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纺织技术 > 织造> 一种三层立体无缝羽绒面料结构及其制备方法独创技术10476字

一种三层立体无缝羽绒面料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2021-03-13 08:05:33

一种三层立体无缝羽绒面料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三层立体无缝羽绒面料结构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羽绒面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织物品质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例如对服装或家纺的使用效果要求更高,因此面料的制作也随之更加严谨,更加注重细节。而面料作为制成织物的重要材料,其使用直接影响到最终成品织物的品质;

  目前,现在市场上羽绒被面料结构的款式与种类很多,其制作工艺一般采用缝接将其分隔成若干个羽绒区域,以防止羽绒的移位;现有的羽绒被面料结构还存在以下缺陷:(1)由于羽绒的柔滑特性,很容易导致绒丝从缝接线处溢出,影响外观的整洁及使用效果;(2)由于采用车缝的方式固定羽绒,是被子整体的防风、防水性能降低;(3)还需经过缝制,流程复杂,一方面缝制费工时,不仅影响生产效率,能耗大且生产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立体织造、立体充绒、结构简单、易实现的三层立体无缝羽绒面料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三层立体无缝羽绒面料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面料层、第二面料层和第三面料层;所述第一面料层、第二面料层和第三面料层之间两两沉浮交错交织形成第一羽绒区、第二羽绒区及纵向表中交织区、纵向中里交织区、横向交织区;纵向表中交织区和纵向中里交织区平行设置,纵向表中交织区和横向交织区垂直设置;所述第一羽绒区、第二羽绒区为中空结构,第一羽绒区、第二羽绒区具有供羽绒置入的置入口。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三层立体织造、立体充绒无缝羽绒面料结构,结构简单、易实现,实现表中里层无车缝线,有效解决钻绒等缺陷,且防风、防水保暖效果更佳;同时,简化了工艺流程,降低人工成本,且无需拼接便能实现外观风格变化,易满足生产制造。

  优选的,所述第一面料层、第三面料层为半光涤纶丝和精梳棉交织面料;第二面料层为半光涤纶丝和涤棉混纺纱交织面料。第一面料层、第三面料层为半光涤纶丝和精梳棉交叉织造而成;第二面料层为半光涤纶丝和涤棉混纺纱交叉织造而成。

  优选的,所述纵向表中交织区和纵向中里交织区的间距为1cm~34cm。交织区呈方形或波浪形设置。

  优选的,所述的横向交织区、纵向表中交织区或纵向中里交织区的宽度为0.1 cm~0.5cm。

  优选的,相邻的所述横向交织区的间距为33cm~34cm。

  一种上述三层立体无缝羽绒面料结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平纹组织,用8、12或14页综框,综丝密度为20;第一面料层、第二面料层和第三面料层之间排列比例经向为3~4:1:3~4,纬向为1:1:1;第一面料层、第二面料层通过上下换层形成一个完整的第一羽绒区,第三面料层则在第一羽绒区的中间与第二层面料层通过上下换层形成一个完整的第二羽绒区。

  本发明为一种无需缝接且机织立体成型的三层立体羽绒面料结构,包括至少三个系统的经线及至少两个系统的纬线;三个系统的经纱与三个系统的纬纱通过相互交错交织,形成表中里面料结构;表中里层面料结构交错穿插构成若干个羽绒区,且具有可一次充绒,一个整体连通的两条羽绒容置空间;本发明结构简单、易实现,有效解决钻绒等缺陷,提高了羽绒面料的防风、防水保暖效果;同时,简化了工艺流程,降低人工成本,且保证了羽绒被内在的功能性、外观的保型性和手感的柔软饱满,易满足生产制造。

  相较于现在常见的双层羽绒面料结构,本发明的三层立体无缝羽绒面料含绒量可以更多,更保暖,其用途不仅仅是日常生活所需,还可以广泛应用在更特殊、更寒冷的环境下。工艺实施上密度要比双层羽绒面料的大,其综丝密度也变大,这样增加了织造难度、操作难度,本发明克服这些难点,保证面料质量;另外,中层面料层的设计为两羽绒区可活动层,为了能实现羽绒可活动、强力足够的情况下,本发明中中层面料层的纱线、密度也是关键点。

  优选的,所述织造的张力大小为4700N、开口时间为330°、后梁综高为100mm。

  优选的,所述的排列比例经向为3:1:3,纬向为1:1: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为一种三层立体织造、立体充绒无缝羽绒面料结构,经纱与纬纱分别对应沉浮交错编织形成表中里层面料结构,表中里层面料结构交错穿插形成若干个间隔设置的羽绒区及表中里交织区;羽绒区为中空结构,且具有供羽绒置入的置入口。本发明提供的三层立体织造、立体充绒无缝羽绒面料结构及其制备方法,结构简单、易实现,取消了传统羽绒被中的车缝线,改用表中里交织结构为一体,通过表中里交织区将面料分为若干个羽绒区,每个区域内一次装上相当的羽绒;整个面料上无任何车缝线,解决了绒丝容易从缝线处钻出的问题,及时是具有柔滑特性的羽绒也不会溢出,使被子的整体外观整洁,使用舒适感提升;本发明采用交织结构代替传统工艺,简化了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和能耗;本发明采用表中里交织结构代替传统的车缝工艺,不用缝制就可实现通过花型变化形成不同的风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三层立体无缝羽绒面料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1、第一羽绒区 2、第二羽绒区 3、横向交织区4、第一面料层 5、第二面料层 6、第三面料层 7、纵向表中交织区 8、置入口 9、纵向中里交织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其中实施例1为最佳实施。

  参照附图1:本发明的一种无缝羽绒面料结构,包括第一面料层4、第二面料层5和第三面料层6;所述第一面料层4、第二面料层5和第三面料层6之间两两沉浮交错交织形成第一羽绒区1、第二羽绒区2及纵向表中交织区7、纵向中里交织区9、横向交织区3;纵向表中交织区7和纵向中里交织区9平行设置,纵向表中交织区7和横向交织区3垂直设置;第一羽绒区1、第二羽绒区2为中空结构,第一羽绒区1、第二羽绒区2具有供羽绒置入的置入口8;第一面料层4、第三面料层6为半光涤纶丝和精梳棉交织面料;第二面料层5为半光涤纶丝和涤棉混纺纱交织面料;

  纵向表中交织区7和纵向中里交织区9的间距为1cm~34cm;横向交织区3、纵向表中交织区7或纵向中里交织区9的宽度为0.1 cm~0.5cm;相邻的所述横向交织区3的间距为33cm~34cm。

  实施例1

  1.纱线准备:经纱选用合成纤维:半光涤纶丝,其强度大,结实耐用,耐皱性、耐磨性强,织物不皱,保形性好;第一面料层4和第三面料层6纬纱选用精梳棉,第二面料层5纬纱选用涤棉;

  2.组织选择及排列比确定:由于表中里三层是各自独立的,三层的组织选择基础组织里紧度最大;排列根据设计意图而定,采用平纹组织,用8、12或14页综框,综丝密度为20;经向为3:1:3,纬向为1:1:1,每一个细节的设计都是为提高其防水性、防绒性;

  3.上机织造:此品种属于高支高密高紧度织物,经轴不耐磨,选用高密综丝,综框、钢筘;织造的张力大小为4700N、开口时间为330°、后梁综高为100mm。使其效率达到90%以上,保证顺利织造。

  实施例2

  1.纱线准备:经纱选用合成纤维:半光涤纶丝,其强度大,结实耐用,耐皱性、耐磨性强,织物不皱,保形性好;第一面料层4和第三面料层6纬纱选用精梳棉,第二面料层5纬纱选用涤棉;

  2.组织选择及排列比确定:由于表中里三层是各自独立的,三层的组织选择基础组织里紧度最大;排列根据设计意图而定,采用平纹组织,用8、12或14页综框,综丝密度为20;经向为4:1:4,纬向为1:1:1,每一个细节的设计都是为提高其防水性、防绒性;

  3.上机织造:此品种属于高支高密高紧度织物,经轴不耐磨,选用高密综丝,综框、钢筘;织造的张力大小为4700N、开口时间为330°、后梁综高为100mm。使其效率达到90%以上,保证顺利织造。

  实施例3

  1.纱线准备:经纱选用合成纤维:半光涤纶丝,其强度大,结实耐用,耐皱性、耐磨性强,织物不皱,保形性好;第一面料层4和第三面料层6纬纱选用精梳棉,第二面料层5纬纱选用涤棉;

  2.组织选择及排列比确定:由于表中里三层是各自独立的,三层的组织选择基础组织里紧度最大;排列根据设计意图而定,采用平纹组织,用8、12或14页综框,综丝密度为20;经向为3:1:3,纬向为1:1:1,每一个细节的设计都是为提高其防水性、防绒性;

  3.上机织造:此品种属于高支高密高紧度织物,经轴不耐磨,选用高密综丝,综框、钢筘;织造的张力大小为4700N、开口时间为330°、后梁综高为100mm。使其效率达到90%以上,保证顺利织造。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发明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一种三层立体无缝羽绒面料结构及其制备方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