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纺织技术 > 织造> 一种双层羽绒面料独创技术15675字

一种双层羽绒面料

2021-03-17 03:12:54

一种双层羽绒面料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层羽绒面料。

  背景技术

  传统的免内胆轻薄羽绒服,通常把两块防绒面料先绗缝,上裁床裁剪,填充羽绒后再缝接成羽绒服,绗缝时针孔较大会导致漏绒,防绒效果不理想。

  鉴于此,本发明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绒效果好的双层羽绒面料。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绒效果好、加工效率高的双层羽绒面料的制作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

  一种双层羽绒面料,包括一体编织的梭织面料本体,梭织面料本体具有面层和底层,所述面层沉浮交织在所述底层上并形成多个交织部,相邻的交织部分别设为第一交织部和第二交织部,第一交织部、所述面层、第二交织部以及所述底层围成用于填充羽绒的通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通道为多个,多个所述通道沿所述梭织面料本体的经向布设,每个所述通道沿所述梭织面料本体的纬向延伸,并从纬向的一端贯通至另一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面层由经纱与纬纱交织而成,组织结构为平纹组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底层由经纱与纬纱交织而成,组织结构为平纹组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经纱和所述纬纱均为40D/34F半消光锦纶DTY。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通道包括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沿所述梭织面料本体的经向交替设置,第二通道沿经向的宽度小于第一通道沿经向的宽度,第二通道沿经向的两端分别形成加强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面层和所述底层的经向密度均为209根/英寸,所述面层和所述底层的纬向密度150均为根/英寸。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双层羽绒面料的制作方法,包括一体编织的梭织面料本体,梭织面料本体具有面层和底层,所述面层沉浮交织在所述底层上并形成多个交织部,相邻的交织部分别设为第一交织部和第二交织部,第一交织部、所述面层、第二交织部以及所述底层围成用于填充羽绒的通道,面料在织造过程中,将经纱系统分成两个系统,分别设为第一经纱系统和第二经纱系统,采用如下步骤进行织造:

  步骤A、第一经纱系统中的经纱与纬纱交织成所述面层,第二经纱系统的经纱与纬纱交织成所底层;

  步骤B、当所述面层和所述底层沿经向编织一定长度时,进行第一经纱系统和第二经纱系统的转换,转换后,第一经纱系统与纬纱交织形成所述底层,第二经纱系统与纬纱交织形成所述面层;

  步骤C、当所述面层和所述底层沿经向编织一定长度时,进行第一经纱系统和第二经纱系统的转换,转换后,第一经纱系统与纬纱交织形成所述面层,第二经纱系统与纬纱交织形成所述底层;

  步骤D、重复步骤B和步骤C,直到完成梭织面料本体的编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步骤B中,第一经纱系统和第二经纱系统转换后,在所述面层连续织入3根用于防止松经的纬纱;在步骤C中,第一经纱系统和第二经纱系统转换后,在所述面层连续织入5根用于防止松经的纬纱。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以12片综丝为一个循环,12片综丝的序号依次编为3、4、5、6、7、8、9、10、11、12、13、14,综丝4、6、8、10、12、14作为第一经纱系统,综丝3、5、7、9、11、13作为第二经纱系统,

  第一经纱系统和第二经纱系统依次交替与纬纱交织分别形成所述面层和所述底层时,由696纬作为一个循环,第1纬时,提综4、8、12三片综丝,第3纬时提综6、10、14三片综丝,第一系统经纱与第1纬和第3纬织造成平纹组织;第2纬时提综3、4、6、7、8、10、11、12、14共九片综丝,其中第一系统经纱4、6、8、10、12、14全部提起,不与纬纱交织,第二系统经纱提3、7、11三片综丝;第4纬时提综4、5、6、8、9、10、12、13、14共九片综丝,其中第一系统经纱4、6、8、10、12、14全部提起,不与纬纱交织,第二系统经纱提5、9、13三片综丝,第二系统经纱与第2纬和4纬织造成平纹组织;循环第1纬至第4纬,织造696纬;

  第一经纱系统和第二经纱系统依次交替与纬纱交织分别形成所述底层和所述面层时,由60纬作为一个循环,设为第697纬至第756纬,697纬时提综3、7、11三片综丝,第699纬时提综5、9、13三片综丝,第一系统经纱与第697纬和第699纬织造成平纹组织,第698纬时,提综3、4、5、7、8、9、11、12、13共九片综丝,其中,第一系统经纱3、5、7、9、11、13全部提起,不与纬纱交织,第二系统经纱提4、8、12三片综丝,第700纬时提综3、5、6、7、9、10、11、13、14共九片综丝,其中第一系统经纱3、5、7、9、11、13全部提起,不与纬纱交织,第二系统经纱提6、10、14三片综丝,第二系统经纱与第698纬和第700纬织造成平纹组织,循环第697纬至第700纬,织造60纬。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直接通过梭织的方式在双层面料上形成用于填充羽绒的通道,节省了羽绒面料绗缝的工序,可以直接上裁床裁剪,之后在通道中填充羽绒并缝接成羽绒服,该羽绒服具有防绒效果好的优点。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该羽绒服面料的制作方法,其具有加工效率高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简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简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织造过程中第1纬至第8纬对应的提综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织造过程中第697纬至708纬对应的提综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面层11-经纱

  12-第一纬纱13-第二纬纱

  20-底层30-第一通道

  40-第二通道51-第一交织部

  52-第二交织部100-布身

  200-布边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进行详细阐述。

  参照图1至图6,一种双层羽绒面料,包括一体编织的梭织面料本体,梭织面料本体具有面层10和底层20,所述面层10沉浮交织在所述底层20上并形成多个交织部,相邻的交织部分别设为第一交织部51和第二交织部52,第一交织部51、所述面层10、第二交织部52以及所述底层20围成用于填充羽绒的通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通道为多个,多个所述通道沿所述梭织面料本体的经向布设,每个所述通道沿所述梭织面料本体的纬向延伸,并从纬向的一端贯通至另一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面层10由经纱与纬纱交织而成,组织结构为平纹组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底层20由经纱与纬纱交织而成,组织结构为平纹组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经纱和所述纬纱均为40D/34F半消光锦纶DTY。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通道包括第一通道30和第二通道40,第一通道30和第二通道40沿所述梭织面料本体的经向交替设置,第二通道40沿经向的宽度小于第一通道30沿经向的宽度,第二通道40沿经向的两端分别形成加强部。实施例中,第一通道30的宽度约为第二通道40宽度的11至12倍,在加工成羽绒服时,第一通道30填充羽绒,第二通道40可以填充羽绒也可以不填充羽绒。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面层10和所述底层20的经向密度均为209根/英寸,所述面层10和所述底层20的纬向密度150均为根/英寸。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双层羽绒面料的制作方法,包括一体编织的梭织面料本体,梭织面料本体具有面层10和底层20,所述面层10沉浮交织在所述底层20上并形成多个交织部,相邻的交织部分别设为第一交织部51和第二交织部52,第一交织部51、所述面层10、第二交织部52以及所述底层20围成用于填充羽绒的通道。

  本实用新型采用现有设备进行织造,具体可以采用日本津田驹整、浆、并系统,津田驹ZW408喷水织机、电子储纬器和法国史陶比尔电子式提花机,面料在织造过程中,将经纱系统平均分成两个系统,分别设为第一经纱系统和第二经纱系统。在实施例中,梭织面料本体包括布身100和设置在布身100两侧的布边200,参照图3,布边包括左布边和右布边,左布边采用两个棕框做布边组织,每综丝穿2条经纱,共穿90片综丝,共180根经纱,6根经纱/筘,共计30筘。布边的组织采用2/2经重平组织。布身110采用结构紧密的平纹组织。采用如下步骤进行织造:

  步骤A、第一经纱系统中的经纱与纬纱交织成所述面层10,第二经纱系统的经纱与纬纱交织成所底层20;

  步骤B、当所述面层10和所述底层20沿经向编织一定长度时,进行第一经纱系统和第二经纱系统的转换,转换后,第一经纱系统与纬纱交织形成所述底层20,第二经纱系统与纬纱交织形成所述面层10;

  步骤C、当所述面层10和所述底层20沿经向编织一定长度时,进行第一经纱系统和第二经纱系统的转换,转换后,第一经纱系统与纬纱交织形成所述面层10,第二经纱系统与纬纱交织形成所述底层20;

  步骤D、重复步骤B和步骤C,直到完成布身100的编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步骤B中,第一经纱系统和第二经纱系统转换后,在所述面层10连续织入3根用于防止松经的纬纱;在步骤C中,第一经纱系统和第二经纱系统转换后,在所述面层10连续织入5根用于防止松经的纬纱。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以12片综丝为一个循环,12片综丝的序号依次编为3、4、5、6、7、8、9、10、11、12、13、14,综丝4、6、8、10、12、14作为第一经纱系统,综丝3、5、7、9、11、13作为第二经纱系统,12片综丝每片穿一根经纱,六根经纱/筘,共计4326筘。

  第一经纱系统和第二经纱系统依次交替与纬纱交织分别形成所述面层10和所述底层20时,由696纬作为一个循环,第1纬时,提综4、8、12三片综丝,第3纬时提综6、10、14三片综丝,第一系统经纱与第1纬和第3纬织造成平纹组织;第2纬时提综3、4、6、7、8、10、11、12、14共九片综丝,其中第一系统经纱4、6、8、10、12、14全部提起,不与纬纱交织,第二系统经纱提3、7、11三片综丝;第4纬时提综4、5、6、8、9、10、12、13、14共九片综丝,其中第一系统经纱4、6、8、10、12、14全部提起,不与纬纱交织,第二系统经纱提5、9、13三片综丝,第二系统经纱与第2纬和4纬织造成平纹组织;循环第1纬至第4纬,织造696纬;

  第一经纱系统和第二经纱系统依次交替与纬纱交织分别形成所述底层20和所述面层10时,由60纬作为一个循环,设为第697纬至第756纬,697纬时提综3、7、11三片综丝,第699纬时提综5、9、13三片综丝,第一系统经纱与第697纬和第699纬织造成平纹组织,第698纬时,提综3、4、5、7、8、9、11、12、13共九片综丝,其中,第一系统经纱3、5、7、9、11、13全部提起,不与纬纱交织,第二系统经纱提4、8、12三片综丝,第700纬时提综3、5、6、7、9、10、11、13、14共九片综丝,其中第一系统经纱3、5、7、9、11、13全部提起,不与纬纱交织,第二系统经纱提6、10、14三片综丝,第二系统经纱与第698纬和第700纬织造成平纹组织,循环第697纬至第700纬,织造60纬。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第一经纱系统与纬纱交织形成面层,第二经纱系统与纬纱交织形成底层,通过提综方式的变化,使得第一经纱系统与纬纱交织成底层,第二经纱系统与纬纱交织成面层,从而实现面层与底层的沉浮交织。

  本实用新型中,可以形成类似绗缝的美观效果,整个组织循环中可以产生2个宽度不一的双层中空结构,增强立体感,充绒时可选择2个空间都充绒或只有宽口中充绒,小口不充绒。

  参照图6,其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该实施方式上述实施方式主要不同之处在于面层和底层的不同。具体是面层和底层可以采用相同的纱线,也可以采用不同的纱线。面层的纱线由经纱11与纬纱交织而成,纬纱包括第一纬纱12和第二纬纱13,第一纬纱12为20D全消光锦纶,第二纬纱13为导电纤维,导电纤维为20D。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经纱为20D全消光锦纶。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一纬纱12与所述第二纬纱13的比例为84:1,即每织入84根纬纱后,织入一根有机纤维导电纱线,从而制备成具有有机纤维导电纱线的防静电的双层羽绒面料。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梭织面料本体的经密为220根/英寸,纬密为180根/英寸。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相邻所述导电纤维之间的间距为12mm。

  导电纤维的抗静电机理是使导电纤维之间产生电晕放电。电晕放电是一种很缓和的放电形式,当静电压达到一定的数值后,即产生无火花的电晕放电使静电消除,即安全放电,因此在工业、民用等领域有着很大的用途。特别是电子无尘车间,医疗和科研机构中抗静电、防尘的工作服,工作帽等。导电纤维为高分子型纤维,由聚乙炔、聚苯胺、聚吡咯、聚噻吩等高分子导电材料直接纺丝制成的导电纤维,纤维的卷绕和退绕等特性符合织造工艺要求,该导电纤维为现有材质,例如https://baike.baidu.com/item/%E5%AF%BC%E7%94%B5%E7%BA%A4%E7%BB%B4/8339340介绍了相关导电纤维。

  本实用新型的双层羽绒面料可以用在免内胆轻薄羽绒服,也可以用于羽绒裤、羽绒包、羽绒袄、羽绒帽、羽绒手套等羽绒制品,能够防止漏绒,具有加工效率高的优点。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双层羽绒面料、防静电的双层羽绒面料,通过常规工艺可制备上述各类羽绒制品。

  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式并非限于本案图示和实施例,任何人对其进行类似思路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一种双层羽绒面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