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纺织技术 > 织造> 一种高抗拉性的手绢纺织结构独创技术8524字

一种高抗拉性的手绢纺织结构

2021-03-17 02:11:47

一种高抗拉性的手绢纺织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编织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抗拉性的手绢纺织结构。

  背景技术

  手绢大多由纺织面料制成,而纺织面料中不可避免的存在纺织结构。在实际使用中手绢大多用来擦拭身体,例如在运动时擦汗,再例如沾湿后擦手或擦脸等,由此则需要手绢保持有良好的吸水性;

  另外,由于手绢的使用频率较高,则需要进行多次清洗,而清洗时需要对手绢进行多次的拧水,则对手绢的抗拉性能要求较高。

  为此,提供一种具有高抗拉强度和良好吸水性的手绢纺织结构显得十分必要。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抗拉性的手绢纺织结构,以满足手绢在使用中吸水和抗拉的需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抗拉性的手绢纺织结构,所述纺织结构包括相互交叉编织的经线和纬线,且经线和纬线均设有多根,分别构成径向结构和纬向结构,所述经线包括第一经线和第二经线,所述第一经线缠绕编织于第二经线上,且第一经线、第二经线与纬线相互压紧;

  所述纺织结构的径向结构:经向每根所述第一经线均包括依次连接的多个套环,且多个套环沿经向分布,所述第二经线贯穿多个套环,且经向的多个套环连接部位间隔分布于第二经线的两侧;

  所述纺织结构的纬向结构:纬向的相邻两根所述第一经线之间形成有透气孔,且透气孔位于纬向的相邻两个套环连接部位之间,所述纬线贯穿透气孔,且纬向的相邻两个套环连接部位分别位于纬线的两侧。

  优选的,所述第一经线由第一纺织线与第二纺织线编织而成,所述第一纺织线与第二纺织线交叉缠绕,且交叉缠绕部位构成套环连接部位。

  优选的,所述第一纺织线和第二纺织线中至少有一个为棉质纺织线。

  优选的,所述第一纺织线与第二纺织线交叉缠绕时,至少交叉两次,形成凸起的防滑部。

  优选的,所述纬线贯穿透气孔时,在纬线两侧均形成有透气间隙。

  优选的,所述每根所述第一经线的交叉缠绕部位的两侧均内凹形成有左、右两个凹槽,且纬向上相邻的左、右两个凹槽组合形成透气孔。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在本发明中,提供经线、纬线相互配合的编织结构,具体经线包括第一经线和第二经线,以与纬线配合,形成三线相互交叉压紧,从而有效保证了整体编织结构的稳定性和抗拉强度。

  (2)上述第一经线由第一纺织线和第二纺织线交叉纺织而成,且第一纺织线与第二纺织线的交叉处相互缠绕形成防滑部,以有效提高成型手绢的防滑性,避免手绢在使用时易掉落。

  (3)上述第一纺织线与第二纺织线的交叉处形成有凹槽,且相邻凹槽配合构成透气孔,纬线贯穿透气孔时留有透气间隙,由此有效保证成型手绢的透气性;另外,第一纺织线与第二纺织线中至少有一个采用棉线制成,具有良好的吸水性,而透气间隙又为棉线的吸水膨胀提供了有效的缓冲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第二经线与纬线的配合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第一经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第一经线与纬线的配合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防滑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经线、11-第一纺织线、12-第二纺织线、2-第二经线、3-纬线、4-防滑部、5-凹槽、6-透气孔、61-透气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中提供了一种高抗拉性的手绢纺织结构,其具体结构形式请参阅图1-图5所示:

  纺织结构包括相互交叉编织的经线和纬线3,且经线和纬线3均设有多根,分别构成径向结构和纬向结构,经线包括第一经线1和第二经线2,第一经线1缠绕编织于第二经线2上,且第一经线1、第二经线2与纬线3相互压紧;

  纺织结构的径向结构:经向每根第一经线1均包括依次连接的多个套环,且多个套环沿经向分布,第二经线2贯穿多个套环,且经向的多个套环连接部位间隔分布于第二经线2的两侧;

  纺织结构的纬向结构:纬向的相邻两根第一经线1之间形成有透气孔6,且透气孔6位于纬向的相邻两个套环连接部位之间,纬线3贯穿透气孔6,且纬向的相邻两个套环连接部位分别位于纬线3的两侧。

  在本实施例中,结合图1对上述结构的编织方式进行具体描述:

  如设有a/b/c/d四根经线,其中每根第一经线1均包括第一纺织线11和第二纺织线12。

  步骤一:将四根经线的一端固定于同一水平直线上,保证每根第二经线2的两侧均有第一纺织线11和第二纺织线12。

  步骤二:下压a/c两根第二经线2,上抬b/d两根第二经线2,以此使得四根第二经线2形成交错状态。

  步骤三:抬起a/c两根第一经线1,下压b/d两根第一经线1,以此使得四根第一经线1形成交错状态。

  步骤四:向交错状态下的经线中卡入第一根纬线3。

  步骤五:将第一经线1中的第一纺织线11和第二纺织线12交叉缠绕,并将交叉缠绕部位覆于第一根纬线3上,实现对第一根纬线3的压紧。

  具体,在本步骤中,其交叉缠绕次数至少为两次,图5中即使出了交叉缠绕两次后的状态,而在交叉缠绕后所形成的交叉缠绕部位的两侧均内凹形成有左、右两个凹槽5;

  在交叉缠绕部位覆于第一根纬线3上时,交叉缠绕部位凸起于纬线3表面,从而形成了凸起的防滑部4,以有效提高整体编织结构的防滑性;另外,在此时,第一经线1(a)右侧的凹槽5与第一经线1(b)左侧的凹槽5相对应,由此基于两个凹槽5配合形成透气孔6,而纬线3刚好贯穿透气孔6。

  请参阅图4所示,在透气孔6内位于纬线3的两侧均留有一定间隙,即透气间隙61,其目的是保证整体编织结构具有良好的透气性。

  步骤六:抬起a/c两根第二经线2,下压b/d两根第二经线2,以此使得四根第二经线2形成交错状态;下压a/c两根第一经线1,抬起b/d两根第一经线1,以此使得四根第一经线1形成交错状态;然后重复步骤四至步骤五,完成第二根纬线3的编织;

  步骤七:重复步骤二至步骤五,完成第三根纬线3的编织;

  步骤八:依次重复步骤六至步骤七,直至完成整体编织结构的编织。

  针对上述实施例可知,最终形成的结构为纬线3始终压紧于第一经线1与第二经线2之间;作为另一可实施方式,还可形成还可将第一经线1压紧于纬线3与第二经线2之间,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其具体编织原理与上述公开原理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纬线3的放置位置。

  综上,对于整体编织结构中的第一经线1,其第一纺织线11和第二纺织线12中至少有一个为棉质纺织线,具体棉质纺织线(简称棉线)具有良好的吸水性,能有效满足成型手绢的吸水需求。另外,在进行吸水时,棉线会产生一定程度的膨胀,而透气间隙61则能为其提供有效的膨胀缓冲空间。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一种高抗拉性的手绢纺织结构.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