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技术 > 石油煤气> 一种捕蜡装置独创技术9397字

一种捕蜡装置

2021-03-23 22:15:47

一种捕蜡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捕蜡装置,尤其涉及一种低压烧结炉高效捕蜡装置。

  背景技术

  在冶金设备烧结产品过程中,为了使产品更好的成型,通常需要在产品中加入成型剂石蜡,但是成型完成后,石蜡停留在产品中会影响产品的质量,所以产品在压力烧结炉中必须经过脱蜡工艺,具体操作为从炉体里面抽出蜡气,再将蜡气中的石蜡收集即可。

  为此,中国专利文献CN201721911157.5提出了一种三级捕蜡结构,包括脱蜡装置和集蜡桶,脱蜡装置设置在集蜡桶的进口端,其脱蜡装置包括四组相互倾斜的脱蜡罐体,第一组脱蜡罐体垂直固定在集蜡桶上,第二组脱蜡罐体倾斜设置在第一组脱蜡罐体上,第三组脱蜡罐体垂直固定在第二组脱蜡罐体上,第四组脱蜡罐体倾斜设置在第三组脱蜡罐体上。

  但是,上述专利文献所述的一种三级捕蜡结构存在以下不足之处:第一组脱蜡罐体垂直固定在所述集蜡桶上,第二组和第四组所述脱蜡罐体分别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为30-45度,结构复杂,制作安装要求高;脱蜡罐体内设置了电加热管,温度为急冷急热,捕蜡叶片的自身结构对产品含蜡率达到4%以上,该捕蜡结构对石蜡的捕集效果较差,约为70%,无法满足用户捕集率95%以上的使用要求。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高效收集石蜡的捕集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高效收集石蜡的捕蜡装置。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捕蜡装置,包括从下向上依次设置且连通的第一脱蜡罐、第二脱蜡罐、第三脱蜡罐,所述第一脱蜡罐上设置进气口,所述第三脱蜡罐上设置出气口,其中,所述第一脱蜡罐、第二脱蜡罐、第三脱蜡罐的罐体外部分别设置夹套,夹套与罐体之间的空隙为热交换腔,所述热交换腔与冷源或热源连接。

  使用时,将炉体的气态石蜡排出口与本装置的进气口连接,气态石蜡在经过第一脱蜡罐时被第一次液化,大部分蜡气转化为液态石蜡存储在第一脱蜡罐;另一部分气态石蜡经过第二脱蜡罐,在第二脱蜡管经过冷却被进一步液化成液态石蜡并沿着第二脱蜡罐的内壁面回流至第一脱蜡罐,最后较少一部分气态石蜡通过第三脱蜡罐被收集,被收集的液态石蜡经第二脱蜡罐也回流至第一脱蜡罐,期间,在第一脱蜡罐、第二脱蜡罐、第三脱蜡罐的热交换腔内通入热源保证液态石蜡不会凝固在罐体内壁,或者根据需要在热交换腔内通入冷源保证气态石蜡快速液化于罐体内壁上。

  具体的,所述第一脱蜡罐、第二脱蜡罐的罐体内分别设置换热管,换热管外设置捕蜡叶片,所述换热管通过管道与捕蜡装置外部的热源或冷源连接;所述第三脱蜡罐内设置鲍尔环,脱蜡过程中,向换热管内通入冷源以保证气态石蜡快速液化,或者根据需要通入热源以保证液态石蜡不会凝结,热源与冷源的通入根据蜡气液化情况而定。

  具体的,所述换热管内设置同轴的内管,所述内管与换热管的管壁之间形成换热腔,内管的一端与换热管的一端固连,另一端与换热腔连通,所述内管与换热管固连的一端设置与内管连通的出口,所述换热管靠近与内管固连处设置与换热腔连通的进口,所述进口或者出口通过管道与冷源或热源连接,例如,当需要通入冷源时,将冷却水从进口通入,冷却水从换热腔流入的同时对换热管进行降温,从而保证气态石蜡快速液化,换热腔内的冷却水吸收蜡气的热量后经过内管从出口直接排出。

  具体的,所述捕蜡叶片为圆形平底且带开槽的叶片,若干叶片垂直均布于换热管外部且开槽方向交替设置,捕蜡叶片在对蜡气进行液化的同时还能减缓蜡气的流动速度,延长蜡气体在装置内凝结的时间,从而达到高效的捕蜡效果,捕蜡叶片上带开槽是为了保证蜡气的流通,避免腊气被捕蜡叶片完全阻隔,从而提升液化效率。

  具体的,所述第一脱蜡罐、第二脱蜡罐分别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所述第三脱蜡罐垂直设置,所述第二脱蜡罐的底部最低端与所述第一脱蜡罐的顶部通过短管连通,所述第三脱蜡罐的底部开口与所述第二脱蜡罐的顶部最高端连通,所述第三脱蜡罐的顶部开口为出气口;第一脱蜡罐、第二脱蜡罐倾斜设置是为了保证液化后的石蜡能够顺利流到第一脱蜡罐底部,避免液态石蜡在第二脱蜡罐内聚积;更具体的,所述第一脱蜡罐、第二脱蜡罐分别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为2°~15°,2°~15°的倾斜安装方便且足够液体石蜡的流动与聚集。

  具体的,所述进气口设置于第一脱蜡罐右侧部距离水平面较高的一端,所述第一脱蜡罐左侧部距离水平面较低的一端设置出液口,蜡气从进气口进入,液态石蜡从出液口排出。

  具体的,所述第一脱蜡罐通过支架相对于水平面倾斜安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捕蜡装置,气态石蜡在经过第一脱蜡罐时被第一次液化,大部分蜡气转化为液态石蜡存储在第一脱蜡罐;另一部分气态石蜡经过第二脱蜡罐,在第二脱蜡管经过冷却被进一步液化成液态石蜡并沿着第二脱蜡罐的内壁面回流至第一脱蜡罐,最后较少一部分气态石蜡通过第三脱蜡罐被收集,被收集的液态石蜡经第二脱蜡罐也回流至第一脱蜡罐,其结构简单合理、捕蜡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捕蜡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换热管与捕蜡叶片示意图。

  其中,1为第一脱蜡罐,2为第二脱蜡罐,3为第三脱蜡罐,4为夹套,5为换热管,6为捕蜡叶片,7为鲍尔环,8为内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捕蜡装置,包括从下向上依次设置的第一脱蜡罐1、第二脱蜡罐2、第三脱蜡罐3,其中,第一脱蜡罐1通过支架相对于水平面倾斜安装,第二脱蜡罐2与第一脱蜡罐1平行,第三脱蜡罐3垂直设置,第二脱蜡罐2的底部最低端与第一脱蜡罐1的顶部通过短管连通,第一脱蜡罐1侧部距离水平面较高的一端设置进气口,第一脱蜡罐1侧部距离水平面较低的一端设置出液口,第三脱蜡罐3的底部开口与第二脱蜡罐2的顶部最高端连通,第三脱蜡罐3的顶部开口为蜡气出口;其中,第一脱蜡罐1、第二脱蜡罐2、第三脱蜡罐3的罐体外部分别设置夹套4,夹套4与罐体之间的空隙为热交换腔,热交换腔与热水源连接;第一脱蜡罐1、第二脱蜡罐2的罐体内分别设置换热管5,换热管5内设置同轴的内管8,内管8与换热管5的管壁之间形成换热腔,内管8的一端与换热管5的一端固连,另一端与换热腔连通,内管8与换热管5固连的一端设置与内管8连通的出口,换热管5靠近与内管8固连处设置与换热腔连通的进口,其中,进口或者出口通过管道与冷水源或热源连接,换热管5外设置捕蜡叶片6,如图2所示,捕蜡叶片6为圆形平底且带开槽的叶片,若干叶片垂直均布于换热管5外部且开槽方向交替设置,第三脱蜡罐3内设置鲍尔环7。

  低压烧结炉脱蜡工艺时,换热腔内通入冷水、热交换腔内通入热水,冷、热水均由模温机提供,将炉体的气蜡排出口与本装置的进气口连接,气态石蜡在经过第一脱蜡罐1时被第一次液化,大部分蜡气转化为液态石蜡存储在第一脱蜡罐1;另一部分气态石蜡经过第二脱蜡罐2,在第二脱蜡管经过冷却被进一步液化成液态石蜡并沿着第二脱蜡罐2的内壁面回流至第一脱蜡罐1,最后较少一部分气态石蜡通过第三脱蜡罐3被收集,被收集的液态石蜡经第二脱蜡罐2也回流至第一脱蜡罐1,之后在第一脱蜡罐1、第二脱蜡罐2和第三脱蜡罐3的热交换腔中通热水,把装置中凝结的蜡融化所液态并全部液体石蜡回流到第一脱蜡罐1内并经排液口排出。

  本实施例提供的装置,捕蜡效率达到98%以上。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他不同形式的变化和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列。

《一种捕蜡装置.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