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技术 > 门窗帘> 一种鱼竿梯独创技术16343字

一种鱼竿梯

2021-02-09 12:42:01

一种鱼竿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检修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鱼竿梯。

  背景技术

  鱼竿梯又称绝缘竹节梯,是一种电力工程用的登高工具,采用玻璃钢制作,玻璃钢又叫环氧树脂,是一种高硬度、高绝缘性能的绝缘材料,鱼竿梯适用于市内抢修,变电站检修、抄表用。

  现有的可参考公告号为CN209855685U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方便便携式绝缘梯,包括主梯杆,所述主梯杆的下端两侧外表面均设置有控位活动夹板,所述控位活动夹板的下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防滑定位板,所述控位活动夹板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旋紧螺帽,所述主梯杆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踏杆定位套,所述踏杆定位套的一侧外表面固定安装有踏杆;所述的一种方便便携式绝缘梯,能够进行梯长的伸缩,设有防滑踏杆层与临时装袋,能够方便人们爬上梯子,避免出现打滑的现象,并能方便人们放置工具,方便人们的工作。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上述绝缘梯的底端只有两个主梯杆的一小部分与地面抵紧产生摩擦力,使得绝缘梯在工作人员攀爬或作业时,绝缘梯容易与地面发生滑动,引发事故,对工作人员来说十分危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鱼竿梯,达到使鱼竿梯在使用时更加稳定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鱼竿梯,包括两根主梯杆,两根主梯杆之间固定有两根固定踏板,固定踏板上方设置有若干与两根主梯杆固定的活动踏板,固定踏板与活动踏板相互平行,所述两根主梯杆的底端均铰接有受力板,铰接轴线水平设置,受力板上表面铰接有支撑杆,支撑杆远离受力板的一端连接有第一卡箍,第一卡箍的一端铰接有第二卡箍,第一卡箍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板,第二卡箍靠近第一固定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板,第一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板之间设置有固定件,固定件将第一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板夹紧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转动主梯杆可以调整鱼竿梯与受力板之间的角度,打开第一卡箍与第二卡箍,转动支撑杆,将主梯杆套在第一卡箍与第二卡箍之间,通过固定件将第一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板固定,使得第一卡箍与第二卡箍将主梯杆夹紧,保证鱼竿梯与受力板之间相对固定,在使用鱼竿梯时,受力板下表面与地面抵紧,相比于主梯杆与地面抵紧,加大了鱼竿梯与地面之间的受力面积,使得摩擦力加大,增加了工作人员作业时的安全性,达到了使鱼竿梯在使用时更加稳定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卡箍背离第二卡箍的侧壁固定连接有两个相对的第二固定块,支撑杆远离受力板的一端位于两个第二固定块之间,第二固定块与支撑杆之间设置有第二转动轴,第二转动轴贯穿两个第二固定块和支撑杆,第二转动轴的转动轴线平行于第一转动轴的转动轴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二固定块与第二转动轴的设置,可以使得第一卡箍相对于支撑杆转动,能够调整第一卡箍与主梯杆之间的角度,无论支撑杆与主梯杆之间的角度多大,第一卡箍与第二卡箍均能够夹紧主梯杆,同时在搬运或运输鱼竿梯时,通过转动受力板,使得受力板变为竖直设置,转动第一卡箍,使得第一卡箍和第二卡箍再次将主梯杆夹紧,减小了鱼竿梯的占用空间,使得鱼竿梯的搬运或运输更加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杆与主梯杆之间的夹角、支撑杆与受力板之间的夹角之和位于290°~300°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杆长度方向的中线、主梯杆长度方向的中线以及受力板上表面形成一个三角形空间,由于三角形内角和为360°,使得主梯杆长度方向的中线与受力板上表面之间的夹角位于60°~70°之间,使得鱼竿梯的使用更加的稳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受力板下表面设置有第一防滑槽,第一防滑槽的纹路延伸方向水平设置,且垂直于主梯杆的长度方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防滑槽的设置加大了受力板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由于主梯杆在使用时倾斜设置,主梯杆施加给受力板的力为沿主梯杆长度方向的中线倾斜向下,第一防滑槽的纹路延伸方向垂直于主梯杆的长度方向,加大了受力板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使得鱼竿梯在使用时更加的稳定,保证了工作人员的安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卡箍与第二卡箍相对的侧壁均固定铺设有弹性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鱼竿梯的绝缘性,主梯杆采用的绝缘材料,弹性层的设置有效防止了主梯杆被第一卡箍和第二卡箍夹紧产生磨损,保证了主梯杆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踏板与活动踏板上表面均设置有第二防滑槽,第二防滑槽的长度方向平行于固定踏板的长度方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防滑槽的设置使得工作人员在攀爬鱼竿梯或在鱼竿梯上作业时,增加鞋底与固定(活动)踏板的摩擦力,提高了工作人员使用鱼竿梯时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主梯杆外设置有防护带,防护带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紧固板,紧固板贯穿有紧固螺栓,两个紧固螺栓分别与两个主梯杆螺纹连接,防护带与两个主梯杆的连接处均位于最上方的两个活动踏板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工作人员爬上鱼竿梯后,通过将紧固板从身后绕过,使得防护带位于工作人员身后,将两个紧固板通过紧固螺栓分别固定在两个主梯杆上,达到了保护工作人员作业的效果,同时工作人员还可以适度倚靠在防护带上休息,可以将防护带缠绕在主梯杆上若干圈再固定紧固板,可以缩短位于工作人员身后的防护带的长度,使得工作人员在工作时更加轻松省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两根所述主梯杆的顶端以及最上方的活动踏板外壁套设有橡胶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鱼竿梯在使用时,鱼竿梯的顶端需要搭在墙壁或其他支撑物上,若墙壁或其他支撑物的宽度小于鱼竿梯的长度,则位于活动踏板外的部分橡胶套被挤压,若墙壁或其他支撑物的宽度大于鱼竿梯的长度,则位于活动踏板与主梯杆外的部分橡胶套均被挤压,从而增大与墙壁或其他支撑物的接触面积,增大摩擦力,达到鱼竿梯在使用时更加稳定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其中一个所述固定踏板固定连接有捆绑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收起鱼竿梯时,所有活动踏板之间的距离均缩小至最小值,将捆绑带从最上方的活动踏板上绕过,使得所有活动踏板均被捆绑带拉紧,有效防止了鱼竿梯在搬运或运输时,活动踏板不会产生位移从而造成过大的占用空间。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支撑杆、第一卡箍以及第二卡箍等设置,保证鱼竿梯与受力板之间相对固定,在使用鱼竿梯时,受力板下表面与地面抵紧,相比于主梯杆与地面抵紧,加大了鱼竿梯与地面之间的受力面积,使得摩擦力加大,增加了工作人员作业时的安全性,达到了使鱼竿梯在使用时更加稳定的效果;

  2.第二转动块与第二转动轴的设置,使得无论支撑杆与主梯杆之间的角度多大,第一卡箍与第二卡箍均能够夹紧主梯杆,在搬运或运输鱼竿梯时,通过转动受力板,使得受力板变为竖直设置,转动第一卡箍,使得第一卡箍和第二卡箍再次将主梯杆夹紧,减小了鱼竿梯的占用空间,使得鱼竿梯的搬运或运输更加方便;

  3.防护带、紧固板与紧固螺栓的设置,达到了有效保护工作人员安全的效果,同时可以提供给工作人员倚靠休息,使得工作人员在工作时更加轻松省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鱼竿梯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鱼竿梯收起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1、主梯杆;11、固定踏板;111、捆绑带;12、活动踏板;13、防护带;14、紧固板;15、紧固螺栓;16、第二防滑槽;17、橡胶套;2、受力板;21、第一固定块; 22、第一转动轴;23、第一防滑槽;3、支撑杆;31、第二固定块;32、第二转动轴;33、第一卡箍;34、第一固定板;35、第二卡箍;36、第二固定板;37、固定螺栓;38、弹性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鱼竿梯,包括两根主梯杆1,主梯杆1为可伸缩结构,主梯杆1为圆柱状,两根主梯杆1之间设置有两根固定踏板11,固定踏板11两端分别与两个主梯杆1固定连接,固定踏板11上表面水平设置,固定踏板11上方设置有若干与两根主梯杆1固定的活动踏板12,本实施例中活动踏板12共有四个,固定踏板11上表面与活动踏板12上表面相互平行。

  如图1和图2所示,固定踏板11的上表面与活动踏板12的上表面均设置有第二防滑槽16,第二防滑槽16的长度方向平行于固定踏板11的长度方向,在工作人员攀爬或在鱼竿梯上作业时,第二防滑槽16增加鞋底与固定踏板11、鞋底与活动踏板12之间的摩擦力,提高了工作人员使用鱼竿梯时的安全性;两根主梯杆1的底端均设置有受力板2,受力板2下表面设置有第一防滑槽23,第一防滑槽23的纹路延伸方向水平设置,且垂直于主梯杆1的轴线,受力板2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相对的第一固定块21,主梯杆1的底端位于两个第一固定块21之间,第一固定块21与主梯杆1之间设置有第一转动轴22,第一转动轴22贯穿两个第一固定块21与主梯杆1,第一转动轴22的转动轴线水平设置,使得主梯杆1与受力板2之间为转动连接。

  如图2和图3所示,受力板2上表面铰接有支撑杆3,支撑杆3为圆柱状,支撑杆3 远离受力板2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卡箍33,第一卡箍33为弧形状,第一卡箍33靠近支撑杆3 的侧面为凸面,第一卡箍33的凸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固定块31,支撑杆3远离受力板2 的一端位于两个第二固定块31中间,支撑杆3与第二固定块31之间设置有第二转动轴32,第二转动轴32贯穿两个第二固定块31和支撑杆3,第二转动轴32的轴线平行于第一转动轴22的轴线,第一卡箍33的一端铰接有第二卡箍35,第二卡箍35为弧形状且与第一卡箍33相对设置,第一卡箍33与第二卡箍35相对的侧壁均固定铺设有弹性层38,第一卡箍3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板34,第二卡箍35靠近第一固定板3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板36,第一固定板34与第二固定板36之间设置有固定件,本实施例中固定件为固定螺栓37,固定螺栓37贯穿第一固定板34,固定螺栓37与第二固定板36螺纹连接,使得第一固定板34与第二固定板36夹紧固定;在使用鱼竿梯前,先调整主梯杆1与受力板 2之间的角度,使其位于60°~70°之间,再转动支撑杆3,将第一卡箍33靠近主梯杆1,通过第二转动轴32调整第一卡箍33与支撑杆3之间的角度,打开第二卡箍35,使得主梯杆1位于第一卡箍33与第二卡箍35内部,再将固定螺栓37贯穿第一固定板34与第二固定板36螺纹连接,使得第一固定板34与第二固定板36相对固定,第一卡箍33与第二卡箍 35将主梯杆1夹紧,完成鱼竿梯的使用时的角度固定,第一防滑槽23与地面抵紧,相比于主梯杆1与地面抵紧,加大了鱼竿梯与地面之间的受力面积,使得摩擦力加大,增加了工作人员作业时的安全性,达到了使鱼竿梯在使用时更加稳定的效果。

  回看图1,主梯杆1外设置有防护带13,防护带13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紧固板14,紧固板14贯穿有紧固螺栓15,两个紧固螺栓15分别与两个主梯杆1螺纹连接,防护带13与两个主梯杆1的连接处均位于最上方的两个活动踏板12之间;在工作人员爬上鱼竿梯后,通过将紧固板14从身后绕过,使得防护带13位于工作人员身后,将两个紧固板14通过紧固螺栓15分别固定在两个主梯杆1上,达到了保护工作人员作业的效果,同时工作人员还可以适度倚靠在防护带13上休息,将防护带13缠绕在主梯杆1上若干圈再固定紧固板 14,可以缩短位于工作人员身后的防护带13的长度,使得工作人员在工作时更加轻松省力。

  如图1和图2所示,两根主梯杆1的顶端以及最上方的活动踏板12外壁套设有橡胶套17,在鱼竿梯在使用时,鱼竿梯的顶端需要搭在墙壁或其他支撑物上,橡胶套17受到鱼竿梯与墙壁之间的挤压,增大与墙壁的接触面积,增大摩擦力,达到鱼竿梯在使用时更加稳定的效果;靠近活动踏板12的固定踏板11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捆绑带111,在收起鱼竿梯时,所有活动踏板12之间的距离均缩小至最小值,将捆绑带111从最上方的活动踏板12上绕过,使得所有活动踏板12均被捆绑带111拉紧,有效防止了鱼竿梯在搬运或运输时,活动踏板12不会产生位移从而造成过大的占用空间。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在使用鱼竿梯前,先调整主梯杆1与受力板2之间的角度,使其位于60°~70°之间,再转动支撑杆3,将第一卡箍33靠近主梯杆1,通过第二转动轴32调整第一卡箍33与支撑杆3之间的角度,打开第二卡箍35,使得主梯杆1位于第一卡箍33与第二卡箍35内部,再将固定螺栓37贯穿第一固定板34与第二固定板36螺纹连接,使得第一固定板34与第二固定板36相对固定,第一卡箍33与第二卡箍35将主梯杆1夹紧,完成鱼竿梯的使用时的角度固定;在鱼竿梯搭建完毕后,橡胶套17受到鱼竿梯与墙壁之间的挤压,增大与墙壁的接触面积,增大摩擦力,第一防滑槽23与地面抵紧,相比于主梯杆1与地面抵紧,加大了鱼竿梯与地面之间的受力面积,使得摩擦力加大,增加了工作人员作业时的安全性,达到了使鱼竿梯在使用时更加稳定的效果;在工作攀爬或在鱼竿梯上作业时,第二防滑槽16增加了鞋底与固定踏板11、鞋底与活动踏板12之间的摩擦力,在工作人员爬上鱼竿梯后,通过将紧固板14从身后绕过,使得防护带13位于工作人员身后,将两个紧固板14通过紧固螺栓15分别固定在两个主梯杆1上,达到了保护工作人员作业的效果,同时工作人员还可以适度倚靠在防护带13上休息,将防护带13缠绕在主梯杆 1上若干圈再固定紧固板14,可以缩短位于工作人员身后的防护带13的长度,使得工作人员在工作时更加轻松省力。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一种鱼竿梯.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