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技术 > 石油煤气> 一种石墨润滑油自动控温调节釜独创技术13924字

一种石墨润滑油自动控温调节釜

2021-02-07 15:47:48

一种石墨润滑油自动控温调节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液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石墨润滑油自动控温调节釜。

  背景技术

  石墨润滑油,是向发动机润滑油中加入超细微的石墨微粒子,使石墨微粒子悬浮在润滑油中所形成的一种节能型润滑油,其机理是利用了六角型石墨分子层状结构、层与层之间结合力相对较小,故在有石墨的润滑剂中,它起到减少摩擦阻力的作用,在石墨润滑油的生产过程中,需要专门的反应釜加以辅助支撑,由于生产过程中温度决定着石墨润滑油的生产质量,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常常需要加以管控,但传统的控温调节釜存在诸多问题,调节釜操作繁琐,不能够实时监测内部液体温度,并不能够根据温度情况在温度过低时实现高效升温,升温方式单一,升温效果不够理想,温度过高时不能够快速降温,因而无法实现每部分材料交换热量的彻底性,也不能够保证每部分材料温度都能够维持在规定范围内,石墨润滑油的生产质量难以得到保障,因此能够解决此类问题的一种石墨润滑油自动控温调节釜的实现势在必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石墨润滑油自动控温调节釜,操作简单,能够实时监测内部液体温度,在温度过低时采用电加热和蒸汽加热并存的高效升温方式,在温度过高时水冷快速降温,能够实现每部分材料交换热量的彻底性,保证了石墨润滑油的生产质量,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石墨润滑油自动控温调节釜,包括釜体、第一升温结构、第二升温结构、降温结构和搅拌结构;

  釜体:所述釜体包括圆筒和圆锥筒,所述圆锥筒配合设置于圆筒底端的筒口处,圆筒和圆锥筒相通;

  第一升温结构:所述第一升温结构配合设置于圆筒的壁体内部底端;

  第二升温结构:所述第二升温结构配合设置于圆锥筒的壁体内部;

  降温结构:所述降温结构配合设置于圆筒的壁体内部上端;

  搅拌结构:所述搅拌结构配合设置于圆锥筒的内部;

  其中:还包括外延圆环板、釜盖、圆环板、PLC控制器、支腿、注料管、排料管、物料阀门、支柱、油温传感器和观察窗,所述外延圆环板配合设置于圆筒上端边缘处,釜盖通过螺栓与外延圆环板连接,釜盖与圆筒配合设置,圆环板配合设置于圆筒的外表面底端,PLC控制器设置于圆环板的上表面,支腿均匀设置于圆环板的底面,注料管设置于釜盖上部的注料口处,排料管设置于圆锥筒底部的排料口处,物料阀门串联于排料管的管内,支柱设置于釜盖的底面,油温传感器设置于支柱的底端,观察窗配合设置于釜盖的上部安装口内,PLC控制器的输入端电连接外部电源,油温传感器的输出端电连接PLC控制器的输入端,操作简单,能够实时监测内部液体温度,并能够根据温度情况,在温度过低时采用电加热和蒸汽加热并存的高效升温方式,在温度过高时水冷快速降温,能够实现每部分材料交换热量的彻底性,也保证每部分材料温度都能够维持在规定范围内,保证了石墨润滑油的生产质量。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升温结构包括加热腔、导热板和圆环加热板,所述加热腔配合设置于圆筒的壁体内部底端,导热板配合设置于加热腔的内侧壁面上,圆环加热板配合设置于导热板的外弧面上,圆环加热板与加热腔配合设置,圆环加热板的输入端电连接PLC控制器的输出端,电加热升温,保证了石墨润滑油的生产质量。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升温结构包括蒸汽加热腔、注汽管和冷凝管,所述蒸汽加热腔配合设置于圆锥筒的壁体内部,注汽管设置于圆锥筒壁体的注汽口处,冷凝管设置于壁体底部的冷凝水口处,蒸汽加热升温,保证了石墨润滑油的生产质量。

  进一步的,所述降温结构包括冷水腔、注水管和排水管,所述冷水腔配合设置于圆筒的壁体内部上端,注水管设置于圆筒壁体的进水口处,排水管设置于圆筒壁体的排水口处,排水管位于注水管的上方,实现高效的水冷降温,保证了石墨润滑油的生产质量。

  进一步的,所述搅拌结构包括电机、转动轴和搅拌杆,所述电机设置于圆锥筒的底面,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轴承与圆锥筒的底壁转动连接,电机的输出轴延伸至圆锥筒的内部并通过联轴器与转动轴的底端固定连接,搅拌杆均匀设置于转动轴的外表面上,搅拌杆与圆锥筒配合设置,电机的输入端电连接PLC控制器的输出端,实现每部分材料交换热量的彻底性,也保证每部分材料温度都能够维持在规定范围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石墨润滑油自动控温调节釜,具有以下好处:

  1、油温传感器实时监测内部液体温度,将监测数据及时呈递给PLC控制器整合分析,温度过低时,圆环加热板加热,通过导热板将产生的热量及时传递给内部材料,实现充分的热交换,与此同时,通过注汽管向蒸汽加热腔注入高温蒸汽,实现与圆锥筒及内部材料的高效热交换而升温,电加热和蒸汽加热两者方式,实现升温的快速性,保证了石墨润滑油的生产质量。

  2、温度过高时,通过注水管向冷水腔内注入冷水,实现与圆筒内材料交换热量降温,吸收热量的水分通过排水管排出,进而实现高效的水冷降温处理,保证了石墨润滑油的生产质量。

  3、在升温和降温的过程中,通过电机运转,输出轴转动带动转动轴及搅拌杆旋转,搅动圆筒和圆锥筒内部材料充分热交换,实现每部分材料交换热量的彻底性,也保证每部分材料温度都能够维持在规定范围内,保证了生产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内部剖视平面示意图。

  图中:1釜体、101圆筒、102圆锥筒、2第一升温结构、21加热腔、22导热板、23圆环加热板、3第二升温结构、31蒸汽加热腔、32注汽管、33冷凝管、4降温结构、41冷水腔、42注水管、43排水管、5搅拌结构、51电机、52转动轴、53搅拌杆、6外延圆环板、7釜盖、8圆环板、9PLC控制器、10支腿、11注料管、12排料管、13物料阀门、14支柱、15油温传感器、16观察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石墨润滑油自动控温调节釜,包括釜体1、第一升温结构2、第二升温结构3、降温结构4和搅拌结构5;

  釜体1:釜体1包括圆筒101和圆锥筒102,圆锥筒102配合设置于圆筒101底端的筒口处,圆筒101和圆锥筒102相通,圆筒101和圆锥筒102提供石墨润滑油的生产场所,也为内部温控设备的安放提供场所支撑;

  第一升温结构2:第一升温结构2配合设置于圆筒101的壁体内部底端,第一升温结构2包括加热腔21、导热板22和圆环加热板23,加热腔21配合设置于圆筒101的壁体内部底端,导热板22配合设置于加热腔21的内侧壁面上,圆环加热板23配合设置于导热板22的外弧面上,圆环加热板23与加热腔21配合设置,温度过低时,圆环加热板23加热,通过导热板22将产生的热量及时传递给内部材料,实现充分的热交换而升温;

  第二升温结构3:第二升温结构3配合设置于圆锥筒102的壁体内部,第二升温结构3包括蒸汽加热腔31、注汽管32和冷凝管33,蒸汽加热腔31配合设置于圆锥筒102的壁体内部,注汽管32设置于圆锥筒102壁体的注汽口处,冷凝管33设置于壁体底部的冷凝水口处,通过注汽管32向蒸汽加热腔31注入高温蒸汽,实现与圆锥筒102及内部材料的高效热交换而升温;

  降温结构4:降温结构4配合设置于圆筒101的壁体内部上端,降温结构4包括冷水腔41、注水管42和排水管43,冷水腔41配合设置于圆筒101的壁体内部上端,注水管42设置于圆筒101壁体的进水口处,排水管43设置于圆筒101壁体的排水口处,排水管43位于注水管42的上方,温度过高时,通过注水管42向冷水腔41内注入冷水,实现与圆筒101内材料交换热量降温,吸收热量的水分通过排水管43排出;

  搅拌结构5:搅拌结构5配合设置于圆锥筒102的内部,搅拌结构5包括电机51、转动轴52和搅拌杆53,电机51设置于圆锥筒102的底面,电机51的输出轴通过轴承与圆锥筒102的底壁转动连接,电机51的输出轴延伸至圆锥筒102的内部并通过联轴器与转动轴52的底端固定连接,搅拌杆53均匀设置于转动轴52的外表面上,搅拌杆53与圆锥筒102配合设置,在升温和降温的过程中,通过电机51运转,输出轴转动带动转动轴52及搅拌杆53旋转,搅动圆筒101和圆锥筒102内部材料充分热交换,实现每部分材料交换热量的彻底性,也保证每部分材料温度都能够维持在规定范围内,保证了生产质量;

  其中:还包括外延圆环板6、釜盖7、圆环板8、PLC控制器9、支腿10、注料管11、排料管12、物料阀门13、支柱14、油温传感器15和观察窗16,外延圆环板6便于釜盖7的安装,釜盖7实现釜体1上端的封盖,圆环板8提供支撑与安装平台,PLC控制器9调节各结构的正常运转,通过螺栓将支腿10底部的安装孔与安装部位螺纹连接,实现装置的安装固定,注料管11实现反应材料的注入,生产完成后,打开物料阀门13,将生产完成后的石墨润滑油通过排料管12排出,观察窗16便于把控材料添加量与反应进程,支柱14为油温传感器15提供支撑,油温传感器15实时监测内部液体温度,外延圆环板6配合设置于圆筒101上端边缘处,釜盖7通过螺栓与外延圆环板6连接,釜盖7与圆筒101配合设置,圆环板8配合设置于圆筒101的外表面底端,PLC控制器9设置于圆环板8的上表面,支腿10均匀设置于圆环板8的底面,注料管11设置于釜盖7上部的注料口处,排料管12设置于圆锥筒102底部的排料口处,物料阀门13串联于排料管12的管内,支柱14设置于釜盖7的底面,油温传感器15设置于支柱14的底端,观察窗16配合设置于釜盖7的上部安装口内,PLC控制器9的输入端电连接外部电源,油温传感器15的输出端电连接PLC控制器9的输入端,圆环加热板23和电机51的输入端均电连接PLC控制器9的输出端。

  在使用时:通过螺栓将支腿10底部的安装孔与安装部位螺纹连接,实现装置的安装固定,通过注汽管32外接外部蒸汽管道,冷凝管33外接外部回流管道,注水管42外接外部冷水输水管道,排水管43外接外部水分回流管道,通过观察窗16辅助观察,经注料管11向釜体1内添加适量生产石墨润滑油所需的材料,在釜体1内进行加工生产,在生产的过程中,油温传感器15实时监测内部液体温度,将监测数据及时呈递给PLC控制器9整合分析,温度过低时,圆环加热板23加热,通过导热板22将产生的热量及时传递给内部材料,实现充分的热交换,与此同时,通过注汽管32向蒸汽加热腔31注入高温蒸汽,实现与圆锥筒102及内部材料的高效热交换,温度过高时,通过注水管42向冷水腔41内注入冷水,实现与圆筒101内材料交换热量降温,吸收热量的水分通过排水管43排出,在升温和降温的过程中,通过电机51运转,输出轴转动带动转动轴52及搅拌杆53旋转,搅动圆筒101和圆锥筒102内部材料充分热交换,实现每部分材料交换热量的彻底性,也保证每部分材料温度都能够维持在规定范围内,保证了生产质量,生产完成后,打开物料阀门13,将生产完成后的石墨润滑油通过排料管12排出,人员及时收集即可。

  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所公开的PLC控制器9具体型号为西门子S7-200,油温传感器15可选用G93油温传感器,圆环加热板23可选用格美电热科技有限公司型号为HCAP铸铝加热板,PLC控制器9控制圆环加热板23和电机51工作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用的方法,油温传感器15、圆环加热板23和电机51均为现有技术中油液生产设备常用的原件。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一种石墨润滑油自动控温调节釜.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