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纺织技术 > 天然纤维> 一种导条装置独创技术12256字

一种导条装置

2021-02-07 17:43:25

一种导条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纱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导条装置。

  背景技术

  并条工序中的不同原料混纺,尤其是条混对纱线乃至织物的成分控制来说越来越重要。与原料混合相比,条混能更精确地控制混合比例,节省成本,并且操作简单,工艺明确。在面料消费者、纱线采购厂家的要求下,越来越多的纱线生产厂家采用条混工艺进行生产。目前并条机通过对喂入条子的并合牵伸,使得条子在抽长拉细的过程中,条子中的纤维达到混合效果,但是混合效果不明显。为了达到要求的混合效果,生产厂家不得不通过反复多次并合工序改善棉条内纤维的混合效果。例如涤/棉混纺比35/65的涤棉纱生产过程中,需要经过3-4道并条混合工序,才能达到较好的混合效果。

  然而反复多次的条混工序不仅增长了生产流程,降低了生产效率,人员能耗等生产成本也随之增加;而且经过反复多次的并合牵伸后,条子内纤维之间地抱合力大大降低,使得条子在后道生产过程中容易发生断条,影响生产效率;条子也很容易产生意外牵伸,导致条干恶化,产生额外的细节等。因此能使得不同原料的条子经过并条机并合牵伸使纤维能达到较好的混合效果将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并条机牵伸原理、纤维在牵伸过程中的运动分析,在牵伸罗拉座喂入端加装一导条器装置,使得条子进入牵伸区之前的状态是按照一定的要求排列,从而达到改善混合效果的目的。公开号为CN 106132856 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牵伸装置的导条器以及牵伸装置,其中涉及到的导条器可用于控制喂入纤维条的移动路径,控制其按照双层纤维条重叠进入牵伸系统,在牵伸过程中改善纤维条的混合效果,但是该专利存在的问题是在实际生产中其输出的纤维条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具体表现纤维条在后道的粗纱工序中频繁出现飞花现象,无法进行正常生产。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导条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后道粗纱工序飞花现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导条装置,包括与牵伸系统可拆卸连接的支架,所述支架上至少设有两组并列设置的分层棒组和至少一组汇线棒组,分层棒组和汇线棒组上设有幅宽可调的挡板组件。

  所述支架上设有三组分层棒组和一组汇线棒组,三组分层棒组分别为第一导条棒组、第二导条棒组和第三导条棒组;所述汇线棒组包含一个第四导条棒,第一导条棒组、第二导条棒组、第三导条棒组和第四导条棒沿进线方向平行设置在支架上。

  所述第一导条棒组、第二导条棒组和第三导条棒组均包含两个上下交错设置的导条棒;所述导条棒的两端设有端座,端座通过螺栓连接在支架上。

  所述第一导条棒组包含的两个导条棒为第一导条棒,第二导条棒组包含的两个导条棒为第二导条棒,第三导条棒组包含的两个导条棒为第三导条棒;位于上部的第一导条棒、第二导条棒、第三导条棒位于同一上平面内,位于下部的第一导条棒、第二导条棒、第三导条棒位于同一下平面内;同一平面上相邻两导条棒之间的水平间距为60~120mm,每组分层棒组内的两个导条棒的垂直间距为10~30mm。

  所述第一导条棒的中部为椭球体,椭球体的长半径为40~150mm、短半径为10~60mm,第一导条棒的两端为圆柱体,圆柱体与椭球体平滑过渡连接。

  所述第二导条棒为椭球体,椭球体的长半径为100~300mm、短半径为10~80mm;第三导条棒为椭球体,椭球体的长半径为100~300mm、短半径为10~80mm。

  所述第四导条棒与第三导条棒之间的水平间距为60~120mm。

  所述挡板组件包括挡块和异形摆臂,异形摆臂的一端与挡块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设置在分层棒组和/或汇线棒组上的螺纹孔螺纹连接。

  所述挡板组件对称设置在分层棒组和/或汇线棒组上。

  本实用新型通过分层设置的形状不尽相同的导条棒,提高牵伸后纤维条质量,消除了后道粗纱工序中存在的飞花停车问题,提高生产效率。配合挡板组件能根据需要有效控制纤维条的移动路径,有利于牵伸过程中纤维的渗透,提高混合效果。本实现新型可在牵伸过程中发挥良好的混和效果,在同样质量要求时,可适当减少并合次数,从而减少设备投入,缩短纺纱工艺流程,减少用工,降低能耗,尤其是在条混工艺及色纺工艺生产中表现更为突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导条棒与支架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导条棒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导条棒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导条棒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实施例1,一种导条装置,包括与牵伸系统可拆卸连接的支架6,所述支架6上至少设有两组并列设置的分层棒组和至少一组汇线棒组,喂入的纤维条在一定的张力作用下通过分层棒组进行分层,然后在汇线棒组处实现纤维条汇线,汇线后进入牵伸系统。分层棒组和汇线棒组上设有幅宽可调的挡板组件5,挡板组件位置可调,通过调整挡板组件的位置可控制经过分层棒组和汇线棒组的棉条层的宽度。

  优选地,所述支架6上设有三组分层棒组和一组汇线棒组,三组分层棒组分别为第一导条棒组1、第二导条棒组2和第三导条棒组3;所述汇线棒组包含一个第四导条棒4,第一导条棒组1、第二导条棒组2、第三导条棒组3和第四导条棒4沿进线方向平行设置在支架6上。纤维条喂入时依次经过第一导条棒组1、第二导条棒组2和第三导条棒组3和第四导条棒4,然后进入牵伸系统。该导条装置还可根据需要设置为具有1-10个导条棒组的结构,其中每个导条棒组可由上下分层布置的1-4个导条棒组成。

  进一步,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导条棒组1、第二导条棒组2和第三导条棒组3均包含两个上下交错设置的导条棒10;所述导条棒10的两端设有端座11,端座11通过螺栓9连接在支架6上;第四导条棒4的两端也固定设有端座,支架上的侧壁上设有光孔,端座上设有螺纹孔12,螺栓穿光孔与螺纹孔螺纹连接,实现导条棒与支架的固定连接。

  进一步,如图4所示,所述挡板组件5对称设置在分层棒组和/或汇线棒组上,可设置在部分分层棒组和汇线棒组上,根据需要设置。所述挡板组件5包括挡块501和异形摆臂502,异形摆臂502的一端与挡块50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设置在分层棒组和/或汇线棒组上的螺纹孔螺纹连接,转动异形臂实现挡块501角度和位置调节,可控制经过分层棒组和汇线棒组的棉条层的宽度。

  该导条装置通过卡槽7安装到牵伸系统的前端,喂入的纤维条在一定的张力作用下进入导条装置后,经第一导条棒1后分为上下两层,上层纤维条依次经过上层的第一导条棒的上表面、上层的第二导条棒2的下表面、上层的第三导条棒3的上表面后汇集到第四导条棒4下表面,下层纤维条依次经过下层的第一导条棒1的上表面、下层的第二导条棒2的下表面、下层的第三导条棒3的上表面后汇集到第四导条棒4的下表面,该处上下两纤维条层呈重叠且同时往前移动进入牵伸系统。纤维条在一定张力作用下依次经过系列椭球体工作杆表面过程中,张紧的纤维条被平铺并有向工作杆两侧移动的趋势,其内部纤维伸直状态发生变化,进入牵伸系统后更有利于被牵伸;此外上下两层纤维条重叠进入牵伸系统,纤维在牵伸过程中更容易混合均匀,提高条子内纤维的混合效果,有效避免飞花现象。

  如图3~5所示,实施例2,一种导条装置,所述第一导条棒组1包含的两个导条棒10为第一导条棒10a,第二导条棒组2包含的两个导条棒10为第二导条棒10b,第三导条棒组3包含的两个导条棒10为第三导条棒10c;位于上部的第一导条棒10a、第二导条棒10b、第三导条棒10c位于同一上平面内,位于下部的第一导条棒10a、第二导条棒10b、第三导条棒10c位于同一下平面内。同一平面上相邻两导条棒之间的水平间距为60~120mm,优选为80mm,每组分层棒组内的两个导条棒的垂直间距为10~30mm。

  进一步,所述第一导条棒10a的中部为椭球体,椭球体的长半径为40~150mm、短半径为10~60mm,第一导条棒10a的两端为圆柱体,圆柱体与椭球体平滑过渡连接。所述第二导条棒10b为椭球体,椭球体的长半径为100~300mm、短半径为10~80mm;第三导条棒10c为椭球体,椭球体的长半径为100~300mm、短半径为10~80mm。所述第四导条棒4与第三导条棒10c之间的水平间距为60~120mm。根据需要选择这些导条棒是相同的还是不同的。

  优选地,第一导条棒的椭球体工作杆的长半径为100mm,短半径为15mm;第二导条棒和第三导条棒形状相同,其椭球面工作杆的长半径为150mm,短半径为25mm;第一导条棒与第二导条棒水平间距80mm,第二导条棒与第三导条棒水平间距100mm,各组内上层导条棒和下层导条棒的垂直间距为15mm;第四导条棒的圆柱形工作杆直径为18mm,它与第三导条棒水平间距90mm,它位于下层的第三导条棒下端,垂直间距10mm。以8根染色棉条(黑色:白色=4:4)的生产过程为例,每根棉条的重量均为4.5ktex。根据生产工艺要求,将不同颜色的棉条间隔搭配喂入,进入本导条装置的纤维条被第一组导条棒分为上下纤维条层,上层纤维条的颜色为黑+白+黑+白布置,下层纤维条的颜色为白+黑+白+黑布置,最终汇集到导条棒4下表面的纤维条层内维条的重叠搭配为上黑下白+上白下黑+上黑下白+上白下黑,调整各个挡板使得纤维条适当紧密排列,导条棒2下纤维层宽度4mm,导条棒3上纤维层宽度5mm,导条棒4下纤维层宽度为6mm。这样的双层纤维条层经过牵伸系统牵伸后输出的纤维条,观察纤维条外观,进行截面观察发现不同颜色的纤维混色均匀,其效果与使用普通导条装置需经过2道混合过程所获得的条子基本接近。

  其他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一种导条装置.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