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技术 > 化合物分离> 一种吸附CO<Sub>2</Sub>的固体材料GO的制备与改性方法独创技术20053字

一种吸附CO<Sub>2</Sub>的固体材料GO的制备与改性方法

2021-03-19 10:26:31

2的固体材料GO的制备与改性方法附图说明" src="/d/file/p/2020/11-24/7e0b22966295090f5cf25275416442b4.gif" />

  一种吸附CO2的固体材料GO的制备与改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较低温度、较低CO2浓度环境中具有高效CO2吸附性能的固体材料GO的制备与改性方法。

  背景技术

  当前,CO2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具有较高附加价值(如甲醇、碳酸酯)的化工产品生产之中。此外,CO2也已经成功应用于食品防腐、医疗等领域之中。然而,CO2也是导致气候变化的主要气体之一。利用固体材料对CO2进行捕集,符合“绿色化学”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高效CO2吸附剂的设计与合成对CO2吸附具有较大影响。目前,研究者已经合成大量有机胺负载的多孔材料,并将其应用于CO2吸附之中,如乙二胺负载的MCM-41分子筛、乙二胺负载的活性炭、聚乙烯亚胺负载的金属-有机框架(MOFs)材料等。然而,大部分材料中有机胺与多孔材料作用力较弱,难以兼具材料稳定性和高效CO2吸附性能。目前,利用有机胺对氧化石墨改性并将其应用于CO2吸附的报道较少,同时具有优异热稳定性和CO2吸附性能的有机胺改性氧化石墨的报道更少。通过化学反应将有机胺固载与氧化石墨表面,有望解决热稳定性和CO2吸附性能难以兼得的问题。

  氧化石墨表面富含羟基、环氧基等含氧基团。通过改变合成条件,可以调控氧化石墨表面功能基团的比例。利用富含氨基的硅氧烷对其进行表面修饰,可以通过氧化石墨表面羟基与氨基硅氧烷反应,将有机胺分子引入至氧化石墨内表面,合成具有较高热稳定性并且具有较高N含量的固体材料。此材料的合成,有望获得新型CO2吸附剂,进一步推动CO2吸附发展。

  发明内容

  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吸附CO2的固体材料GO的制备与改性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吸附CO2的固体材料GO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将2g片状石墨分散于25-40g浓硝酸中,0-5℃搅拌18-24h;

  将3-5g高锰酸钾加入至上述溶液中,搅拌1-3h,加入20-35g双氧水,并将温度升高至80-90℃,回流6-8h;

  利用去离子水对上述产物进行洗涤,直至滤液至中性,并将滤饼进行干燥,得到氧化物GO。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将上述制备的吸附CO2的固体材料GO进行改性得到Am/GO的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将有机胺溶于30g无水乙醇中,并加入吸附CO2的固体材料GO,40-50℃超声分散1-2h,得到悬浮液;

  将悬浊液转移至聚四氟乙烯内衬中并于100-120℃水热处理12-24h,将产物冷却,离心,干燥,得到改性材料Am/GO;

  上述改性方法中,有机胺选自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N-[3-(三甲氧基硅基)丙基]乙二胺、N-[3-(三乙氧基硅基)丙基]乙二胺;

  上述改性方法中,所述有机胺与固体材料GO的质量比为[0.25-0.5]:1。

  根据实验结果,本发明所提供的固体材料,在低浓度CO2环境中,具有CO2吸附容量较大、材料容易再生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的CO2吸附装置简图。

  图2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1制得的固体材料CO2吸附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固体材料GO的制备:

  制备例1

  a.将2g片状石墨分散于25g浓硝酸中,5℃搅拌24h;

  b.将3g高锰酸钾加入至上述溶液中,搅拌1h,加入20g双氧水,并将温度升高至80℃,回流6h;

  c.利用去离子水对上述产物进行洗涤,直至滤液至中性,并将滤饼进行干燥,得到氧化物GO。

  制备例2

  a.将2g片状石墨分散于30g浓硝酸中,0℃搅拌18h;

  b.将3g高锰酸钾加入至上述溶液中,搅拌1h,加入20g双氧水,并将温度升高至80℃,回流6h;

  c.利用去离子水对上述产物进行洗涤,直至滤液至中性,并将滤饼进行干燥,得到氧化物GO。

  制备例3

  a.将2g片状石墨分散于30g浓硝酸中,0℃搅拌18h;

  b.将4g高锰酸钾加入至上述溶液中,搅拌2h,加入20g双氧水,并将温度升高至80℃,回流6h;

  c.利用去离子水对上述产物进行洗涤,直至滤液至中性,并将滤饼进行干燥,得到氧化物GO。

  制备例4

  a.将2g片状石墨分散于30g浓硝酸中,0℃搅拌18h;

  b.将4g高锰酸钾加入至上述溶液中,搅拌2h,加入25g双氧水,并将温度升高至90℃,回流8h;

  c.利用去离子水对上述产物进行洗涤,直至滤液至中性,并将滤饼进行干燥,得到氧化物GO。

  制备例5

  a.将2g片状石墨分散于35g浓硝酸中,5℃搅拌24h;

  b.将4g高锰酸钾加入至上述溶液中,搅拌2h,加入25g双氧水,并将温度升高至90℃,回流8h;

  c.利用去离子水对上述产物进行洗涤,直至滤液至中性,并将滤饼进行干燥,得到氧化物GO。

  制备例6

  a.将2g片状石墨分散于35g浓硝酸中,5℃搅拌24h;

  b.将5g高锰酸钾加入至上述溶液中,搅拌3h,加入30g双氧水,并将温度升高至80℃,回流8h;

  c.利用去离子水对上述产物进行洗涤,直至滤液至中性,并将滤饼进行干燥,得到氧化物GO。

  制备例7

  a.将2g片状石墨分散于35g浓硝酸中,5℃搅拌24h;

  b.将5g高锰酸钾加入至上述溶液中,搅拌3h,加入35g双氧水,并将温度升高至90℃,回流8h;

  c.利用去离子水对上述产物进行洗涤,直至滤液至中性,并将滤饼进行干燥,得到氧化物GO。

  制备例8

  a.将2g片状石墨分散于40g浓硝酸中,5℃搅拌24h;

  b.将5g高锰酸钾加入至上述溶液中,搅拌3h,加入35g双氧水,并将温度升高至90℃,回流8h;

  c.利用去离子水对上述产物进行洗涤,直至滤液至中性,并将滤饼进行干燥,得到氧化物GO。

  GO的改性材料Am/GO的制备:

  制备例9

  a.将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溶于30g无水乙醇中,形成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的醇溶液,重复上述操作,制备6份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的醇溶液,在每一份溶液中加入0.5g制备例1所制备的固体材料GO,得到6份产物,其中所加入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与GO的质量比分别为0.25:1、0.3:1、0.35:1、0.4:1、0.45:1、0.5:1。

  b.将a步骤中所得6份悬浮液于40℃超声2h,并将所得物质转移至聚四氟乙烯内衬中并于100℃水热处理24h,将产物冷却,离心,干燥,得到改性材料Am/GO。

  制备例10

  a.将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溶于30g无水乙醇中,形成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的醇溶液,重复上述操作,制备6份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的醇溶液,在每一份溶液中加入0.5g制备例2所制备的固体材料GO,得到6份产物,其中所加入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与GO的质量比分别为0.25:1、0.3:1、0.35:1、0.4:1、0.45:1、0.5:1。

  b.将a步骤中所得6份悬浮液于40℃超声2h,并将所得物质转移至聚四氟乙烯内衬中并于100℃水热处理24h,将产物冷却,离心,干燥,得到改性材料Am/GO。

  制备例11

  a.将N-[3-(三甲氧基硅基)丙基]乙二胺溶于30g无水乙醇中,形成N-[3-(三甲氧基硅基)丙基]乙二胺的醇溶液,重复上述操作,制备6份N-[3-(三甲氧基硅基)丙基]乙二胺的醇溶液,在每一份溶液中加入0.5g制备例3所制备的固体材料GO,得到6份产物,其中所加入N-[3-(三甲氧基硅基)丙基]乙二胺与GO的质量比分别为0.25:1、0.3:1、0.35:1、0.4:1、0.45:1、0.5:1。

  b.将a步骤中所得6份悬浮液于40℃超声2h,并将所得物质转移至聚四氟乙烯内衬中并于100℃水热处理24h,将产物冷却,离心,干燥,得到改性材料Am/GO。

  制备例12

  a.将N-[3-(三乙氧基硅基)丙基]乙二胺溶于30g无水乙醇中,形成N-[3-(三乙氧基硅基)丙基]乙二胺的醇溶液,重复上述操作,制备6份N-[3-(三乙氧基硅基)丙基]乙二胺的醇溶液,在每一份溶液中加入0.5g制备例4所制备的固体材料GO,得到6份产物,其中所加入N-[3-(三乙氧基硅基)丙基]乙二胺与GO的质量比分别为0.25:1、0.3:1、0.35:1、0.4:1、0.45:1、0.5:1。

  b.将a步骤中所得6份悬浮液于40℃超声2h,并将所得物质转移至聚四氟乙烯内衬中并于100℃水热处理24h,将产物冷却,离心,干燥,得到改性材料Am/GO。

  制备例13

  a.将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溶于30g无水乙醇中,形成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的醇溶液,重复上述操作,制备6份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的醇溶液,在每一份溶液中加入0.5g制备例5所制备的固体材料GO,得到6份产物,其中所加入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与GO的质量比分别为0.25:1、0.3:1、0.35:1、0.4:1、0.45:1、0.5:1。

  b.将a步骤中所得6份悬浮液于50℃超声1h,并将所得物质转移至聚四氟乙烯内衬中并于120℃水热处理12h,将产物冷却,离心,干燥,得到改性材料Am/GO。

  制备例14

  a.将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溶于30g无水乙醇中,形成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的醇溶液,重复上述操作,制备6份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的醇溶液,在每一份溶液中加入0.5g制备例6所制备的固体材料GO,得到6份产物,其中所加入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与GO的质量比分别为0.25:1、0.3:1、0.35:1、0.4:1、0.45:1、0.5:1。

  b.将a步骤中所得6份悬浮液于50℃超声1h,并将所得物质转移至聚四氟乙烯内衬中并于120℃水热处理12h,将产物冷却,离心,干燥,得到改性材料Am/GO。

  制备例15

  a.将N-[3-(三甲氧基硅基)丙基]乙二胺溶于30g无水乙醇中,形成N-[3-(三甲氧基硅基)丙基]乙二胺的醇溶液,重复上述操作,制备6份N-[3-(三甲氧基硅基)丙基]乙二胺的醇溶液,在每一份溶液中加入0.5g制备例7所制备的固体材料GO,得到6份产物,其中所加入N-[3-(三甲氧基硅基)丙基]乙二胺与GO的质量比分别为0.25:1、0.3:1、0.35:1、0.4:1、0.45:1、0.5:1。

  b.将a步骤中所得6份悬浮液于50℃超声1h,并将所得物质转移至聚四氟乙烯内衬中并于120℃水热处理12h,将产物冷却,离心,干燥,得到改性材料Am/GO。

  制备例16

  a.将N-[3-(三乙氧基硅基)丙基]乙二胺溶于30g无水乙醇中,形成N-[3-(三乙氧基硅基)丙基]乙二胺的醇溶液,重复上述操作,制备6份N-[3-(三乙氧基硅基)丙基]乙二胺的醇溶液,在每一份溶液中加入0.5g制备例8所制备的固体材料GO,得到6份产物,其中所加入N-[3-(三乙氧基硅基)丙基]乙二胺与GO的质量比分别为0.25:1、0.3:1、0.35:1、0.4:1、0.45:1、0.5:1。

  b.将a步骤中所得6份悬浮液于50℃超声1h,并将所得物质转移至聚四氟乙烯内衬中并于120℃水热处理12h,将产物冷却,离心,干燥,得到改性材料Am/GO。

  固体材料GO及其改性材料的CO2吸附测定

  实施例1

  取适量的通过制备例1制备的固体材料GO,置于自建CO2吸附装置(图1)的样品管内,通入高纯N2吹扫固体材料表面,同时升温至100℃,保持60min后,降温至75℃;

  通入高纯CO2气体,气体流速为300mL·min-1,保持30min,进行CO2吸附;

  通入高纯N2,同时升温至100℃,保持60min,所得GO的CO2吸附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2所示。

  实施例2

  取适量的通过制备例2制备的固体材料GO,置于自建CO2吸附装置(图1)的样品管内,通入高纯N2吹扫固体材料表面,同时升温至100℃,保持60min后,降温至75℃;

  通入高纯CO2气体,气体流速为300mL·min-1,保持30min,进行CO2吸附;

  通入高纯N2,同时升温至100℃,保持60min,所得GO的CO2吸附量随时间变化曲线与图2相似。

  实施例3

  取适量的通过制备例3制备的固体材料GO,置于自建CO2吸附装置(图1)的样品管内,通入高纯N2吹扫固体材料表面,同时升温至100℃,保持60min后,降温至75℃;

  通入高纯CO2气体,气体流速为300mL·min-1,保持30min,进行CO2吸附;

  通入高纯N2,同时升温至100℃,保持60min,所得GO的CO2吸附量随时间变化曲线与图2相似。

  实施例4

  取适量的通过制备例4制备的固体材料GO,置于自建CO2吸附装置(图1)的样品管内,通入高纯N2吹扫固体材料表面,同时升温至100℃,保持60min后,降温至75℃;

  通入高纯CO2气体,气体流速为300mL·min-1,保持30min,进行CO2吸附;

  通入高纯N2,同时升温至100℃,保持60min,所得GO的CO2吸附量随时间变化曲线与图2相似。

  实施例5

  取适量的通过制备例5制备的固体材料GO,置于自建CO2吸附装置(图1)的样品管内,通入高纯N2吹扫固体材料表面,同时升温至100℃,保持60min后,降温至75℃;

  通入高纯CO2气体,气体流速为300mL·min-1,保持30min,进行CO2吸附;

  通入高纯N2,同时升温至100℃,保持60min,所得GO的CO2吸附量随时间变化曲线与图2相似。

  实施例6

  取适量的通过制备例6制备的固体材料GO,置于自建CO2吸附装置(图1)的样品管内,通入高纯N2吹扫固体材料表面,同时升温至100℃,保持60min后,降温至75℃;

  通入高纯CO2气体,气体流速为300mL·min-1,保持30min,进行CO2吸附;

  通入高纯N2,同时升温至100℃,保持60min,所得GO的CO2吸附量随时间变化曲线与图2相似。

  实施例7

  取适量的通过制备例7制备的固体材料GO,置于自建CO2吸附装置(图1)的样品管内,通入高纯N2吹扫固体材料表面,同时升温至100℃,保持60min后,降温至75℃;

  通入高纯CO2气体,气体流速为300mL·min-1,保持30min,进行CO2吸附;

  通入高纯N2,同时升温至100℃,保持60min,所得GO的CO2吸附量随时间变化曲线与图2相似。

  实施例8

  取适量的通过制备例8制备的固体材料GO,置于自建CO2吸附装置(图1)的样品管内,通入高纯N2吹扫固体材料表面,同时升温至100℃,保持60min后,降温至75℃;

  通入高纯CO2气体,气体流速为300mL·min-1,保持30min,进行CO2吸附;

  通入高纯N2,同时升温至100℃,保持60min,所得GO的CO2吸附量随时间变化曲线与图2相似。

  实施例9

  取适量的通过制备例9制备的固体材料Am/GO,置于自建CO2吸附装置(图1)的样品管内,通入高纯N2吹扫固体材料表面,同时升温至100℃,保持60min后,降温至75℃;

  通入高纯CO2气体,气体流速为300mL·min-1,保持30min,进行CO2吸附;

  通入高纯N2,同时升温至100℃,保持60min。与制备例1中GO相比,此改性材料的CO2吸附量明显增大,其吸附量是GO的2.15倍至3.73倍。

  实施例10

  取适量的通过制备例10制备的固体材料Am/GO,置于自建CO2吸附装置(图1)的样品管内,通入高纯N2吹扫固体材料表面,同时升温至100℃,保持60min后,降温至75℃;

  通入高纯CO2气体,气体流速为300mL·min-1,保持30min,进行CO2吸附;

  通入高纯N2,同时升温至100℃,保持60min。与制备例2中GO相比,此改性材料的CO2吸附量明显增大,其吸附量是GO的2.15倍至3.73倍。

  实施例11

  取适量的通过制备例11制备的固体材料Am/GO,置于自建CO2吸附装置(图1)的样品管内,通入高纯N2吹扫固体材料表面,同时升温至100℃,保持60min后,降温至75℃;

  通入高纯CO2气体,气体流速为300mL·min-1,保持30min,进行CO2吸附;

  通入高纯N2,同时升温至100℃,保持60min。与制备例3中GO相比,此改性材料的CO2吸附量明显增大,其吸附量是GO的2.15倍至3.73倍。

  实施例12

  取适量的通过制备例12制备的固体材料Am/GO,置于自建CO2吸附装置(图1)的样品管内,通入高纯N2吹扫固体材料表面,同时升温至100℃,保持60min后,降温至75℃;

  通入高纯CO2气体,气体流速为300mL·min-1,保持30min,进行CO2吸附;

  通入高纯N2,同时升温至100℃,保持60min。与制备例4中GO相比,此改性材料的CO2吸附量明显增大,其吸附量是GO的2.15倍至3.73倍。

  实施例13

  取适量的通过制备例13制备的固体材料Am/GO,置于自建CO2吸附装置(图1)的样品管内,通入高纯N2吹扫固体材料表面,同时升温至100℃,保持60min后,降温至75℃;

  通入高纯CO2气体,气体流速为300mL·min-1,保持30min,进行CO2吸附;

  通入高纯N2,同时升温至100℃,保持60min。与制备例5中GO相比,此改性材料的CO2吸附量明显增大,其吸附量是GO的2.15倍至3.73倍。

  实施例14

  取适量的通过制备例14制备的固体材料Am/GO,置于自建CO2吸附装置(图1)的样品管内,通入高纯N2吹扫固体材料表面,同时升温至100℃,保持60min后,降温至75℃;

  通入高纯CO2气体,气体流速为300mL·min-1,保持30min,进行CO2吸附;

  通入高纯N2,同时升温至100℃,保持60min。与制备例6中GO相比,此改性材料的CO2吸附量明显增大,其吸附量是GO的2.15倍至3.73倍。

  实施例15

  取适量的通过制备例15制备的固体材料Am/GO,置于自建CO2吸附装置(图1)的样品管内,通入高纯N2吹扫固体材料表面,同时升温至100℃,保持60min后,降温至75℃;

  通入高纯CO2气体,气体流速为300mL·min-1,保持30min,进行CO2吸附;

  通入高纯N2,同时升温至100℃,保持60min。与制备例7中GO相比,此改性材料的CO2吸附量明显增大,其吸附量是GO的2.15倍至3.73倍。

  实施例16

  取适量的通过制备例16制备的固体材料Am/GO,置于自建CO2吸附装置(图1)的样品管内,通入高纯N2吹扫固体材料表面,同时升温至100℃,保持60min后,降温至75℃;

  通入高纯CO2气体,气体流速为300mL·min-1,保持30min,进行CO2吸附;

  通入高纯N2,同时升温至100℃,保持60min。与制备例8中GO相比,此改性材料的CO2吸附量明显增大,其吸附量是GO的2.15倍至3.73倍。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中有机胺改性固体材料的优越性,选用以下吸附剂作为对比例。

  将2g商购ZSM-5分散于去离子水中,并加入0.15g ZrOCl2·8H2O,搅拌3h后,将所得白色浑浊液体转移至高压反应釜中,180℃水热处理48h。待产物冷却至室温后,经水洗、离心、干燥,得到白色粉末状固体Zr-ZSM-5。

  称取0.1g二乙烯三胺溶于10g无水乙醇中,加入0.5g Zr-ZSM-5,搅拌3h后,110℃干燥24h,制得固体材料DETA(20)/Zr-ZSM-5。

  由此分子筛Zr-ZSM-5及二乙烯三胺改性Zr-ZSM-5的CO2吸附实验结果得知,75℃时,Zr-ZSM-5的吸附量仅为15mg/g。利用二乙烯三胺改性后,吸附量为Zr-ZSM-5的1.8倍。

《一种吸附CO<Sub>2</Sub>的固体材料GO的制备与改性方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