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纺织技术 > 织造> 分综装置独创技术34177字

分综装置

2021-02-02 09:50:58

分综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分综装置。

  背景技术

  在纺织领域的织布工序中会涉及如下操作:将穿有经纱的左右双侧综丝悬挂于综框上并带动经纱上下移动形成开口以供纬纱穿过,然后进行打纬、卷取,完成整个织布过程。而在织布前需要对经纱进行穿综,由于自动穿综机只能喂入单侧综丝,故在前批次的大货布织布结束后需要将综框上的双侧综丝进行分综操作,分综操作也即将双侧综丝拆分成单侧综丝以得到左侧综丝与右侧综丝,左侧综丝与右侧综丝可再次供自动穿综机使用。目前对双侧综丝的分综操作主要由人工借助简单的工具通过手动拆综框、卸综丝等动作完成的,人工分综劳动强度高,分综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提高分综自动化程度且提高分综效率的分综装置。

  一种分综装置,包括支撑机构、导引机构以及分向机构;所述导引机构具有入料端以及出料端,所述导引机构安装在所述支撑机构上以用于供双侧综丝悬挂;所述分向机构具有安装在所述支撑机构上的分向座,所述分向座具有呈楔形的分向部,所述分向座靠近于所述出料端,所述导引机构用于供所述双侧综丝从所述入料端朝向所述出料端滑动至接触所述分向部,所述分向部用于插入所述双侧综丝的间隙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引机构包括平行设置在所述支撑机构上的第一导引悬梁以及第二导引悬梁,所述第一导引悬梁的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二导引悬梁的第一端部齐平且两个第一端部构成所述入料端,所述第一导引悬梁的第二端部与所述第二导引悬梁的第二端部齐平且两个第二端部构成所述出料端,所述第一导引悬梁与所述第二导引悬梁分别用于供所述双侧综丝的两端悬挂,所述分向部部分延伸至所述第一导引悬与第二导引悬梁之间的间隔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综装置还包括整列机构;所述整列机构包括安装在所述支撑机构上的第一整列悬梁以及第二整列悬梁,所述第一整列悬梁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整列悬梁的一端均靠近于所述第一导引悬梁的第二端部或者所述第二导引悬梁的第二端部,所述第一整列悬梁用于接收被所述分向座拆分后的所述左侧综丝,所述第二整列悬梁用于接收被所述分向座拆分后的所述右侧综丝。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整列悬梁的数量与所述第二整列悬梁的数量均为两个,其中一个所述第一整列悬梁与其中一个所述第二整列悬梁均靠近于所述第一导引悬梁的第二端部,另一个所述第一整列悬梁与另一个所述第二整列悬梁均靠近于所述第二导引悬梁的第二端部,两个所述第一整列悬梁平行设置且分别用于供所述左侧综丝的两端悬挂,两个所述第二整列悬梁平行设置且分别用于供所述右侧综丝的两端悬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综装置还包括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安装在所述支撑机构上的第一限位件以及第二限位件;

  至少有一个所述第一整列悬梁的外侧设有所述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朝向该第一整列悬梁对应的所述第一导引悬梁或者所述第二导引悬梁延伸,且所述第一限位件的内侧壁与相应的所述第一导引悬梁或者所述第二导引悬梁的外侧壁之间具有间隔;

  至少有一个所述第二整列悬梁的外侧设有所述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二限位件朝向该第二整列悬梁对应的所述第一导引悬梁或者所述第二导引悬梁延伸,且所述第二限位件的内侧壁与相应的所述第一导引悬梁或者所述第二导引悬梁的外侧壁之间具有间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两个所述第一整列悬梁的外侧均设有所述第一限位件,其中一个所述第一限位件朝向所述第一导引悬梁延伸,另一个所述第一限位件朝向所述第二导引悬梁延伸;

  两个所述第二整列悬梁的外侧均设有所述第二限位件,其中一个所述第二限位件朝向所述第一导引悬梁延伸,另一个所述第二限位件朝向所述第二导引悬梁延伸。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机构还包括安装在所述支撑机构上的第三限位件以及第四限位件,所述第三限位件靠近于所述第一导引悬梁且连接对应的所述第一限位件以及所述第二限位件,所述第四限位件靠近于所述第二导引悬梁且连接对应的所述第一限位件以及所述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三限位件与所述第四限位件用于对所述左侧综丝的两端和所述右侧综丝的两端进行限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向座包括的第一分向面与第二分向面,所述第一分向面与所述第二分向面逐渐靠拢且连接形成楔形的所述分向部,所述第一整列悬梁与所述第二整列悬梁之间具有夹角,且所述第一整列悬梁和所述第二整列悬梁之间的夹角与所述第一分向面和所述第二分向面之间的夹角一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机构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撑座、第二支撑座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支撑座与所述第二支撑座的连接件,两个所述第一导引悬梁均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撑座上,两个所述第二导引悬梁均安装在所述第二支撑座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综装置还包括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导引机构上的双侧综丝由所述入料端向所述出料端移动。

  上述分综装置能够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提高分综自动化程度且提高分综效率。本实用新型的分综装置能够在导引机构及分向机构的配合下实现综框上的双侧综丝的拆分,代替人工重复拆综框、卸综丝等手工动作操作,降低工人劳动强度,节省人力成本,提高分综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分综装置设置整列机构能够实现对拆分后的左侧综丝、右侧综丝的整列的目的。整列机构包括安装在所述支撑机构上的第一整列悬梁以及第二整列悬梁,第一整列悬梁接收被分向座拆分后的左侧综丝,第二整列悬梁接收被分向座拆分后的右侧综丝,完成被分向座拆分后的左侧综丝、右侧综丝的分类整列,无需人工再次整理,无需人工再次重穿综丝的麻烦,节时节力。

  本实用新型的分综装置通过设置第一整列悬梁的数量与第二整列悬梁的数量均为两个达到对拆分后的左侧综丝的两端或者右侧综丝的两端的限位的目的,拆分后的左侧综丝的两端可以分别悬挂在两个第一整列悬梁上,拆分后的右侧综丝的两端可以分别悬挂在两个第二整列悬梁上,如此设置,能够提高左侧综丝在第一整列悬梁上的稳定性,提高右侧综丝在第二整列悬梁上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分综装置通过设置包含第一限位件以及第二限位件的限位机构实现对左侧综丝和右侧综丝的限位,当双侧综丝被拆分后,左侧综丝与右侧综丝会被后续的综丝的推动下继续前移,此时,对第一限位件以及第二限位件即可对相应的左侧综丝或者右侧综丝的移动路径进行限位,以保证左侧综丝能够滑入到第一整列悬梁上、右侧综丝能够顺利滑入第二整列悬梁上。

  本实用新型的分综装置通过设置两个第一整列悬梁的外侧均设有第一限位件、两个第二整列悬梁的外侧均设有第二限位件实现对左侧综丝的两端、右侧综丝的两端的限位。具体地,其中一个第一限位件朝向出料端的一端延伸至部分间隙配合于第一导引悬梁的第二端部,如此能够实现对左侧综丝的一个端部的限位,另一个第一限位件朝向出料端的一端延伸至部分间隙配合于第二导引悬梁的第二端部,如此能够实现对左侧综丝的另一个端部的限位;其中一个第二限位件朝向出料端的一端延伸至部分间隙配合于第一导引悬梁的第二端部,如此能够实现对右侧综丝的一个端部的限位,另一个第二限位件朝向出料端的一端延伸至部分间隙配合于第二导引悬梁的第二端部,如此能够实现对右侧综丝的另一个端部的限位。

  本实用新型的分综装置还通过设置第三限位件、第四限位件实现对左侧综丝的两端和右侧综丝的两端进行限位,使得左侧综丝和右侧综丝在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上均不会偏移。

  本实用新型的分综装置还通过设置呈楔形的第一分向面与第二分向面且第一整列悬梁和第二整列悬梁之间的夹角与第一分向面和第二分向面之间的夹角一致实现拆分后的左侧综丝易于进入相应的第一整列悬梁上、右侧综丝易于进入第二整列悬梁上。

  本实用新型的分综装置还通过设置驱动机构实现第一导引悬梁与所述第二导引悬梁上的双侧综丝的自动输送,驱动机构驱动导引机构上的双侧综丝由入料端向出料端移动能够实现双侧综丝的自动送料,节约人力,提高分综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所述的分综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分综装置中的导引机构、分向机构、整列机构以及限位机构配合示意图;

  图3为图2的俯视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结构部分区域放大示意图;

  图5为双侧综丝示意图;

  图6为左侧综丝示意图;

  图7为右侧综丝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分综装置;

  100:支撑机构;110:第一支撑座;120:第二支撑座;130:连接件;140:固定件;141:角铁;142:紧固螺栓;

  200:导引机构;210:第一导引悬梁;220:第二导引悬梁;

  300:分向机构;310:分向座;311:分向部;3111:第一分向面;3112:第二分向面;320:分向支架;

  400:整列机构;410:第一整列悬梁;420:第二整列悬梁;

  500:限位机构;510:第一限位件;520:第二限位件;530:连接板;

  20:双侧综丝;21:左侧综丝;22:右侧综丝。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固定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安装在”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安装在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设在”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设在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参见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分综装置10,其包括支撑机构100、导引机构200以及分向机构300。

  导引机构200具有入料端以及出料端,导引机构200安装在支撑机构100 上以用于供双侧综丝20悬挂。双侧综丝20能够在导引机构200上由入料端朝向出料端方向滑动。

  参见图2所示,分向机构300具有安装在支撑机构100上的分向座310。分向座310具有呈楔形的分向部311。分向座310靠近于出料端,分向座310与出料端之间可以有间距,且该间距小于一个双侧综丝20的宽度,该间距也小于一个双侧综丝20的厚度;或者,分向座310与出料端之间可以是接触配合,或者,分向座310与出料端之间有部分重叠,如分向座310延伸至出料端的内部。双侧综丝20能够在导引机构200上由入料端朝向出料端方向滑动直至接触分向部 311。分向部100用于插入双侧综丝20的间隙内以实现对朝向分向座310移动的双侧综丝20拆分为左侧综丝21与右侧综丝22。

  进一步地,参见图1及图2所示,导引机构200包括平行设置在支撑机构 100上的第一导引悬梁210以及第二导引悬梁220。第一导引悬梁210的第一端部与第二导引悬梁220的第一端部齐平且两者构成入料端,第一导引悬梁210 的第二端部与第二导引悬梁220的第二端部齐平且两者构成出料端。参见图2 及图5所示,第一导引悬梁210与第二导引悬梁220分别用于供双侧综丝20的两端悬挂。双侧综丝20悬挂在第一导引悬梁210与第二导引悬梁220是通过双侧综丝20两端的勾槽实现的。双侧综丝20两端的沟槽分别与第一导引悬梁210、第二导引悬梁220配合。

  分向座310靠近于出料端且分向部311部分延伸至第一导引悬与第二导引悬梁220之间的间隔内。分向座310的作用是用于将双侧综丝20拆分成左侧综丝21以及右侧综丝22。具体地,由导引机构200的入料端至出料端方向推动双侧综丝20,直至双侧综丝20与分综装置10的分向机构300上的分向座310接触,当双侧综丝20与分向座310接触时,分向部311插入双侧综丝20的间隙内,继续推动双侧综丝20直至分向部311将双侧综丝20拆分成分别位于分向座310两侧的左侧综丝21与右侧综丝22。双侧综丝20的移动可以是通过人工推动也可以是通过动力机构如驱动机构实现。

  参见图1所示,在一具体示例中,分综装置还包括整列机构400。整列机构 400包括安装在支撑机构100上的第一整列悬梁410以及第二整列悬梁420。

  第一整列悬梁410的一端与第二整列悬梁420的一端均靠近于第一导引悬梁210的第二端部或者第二导引悬梁220的第二端部。第一整列悬梁410用于接收被分向座310拆分后的左侧综丝21,第二整列悬梁420用于接收被分向座 310拆分后的右侧综丝22。

  本实用新型的分综装置10通过设置整列机构400实现对拆分后的左侧综丝 21、右侧综丝22的整列。整列机构400包括安装在支撑机构100上的第一整列悬梁410以及第二整列悬梁420,第一整列悬梁410接收被分向座310拆分后的左侧综丝21,第二整列悬梁420接收被分向座310拆分后的右侧综丝22,完成被分向座310拆分后的左侧综丝21、右侧综丝22的分类整列,无需人工再次对拆分后的左侧综丝21、右侧综丝22分类整理,也无需人工再次重穿综丝的麻烦,节时节力,提高分综效率,提高整列效率。

  参见图1所示,进一步地,第一整列悬梁410的数量与第二整列悬梁420 的数量均为两个。其中一个第一整列悬梁410与其中一个第二整列悬梁420均靠近于第一导引悬梁210的第二端部,在图1所示的视角中,该第一整列悬梁 410与该第二整列悬梁420位于同一个高度,且与第一导引悬梁210位于同一个高度。另一个第一整列悬梁410与另一个第二整列悬梁420均靠近于第二导引悬梁220的第二端部,在图1所示的视角中,该第一整列悬梁410与该第二整列悬梁420位于同一个高度,且与第二导引悬梁220位于同一个高度。两个第一整列悬梁410平行设置且分别用于供左侧综丝21的两端悬挂,两个第二整列悬梁420平行设置且分别用于供右侧综丝22的两端悬挂。两个第一整列悬梁410 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一导引悬梁210与第二导引悬梁220之间的距离,并且两个第二整列悬梁420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一导引悬梁210与第二导引悬梁220之间的距离。

  本实用新型的分综装置10通过设置第一整列悬梁410的数量与第二整列悬梁420的数量均为两个实现了对拆分后的左侧综丝21的两端或者右侧综丝22 的两端的限位,拆分后的左侧综丝21的两端可以分别悬挂在两个第一整列悬梁 410上,拆分后的右侧综丝22的两端可以分别悬挂在两个第二整列悬梁420上,如此设置,能够提高左侧综丝21在第一整列悬梁410上的稳定性,提高右侧综丝22在第二整列悬梁420上的稳定性。

  具体地,拆分后的左侧综丝21的两端悬挂在两个第一整列悬梁410上是通过左侧综丝21的两端的勾槽实现的,左侧综丝21的两端的勾槽分别勾挂在两个第一整列悬梁410上,并且左侧综丝21能够相对于两个第一整列悬梁410上滑动。拆分后的右侧综丝22的两端悬挂在两个第二整列悬梁420上是通过右侧综丝22的两端的勾槽实现的,右侧综丝22的两端的勾槽分别勾挂在两个第二整列悬梁420上,并且右侧综丝22能够相对于两个第二整列悬梁420上滑动。

  参见图1所示,在一具体示例中,分综装置10还包括限位机构500。限位机构500包括安装在支撑机构100上的第一限位件510以及第二限位件520。

  至少有一个第一整列悬梁410的外侧设有第一限位件510。第一限位件510 朝向该第一整列悬梁410对应的第一导引悬梁210或者第二导引悬梁220延伸,且第一限位件510的内侧壁与相应的第一导引悬梁210或者第二导引悬梁220 的外侧壁间隙配合,该间隙配合是指第一限位件510的内侧壁与相应的第一导引悬梁210或者第二导引悬梁220的外侧壁间隔配合,且该间隔的尺寸不小于一个左侧综丝21的宽度。上述间隙配合也即第一限位件510的内侧壁与相应的第一导引悬梁210或者第二导引悬梁220的外侧壁之间具有间隔。

  至少有一个第二整列悬梁420的外侧设有第二限位件520。第二限位件520 朝向该第二整列悬梁420对应的第一导引悬梁210或者第二导引悬梁220延伸,且第二限位件520与相应的第一导引悬梁210或者第二导引悬梁220间隙配合,该间隙配合是指第二限位件520的内侧壁与相应的第一导引悬梁210或者第二导引悬梁220的外侧壁间隔配合,且该间隔的尺寸不小于一个右侧综丝22的宽度。上述间隙配合也即第二限位件520的内侧壁与相应的第一导引悬梁210或者第二导引悬梁220间隙配合的外侧壁之间具有间隔。

  本实用新型的分综装置10通过设置包含第一限位件510以及第二限位件 520的限位机构500实现对左侧综丝21和右侧综丝22的限位,当双侧综丝20 被拆分后,左侧综丝21与右侧综丝22会被后续的综丝的推动下继续前移,此时,对第一限位件510以及第二限位件520即可对相应的左侧综丝21或者右侧综丝22的移动路径进行限位,以保证左侧综丝21能够滑入到第一整列悬梁410 上、右侧综丝22能够顺利滑入第二整列悬梁420上。

  在一具体示例中,两个第一整列悬梁410的外侧均设有第一限位件510。其中一个第一限位件510朝向该第一整列悬梁410对应的第一导引悬梁210延伸,且第一限位件510的内侧壁与相应的第一导引悬梁210的外侧壁之间间隙配合,也即第一限位件510的内侧壁与相应的第一导引悬梁210的外侧壁之间具有间隔,另一个第一限位件510朝向该第一整列悬梁410对应的第二导引悬梁220 延伸,且第一限位件510的内侧壁与相应的第二导引悬梁220的外侧壁之间间隙配合,也即第一限位件510的内侧壁与相应的第二导引悬梁220的外侧壁之间具有间隔,上述两个间隔用于供左侧综丝21通过。

  两个第二整列悬梁420的外侧均设有第二限位件520。其中一个第二限位件 520朝向该第二整列悬梁420对应的第一导引悬梁210延伸,且第二限位件520 的内侧壁与相应的第一导引悬梁210的外侧壁之间间隙配合,也即第二限位件 520的内侧壁与相应的第一导引悬梁210的外侧壁之间具有间隔。另一个第二限位件520朝向该第二整列悬梁420对应的第二导引悬梁220的延伸,且第二限位件520的内侧壁与相应的第二导引悬梁220的外侧壁之间间隙配合,也即第二限位件520的内侧壁与相应的第二导引悬梁220的外侧壁之间具有间隔,上述两个间隔用于供右侧综丝22通过。

  本实用新型的分综装置10通过设置两个第一整列悬梁410的外侧均设有第一限位件510、两个第二整列悬梁420的外侧均设有第二限位件520实现对左侧综丝21的两端、右侧综丝22的两端的限位。具体地,其中一个第一限位件510 朝向出料端的一端延伸至部分间隙配合于第一导引悬梁210的第二端部,如此能够实现对左侧综丝21的一个端部的限位,另一个第一限位件510朝向出料端的一端延伸至部分间隙配合于第二导引悬梁220的第二端部,如此能够实现对左侧综丝21的另一个端部的限位;其中一个第二限位件520朝向出料端的一端延伸至部分间隙配合于第一导引悬梁210的第二端部,如此能够实现对右侧综丝22的一个端部的限位,另一个第二限位件520朝向出料端的一端延伸至部分间隙配合于第二导引悬梁220的第二端部,如此能够实现对右侧综丝22的另一个端部的限位。

  优选地,第一限位件510与第二限位件520均弯折的板状,第一限位件510 的一端与第一导引悬梁210的延伸方向平行,另一端与第一整列悬梁410的延伸方向平行,第二限位件520的一端与第一导引悬梁210的延伸方向平行,另一端与第一整列悬梁410的延伸方向平行。

  进一步地,限位机构500还包括连接板530,第一限位件510、第二限位件 520均通过连接板530连接在支撑机构100上。优选地,第一限位件510、第二限位件520与连接板530之间可拆卸式连接,连接板530与支撑机构100之间优选为可拆卸式连接。

  在一具体示例中,限位机构500还包括安装在支撑机构100上的第三限位件以及第四限位件。第三限位件靠近于第一导引悬梁210且连接对应的第一限位件510以及第二限位件520。第四限位件靠近于第二导引悬梁220且连接对应的第一限位件510以及第二限位件520。第三限位件与第四限位件用于对左侧综丝21的两端和右侧综丝22的两端进行限位。本实用新型的分综装置10还通过设置第三限位件、第四限位件实现对左侧综丝21的两端和右侧综丝22的两端进行限位,使得左侧综丝21和右侧综丝22在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上均不会偏移。第三限位件以及第四限位件在图1-图7中均未示出。

  进一步地,分向座310包括第一分向面3111与第二分向面3112。第一分向面3111与第二分向面3112逐渐靠拢且连接形成楔形的分向部311。第一整列悬梁410与第二整列悬梁420之间具有夹角,且第一整列悬梁410和第二整列悬梁420之间的夹角与第一分向面3111和第二分向面3112之间的夹角一致。本实用新型的分综装置10还通过设置呈楔形的第一分向面3111与第二分向面 3112且第一整列悬梁410和第二整列悬梁420之间的夹角与第一分向面3111和第二分向面3112之间的夹角一致实现拆分后的左侧综丝21易于进入相应的第一整列悬梁410上、右侧综丝22易于进入第二整列悬梁420上。

  参见图2所示,分综装置10在使用时可以按照图2所示的角度安装,其中,第一分向面3111与第二分向面3112逐渐向第一导引悬梁210与第二导引悬梁 220构成的平面延过渡,也即第一分向面3111与第二分向面3112均呈纵向设置。

  参见图1所示,优选地,分向机构300还包括分向支架320,分向支架320 安装在支撑机构100上,分向座310连接在分向支架320上。

  进一步地,分向座310的数量可以是多个,如两个、三个等,在附图2中,分向座310示出的数量为两个。多个分向座310沿着第一导引悬梁210至第二导引悬梁220方向依次顺序分布,各个分向座310的分向部311的朝向相同。

  参见图1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支撑机构10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撑座110、第二支撑座120以及连接第一支撑座110与第二支撑座120的至少连接件130。第一导引悬梁210安装在第一支撑座110上,第二导引悬梁220安装在第二支撑座120上。其中一个第一整列悬梁410、其中一个第二整列悬梁 420均安装在第一支撑座110上,另一个第一整列悬梁410、另一个第二整列悬梁420均安装在第二支撑座120上。分向支架320的两端分别安装在第一支撑座110与第二支撑座120相向的两个表面上。

  各个第一限位件510均通过连接板530连接在第一支撑座110与第二支撑座120上。各个第二限位件520均通过连接板530连接在第一支撑座110与第二支撑座120上。可以在第一支撑座110与第二支撑座120相向的两个表面上分别设置让位槽,并且第三限位件以及第四限位件均可以是呈扁平的板状,第三限位件以及第四限位件分别位于两个让位槽内,优选地,第三限位件的厚度、第四限位件的厚度均等于相应的让位槽的深度,第三限位件的形状、尺寸以及第四限位件的形状尺寸分别与对应的让位槽的形状、尺寸均一致。

  参见图1所示,进一步地,第一支撑座110与第二支撑座120均呈扁平的板状,第一支撑座110与第二支撑座120平行设置,连接件130呈杆状,连接件130垂直于第一支撑座110与第二支撑座120。可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支撑座110与第二支撑座120的结构和形状均不限于上面,第一支撑座110 与第二支撑座120的结构和形状均还可以是块状、柱状等。由于第一导引悬梁 210设在第一支撑座110上,第二导引悬梁220设置第二支撑座120上,因此第一导引悬梁210与第二导引悬梁220构成的导引机构200垂直于第一支撑座110或者第二支撑座120,也即第一导引悬梁210与第二导引悬梁220构成的平面垂直于第一支撑座110或者第二支撑座120,在图1所示的角度中,双侧综丝20 呈竖直方向放置,双侧综丝20的移动方向为水平方向。

  优选地,支撑机构100还包括固定件140。第一导引悬梁210通过至少一个固定件140安装在第一支撑座110上,第一导引悬梁210与第一支撑座110之间的固定件140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如两个、三个等,第二导引悬梁 220通过至少一个固定件140安装在第二支撑座120上,该第二导引悬梁220与第二支撑座120之间的固定件140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如两个、三个等。其中一个第一整列悬梁410通过至少一个固定件140安装在第一支撑座110 上,该第一整列悬梁410与第一支撑座110之间的固定件140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如两个、三个等,另一个第一整列悬梁410通过至少一个固定件 140安装在第二支撑座120上,该第一整列悬梁410与第二支撑座120之间的固定件140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如两个、三个等。其中一个第二整列悬梁420通过至少一个固定件140安装在第一支撑座110上,该第二整列悬梁420 与第一支撑座110之间的固定件140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如两个、三个等,另一个第二整列悬梁420通过至少一个固定件140安装在第二支撑座120 上,该第二整列悬梁420与第二支撑座120之间的固定件140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如两个、三个等。

  可选地,各个固定件140与第一支撑座110之间可以是拆卸式连接,各个固定件140与第二支撑座120之间可以是拆卸式连接。各个固定件140与相应的第一导引悬梁210、第二导引悬梁220、第一整列悬梁410或者第二整列悬梁 420之间可以是拆卸式连接。

  参见图1所示,进一步地,固定件140包括角铁141以及紧固螺栓142。角铁141的一侧与相应的第一支撑座110或者第二支撑座120之间通过紧固螺栓 142连接,角铁141的一侧与相应的第一导引悬梁210、第二导引悬梁220、第一整列悬梁410或者第二整列悬梁420之间通过紧固螺栓142连接。不难理解,固定件140还可以是其他形式的固定方式,如铆钉的铆接、凸块与卡槽结构的嵌设连接等。

  在一具体示例中,分综装置10还包括驱动机构。驱动机构用于驱动导引机构200上的双侧综丝20由入料端向出料端移动。进一步地,上述的驱动机构可以是机械手、丝杠组件、电机或者气缸组成的动力组件。驱动机构在图1-图7 中均未示出。

  参见图3及4所示,进一步地,第一导引悬梁210的第二端部与第二导引悬梁220的第二端部均呈楔形。更进一步地,第一整列悬梁410朝向出料端的端部与第二整列悬梁420朝向出料端的端部均呈楔形。上述设计,均是为了便于拆分后的左侧综丝21或者右侧综丝22进入第一整列悬梁410、第二整列悬梁 420。

  本实用新型的分综装置10还通过设置驱动机构实现第一导引悬梁210与第二导引悬梁220上的双侧综丝20的自动输送,驱动机构驱动导引机构200上的双侧综丝20由入料端向出料端移动能够实现双侧综丝20的自动送料,节约人力,提高分综效率。

  本实施例还涉及了一种使用的分综装置10的分综方法。分综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人工拆卸需要分综的综框其中一端的挡杆,露出综框的两个综丝悬梁的端部,人工将综丝悬梁的两端部分别对接分综装置10的导引机构200的第一导引悬梁210与第二导引悬梁220。

  通过驱动机构将两个综丝悬梁上的双侧综丝20推动至第一导引悬梁210与第二导引悬梁220上,使得双侧综丝20的两端分别悬挂在第一导引悬梁210与第二导引悬梁220上。

  驱动机构由导引机构200的入料端向出料端方向推动双侧综丝20,直至双侧综丝20与分综装置10的分向机构300上的分向座310接触,当双侧综丝20 与分向座310接触时,分向部311插入双侧综丝20的间隙内,驱动机构继续推动双侧综丝20直至分向部311将双侧综丝20拆分成分别位于分向座310两侧的左侧综丝21与右侧综丝22,左侧综丝21参见图6所示,右侧综丝22参见图 7所示。

  左侧综丝21在两个第一限位件510以及第三限位件、第四限位件的限位作用下进入到两个第一整列悬梁410上,且左侧综丝21的两端部分悬挂在两个第一整列悬梁410上。右侧综丝22在两个第二限位件520以及第三限位件、第四限位件的限位作用下进入到两个第二整列悬梁420上,且右侧综丝22的两端部分悬挂在两个第二整列悬梁420上。

  上述分综装置10能够实现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提高分综自动化程度且提高分综效率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分综装置10能够在导引机构200及分向机构300 的配合下实现综框上的双侧综丝20的拆分,代替人工重复拆综框、卸综丝等手工动作操作,降低工人劳动强度,节省人力成本,提高分综效率。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分综装置10还能够实现自动分类整理左侧综丝21与右侧综丝22 的目的,也即实现对拆分后的左侧综丝21与右侧综丝22自动整列的目的,无需传统工序中的人工单侧整列、单侧重穿的操作,节时节力,提高分综、整列效率。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分综装置10实现自动卸综丝、单侧整列、单侧重穿的工序,整个过程能够自动完成,自动化程度高,生产效率高。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分综装置.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