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纺织技术 > 织造> 一种改进的碳纤维补强布独创技术3893字

一种改进的碳纤维补强布

2021-03-25 10:23:24

一种改进的碳纤维补强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补强布,具体涉及一种碳纤维补强布。

  背景技术

  现有的碳纤维布通常为单一的碳纤维制品,只有刚性没有柔性不耐冲击,碳纤维虽然强度很大,但材质较脆,而且碳纤维布制成后都是像布一样成捆,每捆布的布幅恒定,用户在使用时无法随意裁剪,否则会导致经丝和纬丝很容易散开。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韧性好,表面图案丰富的改进的碳纤维补强布。

  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改进的碳纤维补强布,它由不锈钢纤维经纱和碳纤维纬纱编织组成混编布单元,相邻两个混编布单元通过碳纤维纬纱相连,若干混编布单元组成补强布本体,在所述补强布本体外侧设有数码印刷层,相邻两个混编布单元通过设在其两侧的绞边相连,所述混编布单元由不锈钢纤维经纱和碳纤维纬纱按照3迭2垂直编织而成。

  每个所述混编布单元的宽度在50cm-160cm之间。

  所述补强布本体与数码印刷层的厚度比为(4-8):1。

  有益效果: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是:本发明结构设置合理,采用由不锈钢纤维经纱和碳纤维纬纱按照3迭2垂直编织而成的混编布单元,解决了以往单一的碳纤维制品韧性不够的问题,使整体韧性好、耐冲击,每个混编布单元两侧都具有绞边,这样用户在使用时,可以根据需要,随意裁切几个单元使用,而且裁切后碳纤维纬丝和不锈钢纤维丝不会散开,设置数码印刷层,可以直接形成数码喷印图案,表面图案丰富,采用厚度比为(4-8):1的补强布本体与数码印刷层,整体使用可靠,符合实际使用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层次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改进的碳纤维补强布,它由不锈钢纤维经纱和碳纤维纬纱编织组成混编布单元1,相邻两个混编布单元通过碳纤维纬纱相连,若干混编布单元1组成补强布本体2,在所述补强布本体2外侧设有数码印刷层3,相邻两个混编布单元1通过设在其两侧的绞边4相连,所述混编布单元1由不锈钢纤维经纱和碳纤维纬纱按照3迭2垂直编织而成;每个所述混编布单元1的宽度在50cm-160cm之间;所述补强布本体2与数码印刷层3的厚度比为(4-8):1。本发明结构设置合理,采用由不锈钢纤维经纱和碳纤维纬纱按照3迭2垂直编织而成的混编布单元,解决了以往单一的碳纤维制品韧性不够的问题,使整体韧性好、耐冲击,每个混编布单元两侧都具有绞边,这样 用户在使用时,可以根据需要,随意裁切几个单元使用,而且裁切后碳纤维纬丝和不锈钢纤维丝不会散开,设置数码印刷层,可以直接形成数码喷印图案,表面图案丰富,采用厚度比为(4-8):1的补强布本体与数码印刷层,整体使用可靠,符合实际使用要求。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思路及方法,具体实现该技术方案的方法和途径很多,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实施例中未明确的各组成部分均可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一种改进的碳纤维补强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