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纺织技术 > 天然纤维> 细纱机的气圈控制装置独创技术9828字

细纱机的气圈控制装置

2021-03-24 05:49:44

细纱机的气圈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纱设备领域,是环锭细纱机上附加的气圈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环锭纺加捻卷绕结构中,气圈是影响纺纱张力的重要因素。在纺纱生产中,除了降低锭速(产量)和小范围更换钢丝圈重量外,几乎没有可以有效控制纺纱张力的方法。在70毫米锭距的细纱机上,气圈最大直径基本上等于锭距甚至大于锭距,这就使得气圈最大线速度远大于钢丝圈线速度,达到每秒60米以上,成为环锭纺生产流程中线速度最高的回转体。

  细纱机气圈控制环是一项有效控制纺纱张力的成熟技术,在过去“细纱机大卷装”年代其是增大纺纱卷装的有效措施;在现今的“细纱机高速化”年代是纺纱增速增产的有效措施。

  气圈控制环使完全无约束的自由单气圈纺纱状态,成为局部约束的双气圈纺纱状态,气圈控制环环体能支承和降低气圈高速回转时纱线产生的离心力,把原来较大直径和较高高度的单气圈分成两个较小直径和较低高度的小气圈,气圈控制环在抑制气圈直径的同时既降低了气圈承受的法向离心力,也以纱条较小回转半径与光滑环体接触,来降低纱条大回转半径对紊流空气的高速切割所承受的切向阻力。因此,通过气圈控制环来压缩气圈最大膨化直径,可以有效降低由法向离心力和切向阻力产生的气圈段张力。有资料表明,目前应用的气圈控制环可降低纱线张力达30%及以上。这样就能使纺纱张力减小,断头减少,功耗降低。

  气圈最大工作直径的减小有利于稳定生产提升产能,但现有技术的气圈控制环最小直径不能小于管纱最大直径,气圈控制环的进一步减小受制于运转操作:断头时的拔管接头操作和落纱时的钢领板下降,因此现有技术中,气圈控制环的最小内径一般与钢领内径相等。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减小气圈控制环内径的技术方案,将气圈控制环做成可开合的两个半圆环装置,正常纺纱时两个半圆环合拢成为一个小直径的气圈环,接头操作或落纱操作时打开两个半圆环,方便接头操作和落纱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实现方式为:细纱机的气圈控制装置,包括气圈环、气圈环支承摆臂和支承轴,其特征在于气圈环由可开合的两个半圆环组成,两个半圆环由两个基本对称的气圈环支承摆臂支承,气圈环支承摆臂活套在支承轴上,支承轴直接或间接固定在钢领板上。

  支承轴为竖轴,两个气圈环支承摆臂分别活套设置在一个或两个竖轴上,竖轴与水平面成ɑ角度,ɑ=45~90度,两个半圆环复位合拢后保持水平状态,竖轴直接或间接固定在钢领外周的钢领板上,两个气圈环支承摆臂分别设有复位结构。

  支承轴为横轴,两个气圈环支承摆臂分别活套设置在左右两个横轴上,横轴与水平面成ß角度,ß=0~45度,两个半圆环复位合拢后保持水平状态,两个横轴通过竖轴固定在钢领外周的钢领板上,两个气圈环支承摆臂分别设有复位结构。

  两个气圈环支承摆臂上的复位结构为弹簧和/或重力复位力臂。

  两个气圈环支承摆臂上,至少设有一个打开拨臂。

  两个半圆环复位合拢后的气圈环内径大于纱管最大直径、小于管纱最大直径,可以比纱管最大直径大3~15毫米,如3、6、9、12、15毫米等,优选为比纱管最大直径大5±2毫米。

  在气圈段长度内,气圈垂直方向上可以设置1~5副可开合气圈环,对于钢领板和钢领升降的机型,优选采用1~2副气圈环,对于龙筋和锭子升降的机型,优选采用2~3副气圈环。

  本实用新型为细纱机气圈段提供了较小内径的气圈控制装置,有利于控制气圈最大直径,降低气圈段纺纱张力,降低断头和功耗。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本实用新型左右打开式气圈控制装置的工作时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本实用新型左右打开式气圈控制装置的打开时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2本实用新型向上打开式气圈控制装置的工作时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2本实用新型向上打开式气圈控制装置的打开时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3本实用新型斜向竖轴左右打开式气圈控制装置的工作时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3本实用新型倾斜竖轴左右打开式气圈控制装置的打开时示意图。

  图7为图5的A-A向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管纱始纺时的气圈环位置和气圈形态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管纱满纱时的气圈环位置和气圈形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细纱机的气圈控制装置,包括气圈环、气圈环支承摆臂和支承轴,气圈环由可开合的两个半圆环组成,两个半圆环由两个基本对称的气圈环支承摆臂支承,气圈环支承摆臂活套在轴杆上,轴杆固定在钢领板上。

  参照附图1附图2,实施例1为左右打开式气圈控制装置,纺纱锭位上包括钢领4、钢丝圈9、纱管5和管纱7。两个半圆气圈环支承摆臂3分别活套设置在左右两个竖轴1上,两个竖轴1基本上垂直于钢领平面,并固定在钢领4外周的钢领板上,两个半圆气圈环6可以向左右两侧旋转打开,两个半圆气圈环支承摆臂3分别设有复位弹簧结构(未画出),两个半圆气圈环6的复位合拢由复位弹簧力控制。

  在两个气圈环支承摆臂3上,至少设有一个打开拨臂8,可以由操作工手工拨动拨臂8打开气圈环6,进行拔起管纱的接头操作。在落纱操作时,随着钢领板的下降,管纱7锥体触及气圈环6,气圈环6向左右两侧打开。

  进一步,两个半圆气圈环支承摆臂3上设有联动的水平扇形齿片2,两个半圆气圈环支承摆臂之间以扇形齿片2啮合,两个半圆气圈环6可以联动向左右打开。

  参照附图3附图4,实施例2为上下打开式气圈控制装置,纺纱锭位上包括钢领2-4、钢丝圈2-9、纱管2-5和管纱2-7。两个半圆气圈环支承摆臂2-3,分别活套设置在左右两个横轴2-2上,两个横轴2-2通过垂直于钢领的横轴支架2-1固定在钢领2-4外周的钢领板上,两个半圆气圈环2-6可以向上方旋转打开,两个半圆气圈环支承摆臂2-3和两个半圆气圈环2-6的复位合拢由弹簧和/或重力复位控制。

  在两个半圆气圈环支承摆臂2-3上,至少设有一个打开拨臂2-8,可以由操作工手工拨动拨臂2-8打开气圈环2-6,进行拔起管纱的接头操作。在落纱操作时,随着钢领板的下降,管纱2-7触及气圈环2-6,气圈环2-6向上打开。

  上下打开式气圈控制装置的两个横轴2-2中心线,也可以向上或向下偏离于水平面一个ß角度,ß=±(10~45)度,如±(10、15、20、25、30、35、40、45)度,相应的两个半圆气圈环2-6复位合拢后保持水平状态。两个半圆气圈环2-6向上斜向旋转打开。

  参照附图5~7,实施例3为倾斜竖轴左右打开式气圈控制装置,纺纱锭位上包括钢领3-4、钢丝圈3-9、纱管3-5和管纱3-7。竖轴3-1的上部是倾斜竖轴3-2,倾斜竖轴3-2与水平面成ɑ角度,ɑ为45~85度,如45、55、65、75、85度,相应的两个半圆气圈环3-6复位合拢后保持水平状态。倾斜竖轴3-2通过竖轴3-1固定在钢领3-4外周的钢领板上,两个半圆气圈环支承摆臂3-3分别活套设置在倾斜竖轴3-2上。两个半圆气圈环3-6可以向左右两侧斜向旋转打开,两个半圆气圈环支承摆臂3-3分别设有复位弹簧3-10和重力复位结构,两个半圆气圈环3-6的复位合拢由复位弹簧力和重力复位结构控制。

  在两个气圈环支承摆臂3-3上,至少设有一个打开拨臂3-8,可以由操作工手工拨动拨臂3-8打开气圈环3-6,进行拔起管纱的接头操作。在落纱操作时,随着钢领板的下降,管纱3-7锥体触及气圈环3-6,气圈环3-6向左右斜向打开。

  附图8和附图9为管纱始纺时和满纱时的气圈环位置和气圈形态。从前罗拉钳口输出的纱条,经过导纱钩4-1形成上气圈4-2,纱条在气圈环4-4的控制下,气圈被分隔成上气圈4-2和下气圈4-5。然后通过钢领4-6上的钢丝圈4-7,卷绕到纱管4-3上形成管纱4-8。

  气圈环6、2-6、3-6、4-4的内径大于纱管5、2-5、3-5、4-3的最大直径、小于管纱7、2-7、3-7、4-8的最大直径,可以比纱管最大直径大3~15毫米,如3、6、9、12、15毫米,优选为比纱管最大直径大5±2毫米。

  在气圈段长度内,可以设置1~5副可开合气圈环,对于钢领板和钢领升降的机型,优选采用1~2副气圈环,对于龙筋和锭子升降的机型,优选采用2~3副气圈环。

  下部第一副气圈环离开钢领表面的高度,为管纱上部圆锥的高度加1~30毫米。

  本实用新型特别适于龙筋和锭子升降的细纱机机型,使得原本始终处于直径最大、圈形最长的气圈工作状态,受到很好的约束控制。

  本实用新型为细纱机气圈段提供了较小内径的气圈控制装置,有利于控制气圈最大直径,降低气圈段纺纱张力,降低断头和功耗。

《细纱机的气圈控制装置.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