绕线轮、第一涨紧轮和第二涨紧轮之间呈三角形布置。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有如下优点:

  1、缠绕于绕线轮上的第一拉线和第二拉线分别从绕线轮的中部拉出,并分别经第一涨紧轮和第二涨紧轮导向(经导向后其路径为直线路径,工作更顺畅)后拉出,以便与侧滑门铰链连接,从而形成一环形回路;当绕线轮在外力作用下正转时,第一拉线从绕线轮上拉出,第二拉线则绕进绕线轮内,从而带动侧滑门铰链移动,实现车门整体移动;反之,绕线轮在外力作用下反转时,第二拉线从绕线轮上拉出,第一拉线则绕进绕线轮内,从而带动侧滑门铰链反方向移动,车门整体反方向移动,能够实现侧滑门的电动化启闭,且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2、两导向槽导向方向相同,使得两个涨紧轮在同一方向上做往复运动,利用拉簧将两涨紧轮拉住,安装完成后拉簧始终处于拉伸状态,使得第一拉线和第二拉线始终处于拉紧状态,能够有效防止其从绕线轮上脱落,保证正常工作。

  3、所述拉簧一端连接于第一涨紧轮的轮轴上,另一端连接于第二涨紧轮的轮轴上,由于拉簧施加的力作用于两个涨紧轮的轮轴上,配合两导向槽(第一导向槽和第二导向槽)的导向作用,使得涨紧轮的往复运动更加顺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4为图1去掉盖板后的结构图。

  图5为图4的主视图。

  图6为图4的俯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拉线和第二拉线绕于绕线轮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壳体1;底壳1-1;盖板1-2;第一槽1-3;第二槽1-4;第三槽1-5;第四槽1-6;绕线轮2;涨紧轮组件3;第一涨紧轮3-1;第二涨紧轮3-2;拉簧3-3;第一拉线4;第二拉线5;铰链6;第一导向轮7;第二导向轮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7所示,本实施例一种电动侧滑门驱动机构,包括壳体1、绕线轮2、涨紧轮组件3、第一拉线4、第二拉线5。

  所述壳体1包括相互配合的底壳1-1和盖板1-2,安装完成后两者之间形成中空腔体;所述底壳1-1上设有位于同一直线上的第一槽1-3和第二槽1-4,盖板1-2上对应于第一槽1-3的位置设有第三槽1-5,盖板1-2上对应于第二槽1-4的位置设有第四槽1-6,所述第一槽1-3和第三槽1-5配合组成第一导向槽,所述第二槽1-4和第四槽1-6配合组成第二导向槽,即,所述第一导向槽和第二导向槽导向方向相同;

  所述绕线轮2可绕其轴线自由转动的安装于底壳1-1和盖板1-2形成的中空腔体内(本例中,绕线轮通过轴承安装于所述中空腔体内),并与动力机构(可以是电机)相连;该绕线轮整体呈圆柱体,其圆柱面上绕其轴线设有螺旋形的线槽;

  涨紧轮组件3,包括安装于第一导向槽内且能够沿该第一导向槽做往复运动的第一涨紧轮3-1,安装于第二导向槽内且能够沿该第二导向槽做往复运动的第二涨紧轮3-2,连接第一涨紧轮3-1和第二涨紧轮3-2的拉簧3-3;本例中,所述第一涨紧轮3-1的轮轴两端分别承载于第一槽1-3和第三槽1-5内,利用第一涨紧轮3-1的轮轴与第一槽1-3和第三槽1-5之间的滑动实现其在第一导向槽内的滑动,第二涨紧轮3-2的轮轴两端分别承载于第二槽1-4和第四槽1-6内,利用第二涨紧轮3-2的轮轴与第二槽1-4和第四槽1-6之间的滑动实现其在第二导向槽内的滑动;由于第一导向槽和第二导向槽导向方向相同,因此第一涨紧轮3-1和第二涨紧轮3-2在同一方向上做往复运动;

  第一拉线4,一端固定于绕线轮2端面,另一端沿绕线轮2圆柱面上的线槽缠绕至中部拉出,并经第一涨紧轮3-1导向后拉出,以便与侧滑门铰链6连接;

  第二拉线5,一端固定于绕线轮2另一端面,另一端沿绕线轮2圆柱面上的线槽缠绕至中部拉出,并经第二涨紧轮3-2导向后拉出,以便与侧滑门铰链6连接;其缠绕方向与第一拉线4的缠绕方向相反;由于第一拉线4和第二拉线5均从中部拉出,绕线轮2在动力机构带动下转动时受力更加均匀;

  安装完成后,所述绕线轮2、第一涨紧轮3-1和第二涨紧轮3-2之间呈三角形布置,具体为:绕线轮2位于下方,第一涨紧轮3-1和第二涨紧轮3-2分别位于绕线轮2上方的两侧,三者圆心的连线形成倒置的等腰三角形;此外,所述第一拉线4经第一涨紧轮3-1导向后拉出的部分,与第二拉线5经第二涨紧轮3-2导向后拉出的部分分别位于绕线轮2的两侧,用于从不同方向与侧滑门铰链6相连,形成能够通过第一拉线4和第二拉线5移动带动侧滑门铰链6移动的环形回路结构,利用绕线轮2转动带动该回路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通过第一拉线和第二拉线的移动实现),从而拉动侧滑门铰链6做往复运动实现侧滑门的启闭,具体为:当绕线轮2在外力作用下正转时,第一拉线4从绕线轮2上拉出,第二拉线5则绕进绕线轮2内,从而带动侧滑门的铰链6移动,实现车门整体移动;反之,绕线轮2在外力作用下反转时,第二拉线5从绕线轮2上拉出,第一拉线4则绕进绕线轮2内,从而带动侧滑门的铰链6反方向移动,车门整体反方向移动,实现侧滑门的电动化启闭。

  为了使得拉线(第一拉线和第二拉线)走线更加合理,拉动过程更加顺畅,本实施例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位于壳体1两侧的第一导向轮7和第二导向轮8;所述第一拉线4从绕线轮2中部拉出后,依次经第一涨紧轮3-1、第一导向轮7导向后拉出,以便与侧滑门铰链6连接;所述第二拉线5从绕线轮2中部拉出后,依次经第二涨紧轮3-2、第二导向轮8导向后拉出,以便与侧滑门铰链6连接。所述第一导向轮7和第二导向轮8结构基本相同,均为固定在车体上的滑轮,拉线(第一拉线和第二拉线)缠绕于该滑轮上实现导向,导向角度小于或等于180度。

  所述第一涨紧轮3-1可绕其轴线自由转动的安装于第一导向槽内,第二涨紧轮3-2可绕其轴线自由转动的安装于第二导向槽内,使得第一拉线4移动过程中,第一涨紧轮3-1可绕其轴线自由转动,第二拉线5移动过程中,第二涨紧轮3-2可绕其轴线自由转动,减小第一拉线4与第一涨紧轮3-1,第二拉线5与第二涨紧轮3-2之间的摩擦力,工作更加顺畅。本例中,所述第一涨紧轮3-1通过轴承可转动安装于第一涨紧轮的轮轴上,该第一涨紧轮的轮轴两端分别承载于第一槽1-3和第三槽1-5内;第二涨紧轮3-2通过轴承可转动安装于第二涨紧轮的轮轴上,该第二涨紧轮的轮轴两端分别承载于第二槽1-4和第四槽1-6内。

  本例中,所述拉簧3-3有两根,一根拉簧3-3一端连接于第一涨紧轮3-1的轮轴上端,另一端连接于第二涨紧轮3-2的轮轴上端;另一根拉簧3-3一端连接于第一涨紧轮3-1的轮轴下端,另一端连接于第二涨紧轮3-2的轮轴下端,保证受力均匀。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为:实际应用中,所述第一拉线4经第一涨紧轮3-1、第一导向轮7导向后拉出的部分,与第二拉线5经第二涨紧轮3-2、第二导向轮8导向后拉出的部分,分别从不同方向与侧滑门铰链6相连,形成如图3、图6所示的环形回路结构;此时,所述拉簧3-3处于拉伸状态,利用其自身的回弹力使得第一拉线4和第二拉线5始终处于拉紧状态,能够有效防止其从绕线轮2上脱落。

  初始状态下,第一涨紧轮3-1和第二涨紧轮3-2分别位于绕线轮2左上方和右上方,且对称布置。绕线轮2在外力驱动下顺时针转动(以图5所示的角度来看)时,第二拉线5绕进绕线轮2的线槽内,第二涨紧轮3-2在第二拉线5作用下向右侧移动一定距离,同时,第一拉线4从绕线轮2上拉出,第一涨紧轮3-1在拉簧3-3作用下跟随第二涨紧轮3-2向右侧移动一定距离;此时所述环形回路绕顺时针方向转动(以图3或图6所示角度来看),侧滑门铰链6在第二拉线5和第一拉线4作用下向右侧运动(以图3或图6所示角度来看),从而实现侧滑门的关闭。当侧滑门完全关闭后,施加于绕线轮2上的外力消失,第一涨紧轮3-1和第二涨紧轮3-2复位至初始状态;

  反之,绕线轮2在外力驱动下逆时针转动(以图5所示的角度来看)时,第一拉线4绕进绕线轮2的线槽内,第一涨紧轮3-1在第一拉线4作用下向左侧移动一定距离,同时,第二拉线5从绕线轮2上拉出,第二涨紧轮3-2在拉簧3-3作用下跟随第一涨紧轮3-1向左侧移动一定距离;此时所述环形回路绕逆时针方向转动(以图3或图6所示角度来看),侧滑门铰链6在第二拉线5和第一拉线4作用下向左侧运动(以图3或图6所示角度来看),从而实现侧滑门的开启。当侧滑门完全开启后,施加于绕线轮2上的外力消失,第一涨紧轮3-1和第二涨紧轮3-2复位至初始状态。

《电动侧滑门驱动机构.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