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纺织技术 > 织造> 可释放连接器和包括这种可释放连接器的梭口装置独创技术13245字

可释放连接器和包括这种可释放连接器的梭口装置

2021-02-02 13:01:17

可释放连接器和包括这种可释放连接器的梭口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释放连接器,其将提花通丝连接到提花机构,以控制织机中的经纱,并涉及包括提花机构、提花通丝和至少一个可释放连接器的梭口装置。

  背景技术

  从中国专利申请公开号为CN1161719-A中可以知道使用可释放连接器来选择性地连接和断开用于织机的提花式通丝机构中的细绳和通丝绳。可释放连接器包括插座元件,该插座元件具有至少一个可弹性变形的卡盘,卡盘具有卡爪用于接合插入插座元件内的阳元件的插脚。阳元件包括可沿着杆移动的梭子,该杆从梭子延伸到阳元件的中间部分,其将阳元件与插座元件对准。在阳元件相对于插座元件的相对轴向移动期间,梭子将至少一个可弹性变形的卡盘的卡爪分开,以允许阳元件的插脚插入插座元件或从插座元件中退出。

  这种可释放连接器工作良好,但是它太大而不能彼此干涉并且在一些具有例如配置用于在织边和织物上贴标签的小提花机的提花梭口装置中不兼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可释放连接器,其空间要求较小且非常紧凑。

  实用新型内容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连接提花机构的细绳和提花通丝的至少一个通丝绳的可释放连接器,所述可释放连接器包括阴元件和阳元件。阴元件沿纵向中心轴线延伸并形成纵向槽,该纵向槽沿阴元件的纵向中心轴线从阴元件的第一纵向端部的水平处的端部表面延伸到阴元件的外表面。阳元件具有圆柱形杆和头部,其以阳元件的纵向中心轴线为中心,头部形成阳元件的第一纵向端部。圆柱形杆和头部之间的连接处 (junction)限定了环形轴向表面,该环形轴向表面向阳元件的第二纵向端部转弯 (turned),该第二纵向端部与阳元件的第一纵向端部相对。阴元件的纵向槽具有远端部分和近端部分,所述远端部分和近端部分沿着横向于阴元件的纵向中心轴线的轴线从阴元件的基部延伸到外表面。远端部分和近端部分的连接处限定了在阴元件的第一纵向端部的相对处转弯的轴向半圆形表面。远端部分在阴元件的第一纵向端部和近端部分之间形成细长的壳体。远端部分通过两个可变形支腿沿横向轴线部分地闭合。圆柱形杆的外径基本上等于细长壳体的内径,并且处于非变形状态的两个可变形支腿之间的距离小于圆柱形杆的外径。在阳元件与阴元件的联接构造中,圆柱形杆容纳在远端部分中,并且头部容纳在近端部分中,并且环形轴向表面沿着平行于阴元件的纵向中心轴线的方向面向轴向半圆形表面。圆柱形杆通过两个可变形腿沿着横向轴线被阻挡在细长壳体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端面相对于阴元件的纵向中心轴线倾斜一角度,角度在95°和120°之间,优选为100°。端面至少延伸到阴元件的外表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圆柱形杆与阳元件的端部之间的连接处由相对于阳元件的纵向中心轴线倾斜一角度的连接(junction)表面形成,所述角度在105°和 150°之间,优选135°。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阳元件的第一纵向端部是锥形端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头部的外径为圆柱形杆的外径的1.3至1.6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阳元件的最大外径小于4毫米,特别是等于3.8 毫米,并且阴元件的最大外径小于4.5毫米,特别是等于4.2毫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一种梭口装置包括具有细绳的提花机构和具有综片、弹簧和通丝绳的提花通丝。梭口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将至少一个通丝绳与细绳连接的可释放连接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所述梭口装置使得所述阳元件围绕所述提花通丝的至少一个通丝绳包覆成型,并且所述阴元件围绕所述提花机构的细绳包覆成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所述梭口装置在所述阴元件(11)与所述阳元件(12)的连接配置中,所述可释放连接器设置在所述下部目板和具有孔的所述上部板之间。

  附图说明

  结合图1-8,示例性优选实施例将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然而,该实施例并非旨在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在附图中:

  图1以示意图的形式示出了具有提花机构和提花通丝的梭口装置的通丝的一般布置;

  图2以剖视透视图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成可释放连接器的阳元件和阴元件,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可释放连接器的阴元件,

  图4示出了阴元件的放大尺寸的径向截面,

  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可释放连接器的阳元件,

  图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可释放连接器在阳元件和阴元件的连接配置中的正视图,

  图7显示了图6的轴向截面,

  图8以放大比例,示出了在图6的VIII-VIII平面上的图6的径向截面。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附图标记1表示保持在织机上方的提花型梭口(shedding)机构。织机未在图中示出。提花机构1连接到提花通丝,用于形成梭口装置2。这种提花机构1例如是用于在织边和织物上贴标签的提花机。提花机构1的每个通常的细绳3通过可拆卸可释放连接器4固定到提花通丝的一个或多个通丝绳5上。从提花机构1垂直延伸的细绳3穿过具有孔的上部板6,并且从综片8垂直延伸的通丝绳5横穿下部目板7。因此可拆卸可释放连接器4放置在下部目板7和上部板6之间,其中通丝绳和细绳相对于竖直方向倾斜。每个综片8具有用于在编织期间引导经线的孔眼,并且附接到复位弹簧9,复位弹簧9固定到底板10,底板10位于提花机构1和下部目板7 的下方并且与织机固定。

  每个可释放连接器4由两个部件构成,即,一个与一个细绳3一体的阴元件或插座11和一个与一个或多个通丝绳5一体的阳元件或套圈12。阳元件12的上部与阴元件11的下部相互作用。

  如图3所示,阴元件11由以纵向中心轴线X11为中心的管状圆柱形元件构成。阴元件11通过易受弹性变形影响的半刚性塑料材料铸造而获得。阴元件11具有纵向槽13,纵向槽13具有远端部分14和近端部分15,它们都沿着横切纵向中心轴线X11 的轴线Y11向阴元件11的外表面16开口并且在阴元件11的第一纵向端部17的水平处沿着纵向中心轴线X11向阴元件11的外表面16开口。如图4所示,近端部分15 在内径D18的弯曲基部18和两个腿19之间界定,两个腿19沿垂直于纵向中心轴线 X11和横向轴线Y11的方向间隔开距离L19。距离L19大于或等于直径D18。如图8 所示,远端部分14限定在弯曲基部20和从弯曲基部20延伸的两个可变形支腿21之间。内径D20小于内径D18。在不可变形的状态下,即当纵向槽13内部没有阳元件12而释放时,两个可变形支腿21间隔开小于内径D20的距离L21。所考虑的距离L21 是两个可变形支腿21之间的最小距离,并且是沿垂直于纵向中心轴线X11和横向轴线Y11的方向截取的。弯曲的基部20在纵向槽13中限定细长的壳体25,细长的壳体 25通过两个可变形支腿21在横向方向Y11上部分地闭合。纵向中心轴线X11延伸穿过细长壳体25。沿着纵向中心轴线X11,近端部分15在远端部分14中开口并且在相反方向上朝向阴元件11的与第一纵向端部17相对的第二端部23开口,并由端面24 限定。因此,纵向槽沿着纵向中心轴线X11从端面24延伸到第一纵向端部17。远端部分14和近端部分15之间的连接处界定了轴向半圆形表面22,该半圆形表面22朝第二端23转弯(turned)并且垂直于纵向中心轴线X11。如图3所示,纵向槽13形成一种T形槽。端面24相对于纵向中心轴线X11倾斜一角度A24,角度A24优选地在 95°和120°之间,例如100°,并且至少从纵向中心轴线X11延伸到阴元件11的外表面16。阴元件11的第二纵向端23(当阴元件11安装在提花机构1上时为顶端)围绕细绳3包覆成型,细绳3沿纵向中心轴线X11延伸。阴元件11的第二纵向端23是圆锥形的。

  如图5所示,阳元件12围绕纵向中心轴线X12由一段刚性塑料材料的旋转构成。阳元件12具有圆柱形杆26和具有锥形端部28的头部27,该锥形端部28形成阳元件12的第一纵向端部。圆柱形杆26的外径D26小于锥形端28外的头部27的外径D27。头部27的外径D27是圆柱形杆26的外径D26的1.3倍至1.6倍。圆柱形杆26 和头部27之间的连接处界定了环形轴向表面29,该环形轴向表面29朝向阳元件12 的与锥形端部28相对的第二纵向端部30转弯并且垂直于纵向中心轴线X12。圆柱形杆26沿纵向中心轴线X12的长度L26大于5mm。头部27的长度L27大于1.5mm。阳元件12的第二纵向端部30围绕至少一个通丝绳5包覆成型并且是圆锥形的。

  圆柱形杆26的外径D26在任何间隙内基本上等于纵向槽13的远端部分14的内径D20。头部27的外径D27小于纵向槽13的近端部分18的内径D18。

  在第二纵向端部30和圆柱形杆26之间,阳元件12的端部31具有最大外径 D12,其大于圆柱形杆26的外径D26。阳元件12的最大外径D12小于4mm,特别是等于3.8mm。圆柱形杆26和端部31之间的连接处由连接表面32形成,连接表面32 相对于纵向中心轴线X12倾斜一角度A32,角度A32在105°和150°之间,例如135°,并且连接表面32通过圆角半径连接到端部31和圆柱形杆26。

  阴元件11的第一纵向端部17处的外径D17大于阳元件12的最大外径D12。

  为了连接可释放连接器4的阳元件12和阴元件11,头部27沿横向方向Y11 放置在纵向槽13的近端部分15的前面,并且圆柱形杆26沿横向方向Y11放置在纵向槽13的远端部分14的前面。在该初始联接阶段,纵向中心轴线X11和纵向中心轴线X12沿横向方向Y11彼此偏移。

  然后,阳元件12和阴元件11沿横向方向Y11靠近,并且圆柱形杆26接合到远端部分14中,使远端部分14的可变形支腿21弹性变形,在不可变形的状态下,该可变形支腿21间隔开小于内径D26的距离L21。阳元件12进入纵向槽13的运动使可变形支腿21打开,直到距离L21大于或等于直径D26。圆柱形杆26与远端部分14 的弯曲基部20逐渐邻接。当圆柱形杆26邻接远端部分14的弯曲基部20时,可变形支腿21围绕圆柱形杆26弹性闭合,并将圆柱形杆26保持在细长壳体25中,其中纵向中心轴线X11和纵向中心轴线X12现在处于同轴配置。在这种配置中,阳元件12 的环形轴向表面29以平行于纵向中心轴线X11的方向面向阴元件11的轴向半圆形表面22。由于复位弹簧9作用在每个通丝绳5上,阳元件12的环形轴向表面29与阴元件11的轴向半圆形表面22轴向邻接。

  在联接配置中,细绳3通过可释放连接器4连接到通丝绳5。圆柱形杆26和头部27容纳在纵向槽13中。环形轴向表面29与轴向半圆形表面22轴向邻接,阴性元件11和阳元件12不能沿纵向中心轴线X11分开。圆柱形杆26通过两个可变形支腿21沿着横向轴线Y11在细长壳体25中被阻挡。可释放连接器4放置在下部目板7 和具有孔的上部板6之间,这是非常紧凑的。阳元件12和阴元件11可以围绕纵向中心轴线X11或X12相对于彼此旋转。

  为了使阳元件12和阴元件11分开,阳元件12的锥形端28沿纵向中心轴线 X11被推向纵向槽13的端面24,并且锥形端28在纵向槽13的端面24上滑动,其中连接表面32也作用在可变形支腿21上以增加距离L21并打开可变形支腿21。锥形端 28和端面24的一部分之间的配合使得圆柱形杆26沿横向方向Y11滑动,这有助于打开可变形支腿21。在远端部分14的可变形支腿21变形之后,圆柱形杆26从纵向槽 13中抽出,这使得可变形腿21至少间隔开至少等于直径D26的距离。

  在抽出之后,可变形支腿21弹性地闭合,以使得阳元件12与阴元件11能够进一步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可释放连接器4结构紧凑并且坚固耐用。本实用新型的可释放连接器4与梭口装置2中的相邻可释放连接器的干涉较小,并且可以减小梭口装置2 的尺寸。联接配置对可变形支腿21的变形敏感。由于端面24与头部27配合以便分离,因此分离很容易。

《可释放连接器和包括这种可释放连接器的梭口装置.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