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纺织技术 > 天然纤维> 针对牵伸装置的压辊对的保持架独创技术19532字

针对牵伸装置的压辊对的保持架

2021-02-11 20:40:05

针对牵伸装置的压辊对的保持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针对纺织机械的牵伸装置的压辊对的保持架,其中所述保持架具有基体,用于将保持架固定在压辊对的轴上的固定元件,以及至少一个、优选两个用于使两个导引皮圈偏转的偏转元件,其中所述偏转元件是固定在所述基体上,在所述基体上设有两个张紧元件,用于将相应的导引皮圈张紧。

  背景技术

  CH 711 154 A1揭示过一种针对纺织机械的牵伸装置的压辊对的保持架,其中该压辊对是由两个上辊构成,其可自由旋转地布置在一个固定的轴上。在牵伸装置中对纤维束进行拉伸。该保持架具有两个导引元件,其分别用于导引一个导引皮圈,该导引皮圈部分地围绕该两个上辊中的一个。保持架借助固定元件固定在压辊对的轴上。用于使导引皮圈偏转的导引元件各具有一与中心轴间隔一定距离布置的偏转边缘。在导引元件与相应的导引皮圈之间设有用于将相应的导引皮圈张紧的弹簧元件。

  借助保持架,期望以尽可能靠近牵伸装置的输出夹紧点的方式对导引皮圈或上皮圈进行导引。保持架的输出与(处于输出上辊与输出下辊之间的)夹紧点的距离应尽可能小,以确保对拉伸的纤维束的极佳的导引。

  围绕保持架的偏转边缘对上皮圈进行牵引。基于围绕,以及上皮圈与保持架的偏转边缘之间的现有摩擦,产生作用于保持架的力。保持架应非常稳定且在负荷下尽可能小地变形,使得牵伸装置的主跨区域内的几何条件变化尽可能小。皮圈在保持架中也是张紧的。在已知的张紧装置构造中,保持架在偏转边缘的区域内更软。这是一个缺陷。

  在市面上通常采用的保持架中,对偏转条进行直线导引并且朝向牵伸区施加弹力。就此构造而言,偏转边缘的位置与上皮圈的长度以及产生的驱动力相关。这与对偏转边缘的精确定位的要求矛盾。在工作状态下的倾斜以及伴随的直线导引系统中的运转不畅是另一缺陷。

  在另一保持架的实施方案中,借助经压力弹簧施力的板条来实现上皮圈的张紧。其缺点在于基体的削弱,以及张紧条的倾斜和伴随的直线导引系统中的运转不畅。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持架,其较为稳定,且其中能够将皮圈均匀地张紧以及将偏转边缘精确地定位。

  本发明用以达成上述目的的解决方案为一种保持架。

  根据本发明,所述保持架针对纺织机械的牵伸装置的压辊对,其具有基体,用于将所述保持架固定在所述压辊对的轴上的固定元件,以及至少一个、优选两个用于使两个导引皮圈偏转的偏转元件。所述偏转元件固定在所述基体上,在基体上设有两个张紧元件,用于将相应的导引皮圈张紧。根据本发明,所述张紧元件可旋转地支承,每个张紧元件均与偏转元件一起固定在基体上。

  通过以可旋转的方式将张紧元件支承,张紧元件易于运动,且其中在导引皮圈对张紧元件施力的情况下可靠地避免张紧元件的倾斜。通过借助偏转元件将每个张紧元件固定在基体上,能够使基体极其稳定。此外,借助偏转元件将张紧元件固定在基体上使基体增强,从而额外地提升保持架的稳定性。这样便确保能够将偏转边缘精确地定位。借此显著改善经拉伸的纤维束在牵伸装置中的结果。

  特别优选地,所述偏转元件夹紧、特别是扣合在基体上。通过如此将偏转元件固定在基体上,实现快速且可靠的固定。通过所述扣合连接也能够简单且快速地将偏转元件与基体分离,以便视需要简单地更换偏转元件或张紧元件。

  特别优选地,所述张紧元件可旋转地支承在所述基体上。通过张紧元件的旋转将相应的导引皮圈张紧。避免张紧元件在旋转过程中的倾斜,并且能够将导引皮圈均匀地张紧。

  所述张紧元件优选为活盖。所述活盖能够相对基体或多或少地立起,使得导引皮圈充分地张紧。

  特别优选地,所述张紧元件具有辊状活节头。所述辊状活节头引起张紧元件的线性移动,从而能够实现导引皮圈的均匀张紧。其中,所述张紧元件围绕辊状活节头旋转,并且或多或少地相对基体立起。

  同样优选地,所述张紧元件借助所述活节头可旋转地支承在所述基体的槽状支座中。特别是与辊状活节头相结合,实现张紧元件相对基体的安全的旋转运动,其避免张紧元件的倾斜进而实现导引皮圈的均匀张紧。

  此外优选地,所述偏转元件将张紧元件的辊状活节头环扣。借此以特别简单的方式实现张紧元件在基体上的固定。通过借助偏转元件将辊状活节头环扣,一方面将张紧元件与基体连接,另一方面还使张紧元件具备可旋转运动特性。同时将偏转元件固定在基体上。通过基体与张紧元件以及偏转元件的连接提供特别稳定的保持架,其实现偏转边缘的精确定位,所述偏转边缘即使是在预期的施力下也非常精确地保持其位置。

  优选地,在基体与张紧元件之间设有弹簧,特别是支腿弹簧。所述弹簧使得张紧元件相对基体张开。借此将贴靠在张紧元件上的导引皮圈张紧,且导引皮圈能够对纤维束进行非常精确的导引。

  优选地,所述支腿弹簧的支腿支撑在基体上以及张紧元件上。在支腿弹簧试图扩展的情况下,张紧元件从基体张开。在导引皮圈贴靠在张紧元件上的情况下,此导引皮圈相对偏转元件以及上辊张紧,进而实现对纤维束的可靠导引以及偏转边缘的精确位置。

  特别优选地,所述弹簧是在凹口中或者在基体和/或张紧元件的突出部上经轴向导引。这样便能确保:张紧元件不会因导引皮圈而沿轴向移动。其中,在纺纱操作期间保持导引皮圈的精确位置。特别是通过经扣合的偏转元件将扭转弹簧和张紧元件“捕捉”在基体中。

  优选地,所述固定元件具有凸缘,用以将所述保持架相对环形槽轴向固设在所述压辊对的轴上。所述突出部位于环形槽的边缘上,进而将保持架沿轴向相对上辊定位。因此,通过扣合能够将保持架快速且位置精确地固定在轴上。

  同样特别优选地,在所述张紧元件上设有两个定界片,用于对导引皮圈进行侧向导引。其中,导引皮圈位于这两个定界片之间。借此防止导引皮圈沿轴向移出预定的位置。

  优选地,所述张紧元件的宽度大于这两个定界片之间的距离。其中,张紧元件的长度应远大于两个定界片之间的距离。借此能够特别有利地将所述定界片布置在位于张紧元件上的不同位置上。这样便能应对与保持架上经导引之导引皮圈对应的纺纱位置的不同距离,并实现导引皮圈的最佳定位,而无需更换整个保持架。相应地,为了与期望采用该保持架的纺纱机相适应,仅将匹配的张紧元件安装在基体上便已足够。

  此外优选地,所述定界片选择性地大体居中地或侧向错移地布置在所述张紧元件上。如果定界片如此布置在张紧元件上,使得其相互靠近地位于相邻的张紧元件上,则能借此实现相邻纺纱位置的较小距离。而若相邻张紧元件的定界片以距离尽可能大的方式位于张紧元件上,则实现相邻的纺纱位置的更大的距离。在定界片居中布置的情况下,有利地实现相邻纺纱位置的中等距离。

  在选择性地将具有不同宽度的偏转元件固定在基体上的情况下,能够沿纤维束的拉伸方向相应的改变保持架长度。在偏转元件的宽度较小的情况下实现较短的保持架长度,而在偏转元件的宽度较大的情况下则实现较大的保持架长度。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更多优点参阅下文对实施例的描述。其中:

  图1为牵伸装置在保持架以及输出辊对的区域内的侧视图,

  图2为保持架的透视图,

  图3a至图3c为具有偏转元件的不同张紧元件的前视图,

  图4a和图4b为不同偏转元件的侧视图,

  图5为固定元件的侧视图,

  图6为包含压辊和导引皮圈的保持架的底侧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对所示实施例的描述中,为技术方案和/或工作原理相同和/或至少相似的特征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即使这些特征是在不同的实施例中揭示。若未再次对这些特征作详细说明,则其技术方案和/或工作原理等同于前文已描述的特征的技术方案和工作原理。

  图1为纺织机械、优选环锭纺纱机的牵伸装置在保持架1以及输出辊对2的区域内的侧视图。保持架1针对所述牵伸装置的两个相邻的牵伸装置单元设计。保持架1固定在压辊对的轴3上,此附图示出该压辊对中的仅一个压辊4。所述压辊对构建为双辊,其中两个压辊4相互间隔一定距离并且可自由旋转的布置在固定的轴3上。所述压辊对通过轴3保持在牵伸装置的未绘示的负荷载体上。压辊4被未绘示的负荷载体压向经驱动且固定支承的下辊5,故进入的纤维束6夹在压辊4与下辊5之间。通过延伸经过数个相邻的牵伸装置的下辊5借助摩擦配合带动纤维束6以及压辊4。在所述牵伸装置中,在形成中心辊对的压辊4和下辊5的下游设有输出辊对2,其同样布置在所述负荷载体上。以与中心辊对相比更高的周向速度对输出辊对2进行驱动。在中心辊对与输出辊对2之间设有所谓的主拉伸区,在该主拉伸区内对纤维束6进行拉伸,使得在两个辊对后存在更细的纤维束6。所述牵伸装置可包含其他未绘示的辊对。

  为了实现纤维束6的均匀拉伸以及避免纤维束6的错误拉伸,在牵伸装置的主拉伸区内设有纤维导引装置。所述纤维导引装置包括上导引皮圈7和下导引皮圈8。纤维束6在导引皮圈7、8之间被导引。下导引皮圈8布置在所述牵伸装置的底侧上,并且围绕固定的下皮圈导引件9的偏转边缘延伸,并且部分地将中心辊对的下辊5围绕。下皮圈导引件9如下辊5那样延伸经过数个相邻的牵伸装置。通过下辊5对下导引皮圈8进行驱动。上导引皮圈7围绕保持架1延伸并且部分地将压辊4围绕。通过与上导引皮圈摩擦配合的下导引皮圈8对上导引皮圈7进行驱动。

  为了能够对具有不同的纤维长度的纤维进行处理,在所述纤维导引装置中可嵌入具有不同的几何形状或宽度的保持架1。这样便能针对性地改变纤维束在主拉伸区内经导引皮圈7、8导引的行程。亦即,借助保持架1期望以尽可能靠近牵伸装置在输出辊对2处的输出夹紧点的方式对上导引皮圈7进行导引。保持架1的输出与输出辊对2处的夹紧点之间的距离应尽可能小。

  保持架1大体由一体式相连的固定元件10和基体11构成。在基体11上设有张紧元件12和偏转元件13。导引皮圈7将压辊4以及偏转元件13围绕,并且被张紧元件12张紧。固定元件10用于将保持架1固定在压辊对4的固定的轴3上。其中,固定元件10具有容置口14,借助该容置口,保持架1能够简单地扣合至压辊对5的轴3上以及重新分离。为了使导引皮圈7偏转,偏转元件13具有偏转边缘15。张紧元件12经弹簧16预紧并用于将导引皮圈7张紧。

  张紧元件12构建为活盖的形式。所述张紧元件可旋转地支承在基体11上。为此,张紧元件12在一端上具有辊状活节头17。辊状活节头17位于基体11的槽状支座18中。辊状活节头17能够在支座18中围绕辊状活节头17的轴旋转,使得张紧元件12或多或少地相对基体11张开。

  为了能够将张紧力施加至导引皮圈7,设有弹簧16,其将张紧元件12弹性预紧。弹簧16是构建为支腿弹簧,其中两个支腿中的一个布置在基体11的凹口19中。所述支腿能够在凹口19中相对基体11支撑。此外,通过凹口19实现对弹簧16的轴向固定,以免弹簧侧向从基体11脱出。弹簧16的另一支腿支承在张紧元件12上。为了在此情形下也维持轴向位置,在张紧元件12的底侧上设有突出部20。弹簧16的支腿沿轴向支撑在此突出部20上,故借此也实现弹簧16以及张紧元件12相对基体11的轴向固设。

  为了将辊状活节头17固定在槽状支座18中,设有偏转元件13。偏转元件13是借助扣合连接固定在基体11上。其中,偏转元件13借助夹爪21卡接在基体11的底侧上。偏转元件13的另一末端借助夹持件23将张紧元件12的辊状活节头17环扣。故偏转元件13用作某类夹持装置,其将张紧元件12保持在基体11上。同时,在这个实施例中,所述偏转元件使得针对张紧元件12的旋转接头完整化,具体方式为,偏转元件将活节头17以可旋转运动的方式压入支座18。

  借助在此示出的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实现上导引皮圈7的均匀张紧。张紧元件12以可旋转运动的方式支承,并且能够将所需的压力施加至导引皮圈7,而不会卡住。此外特别重要地,确保了基体11的非常稳定的结构。基体并不因设于其上的功能元件(张紧元件12和偏转元件13)而被削弱,而是甚至特别是通过偏转元件13得到额外增强。弹簧16仅占用较小的空间,故基体11能够采用尽可能实心的实施方案。

  图2为保持架1的一个实施例的透视图。保持架1具有一体式相连的固定元件10和基体11。当然,这些元件也可以采用可相互分离的实施方案。如图所示,保持架1是针对两个相互平行延伸的导引皮圈7(在此未绘示)设计。相应地,保持架1具有两个张紧元件12和两个偏转元件13。如图所示,各张紧元件12配设有辊状活节头17,其可旋转地支承在槽状支座18中。其中,支座18是基体11的一部分。为了将辊件17以可旋转运动的方式保持在支座18中,偏转元件13在张紧元件12的两端借助夹持件23将辊件17环扣。图中未示出弹簧16,其位于张紧元件12与基体11之间。如图所示,在导引皮圈7不贴靠在张紧元件12上以及偏转元件13上之后,张紧元件12通过弹簧16张开至其最大位置。

  如图所示,张紧元件12具有两个定界片22。定界片22的作用是:使得导引皮圈7在所述定界片之间沿轴向被侧向导引。相应地,导引皮圈7的宽度约等于张紧元件12的两个定界片22的距离a(参阅图3a至图3c)。

  如图3a至3c所示,偏转元件13和张紧元件12的长度明显大于定界片22之间的距离a,在所述定界片之间期望对导引皮圈7进行导引。张紧元件12的长度L以支持定界片22的不同定位的方式设计。根据如图3a所示的技术方案,定界片22大体位于张紧元件12的中心处。在如图3b所示的实施方案中,定界片22是向左移动,而在如图3c所示的实施方案中,定界片则是向右移动。

  例如如果将如图3b和图3c所示的实施方案安装在保持架1中,其中从正前方视之图3b的实施方案布置在左侧且图3c的实施方案布置在右侧,则这对应较大的纺纱位置距离,因为这两个针对导引皮圈7的导引系统的距离非常大。而在将这两个张紧元件12相互交换的情况下,相互距离则非常小,故可将此组合应用于非常小的纺纱位置距离。这样一来,通过相应地使用适当的张紧元件,能够将保持架1应用在具有不同分度的纺纱机中,而无需更换保持架1和偏转元件13。

  在图3a至图3c中还以虚线示出辊状活节头17。可以看出,辊状活节头17在张紧元件12的两端伸出此张紧元件,并可在该处被偏转元件13分别借助一夹持件23环扣和夹紧。此外,在本实施方案中还以夹持件23进行中心固定,因为张紧元件12非常长。这样便在导引皮圈7的导引过程中可靠地避免张紧元件12的变形。

  在图4a和4b中示出不同的偏转元件13。其中,偏转元件13具有不同的宽度B。这样便能应对不同纤维束6的特定需求,以及改变纤维导引装置在主拉伸区内的夹紧点或改变导引系统与输出辊对2的夹紧点的距离。为此无需更换整个保持架1或张紧元件12。将匹配的导引元件13嵌入便已足够。

  此外,从这些附图还能更清楚地看出如何将偏转元件13固定在基体11上或活节头17上。这些附图分别示出位于偏转元件13的下端上的卡爪21,偏转元件13借助该卡爪与保持架1的基体11卡接。在偏转元件13的上端上可以看出经倒圆的夹持件23。其中,该倒圆与张紧元件12的辊状活节头17共同起作用,并且在将活节头17固设在基体11的支座18中的情况下允许张紧元件12旋转运动。

  图5为包含固定元件10的基体11的剖视图。在固定元件10中设有容置口14,在所述容置口中可容置压辊对的轴3。为了将保持架1夹紧在轴3上,设有凸缘24。其中,可通过固定元件10的材料的弹性变形将固定元件10的凸缘24压向轴3并卡紧在该处。

  图6为具有压辊4和导引皮圈7的保持架1的底侧的视图。其中,具有压辊4的压辊对的两个导引皮圈7既将相应的压辊4围绕也将包含偏转元件13的基体11围绕。这两个压辊4借助轴3相连。轴3具有环形槽25。环形槽25与固定元件10的凸缘24共同起作用。其中,突出部24和环形槽25是如此布置,使得不仅将保持架1固定在轴3上,还相对压辊对的轴3进行保持架1的轴向定向和定心。这样便实现保持架1相对压辊对的简单且精确的定位。

  本发明不局限于所示和描述的实施例。可以采用处于权利要求书范围内的变体,以及将特征加以组合,即便这些特征是在不同的实施例中揭示和描述。

  附图标记表

  1 保持架

  2 输出辊对

  3 轴

  4 压辊

  5 下辊

  6 纤维束

  7 上导引皮圈

  6 下导引皮圈

  9 下皮圈导引件

  10固定元件

  11基体

  12张紧元件

  13偏转元件

  14容置口

  15偏转边缘

  16弹簧

  17活节头

  18支座

  19凹口

  20突出部

  21卡爪

  22定界片

  23夹持件

  24凸缘

  25环形槽

  a 定界片22之间的距离

  B 偏转元件13的宽度

  L 张紧元件12的长度

《针对牵伸装置的压辊对的保持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